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到荼蘼-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队士兵纵马驰过。
这个年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战争随时都会发生。
兵马过后,人群又再度聚拢来,继续嘈杂的人生。
此时,正午的阳光自屋顶洒下,街市昏昏欲睡。
传来惊呼声,人群抱头鼠蹿。
难道兵戈再起?
阳光下,施施然走来一人。
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
不是兵,而是她丑绝人寰的容颜惊了众人。
她叫钟离春,四十岁,齐国无盐人,未婚,因丑得名,后世称她钟无盐。
便是这奇丑的女子,无视四周厌恶的目光,径直向皇宫行去。
钟无盐貌丑,然而冰雪聪明。她才不把众人的贬低放在眼里,她的丑陋是为了衬托她不世的英明。
同样,她也甚至,正是当今天子的无能,才给了她机会。
她不会放过这样的天赐良机。
天子是齐宣王,有名的好色之徒。他有名宠妾,名唤夏迎春。那艳丽女子窃取了君王的雄心。
当时齐国政治###,国事昏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而钟离春要做的,是将那颗雄心夺回来。
她相信,凭借自己出众的丑陋,这场战役攻无不克。
君王爱猎艳,故而也偏好猎奇。
我的可怖将变成可爱。
钟离春笑得比哭还难看。
但她依然挂着这样的笑容坚定地迈进了王宫。
这个时代,虽战火频仍,然而,天子尚未高高在上,平民一样可以进宫谏言。这是钟离春的幸福。
她的出现将守门的宫人吓晕过去,因而不待阻拦她便进得王宫。
她这一进,再也没有出去。
彼时齐宣王正在宝座上百无聊赖。
臣子们说来说去都是那些陈词滥调,一律地溜须拍马且没有新意。
齐宣王打个呵欠便要退朝。
忽然,朝廷之上大哗。
齐宣王纳闷地看到自己那些匍匐于地的官僚纷纷慌乱地立起身,然后往两侧闪去。
这个变化使齐宣王刚刚沉溺的午眠受到了打扰。
他正要发怒,忽然看见了她。
他不知道,她将成为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那时,他只是呆呆地看着她。
她也看着他。
钟离春看着齐宣王,带着无限期待。
她知道,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在她的面前,并且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她心想:他果然为我惊艳了。
齐宣王的确是惊,不过不是惊艳,而是受惊,他那颗浅薄的心在对自己说:上邪,世间竟有丑得如此精美的女子!
便在此时,这女子开口了:“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钟离春堪称史上最有胆色的丑女,她深知齐宣王后宫美女如云,也早就打探清楚目前齐宣王所迷恋的夏迎春更是娇艳欲滴。
然而她仍然镇静自若地告知齐宣王:我打算做你的女人。
齐宣王如她所料地爆笑。
钟离春不为所动,她看着齐宣王,神色充满怜悯:
“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的半梦半醒被彻底地粉碎了。他不禁感到兴味盎然。
他好整以暇地对钟离春说:“愿闻其详。”
齐宣王事后应当感谢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正是他这一玩笑似的洗耳恭听,开启了齐国励精图治的崭新政治局面。
一切早在钟离春预料之中,于是她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此其一;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玉,玩物丧志,利令智昏,此其二;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此其三;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其四。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丑得如此精美(2)
齐宣王毕竟是一国之君,他被击中了要害,因此心境由戏谑变为恭敬。
“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又拜钟离春为后,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东宫,夏迎春点检妆台,笑吟吟将齐宣王新赐的玳瑁钗放进盒子里:我虽美丽,还要君王喜欢。
而西宫,钟无盐刚刚批阅完一单奏章,正狠狠地揉着发胀的额头:吾貌虽丑,必美天下。
                  爱的源头是寂寞(1)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行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行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那个夏日
阳光如盖
雎鸠,摇摇摆摆
她是迷 伫立于沙洲
以温婉、活泼
以倾城的笑容 以及偶现的哀容
变节了我君子的矜持
临水采荇 如采摘那初生的爱
然而
我只采了双手的惆怅
湿润的指尖
一次次伸向那不可测的爱恋
夜从此是更漆黑的白天
而昏黄的灯 只照见我的冷清
反侧辗转
我捱过了朝,以及暮
我捱着日,也捱着那绵密的失眠
弹琴,鼓瑟啊
善良美丽的少女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关雎》乃《诗经》第一首,它的出现是人类原始生活的魔杖,它变欲为情,使人心自此繁茂丛生。
《关雎》以一双“关关”欢唱的雎鸟引出了男子对爱情和婚姻的全部观念。那是充满了青春的天真和理想的观念,是大概每个男子一生中都有过的奇思妙想。
不是只有女人才曾经幻想爱情。
男人也会。
几千年前的那名男子,只因目睹一双野鸟的耳鬓厮磨,便萌发了青春的冲动,于是一道爱情的闪电划破了西周子民原本木讷化石般的内心,于是天崩地裂,于是斗转星移,第一首情歌随着漂泊的荇菜在古老的河滨起伏荡漾。
《关雎》,解释了人类一旦拥有爱情便目空一切的起因:寂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只雎鸠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孤独地在沙洲上徘徊。
周遭是高远的苍穹、辽阔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流水。
它瑟缩着,望着一切。
天空是有生命的,那些阳光,那些星辰,他们日复一日的升起和沉没。
沙丘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在潮汐的吞吐中叹息或是咆哮。
流水同样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偶尔柔情,偶尔将包裹的一切狠狠撕碎。
然而,所有这些,没有什么同它一样,没有什么有着尖的嘴,和能够振动的羽翼。
雎鸠感到无限的自卑,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
它不知道,于这世界,它意味着什么?
仅仅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怪胎吗?
它徘徊,惶惶不可终日,直到遇见另一只同样慌张的雎鸠。
那只雎鸠,有着和它同样的尖吻和翅膀,当它们彼此凝视的那一刻,它的世界立刻温暖起来。
它知道自己再也离不开对方了。
这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和依赖,便是爱情。
当孤独的亚当守在伊甸园里,他感到的正是类似雎鸠的慌乱。
“他是谁?”
“他因何来这世间?”
亚当的慌乱是亘古以来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寂寞。
无边的寂寞,得不到认定、鼓励和需要的寂寞。
直到他遇见夏娃。
他理想中的她,是另一只跟自己相似的水鸟,在同一片美丽的沙洲上相鸣相和,相亲相从。
于是,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她使他爱上了自己,因而他爱上了她的美丽。
原来,爱情的起源是寂寞。
不单如此,为了留住她,他使尽浑身解数。
若她是农妇,他赠之以糠谷。
若她是织女,他奉之以机杼。
如想方设法要捞取随波逐流的荇菜,他处心积虑。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而她终于展露了欢容。
她喜欢他敬献的一切。
她喜欢了,便会爱屋及乌,喜欢上鼓瑟击鼓之人。
那样,她会留在他身边。
                  爱的源头是寂寞(2)
而他,将长久远离可怕的寂寞。
当然,她也一样。
爱是这样偶然,却又那样必然,我们注定会爱上的是同我们相似的人。
物以类聚,针尖天生与麦芒为敌,君子注定会爱上淑女。
                  桃之夭夭(1)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此刻,我已缤纷
因而我将自己盛放于枝头,待你温柔地采摘
这一树的灿烂都将归于你
每一朵花瓣都将开启幸福
我将春华秋实
我将永世长青
我将予你和睦安宁
《桃夭》之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千古命题:怎样的女子才是好女子?
从母系氏族起家,辗转几千年至现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波涛起伏,好女的定义也不免风云变幻。
有人渴望如男儿般叱咤一生,我不肯。
我愿意做我阴柔的女儿本色。
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我不晓得我是不是水,男儿是不是泥?我只知道,这个世界,男女本是互为阴阳,循环止息,才有了这漫天的繁华。
该做怎样的女子才好?林语堂先生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木兰是谁?她来自林先生提名诺贝尔奖的名作《京华烟云》,一个“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每次读《京华烟云》会想起《桃夭》,虽然她们仿佛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女子,但在男人的世界里她们皆“宜室宜家”。
《京华烟云》写了清末庚子年间义和团事件到“七七”抗战为止的40年间北京城曾、姚、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沉浮。
姚木兰出身富贵,美丽大方。
她曾到天津上过新学,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深受父亲姚思安道家思想的影响。
所以,木兰是这样的女子:儒家与道家并存,“出世”与“入世”交替,而且新思潮和旧传统俱在,东方与西方统一。
表现在爱情与婚姻上,一方面她顺从地接受了“父母之命”,放弃初恋孔立夫嫁给了曾荪亚,并力图进入“贤妻良母”的角色,孔立夫则成了她的妹夫;
另一方面她又顺乎自然,将对立夫的爱慕变成心里优美的泉流,任何时候都甘愿做一个殉情者为之赴汤蹈火。
她既为道家女,又为儒家媳,儒道两家文化的精华在她身上得到了综合。
作为女儿,她颇得父亲的欢心;
作为儿媳,理家治产,有章有法,上下有服;
作为女人,既有敦厚敬爱她的丈夫,又有“发乎情,止乎礼”的心中的挚爱情人。
她有超然的出世风度,又有善理家事的入世精明,以及体恤下人的温良细巧。
姚木兰的一生,不止是随行随止,她始终领悟着一个女子内心与周遭的点点滴滴。
在经历了丧女之痛、迁居杭州、抗战逃难等一系列后,她的精神境界日渐开阔,从小女子的世界扩展到对人类命运的遥深关怀。
在姚木兰身上较为集中体现了林语堂先生的人性理想:爱、忍耐、宽恕、不断的自我完善。应当说,这是整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致梦想,是对桃夭的另一种解读。
木兰是一个高贵完整的女性理想,与之类似的少女形象是贞观。
贞观是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里的女子。
她是最普通的女孩子,“小学六年书念下来,贞观竟是无有什么过人处,虽说没押在众人后,倒也未曾领人先。”
她也是最通情达理的女孩子,她深信外公所言:“识者都知,闺女是世界的源头,未来的国民之母。”
因为,“儿子不好,还是一人坏,一家坏,一族坏,女儿因负有生女教子的重责,可就关系人根,人种了,以后嫁人家为妻做媳,生一些惶恐、霸气的儿女,这个世间还不够乱啊?”
她爱读《千字文》,“因为有这种井然秩序,心里爱着——‘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父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桃之夭夭(2)
“贞观是每读一遍,便觉得自己再不同于前,是身与心,都在这浅显易解的文字里,一次又一次的被涤荡、洗洁……”
她敬重大家庭里的新娘子,只因“听说肖鼠的,只才大自己一岁,就要分担这么大一个家,真叫人从心底敬重。”
当她卅年死生不知的大舅有了消息,她看到那“带着两个儿子,守了他漫漫卅年”的大妗,面对已另有妻室儿女的丈夫,“伊泪眼潸潸了:‘我是太欢喜了,欢喜两位老人找着儿子——’
‘——银山兄弟,可以见到爹亲……有时,欢喜也会流泪——’
这样的贞观,是不争不抢,“执妇礼”,仁爱宽容的女子。
恰巧,她是这样看桃夭女子的。
她听民歌《桃花过渡》,桃花待要过江;摆渡的老人招她道:渡你也行,先得嫁我!
桃花道是:嫁你不难,咱们先来唱歌相褒,你若赢了随你,你若是输,叫我一声娘,乖乖渡我过去——贞观听得这一男一女唱道:
正月人迎尪,单身娘子守空房,嘴吃槟榔面抹粉,手提珊瑚等待君。
二月立春分,无好狗拖推渡船,船顶食饭船底困,水鬼拖去无神魂。
三月是清明,风流女子假正经,阿伯宛然杨宗保,桃花可比穆桂英。
四月是春天,无好狗拖守渡边,一日三顿无米煮,也敢对阮葛葛缠。
五月龙船须,桃花生水爱风流,手举雨伞追人走,爱着缘投戆大呆。
六月火烧埔,无好狗拖推渡人,衫裤穿破无人补,穿到出汗就生虫。
七月树落叶,娶着桃花满身摇,厝边头尾人爱笑,可比锄头掘着石。
八月是白露,无好狗拖推横渡,欲食不做叫艰苦,船坯打断面就乌。
九月红柿红,桃花生水割着人,割着阿伯无要紧,割着少年先不堪。
十月十月惜,阿伯戆想阮不着,日时懒怠无人叫,暝时无某困破席。
十一月是冬至,大脚查某假小蹄,八寸鞋面九寸底,大过阿伯的船坯。
十二月是年冬,精 做粿敬祖公,有尪有婿人轻松,阿伯你就扇冬风。
…………
听着,听着,贞观不禁好笑起来:这女的这样泼辣、爱娇,这男的这样沾沾自喜,可是,也只能觉得二人可爱,他们又不做坏事,只是看重自己
“像桃花这样的女子,是举凡男子,都会爱她!”
“——我喜欢她那种绝处逢生;比较起来,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者,好象世事怎样,都不能奈何她,……甚至被丢到万丈悬崖了,他们不仅会坚韧的活下去,还要——“
“——还要高唱凯歌回来……”
木兰富贵,贞观是木兰初识诗书的少女时期,桃夭则比较平民化,是邻家女变成的邻家妇,带有一种贴心的喜气洋洋。
《桃夭》将外在的美艳同内在的气质集中到同一个女子的身上,给千百年后的中国女性建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标准。
首先是外在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比喻即将出嫁的少女,她的美丽如同桃花。“灼灼”二字,真明艳照人。
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其次是内在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姑娘今朝出嫁,将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一个好女子,预示着家庭幸福、和美。
这首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的终极要求:美貌与智慧并重。“桃夭”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传达了春秋时期的美学思想,并为后代世袭。
故孔子称赞《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而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桃夭》所提出的美的概念是多层次的,由外而内,而终归于内。
自“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流行,它体现了真善美的三位一体。
                  桃之夭夭(3)
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楚国伍举《国语?楚语》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无害,也就是善即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
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
“善即是美”,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
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
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
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
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桃夭》反映的美学思想是艳如桃花、照眼欲明,然而“目观”之美还不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桃夭》反映先秦人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婚姻和家庭在整部《诗经》中举足轻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第二篇为《葛覃》,第三篇《卷耳》,第五篇《螽斯》, 第六篇即《桃夭》。
《诗经》的首发阵容便涵盖了恋爱、结婚、夫妇离别、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涉及到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
因此家庭和睦、团结尤其重要。而娶亲则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
从统治者方面来说,就要复杂多了。《礼记?大学》引《桃夭》时云:“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这便道破了桃夭的本质。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关系到社会的巩固。
至汉,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之说。
皆以夫妇关系为根本,认为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其它的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诗集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