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经杂说-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医治了以后再去找著名的中医处一个方于,好好把气培养起来,补补身体。在病理上,细菌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形成?有许多细菌并不是从身体外面来的,如白木耳是用细菌种的,但有更多木头上面自己生长灵芝一类,这菌又是哪里来的?这是讲性与命的道理。懂了《易经》,自己就晓得修养,自己调整性与命,使它就正位。思想用得太过了妨碍了性,身体太过劳动,就妨碍了命,这两个要中和起来,所以各正性命,于是“保合大和”。中国人道家佛家打坐,就是这四个字,亦即是“持盈保泰”。所谓“持盈”,有如一杯水刚刚满了,就保持这个刚满的水平线,不加亦不减,加一滴则溢出来了,减一滴则不足。所谓“保泰”,当最舒泰的时候要保和了。譬如用钱,决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补上,仍保存一百元,这就是保泰。所以打坐的原理就是保合太和,把心身两方面放平静,永远是祥和,摆正常,像天平一样,不要一边高一边低,政治的原理,人生的原理,都是如此。孔子就告诉我们“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什么是大吉大利?要保合大和啊!所以研究《易经》,看了孔子这些话,还卜什么卦呢?不卜已经知道了,保合太和,才利贞……大吉大利嘛。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两句话,应该是和上面连起来的,是乾卦《彖辞》的最后两句话,可是宋儒把它因断了。这八个字是用到政治哲学的原理上去了,各种政治理论说了半天,不如中国人四个字“国泰民安”,国家太平,老百姓个个平安无事,就是天下太平。 

           天行与天道……《彖辞》的说法 

  “象曰”,《彖辞》,象就是现象。据说《彖辞》是周公作的,不是孔子作的。又有一说《彖辞》也是孔子作的,到底是谁作的?这是考据家的事情,我们不去管,也不需要去管,我们要的是它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大家太熟了,这又是人文思想。乾卦代表天,行是运动的意思,这是教我们效法乾卦。道家老子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养如效法大地一样,地给我们住,给我们生长万物,供给我们食,我们一切都靠土地,人类没有土地就完蛋了;但是我们还给土地的是粪便垃圾,可是土地并不计较,照旧生长出东西来供我们食、用、享受,所以人的胸襟要效法地。而地是靠什么能够这样?靠宇宙,靠天,而天则只有付出,没有收回去,像太阳一样,只放射出来,并未从地上吸收什么。而宇宙却是效法道,道是什么?是自然的,没得什么效法了。总之是教我们做人的精神,应效法自然的法则,只有付出,没有收回。这是老子所讲的“道”的精神,也就是《易经》上的“天行健”。天体不断在动,永远在动,天休假如有一秒钟不动,不必要用原子弹,整个的宇宙都要毁灭掉了。第二句话“君于以自强不息”,正如老子所说的意思一样,做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自强不息。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强,依靠别人没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断努力,假使有一秒钟不求进步,就已经是落后了。 
  上面《彖辞》的第一句话,是解释卦辞的,接下来下面的话则是解释爻辞的。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前面说的,以太阳来比喻,过去的观念,不像现代物理世界的科学,过去的阳是抽象的,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现象,是阳能压制在下面,没有上来,所以潜龙勿用,拿太阳作比,是还在地心下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强出头来。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这又拉到人文文化上来,就是说二爻的象,等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给予人家的利益作普遍的发展。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第三爻的解释,反复,道也。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因果的道理,怎样过去就怎样回来,地球物理一样,从太空中就看到,一件东西出去,经一个圆圈又回了原位。终日乾乾,就是教我们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别小心,因为反复,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处就有坏处,一反一复,“道也”,是自然的法则,必然的,逃不了的,你以为整了人,可是一定有你的吃亏处。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四爻的爻辞是告诉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没有毛病。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念“阻早”反切的音,意义与操相通,就是说人到了这个阶段,就要“造”这个境界。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这个“亢龙有悔”的爻辞这里解释说,凡事不可求满,满了以后不会长久,所以一切事情要留点遗憾、留点缺陷,并没有错,这一点缺陷都弥补完了,也就完蛋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国政治的原则“忧患兴邦”,一个国家遇到艰难,往往是兴起的时代,是好的开始,一路旺盛,像欧洲的罗马,我国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时候就完了。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老子就是这个思想,用九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生长万物给我们,没有要求拿回什么,利息都不要,只有布施,所以用九的道理,在效法天地之德,不要自己创造什么,而且也创造不了。看历史,一部《二十四史》,谁作过结论?宇宙就是这样,没有结论的,天德不可为首,也没有开始,人类历史也是这个道理,永远在演变中。 
  《易经》的《彖辞》、爻辞、《彖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至于它的应用,则不在《周易》上,而散置于外,保留在道家的《连山》、《归藏易》中。 

            《文言》……人文的思想体系 

  现在象数方面暂讲到这里为止,再继续讲易理。前面说过了乾卦的卦辞、爻辞、《彖辞》和《彖辞》,有三个不同点:第一是乾卦构成了文化思想的卦辞和爻辞的观念;第二是《彖辞》,是对乾卦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由这一段解释看出来,孔子把《易经》原来科学的东西,变成人文文化的哲学思想;第三《彖辞》也是把科学的东西变成人文文化的哲学思想,但是连带以天文太阳系统的现象作为象征,以星象来说明道理。可见代表中国文化的《易经》文化,在上古起码经过五百年一变。这五百年当中,对《易经》这套思想法则的演变,可见每一时代思想,每一法则都在演变,没有办法固定停留。古人的演变还比现代少,现代的演变更大,过去三百年当中,出了五十万部书,现在是三年当中出五十万部书,这不能说对文化思想没有影响,这就说明文化思想在演变。 
  现在看到的《文言》,据说是孔子作的,这是孔子研究《易经》“乾”、“坤”两卦的心得报告,不是小孩子念书“白话”、“文言”的文言。这里所谓的“文言”,是现代所谓的“思想体系”,变成文字,谓之文言。在晋朝以前,《文言》并不放在乾卦的内容之中,而是放在《系辞》当中,是晋代王弼将《文言》放在乾卦中,以下我们开始研究《文言》的本文。 

               尽善尽美的人生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 
  干也。” 
  这是白话文,很简单,我们都看得清楚,这是孔子研究《易经》以后,对于文王所作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四个字的内涵所包括意义的解释。当时对于周文王所作这四个字的乾卦卦辞,究竟是科学的还是哲学的?人们不知道。前面我们了解,《彖辞》属于科学的,《彖辞》偏重于人文思想。《彖辞》和(辞》是同一时代产生或作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也是问题。现在孔子在《文言》中对“元、亨、利、贞”四个字的解释,完全纳入人文思想的范围中,对于宇宙物理科学方面都不管,这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开始。他对于“元”字,强调善的,善的思想,善的行为,一切好的一面的成长,才够得上所谓元,这是代表万物的开始,但这是好的一面的开始,叫作“元”。亨则是好的集合,嘉是良好的意思,良好的很多因素集合起来,成为好的集合,才够为亨。利则要达到和的利,和在现代的观念是和平,怎样才能和平?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能相和吗?要恰到好处的相和,最适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没有利,乃至损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会损害到他,这种有损另外一人的利,并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义;这里的利,是两利,彼此间都有利,才够得上利。至于贞,则是一件事物的中心,一些团体中有干事,这个职务名称,就是从这里来的,核干,中心就是贞。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体,利物足以和义,贞国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里再度引申一下,发挥上面的四点,这也就是儒家思想,孔子讲的人文文化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受了教育以后,要具备元、亨、利、贞四个字,才够得上作为一个人,亦即要养成“怀仁足以长人”。自己的胸襟,内在爱人,才能够领导别人。“嘉会足以合礼”,一切的嘉会,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很好,才能合礼。礼即是中国文化《礼记》中所标榜的社会,亦即是今日我们所标榜的康和利乐的社会,才能实现。“利物足以和义”,儒家思想中有“济人利物”的话,“物”字不只是指动物、植物、矿物,在古代的“物”包罗很广,等于现代语“这个东西”的“东西”,是一个抽象名词。“利物足以和义”的利物,意思是我们人类应该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用。现代西方来的文化,人都被物所左右了。“贞固足以干事”,养成内在坚贞,意志坚定,然后可以做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这是孔子的结论。 
  孔子研究乾卦,到这里完全拉到人文思想这方面来了,启发了后来的唐宋之后一般儒家研究《易经》的路线,没有走往象数方面去,没有向科学方面走了。 
  下面的解释亦是在人文文化方面,但有所不同,我们也可以由此认识儒家、认识孔孟思想。 

            特立独行……默默无闻的潜龙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门,乐则行之,优则速之,确乎其不 
  可拔,潜龙也。” 
  初九爻的爻辞说“潜龙勿用”是说的什么呢?前面已经有了两个解释,现在孔子解释,龙的精神是看不到的,不会完全给人看见的,一个人如道家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帮忙了人家,人家还不知是谁帮了忙,就是“龙德而隐”的道理。一个人做到社会外界环境尽管变,自己不易乎世,不受外界变的影响,自己有坚定独特的思想,也不要求在外面社会上成名(孔子、老子、庄子都走这条路线),不成乎名。当这个世界不能有好的时候,自己隐退了,不求表现,亦不求人知,默默无闻,而不烦闷,真的快活、乐观,不让忧烦到心中来,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能坚定不移,确乎其不可拔,毫不动摇,这就是初九爻的潜龙。现在经过孔子这一解释,“潜龙勿用”的勿字下定义了,这勿字是表示原来有无比的价值,并不是不能用,亦非不可用,而是自我的不去用。孔子的一生,是做到了“潜龙勿用”的精神。 

              领导者的修养与风范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 
  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孔子对九二爻的解释,是讲一个领导人的风格德性(当然所谓领导人,不只是最高的领导人,一个小单位的主管乃至一个家长,都是领导人),有如龙的德性,是至中至正。人要达到至中至正,先要养成胸襟的伟大。以西方哲学而言,要绝对客观,平常的话都要讲信,平常的行为都要小心,要防止自己产生歪曲的思想和不正确的观念,随时存心诚恳,对于世界有了贡献,乃至挽救了时代社会,自己并不骄傲,并不表功,不认为自己了不起,有很厚的道德,又能普遍地感化别人,这是九二爻爻辞的意思,这是领导人的修养标准。这里孔子把九二爻的爻辞完全解释成人文思想的修养,要做一个领导人,便要中正、存诚、信言、谨行,功在天下也不傲慢,能够普爱天下人,这就是九二爻的意思。 

              知至至之 知终终之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 
  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 
  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 
  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这里孔子解释乾卦第三爻的爻辞,可作为每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标准。进德的意义,这要注意,看到秦汉以上的书中的德宇、道字,不要拿后世“道德”的观念连起来用。这里的“德”字,虽然有后世道德的观念,但在五经中“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的很少。古书中的德字是指行为,多半是代表“成果”。进德就是说求进步,修业则包括了学问、技能。孔子研究第三爻的结果,认为是指一个人欲如何进德修业,都要这样战战兢兢的小心。他并解释,“忠信,所进德也。”什么是“进德”?在孔子人文文化的思想中,人的修养,要做到“忠信”这两点。所谓“忠”,就是前面所说的“闲邪存其诚”。古代的“忠”字,不要用唐以后一定要杀了头,才算忠臣的“忠”字观念来注解。古代对于“忠”字的解释,是对人对事没有不尽心的为忠。言而有信,信自己,信别人为信,这是进德。至于修业,要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也。后世将文章写好称作修辞,文学院有“修辞学”的课程,研究怎样把文章写得美,古人称推敲。《易经》中的修辞,假如也是这个意思,那么好了,古人教人修业,只要把文章写得美就行了,当然绝对不是如此。《易经》上的修辞所含的意义,包括了言语、文字和行为,要和辞章一样。古代“辞章”的观念,并不是限于白纸黑字的文字著作,而包括了待人、处世、做事乃至于都市建筑的设计,都是修辞。所以“修辞立其诚”,就是说言谈举止方面,做人要诚恳,这是居业的条件,无论做任何事业,做官也好,做工程师也好,乃至当清道夫也好,讲话要得体,风格很够,本位站得住,这就是修业,这是孔子对进德修业的解释。 
  这还不算,下面他继续发挥:“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这可难了,这也是精义所在。这里是说,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知道机会到了,要把握机会,应该做的就做。看历史就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人变法,第一个是春秋时的商鞅变法,还有一个是宋代的王安石变法。秦以前原来是公田制度,商鞅变法,一变而为私有财产制,结果商鞅自己弄到被五马分尸。但是他的办法好不好呢?好得很,自商鞅变法,秦汉以后,因为私有财产制,产生了最古老的私有思想,社会繁荣富足。到了宋朝王安石,也想走变法的路子,最后又失败了。但王安石的所谓新法到底好不好呢?后世评论他是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但他不能“知至至之”,那个时代的趋势还没有到,他虽有高度的思想,高度的办法,可是没有用处,所以要“知至至之”,时机到了便做,则刚刚好,就可与几也。什么是“几”?就是知机,未卜先知,就是知这个几?等于看电视,手刚搭上开关,在即开未开之间,那一刹那就是几,要有这样恰到毫颠的高度智慧,看准了,时间到了,应该做就做,对了便可改变历史。“知终终之”,就是看见这件事,应该下台的,就“下次再见,谢谢!”立即下台,永远留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在那里。但这个修养很难做到的,孔子、老子都是这个思想。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终终之。但“知终”的“知”很难,如懂了这个道理则“居上位而不骄”,虽然坐在最上的位置,也不觉得有什么可骄傲的,这如同上楼下楼一样,没有永远在楼上不下来的;那么在下位也无忧,因为时代不属于自己的,所以人生随时随地要了解自己。所谓乾乾因其时而惕,要认识自己,时间机会属于自己就玩一下,要知道玩得好,下来也舒服,这样纵或有危险,但不至出毛病。从这里就看到孔子的思想就是一个“我”,人生如何去安排我,每一个人把自己的自我安排对了,整个大我也安排对了,有许多事往往是因为这个“我”安排得不好,把整个事情砸烂了。 
              第七部分 
              山中的宰相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易经》讲了半天讲到极点,只教你把握一个时间、空间,时间不属于自己,任你怎样努力,也没有用;时间到后来被变作运气,运不来,轮不到那个时间,再转亦没有用。但是要注意,看历史就知道,有些人时间到了自己的前面,却不让时间轻轻溜过去了。但“或跃在渊,无咎。”这句九四爻的爻辞说的是什么呢?前面说过,这句爻辞的“或”字,等于一个人站在门中间,一脚在里一脚在外,进出都可以,所以孔子这里说“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要上去或要下来都可以,但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