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胡宾王言语暧昧的说出这番话来,大概也是别有深意,提醒的意味恐怕更浓一些,倒是没有什么恶意。

    李翊心中盘算了一下,打定主意不再招惹是非,反正云南周边现在也是风平浪静,已经没有多大的隐患了。

    想到这里,李翊歉然道:“钦使大人指点的是,下官也是早已不胜其扰,只是云南周边战乱频仍,各方势力犯边扰境,不由我们不戮力进剿。先是大义宁国屡屡进犯,我方为了云南境内平安,不得已联合通海、召夸等部落共同御敌于国门之外。”

    “现如今大理国取代大义宁国,使得我云南西南面再无战事,且还获得嵩阳一地,或可保得数十年边境和平。若是一味退避忍让,恐怕到如今我们云南还将处在战乱之中。”

    “而所谓的与牂牁国的战事,也是由对方挑起的。他们密谋袭杀了我宝山关二百多名将士,反而嫁祸于九洞十八寨的黑蛮人,意图挑起我们之间的纷争。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又怎能坐视咱们大汉的领土被侵,将士遇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对方屡屡冒犯我大汉天威,所以,下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怎敢擅自违背朝廷的令旨呢?”

    “下官只知道忠君爱国,为民谋利,其他的倒也不放在心上。自身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即便有人千方百计的诋毁于我,也断不会让我知难而退。大丈夫立身于世,为国为民,有死而已。”

    胡宾王听李翊说完,默默的点了点头,语气平静的道:“本使虽然不与李大人同科,平时也鲜有交集。但是今日见之,才知道李大人忧国忧民之心可比日月,况且才德俱厚、眼界弥高,实在是我大汉之幸。”

    “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真个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令胡某感佩不已。怪不得我在宁远道与王大帅言谈之时,王大帅对李大人推崇有加,今日见之,才知道实至名归啊!”

    李翊连忙谦辞道:“钦使大人谬赞,李翊愧不敢当。刀兵之争,殊为不祥,李翊从不愿与人刀兵相见。待到此间战事平息,下官将致力于民生百业,悉心为大汉云南民众谋取福利,绝不敢有负皇上重托。”

    胡宾王难得的笑了笑道:“宾王此来前受皇上耳提面命,务必要深入民间,与百姓促膝交谈,以便体察云南风情,据实回奏。所以,我这一路上详细考察,着实大出我的意料之外。”

    “我发现云南不但风貌殊胜、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饶、贸易活跃,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域外商人比肩接踵,可算得是一片繁荣景象了。”

    “而且老百姓们个个喜气洋洋,言语晏晏,看起来都是一番心满意足的样子,而且还对李大人赞不绝口,实在是让我不敢相信啊!”

    李翊正容道:“李翊既来云南,就是要踏踏实实的为百姓谋福利的,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却不敢稍有懈怠。所以,下官秉承皇上和朝廷的旨意,做了一些本就应该做的事情,能不能有所收获,也有赖于百姓们自立自强,自己勤劳致富。”

    “所以,只要我们官府能为民间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经济民生都将有相当大的成就,这可不是我李翊一人之力啊!”

    胡宾王微笑点头道:“我在云南最大的发现就是,这里的道路状况实在是好的不得了。我从京城一路向西,大多都是崎岖难行的道路,只有进入云南境内之后,官道才变的宽阔平坦起来。”

    “车马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之上,那还会受什么颠簸之苦,就连马车的损坏情况也大大减少。若是这一路都是这样的坦途,不但有利于各方贸易往来,而且还能大大节约时间,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李翊点头道:“是啊!老百姓们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可是经济往来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下官考虑多时,这才决定从道路上着手,把云南境内的所有官道都整修了一遍,标准也都是严格要求,务必达到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标准。这样一来,各州县、村镇的往来着实便利了许多,不管是来往运送货物,还是走亲访友、出外游玩,都比以前的条件好多了。”

    胡宾王啧啧赞叹道:“‘要想富,先修路’,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啊!道路艰险之痛,不只是云南一地的弊端,我大汉境内地域广大,若是都能像云南这样天堑变通途,那岂不是一大盛事了吗?我看李大人的见解实在高明,应该在我们大汉境内全面推广才是。”

    李翊犹豫着说道:“这种办法好是好,但是我们大汉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实力大不相同。而整修道路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偏偏又看不到什么政绩,就怕各地主事者不愿意操这份心啊!”

    胡宾王摇头道:“虽然有这种顾虑在内,但这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若是善加推行,造福的也是各地的百姓,对我们国家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我觉得如果向朝廷争取一下,也不一定就得不到认可,毕竟咱们皇上善于体察民情,这样的大善事他定会大力支持的。”

    “我看,李大人可以拟出一份这方面的奏章,把情况详细说明,等我回去的时候递交给中书省,再在皇上面前说上几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李翊微微一笑道:“钦使大人忧心国事,为民众着想,实在是我辈楷模。那李翊就恭敬不如从命,早把奏章拟好,以便钦使大人回京时转呈。只是不知钦使大人要在云南盘桓多久,李翊早就渴盼与大人良晤,一直不得其便,趁着这次机会,还望钦使大人多多指教才是。”

第484章 直叱其非() 
胡宾王晒然一笑道:“宾王奉命公干,哪敢擅自做主,最多也就三两天的时间而已。皇上临来时吩咐我,无须街头巷尾的细细考察,只要观察一下百姓们脸上的表情是喜是忧,就足以判断出当地的官员政绩若何了。”

    “呵呵!皇上真是明见万里啊!我在云南只不过转了一隅而已,就已经深切的感受到,李大人治理下的云南,早已不是当年的蛮荒之地了。特别是宁州城内的风貌,就算是大州之地也不遑多让。而且我看着正在大举扩城,假以时日,迥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了。”

    听他这么一说,李翊一时之间搞不清他的用意,只好谦虚的敷衍了几句。正好这时候得到回禀,说是酒宴已经准备妥当,李翊借机请胡宾王起身,向着议事厅后的宴会厅漫步而去。

    这一次宴请钦使,由于摸不透胡宾王的底细,李翊也不敢大肆操办,只让钱士塘、林易、何守杰等几个人相陪。又让‘尚品轩’送来了十几个精致有特色的菜品,虽然口味独特,但大多数都是寻常菜式,没有什么珍馐美味。

    而李翊早已听说京城里奢靡之风盛行,上行下效,连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都大肆攀比,招待钦使总不能太差,相信他即便对自己用意不纯,也说不出什么来的。

    等到菜品全部摆上来之后,三杯酒下肚,胡宾王不由得拍案叫绝,这林家自酿的‘正和老窖’果然对上了胡宾王的口味,看来这位老兄也是一位好酒之人那。

    在他赞不绝口的同时,李翊向他悉心介绍了‘尚品轩’的部分招牌菜,像什么宫保野兔、花菇鸭掌、瓜烧里脊、汽锅鸡、红烧鸡枞、五彩牛柳、挂炉烤鸭、麻辣口条、麻仁鹿肉、烀皮甲鱼、锅烧鲤鱼等菜品,都是我从满汉全席中摘抄下菜谱,又由‘尚品轩’的掌勺师傅悉心揣摩,精心制作出来的,这个时代的人哪见过这么丰富的菜式。

    胡宾王也不客气,逐份品尝过之后,啧啧赞叹着说道:“我胡某虽不是什么饕餮之客,但也可品味出这些菜品的优劣。有如此独特之美味,却让人怎么敢相信,我可是从来没有消受过这般口福啊!”

    李翊呵呵一笑道:“这‘尚品轩’的大掌柜林庆良林先生,已经在京城里开设了一家‘尚品轩’的分号,据说规模比这里要大上许多,各色菜品更加丰富,却不知钦使大人有没有前去品尝过?”

    那胡宾王闻言苦笑一声道:“李大人这是在笑话在下了。我胡宾王只不过是一小小的中书舍人,薪俸微薄,又养着一大家子人,哪有闲钱到这种挥金如土的场合去消遣。”

    “至于京城里新开业的‘尚品轩’,我也只是有所听说罢了。只不过,我这次出使云南,竟然尝到了正宗的‘尚品轩’的美酒佳肴,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李翊欣然一笑道:“胡兄乃是京城里有名的大才子,‘尚品轩’的林老板欢迎还来不及,怎会将胡兄拒之门外呢!林主簿就是‘尚品轩’大掌柜林先生的亲侄,一直对胡大人仰慕不已,若是能得胡大人莅临‘尚品轩’,那岂不是林家上下的荣幸吗?”

    林易连忙举杯道:“胡大人才名、德行誉满天下,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下官还在乡野之间时就倾慕大人的令名,只是无缘得见罢了。今日得见尊范,实在是下官三生有幸。林某谨具此杯中酒,向大人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胡宾王点了点头,举起杯来笑道:“久闻云南林家乃是诗书礼仪之家,谨守礼法、持正有道,却不知为何令叔却弃文从商,操持起沽酒贩卖的行当,难道追逐利益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胡宾王的这一席话说的毫无礼貌可言,直指林庆良舍弃文人的操守,不顾一切的追求财货的行为,是违背了诗书传家的宗旨,没有用上利欲熏心这个词就已经是相当客气了。

    听到这里,李翊不由得暗暗担心,这个胡宾王不知轻重的直斥其非,恐怕会引起林易的极大愤怒,到那时场面可就很难堪了。

    熟料林易却一点也没有动怒的样子,反而微微一笑,慨然道:“多蒙胡大人挂怀,其实我们林家虽然数百年来礼义传家,但却算不上什么书香门第。我二叔才干高我十倍,诗书才艺样样精通,但他数十年苦读诗书,百思之后却幡然醒悟,这才明白空读诗书实在是百无一用。”

    “若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必须践行先贤孔子所说的话,那就是‘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叔父一直秉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信仰,抱定为天下百姓谋利的思想。若能以财货惠之万民,岂不比独自一人抱着诗书,却在那里长吁短叹有用得多吗?”

    “所以他老人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直致力于拓展商路、兴举实业,并用所得普惠云南百姓,这不正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吗!”

    林易说完此话,胡宾王已经霍然站了起来,向着林易深施一礼道:“尊叔有此胸怀抱负,实在是人所不及,岂独天下人仰望乎。胡某口不择言,冒渎尊叔之志,言语无状,实在是汗颜无已,还望林主簿及尊叔原谅则个。”

    李翊见胡宾王知错能改,也是一位高风亮节之人,连忙从旁附言道:“林先生向来以仁义为怀,注资筹办了云南最大的‘慈济总会’,一贯致力于接济赈恤贫困百姓、收养孤儿的义举,而且从不要求回报。据我所知,他这些年恐怕在这方面已经花费了数十万缗之多,实在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大善人啊!”

    胡宾王感慨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胡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见解浅陋。林先生有此兼利天下的义举,那些大富人家又怎能做到。等到回京师之时,我倒要前去拜访一下林先生,以便尽赎前衍。来,林主簿,让胡某敬你二叔一杯,向林先生致以衷心的敬意。”

第485章 不敢苟同() 
林易的表情本就古井不波,现在见胡宾王胸怀异于常人,更是展颜相向,当下两人连喝了四杯酒这才暂时作罢。

    林易本就酒量甚豪,倒也说不出什么来,但令李翊感到惊奇的是,胡宾王此时已经连干了七八杯酒,言谈、神情丝毫未变,的确是一位酒中豪客。

    接下来宾主言谈甚欢,聊到京城里的变动,胡宾王唏嘘叹道:“咱们皇上雅好凤台楼阁、琼林池海,近几年兴建了不少宫殿苑宇,像什么南熏殿、昭阳宫都已在年前建成,耗费珍宝珠玉无数,而起居舍人钟允章更是献上一篇词章华丽的南宫赋,深得皇上欣赏,因而得以连升三级,拔擢为正六品下的中书舍人。”

    “呵呵!以一篇文章而连升三级,这可是立国以来所不多见的啊。哦!我听说李大人与钟允章乃是挚友,他能拔擢特进,你也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才是。”

    李翊心中一动,却仍然搞不清胡宾王这么说的用意,只好含糊其辞的道:“允章文思敏捷,才气过人,区区一篇辞赋应该不在他的话下。至于宫城里兴建两座殿宇,我觉得也是应有之义。”

    “不管怎么说,自我们大汉立国以来,一直忙于北抗楚、东拒闽,因而宫室兴建的也不完备,的确是需要完善一下了,否则也与我们大国的形象颇不相称,不知道胡兄以为然否。”

    胡宾王愕然一愣,诧异的看了李翊一眼后道:“我记得李大人身为京察御史的时候,一直反对皇上兴建亭台楼宇、殿堂馆阁的。为什么如今却一反常态,大力支持起这种奢靡浪费行为呢?要知道反对此事的人可是不在少数呢!”

    李翊欣然一笑道:“胡兄说的是,但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们大汉立国之初,百业凋零,人民生活困苦,国本尚不完备。兼且四周邻国虎视眈眈,意欲欺我弱小而伐之,我们又怎能坐视乱象而兴安逸之举呢!所以,当时我也是力陈己见、痛斥其弊,幸得皇上英明,这才使我朝有兴革利弊之作为。”。

    “而现如今,我大汉与四邻贸易兴盛,百业繁荣,特别是海外贸易交往畅通,国库为之充盈,百姓们也因此渐渐富裕起来了。”

    “既然国家财用富足,若是一味俭省用度,刻薄宫室,又怎么能显示出我们大汉皇家的风范。我看那,只要不是大肆铺张,损耗到国库公帑,适当的奢华一点也没有什么错。”

    胡宾王苦笑着摇了摇头,涩然点头道:“呵呵!真是没想到啊!李大人离京不到两年的功夫,观念竟是一改如此。不过,李大人的话在下不敢苟同。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怎能效那奢靡之举。”

    “李大人也应该知道,所谓上行下效,有皇上在前面做榜样,各级官员富户又怎能不群起效仿,如此一来,我大汉人人争相攀比,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此后穷富之家怒目相向,睚眦相对,官民矛盾丛生,穷富之争必然愈演愈烈,若是激起民变也未可知啊!李大人切不可等闲视之。”

    听到这里,李翊不禁打心眼里佩服起这位貌不惊人的胡宾王起来。在这商贸发达、歌舞升平的南汉国,胡宾王算的是一位清醒之人了。就像他说的那样,大汉虽然表面上繁荣富裕,但是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这是目前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民间早就积累了相当大的怨气,若是一个处置不当,恐怕就有倾国之危啊!

    李翊悠然长叹一声道:“胡兄明见万里,李翊实在是佩服之至。你所说的这些隐忧,在下又怎能不知。只是此种情状已经根深蒂固,若要改弦易辙,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啊!”

    胡宾王深有同感的摇头说道:“此种乱象非是人力所可拨乱反正的,非有一大智大勇之人不能为也。赵大人本有这种可能,但他执政时日短暂,现在又沉疴难起,眼下却哪里有这等人物呢?实在是让人忧心如焚啊!”

    说到这里,胡宾王转过话题说道:“我日前所见,宁州城外一片繁忙的建设情况,不知道这是要做些什么?难道也是要效仿京城大兴土木吗?”

    李翊微微一笑道:“大兴土木是真,却主要还是为了扩建宁州城。钦使大人也看到了,目前的宁州城实在是太过狭小,已经不能适应百姓们不断增长的居住要求,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们偌大云南,以宁州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各个近邻国家。若是能将宁州城营造成川、渝、黔、滇交汇处的经贸和人文中心,必然会大大促进云南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最终有利的其实是老百姓啊。”

    胡宾王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然后说道:“这种想法好是好,但扩建新城却非同小可,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光是征地、拆迁能不能得到本地百姓的认同,就已经颇为让人头疼了。再加上所费资金巨大,非是三年五年可以建成的。我也知道李大人眼光远大,但若不能量力而行,恐怕到时候会背负很大的负担啊!”

    李翊郑重点头,连忙让林易把云南扩建宁州城的计划,详细的向他解说了一番,直说的胡宾王不时脸露喜色,频频的点头,看样子已经完全被李翊一步步周密的设想深深打动了。

    等到酒宴结束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人都已经熏熏微醉。而胡宾王虽然酒量甚豪,但也架不住轮番敬酒,整场宴会结束,他也已经喝的几乎站不住脚了,最终还是李翊派人将他送回了驿馆休息,

    第二天一早,李翊和林锦亲自陪同胡宾王来到了宁州城外的扩建现场。现在的扩建工作主要是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所以,像下水道、涵沟、污水管道、水井等设施已经初见雏形。特别是宽达两米、高至三米,用青条石和水泥铺就的主下水道,顿时吸引住了胡宾王的眼光。

第486章 事在人为() 
胡宾王饶有兴趣的站在一段刚刚完工的主下水道前,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后,啧啧有声的赞叹道:“这真是大手笔啊!能够将排水设施规划成这样大的规模,实在是眼光独到、虑事周祥。不知道是什么人有这样前瞻的头脑,实在是令人佩服之至啊!”

    旁边的林锦连忙接口道:“这都是我们大帅的安排。本来我还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大帅特别嘱托我们,因咱们云南乃是雨季漫长之地,雨势劲急、雨量充沛,若是城内排不出积水,官民居所损失可就大了,所以务必要把主排水设施的规模超前设计,即便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也不虞有失。现在我们正在做前期布置,切实把大帅的安排落到实处。”

    胡宾王赞许的点头道:“这的确是考虑的很周详了。呵呵!咱们京城兴王府的规模远比宁州为大,但早前的排水沟也没有考虑建的这么宽大,没想到小小的宁州城却做到了。看得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