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花好玉圆-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都得让路。”
  温如颜从未看到母亲这般的一面,不由怔住了。相反,温三奶奶还不肯停,“你可记住了,小事上随便你松一松紧一紧,大事上,绝对不能糊涂。”
  “是,母亲,女儿记住。”温如颜应下,却又不甘心,“林夫人肯定没跟黛玉说过这些。”
  “是啊,别说林夫人没跟黛玉说过,林夫人当年,也没从老太太那儿听过吧。同人不同命,若是心心念念着别人家如何,这辈子也别活了,反正活来活去都不会痛快。”
  温三奶奶心想,她自己又何尝没有在心底深处比过呢,是女人就没法免俗。只要懂得及时回头,也够了。
  温如颜一凛,赶紧收敛了脸上的玩笑之意,“女儿懂了。”
  “我这辈子过的怎么样,你们也看在眼里了,只能说,我这辈子也只琢磨出这一点点道理,只希望你们两姐妹,以后都比我过的好。”这是温三奶奶的真心话。
  隔了几日,温家的人听说,李卫将自己的几个姬妾都送了人,等于是将后院整肃一空。这让温三奶奶真正放下心来,就连温如玉也常常绣花的时候,绣着绣着笑出声来。借由这桩婚事,温家原本沸腾的水,又渐渐平息下去。
  温家这头没应,那沈家的主意自然就瞒不住了。兆佳氏第一个不答应,当然,她并不是不答应给儿子纳侧福晋,而是讨厌一个侧福晋的娘家竟然把主意打到她儿子的头上。
  借着办花宴,把沈家的人请来,单独赏了沈宜兰一盒茉莉香,膏体洁白,香味清淡。
  沈宜兰一脸惊喜,当宝贝一样捧回去,几天后,才明白兆佳氏的意思,白色的香,白香,不就是白想吗?
  知道真相后的沈宜兰大哭一场,沈夫人便过来劝她,“凭我们女儿的人才,什么样的人嫁不到,又何必非要委屈自己。听说弘云阿哥几天就往林家跑一回,就连在路上看到一张好看的纸片,也要买了巴巴送去。听娘的话,他这是真的对林家姑娘用心了,娘可受不了你嫁进去受冷落。”
  沈家早就在走下坡路了,能跟什么样的人家议亲呢。十三阿哥虽然不受重视,可却敛财有道。外人不知道,他们沈家是知道一二分的。加上弘云阿哥允文允武,又是嫡子,以后怎么也能继承一个爵位。掰开了揉碎了一比,她还真找不出一个更好的。
  “什么是冷落?她就是个仙女,一年受宠二年受宠,还能年年受宠。”沈宜兰咬紧了牙关,父亲都支持,母亲又何必如此。
  沈夫人张张嘴说不出话来,人家是嫡福晋,有宠没宠都是原配。只要生下儿子,其他人注定了翻不了身。更何况,争宠是那么好争的吗?
  可说这些有什么用,女儿已经魔障了,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兆佳氏的一盒白想,让侧福晋羞的半个月没敢出门,她娘家侄女的心思她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她知道自己说不说话也起不到作用。干脆就装不知道,即不帮忙也不泼冷水,看她自己折腾。反正她要真进了门,还是需要自己这个姑母撑腰的。
  出了这事,看女儿还没心没肺的往弘云那跑,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玩玩玩,就记着玩,你表姐刚挨了训,你就不能消停一点。”
  “关我什么事,她肖想不该想的,还说不得了。我又没做错什么事,凭什么被她连累,大哥都没怪我什么,额娘倒拿我出气了。”乌兰格格的脾气都是十三爷给惯出来的,气性大的很。
  说完蹭蹭蹭跑掉了,不一会儿,十三爷就派了人过来训斥她,别忘了乌兰姓什么。吓的侧福晋,这回真不敢出门了。
  黛玉收到了一盒桂花蜜,弘云象献宝一样送来的。
  “听说是用的古法,这样调出来的蜜将桂花的香味儿全吸收进去,特别香。拿来做木樨饼,木樨茶都是好的,用来调水喝也好。”弘云早不记得繁琐的步骤了,只知道这东西得来的不容易,只要不容易就是好东西,是必然要送来给黛玉的。
  “赶紧调一壶出来喝喝看,我们一块喝。”黛玉让白露下去调,指了院子里种的琼花道,“多谢你啦。”
  弘云脸色一红,赶紧摇头,“正好有船去扬州,就让他们带一颗回来,就是顺便,真的是顺便。”
  他们小时候在扬州的林家院子里见过的琼花,被弘云移栽了过来。这一个顺便,让弘云身边的小厮嘴角都咧起来了。低着头不敢叫人瞧见,心里偷乐。一船的花工花匠,小心翼翼跟护宝似的送回来,也叫顺便,那以后走镖的也要说自己是顺便了。顺便收了钱,顺便同了路,顺便拨了刀而已。
  扬州的宅子前些时候脱了手,黛玉也就是提了一句,可惜了他们小时候见过的琼花。没想到,几个月后,这颗琼花树就移栽到了金陵。
  “我会好好给它浇水的,明年三月,请你来赏花。”白露将桂花蜜调过来,给两人一人倒了一杯,又给弘云的小厮使了个眼色,两人退到下头,远远守着院心的亭子。
  “你的丫头可比我的机灵多了。”弘云有些懊恼,身边这些个,忠心归忠心,就是太不会看眼色了,哪里象白露这丫头,真识趣。
  “这么快就看中我的丫头了。”黛玉调侃他。
  “我哪有,天地良心,我看她跟看我自个儿的小厮区别只在于名字不同而已。我可以发誓,绝对不像你想的那样。”弘云故作委屈状。
  黛玉“噗嗤”一乐,葱葱玉指点上他的额头,“就算你看上了又怎么样,我不同意。”
  “所以,温如玉的婚事真是你撮合的?果然我们家福晋最聪明。”弘云双手一起竖起大拇指。
  “是我撮合的呀,怎么了?听你的意思,还发生了什么了不起的事?”黛玉一歪头,看样子真有什么事呀,难不成人人都知道,就瞒了自己。
  “你不知道?”弘云还真没想到,他知道这事的时候,已经气炸肺了,那盒白色茉莉香还是他弄回来的呢,若不是乌兰的亲戚,连面子都不会给她留。
  “你说什么,居然有这种事?”听完黛玉倒是恍然大悟了,温如颜的异样,父亲的冷哼都有了解释。不过她是真不知道,完全是无心插柳,没想到成全了别人不说,也给自己扫清了一个障碍。
  “不过我跟你保证,这只是沈家单方面的想法,他哪有那个能耐,就是皇玛法指人,也转圜的余地,他以为他是谁。”弘云冷哼一声,对沈家是厌弃到了极点。
  “听说沈大人写的一手好字,而且特别喜欢和书法好的文人结交。”黛玉的脑子忽然翻到以前听到的一句半句,一道闪电打到她的心里,蹭一下就擦亮了。
  “对,跟三皇伯的交情也好,上回三皇伯主持纂修《律历渊源》里头就有沈大人。”弘云对这些事如数家珍,皇家的亲戚关系,交友关系就象一团扯乱的线网,谁跟谁都扯得上一点关系。
  “这样啊。”黛玉点点头,她觉得有必要找父亲好好谈谈。
  “怎么了?不能跟我说。”弘云有些不满,寻着她说话的意思想了半天,可怜却领会不了。
  黛玉怎么敢说,只能笑弯了眼睛,“我就随便问问而已,看你紧张的,我能有什么事瞒着你呀。”
  弘云还是知道了,谁叫十三爷是他阿玛呢。林如海有好闺女,弘云也有好阿玛。雍亲王的事是不瞒十三爷的,只是十三爷并不在雍亲王的心腹面前出现罢了。
  这事弘云一问,他便知晓了,一拍大腿,“这事别人谁办都不合适,就该你去办。冲冠一怒为红颜,男子汉大丈夫就该这样潇洒一回。你阿玛是没这机会,儿子啊,你可要抓住机会好好大放光彩。”
  “三皇伯真有这个心思吗?”要是他没这个心思,岂不是很冤枉。
  “一试不就知道了吗?他没这心思,自然不会理沈大,这事也就作罢了。要是他们当真了,就是明摆着有这心思。”
  “侧福晋她……”
  “她进了我们家的门,就是我的女人,沈家出了什么事,也连累不到她的头上。乌兰是我的女儿,她跟你一个姓,跟沈家有个屁的关系。老子高兴,沈家就是亲戚,老子不高兴,沈家就是狗/屁。”十三爷十分霸气的宣布,充满了希翼的看着儿子,一脸老子的遗憾就靠你弥补的表情,吓的弘云落荒而逃。

☆、第62章 拉拢

  沈大人听着老妻的唠叨,一阵心烦。来来去去都是女儿的亲事,她怎么能懂自己的心思。
  沈家老太爷还在的时候,算是皇上亲信的臣子之一,当时的沈家,也是风光过的。不然沈家的女儿怎么会嫁给十三爷当侧福晋,嫁入皇家,哪怕是一个侧福晋呢,也是要看家世门第的。
  可老太爷一走,他这一丁忧就是三年。再等回朝,物是人非,他连个象样的实缺都没捞到。吊在衙门里,闲不闲,实不实的,着实难熬。
  什么醉心书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半是哄自己,一半是哄别人的。仕途不济总要有个遮掩,别人说起来还要夸他一句有风骨。不过也不是白醉心一场,好歹和三爷搭上了线,引为知己。
  如今八爷眼看无望,都辛库者贱妇之子了,还指望什么呢?最有资格的无疑是三爷、四爷以及下头的十四爷。他平日无事,尽琢磨这些事了。自己跟三爷关系不错,如果他成事,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是四爷成事呢,雍亲王这人严肃古板,并不好接近。但他对十三爷是真好,如果女儿能嫁到十三爷府上,也等于埋了一条暗线。甭管曲线救国的这根线有多曲,最后能管用就行。葡萄想要结果之前,不也得搭个架子吗?
  如果是十四爷,这位爷常年不在京城,他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门路接近,暂时可以抛在一边。
  所以,女儿的想法,他是支持的。看着老妻的嘴一张一合,到现在还没有闭上,不由头痛的要命。
  “我去书房练字,你若是能找个比弘云阿哥更好的,你就找吧。”沈大人拂袖而去。
  沈夫人呆立当场,她当然知道找不到比弘云阿哥更好的,若是做正妻,她一句话都没有说的。可一个侧室,有什么好稀罕的。更何况,兆佳氏都出了头,就差没指到他们脸上斥一句“白想”,再纠结下去,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闹得人尽皆知,再想办法,可就真嫁不了了。
  沈大人一到书房,他的幕僚就摸了过来,偷偷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激动的脸上都发了光,递到沈大人面前,“大人,您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嗯,字不错。”沈大人随便扫了一眼,嘴比脑子快,说完了,脑子才转过来,赶紧把信收的近一点。
  “这,这,这是……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你到底想干什么。”这封信的笔迹和皇上的一模一样,但熟悉皇上遣词造句的肯定能分辨出,这不是皇上写的。但模仿皇上的笔迹,这是大罪啊,沈大人的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看着幕僚的眼神,都像是要杀人。
  “还请大人屏退左右。”幕僚低头,悄悄看了看屋里伺候的人。
  的确不能再让别人知道,沈大人阴沉着脸,挥退左右。
  等林如海布好局的时候才发现,三阿哥已经钻进了圈套,而这个圈套还是沈大人帮他织好的。
  他不相信沈大人有这个机灵劲想得出这种主意,摸来摸去,弘云身边的人露出来了形踪。他默默帮弘云把踪迹给抹了,以后再有人顺着这条线是绝计追不到弘云身上的。
  林如海生气之余,又有些欢喜,胡须翘了翘,嘴里一句“臭小子”到底没有吐出口来。
  转眼到了新年,林家派出去的人,都开始往回收。黛玉的嫁妆也准备的七七八八,只有贾敏犹嫌不足,总想要十全十美。
  “可以啦,再加下去,就比当年十三福晋进门的嫁妆还要多了。”林如海及时制止。
  “那怎么能一样,福晋家里是六个姐妹,咱们家可只有黛玉一个。”贾敏说是这么说,心里也清楚,谁叫人家是黛玉的婆婆呢。
  “那些摆件便提前跟着家具进去吧,省得占抬数。”贾敏又想了新主意。
  “也可以。”林如海忍了笑,想到女儿就要离家,想着想着就跟这心里就跟缺了一角似的,怎么补都补不全了。
  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林家的一家四口一早就坐了轿子过去。贾政很是热情的迎了林如海去书房,宝钗陪着黛玉和回娘家的迎春。
  迎春还是以前木木呆呆的样子,身上穿的还是陪嫁过去的衣裳,宝钗不动声色的瞧了一圈就知道她过的也不怎么好。照例问问身体,又问问家里的情况。她一概只说好,具体的话却一个字不透。
  黛玉也知道迎春这样的性子,她不愿意改变,不管嫁给谁,也不过是这样吧。不过她比宝钗乐观多了,毕竟总比嫁给孙绍祖死在他手上要强。
  谈起远嫁的探春,众人俱是唏嘘。
  “也不知道她现在过的怎么样,连信都不通,想捎些东西去也不成。”宝钗颇有长嫂的风范,感慨道。
  “她那么能干,总能想法子将日子过好的。”迎春总算搭了句话。
  黛玉斜斜看了她一眼,再能干的女人,如果落在一群存心就不良的人手里,这日子也不是她想过好就能好的。如果反过来,比如迎春,再容易的日子,你存心不想好好过,也一样过不好。
  “我嫂嫂还在家里张罗着要办宴,到日子接了我们过去玩呢。”宝钗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怎么黛玉就和自己嫂嫂能聊到一起去。
  “这敢情好,到时候让她尽管下贴子,也让我们看看她怎么张罗的。”黛玉说到薛大奶奶,果然笑了。是大家一块玩笑的时候,说薛大奶奶不会管家,把她给恼了。说自己管偌大一个山寨都没问题,管个家而已算得了什么,立刻就办宴,让他们看看。
  “我明日回娘家,一定将话带到。”宝钗笑着应了。
  抬头窥见她桃花般娇艳的容貌,笑的时候,眼里干干净净,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疯狂的生长着,挠到她的心底,一下又一下。有些话,几乎想要脱口而去。
  “给二奶奶请安,给表小姐请安,给姑奶奶请安。”袭人端着盘子进来,她已经梳了妇人头,一对猫眼石的耳坠子,晃晃悠悠荡着,进来请安,并放下了东西。
  “二爷知道表小姐和姑奶奶回来,特意叫厨房添的,说是表小姐,嗯,和姑奶奶爱吃。”芸豆馅的团子,有段时间黛玉爱吃糯食,很喜欢这种点心,连她自己都忘了,没想到,还有人记得。
  黛玉把芸豆团子往迎春面前推了推,“必是你爱吃的,多吃几块,不然辜负了宝二哥的一片心呢。”
  迎春迟疑不定的看着大家,并不敢说什么,只听话的捧了团子慢慢吃。宝钗看着袭人的笑容,只觉得可恶极了。宝玉这人素来把丫鬟当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袭人升了姨娘不算,又在丫鬟里收了两个当通房。个个气焰嚣张,根本不把她这个少奶奶放在眼里。
  黛玉摘下一只金戒指,“来的少了,不知道你的喜事,算我补上一份吧。”袭人这丫鬟素来周到,以往没少打照面,补个小玩意也是礼数。
  袭人谢了赏,规规矩矩站到宝钗身后立规矩,宝钗知道定是宝玉让她来打探的,牙后槽差点没被她咬塌了。
  有了袭人打岔,宝钗原本想说的话便不能出口了。不然有这个耳报神在,又有得闹腾。
  不过不说又怎么样呢,按惯例,阿哥大婚之前,都是要指伺候的人过去。万一指个家世好的侧福晋,可比自己难熬多了。宝玉再怎么宠着这些姨娘通房,到底只是丫鬟出身,一张卖身契就可以打回原形。
  可侧福晋是什么,说是二夫人也不为过了。想到这里,宝钗忽然觉得自己也没那么难受了,最容易安慰人心的,果然是别人的更加不幸。
  贾政和林如海见面,又是另一番情景。贾政倒是红光满面,牢记着三爷的交待,要替他把林如海给拉拢过来。
  “前日和三阿哥清淡,说起如海弟当年探花郎的风采,不由唏嘘,这一晃都多少年了。当日还有你的几个同年,都说好久没有一块聚聚了。我一想,这也算文坛幸事,干脆由某做个东道,大家一块逍遥一日。写诗品字,谈谈风花雪月岂不快哉。”
  贾政乐呵呵的,自以为这番举动并不突兀。
  林如海一愣,他倒不是惊讶于贾政的态度,这个二舅哥是个沽名钓誉之辈,会和三阿哥投契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三阿哥的动作很快啊,八阿哥才倒下多久啊,一声不响就把贾政拉到他的阵营里去了。
  林如海拱拱手,“作诗写词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想想真是惭愧,这会儿一提笔就是奏折和条陈,竟然不知道诗文要怎么下笔了。人老了,不服不行啊。”
  “如海弟客气,当年的探花郎,那是何等风采,我还记得在迎娶敏儿的时候,一首催妆诗,精彩绝伦,精彩绝伦啊。”说着扯到诗上头,硬是逼着林如海跟他探讨诗文,最后神秘兮兮的拿出一卷画轴。
  “是三阿哥的新作,你看看这首诗,真是再贴切没有。”贾政热情的展开,摊到林如海的面前,林如海不由点头,皇上的十几个皇子,真没有草包,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真材实学。
  以他挑剔的眼光,也不得不承认,这画这诗都是难得的佳作。只不过,他已经不是寒窗苦读时的林如海,不会光靠一幅画就开始脑补作者的品行高洁,更不可能因为他有文采就去辅佐于他。贾政一直挂着闲差,未经过世情历炼,还带着一丝酸腐文人的天真。
  而且,林如海还有些担心,三阿哥明显已经入了套,他的这位二舅哥不会也跟着钻了进去吧。
  “皇上不喜欢阿哥们跟朝臣走的太近,二舅兄该避嫌还是要避嫌的好。”还是要提醒一句,只是他听不听,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林如海想想也好笑,贾家的人到底怎么长的脑子,一回选错二回又选错。每回都避开正确答案的手气,还押什么宝呀,好好在家呆着不行吗?
  当然不行,贾政气的直挥胳膊,“我和三阿哥是知己,岂是一般人能懂的。再说了,我们品书品画品茶品诗,从来不涉及朝政。”
  那是因为你想涉及也涉及不了,真不想涉及,你找我干什么呀,林如海默默在心里吐槽,表面却是拱手认错,“二舅兄莫恼,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莫怪莫怪。”
  好吧,贾政清醒过来,才想起他的目的是什么来着,怎么被他带跑了题,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