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棺缘 [出书版完结]-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赞五年春正月初三日,帝后、太子、兵马大帅三路大军兵至渤海国重镇扶馀城会师。

一家人半年未见,自是高兴异常,阿保机更是喜形于色,两个儿子都让他感到自豪。尤其是太子不但完成了进攻的任务,还破了定州,这让他在群臣面前大家夸赞太子夫妇,使得有着同样功迹卓著的二儿子德光心里倍感不爽,但却也表露出来。

当晚,阿保机在扶馀城的刺史府中宴请三军大将,庆祝大捷,酒过五巡菜过八回之时,阿保机下达旨意:“各位将军,明日清点城中户籍和人口,大军在此休养数日,以作休整!”

“末将遵旨!”

“启禀父皇,儿臣有事请奏!”

这时,耶律倍突然站起请奏。

“噢,太子有何事要奏啊?说吧!”阿保机见状笑着道。

“父皇,如今刚刚得到得扶馀城就清点户籍,这里的民众必定不会安分,令他们心存了幻想不说,也给大諲撰有了喘息的机会。虽然我军将士半年来劳乏疲惫,但士气正旺。儿臣建议乘着我军破竹之势还在,直接攻向渤海国的京都忽汗城,则定如探囊取物,将渤海彻底拿入我契丹国土。儿臣肯请父皇下令直攻忽汗城!”

耶律倍的建议同弟弟一样,兄弟俩是不谋而合,当下德光也出席跪请:“父皇,大哥所说,儿臣也附议!”

“臣等也附议!”

几十名大将同声附议,皇后冲着皇上点头,表示自己也赞同,阿保机看到儿子的远见卓识,当然很高兴:“哈哈哈,好!既然大家气势正旺,那么明日就兵发忽汗城,擒拿大諲撰!”

“皇上英明!攻下忽汗城,捉拿大諲撰!嗷!嗷!嗷!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听说皇上同意消灭渤海国,立刻沸腾起来,振臂高呼,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三军营中。顿时,整个扶馀城内外欢呼声高涨,歌声飘扬,舞姿婆娑。

“太子、大元帅听令!”

事情以定那就不能耽搁,阿保机放下酒碗,脸色一正,高声叫道。

“儿臣在!”

“朕命你二人为先锋,兵分两路攻打忽汗城!谁先攻进忽汗城,朕重重有赏!”

“儿臣遵旨!”

兄弟俩声如宏钟,霸气凛然,令在场的将军们气势更壮。

散席之后,耶律德光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中,他几名心腹大将进帐找他发牢骚:“今日太子是出尽的风头!实在让人看着憋气!”

“元帅,皇上今日对太子大加夸奖,竟对元帅的功劳视而不见,这也太寒将士们的心。”

“说的也是,元帅和太子都有功迹,皇上却只夸太子,只说了元帅一个好字!还有,最后攻打忽汗城的建议,那早就是元帅想好了得,只是被太子先说出来,如今却把功劳都归功于太子了,元帅也太亏着了吧?”

“你们罗嗦什么?太子从未带过兵,今次有了战功皇上自当要好好夸奖一翻的,不然将来如何服众啊?休息胡言乱语,惹人讨厌!”

德光听的心烦意乱,怒吼一声阻止了兄弟们的议论,转目盯着这些生死弟兄们说道:“我们不需要眼红别人的功劳,只要我们拿下忽汗城,皇上自会看在眼里的!”

“正是,元帅,不如我信趁夜先行,提前拿下忽汗城,也好让太子记得是元帅让着他的。”

“正是,元帅麾下有精兵四十万,太子满打满算才有十万人马,如何能争得过我们,元帅,下令吧!。”

“元帅,下令出兵吧!”

“好,兵贵神速,为了渤海湾早一日归属我契丹国,本帅命你们立刻回营调集人马连夜向忽汗城进发,不得有误!”

德光终是心中的那一点私人作秽,还是没能禁的住众将的挑唆,下令先行攻打忽汗城,并挑选了东面的近路连夜出出。

耶律倍回营后,大笑着对芸夕说道:“芸儿,父皇采纳了我的建议,我们要去打忽汗城了!”

“哦!是嘛!这可太好了!如今士气正旺,一鼓作气拿下忽汗城那是再好不过了,何进动身?”

芸夕听了倍的话,也很高兴,急忙接过他拉斗篷问道。

“我刚才想找尧骨商议一下的,可是转眼他就不见了,父皇下旨说谁先攻下忽汗城,重得有赏,这小子可能想跟我比试一下呢!呵呵………”

倍不以为意的笑着说道,芸夕心里却有了想法:“父皇这样做岂不是要让你们兄弟俩分出高下?有这个必要吗?”

“这只是父皇鼓励我们的一种手段,再说,我们兄弟俩还从未在战场上比拼过呢,这回也正好试一试。呵呵,你多虑啦!莫朗,传令大军准备拔营,明日一早进攻忽汗城!”

倍对弟弟那是百分之百的爱护和感佩,能和弟弟在战场上比试一番,也是他多年的心愿,胜负却是其次的。

“末将得令!”

“报!”

莫朗刚走,就有传令兵前来禀报,说大元帅率领六十万大军已经从东路向忽汗城行近了。

“哦!这小子倒是挺快的!那好,尧骨走东路,那我们就走西路,传令下去,大军立刻拔营从西路向忽汗城推进!”

耶律倍听说弟弟已经动身,有些惊讶的笑了一下,便对传令兵吩咐道。

“属下得令!”

“倍,西路是山路而且荆棘满地,如此大军行进只怕会耽误行程的。”

芸夕听闻传令兵禀报后,来到地图前查看了一番说道。

“正是,但我们只能选择这条路,东路虽然平坦,但路远,西路虽然荆棘满地,但路途却近了许多。只要派出先遣队铺平道路,大军自会加快行程的。”

耶律倍早就胸有成竹,笑着对芸夕解释道。

“忽汗城比上京城也不遑让,我们一共加起来不到十五万兵力,如果遇上了渤海国的主力军,想要拿下忽汗城,恐非易事。”

芸夕看着那山峦起伏中包围着的忽汗城图,若有所思的说道。

“芸儿又想出其不意兵分多路进攻吗?”

知妻莫若夫,见芸夕沉思,倍就已经猜到她又想搞突击兵行险招了。

“是啊!我们兵力比不过元帅的,而且他们走的是平坦大路,肯定会派先头部队进攻忽汗城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可趁了。”

芸夕说出自己的想法,朝倍眨了眨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然后嫣然一笑。

“嗯,这样一来,渤海国的主力军必定会被尧大的军所吸引,我们可是兵分两路,先从中路去攻忽汗城的北面,再从西路突袭忽汗城,打他个措手不及!好!哈哈哈,我的芸儿真不愧是特警队长,为夫的好军师啊!”

耶律倍看着地图指着忽汗城四周后,抱起芸夕哈哈大笑,大赞自己的媳妇,引的芸夕咯咯地娇笑…………

第五卷 第三十九章 皇后的计谋

第三十九章 皇后的计谋

这已经是出征以为常有的事了,外面侍候着的阿舍朵还有怜儿等人早就习以为常了。

果然如倍和芸夕所料,德光的四十万大军一道,渤海国国王立刻调集主力军与之在忽汗城五十里外展开大战,撤走了忽汗城的一大半兵力。

耶律倍分出五万皮室军和自己一路上收服的降兵,由耶律污里轸等诸将率领,于正月初九夜间与大元帅的四十万大军行成和围之势,全力进攻忽汗城北面,大諲撰王不得不调忽汗城的守军去迎战中路大军,忽汗城的兵力布置行同虚设。

正月十二夜里,耶律倍和芸夕趁机带着五万皮室精兵突袭忽汗城,简易的炸药包替他们解决了一大半的麻烦,经过一夜的激战,耶律倍攻克了西城门。

忽汗城的守将无奈下护着国王退进了皇宫死守,耶律倍下令围困皇宫,逼其归降,接管了忽法城。

渤海国末代国王大諲撰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投降。

忽汗城的城头上换成代表契丹国皇太子的战旗,五十里外的耶律德光听到哥哥已经拿下忽汗城时,气的下令屠杀了已经归降的渤海国将士,以泄懊恼之气。

而耶律倍在接管了忽汗城后,依旧叫上弟弟一起攻打渤海国剩余的几个城镇。正月二十三,随着最后一个城镇被攻克,渤海最终灭亡。

入住渤海国王宫的阿保机,看着这座宏伟的宫殿心有感叹,皇后明白他的心情,顾轻声劝道:“皇上,臣妾明白您的心愿,您一心向往中原帝王文化,想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临朝称制。然,我契丹国刚刚建立,根基还未稳,借鉴一些汉臣和汉人的农业经济、文化是可以的,但绝不能由其壮大到影响到我们契丹本民族利益,任我契丹民族被汉化。八部贵族统制又由来以久,若现在急于走这步,势必会引起贵族们极大的反抗,到时狼烟四起,毁了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契丹国,岂不悔之晚矣?

臣妾也知道太子一心想完成您的心愿,对汉文化更是推崇备致,这几年在办内推广新政也略有成效,可是这些并非他最终的目的,一但他要彻底放弃我契丹原有的习俗文化,全盘汉化的话,八部新贵如何能不反抗?

加之你们且还都年壮,无病无灾,太子又怎能越得我们我去?

如今渤海国归属我大契丹,汉文化与草原文化参半,依臣妾看,不如我们就让图欲在此建立王国,独立行使皇权,借鉴汉文化推行新政,让他在次大展宏图。

一来,图欲在这里行使主权再无人干涉和指责,他可以随所心欲地实现他的理想,皇上也可以借次机会,好好观察一下太子的能为,从旁指点使他将来成为一代明君。

二来,如果他在这里成效显著,我们在国内也可以慢慢的推广,为他将来继任而铺平道路。

三来,我们也不用为这新番地煞费苦心,挑选守边番王。若封他人,这里的富庶必定会使人起贪念,到时又是我契丹一心腹大患。

太子身为一国储君,由他来治理再好不过,如此一举多得皇上以为如何呢?”

眺望着眼前宏大的宫殿群,皇后的目光缩之又缩,眼中的光芒挣扎了几番才安定下来,说罢转目盯着皇上等着他的回答。

“一国储君如何立成番王,那将来他以何身份继承我的大统?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听了皇后的建议,阿保机立刻凝眉瞪目,如此不着边的想法也就她皇后才能想得出来,哪有太子封番的。

“呵呵,皇上您误会臣妾了,臣妾之所以这般建议,方才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嘛。太子还是太子,只不过在是加封了一个番王职,这里替皇上试验新朝政而已,又没有剥夺他的太子位,当然是以太子身份继承您的大统了,这还有什么疑问的。”

皇后见阿保机恼了,立刻笑了起来,忙把自己的想法解又往深释了一番。

“你的想法不是不好,渤海富庶封给别人确实会起贪念,朕也不放心,但太子是绝对不能离开宗主国的。朕已经考虑过了,这里就交给尧骨来管理,自是比别人更强些,将来朕进攻中原时,尧骨会成为朕的主力军的。”

阿保机其实早就想过把这里封给二儿子了,这次要他们兄弟俩比较一番,主要是想看看太子的指挥能里和应变能力。这么富庶的地方他是要留给二儿子屯兵休养,待时机成熟他要再进中原的。

“呵呵,皇上此法错矣!尧骨定要留在国能才妥,身为兵马大元帅,若是成了封疆番王,再要调动起来就是属国与宗国关系啦!太子就不一样了,他是一国储君,皇上要什么也都是为了他,只有他的心才是最无私的。”

皇上的话令皇后笑了起来,她暗示皇后封给别人的东西再要就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太子再怎么样全是国之储君,肉烂在锅里都是他的。

阿保机闻言心神一动,皇后的话也不无道理,哪个人没有私人,封给尧骨的东西再要回来就有了隔膜,何况他手握兵权,万一有个什么事太子就不好应对了。

“皇后所说朕心明白,此事暂且让朕再考虑考虑,但太子是绝不能离开朕的身边的。”

左右思想,还是觉得太子不能离开主国,阿保机看了一眼风清云淡的妻子,看不能她有什么企图,他暗嘲了一下自己多虑,笑了一下挽着妻子往楼下走去。

三日后早朝,渤海国国王大諲撰献出自己的国玺,并把自己年仅十五岁的女儿献给了阿保机。

阿保机封大諲撰为安乐王,在京都赐府邸安享晚年,其他皇族皆被分散到各地当了闲散贵族,再无实权。

阿保机出宫巡查军营,皇后在宫中生闷气,一连三天皇上都未吐口留太子在这里,使得她坐立不安。

“嗖!”一声劲风飞入室内,皇后惊醒连忙闪身躲过,回头再看并没有什么刺客之类的进入,而她的妆台上多了一方信笺,皇后急忙打开,待看后脸色青一阵红一阵,最后还是露出一丝宁笑。

是夜,阿保机回宫皇后并不在寝室内,听宫女说皇后去了属珊军营,今晚不回宫。

疲惫不堪的阿保机跌坐在龙榻上,闭目养神,随后进来的嘎里吉看了一眼他道:。

“皇上,臣听闻这王宫中里有温泉,您不如去泡会儿解解乏吧!”

“哦!这几日忙道也没仔细观瞻大諲撰的宫殿,好吧,朕这身子骨可是酸痛的紧,你前头带路吧!”

阿保机听闻有温泉,自是喜欢了,住进来三四天都在忙军务和朝务,几乎都没有到过后宫,说着就起身往外走去。

许久,泡过温泉回来寝殿的阿保机,精神奕奕脸色红润,连眼神的那一丝忧虎也一扫而空,正想着要批阅奏章,忽闻一阵琴音淙淙,曲调飘逸,使人仿佛漫步在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山水间,徘徊沉吟。渐次水波激荡,层云突涌,思绪起伏,左奔右突,俄顷霞光初现,微风拂面,心胸渐开,愁云渐消,乍然又天光云影、气象万千,思绪激昂,奔放跳脱,又渐渐山清水秀,天澄宇清,和风煦阳,悠然从容,白鹤双双渐飞渐远终于杳然不见踪影。

是谁?谁竟有这般琴艺?

带着好奇之心阿保机往殿外寻声而来,没想到琴声竟是在自己的偏殿内传出,阿保机慢慢步入看到一霞衣女子面窗而坐,双手轻抚瑶琴,神太安逸,超然出神。

殿内飘着一种从未闻过的淡香,幽幽绕绕沁人心脾,刚走了几步的阿保机就已经有些把握不住自己的心神,面前的女子美的令他神往。

那女子回眸一笑,飘然下拜:“亡国之女大阿氏叩见大契丹皇帝陛下!”

“你是大諲撰的女儿?为何在这里?”

阿保机灵台一闪,清明了一不少,脸色微愕的问道。

“奴婢已经是皇后娘娘的女官,因还不熟习宫中规矩,红麽麽命奴婢守候在此,奴婢污沾陛下龙聪,罪该万死!”

女子虽是认罪叩拜,但神态却是不卑不亢气度高华,有着一股子士可杀不可辱的倔劲。

“你且起身吧,既是皇后的侍女倒也无妨!”

阿保机心里有些不爽,这皇这里做什么?为什么把亡国之女安排到自己的偏殿,这可不像她的作风啊?

正当他走神之时,那位大阿氏公主端来了香茗敬上:“请陛下品尝我渤海香茗,最是安神解乏的。”

“皇上,臣给您准备了夜宵,还是吃了再喝茶吧!”

阿保机接过茶杯,嗅了一下,清香扑鼻,果然好茶,浅嗫一口齿唇留香,回味无穷。待那位大阿氏起身离开时,那股淡淡的幽香再次飘入他的鼻腔,使得他浑身燥热,腹间热流蹿动,一双深褐色的眸子赤红如血,连呼吸也粗混起来。

“皇上,奴婢是父王献给您的礼物,您不品尝一番吗?”

只见大阿氏媚眼乱飞,娇柔万分,手抚阿保机的脸膛轻轻的抚摸着,一个趔趄站不稳就栽进了阿保机的怀里,娇喘嘘嘘,不能自己。

神情混乱的阿保机眼前看到的竟是年轻里的述律平,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耳畔一直有个声音在鼓动他:“去征服她,她是你的,让她在你身下吟叫吧!”

失去自我的阿保机一伸手抱起了大阿氏就往内殿走去,不多时便听到痛苦的呻吟声和粗重的低吼声。

第五卷 第四十章 东丹人皇王

第四十章 东丹人皇王

天赞五年的新春二月初十,阿保机改年号为天显,大赦天下,用青牛白马祭天地。

祭祀完毕,阿保机率众回到王宫金殿上,接受归降的渤海国百官叩拜,之后宣布了一件震惊朝野了决定:“渤海国以归属我契丹,从即日起更名为东丹王国,意为‘东契丹国’,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为东丹王国的国王!

赐东丹国王天子冠冕、衮服,建年号为甘露,二月十九登基称制,行使皇帝权力。东丹国仿照中原皇朝设百官制,试用中原汉族的法典,推行新政。

东丹国吏属我大契丹国的附属国,每年向宗主国上贡布匹十五万端,马千匹。”

此语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唏嘘声,所有的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要这样做?身为另国君王又如何当得契丹太子?北院大王还有兰陵王首先反对:“皇上三思,太子乃我契丹国之根本,如何离国在此兼任国君?那太子一职岂不是形同虚设?请皇上三思啊!”

“请皇上三思?”

将军们也不理解皇上这是为什么,跟着两位丞相恳请道。

“哈哈哈,臣爱卿误会啦!太子监管东丹,正好施行新政,为我契丹将来打好基石,有了这里的经验,将来治理我大契丹国岂不是更加得心应手嘛。

哈哈哈,众爱卿,朕还没老到连政务都处理不了的时候,众爱卿休要多虑,有个三五载东丹稳定之后,太子会还朝的!”

阿保机的一番话令众臣茅塞顿开,这才明白皇上这是怕皇后掣太子的肘,故意给太子一个发展的舞台,要他给契丹摸索出一路适合契丹的帝王制度,太子还是太子,什么也没变,变只是太子肩上又扛了一个东丹国而已,还有就是,皇上怕这块肥沃的土地落在他人之手,对契丹国不利,果然是老奸巨猾呀!

耶律倍好像没听懂皇上的话,站在那里发懵,直到身边的大将推他才惊醒过来:“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定不负父皇的期望,管理好东丹,使它成为我大契丹国的大粮仓,大国库!”

太子的誓言百官都信,皇上和皇后更高兴,只是两个人两样心肠,各想各的事,皇后看着有些发懵的太子,嘴角上露出一丝得意的阴笑,随机换上了副慈爱的笑容。

太过意外的事令人一时无法接受,别说耶律倍懵,就连大元帅耶律德光也无法接受。

东征以来建功最多的自己,受赏最多的却成了太子,以往的那种众星捧月式的优越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羞辱、难堪,不但这东丹国是他的,就连将来大契丹国也是他的,这让他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

事情已经定下来,无法更改。阿保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