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林芮在不断地与黎北抗护理工作接触当中,也暗暗地喜欢上了李北抗。

  她喜欢黎北抗高大帅气,为人正直,忠厚老实而且又是空降兵,而李北抗并不爱林芮,甚至躲她,但黎北抗真正心爱的人是郑蒙萌,由于打仗的原因,黎北抗与郑蒙萌却断了书信来往。

  黎北抗内心十分交困,不爱的人,却偏要追他,喜欢的人却不敢能她,而自己那位纯真爱人,却失去了爱,这一切爱的矛盾冲突,无时不在纠遏着黎北抗。

  黎北抗虽然庆幸自己命大,但是担心受伤过重,今后再也不能上战场了。医生告诉他虽然伤势很重,但是没有根本性大伤,三个月之内保证让他重返战场。

  病床上的黎北抗,充满了对返回战场的期盼。

  坐不住了,暗中悄悄准备出院,但是因为伤口没有痊愈,行动仍然不太方便,只得再忍耐几日。

  黎北抗再也不愿住院了,伤口刚刚痊愈,就迫不及待要求出院返回部队。

  林芮听到喊声,放下正在照顾病人的手中活计,慢慢地站身起来,她定晴的看着眼前这位英俊潇洒的解放军,似乎又熟悉又陌生。

  当她认出了是黎北抗时,林芮顿时鼻子一酸,泪水涌了出来,她两手捂着脸面,痛哭起来,她撒腿就跑。

  她不是跑向黎北抗,而是跑进了部队医院里,跑进了她那不足二十来个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里,把门一关,扑倒床上,抱着被子,猛哭。

  黎北抗追到她的房间门口,无法入内,他死死地站在那里发呆,里面不时传出林芮痛哭的声音,这哭声,也不时地敲击着这位钢强的英雄战士,似乎心都要碎了,他为她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地悲痛。

  他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处境,而感到心酸难过,黎北抗那“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眼睛,实在是忍不住了,泪花涨满了眼眶,为可怜的林妹妹洒下了痛苦的眼泪。 。。

第一百零七章.珍宝岛战事
一.

  珍宝岛是中苏边境河流乌苏里江中的一个小岛,这个岛及其附近的卡脖子岛和七里沁岛,均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就是按沙皇俄国强加给中国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它应属中国管辖。

  岛上有中国边防部队巡逻,有中国居民进行生产。

  1969年苏方派出大批武装军人,分乘四辆装甲车、汽车,从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方向侵入珍宝岛,开枪开炮,袭击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军,打死打伤我战士多名,我边防部队被迫还击。

  此后,苏联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于3月4日至17日,又出动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和大批武装部队入侵珍宝岛,并向中国岸上纵深炮击。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再次进行有力反击,将入侵者击退。事件发生后,我国外交部三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打倒新沙皇》社论。全国各地纷纷###,抗议苏联军队的武装挑衅,支持我国政府的立场。

  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就中苏边界问题的事实真相和自己的一贯立场,作了申述。提出在肯定以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和平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对边界上的个别地方作必要的调整。

  主张和平谈判,反对诉诸武力。并重申: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珍宝岛事件是苏联政府挑起的,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是沙俄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支持国家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意味着不以战争为手段来攫取财富,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有遏制战争的能力,遏制战争比打赢战争需要有更强的战略能力,因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平发展还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主要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去与别国争夺战略资源,这也要求增加一些国防投入。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赋予人民解放军的使命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障。要履行这个使命,就有必要增加军费投入,提高军队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1969年3月16日至4月29日,中苏双方围绕这辆T-62坦克展开激烈争夺,从而引发了中苏双方坦克争夺大战。 

  1969年3月2日苏军挑起中苏珍宝岛冲突后,大量使用性能先进的坦克、装甲车,横冲直撞,不顾我方严正警告,多次侵入我珍宝岛以及岛西侧的中国江汊,企图进一步扩大事态,以武力强占我国领土珍宝岛。

  3月15日11时07分,苏军4辆坦克成纵队引导2辆装甲车驶入我珍宝岛西侧的江汊时,遭到我守岛部队和军区侦察连三排长沈国栋率领的设伏分队突然袭击,顿时乱成一团,队形混乱。

  慌乱中,苏军先头1辆T-62坦克闯入我军守岛部队预设的防坦克地雷场中,右侧履带当即被炸断。

  该坦克上的乘员在弃车逃跑过程中,均被我设伏小分队击毙,其中包括1名上尉军官和苏军比金边防总站站长里乌里扬斯基中校。

  苏军其余3辆T-62坦克见势不妙,赶忙掉头沿原路逃跑,争相逃命。被我59式防坦克地雷炸断履带的T-62坦克就留在了我方一侧的冰面上。 

  二.

  1969年珍宝岛战事时,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性能先进的国产69式中型坦克,该型国产坦克也采用了红外夜视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大功率柴油机等大量新技术。

  但由于当时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西方也对我实施全面技术封锁,我国在研制69式中型坦克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苏军的T-62坦克遗留在我方一侧的情况上报后,立即引起了中央军委和军委装甲兵的高度重视。

  军委得知情况后,亲自给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黎国维打电话,指示:“一定要把江面上打瘫的那辆坦克拖回来,这不仅有军事价值,而且有政治意义。

  有这个铁家伙作证,就不怕苏修在全世界面前耍赖。” 

  与此同时,苏联当局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格列奇科元帅向勃列日涅夫报告了珍宝岛战况,并报告说有1辆T-62中型坦克被打瘫在珍宝岛的江汊上。

  闻此消息,勃列日涅夫勃然大怒:“T-62中型坦克是我国研究多年的新成果,上面的一些设备,比如红外夜视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大功率柴油机等等,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这辆坦克不能落在中国人手里,一定要弄回来,实在弄不回来就把它沉到江底。

  这是证据,也是你们军队的耻辱和笑柄。

  我们说中国是侵略者,可我们的坦克却停在人家的领土上,我们怎么解释?

  这会让我们在全世界面前丢了理。” 

  这辆瘫在冰面上动弹不得的T-62坦克,缘何引起中苏双方高度重视,进而引发一场坦克争夺大战呢?

  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T-62坦克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是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对我研制新型坦克的借鉴意义就不言而喻了,而苏方除了怕这辆坦克落在我手中成为入侵的铁证外,更怕这辆先进坦克的技术被我所掌握。

  这辆坦克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当时的坦克情报专家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该型坦克率先采用大口径滑膛炮,开创了20世纪60年代坦克火炮使用滑膛技术的先河,T-62坦克还安装了先进的火炮双向稳定器,行进间射击精度较高。

  T-62坦克安装了大功率发动机,弹架油箱设计别具一格。

  坦克集多种防护于一身,战场生存能力很强。

  T-62坦克采用了先进的集体超压三防装置、烟幕施放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等新技术,使其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62坦克还安装了TШ-2Ь-41红外线夜视瞄准镜,夜视距离800-1000米,具有较强的夜战能力。

  而国产59坦克则只有驾驶员红外夜视仪,车长和炮长在夜间基本无法有效观察和实施射击。

  正是由于T-62坦克藏着这么多的技术秘密,中苏双方围绕着瘫在冰面上的这辆坦克而展开的殊死争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一百零八章.主权和尊严
一.

  珍宝岛上空阴霾满天,冰封的乌苏里江暗流汹涌。

  沈阳军区曾报军委批准,拟在1968年3月前后在七里沁岛方向进行自卫反击。

  但是当时的自然条件太恶劣了,暴风雪阻断了一切。

  积雪没过了电线杆子,车辆,马匹原地不动,五分钟就能被暴风雪掩埋。

  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从佳木斯到饶河只需一天,当时却要在暴风雪中连续走7天8夜。

  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出动了几十台推土机帮助部队开辟道路,却仍然不能保证部队和物资的集结。随着春天乌苏里江开冻,反击计划被迫取消。

  军区司令部作战室的正面墙上,一幅大型的军用地图前。

  副总参谋长温玉成听完黎国维副司令员的介绍情况,侧过头问:“如果进行反击,你们准备选择什么地段?” 

  “珍宝岛。”

  黎国维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自带的军用地图,摊在桌上,用手指点着说。 

  我军边防部队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的先进坦克,装甲战车,毫不畏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灵活的战术,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珍宝岛反击战的胜利,使一向不为任何势力屈服的毛主席极为兴奋。

  在紧接下来4月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战斗英雄孙玉国代表边防部队在大会上汇报我军为捍卫国家主权与苏修作斗争的经过时,毛主席激动地几次站起来带头鼓掌,全场代表无比振奋。

  苏军制定了一个大规模袭击中国军队的计划,300多门重炮对中国境内一连轰击了好几天,也没有遭到任何还击。夜色中不时传来苏军的炮声。

  在那白茫茫的雪地上,既没有路也没有平地,甚至连一片可以作为炮阵地的空地也都很难找到。

  苏军的炮火准备异常猛烈,把这个地区炸得体无完肤,爆炸的气浪将岩石般坚硬的冻土掀起1丈多高,然后又像降冰雹一般“劈里啪啦”地砸下来。

  由于江岸太高,苏军正面的坦克无法登陆作战,引导步兵被我军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坦克只好停在江面上,像一座座铁碉堡,不断用坦克上的滑膛炮向对岸轰击。

  这时,我军岸上的炮兵也相继开火,双方展开了对射。沈阳军区的全部炮兵星夜急驰中苏边境,中苏大战珍宝岛,T62坦克变成了苏军的“铁棺材” ,火箭筒手对付了苏军坦克,中苏炮兵展开激烈较量。

  二.

  一道深深的宽阔河床把中国和苏联分开,比列孜克河就镶嵌在这河床的中间,国界就是以比列孜克河的主河道的中心线划分的。

  比列孜克河两边是茂密的白桦林和深深的灌木草棘。

  这里的荒滩不算荒凉,连绵起伏的沙丘上长着耐旱的骆驼刺,低洼的地方有红柳和类似红柳的灌木,远处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处长着芦苇的沼泽湖,湖水黑红,湖边的地上结着大片的碱巴,如同黑衬衫上砣满的白色汗迹。

  河在15公里外流过,它像一条生命的保护带,顽强的抵制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侵袭,使得身后的绿色和生命得以繁衍和生息。

  仅就边防设施而言,苏军从边界线到纵深的布置,第一道为铁丝网,凡方便出入的地段外敷迷魂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常可见到牛等被缠在里面的遗骨。

  第二道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

  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拖拉机常作耕耙。

  挨着的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

  在2公里外是标准更高的巡逻路,路边15米高的了望铁塔一公里一座,不远处有一军营。巡逻出动均军用越野小车1辆,车帮为折椅的大卡车2-3辆,大山区用飞机巡逻。

  间杂军人骑马或步行巡逻。

  当时的南疆,恐怖气氛异常紧张,盘踞在喀什的###组织实际上就是苏联在新疆极力扶持的民族分裂分子。

  该帮派以群众组织的名义明抢,暗杀,大搞反革命串联,煽动民族情绪,一时间,闹得整个南疆地区,人心惶惶,鸡犬不宁,汉族人更是日不出门,夜不行路。

  这帮民族分裂分子所组成的团伙已完全成为苏联在新疆地区里应外合搞颠覆搞暴乱的反革命组织,其黑手遍及南疆所有县市。

  苏军在东线吃了亏,见东线我军严阵以待,无机可趁,苏军便悄悄在西线的荒漠草原伺机报复。

  苏军派遣装甲部队预先在中方边防巡逻队必经的巡逻路线上伪装设伏,伏击了我塔城军分区边防团的一支边防巡逻队,在行进中我军突然发现许多覆盖在新“沙丘”里的坦克及军人突然冒出,在苏军猛烈的装甲火力袭击之下,我军50多名边防战士全部牺牲!

  忠于职守的报话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塔城军分区报告了巡逻队遭受苏军伏击的消息。

  塔城军分区边防团闻讯紧急出动增援。

  当增援部队赶赴冲突现场时,硝烟已经散尽,苏军早已撤离,弋壁滩上只留下我军50余位边防战士血肉模糊的遗体。

  这就是造成我边防军重大人员伤亡的塔城伏击战。

  天山为之哭泣!

  中苏边界东西两线的武装冲突象一把烈火投入干柴堆中,点燃了正处于亢奋,狂躁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上下人人口诛笔伐";苏修";反华暴行。

  4亿人次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惊涛巨浪。

  北京的苏联驻华使馆门前终日被各路游行示威队伍围得水泄不通,";绞死勃列日涅夫";和";油炸柯西金";的巨幅标语赫然刷在使馆大门两侧。

  中苏双方军队也开始向漫长而又具有爆炸性的边境地区集结。

  苏军沿中苏,中蒙边境地区陈兵百万,部署了约50 个师的地面部队,此外,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导弹占苏联全部导弹的1/3!

  我军对台湾方向的精锐部队也开始北调,布重兵于";三北";地区,兵力最多的1975年时曾达到70个师!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零九章.崛起的国家军事战略
一.

  刹时间,中苏边境地区战云密布,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

  苏联虽然有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计划,然而,苏联不得不顾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

  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

  然而尼克松却有他的如意小算盘。

  尼克松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

  首先,由美国官方授意,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几乎气得都快要发疯。

  其次,美国主动恢复已经中断了两年的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并利用齐奥塞斯库和叶海亚与中国的亲密关系,频频传递美国期望与中国和解的诚意。

  此时,中苏两国已经走到了战争的边缘,美国的举动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毛主席听取了周总理的汇报后却显得很平静,他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

  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他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

  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

  战争永远不会在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间爆发。战争的挑战方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征服对手,那么他们就绝不敢轻举妄动!

  尤其是现代战争,不打则已,一旦打起来,就是毁灭性的。

  现代战争的惨烈性已远甚于冷兵器时代的同等交战规模千百倍!

  任何战争狂人,如果没有充足的致胜把握,亦不敢冒然玩火。

  中苏珍宝岛冲突尽管规模并不大,但那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较量,而且是双方集结的近200万军队在边境线的大规模战争较量。

  中国有备无患的一个更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建立起了以防御为主的核战略体系。

  不仅全国大中小城市都有民用的防空地道设施,而且对部分城市人口和工厂进行了疏散,因此有效地限制了侵略者使用核武器的效果。

  70年代中国修建的民用防空地道的设施是:“这是一种在地下挖通的隧道式防空洞,离地面深达4到5米或8到10米。”

  根据计算,“即使在空中爆炸氢弹,只要离爆炸中心两、三公里,或一公里以上,就确实可以防止爆压所造成的破坏”。

  又说:“全中国所有大中小城市,据说都已修筑了这类民用地下掩蔽处,因此即使苏联发动全面的核攻击,恐怕也不可能一举毁灭全中国的人口。

  此外,中国还在地下数十米深处修筑正规的防核设施,并且正在把生产设施转入地下。”

  “中国和瑞典同是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的一般民用地下防空设施的国家。

  就这些设施的结构来说,瑞典的防原子民用防空洞,可以说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但就规模来说,中国却可以被评价为世界第一位,7亿人口几乎都可以进入地下隐蔽。

  这些地下避难设施,即使受到苏联强大的百万吨级核武器的全面攻击,也将会出现极高的存活率。” AA

  二.

  当时中国在整个三北地区常备兵力在200万以上,其中沈阳军区兵力约83万。

  一旦开战;最先消耗的是内蒙古一线的边防团;内蒙古的武装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