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说三国-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从入川到夺取成都,将近三年,且战事惨烈,李兰打心眼里不愿跟随前往;更何况留在荆州也离她要近些。是以两日后孔明差人送来地图,李兰都束之高阁,并不关心。刘备却时常派细作往来荆益之间,日日巴望川中来人。   
  建安十六年冬十月,益州使者才姗姗迟来,刘备急聚众人过府商议。李兰赶到左将军府时,就见一名文士与刘备,孔明二人相谈甚欢。刘备见他入内,急忙为其引见,来人不出李兰所料想,正是法正。两厢叙礼,重新落座。不时多时,下人奉上酒菜,数巡过后,刘备举杯道:“久仰孝直英名,张别驾多谈盛德。今获听教,甚慰平生。备敬孝直一杯。”   
  法正起身谢道:“蜀中小吏,何足道哉!盖闻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张别驾昔日之言,将军复有意乎?”   
  刘备没有想到法正将此事会当众说出,乃沉呤道:“备一身寄客,未尝不伤感而叹息。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蜀中丰余之地,非不欲取;奈刘季玉系备同宗,不忍相图。”   
  法正顿时放下酒杯,正色道:“非正卖主也!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刘季玉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将军欲取,某当效死。”   
  刘备却仍不愿意立时说出心意,拱手谢道:“尚容商议。”法正便不复再言,只得重新坐下饮酒。宴罢,孔明亲自送法正去馆驿休息。刘备乃谓李兰道:“先生之意,益州可取乎?”   
  李兰尚未及回答,庞统便抢先道:“此天以资主公也。”庞统才干虽重,却未有军功,在刘备心中仍只有孔明,李兰二人可计大事。是以刘备仍旧犹豫,道:“奈何刘季玉与备同宗,恐天下笑耳。”   
  庞统乃道:“事当决而不决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何多疑耶?”   
  公然以愚人相比,刘备拂然不悦,说道:“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庞统笑道: “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   
  李兰决意不随刘备入川,是以希望庞统能说动刘备,乃道:“士元金石之言,主公当明察之。”刘备见他也出言,才缓缓点头。不时,孔明又至,仍是劝刘备克日入川。刘备才道:“备亦意入川多时,只是益州有山川之固,沃土千里,兵甲充足,贤士良将众多,惟恐稍有不利,被天下耻笑。既然三位先生决意如此,备也冒险一行,却不知哪位先生愿随备同往?   
  荆州政务孔明是抽身不开的,但是庞统打仗用计如何,刘备并不得而知,是以一双眼睛只望向李兰。李兰是执意不想离开荆襄,假装没有看见。庞统却即刻起身道:“统愿往。”李兰顿时大喜,道:“士元愿望,必能助主公成事。”   
  刘备微有不悦,乃道:“经纬不愿同往?”李兰急忙道:“荆州乃是主公根本,兰愿留守此处,万保无失。”孔明却立刻道:“亮愿留守荆州; 关将军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将军领四郡巡江,子龙将军屯江陵,镇公安。则保荆州无忧矣。”   
  李兰瞟了他一眼,心中暗骂不已,他这样一通话已经将荆州各处隘口防守的如铁桶一般,自己留下便是多余。再看刘备一脸期盼,李兰只好无奈点头,道:“既然军师已早有安排,兰愿随主公前往。”   
  刘备顿时大喜,道:“如此甚好。”孔明也道:“经纬妙计百出,又是蜀中人士,定是主公良助。”李兰急忙谦让一番,抬眼却见庞统脸上多有不悦之色,心道,你可不能怪我,是他们逼我去的。又想到要离开荆州数年,李兰心中顿时黯然。   
  不过旬日,刘备分派妥当,便以黄忠为先锋,魏延合后,李兰,庞统为军师,起马步兵五万,西进入川。行军于途与民秋毫无犯,不一日便到西川地界,孟达早奉有刘璋之命引一军相侯,言刘璋已在涪城恭候皇叔大驾。于是大军又转便涪城行来。克日即到,刘备大军在城外安营,使人通报刘璋言来日城中相见。   
  安营妥当,众人齐聚刘备帐中,行礼安坐已毕。刘备便拿出一封书信,递与李兰道:“永年派人从此书至,先生有何高见?”李兰看后又传示众人,自己心中却是犹豫不决,张松此信乃是欲使刘备就此斩杀刘璋,西川无主就可图之。若按其意行事,夺川之日便可大大提前,只是于刘备仁义名声有损,又日后益州士民难以诚心归附;但若不按其意,三年啊,李兰将三年不能回荆州。   
  庞统也看完书信,然后对刘备道:“永年此议一劳永逸,统以为可行。”法正却不以为然,道:“刘季玉亲来相迎,若就席间图之。恐寒西川士人之心。”   
  刘备仍旧冀望于李兰,见其若有所思,问道:“先生可赞同此议?”   
  不管了,刘备仁义不仁义于自己何干?李兰打定主意,早回荆州,便要开口劝说刘备答应。却忽听帐外军士禀报道:“主公,刘益州谴使劳军,已至营门。”      
第二卷 第五章    
  刘备听是益州来人,急命请入,少时,便见一人戎装而进,虎面含威,四方阔脸,英气袭人,上前朗声道:“末将张任,拜见皇叔。”听得是西川第一名将,李兰不由多看了几眼。   
  刘备乃起身道:“久闻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威武不凡,快快请坐。”   
  张任坐下,环视帐中诸人,乃道:“末将奉益州之命前来劳军。所备资粮饯帛,尽在营外,望请皇叔笑纳。”刘备又再三称谢,后问道:“备久不见永年,一向可好?”   
  张任这才缓缓道:“末将特为永年之事而来。”刘备见他神色凝重,惟恐大事,急问道:“何事有老将军亲来?”   
  张任再看左右,不发一言,刘备已明其意,乃笑道:“帐中诸公,皆备心腹,将军有话但将无妨。”张任依言起身道:“闻永年有书至皇叔处,末将以为此议断不可行。”这话出口,顿时让李兰犯傻,怎么张任和张松当真还有勾结,一起迎刘备入川?   
  刘备一时觉得犹豫,张任便又劝道:“皇叔新来蜀中,于民无惠。而刘季玉父子久居此地,已深入人心。况川中兵将借由其亲信统领,急切除之恐生祸乱。”李兰也不禁微微点头,以长远看来,现在确实不是杀刘璋的时候。   
  刘备也觉得张任所言有理,点头道:“谢将军提醒,备也无此意。”随即又问道:“但若不行此计,将军可有良策助我?”   
  张任见刘备同意,神色稍松,答道:“皇叔可引军暂去葭萌关屯扎兵马。名为川中屏障,又可得益州兵马钱粮,以为资本;广收人心,结以为援。待时机一至,再出兵取川。此计虽慢,却稳妥可行。”   
  庞统却出言质问道:“主公若去葭萌,离成都相去甚远。其间关隘重重,日后取之恐极不易耳。将军可别有打算?”   
  张任点头答道:“这位先生言之是也。任有二密友,乃白水都督杨怀,高沛。此二人镇守涪水关。任虽不才,奉守雒县。待皇叔大军一至,两处都可开门出迎,取之何难?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皇叔若失人心,虽得西川,恐亦不久守矣。”   
  庞统顿时无言以对,只望着刘备。刘备沉吟片刻,终于再点头道:“将军之言甚是,备受教也。”于是打消就此斩杀刘璋念头,命人置备酒宴款待张任。   
  翌日,刘备入城与刘璋相见,互告衷情,相谈甚欢。又次日,刘璋又亲自来刘备营中回拜。宴席当中,庞统向魏延一使眼色,魏延便拔剑起身道:“军中无乐,末将愿舞剑以助酒兴。”李兰再看左右,却早有不少军士入帐,知其便欲于席中除去刘璋。   
  刘备也明其意,正要出声喝止。张任却已经拔剑起身道:“舞剑必须有对,某愿与魏将军同舞。”遂与魏延对舞于席前。少时刘封亦拔剑起身,刘璋手下诸将也各掣剑而起。刘备见舞剑之人愈多,恐不好收场,忙取配剑喝道:“吾兄弟相逢痛饮,并无疑忌,此又非鸿门会上,何用舞剑?不弃剑者立斩!”刘璋也喝骂手下诸将,众人乃各自收剑而退。刘备怕刘璋见疑,又对众将道:“吾弟兄同宗骨血,共议大事,并无二心,汝等勿疑。”刘璋昏弱之人,闻言感激涕淋,谢道:“吾兄之恩,誓不敢忘!”当日遂尽欢而散。   
  数日之后,人报张鲁欲犯西川,刘备乃与刘璋作别,引军径至葭萌关,禁军扰民,广施恩惠,收买人心。张鲁闻刘备至关,亦不敢举兵相犯。诸将却丝毫不敢懈怠,皆知有取川之意,各自操练兵马,以待战事。既无仗可打,李兰也就落得清闲,在关内悠悠度日,不觉又是近年而过。   
  忽一日,刘备急召众人升帐议事,李兰赶去,却见关平从荆州而至。两人多时不见,此刻相会各自欣喜,却帐中人多,不能深谈。众人聚齐之后,刘备乃道:“关平贤侄是奉二弟,军师之命而来。备不在荆州之时,吴侯派人迎孙夫人归吴;而曹操又起兵南下,进犯濡须。孔明劝备还荆州,如之奈何?”   
  庞统听说要回,忙起身道:“万万不可,主公此来费时已久,岂可无功而返?”李兰也知回荆州断然不行,但见他如此急欲取川立功,心中多有不喜。   
  刘备戎马半生只有荆州栖身之地,惟恐有失,乃道:“荆州乃吾之根本,万万不可有失。”庞统于是再劝道:“主公勿忧。有诸葛军师,关将军在彼,料想荆州无失。主公可驰书去刘璋处,只推:‘曹操攻击孙权,权求救于荆州,吾与孙权唇齿之邦,不容不相援。张鲁自守之贼,决不敢来犯界。吾今欲勒兵回荆州,与孙权会同破曹操,奈兵少粮缺。望推同宗之谊,速发精兵三、四万,行粮十万斛相助。请勿有误。’若得军马钱粮,却另作商议。若不允则可乘机袭取西川。”   
  刘备颇觉此计可行,点头道:“此言大善,可速使人前往。”又与众人商议一番,在退帐出来。李兰便邀关平至帐中相叙,年余不见李兰容貌不改,关平却长的越发健壮,更有其父风范。两人坐定之后,使人取来酒水,互诉别来情由。   
  交谈片刻,李兰心念伊人,却不便开口询问,乃道:“关兴又长高了吧?”关平脸上微微一变,支吾答应。李兰在官场打滚许久,关平面上这点细微变化,却也发现得了,心中更觉不妥。复问道:“兄长有何事欺瞒小弟?”   
  关平急忙矢口否认,李兰却道:“兄长乃诚人,不擅说谎。小弟观兄神色,便知有异,你我兄弟,有事但说无妨,何故推委隐瞒?”   
  关平犹豫片刻,才道:“非为兄欲瞒贤弟,实恐贤弟忧心。月前,三叔谴人来言张苞与吾妹皆已成人,请父亲送凤妹前去完婚。”李兰听到此处,心下黯然,口中却勉强道:“此喜事耳,兄长何须隐瞒?”      
第二卷 第六章    
  关平虽然看不李兰的异样,但却仍觉得他心中不快,又接着道:“父亲当即应允,择日便欲送凤妹过去,结果……”再看李兰一眼,道:“结果凤妹与二弟当晚就不见踪影。”   
  “什么?”李兰便觉得黑夜之中,突然闪过一丝光亮,起身握着关平手惊问道:“他二人去了何处?”关平此刻越发确定其对关凤心有爱慕之意,默然叹息,乃道:“这个为兄也不知晓。父亲在荆州遍寻不见,才让为兄送信入川,于路打探。”   
  于路打探?李兰喃喃重复几遍,难道他二人会结伴入川?这怎么可能,李兰眼望关平,又问道:“那大哥可曾打探到什么消息?”关平微微摇头,却又道:“为兄欲劝贤弟一语,父亲与三叔甚是看重这件婚事,贤弟切不可从中作梗。”   
  李兰颇感吃惊,自己何时从中作梗了?却忽然又想起关凤要自己细细咀嚼的那一句话,此刻突然灵光大现,她所说的是“不方便相见”,难道言外之意是“心中却愿意相见”么?李兰颓然坐下,莫非她会钟情于自己?   
  关平见李兰如此神色,原本以为是他拐带二人,现在也不再生疑,反宽慰道:“贤弟不用担心,他二人都有武艺在身,寻常之人是伤不了的。”但毕竟一个是纤纤小姐,一个是十岁左右的孩童,李兰突然起身,拉起关平喊道:“走,我等一起去找寻。”   
  接下来几日,李兰不仅与关平私下去找,还劝说黄忠分派众家将四处打探。李兰本来还欲告别刘备,但此时大战一触即发,断然不会让他轻易离开。只能在关外方圆几十里,来回打探,却丝毫没有消息。   
  这日,李兰刚刚回营寨,就有军士禀报,刘璋使者又到,急忙整衣,前来刘备大帐。还不及进去,就听得刘备在里面,怒骂道:“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李兰才恍然记起,庞统给刘备所献计谋,也知道刘璋吝惜兵马,钱粮,并不答应刘备要求,两家就此关系决裂。李兰急忙入帐,就见刘备将刘璋所书数把扯碎,又命人轰出使者。等来使抱头窜去,庞统上前道:“主公只以仁义为重,今日毁书发怒,前情尽弃矣。”   
  刘备点了点头,转看李兰众人,问道:“如此,当若何?”   
  庞统趁热打铁,急忙进言道:“事已至此,可速发兵,夺取西川。”   
  刘备自然应允,乃点头道:“张任曾言,涪水关杨怀,高沛二将与其交往甚密,可先使人前去结纳。待大军到时,使其开门而降。”李兰正想出关打探关凤的消息,当即请命道:“兰愿往游说二将。”   
  刘备再看他一眼,迟疑点头答应,等李兰转身欲出之时,又开口道:“望先生切切以大事为重。”李兰顿时明白刘备所言之意,乃抱拳道:“主公安心,兰断不敢以丝废公。”随即回帐略做收拾,便与黄忠,关平引数骑径投涪水关而来,于路仍不断打探关家姐弟消息。   
  不日将至关隘,却忽闻得道旁林中有刀兵打斗声响,李兰心中起疑,乃谓关平道:“此处离涪水关甚近,恐是西川军马,兄长可望探视。”关平答应而去,少时就听其大声喝道:“大胆贼子,休伤吾二弟。”   
  是关兴!李兰顿时大喜,忙和黄忠一起赶了过去,转过几棵树木,果见十余骑正围攻关平兄弟,地上已有十数具尸体,正是西川军士服色。李兰不见关凤心中更急,又恐川军回关中禀报杨,高二将,多有不便,乃谓黄忠道:“义父,切不可留活口。”   
  黄忠点头笑道:“为父宝弓多时不曾发有行市了。”乃搭箭弯弓,只听的数声弦响,对方纷纷落马。余下数骑见势不利,便要四散而逃,却终不能免,或被关平所杀,或被黄忠射死。李兰本不愿见杀人,奈何时势不能,也只好心中多念几声“阿弥陀佛”。   
  及至对方全歼,李兰拍马上前,只见关兴身上已受几处刀伤,血染衣袍,犹自面如常色,不由暗自称赞,但心中牵挂关凤,不禁问道:“你大姐如何不与你在一起?”关兴原本平静的脸色,听他问起乃放声大哭道:“大姐已投江而死。”李兰等了多日,却不想等来是这等噩耗,随即大叫一声跌落马下,不醒人事。   
  待李兰徐徐醒来,见黄忠,关平,关兴皆围在自己身边,神色关切,于是强自起身,仔细询问关兴经过。却原来那姐弟二人一路从荆州入川,途径此关,不意守关大将杨怀见关凤容貌,便起歹心,命人欲捉拿二人。两人势单力孤,怎能与大军相敌?一路奔逃不得,关凤恐被擒受辱,便投江自尽。关平只身突围,好在杨怀见关凤已死,无意于关兴,只派的少许人马追杀,自己退回关去。幸好关兴遇到李兰一行,否则也怕是身遭不测。   
  关平,关兴二人尽皆泪下,李兰却起身大喝道:“不要哭。”两人惊愕地看着李兰,似乎与刚才晕厥之时,大不相同。李兰立意为关凤报仇,冷然道:“关兴速望葭萌请主公带大军连夜赶来。义父,兄长可随我入关。”说罢即翻身上马,众人也都听他吩咐,一起望关下而来。   
  到了关前,李兰自报身份,大声城上开关。军士通传入内,少时杨怀,高沛二将便亲自迎出。李兰强自压下心中怒火,与二人互行礼完毕,并肩入关。入二将帅府,分宾主坐下,李兰便道:“我家主公闻曹操举兵南下,便欲回荆州,今大军行至关下,闻两位将军大名,特命兰至关前,请二位将军军中一叙。”   
  那二人互望一眼,高沛再问道:“皇叔果真欲回荆州?”李兰再点头答道:“正是。荆州乃吾主之根本,不容有失。”      
第二卷 第七章    
  杨怀,高沛二人与张任相交甚善,都有意归降刘备,日夜盼其前来,却不想如今当真要回转荆州,心中都是不悦。杨怀先道:“日前张大哥曾有书信与我二人,望能助皇叔成事。不想皇叔意欲回荆,张大哥可知此事?”   
  李兰知道就是此人见色起意,逼死关凤,心中恼怒至极,面上却不敢丝毫显露,乃小声道:“兰亦知各位将军美意,常劝吾主不回荆州。奈何吾主恐西川难取,执意不从。”   
  高沛乃哈哈笑道:“原来如此,皇叔过虑了。如若愿意取川,吾兄弟二人即刻开关相迎;雒县守将乃是张大哥,皇叔仍勿需动用刀兵,便可取下。到时就离成都不远,兵临城下,刘季玉暗弱,多半就会举城来降。何难之有?”   
  李兰脸十分感激,口中却又叹气道:“兰亦如此劝告主公,奈何皇叔不信此言。兰只好来见二位将军,若二位将军能去劝服我家主公,则取川首功乃二位将军也。”二人欢喜,正欲答应,忽有军士来报,刘益州派使者前来。李兰知有不便,急忙与黄忠,关平隐身于后。   
  片刻之后,就见使者进来,杨怀开口便问:“主公差贵使来,不知有何要紧之事?”使者答道:“张松背主投敌,已被主公灭族。主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