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驻美大使顾维钧将这份双边条约草案正式递交给了美国国务院。此后不久,国务院官员与顾维钧开始了正式会谈。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4)
顾维钧同美国国务院高官的秘密会谈,可谓一波三折。美方对于在台湾海峡搞共同防御,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包围和封锁,当然表示有兴趣,不过,要签约,必须剔除一个障碍,那就是条约的适用范围问题。美方认为条约只适用于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金门、马祖、大陈列岛等大小离岛不能包括在内,而且在秘密文件中还要明确规定:美国的防卫义务只限于台、澎,蒋军针对大陆采取的任何军事行动都要事先征得美国的同意……
  蒋介石同患难与共的核心人物行政院院长陈诚,还有外交部长叶公超、国防部长俞大维一起对美国这个签约的“底线”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一生玩人,却从不被人玩”的蒋介石,一眼便看穿了这条底线后面的底线,看清了美国人的真正用心。
  美军只“协防”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而金门、马祖、大陈诸离岛不在协防范围之内,美国的意图何在?这就是说,美国军队进驻台湾本岛,将台湾澎湖置于美军“保护”也就是“控制”之下。“本岛之外的各个离岛,不在美军协防范围之内”,这就是说,一旦*进攻金门、马祖、大陈诸岛,美军不会出兵,不肯卷入台湾同大陆爆发的战火之中。而上述各个离岛一旦被*攻占后,本岛便成了美军控制之下的一座孤岛,成了美国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台湾的生存权力便完全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他,堂堂“*总统”便成了一个孤岛之君,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得听命于白宫,自己便成了被别人玩弄的一个附庸。积二十多年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他深知美国外交政策最根本的中心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美国本身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一切都是以美国本身利害为转移的。杜鲁门当年“弃台”,同北京保持暧昧关系的那段痛苦历史,是他刻骨铭心,永难忘记的。他明白,一旦风云变化,美国承认大陆毛泽东政府,他这位孤岛之君便将成为谈判桌上的一个筹码……这是隐藏在这段外交文字背后的一个陷阱,他不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似的来对应了。
  在这慧眼独具的认知下,他同陈诚、叶公超、俞大维商定了对应之策:命令顾维钧向美方提出,台、澎同沿海岛屿应为一体化。务求美方把沿海岛屿纳入“共同防御条约”之中。
  顾维钧很快便把谈判结果报回台湾:美方立场不可动摇。
  蒋介石面授叶公超:“密电顾大使,我方之对策不变。”
  一方是“立场不可动摇”,一方是“对应之策不变”,于是,华盛顿的秘密会谈,便呈现出了拉锯状态。
  顾维钧又一次来电:“从会谈内外所得确悉,彼方立场毫无松动之意,我如望早日签约,只能在沿海岛屿地位问题上作出让步。”
  驻美大使的这份密电,不啻空中射出一道雷电,震撼得这位历史上历尽风雷磨劫,一向能镇静挺立的62岁老人,再也不能安然自若地躺在藤椅上养他的静气了。
  他把顾维钧的电报重新在心上敲打一番,鼻孔里冒出一个沉重地嗯声来。“拉锯”吗……美国新总统艾森豪威尔需要台湾,并不只是我们台湾需要美国,既然双方都有需要,这个锯就绝对拉不断的。拉到后来,总有一方要作实质性让步的,不过,那要依据彼时彼地的情势来定……我现在并没走到作出这种让步的时候……不但不能让步,还应该前进一步啊……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5)
他在草地上停止了脚步,挺了挺那伤痛的腰板——这腰板是1937年张学良在西安闹叛乱那天清晨,他在临潼山腰那个可诅咒的岩洞中挤伤的。几十年来,只要一记起这件事来,他便要骂“娘希匹”,他掠起几分警觉的眼光,朝四周扫了扫瞄,然后俯下身来,用低八度的宁波嗓音,交代长子蒋经国:“让辞修同俞部长,下午三点,来书房见我……不要让一个无关的人知道!”
  辞修是行政院长陈诚的别名,俞部长便是国防部长俞大维,二人都是蒋介石退居台湾后,身边惟一能与闻军机大事的心腹。每当提起这两人名字时,他便要为来台后便一病致死的汤恩伯而感伤。
  下午三时整,陈诚同俞大维进入了戒备森严的阳明山总统官邸,在总统书房里密谈。蒋经国恭谨机敏地守候在书房门外。
  第二天,蒋介石在台北中山纪念堂的总理“纪念周”上,面对到会的党政军要员大谈特谈了台湾本岛同沿海岛屿一体化、沿海岛屿对防卫台湾安全、建设新台湾的重大价值问题。他说:沿海岛屿对台湾的重大价值有三:其一,这些岛屿进可以作为进攻大陆的跳板,退可以作为防守台湾、澎湖的屏障;其二,占有沿海岛屿还可以标示我政府仍旧有效地控制着一部分隶属于闽、浙两省的领土,并非只是一个管辖台湾省的地方当局;其三,在政治上,沿海岛屿象征我*的决心和意志。实乃*军民同心所系的精神支柱,亦为维护岛内稳定的重要基石。
  这三个重大价值,本是蒋介石到台湾后多次强调的老话,他在这次“纪念周”上老调重弹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新的价值。
  这个“新的价值”便是蒋、陈、俞三人昨天在书房密商的:其四,在策略上,沿海岛屿也是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的最佳场所,起码可以借此迫使美国提供援助,以达到*的目的。精通韬光养晦之计的蒋介石,在公开场合铿锵有声地对台湾党政要员大谈沿海岛屿的三大价值,其实是说给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听的,是在为顾维钧的不变对策造势,而他讳莫如深,只能同最亲信推心置腹交流的这个“其四”价值,才是他一心追求的真正目标。
  朝鲜战争刚一起来,美国总统杜鲁门便命令第7舰队出动,封锁了台湾海峡,麦克阿瑟放话,台湾是美国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整整三年,美国政府一直给蒋介石撑腰打气,使他在福建浙江一带猖狂作乱,接着又要把台湾纳入西太平洋环形防线上来。
  然而蒋介石也知道,如果解放军真的集结重兵进攻大陈列岛,仅凭岛上的现有的兵力是很难固守得住的。是放弃?还是固守?蒋介石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决定在举行“总统连任大典”之前,亲自到大陈岛上去看看真实情况,然后再作决断。
  1954年5月5日深夜,台北市泰安路1号寓所。正在酣睡的国民党海军新任总司令官马纪壮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睡眼蒙胧,极不情愿地伸手摘下话机听筒,里面传出接线员小姐娇滴滴的声音:“参谋总长周至柔上将要与您通话。”
  马纪壮一听是周至柔找自己,知道准有急事,顿时睡意全消。他立即坐起身来。很快,话筒中传出周至柔严厉的声音:“马总司令官吗?你知不知道‘峨嵋’号和‘德安’号两舰出事了?”
  “啊!”马纪壮不由得惊叫一声,顿时觉得脑袋“嗡”地响了一下,眼前金星乱冒,出了一身冷汗。他定了定神,过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问:“总座,‘峨嵋’号和‘德安’号舰出……出了……什么事啦?”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6)
“我正要问你呢?”周至柔话中带着明显的不满,“据报,‘峨嵋’号和‘德安’号舰今天早晨在淡水口锚地突然出航,去向不明。你看,它们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会不会跑到*那边去了?我已经下令空军作好出击的准备。你现在立刻查清两舰的下落,向我报告。”
  “哦——”听周至柔这么一说,马纪壮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立马放松下来。他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总座,‘峨嵋’号和‘德安’号这两艘战舰没有出什么事,它们是奉命出海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请总座不必担心,也不要派人去追查了。”
  “什么?执行什么特殊任务?为什么事前不向我请示?你们海军就是这样恣意妄为,目无长官和纲纪的吗?”周至柔越说嗓门越高,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马纪壮刚刚替桂永清出任海军总司令官,时年40余岁,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属于国民党军界中的晚辈,自然不敢得罪周至柔这样的军中*。面对周至柔一连串的质问,马纪壮急忙解释说:“总座请息怒,这件事确实和我们海军没有关系,是总统亲自下令安排和布置的出巡?”
  “出巡?谁出巡?到哪里出巡?”周至柔觉得十分奇怪,继续追问。
  马纪壮被逼无奈,极不情愿地吐露了实情:“是总统本人亲自出巡,到大陈岛去视察。本来今天清晨我应当陪同总统一起出海,但总统不愿外界过分注意这件事,恐引起不必要的猜测,所以特意把我留下来障人眼目。待总统安全返航,一切自然会真相大白。”
  周至柔跟随蒋介石多年,知道他有越级调动部队的毛病,听了马纪壮一番解释,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叮嘱了一句:“大陈岛靠近大陆,听说最近*开始在那里集结大量兵力,你一定要保证总统的安全。”
  马纪壮连声说:“总座放心,我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的。按照航程计算,总统应该明天早晨抵达大陈岛,夜航相对来说要安全一些。”
  马纪壮说得不错,蒋介石是在那天黄昏人静时,带着国防部长俞大维、“太子主任”蒋经国和美军顾问一行人,在基隆港海军基地码头登上的一艘新型炮舰,向二百公里外的大陈岛方向驶去的。他们确实是在第二天拂晓才到达大陈岛的。
  那“峨嵋”舰是一艘万吨级的油轮,平日担负高雄至基隆之间的油料运输任务。它的最高航速只有10节,由于舰体庞大,吃水较深,航行起来四平八稳。马纪壮挑选这艘运输舰护送蒋介石去大陈岛也是煞费苦心,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蒋介石在海上颠簸的苦楚,另一方面运输舰相对于作战舰只来说要安全一些,不太会引起解放军的注意或遭受攻击。
  当“峨嵋”舰驶进大陈岛港口时,大陈防卫司令官刘廉一中将早已率领岛上的高级将领们站在海风中恭候多时了。
  俞大维、蒋经国一行则乘坐炮舰,装扮成渔轮模样,混迹在公海上的船群中间,循着基隆-上海航线,一个劲地往北航行。
  中午时分,“渔轮”转入了福州-上海航线,不显山不露水地驶进了大陈列岛海区。
  “渔轮”刚接近大陈海区,俞大维便从指挥台上举起望远镜,向大海深处寻找大陈岛。
  太阳正悬在西边天上,阳光把海水染得一片金红,成团成阵的海鸟在金色的海湾上掠翅飞翔,鸟群下面的帆船在波谷浪尖之间漂摆。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7)
一条线状式的墨黑色山丘,从滚滚波涛中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
  墨黑色的山丘变得明晰起来,渐渐地裂成了几个小岛,小岛环护着一个海湾,海湾里停泊着的舰艇和渔轮,星星点点,散散落落地跳入眼帘。
  俞大维问陪伴一旁的蒋经国:“这就是大陈岛吗?”
  “正是,部长。”蒋经国谦恭有礼地回答。
  俞大维、蒋经国乘坐的炮艇停靠在大陈港湾,“防卫司令官”刘廉一中将偕同政治部主任沈之岳、“浙江省主席”钟松等一干文武官员在码头恭迎。
  俞大维一行人在司令部驻地大洼渔师庵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早,便由刘廉一陪同,乘上两艘“卫”字号军舰,对大陈防卫区的各处岛屿进行巡视。
  军舰在台州列岛、麂山(南、北)列岛、东矶列岛、渔山列岛巡视了一圈,最后登上了一江山岛。
  俞大维让舰艇先在一江山岛绕了一圈,对岩岸、礁石、险滩、舰船易于靠岸登陆的地段,仔细地察看了个遍,又对海流走势、潮汐变化规律、风向风力,一一查问明白,最后才爬上一江山岛的制高点203高地,他发现这里不过是一座没有人烟的孤岛,由两座麻栗色的岩石构成,海水从两座石山中穿过,形成了宽不过500米的小江,江水北边的石山称作北一江山,南边的就叫南一江山。北一江山稍大,面积只不过一平方公里。南一江山更小,充其量面积不过平方公里。环岛四周全是悬崖峭壁,可供步兵攀登的地段全长不足100米,近岸处水深竟达7~8米,受海潮和风力影响,崖岸下尽是旋涡和岩头浪,是座易守难攻的小岛。
  他们深知,一江山岛虽然只是座小岛,地势却很重要。它东距大陈本岛16公里,北距东矶列岛的头门山只有9公里,全在重炮射程之内。小岛屏蔽着大陈,同大陈构成一个唇齿相依的有机体。小岛的西北面对着台州湾的海门镇,距离约30余公里,像块巨石,堵塞在台州湾的出入口上。小岛同西南面的披山,形成了一个犄角,据守在这两处小岛上的部队,进可以*,退可以保障大陈防卫区的核心阵地。
  从高地下来,俞大维对士兵们正在赶造的防御工事进行了踏勘。他发现那战壕、掩体、屯兵场完全开凿在花岗岩石上,没有炸药,没有机械,士兵们在有气无力地挥动铁镐施工,工程进展十分缓慢。俞大维脸色不悦地问:“这是哪个单位?”
  刘廉一报告:“一江山守岛部队为第4突击大队和2大队的4中队,外加一个炮兵中队,共1000多人,统归一江山地区司令王生明上校指挥。”
  “突击大队”是胡宗南来大陈后,把散落在沿海各处荒岛上的海匪、散兵、流亡地主还乡团收编起来的一支游杂部队。论战斗力是入不了流的,却因为都是些亡命之徒,火线上逼紧了却很能拼命死打,而且对海上情况熟悉,惯会打家劫舍,抢掠商船,沿海居民,来往商旅,没有不对这帮“国军”叫头痛的。俞大维听刘廉一这么一说,心里顿时明白:这个刘廉一是把新增派来的46师3个美械化步兵团全留在大陈本岛,攥在自己的手心里,却把这支亡命之徒的游杂部队摆在第一线。这个用兵布阵之法,原是心计很深的,便不再多问。
  当天夜晚,刘廉一在渔师庵台开了一次小型的军事决策会议,请俞部长对大陈防务作训示。俞大维虽然是个非武将出身却有战略头脑的人,他一张口,便语惊四座:“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不保,台湾垂危!”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8)
在座军官对俞大维的话,一致热烈拥护,在一片赞不绝口的热嚷声中,蒋经国站起来,很是激昂慷慨了一番:“一江山是*的大门。我们不仅要守住这扇大门,而且要从这大门里出去*。”
  从三门湾到南麂山列岛,绵延120多海里,都是大陈的防区。在浙东这片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100多个岛屿。1949年大陆解放以前,这里是海盗的乐园,国民党军兵败大陆后,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才登上了这些海岛。后来经过胡宗南的一番治理,这些海盗、海匪和从大陆败退来的零散部队被整编成正规部队,也吃上了“国防部”的薪饷。胡宗南在大陈期间作战屡败,损兵折将,最后被迫提出辞职。蒋介石经过精心挑选,委派“登步岛大捷”的英雄、刚从美国学成回来的刘廉一接替了胡宗南,随后又把守大陈列岛的兵力由万人增加到万人。
  蒋介石身披深色披斗,头戴便帽,虽然身板极力笔挺,但毕竟显出了颇浓的老态。视察期间,他的长子蒋经国和刘廉一一直站在身旁。
  刘廉一毕恭毕敬地汇报说:“总统,自从韩战结束后,对面的*明显增强了兵力。今年3月份,我军又发现*海军主力第6舰队南下,还有大批空军进入浙东沿海。*海、空军相互配合,在大陈北面的猫头洋等海域与国军进行了几次海空大战,双方互有胜负,打一个平手。从目前情况看,*海、空军对我大陈守军的实际威胁并不太大,令我们堪忧的还是*强大的陆军。”
  蒋介石似乎一直若有所思。他恋恋不舍地凝视着只有一水之隔的故乡山水,告诫刘廉一,*的陆军并不足惧,但对其海军和空军万万不可轻视。不久前在猫头洋海域发生的海空军大战,就是*海、空军大规模南侵的信号。现在朝鲜战争结束了,*可以腾出手来反击国军,近期可能会对大陆边缘的岛屿采取攻势,大陈肯定是首当其冲,所以一定要加强戒备。
  当大批舰艇从人们眼中消逝时,一条深褐色炮艇从一江山北面的码头飞窜出来,风驰电掣似的向上大陈岛飞去。
  炮艇上载着蒋夫人宋美龄一行人。
  当日,峨嵋舰从大陈湾起航时,蒋“总统”命令直开一江山。他要登上小岛,对最前沿阵地上的“克难弟兄们”表示敬意,聊表慰勉之情,防卫区司令官刘廉一和“浙江省主席”钟松苦苦婉劝,诤言免去,怎奈蒋介石固执不依,末了,还是政治部主任沈之岳敬献一言:“请夫人亲临,代表总统致意,如何?”
  蒋介石沉吟片刻,便点头首肯,宋美龄立即表示“这是总统给我最大的荣幸啊!”
  刘廉一连忙调来一条炮舰,让沈之岳陪奉宋美龄登上了一江山岛。
  沈之岳是蒋介石最喜欢的特工人员。3年前,沈之岳随胡宗南在大陈岛担任情报站站长时,曾派人潜回奉化,将慈母墓、丰镐房、报本堂、雪窦寺的诸多景物,拍成精品照片,呈奉“蒋先生”,博得了蒋介石的极大欢心,由此升任了少将政治部主任之职。这一回,他又奉献一言,博得了“总统”的首肯,更获得了夫人的青睐,可谓终身大幸了。
  巡视完毕后,蒋介石对刘廉一在大陈等岛的防御部署比较满意,临走之前一再叮嘱他:“大陈是我们**的前进基地,而东矶列岛是我们前进基地的前哨阵地,一定要坚守,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大意。”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9)
送走蒋介石之后,刘廉一万分得意。本来让他这个中将接着胡宗南这个一级士将来守卫大陈,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和器重,现在蒋介石又亲临大陈视察,在刘廉一看来这是别人做梦都想得到的殊荣。
  5月7日,快近正午时分。红日当空,东海波平,一批又一批舰艇,驶出了大陈港湾,排列成严整的队形,拱卫着旗舰峨嵋号,从上大陈岛驶近了一江山岛的东边。在这里稍停了一刻,又从一江山岛东北绕进了大海深处的渔山。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