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黎往事·Réviviscence d’un Souvenir de Paris-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根本就不喜欢樱桃,妈妈。他连我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
  “你也不了解他!你不知道他在娶我之前过得有多辛苦。小时候在公学,大家都穿着量身定做的衣服,只有他是捡的父亲的旧衣服。每到做活动时,他都故意往后面站——就是因为不愿别人看见他。你父亲这么多年的努力,才让你免受旁人侧目的罪过。难道你就不能体谅他吗?你为什么还非要做一些事情让我们一把年纪了还要被别人在身后指指点点呢?”
  艾德里安一边流泪,一边冷冰冰地说:“你不用再费口舌了。”
  “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你会这么恨我们!艾德里安……但是你要相信,我和你父亲都只是希望你能快乐。”
  “快乐!妈妈……”艾德里安笑着,摇着头,推开了母亲。
  “你简直和你父亲一样!为什么你们男人就不能……”德尼夫人痛哭着没说下去。
  没多久,她哭着走了出来,艾德里安上了楼。纳夫塔利在门后里枯站着,一动不动,屋外的雨还一直下,把屋顶打得乒砰作响。屋内哭声渐渐平息了,他才默默怀揣着心事,踮着脚,上了楼。
  艾德里安正在收拾东西。他面无表情地看了眼纳夫塔利,一句话也没说。无言的秋雨像一层薄雾扑在玻璃窗上。艾德里安在纳夫塔利身旁坐下,拉着纳夫塔利的手,低着被眼泪打湿的睫毛说:“我们逃走吧。”
  纳夫塔利的心狂跳起来,就像那天在库斯托扎村庄凝重的骄阳下。他想起第一次见到艾德里安时,自己没答上来的吉布森的那句问话和暗红的粼粼酒光。
  他帮艾德里安理好眼睛边的头发,替他擦了眼泪。等艾德里安看向他,他就对他说:“好。”
作者有话要说:  

  ☆、逃亡 后来

  屋前的马匹在寒冷的秋雨里低吟着踏蹄,德尼夫妇说话的声音和脚步声在门外越来越近了。纳夫塔利和艾德里安赶紧拿着简单的画具和根本不够用的行李,从屋后的窗户翻了出去。
  傍晚的雨变得更冷,纳夫塔利嘱咐艾德里安扣好领口,戴上宽檐帽。他拉着艾德里安走在十月将枯的草场上,雨中昏暗的森林将两人层层包围,像踏在云雾里一样踏在现实与恍惚间。构树旁几棵枯萎的飞燕草掠过纳夫塔利的视线,他感到自己仍迷失在多洛米蒂茂密的森林里。他还想起他们撤军时,一个断了腿,自称达维德的人,指着远处云雾中的断崖对自己和吉布森先生说那是阿尔布阶页岩。他和吉布森听不懂那人在说什么,吉布森先生就说:“如果是我就用熟褐。”把那人都逗笑了。
  纳夫塔利不由得回头四顾,像拉紧了步枪一样拉紧了背着画架的肩带。蜷曲的黑色长发在风中挥舞着湿重的发梢,和栗树枝形成一种奇妙的共舞;纳夫塔利隐约听到急促而粘黏的马蹄声,说道:“艾德里安!”并握紧了他的手。 
  艾德里安突兀的指关节被雨水浸得冰凉,他毫不在乎地踏入浸水的沟渠,蛇莓变作红色的泥浆,地蚕挣扎着爬上他的靴子。阴暗的昏光把红色的橡树叶染成深重的凝血,一颗橡子让艾德里安脚底一滑,惊得树下的刺猬蜷成一团。
  番红花在水雾中娇弱地摇曳,而这银色的水雾让艾德里安难以呼吸,瘦削的胸骨艰难地起伏。
  变幻飞逝的阴影中,闪现着一棵被蛀空的水杉,深褐的枝干长着聚聚散散的白色病斑,几株枯萎的颠茄簇拥着它。它们在画面最深处,仿佛纳夫塔利和艾德里安正围着它们绕圈。
  积云在天空中盘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坡上有几棵没了尖的雪松,下层厚重的枝叶铺在草地上,仿佛要淹死的人正在挣扎求救。
  为了不因苔藓而滑倒,艾德里安伸手拉住面前的一棵树,却被蜱虫扎了手,赶紧咋舌松开来。这时,身后的车辙声越发近了,纳夫塔利紧张地盯着身后森林镂出的黑洞,他感到艾德里安颤抖地拽着他的手,抚过坚硬的茧疤和他大拇指指甲微翘的弧度。
  马车上的响铃催促着越发慌忙的二人。脚下的草地更荒凉了,裸露的泥土湿滑难行,层层叠叠枯枝败叶设下一个个陷阱。雨停了,地面升腾出一层迷雾,白色的幽灵拉扯着人们的衣裾裤脚,把树木间仅有的空隙变化成扭曲的形状。
  “艾德里安!”随马车传来一声声妇人力竭的呼喊,它和车辙声、马鞭声、铃声被因湿重而静止不动的树叶折射得越发巨大清晰。
  “艾德里安……”纳夫塔利渐渐慢下脚步,对拉着自己、仍在奋力前行的、喘着粗气的艾德里安喊道,就像妇人的一道回声。
  艾德里安转过头来,湿透的发梢蜷曲在瘦削的鼻梁上,大而圆的鼻头正滴着水。他过薄的双唇紧闭着,仿佛因浸湿而纤维毕现的大衣能帮他分担呼吸。
  纳夫塔利抓紧艾德里安的手忽然失去了力气,就像有一根房梁压到了他的身上。艾德里安抬起眼来盯着他。
  纳夫塔利他黑色的眼睛仿佛窗扉紧闭的屋,然而门开了一道缝隙,有一束光。像是《上帝降临》里的那束微弱的、苦难的、仅有的、明亮的光。艾德里安一瞬间因他夜中的大海般动荡的漆黑眼眸,仍以为自己身处夏日画展后那条窄而悠远的小巷。
  多年以后,艾德里安还时常在病榻上想起这一幕。他还会想到纳夫塔利湿透的大衣里那股石头般生凉的味道,睁大的眼睛里倒映出的光影变幻的天地。
  纳夫塔利悲伤地看着他。艾德里安也试着松了手,而纳夫塔利并没有回握抓紧。
  “艾德里安……”这声轻叹般的呼唤,竟然让整个林子静悄悄的,甚至盖过了越发洪亮、越发声嘶力竭的的德尼夫人的呼喊。
  艾德里安棕色的睫毛像滴入了露水的枯叶一样轻轻颤动了一下,然后低垂了,像画作的终笔,柔软、迟疑、又只在瞬间。
  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这时马蹄声和车辙声呼啸着朝两人袭来。艾德里安抽出握着纳夫塔利的手,顾不得落下的行李和画具,一把抓住身旁细而结实的树干,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艾德里安!”他最后听见纳夫塔利大喊道。他更向前飞奔,直到再也听不见它的回声。
  森林归于寂静。天空的光被破碎的银灰色的层云、交织的红红绿绿的枝叶、零落凋谢的褐色花瓣拼嵌成户户斑斓的玫瑰窗,艾德里安看到远方的丘陵上有一株笔直的杉树,像尖塔一样直冲云霄。树木将空间分割得狭小而高耸,这千万桩撑起的圆柱让艾德里安不由得抬头仰望。枝叶的拱券间,正有什么在低语。
  他向前走去。风雨后或倚或倒的树干支撑起那些更大的树木的墙壁,夜风敲打着巨木的音栓,发出宏大而低沉的雄伟声响。
  艾德里安忘我地凝视起它们的眼。茎基腐败的大树拧着暗褐色的脸;老死的栾树纵裂着伤口;一棵小橡树因拥挤而弓着背;蠹虫在栗树梢上缓缓爬动着,抖落恋恋不舍的、早枯的叶。
  枯叶里,有一群蚂蚁正抬着一只秋蝉的尸体,艾德里安没能注意到它们而差点踩到它们。枯叶之下,一些蟋蟀和蛀虫正在化为尘埃。它们保留着活着时最后一刻的苦难的脸。
  云雾渐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窸窣地洒落在林间。艾德里安忽然想起小时候圣母院才重修完毕时,母亲领着自己去做弥散的场景。那时,他和母亲走散了。他跑过排排跪凳去找她,声嘶力竭地喊着妈妈。
  艾德里安跨过脚边的绿绒蒿和婆婆纳,好奇地张望着,穿过树丛。
  排排杉树间,正挂着一轮清寒的月亮,在薄雾里,仿佛天空中的一片涟漪。
  艾德里安听见母亲用嘶哑的声音喊着:“艾德里安!”
  他这才发现头顶的帽子不见了,自己已经大汗淋漓。 
  几年之后,我曾在一场宴会上见过艾德里安德尼。他变化很大,头发修理得十分整洁,戴着眼镜,蓄着小胡子。他坐在轮椅上。其实他能走路,只是身体不好。他腿上搭着一条薄毯,正礼节周到地和昂立夫人沙龙里的那些要人说笑,讨论着越南战争。
  我听说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和一个门当户对的女人结了婚(不过在他们有孩子之前他就去世了,最后他们的家业是由他的一位堂哥继承的;那天我在他的送葬队里还看到了哭得很伤心的茱莉亚小姐,心中一阵惆怅)。他业务上十分积极,在社交界也很吃得开。私下里说,他比他父亲更懂和人打交道和怎么赚钱得多——当然啦,在我第一次在宴会上看见他在茱莉亚小姐面前演的那出黑布丁的戏,我就知道他不是省油的灯。
  说起这个我根本无法下咽的食物,我也再没有看见他吃过黑布丁了,哪怕在有泰伦斯这个恶魔口味的人在的宴会上也一样。是他戒掉了这个嗜好,还是隐藏得更深了?
  虽然我最终也没能确切知道他和纳夫塔利第一次见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我仍骄傲地认为,我是少有的知道为什么他会扶持杜兰这批新秀画家的人之一。那天在宴会上,我饶有兴致地观望他,他似乎察觉到了,在同他说话的几位先生转过去对侍者吩咐时,他忽然转过头来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一次,我和他在巴士底见面的场景。就是在几年前纳夫塔利来为母亲画像前不久的那个初秋。我当时正和卡尔陪着莫兰夫人和她的一群仆人散步,也是那天我听莫兰夫人说起纳夫塔利在画展上的事的。莫兰夫人举着那把漂亮的、勾连着银线的小阳伞站在路旁和刚下马车的杜兰聊动偶钟时,艾德里安和纳夫塔利两个人就从街对面不远处走过了。
  我听见艾德里安说:“噢!还有暖壶!”
  纳夫塔利说:“他找你十多个一生丁的时候你为什么只呆着?”
  艾德里安看了一眼纳夫塔利,又低下了头。
  “别忘了还有喷壶,把它写上。”纳夫塔利笑着说。
  我趁同行的众人没注意,就扭头望着走远的两人。这时,艾德里安像忽然发现我了一样转过头来看着我。纳夫塔利还在给他讲什么但他没注意听。
  在秋天黄昏橙色的阳光下,他帽檐下的棕发泛出鲜艳的红光,褐色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和疑惑。他也许在想,我是不是他认识的一位先生。
  他的这种眼神倒是一直没有改变。
  这么多年来,我并没有后悔因为为了挖掘事件的真相而被最好的朋友怀疑。相反,我因知道了真相而感慨万千。 
  随着我也继承了家业,我也很快被家里的琐事、孩子的哭闹淹没,淡忘了这件事。偶尔关注一下艺术界,也再没见过纳夫塔利和他的作品。他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但很可能,他改名换姓,流浪去了别处。也可能,死于排犹、恐同或战争。
  凯恩本来和茱莉亚已经成了让人羡慕的一对,我们都认为他们即将订婚;可事实上风风火火的两人却最终从恋人变成了熟人,他们声称彼此都不是可靠的情人,但共同玩乐却让两人的友谊持续着。
  战争来时,我带着家人去了加拿大。在我兴致冲冲地盘算着回到法国并受到几个孙子的反对时(他们在加拿大有了各自的恋人——哎,年轻人!),又迎来了二战,所以后来,我也再没能回到旧大陆生活,和凯恩他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但我还一直关注着艺术界的发展。
  我在展厅里看到那幅肖像画,就想起了六十多年前的这件事来。
  那是战后的一场慈善绘画展,所有的画家都匿名展出,所得全部捐给战后遗孤。
  战争也给艺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怪陆离的色彩,扭曲简陋的形态,迷茫的支离破碎的人脸。我拄着拐杖,看到展出快结束的地方,忽然这幅与众不同地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幅老气的素描,与满室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大相径庭,而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深深浅浅的碳线勾勒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端着枪的游击队少年。他清澈的眼睛里满含着好奇与疑惑,一瞬间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等我看到这幅画的名字时,我忽然又被拉回了那些飘着欧石楠香、响着钢琴小夜曲、葡萄酒映着蜡烛光的从前的夜晚。那画下面写着一行法语的《一个像艾德里安的男孩儿1917》。
  我马上询问卖画人它的作者,而那位女士说,这个她不清楚,只知道这幅画是一位叫贝恩顿的老先生年轻时在西班牙买回并收藏的。现在他去世了,他的子女才清理了他的藏品。“不过我听说,这幅画的作者是位战地摄影家,很少画画。这是他为数不多的绘画作品之一。”她好心地告诉我。
  也许这只是一个美丽的偶然,但我还是掏钱买了这幅画。回去之后,我的大女儿玛丽骂我说,为什么要花钱买这么一幅破画。我没有告诉她,是它让我想起了渐行渐远的年轻时的朋友们,和与他们一同分享波亚克羊肉的美好时光。
  我端详这幅画上的少年,猜想,是不是因为这位画家老是盯着他看,他才会露出这样疑惑的眼神。他可能在想,这位老画家是不是他认识的一位先生。
作者有话要说:  


。。 …  m。。……… 【小鸟游空。】整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