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马蜂拥而入,向着寨子里杀了过去。

    而殷权带着本部人马把守在寨后的大门处,防止敌人由此逃逸。

    等到大队人马进入的差不多了,李翊和简铮他们立刻纵马入寨,在清理火场的同时,四处搜寻扎阿勒和慕容鹤、巴虎等人。

    梭缅内寨的面积不是很大,只有零星的七八座竹楼,这时候也已经烧得差不多了。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清理和搜索,寨子里的各个角落都搜遍了,除了十几具烧焦的尸体,却没有发现一个活着的敌人。

    在众人诧异非常的情况下,也想到是不是敌人借助暗道已经逃逸了。

    因此,李翊立即组织进寨的的官兵,扩大搜索面积,对犄角旮旯进行逐寸检查,以便找到敌人逃逸的暗道。

    经过仔细的查找,很快就在北边寨墙下的一间不起眼的小屋里,一张残破不堪的木床下,发现了一个非常隐秘的暗道。

    见此情景,简铮立刻命人进去搜索,看这条暗道到底一直通到哪里去了。

    但很快进入检查的士卒回报,他们往北走到几百米的地方,出口就已经被堵死了,看来敌人害怕官兵找到暗道后紧蹑追踪,已经将暗道出口破坏掉了。

    见到洞口只有不到一人高的样子,狭窄的只能容一人通过,李翊算定扎阿勒和慕容鹤这伙人肯定没法携带马匹,就算出了梭缅的内寨,仅靠徒步走路,也一定走得不远。

    在这样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失去了马匹的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第228章 丧家之犬() 
李翊立刻向简铮下令,让他派出骑兵营迅速绕过后山的密林,向着皎平渡的方向追击,再组织精干力量搜索附近的山岭树林,务必要将扎阿勒一伙生擒活捉。

    李翊则带着其他人等,回到勐罗寨子去料理逯龙的后事。

    在勐罗寨子里,李翊见到了逯龙的弟弟普乌。这个即将成为勐罗酋长的青年,虽然不如其兄那么强悍结实,但是浑身上下也充溢着精明果断的英挺之概,看上去让人也还算满意。

    唉!逯龙早逝,以后统合六夷,致力于汉蛮融合,保证六夷区域稳定的重任,也只能交给他了。

    为了能使普乌尽快适应角色,建立必要的威望,承担起领导这数万族人的责任,李翊召集了六夷其他十六个部落的土司前来开会。

    李翊当场宣布,由普乌权知六夷都司,除梭缅部落的扎阿勒外,其他部落的土司,仍然官任原职,等奏报朝廷后再正式任命。

    同时还宣布,由于梭缅部落的扎阿勒等人勾结贼寇王川,扰乱云南安定的局面,破坏六夷内部的团结,已经惹得天怒人怨。

    下令将梭缅土地、人口,全部并入勐罗,使勐罗的实力达到足以统领六夷的地步。这样一来,消除了六夷内对勐罗威胁最大的梭缅部落,其他的部落实力有限,就没有哪个敢挑战勐罗的权威,制造内部分裂了。

    定下了六夷部落的交接大计,无形中提高了普乌的地位,使得普乌在威望和权势上都得到了巩固。

    普乌在感激涕零的同时,也坚定了他依附大汉朝廷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这样做,有可能使勐罗部落一家独大,但李翊也清楚的明白,在目前这种混乱的局势下,也只能全力支持普乌,以便使六夷部落尽快凝聚起来,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何况,六夷部落只有区区几万人口,即便怀有异心,暂时还构不成对云南的威胁。

    会议刚一结束,李翊派出去搜寻扎阿勒等叛党的骑兵营就打道回来了,同来的还有卫荆和他带领的一百名弓弩手。

    而且骑兵们的马后还拖着数十具服色各异的尸首,尸体上大都插满了箭矢,不由得让李翊喜出望外。

    通过卫荆详细的汇报才弄明白,当他们在皎平渡苦等了数个时辰的时候,这伙人才慌慌张张的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面对这些徒步而来的丧家之犬,卫荆选择有利时机,命令一百名弓弩手一齐攒射,在如蝗箭雨的覆盖下,这些走投无路的家伙,虽然想要分散逃命,但由于事起仓促,没有什么准备,又怎能逃得过如此密集的箭阵。

    不一会的功夫,这三十四名贼寇俱都被乱箭射杀,其中还包括那个梭缅部落的酋长扎阿勒。

    但是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经过和赶来的骑兵营仔细清点,却发现,那个箭法如神的慕容鹤和‘丧门神’巴虎却不在其中。

    虽然卫荆下令在附近仔细搜索,也一直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看来这二人见势不妙,早已经趁着混乱逃掉了。没有抓住这两个元凶巨恶,实在是有点令人遗憾。

    听到这里李翊略微叹了口气,走失了这个慕容鹤和巴虎,实在是个不好的消息。

    巴虎倒还在其次,慕容鹤此人狡猾多智,神箭无敌,没能抓住或杀了他,实在是令人可惜,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恐怕以后想要擒杀他就更难了。

    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了。

    李翊只好奖勉了众人一番,吩咐简铮和何守杰他们打扫好战场、解送俘虏,各自返回自己的驻地。

    而殷权、卫荆带领本部人马,立刻赶到平阳关驻守,大军所需军械粮食等物资,将由简铮负责调运,以保证平阳关驻军能立即开始正常运转。

    而钱慧和郭蓉两位小姐,平叛一结束李翊就派人把她们送回宁州去了。

    李翊可不想让钱士塘、林易凭空挂念了。

    李翊则带着余下的二百多名亲兵,留下来料理完逯龙的后事,按照六夷的传统习俗,隆重的为他举行了葬礼。

    水益也被送到宁州,交给宛如照顾。才马不停蹄的赶到东川县,知会了受伤初愈的县令钱聪,组织人手重建汤丹巡检司,并大量招募精通铜矿开采、冶炼的工匠,以便尽快恢复汤丹铜矿的运转。

    这么急着恢复汤丹铜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要知道,在李翊设想的其他产业还没有上马的情况下,汤丹铜矿可是云南目前最大的财政来源啊!

    在目前情况下,云南百废待兴,为了让利于民,减轻百姓们的负担,官府已经削减了大量的税收,还指望着铜矿来弥补财赋的不足呢!

    特别是云南养着近七千人的官兵,所需费用非常惊人,汤丹铜矿停工几天,云南财政就要出现亏空,不抓紧恢复生产不行啊!

    现在唐经天还重伤未愈,不可能前来视事,其他人又承担不起这个重任。

    凭借着侥幸逃命的几个工匠,和新招募来的数十名当地壮丁,采矿的工作算是基本上开展起来了了。

    但是由于负责冶炼的多名工匠已经遇难,剩下的大都不太精通。积攒了大量的铜矿矿石,一时之间却无法使冶炼的工作恢复运转起来。

    李翊只好亲自坐镇在汤丹,和工匠们商讨铜矿冶炼的工艺问题。但一连十几天下来,进展却微乎其微,李翊也真是有点束手无策了。

    这几天一直是阴雨连绵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雨势,就这么缠缠绵绵的下着,太阳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使李翊越发担心起盘江的汛情起来。

    正坐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健步走了进来。李翊不经意的抬头一望,不由得惊喜交加。

    让李翊喜出望外的是,来人不是唐经天又是谁。

    但他一直在宁州养伤,看他的伤势那么严重,真没想到他能这么快的痊愈,又能这么及时的赶了回来。

    听着他饱含真情的叫了一声“大帅!”,李翊的眼睛也微微的湿润了。

第229章 真心汉子() 
李翊站起来一把抱住唐经天,激动的心情无以复加。

    酝酿了半天的感情,才无比感叹的道:“唐兄!你伤势那么重,才将养了这么几天就回来了,身体怎能受得了呢!”

    “令弟还在新丧之中,你还是回宁州料理完这些事情,把身体养好了再说。你怎么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无论如何,也不能以损伤身体为代价啊!”

    唐经天心头一热,眼中流露出感激的神情,他鼻翼微微抽动,却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身体。

    表情轻松满不在乎的道:“大帅!在下从小练武,身体的底子厚实着呢!这点小伤岂奈我何。而且舍弟的后事也已经料理完了,听说王川这贼厮已被大帅诛戮,我的心里早已没了一丝牵挂。”

    “我一个大活人,闷在家里没有事干,憋也憋闷死了。现如今,咱们云南正是用人之际,我哪还有心思躲在家里养病啊!”

    李翊叹了口气,摇头道:“唉!唐兄啊!你就不要再骗我了。这么重的伤势,没有三两个月又怎能大好呢?”

    “杨博士早就跟我说了,你的伤势,光是续命培元就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才不到二十天的功夫,就算是你的身体是铁打铜铸的,也要有个将养恢复的时间吧?”

    “你什么都别说了,就算这汤丹铜矿耽误上几个月的时间,我也不能让你拖着病体操劳。我马上派人送你回去,没有三个月时间的充分休养,你就别想给我回来。”

    唐经天李翊这么一说,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眼泪竟然瞬间溢了出来。

    他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李翊的面前,眼中蓄满了激动的泪光,他哽咽着泣声道:“大帅!在下本一布衣草民,蒙大帅推爱不弃,委以如此重任,使唐某有了用武之地,在下纵然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唐某追随大帅,心中已是畅快无比,根本没有贪图名利之意,又何惜贱躯微恙呢!”

    “再说,杨博士为我配制了大量固本培元的丸药,我已带在身边,只要按时服用的话,贱躯恢复如常也是指日可待。”

    “大帅!唐某身体已然无忧,全赖大帅之恩,在下无以为报,正汗颜不已。若是再要撵我回去,见弃不谅的话,唐某就在此长跪不起了。”

    听他说了这番肺腑之言,李翊不由得鼻子微微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自己坚决让他回去休养,绝没有向他示恩求报的意思。

    唐经天侠义情怀,是难得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自己可不想他因为病体未愈,就为此操劳过度而透支了身体,那样可不就把自己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了吗!

    何况,唐经天虽然是汤丹铜矿的主心骨,离开他很多事情就无法进展。但云南财政就是再紧张,也不能让他独立承担这个重任啊!

    李翊百感交集之下,多次想把他扶起来都没有成功,只好无可奈何的道:“唐兄!我一直把你当兄长看待,切不可行此大礼啊!李翊也许还有些书生意气,很多事情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我李翊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值得去交往的朋友,我是不会吝惜自己所有的任何东西的。”

    “唐兄的为人我看的清清楚楚,你是堂堂正正的真汉子,我打心眼里敬重你、亲近你,但也绝对不允许你再受到任何伤害。要知道你为了咱们云南,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我怎能再冒着风险伤害唐兄的身体呢!”

    “唉!也罢!无论如何,唐兄请先起来再说,只要果真觉得没有什么不适的话,我李翊又怎能拂拭了唐兄的一番心意呢!”

    在李翊好说歹说的劝说下和众人的扶持下,唐经天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终于挺身站了起来,被李翊硬按到椅子上坐下。

    从他的行止起坐之间,看得出他的伤势应该是好的差不多了。

    李翊这才略感放心的道:“虽然我想等到唐兄彻底痊愈之后,再着手进行恢复工作,但唐兄执意如此,我也就不勉强了。”

    “不过,我可是有言在先啊!唐兄主管铜矿重建,只可居中调度指挥,不可亲自出力蛮干。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唐兄重伤初愈,可不能积劳成疾,加重了伤势,否则的话日后可就麻烦了。这点唐兄务必要听兄弟之言。”

    唐经天静静听完,郑重的点头道:“大帅放心,唐某不是那种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想要为咱们云南、为大帅多做些事情的话,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又怎么行呢。在下谨遵大帅吩咐,绝不会由着性子胡乱蛮干的。”

    “当然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赶快重建冶炼炉。虽然冶炼炉受损并不严重,但是产量却一直不太理想。既然是重建,我们就要提高设计规模和标准,要建就建两座高产高效的冶炼炉。”

    “万事开头难,这事虽然有些难度,但我在之前还是提前搞了一些研究设计的,当时只是个不成熟的想法,但我休息了这么多天的时间,每天琢磨之下,已经把面临的困难都解决了。”

    “若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动手的话,估计三个月内就可建造完成两座炼铜的高炉,到那时,每月能提高到以前至少三倍的产量,这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时间上紧了点,我们可再也耽误不起了。”

    李翊欣然注视着唐经天诚挚热切的双眼,心里面暗暗点头。唐经天不愧是经多见广之人。

    他在打理铜矿的同时,早已想到了冶炼炉的升级换代问题,并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应该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人了。

    李翊又和唐经天探讨了一下新式冶炼炉的建造问题,见他考虑的已经比较成熟了,心里也感到非常高兴。嘱咐他保证好休息时间,不要因此劳累过度。

    一旦开始建造,不管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经费,只要和东川县令钱聪知会一声,他一定会权力予以支持的。

第230章 水利规划() 
由于连日下雨,宁州也传来防汛事态紧急的消息,李翊在这里也实在呆不住了。

    归心似箭的李翊,见这里有了主心骨,立刻决定即日赶回宁州,去应对日渐严重的汛情。

    李翊把吕松、吕槐和十几名亲兵留给唐经天,让他们负责唐经天的日常饮食起居和安全保卫工作,直到汤丹巡检司完全重建,这里的各项事务走上正轨之后,他们再回宁州去。

    牵挂着盘江的汛情,李翊带着大队亲兵,冒着绵密的细雨,趟着浑浊泥泞的雨水,马不停蹄的往宁州赶去。

    虽然路途上道路难行,但是也只用了两个多时辰的功夫,就顺利的进入了宁州城。

    一进宣抚使府,李翊就闻到一股子发霉的味道,乌糟糟的让人憋闷不已。

    云南这个地方,本来就气候潮湿,今年以来一直由于干旱还没有觉得怎样。现在连续下了这么多天的雨,这个潮乎劲儿就更让人受不了了。

    虽然李翊和宛如已经二十多天没见了,心里也牵挂的很,但是目前云南防汛压力严重,还是先处理防汛事务为要。

    李翊快步走进议事厅里,厅中正在办公的诸人都连忙站了起来。

    除了林易外,林锦赫然也在其中。和众人寒暄过后,就急忙询问起最近盘江的防汛情况来。

    林易满脸忧色的道:“这几天的雨势一直就没停过,早晨我去看过了,盘江水位一点也没有下降的迹象,而且还上涨了近一米之多,对两岸的堤坝威胁越来越大。”

    “据我们粗略统计,现在只是宁州附近的盘江堤坝就溃决了十九个口子,咱们官兵和当地百姓都在努力封堵。”

    “所有的人都没有闲着,简将军在抚恤慰问伤亡将士的同时,一直组织官兵们忙着加固堤坝,运送救灾物资。而钱大人光是料理宁州城里的水涝都忙不过来,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过囫囵觉了。”

    “江岸堤坝险情不断,我和郑大人、何将军频繁巡视盘江两岸,也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像救火队一样来回的跑,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不过,林参军这十几天来,已经跑遍了盘江的上游下游,甚至连陆良县都去了一趟。他在综合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够彻底治理水患的方略。”

    “我和何将军他们参详之后,觉得虽然难度很大,但还是很有些道理的,不妨让林锦再给您说一说吧!”

    李翊‘哦’了一声,连忙转过头来望着林锦,还没有我开口询问,林锦就迫不及待的道:“大帅,盘江水患由来已久,只不过今年更严重一些罢了。我记得小时候盘江两岸的提防就决口过几次,虽然没有直接侵袭到宁州,但附近的村庄确实是深受其害的。”

    “今年雨量太大,已经远超往年,若是再下上几天的话,恐怕宁州就有被淹没的可能,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啊!”

    李翊点了点头,忧心如焚的道:“宁州城及周围乡村有七万多居民,随时都会受到盘江洪水的伤害,现在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云南今年天灾人祸不断,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受到大水的冲击了。”

    “我是这样想的,你的治水方略,不光是要暂时解决目前大水的威胁,而且最好是能标本兼治,如果能一劳永逸的治理好盘江水患,那就更理想了。”

    林锦听李翊这么一说,神色间微微有些犹豫,他低头沉思了一下后,脸上又显出信心满满的样子,他满有把握的道:“大帅,这次我巡视了盘江上下几百里的地方,对河道的情况和走势有了大体的了解,应该说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经过实地考察后,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师法古人,因地制宜的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想当初古时候大禹治水时,采取的就是‘疏浚河道、旁引支流’的办法,才最终制服了奔腾不羁的洪水,让黄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相比之下,我们的盘江的治理就要简单的多。”

    “这几天我通过对盘江水道的查探考量,和请教盘江流域内有经验的百姓,也琢磨出一些治理盘江水患的初步想法。归纳起来就是十二个字,‘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引洪入库。’”

    林锦停顿了一下,见李翊面露喜色的频频点头,才接着道:“据当地百姓的讲说,和我自己私下里的观察,盘江的下游地势近些年来有不断抬高的趋势。”

    “这一方面是因为历年洪水冲刷两岸堤坝的泥沙,不断淤积抬高了河床所致。另一方面,也有下游地势本就过高,又严重缺乏行洪通道,致使洪水无处得到宣泄,更加重了洪水对两岸的侵袭。”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只要找对了原因,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