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找失去的快乐-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外的那个觉察来说,树的主干就是管理的艺术——是的,有些话一定要说,还要带着情绪说,有些文件一定要看,还要在上面批示,有些人还要见,并要左右对方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是在空中做的,自己并没有卷入其中。
  是的,你的团队就如同一盘棋,领导是棋手,要落子无悔,而且不要那么在意输赢,可是,必须抱着认真的心态去下每一步棋。
  另外,当企业出现任何问题时,作为领导,第一反应并不是挑剔下属的责、权、利,即使常规如此,即使一小时后还要开会刁难部门主任,也不能马上有这种向外寻找的心态。而是要先看自己,是不是用人或决策上有所失误?比如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自责,因为刘备在世时曾经叮嘱过他,说马谡爱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但他没有留意,仍然让马谡去守街亭。即使他会斩马谡,但事先也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一位美籍华人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到他的几次创业失败是否与合作者有关,他坦言,是自己没有找到适合的人,而并不是那些合作者的错。即使他后来与那些人分道扬镳,然而在心里他还是第一个反省自己。
  这就是智慧,慧字的写法是用扫帚清扫心灵,而不是去清扫他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七章  自由和规则(1)
曾经与一位年过而立之年的男子交谈,他谈话的内容中充满了对单位领导的抱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烦恼。他在一家国营单位工作,据他说,他从小到大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包括考大学的志愿、所报专业和毕业后的单位。
  我问他有什么爱好,他说旅游,而且特别钟情于自驾游,开着车带着家人或几个哥们儿到郊外或外地。他还说他特别喜欢车,学车时掌握得最快,开车时熟悉路况也最快,因此参加工作后,添置的第一个大件儿不是房子,而是想方设法地说服父母,请他们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当然,他游说父母说是为父母改善生活,让他们养老时也能坐上儿子开的车。于是父母被他忽悠了,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太爱这个独生的儿子,于是就拿出10万元买了一辆富康轿车。
  哇噻!这位独生子如获至宝,无论道路远近,只要是出门就要开着这辆车。我好奇地问他,“这么做不是很费油吗?”他笑着摆摆手,“可能您没经验,您可以出去问问那些爱车族,有几个人加油的时候会考虑钱?要么别开,要开就玩得起!”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显得特别自信,活生生像个刚刚受到老师表扬的大男生。
  “你坐上车的时候,第一件事是打火还是系安全带?”我猛然问道。
  他一下子愣了,回忆每天上车的感觉,“好像是……先打火,对!我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有时候从家到单位一直都不系,或者说是忘了系。哎?也是啊,我怎么那么不爱系呢?就算到高速公路上开车,能不系也不系,除非看见警察离我太近……”
  我笑着看着他,他被看毛了,“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打火之前你有上述想法吗?或者说,你是不是暗示过自己不系安全带?”我问。
  他想了想,摇摇头,“好像从来没想过,我懒得想这些,上车以后就像机械一样,都是先点火着车,松手刹,再……,哎,怎么像在驾校的感觉?”然后他自嘲道,“我这个人适应路况特别快,没几天就习惯了,所以这一切都是一气呵成,不是说习惯成自然吗?”
  “那么我问你,你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他想了想,“最大的习惯,晚起早睡?开车?”他抬头看了看我,见我没有反应,接着自言自语,“那就是抽烟,爱喝咖啡,或是打麻将……”他终于找不下去了,“您这个问题也太泛泛了,每个人的习惯多了,谈不上最大最小,您能不能缩小一下范围?”
  我笑道:“好吧,性格方面的。”
  “性格!”他一下子进入深思,“性格习惯,这个我还真从没想过,有人说我性格太直,也有人说我脾气不好,太急,但本质善良,”说到这里,他看了我一眼,“您说,人是不是不应该太直,容易得罪人?”
  我微笑地看着他,“我什么都没说呀,现在我在问你,性格中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他还是丈二和尚——“是不是性格直算一项?”看了看我,接着说:“您别问我这个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刚才您问了我那么一大堆问题,什么开车、打火、系安全带什么的,我都快被您催眠了。”
  感觉他的确有点懵了,我才开始引导:“开车是怎样一种感觉?”
  他想了想,“高兴呀,挺过瘾的,您的意思是……”
  “再仔细看一看,为什么高兴、过瘾,它满足了你什么感觉?”。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七章  自由和规则(2)
哈哈,这个问题让他更懵了,“什么感觉?”他抓着头皮,苦苦思索,“什么感觉?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呀,就是连想都不想的那么去做了,对了,我开车的时候还特别爱听歌……”
  我打断了他,“你的思路别跑,我就是想让你说出那种连想都不想的感觉,那个感觉才是你的性格习惯,告诉我,那是什么?”
  “什么?”他咬着下唇,“是呀,是什么呢?”突然抬起头,“谁会考虑这些,不就是做就做了吗?太累了,你们心理医生不是成天都在琢磨这些没用的吧?”
  我笑了笑,“一般人都会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分析、琢磨,而真正的心理学就是看不经意的那个状态,比如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语气和表达特点,而这些是一般人不会装的,也是不关注的。比如你的表达习惯是表情丰富、肢体动作夸张,思维特点是以兴趣出发,说得兴奋时会信马由缰,这些都会指向一个模式,也就是你的性格习惯。至于你的语言在表达什么,那只是这个习惯的一部分,但经过整理的语言内容便往往口是心非或言不由衷。因此孔子才会说,‘听其言,观其行’。你说,心理医生是成天总琢磨没用的事吗?”
  听到这里,他有些不安起来,手脚开始局促,甚至表情都有些尴尬,“那,您说,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毛病?”
  “谁说这些是毛病了?”我问他,“我们只是在探讨、交流,并没有说你的好与坏,再说,又有谁有这个权利随便给你下结论呢?”
  他低头不语,叹了口气,“其实您刚才那句话真是一语中的,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您刚才说没人有权随便给我下结论,可早就有人给我定性了,在他们眼里,我简直就是个窝囊废,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真的就是一个没出息的人。然而,我又特别依赖他们,本来嘛,即然我没出息,那就没有能力自己买车、买房,只能伸手要,唉!”他无奈地摇摇头,表情中有几分酸楚。
  我当然知道他指的人是谁,也看出了他终于卸掉了伪装。为了进一步引导他放下思虑,便再一次问起他有关开车的事。
  “现在你再想想自己的开车,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抬起头,“是的,开车的时候我有一种释放的感觉,我感觉自己是自由的,起码我能自己作主,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我不必再去听那些唠叨,那些不爱听的话,其实我车开得不错,我一点儿都不笨!”
  “对!”我郑重道,“你刚才所说的自由,就是你的性格习惯。你是一个为了自由而不在乎花钱的人,所以你从不考虑加油的费用,只要满足你的自由,你就什么都不在乎!”
  他慢慢地抬起头,一拍大腿,“没错,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喜欢自由自在的,没有人约束我,管我,我感觉身上的夹板太多了,有时候连气都喘不过来。是啊,是啊,对,我就是要自由,别人是不是也这样?”他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兴奋和疑虑。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试想,如果一只鸟在笼子里的时间过长,它是不是特别想飞出去,而一旦有机会逃走,它是不是不顾一切地飞翔,甚至不去问自己到底要飞向何方?”
  他笑了,“是的,它不会去考虑方向和目的地,它只想飞。老师,我明白了,我就是那只鸟,开车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我进一步引导他:“那在单位呢?工作自由吗?人际关系自由吗?”

第七章  自由和规则(3)
没等我说完,他就不住地点头,“对的,对的,经您这么一说,我全明白了,原来我抱怨的不是领导,而是我没有得到自由,看来我这个人真的是为了自由可以得罪所有人,原来问题出在我身上,是的,我太想开车了,所以在单位也开了小差。”
  “这就是你的定位没有选好,”我看着他,“你的性格习惯是追求自由,而且是极端自由,可在一家国营单位里工作,人家的规矩是早九晚五,上下班打卡,还要定期开会汇报工作,按上下级执行管理,有等级制度等等,而这些都是在说一件事:规矩,与你想要的自由正好相反,你当然会有那种反应了。”
  他仔细地听着,突然问道:“那么,我是不是选错了单位?其实我并不适合在这干,应该跳槽?”
  “你看,你的性格习惯中还有一项,就是遇到困难就主动退却,可你为什么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环境呢?你没有面对现实,而是采取回避,这是不是仍然在沿用另外一个性格弱点?”
  “您是不是说我没主意?”他有些自卑道。
  “更确切地说,是依赖感比较强,这恐怕也是父母长期与你的关系所导致,通过你的言行全部都可以看出来。你的自由比较盲目,反弹起来也自然有些极端,就好比钟摆,总在两个极端来回荡,却无法控制自己。因此你显得既被动,又盲目,表现形式就是较劲。”
  他埋下了头,久久没有作声,看得出,他在思索,而且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为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思索。而这一次,他的方向是正确的,不再看那些表面现象,而是觉察自己的内心。但显然,他很不适应这种思考方式,所以显得十分吃力。看到这里,我采取引导协助——
  “你是不是感到有点累?”
  他点点头,叹气之余还在默默地摇头,小声嘟囔:“不知道该怎么做。”
  “头绪很乱,是吧?”我问。
  他点头,“是的,您把我搞乱了,或者说是我一直处于混乱当中,今天您让我面对它,这是我平时最不想看到的,因为我无力解决。”
  停顿片刻,我提出了一个请求:“你能开车带着我出去兜兜风吗?”
  他微微苦笑,似乎知道我想做什么,十分配合地点点头……
  这一次,我随着他上了车,感觉他在打火时,还是那么随意,然而,在松开手刹前,他愣了一下,然后系上安全带,自嘲地笑了笑,之后稳稳地把车开出来,行驶到街上。看得出,这一次,他每一个动作都在觉察自己,体会着自己的心态,这种状态让我感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冷眼旁观他,看到他眼中的泪光……。他点了点头,似乎找到了什么,笑了,是发自内心的。
  回来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安静地坐下来,抹了抹眼睛,缓缓地开口:“老师,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我故意问道。
  他思索片刻,回答:“其实自由和规矩可以不冲突,系上安全带也没什么不好!”
  我笑道:“而且是为了保护你,因此,规矩是一种保护,而不是你认为的那种约束。”
  另外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跟我聊天儿,他对单位里那种“早请示,晚汇报”、开例会、打报告、考勤等程序制度十分反感,他说他从小就喜欢特立独行,从不愿服从任何约束,而且对应试教育、国有体制,甚至政体等也大谈弊端。
  我知道他的反弹出于成长经历,他的世界里充满了控制与强迫,这当然与他所说的现行制度无关,只是他觉得,他的人生观有很多问题。。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七章  自由和规则(4)
于是我问他:“你感到天上的大雁自由吗?”
  “当然自由了,我就是想像大雁那样翱翔,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因为我被笼子关的时间太久了,他们不该关我……”
  看着他有些发作,我继续问:“是啊,大雁是自由的,可如果它遇到天敌怎么办?你认为它打得过老鹰吗?”
  他摇摇头,似有所悟,“是啊,这个我怎么没想到?过于自由难免会受伤。”
  “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排成人字形,融于集体,这是不是规矩?!”
  他恍然大悟:“原来,守规矩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是为了应付别人。这下我懂了,既能满足自由,又可以保护自己,哈哈,我明白了!”
  自由和规矩只是两个看起来相反的概念,但其实它们都是人为的,都是一种经验,而不是本能。在本能状态中,孩子是自由的,然而他/她都在以父母的行为和情绪为标准来学习规矩,特别是当父母与孩子产生互动时,那是孩子感受自由和规矩之间关系的最佳方式。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要有礼貌,这本身是教孩子规矩,可如果父母在待人接物时表现出瞧不起别人,或抱怨环境,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不敬时,孩子便会记住:“原来做人要心口不一,自由和规矩之间是这种应付和欺骗的关系……”
  又比如孩子在做游戏或玩玩具的时候,那时候的他/她是自由的,而此时家长若不假思索地强迫他/她终止手上的玩具或游戏,而去做大人要求的事,孩子虽然会执行,却在这种无奈下形成“自由与规矩是截然相反的,要规矩就会失去自由”的决断。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形成上述两则个案中年轻人的心理后果。
  向往自由是人的本性,这是一种天然的能量,严格地说,它是一个人的人格基础,就像水的流动本性一样。然而如果一味地堵塞它,逼着它改道,那么,水是没有办法自行改道的,它只能越积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量会越来越大,水位也越来越高,终有一日,它会泛滥。因此,我们呼吁大人不要仅凭自己的观念而不顾一切地禁止孩子的自由,而应采取疏导(引导)的方式,把这股本来清纯的能量导向安全和正确的渠道。既不破坏自由的本能,又能让它流向最佳方位——比如有一天,我的孩子在床上蹦个没完,妈妈叫他去洗漱,他置若罔闻,于是妈妈焦虑地站在原地,手里拿着毛巾看着他。我走过去,看着儿子蹦,同时说了一句:“儿子,你蹦得真高,如果你能刷着牙或洗着脸蹦,而且刷得比以前还干净,那才算你的本事呢!”
  听到这,孩子蹦下了床,还真的边蹦边洗漱,可感受告诉他:“蹦着洗漱很不舒服”,对,一定是他自己感受到的经验,绝不是大人替代或改变他。如此,没有破坏他运动的能量,没有阻碍他的自由,也没有影响正常洗漱,这就是引导。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在承担过程中,他感受到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是他的,所以也归他管,是他自己主动、自愿做出调整,大人没有干涉,从中形成的规矩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正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所以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没有任何逆反,也不会形成性格伤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