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向来倚重赵相,对此也是头痛不已,正在斟酌接替赵相的人选,却不知道谁可继任。”

    “老弟在朝中混迹多年,想必应该比我熟悉内情,以你之见,这当朝宰相之位,朝中诸人中谁最有可能呢?”

    李翊心中暗笑,这种当朝宰相的更替,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录事参军事可以操心的?

    自己即便知道了其中的内幕,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告诉你啊!

    其实李翊早已通过五代史知道了这段时期的历史走向,也知道宰相赵光裔今年将在任上病逝。

    而他的长子尚书左丞赵损,虽然只有四十余岁的年纪,但是由于德才兼备、深孚众望,也是深得刘岩欢心,不多久之后就会子承父业继任宰相,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自己借助一千年的知识和见识,相比于这时代的人,可称得上先知先觉了。

    但要把这样的消息提前透露出去,那可就有点耸人听闻的意味了。

    李翊淡淡一笑说道:“连老兄这样八面玲珑、神通广大的高人都猜不出来,老弟我僻处蛮荒,消息闭塞,就更加不知道了。不知何兄以为如何呢?”

    没想到这个何词还是不死心,继续刨根问底的问道:“老弟过谦了,谁不知道你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啊!要是连你也不知道,那可有点说不过去了啊!”

    “再说了,即使你不知道最终继任之人,怎么说也应该清楚备选之人吧!何不随便说几个出来,让我们参详参详?就算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嘛!”

    李翊心里暗笑,看来这位老兄一定是热衷于此道,实打实是一位小广播式的人物,不打破砂锅问到底,他是不会善罢甘休了。

    也罢,就稍微给他透露点信息,也好让他知道,自己这个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到底有多红。

    李翊故作一本正经的道:“这朝中之事吗?小弟来到云南也是好几个月了,具体情况也不大清楚。”

    “不过,朝中本来最受皇上器重的,依我的经验来看,赵相的长子中书令赵损赵大人、崇文院使萧益萧大人、门下侍郎、兵部尚书杨洞潜杨大人、御史大夫刘浚刘大人,还有你们的王大帅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人选,到底是谁担任这个宰相,这个我可就说不好了。”

    “哦!老弟的想法倒是有点意思。这崇文院使萧益萧大人,听说是秦王的老师,虽说皇上一直信任萧大人,但现在正是皇上大力刻意栽培秦王、准备辟为储君的关键时候,为了防止一家独大,是不会把秦王的亲近之人放在宰相的高位上的。”

    “而杨洞潜杨大人虽然才干杰出、能力出众,但是听说他目前很不受陛下待见,看起来已是过气之人了,老弟根本就不必把他放在心上。”

    “王大帅虽然资历雄厚,颇具军国才略,只是王大帅因为言语之间,得罪了皇上,才被外放到宁远道上。这才一年多的事情,依皇上的脾气,不会这么快就起复委用吧!”

    “至于刘浚刘大人,这个人虽然做事雷厉风行,但是却过于呆板苛刻,缺乏权谋手段。只不过靠着父荫,皇上还给他几分薄面而已。”

    “想要染指宰相之位,恐怕还差了一些。”

    “嘿嘿!说来说去,我私下里倒是觉得,赵损赵大人的德操学识均为朝中同僚所称道,可谓是人望极高,皇上也对他极为钟意。”

    “所以以目前的形势来说,现在身为尚书左丞的赵损赵大人还是大有可能的,润之你觉得呢?”

    李翊微微一笑,既不点头,也不摇头,给他来了个默认。

    其实他早就看出来,这家伙的确是头脑清晰、眼光独到,而且善于投机钻营,朝中的情况其实门儿清。

    反过来说,这个摇唇鼓舌的贫嘴家伙也是一个管不住嘴巴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你卖了。

    李翊其实一点也不担心,即使有什么消息传出去,引起了朝廷的注意,那也不是从自己口中亲自说出去的,在座的镇雄道的使者和这么多人都可以为自己作证,自己只要将责任轻轻一推就是了。

    要知道,作为一国之君来说,最讨厌的可就是这类传播小道消息的人了。

    谁要试图走在他的前面,把握住他的脉搏,谁的下场就不知道有多悲惨了。

    何词还是很有眼力价的,见李翊对此不感兴趣,也就打住不说,接下来却不厌其烦的聊起了同窗之情。

    但此李翊非彼李翊,他们同窗之间的那些事,却上哪里知道去,没办法,李翊也只好顺着他的话题模糊的跟上几句,就这样絮絮叨叨、不知所云的聊了一个下午。

    为了让何词尽快住嘴,李翊不断的和他杯来盏往,试图将他灌醉,以便耳根子清静清静。

    没想到这家伙由于本身酒量有限,基本上都是浅尝即止,十几轮连续轰炸之后,这才略略有了些酒意,但也就此坚决不再喝了。

    呵呵!看来这家伙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好不容易盼着酒宴结束了,李翊也算是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唉!这个巧舌如簧的家伙,虽然让人有些讨厌,但是从他嘴里也得到了不少各方面的消息,虽然真假莫辨,但总算多少了解了一些这时代的情况。

    不过,这何词精明归精明,但说话却有些无所顾忌,嘴上少个把门的,以后还是要防着他点好,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他卖了。

    这样大嘴巴的所谓同窗好友可是坚决不能与他推心置腹的。

    云南正是多事之秋,两名使者也知道帮不上什么大忙,在这里每时每刻还得云南专门派人伺候着,也知道不可久留。

    何词更是八面玲珑的人物,这点眼力价还是有的。

    所以二位使者在交接了物资之后,立即向李翊告辞后回去复命,因而李翊也不再挽留,一直将他们送到了府外才回来。

第69章 石破天惊() 
回到宣抚使府的书房,李翊刚坐到椅子上,林易就无声无息的跟了进来。

    他随手关上了房门,来到对他的举动感到莫名其妙的李翊的面前,低声说道:“大帅,云南目前已经基本安定下来了。虽然艰难的日子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我却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件事已经不能再等了,它关系到您今后的仕途安危,我想越早筹划就越有利,因此特地和您商量一下。”

    见到林易这不同寻常的举动,和莫名其妙的言语,李翊微微有些惊讶。

    什么情况能和自己的仕途安危联系起来,这倒从来没有想过。

    只是这林易一向很有见地,他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定然是意有所指,而且还如此神神秘秘的,想必此事应该非常重要和特殊。

    李翊疑惑的点头道:“哦!不知道林大人有何见教,还请坦然相告!”

    林易瞅瞅四下无人,压低声音平静的道:“刚才我和卢参军初步统计了一下,这次从川南过来的饥民有五万余众,其中,仅无家可归的十四岁以下的孤儿就有四千七百多人,其中一多半还是男孩子。”

    “我在筹划孤儿的安置问题时突然想到,这么多孤儿足可以组成一支声势非凡的大军了。”

    “我想的是,大帅身边一直没有一支可以信赖的力量,这对于一个想成就大事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依在下之见,若将他们其中的佼佼者收容集合起来,再加以严格有效的训练,假以时日就是一直令人生畏的雄师。不知道大帅有没有这样考虑过?”

    林易还没说完,李翊就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的想法无非就是从孤儿中挑选一些优秀人才,加以培养锻炼,然后为我所用。

    假以时日,这确实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据此也足以自保。

    不过,千算万算,他可不知道自己对未来大势早已了然于胸。

    而且李翊也知道自己的那两把刷子,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乱世,即使武力足够强大,财富足够雄厚。

    但在南方的这个弹丸之地,实在是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又怎么能轻易改变历史的真正走向呢?

    还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宣抚使要安稳的多,好不容易穿越过来,对目前的处境还算满意。

    那些钩心斗角、打打杀杀的事情,自己也只想敬而远之,可是经不起那么多的折腾啊!

    因此,李翊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缓缓的摇了摇头,淡然道:“林大人的意思我明白,我也对林兄如此推心置腹甚感欣慰。”

    “可我却不是那种热衷于争权夺利之人,权势于我如浮云,我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而且,一旦因此掀起腥风血雨,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

    “唉!我扪心自问,若是能做一个为民做主、为民谋利的好官,此生就心愿已足。仅此一点都不敢妄谈,还有什么其他的奢望呢!”

    “知易行难,此间事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可不想身败名裂、沦为世间笑谈啊!林兄,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是不要再提了。”

    林易见李翊毫不犹豫的一口回绝,没有一丝转圜余地,不由着急的大声说道:“大帅,你这么想可就错了,而且错的一塌糊涂。”

    “现如今中国纷纷,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眼看着李从珂的小唐朝廷岌岌可危,契丹人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逐鹿中原。”

    “若是被异族侵入中国,又是一个五胡乱华的惨状。”

    “大好男儿,怎可不趁势而起,效那隋文帝的雄才大略,荡清胡夷,还我中原大好河山。大帅德才兼备,云南百姓拥护,正是大好时机,何不趁机积蓄力量,以为创世英雄之举。”

    “天不假年,时不我待,大帅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李翊心中微动,但想起中国历来没有从南方起事,而能成就大业者,不由的黯然道:“林兄所言,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以我云南荒僻之地,寡微之民,愿为我驱驰者少,力有不逮,何有大志。”

    “林兄所言,不过是一种难得的奢望罢了。”

    林易微微冷笑道:“世间事有难易乎!汉高祖斩白蛇而起义,当时只不过是一名乡村亭长,汉光武起事时也仅是一个破落小县的豪强。”

    “而大帅据有云南一州六县之地,人口十数万之众,却有诸般顾虑。”

    “若是错过了眼前这个大好时机,一旦中原底定,剑指江南,恐怕我们连容身之地也没有了。”

    “大帅,形势瞬息万变,可不容我们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啊!”

    “我之所以建议大帅这么做,倒不是一定要大帅染指中原。”

    “现如今中原朝廷旦夕可危,各各国之间也是征战不休,就算是为我们自己着想,也要积蓄一定的实力,这才能可保云南这块基本之地无虞。”

    “大帅若是有心,现在就应该未雨绸缪,慢慢的积攒力量,这也是应有之义啊!难道大帅还没有看清楚吗?”

    李翊叹了口气,无奈道:“林兄,我现在脑中有些乱,请容我仔细想想!”

    林易淡然笑道:“请大帅勿作庸人之忧,只可当机立断,否则可就错恨难返了。大帅试想,就算我们没有染指中原的雄心,总也要考虑到当前的处境吧!”

    “我多次游历京师,听说过大帅的种种情事。若我所料不差,大帅可是和越王交相投契、意气相随。这样说来,大帅也就是越王跟前的人了。”

    李翊默然不语,既然状元李翊与越王刘洪昌相交默契,估摸着肯定是越王的人了。

    自己已经全面继承了他的身份,那还有假吗!

    林易继续侃侃而谈。

    “而据我所知,皇上已经多次明白无误的提起过,他不会做废长立幼之举的,这也是天下皆闻、妇孺皆知的事情。”

    “虽然皇长子和次子都已经夭折,但是还有赵贵妃所生的三皇子秦王刘洪度、马皇后所出的四皇子晋王刘洪熙,他们个个豢养鹰犬、居心叵测,按照立长立嫡的惯例,秦王更是已立于不败之地。”

    “你所拥戴的五皇子越王刘洪昌,不但在这方面毫无优势,而且为人质朴、柔弱不堪,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去继承大统。”

    “不管是三皇子还是四皇子,一旦执掌了大权,当然不会放过向来德声显著的越王了。”

    “若是五皇子蒙难,你又怎能做到独善其身呢?人心险恶,皇家更是如此,你还在痴迷什么呢?”

    李翊微微点头,是啊!林易所说的,其实自己多半都了解一些,也知道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秦王最终继承了大统。

    但仅仅一年之后,晋王刘洪熙就发动政变,杀死秦王夺取了皇位,是为大汉中宗。

    而后继承帝位的刘洪熙可没有刘洪度那么仁慈了,他只用了不到十年的功夫,就将他的十六个兄弟全部杀害。

    甚至将兄弟们的妻妾侄女都充入后宫,供他发泄兽欲,可说是无耻之极了。

    听了林易所做的利害分析,李翊心里面自然也是矛盾异常。

    今后的形势发展,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得多。

第70章 有备无患() 
看来自己被归为越王洪昌的追随者,已经是毫无疑问了。

    一旦到那时越王引颈就戮,自己恐怕根本就你可能置身事外,等待自己的命运也已经可想而知。

    既然已经穿越到这里,想要返回后世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若要在此安身立命,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好长远的打算。

    林易说得对,自己已是身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做到的。

    既然被归入了越王这个阵营,也就难以撇清干系。

    若是越王蒙难,自己也是首当其冲,而宛如的命运无疑会更加悲惨。

    想到这里,李翊已是不寒而栗,若是到了那个地步,迎接自己的未来命运也许是想象不到的残酷。

    李翊不由的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林易见李翊愁眉深锁,知道他正在天人交战、难以决断。

    他放低了声音,轻声道:“第一眼看到大帅的时候,我已经就从内心里认定,大帅应该是位智谋远虑、德才兼备之人。”

    “我爷爷也认定大帅上应天相,乃坚韧不拔之杰出人物,虽然在下不敢万分肯定,但心中已视大帅为终身追随的明主。”

    “而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容不得半分踟蹰。天与不取、必受其害,妇人之仁只会害人害己。”

    “我们不能眼看着大汉倾颓,百姓深陷水火之中而袖手不顾哇!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大帅,眼前就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从容积蓄力量。若‘临渴而掘井’可就悔之晚矣!”

    “现在要做的就要把握住这个最佳的时机,把这些孤儿收为己用,积极筹划应对方略,逐步培养我们自己的实力。”

    “到时候即使功败垂成,也算是我们努力过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的束手就擒啊!”

    李翊被林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话语彻底警醒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这个万事不可捉摸的乱世中,特别在目前身处的南汉国内,自己已经踏上了越王这条船,船到中游已无路可去。

    只有坚定地扶保刘洪昌继承大统,并巩固自己的地位,才是这乱世中的生存之道。

    而这样做,就不能没有一支自己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

    即使这样做不能成功的改变历史,退而自保也就有了一些最根本的依靠。

    ‘枪杆子里出政权’乃是历来颠扑不破的真理,自己可不能再犹豫了。

    李翊站起身来,毫不犹豫的对林易说道:“林兄,多谢你的苦口良言,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唉!事到如今,我已经彻底想明白了,我们虽然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却不能就这样效法扶苏、蒙恬束手待毙,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知道林兄是怎么设想的,就请给我谋划一番吧!”

    林易见李翊终于开了窍,顿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淡淡笑意。

    他压低声音道:“现如今皇上春秋正盛,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的是。”

    “而最好的机会,就是大帅引入川南灾民之后,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我的想法就是,从这批无家可归的孤儿中间挑选一批资质不错,能力出众的孩童,人数也不需太多,大概三五百人足矣。”

    “再选择一处秘密地点,由庄潜、岳昶等人亲自调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们培养成我们的骨干力量。”

    “至于这处地点?我看就选在钟灵山中,那里靠近林家堡,生活起居都很方便,也便于隐匿。”

    “到时和爷爷、二叔他们都交代好,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我们的,这一点我们不用担心。”

    李翊点了点头,林易继续道:

    “我们的目的是将这些孩子都培养成武技高明,且忠诚无畏的战士。”

    “至于这方面的师傅,我看庄潜、岳昶就非常值得信任,他们俩四海为家、无所牵挂,是咱们能够招纳过来的最佳人选。”

    “其他方面的培养都交给我爷爷和二叔也就是了,他们也定会不遗余力的支持。”

    “另外,我还有两个源出同门的族兄林聚、林觉,前些天刚从岳阳归来。”

    “他们不但是武艺高强的好手,为人方面也豪爽仗义,且与我们兄弟也很合得来,有他们协助庄潜、岳昶,我想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现在,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缺乏,我们需要建设一座秘密营地,还有这些孩子的吃穿用度,以及各方面的训练器械,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

    “这么多人的用度,仅靠林家堡一家是难以做到的。”

    “必须有一家稳定的产业,定期为我们提供资金,才能使我们的训练培养工作持续运转下去。否则的话,恐怕有些捉襟见肘啊!”

    李翊听到这里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对他道:“林兄不必忧虑,我已经有主意了。明天你就发出布告,就说大帅为了救济灾民,准备拍卖几件异宝。”

    “我把我的水晶佛珠和水晶球拿出来拍卖,少说也能进账万把两银子。”

    “到时候我拿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