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一到十谈养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适合于心慌、失眠、高血压。
  (5)适合于下肢有疾患的,如没劲、风湿类风湿导致的疼痛等。
  (6)适合于身体的阴虚证候。
  有歌诀称赞三阴交曰:
  三阴交穴内踝定,属于足太阴脾经;
  功能补土助运化,调和气血及调经;
  主治腹胀脾土衰,不思饮食兼肠鸣;
  大便飧泄食不化,妇人癥瘕痛不通;
  月经不调崩漏下,经闭带线月经痛;
  胎死腹中胎衣滞,产后血晕腹中痛;
  乳少阴挺*痛,阳痿遗尿和遗精;
  头痛眩晕癃闭渴,虚劳咳嗽悸怔忡;
  四肢不举身体痛,大便秘结身体重;
  脐下疼痛舞蹈病,睾丸缩腹跗踝肿;
  足痿难行及脚气,瘾疹疮疡黄疸病;
  水肿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脏躁症。
  注意:“孕妇禁针合谷三阴”,怀孕以后是不能扎三阴交的,因为这时候针灸三阴交穴容易导致孕妇流产。

第三讲 调理三焦,身动心静(11)
题外话:怀孕后有的穴位不能扎针也不能碰,那么,意外怀孕以后,如果不想要那个胎儿,能不能把专门扎那些不能碰的穴位作为人流的一种尝试方法呢?我曾遇到一个40多岁的妇女意外怀孕了,因为岁数太大了,不能用药物流产;因为害怕痛苦,她又不愿意做手术刮宫。于是,她找到我问中医有什么办法。我如实回答:“我是没有什么经验的,但中医说过怀孕后一些穴位是不能扎针的,以免引起流产。你既然想流产,能不能专门在那几个穴位扎针,看看能不能下来呢?”这是逆向思维,灵机一动想起来的。不过,那位妇女还真用了这个办法,胎儿也真下来了,不知道是碰巧了还是怎么样。不过我想这没准也是计划生育手段的一种尝试呢,希望专门做这方面工作的同志感兴趣的话可以当个科研项目来做。
  中药三大类
  一提到中药,很多人一般想到的就是花、草、叶子等植物,其实,中药中还有一些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共同构成了中药的三大类。
  在中药里多数常用的植物药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薄荷、牛蒡子、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桑叶、*、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知母、芦根、竹叶、黄芩、龙胆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青黛、贯众、鱼腥草、地黄、玄参、丹皮、白薇、地骨皮、栀子、决明子、秦皮、白头翁、蚤休、土茯苓、赤芍、紫草、大黄、巴豆、独活等。
  中药中的动物药也有很多。人身上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入药,比如人乳、紫河车(胎盘),还有头发。头发在中药上叫“血余炭”,因为中医认为人的头发是血生成的,所以叫血余,把头发烧了炮制成炭,就叫血余炭,血余炭主要具有止血的作用。
  很多动物也可以入药,比如地龙(蚯蚓)、乌鸡、土鳖虫、乌贼骨、蛇、蚕蛹、海马、屎壳郎、叩头虫。驴皮被称为八角,具有补血的作用,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山东东阿的阿胶。黄狗肾就是狗鞭,有壮阳的作用。蝉衣就是树上的知了退下来的皮,鹿的身上很多都是中药,比如鹿茸、鹿鞭、鹿血。有些动物药是属于保护动物的,像虎骨、犀牛角、娃娃鱼等。
  还有些药现在已经不怎么常用了,比如童便、某些动物的粪便等。
  这里列举一些动物药:蝉蜕、水牛角、羚羊角、蕲蛇、乌梢蛇、九香虫、鸡内金、刺猬皮、蛰虫、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龙骨、琥珀、瓦楞子、牡蛎、紫贝齿、地龙、全蝎、蜈蚣、僵蚕、蟾酥、麝香、海狗肾、海马、蛤蚧、龟甲、鳖甲、五倍子、蜘蛛、蟾蜍、蝌蚪、泥鳅、蚯蚓、蜗牛、沙虱、白花蛇、玳瑁、石决明、珍珠母、五灵脂、阿胶等。
  矿物药大都是些石头类的东西。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石膏、滑石、芒硝等,还有“自然铜”、“禹余粮”等。“禹余粮”主要产于山东泰山一带,又叫“木鱼石”,在伤寒论里面有个方子叫赤石脂禹余粮汤,主治大肠滑利证。
  这里举些矿物药的例子:寒水石、芒硝、花蕊石、自然铜、海浮石、礞石、朱砂、磁石、代赭石、胆矾、雄黄、硫黄、白矾、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金、银、铅丹、铁落、珊瑚、云母、白石英、水银、石膏、滑石、磁石、禹余粮、食盐、朴硝、玄明粉、硝石、矾石、砭石、麦饭石、花乳石、方解石等。
  中药有先煎、后下之分,先煎也叫先下,就是先把它煮一会儿,再把其他药物加进去一起煮。后下正好相反,其他那些药物开锅后煮了一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多小时后,再把它加进去一起煮一会儿就叫后下。矿物药一般都要先煎,而像薄荷等容易挥发的药都要后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讲 四诊合参,因人养生(1)
中医的四诊
  中医讲的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其他的都好理解,要特别注意“闻”字,这个闻包括两层意思,即鼻子闻和耳朵听。西医也有自己的诊法,叫“视、触、叩、听、嗅”。西医这五个字和中医的四诊意思基本是一样的,“视”就是望;“触”拿手碰一碰,有点接近中医的“切”,“切”可不仅仅是号脉,摸身体的其他地方也叫切;“叩”这是西医特有的,比如平躺下,一叩就知道你的肝有多大,上缘在哪里,下缘在哪里,有的人肝脏下移,一敲就能敲出来,肚子有没有腹水,一敲就能敲出来;“听”是用听诊器听;“嗅”是用鼻子闻。
  中医不用问诊能看出病来吗
  去偏远的山区给患者看病,我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些老年人来看病,你问他怎么不好,他会反问你一句:“你说我怎么不好?我就是让你给我号脉看我身体怎么不好啊。”你问他一些情况,他一句话也不说。
  那么,中医不用问诊不用患者开口究竟能不能看出病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讲,中医凭借望诊(望面、舌、手等)和号脉确实能看出问题来,但只能看出一部分问题来。至于说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糖尿病,有没有肝炎、肾炎,身体的某个部位有没有长瘤子,对于这些靠西医检查才能发现的病,中医用号脉望诊一般是看不出来的。
  一般来说,中医根据看舌头号脉看出来的是证,而不是西医检查出来的病。比如,一看你的舌头呈紫色甚至暗色,上面有淤点、淤斑,这就证明这个人体内有淤血。既然有淤血,女性月经就有可能往后推,并且颜色发黑,有血块,还可能痛经。这是可以推测出来的,因为体内有淤血,不通则痛。再比如,舌尖红表示身体上焦有火,上焦代表心或者肺,也就是心火或者肺热。成年人舌尖红一般是有心火,有心火的人容易心烦、易怒,睡不好觉,这是很常见的。小孩舌尖红一般是有肺热,因为小孩天真无邪,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事情,心火就很少见。既然是肺热,孩子就容易感冒、发烧、咳嗽、嗓子疼。所以说,中医根据舌脉,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但是不要神化它。不要相信单凭号脉、看舌头,甚至单凭看手诊就可以知道得了什么病。
  近几年来,中医的诊法越来越细了,比如手诊、目诊(眼诊)、舌诊、面诊、背诊、脐诊、罐诊(拔罐诊断)、耳诊、足诊、穴位诊断、经络诊断、声音诊断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中,不乏从学术、从实用角度出发,把中医诊断做精做细的,但也不乏故弄玄虚的,甚至有借助一个由头来推广产品谋取利益的。我曾经听人说过,有的人号称是跟青岛崂山道士学的号脉,水平高得很,不用患者说话,一搭脉就能号出患者是什么病。不仅这样,连患者小时候得过什么病,以前做过什么手术,甚至患者的舅舅得过什么病都能看出来。这是骗子的招数,正统的中医是不会这样的。
  学习中医的诊法,要学习其合理的成分,不能偏激,不能指望单独依靠某一种诊法去诊断疾病,因为中医历来就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不要依靠一个手诊、一个舌诊、一个方法就包打天下。中医诊断是客观的,但不是万能的,尽管中医的确能够通过四诊看出一些问题来,但也有很多问题是看不出来的,还要依靠西医现代的检查手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讲 四诊合参,因人养生(2)
中医号脉能号出男孩女孩吗
  有些人把中医说得非常神,说给孕妇号脉肯定能号出她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有个别领导在国际会议上也这么说。我觉得这对中医起不到好的作用,正所谓捧得高摔得狠。我从开始学医,到现在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了,跟不少名老中医学习过,可我还没有见过他们中有哪位把中医说得那么神,也没有见过哪位说号脉肯定能号出男孩女孩。真正的中医专家是不会这样说的,倒是个别狂热的中医爱好者,特别是自以为知识甚多的人才敢说大话,这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吧。
  中医诊断讲究四诊合参,尽管有的时候要舍脉从症,有的时候要以脉为主,有的时候要以舌为主,有的时候要以问诊为主,但一定少不了综合分析。但现在医院的诊治情况却不容乐观,别说四诊合参了,就是号脉,很多医生都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给患者仔细地号脉了。当然,这也与现在的就医条件有关。有一次,我去一个大的综合医院办事,顺便去中医科看一个学生。她门外的患者排着长队,忙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静下心来给病人号脉呢?她告诉我,患者太多了,能开西药不开中药,能开成药不开汤药。
  据统计,现在做到号脉细分到寸、关、尺诊断的医生连3%都不到。山西名中医李可先生一语道破:“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把脉呢,其实脑袋里不知道想啥呢。然后问患者怎么回事,患者说了半天,医生早忘记了是啥脉了。”
  中药也有性格
  中药是草木。我有一个同学是中国农业大学蔬菜专业的教授,我跟他到蔬菜大棚里,在他眼里满地都是菜,而在我眼里满地都是药。其实,有很多草木既是菜又是药,药食同源就是这么得来的。
  别看是草木虫石,就像人类一样,中药也有自己的性格。中药的四种性格被称为四气,又称四性,即寒、凉、温和热。有人加上平性,称为五性。平性中药是指性质比较平和的中药。寒与凉,温与热,是区别其程度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温热性的中药多具有温补散寒壮阳的作用,寒凉性的中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功效。
  《黄帝内经》说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也就是说,凡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如绿豆、芹菜、金银花、决明子、荷叶、胖大海等,非常适合热性病症或者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反之,虚寒体质,阳气不足之人则忌食。食品中的羊肉、狗肉、雀肉、辣椒、生姜、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等热性或温性食物,对阳虚怕冷、虚寒病症,食之为宜,热性病及阴虚火旺者忌食。
  像花椒、姜、韭菜、羊肉、狗肉等热性药可以用来壮阳、去寒。像栀子、苦瓜、黄瓜、金银花、黄连、苦参等凉性药能清火。平性的药有猪苓、茯苓、红小豆、荆芥、山药等。河南的铁棍山药,是山药里的地道药材(河南有四大怀药,即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
  中医有四个穴位很重要
  中医有四个很重要的穴位,被称为四总穴,它们分别是足三里穴、委中穴、列缺穴、合谷穴。有个《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几句话很容易理解,就是肚子的问题去找足三里穴,腰背部的问题找委中穴,头部脖子的问题找列缺穴,面部嘴上的问题找合谷穴。 。。

第四讲 四诊合参,因人养生(3)
足三里穴在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其他三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部腘窝的正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因为属于从腰背而来的膀胱经的两条支脉的会合之处,所以是治疗腰背病的要穴。
  虽然说“腰背委中求”,但要获得满意的疗效,必须要掌握病因。因为腰背痛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属实,内伤属虚。如果外感风寒湿邪,凝结经络,致气血不和者属实。它的特征是,突然发作,腰部剧烈酸痛,俯仰则痛得更厉害,躺下也难以转侧。较重者痛势可延及腿部,行步困难,遇到阴天,则酸痛加剧,局部常感寒冷。如果腰痛因肾脏精气虚耗,不能荣养筋脉所致者属虚。它的主要症状是,病程进展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遇劳则痛势加重,腰腿酸软无力,精神委顿。
  在治疗方面,虚证大多偏重在局部取穴,以补肾培元;实证则偏重于循经取穴,利用远导针法,通经脉、调气血,并以泻的手法为主。不过总体来说,委中穴治疗腰背病,对于属实证者最为适宜。患者趴在床上,自己操作或由他人帮忙。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搽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更好。这样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酸麻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因此,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按摩委中穴,按摩时力量可以稍微大一点,虽然按压时有疼痛的感觉,但对身体十分有益。
  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在哪里?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的地方就是列缺穴。
  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从肺经自胸至手的循行通路来说,并没有直接上至头顶,但为什么可以治疗头项病呢?主要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一条支脉,从手腕处分出,由列缺直下,出食指尖端,与大肠经相衔接。大肠经的循行自手至头,列缺穴联络表里二经,通过阳经的配偶关系,它能贯通阴阳之气,也就同样能够影响头面颈项部。
  列缺穴因兼通表里二经的阴阳之气,所以对虚证实证都适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阳气不足而脉陷不起的用灸法。
  【适应病症】
  治疗头面部疾病:在列缺穴处按摩,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咽喉炎、牙关紧闭、齿痛等头面部疾病。
  治疗上肢病变:在列缺穴处按摩,有助于治疗手肘、腕无力及疼痛,半身不遂等。
  治疗肺经病症:在列缺穴按摩,有助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咳喘等肺经病症。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在哪里?以一只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按下的地方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及其经筋的分布都要经过面口各个地方,所以合谷穴可治疗面口疾患,包括头面、五官及唇齿方面的各种病变,这些病大多出现在大肠经的循行所过之处,所以需要采用循经取穴的疗法。
  在家里,大家没有条件扎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经常按压相应穴位。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往下使劲按压穴位,而不是在穴位上左右揉动,因为揉动对穴位的刺激力度远远不够。

第四讲 四诊合参,因人养生(4)
【适应病症】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
  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
  其他:呃逆。
  中医的四大经典
  近年来兴起国学热,很多电视台都在讲国学,讲经典。中医也有中医的经典,即“中医四大经典”,普遍认为中医的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金匮要略》。还有别的中医经典,如《难经》、《温病条辨》等。中医四大经典究竟是哪四个,说法不一样,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两本书都是包括在里面的。
  什么样的书才能称为中医经典呢?我个人认为经典书要启发人的思维,每念一遍都有新的理解,这才叫经典。《伤寒论》非常薄,总共是397条,一条就几句话。很薄的一本小书,为什么是经典?因为它不断地启发人,每读一遍都有新的理解,这就叫经典。也可以说,读经典没有固定的释义,张三有张三的理解,李四有李四的理解,这才能称为经典。
  不要神化经典
  现在很多人崇尚经典,唯经典是从,张口闭口都是《黄帝内经》怎么说的,好像《黄帝内经》说的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其实这是非常极端的做法。虽然经典绝大部分内容是非常好的,但是其中也有个别迷信或糟粕的地方,还有的内容模棱两可。
  比如,医圣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里有一句话是“孕妇食姜,令子余指”,意思是说孕妇不能吃姜,如果吃了以后生出来的孩子就多长手指头或者脚指头。实际上这可能吗?现在怀孕的妇女谁不吃姜?所以即使是经典,也不要认为里面的东西掉到地上就会有金子的声音。
  最近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个博士写的论文,题目叫《〈黄帝内经〉有关脏腑认识不同理论与观点的研究》,选题很好,写得也不错,能看出来下了不少工夫。这位博士明确提出,《黄帝内经》的成书除了引用一些西汉以前的古医学著作以外,比如《奇恒》、《五中》、《阴阳》、《从容》、《揆度》、《脉要》、《上经》、《下经》等,还有一部分是出自后人的增补。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这本书不是一时一人写出来的,所以书里面很多观点、说法前后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在这篇论文里,他只是围绕脏腑不同学说来开展研究,就分别总结了至少12个方面有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告诫大家,千万不要神化中医经典著作,中医经典确实很伟大,但不一定句句是真理。
  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