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原本想撸个粗长君的,结果大姨妈造访,粗长君没了TAT
☆、第九十章 大
只有一小把,稀稀拉拉地散落在山洞的一角;还带着秸秆;每棵秸秆上只结一颗穗子,穗子有一指长;谷粒被包裹在浅黄的外壳里;剥开外皮便看到里面金黄的谷粒。
有点像小米,但颗粒又比小米大了一些。
安说这种“果实”不太好吃,又干又硬,而且外壳不好去掉;所以雪人不怎么爱吃;只是在冬天实在没食物了才拿它充饥;与其有相同作用的还有各种草籽。
听安说完;麦冬平复了下激动的心情,将山洞里所有的这种谷物都收集起来,掐掉秸秆只剩谷穗,合在一起大约有十来斤。
十来斤的谷物,即便只是手工脱粒也用不了多久,麦冬让咕噜做了个小号的石碾,在谷穗上来回滚动,很快就将所有谷粒外皮脱掉,得到一小堆金黄灿烂的谷粒。
麦冬用手抓了一把,她的手不大,那一把还不到二两,但她抓起之后又心疼地放了一半回去。然后她让安带路,去了放置厨具的地方。
之前后勤组做饭都是在露天,昨天下了雪,麦冬就让雪人把厨具都收了回来,放在了雪人以前烤肉的“厨房”。此刻,原本后勤组的几个雪人就待在“厨房”,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它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烹制食物,如今突然不需要了,反而让它们有些不适应。
看到麦冬的身影,它们立刻高兴起来,离得老远就跟麦冬打招呼。
那些新奇的烹饪方法、奇怪的新调料、各种各样的厨具都是眼前这个正朝它们走来的女孩带来的,这使得后勤组的雪人比其他雪人更早地对麦冬表示了信服和敬重。
麦冬现在已经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句子,知道它们是在跟她打招呼,笑着挥挥手算是回应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取出一个小号的铁锅。这里原本便是雪人烤肉的地方,是像育婴室一样引的地火,不过比育婴室的地火更猛烈一些,比较适合用来做饭。麦冬清洗了谷物和铁锅,一小把谷物加了大半碗水,然后打开一个地火出口的盖子,将铁锅架上。
看着黄色的火苗舔上锅底,麦冬握紧了拳头,屏气等待着。
咕噜和雪人们不知道她要做什么,也围在一边看着,麦冬朝它们笑笑,也没有解释的意思。
地火很猛,锅里又只有小半碗水,因此水很快就沸腾了,金黄的谷粒随着翻滚的开水起起伏伏。
等到谷物膨胀起来,大半碗水熬成小半碗粥的时候,整个空间里便弥漫着一股纯粹的谷物香气。
后勤组的几个雪人兴奋起来,它们自然认识那种不好吃的“果实”,现在麦冬将这种“果实”放在水里煮,“果实”便散发出了诱人的香味,而且看上去也很好吃的样子,这让它们以为她又要教它们做什么好吃的吃食。
它们不知道的是,这不仅仅是一种吃食的问题,而是一个足以改变它们几千年饮食习惯和生存状况的问题。
拿下铁锅,重新盖上地火出口,麦冬将熬得金黄的粥盛到一个小碗中,等粥变得凉一些后,先取出几个勺子,示意咕噜和雪人们尝一下。
咕噜和雪人们拿了勺子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勺粥放入口中,表情各异。
咕噜早就吃惯了麦冬做的各种食物,像这种煮食更是见多了,这次的食物虽然没吃过,但也没有多好吃,再说又没有肉,不符合它的口味,所以它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激动的表情。
不过,只要是冬冬做的,不管合不合口味都要捧场,“好吃!”
麦冬笑着摸摸咕噜的脑袋,注意力却放在了几个雪人身上。
雪人的表情则大不相同。
雪人虽然也是偏好肉食的生物,但对素食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不像咕噜那么挑剔,所以谷粥香甜软糯的口感让它们很是喜欢,脸上便自然而然地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而且,与咕噜不同,它们大多都生吃过谷物,自然知道生吃的味道和口感与现在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加水煮了一会儿就将那么难吃的东西变成这样好吃的粥,雪人们——尤其是后勤组的几只——瞬间星星眼望着麦冬。
看到雪人的反应,麦冬终于放下了最后一丝担忧,也拿了一个勺子舀了一勺。
口感软糯,带着谷物特有的清香,虽然不同于她那个世界的大米小米高粱小麦,但的确是可以作为主食的谷物!
放下勺子,她拉着咕噜做翻译,笑眯眯地跟安讲述了谷物对于它们的意义——虽然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但这样深入的交流显然还要靠咕噜翻译。
等安明白了麦冬话里的意思,知道有了这种“果实”,雪人食物短缺的现状将会大大缓解后,它立刻兴奋地白胡子一翘一翘地,恨不得立刻按麦冬说的那样立刻撒种,立刻收获。
麦冬没有说的是,谷物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粮食作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以种植业为主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雪人主要靠采摘和养殖为生,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太大,但当种植业渐渐发展起来,养殖技术也经过改善,雪人对自然的依赖变小时,就是雪人开始改变自然的时候了。
从依赖、惧怕自然到适应、改变自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并且——与地球历史上人类的发展轨迹何其相似。
或许,千百年后雪人将发展出媲美人类文明一样的别样文明呢!
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那样的景象了。
糖草和谷物自然是这次的最大发现,但麦冬还找到许多有趣的食材,其中不乏能够调味的植物原料以及一些口感不错的蔬菜,下午无事,麦冬索性将所有能想到又能做到的菜式都做了一遍,煎炒烹炸、炖煮焖蒸、炝烩熘拌,中国菜的常见做法都一一演示了一遍。
雪人洗菜烧菜,咕噜烧火偷吃,麦冬则负责掌厨和指挥,配合地倒是有模有样,几口大铁锅同时烹饪着,不停地有各色美食出锅,香味引得原本待在各个山洞的雪人都聚集在“厨房”门口。
看引来了那么多雪人,麦冬大手一挥:今天聚餐!
权当犒劳所有人一个月的辛苦。
更多的雪人加入进来帮着洗菜切菜,连咕噜烧火的活都被热情度高又勤劳的雪人给抢去了,无事可做的咕噜只剩下跟在麦大厨身后偷吃这一件事,倒是提前吃了个半饱。小小的厨房很快挤得水泄不通,不过做菜的效率倒是提升不少,一些简单的菜式麦冬也都放给后勤组的雪人去做,她只是在一旁指导。
这样一来,很快就做好了足够数千雪人食用的分量,与之前一个月的大锅菜不同,这一次菜式丰富许多,做法也精细一些,因此自然更加吸引地雪人们的唾液蠢蠢欲动。
所有雪人都聚集在了大厅中,连原本在育婴室的幼崽们都被抱了出来,数十个雪人围在一起分享食物,平日安静的大厅喧闹如集市。
麦冬又将之前带回来的果酒开了封,一点也没留下,全给雪人分了,每个雪人都分到了一小杯。
美酒和美食足以令人忘却烦忧,更何况雪人似乎也没什么烦忧,巨龙和女孩的到来让一直处于困顿的雪人看到了希望,虽然种族刚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所有的雪人都对未来怀着美好的希望。
饭至半饱,酒至半酣,雪人们唱起了歌,歌声清澈流畅如水动风鸣,在巨大的大厅中久久回荡,传往地底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唱歌嬉笑,窃语玩闹,欢乐地仿佛不知忧愁的精灵。
麦冬窝在咕噜怀里,笑着看眼前场景,第一次有了前世身在人群中的感觉。
似乎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呢。
有雪人,有咕噜,在这个世界,她也终于有了伙伴。
雪停了,天气却越来越冷,积雪融化带去了大量热量,冷风更吹得刺骨,每天去给巨鼠喂食成了一件苦差事,雪人身上的巨鼠皮越裹越厚,却似乎仍然抵御不了无所不在的寒风。
每次去喂食回来的雪人都像去了半条命一样,哆哆嗦嗦凑在地火口烤半天才能好一些。
麦冬实在看不过去,主动揽下喂食的活,不让雪人再出去活受罪。她虽然也怕冷,但相比雪人却好多了,再说这几天她又做了几件毛皮衣服,除了巨鼠皮,还用了以前积攒下的各种毛皮,搭配着做了几件,比单纯的巨鼠皮大衣贴身保暖多了。
只是喂食几万只巨鼠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哪怕有咕噜帮忙,一人一龙也几乎要花大半天时间才能做完,她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打农具、学说话,她还想着给雪人找个比较适合的武器,并且已经有了想法,只是一直没时间实验,这每一样都要花费时间,这样把时间花费在给巨鼠喂食上实在太浪费。
逼不得已,麦冬最后终于想出个法子,那就是修建地龙。→文¤人··书·¤·屋←
其实这就是炕床的变体,从畜棚中间的过道地下挖通道,畜棚两边烧火,让热气贯通整个通道,这样走在通道中也会觉得暖融融的,鉴于畜棚太长,可以在中间再加几个烧火的地方。
麦冬原本就打算将来给雪人建房子的时候用上这个法子,只是没想到雪人竟然怕冷到这个程度,于是只能将这个法子也用到畜棚上。
而且,这样也不只是方便雪人,居住环境变得温暖了,对于巨鼠也是有好处的。巨鼠虽然不会被冻死,但寒冷的天气让它们比平时更加懒于活动,经常一整天挤在一起一动不动,食量也不如以前了。甚至连繁殖活动都几乎停滞,最近小巨鼠出生的数量大大降低,而且就算出生了,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就是因为畜棚内太过寒冷,初生的幼崽还没长出皮毛,亲兽一旦疏于照料,小巨鼠就会被冻死。
只是挖一条通道,这个活还算轻松,趁着土壤还未上冻,麦冬和雪人们只用了一天就把通道挖好了,有了铁制工具和人手,这种类型的工作可比以前麦冬和咕噜挖壕沟时效率高多了。
而且,通道不仅仅是贯通了畜棚,看工作效率那么高,麦冬就将从树洞口到畜棚的那段路也挖了通道,这段路不过百米远,倒也不费什么功夫。这样雪人从走出树洞就走在暖和的地面上,而且从树洞处就可以支一个烧火的地方,添柴也方便。
只是这样一来燃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麦冬将对岸自己储存的木炭全转移过来才勉强够用。只是麦冬觉得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以后在地面上盖房子,以雪人的体质,恐怕不止是房间里的炕要烧火,整个部落都弄成一个巨大的炕床还差不多,不然雪人就只能各自缩在自己房子里别想串门了。
不说雪人需要花费多少精力才能储存足够烧五个月的燃料,那么多的燃料需求对于环境的破坏力也是很大的,再加上燃烧带来的烟雾,麦冬虽想帮助雪人,但发展带来的后遗症还是能免则免。
雪人在育婴室和厨房引的地火就很不错,只是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如果可行,能将地火引至整个部落的地下就好了。麦冬这样想着,就跟安说了这个想法,安自然支持她,它说了一堆引地火的步骤,麦冬也没太搞清,但有一件事她搞清了,那就是:将地火引到部落地下的方法是可行的。
那个长满岩浆果的山谷其实就在树洞出口不远处,是个两山之间的夹谷,那两座山也是附近唯二的两座山,其他都是大片的平地。如果将部落建在夹谷附近的平地,引地火就会比较方便。
除了燃料问题,为以防万一,防止以后积雪融化下渗和土壤下陷,麦冬又在通道上铺了砖块和石板,砖块是盖畜棚时剩下的,石板则出自咕噜之手。
其实最好再在地面盖一条走廊,挡住风雪,但时间上来不及,麦冬也只好放弃,现在这样已经改善了许多。麦冬用动物毛皮缝了热水袋,让出去给巨鼠喂食的雪人随身带着,多少又缓解了一点。
解决了给巨鼠喂食的难题,麦冬立刻开始着手各种农具的研究。
除了那天煮的一小碗,剩下的谷物全被麦冬小心收了起来,还有糖草根茎以及其他能种植的植物,这些将是春天工作的重点。麦冬将自己带来的那些蔬菜种子也放在其中,准备明年春天一起种下。
到春天来时,除了这些要种的,还可以去野外寻找其他植物,肯定还有可以种植的作物。
这样的工作量,即便雪人比较多,没有适合的农具也很辛苦。幸好雪人精于锻造,而且又有了铁,早在之前麦冬就让雪人去找了许多铁矿石,原料充足后,雪人工匠们最近锻造的就不再是闪闪发光精致绝伦的金银器,而是黑不溜秋形状简单的铁器。
这么不符合雪人审美的东西,实在是让一向审美卓绝的雪人工匠们心塞,但它们也知道这些东西丑是丑,但对于它们的帮助却是巨大的。
既然不能违抗,聪明的雪人工匠们便另辟蹊径,锻造熟练后,便偷偷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给铁器们加点“料”,比如雕个花,比如嵌颗宝石,再比如缠上一层金银丝……总之,经过雪人加料后的铁器肯定跟麦冬认知中的铁器大不相同,麦冬经常看着雪人送给她的那把镶了颗硕大宝石,柄用金银丝做出缠枝纹的锅铲,同样心塞不已:拿着这样的锅铲做饭,她亚历山大啊。
不说麦冬和雪人各自的心塞,虽然最终形貌有些差异,但雪人锻造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因此麦冬这几天都跟几个最擅长锻造的雪人混在一起。
基本的镰刀、锄头等比较好弄,麦冬画出个图形,擅于锻造的雪人工匠就能分毫不差地打出来,但至关重要的铁犁却费了一番功夫。
麦冬只在小时候见过铁犁,还是那种老牛拉的铁犁,至于传说中的木犁却没见过。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便很少回老家,而在她成长的那几年,正是中|国农村迅速发展的时期,农具的淘汰更换速度堪比电子产品,等到她上了高中,爷爷奶奶村子里再也见不到牛拉犁的场景,连拖拉机拉犁的都没有了,不论是整地还是收获,一律是大型农机在田野间轰鸣。
一来见得少,二来她平时也从未仔细观察过铁犁的构造,这就导致麦冬对于铁犁的构造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知道大致样子,细节却说不出来。
但只要有个大概样子就够了。
雪人的确是个很聪明的种族,麦冬将铁犁的大致样子和作用以及原理说了之后,雪人工匠们实验了几次,虽然每一次都不成功,但却一次比一次好。
等到将储存的铁矿石用了大半的时候,雪人终于锻造出符合麦冬要求的铁犁。
经过咕噜牌老黄牛的实验,新犁试用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春天时开荒的需求。
麦冬看着将拉犁当做新游戏的咕噜笑个不停,又开始盘算起到春天要抓镰刀牛来饲养的事了。
这个冬天,也不清闲呢。
不过,也很充实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没想到今天还有更新吧!没想到今天不仅有更新还很肥吧!酷爱表扬我【摇尾巴~
☆、第九十一章
做好了农具;剩下的铁矿石也不能浪费,麦冬开始着手早就构想的一个计划——给雪人配上装备!
雪人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太弱了;虽然说现在有了咕噜;似乎已经不用担心它们的安全问题。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咕噜虽强;却不能时刻保护每一个雪人;那么多雪人到了春天肯定要四处去觅食的;除非有分|身之术;不然咕噜哪可能个个护得周全。
即便咕噜能保护它们,但也只能护得了一时;却护不了一世。一旦失去咕噜;这个种族或许又将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它们自保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要配置装备;武器自然是重中之重。而麦冬为雪人选择的武器是——弓箭。
雪人人小体弱的身体特点注定了许多武器都不适合它们,近身搏斗更是找死。所以,适合远攻和群体配合的弓箭就成了上上之选,在这个时代,拥有了远攻优势几乎就能压制大部分陆上生物。
麦冬原以为制作弓箭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却不是想象的那样。
当然,如果不求质量,只是做出个弓箭的样子来那自然不难,可难就难在质量上。
雪人个子矮,力气又小,重弓长弓肯定都不适合。麦冬便将弓身尺寸定为半米长,取质地细密的木料,用火熏烤使其弯曲,做成弓身,弓弦用的是动物的筋,就是当初捡到的串骨头项链的线,箭身为木制,箭簇是铁打,箭羽则是一种长尾野鸡一样动物的翎羽。
听起来有模有样的,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麦冬虽然没亲自射过箭,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书上电视上各种书面描写影视资料不要太多,什么百步穿杨、什么弯弓射大雕、什么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无论是射程还是穿透力,她做的弓箭都远远达不到这些“传说”的标准。
弓弦拉满能射五十米,而且,到五十米的时候,箭矢的威力已经不剩下什么了,因此在保证箭矢威力的前提下,有效范围只在大约三十米内,三十米内穿穿杨树叶倒是可以,石头就别想了。
麦冬拿着新做好的弓箭和咕噜一起试了试,将能找到的还在地面活动的动物都试了个遍,发现这样的弓箭也只能对付对付皮毛不怎么厚的家伙,像盔甲龙那样皮糙肉厚的,箭射在它身上就跟挠痒痒差不多。
恰巧的是,盔甲龙几乎是平时坑害雪人最多的海边生物了,这货海陆两栖,皮糙肉厚,一般动物都奈何不了它们。而不知为何,它们特别喜欢吃雪人,因此对于雪人来说,每次靠近海边都是一次生死历险记。像麦冬见识过的那次海祭,其实她还错过了开头,错过了盔甲龙大啖之后满足离去的场景。
这样天敌一样的对手,自然要找到防御的办法。
虽然盔甲龙本身防御能力超绝,但还是不能阻止麦冬心里郁闷。她是想给雪人制作出一个强有力的攻击性武器的,但现在武器的威力只是能勉强自保,现实与预期值相差太大,她失落了。
灰心丧气地回了地底,顺便挷了几头倒霉被试箭的盔甲龙回地底,继续试箭。
接下来几天,几头试箭的盔甲龙在昔日口中食的地盘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虽然箭射在身上不疼,但蚊子咬多了还要命呢!尤其是随着逐渐改良,蚊子越来越凶残了!不仅要被蚊子咬,还要被以前任它们宰割的食物围观砸臭鸡蛋!
这日子没法过了!
幸好,在箭簇终于能射进盔甲龙体内一半的时候,上天总算听到它们内心的呐喊,几只倒霉蛋的苦日子总算到了头,麦冬干脆利落地一只一刀,痛快地送它们上了西天。
终于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