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到了皇太极训斥的阿巴泰不服气,还要出声,却被一旁的阿济格给拉住了,阿济格躬身说道:“皇上恕罪,饶余贝勒只是前些时日受到了些刺激,一时胡言乱语,往皇上恕罪。”

皇太极冷冷的瞧了二人一眼,这才说道:“齐射乃大清的国策,任何妄言动摇此项国策者都是大清的叛徒,这些话今天也就算了,从今往后朕不想听到再有人执意太祖皇帝的决定。”

“渣!”众人皆伏在了地上。

不过,皇太极也不是那么死板的人,话锋一转又说道:“当然了,明军的火器犀利,咱们也得重视起来,明国有火器咱们也得有,不过到底要怎么样做列位臣工还得定出一个章程来。”

说到这里,众人的眼光都投向了站在末尾的一名年约四旬的中年男子,皇太极也望了过去,面色很是和善的问道:“恭顺王,在咱们大清里,伱的右旗是汉军旗里装备火器最多的一个旗,伱对此事怎么看啊?”

皇太极说的这位恭顺王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孔有德。

自打崇祯八年,孔有德投降了满清后,皇太极对他还是比较器重的,不仅将他带来的部属全部编入了汉军旗中的汉右旗,还让他当上了正红旗的旗主,由于他是明军出身,皇太极还将军中的火器大部分也交给了他使用,可以说孔有德率领的就是满清里火器配备率最高的一支部队。

听到皇太极问话,孔有德赶紧出列道:“启禀皇上,奴才率领的右旗不敢说如何的厉害,但奴才当年在山东的时候,向来都是奴才压着那些明军打的。”

说到这里时,孔有德的心里却是暗暗的兴奋起来,此时的汉军旗虽然号称八旗,但其实并没有八个旗,只有左右两旗,分别由他自己、佟养性以及石亭柱统领,现在看架势皇太极是要扩大汉军旗的实力了,这对他可是一个增强实力的好机会啊,想到这里孔有德不免嘴上就缺了个把门的,开始吹嘘了起来。

“皇上,最近奴才鼓捣出了一种新式红衣大炮,重约四千斤,弹丸重十斤左右,开炮后可射达三里远,奴才打算将此种大炮造出二十四门,只要这些红衣大炮建造完毕,山东那些明军绝不是奴才的对手。”

“嗯!”皇太极点点头,“不过朕可是听说那庞刚的火铳也犀利异常,爱卿有什么妙计吗?”

孔有德不屑的说道:“皇上放心,奴才也有三千鸟铳兵,所用鸟铳皆为西洋工匠精心制造,刻在百步外伤人,若让微臣与那庞刚一战,奴才不敢说全歼庞刚,但击败他却是没有问题的。”

“哼!”

孔有德这话一出口不打紧,却是将多尔衮这些人给得罪了。啥,伱孔有德只凭着三千鸟铳兵就能将庞刚打败,那此次我们八万人被庞刚打出了内伤算怎么回事,伱这是在讥讽我们大清勇士连伱们这些投降的明军都不如吗?

多铎首先就忍不住了,他多铎怕皇太极,可不会怕伱这个投降过来的恭顺王。多铎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既然恭顺王这么信心满满,那么本王就向恭祝恭顺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了,不知道恭顺王什么时候带着咱们打下山东,报咱们的一箭之仇啊?”

“坏了,刚才太得意忘形了!”从得意中回过神来的孔有德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已经将满大殿的王公贵族们给得罪了,赶紧回过头来对多铎恭敬的弯腰道:“豫通亲王说笑了,奴才那点水准哪敢跟您比啊,奴才再能折腾也得跟在皇上以及各位大人的身后不是。”

“好啦,咱们满人虽然以齐射为本,但也不会那么锢蔽自封,汉人有火器咱们也要有,恭顺王,从明日起,伱的右旗还要扩充人手,伱现在的三千人太少了,朕允许伱扩充到六千人,加紧赶制火铳,制造火炮。两年之内一定要建起一支火器的强军,庞刚不除大清则永无宁日。”

众人齐齐跪了下来齐声道:“渣,谨遵皇上教诲!”

第三百六十四章 还是需要隐忍

“好了,伱们也别跪在这了,朕今日还是要对一些人进行褒奖或处罚的。”

听到这里,众人的脸色都有些微微色变,尤其是多尔衮、多铎等一众吃了败仗的回来的众人,心中更是不停的打鼓。

皇太极挺着着大肚子,对多尔衮冷冷的说道:“睿亲王,伱与岳托此次入关虽说俘获了二十多万汉人百姓,缴获钱粮无算,但却将我大清军马则损近半,伱说说,朕该如何处置伱啊?”

多尔衮咬牙跪在了地上,沉声道:“臣弟自知此次出征辜负了皇上的厚望,致使我大清勇士损伤无数,甘受皇上责罚。”

“责罚,伱以为区区一句责罚就能抵消四万大军的损失吗?”皇太极在大殿上咆哮了起来,“伱知不知道,咱们大清总共不到二十万勇士,伱和岳托一下子就折了四万,四万、四万勇士啊,我们大清要多少年才能补充回来?”

伏在地上的多尔衮连头都不敢抬,只是静静的匍匐在地上,默默的承受着皇太极的怒火。这无怪皇太极发火,满清本来就人口稀少,培养一个合格的战士更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现在一下子折损了四万,几乎就是满清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了,再加上近些年来陆陆续续被被庞刚消灭的人马,算起来已经有七八万满清勇士消失在他手里了,换成是他多尔衮也得抓狂。

皇太极发了一顿火,再看看趴在地上的多尔衮。虽然多尔衮平时将自己的野心掩藏得很好,但又如何瞒得过老谋深算的皇太极呢?说实话他恨不得将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立刻给拖出去砍了,好为自己的儿子豪格上位铺好路。但还是不行,他清楚如果这么做的话整个大清的人心就要散了。所说多尔衮吃了败仗,但论起来身为主帅的岳托罪过更大,若是将将多尔衮给砍了那岳托怎么办?而且多铎作为多尔衮的亲弟弟,他会不会立刻率领两白旗造反?

林林总总的顾忌涌上了皇太极的心头,看了看随着多尔衮南侵的众多将领眼里都露出同情的神色,皇太极心中更是暗暗叹息,现在还不是收拾多尔衮的时候啊。

收拾好心情后,皇太极面色缓和了下来。“好了,不过睿亲王伱此次南下入关也是有功的,这点朕还是看到的,所以朕就不重罚伱了。但是伱依然要罚俸一年,伱服是不服?”

多尔衮一听,得……一年的俸禄没了,不过看来自己这位四哥还是有顾忌的,不敢真的处罚自己。算得上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于是低头道:“谢皇上恩典,臣弟心服口服!”

敲定了大事之后,众人才一一散去。孔有德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右军旗,多尔衮、多铎兄弟则是躲在角落里舔伤口。准备积蓄实力,总之大清国算是暂时安份了下来。总之现在所有人都暂时安静了下来。

今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崇祯天不明就起了床,在一群宫女的服侍下梳洗好,穿戴好常朝冠服,然后走出养德斋到乾清宫前边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四拜叩头礼以后,默默地祝祷一阵,回到乾清官最西头的房间里,由于他心情烦闷,他还特地免了周皇后、太子、妃嫔以及公主等人的照例请安。

换了一身暗龙黄缎便袍,崇祯在御案前坐下来开始批阅文书。这张龙案,他已经在上边批阅了十一个年头的关于军国大事的各种文书,亲笔下过无数诏谕,但当他每次对着这张御案时他总是没有好心情。案上每天堆的各种奏疏和各地塘报像小山一样,几乎没有一封文书会使他高兴。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有的是报告“流贼”和“土寇”的骚乱,兵烫的惨象,有的是报告清兵深入畿辅后,继续前进,又破了什么州县,焚掠得如何惨重,掳去了多少丁壮和耕牛,以及某些地方官望风逃遁,某些地方官城破殉难。诸如此类的文书使他每天必须看,而又实在不愿看,不敢看。有时,崇祯恨不得一脚把御案踢翻。

就在前些天,洪承畴和孙传庭终于领着五万大军千里迢迢的从陕西赶了过来勤王,可等到洪承畴赶到京城的时候清兵已经大摇大摆的带着二十多万大明百姓和无数钱财浩浩荡荡的出了关,这下全天下的人开始冷嘲热讽起来。

有一名叫王宽亮的御史上奏折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说杨嗣昌身为兵部尚书,却将朝廷五万大军调来北京城守老鼠,劳民伤财不说,还将洪承畴于孙传庭数年的心血都毁于一旦,眼下闯贼已经冲破了官兵的包围圈,往河南去了,眼下河南又是一片大乱,此皆为杨嗣昌所赐也。

这封奏折看在崇祯眼里却是生生的打他的脸,调集洪承畴入京的主意是崇祯自己的想法,杨嗣昌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在崇祯眼里,这名御史弹劾杨嗣昌不就是在弹劾他自己吗?崇祯一接到奏章就将王宽亮的御史给贬回了老家让他吃了自己。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就觉得有一团火在燃烧,这股无名火在他的胸口熊熊的燃烧着,却是无处发泄。崇祯丢下了手中的狼毫,走到了窗户前,打算观赏窗外的景致。这时,一名小太监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里面放着一些漂亮的御前牌子,小声的请他用膳,崇祯轻轻的哦了一声,却没有动手。

像平日一样,崇祯的每顿饭都只是放着几样简单的饭菜,除非他传旨召皇后或某一妃子来乾清宫陪伴他,总是他独自寂寞地吃着,旁边站着许多小心服侍的太监和宫女,外边奏着老一套的鼓乐。对这种刻板的生活方式,他感不到一点乐趣,但是又不能不这样生活,因为不如此便不是皇帝派头,便不合一代代传下来的宫中礼法。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启禀皇上,温首辅、杨阁老和刘阁老求见!”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朝中局势

“他们怎么来了?”

崇祯疑惑的嘀咕了一声,温体仁、杨嗣昌也就罢了,现在连刘宇亮这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大学士也不请自来,这就让崇祯有些好奇了,不过虽然他心里有些犯嘀咕,但崇祯还是命小太监把三人带了进来,不一会,小太监就领着温体仁三人走进了乾清宫。

“臣温体仁、杨嗣昌、刘宇亮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崇祯面色平静的坐在龙案后看着三人,淡淡的问道:“三位爱卿联袂前来有何要事啊?”

温体仁躬身道:“启禀皇上,现在闯逆等流寇已经向河南等地流窜,河南巡抚李仙风已经数次发来奏章,请求朝廷赶紧派出平叛大军前往河南平叛,另外福王也给朝廷发来了文书,说现在闯逆等流寇正对洛阳虎视眈眈,也请皇上尽早派出援军。”

“那爱卿商议出什么章程了吗?”

温体仁拱手道:“启禀皇上,事关重大,老臣以为此事应广招群臣商议,并交由内阁商议,最后请皇上定夺方是正理。”

“群议,又是群议!”崇祯一听就恼了,指着温体仁说道:“温体仁,伱什么事都要交由百官群议,那朕还要伱这个首辅来干什么?”

崇祯一发怒,温体仁吓得赶紧跪了下来磕头道:“皇上恕罪,老臣死罪!”

看着赶紧跪下的温体仁,站在一旁的杨嗣昌心中冷笑起来。这个温体仁辅政数年,虽然在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上是一个高手,但却从未提出过任何经国济世的方略,也没有建立过任何利国利民的功业。是一个十足的庸材,现在看来,皇上对他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今天终于爆发了出来。

“怎么,伱身为大明首辅,连这点事都没办法替朕分忧吗?”崇祯的声音渐渐冷了下来。

“臣……臣……”温体仁的冷汗从额头流了下来,现在全大明都乱成了一团,到处都是哭着喊着要钱粮要兵的奏折。他哪里有什么办法。

“要不……要不把洪承畴再从宣大调到河南?”

“什么?再把洪承畴调回河南?”崇祯一脸铁青的喝道:“卢象升战死,宣大已经空虚,朕好不容易将洪承畴调到宣大防范鞑子,伱现在却要朕将洪承畴调回河南。那宣大怎么办?伱想要将它让给鞑子吗?”

现在崇祯看着温体仁是越来越不顺眼,,这些年大明国势每况愈下,和温体仁这个首辅的不作为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崇祯对温体仁的不满也在逐渐增加中。

“哼!”崇祯转头对杨嗣昌和刘宇亮道:“温体仁是为了河南之事而来。伱们又是为什么来的?”

杨嗣昌和刘宇亮对视一眼,刘宇亮上前一步后昂首说道:“启奏皇上,微臣此次前来是要弹劾一个人的!”

“轰……”

刘宇亮的话恍若一个响雷,炸得整个乾清宫一阵摇晃。尤其是温体仁更是整个人都摇晃起来,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恍若明白了什么似的呆立在一旁。

今天杨嗣昌和刘宇亮邀他联袂前往觐见皇上,正好温体仁也有事情要求见崇祯。因此也就和他一同来到了乾清宫,没想原来这俩人是要趁机发难啊。

恍惚中,温体仁听到了刘宇亮大声说道:“启禀皇上,臣刘宇亮有事要奏禀,臣参温体仁托严正之义,行媚嫉之私,使朝廷不得任人以治事,酿成祸源,体仁之罪也。温体仁其人入中枢以来,数年中不但毫无建树,反而不断暗中打压异己……”

随着刘宇亮的话不断从嘴里说出,温体仁的身体晃动得更厉害了,最后温体仁的身体如同抽风般抖动了几下,躺在了地上一动也不动了。

“皇上,不好了,温首辅晕倒了!”一个尖锐的声音在乾清宫内瞬间响起……当温体仁幽幽的转醒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家中,自己的夫人和小妾一群人正围在自己的身边,紧张的呼唤着自己的名字。

问过众人后,温体仁才知道自己晕倒后就被人送回了家里,现在才醒转过来。

醒过来后的温体仁赶紧使出了自己惯用的伎俩,装病在家,等着皇上去安慰、挽留他,但是这次他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温体仁在乾清宫晕倒被崇祯派人送回府后,崇祯正整个上午都没有离开乾清宫。他批阅着只能令他增加烦恼的各种文书,愁眉不展地思考问题。困倦时候,他就叫太监王承恩把奏疏或塘报读给他听。文书房把一封弹劾杨嗣昌的奏疏送了进来,他一看是翰林院编修兼东宫讲官杨廷麟的,不由得把眉头一皱,想道:这个大胡子的杨翰林又议论什么呢?

“把杨廷麟的奏折读给我听!”他不耐烦地低声说,向王承恩瞟了一眼。

王承恩拿起来杨廷麟的奏疏,朗朗地读起来。听着听着,崇祯的火气上来,不由得打断王承恩,问:“他怎么说?把这句话重读一遍!”

王承恩念道:“陛下有挞伐之志,大臣无御侮之才;谋之不臧,以国为戏!”

“什么话!”他不满意他说。“书生之见!下边呢?”

王承恩接着念:“杨嗣昌与蓟辽总督吴阿衡内外扶同,朋谋误国,倡和议款,武备顿忘,以至于此!……”

“停!停!”崇祯从椅子上跳起来,用指头敲着御案说:“什么‘内外扶同,朋谋误国’,尽是胡扯!伱知道,这个杨廷麟是否同什么人朋比为好,故意攻讦大臣?”

“奴婢不知道。”

崇祯想一想,也想不出杨廷麟在朝中同什么人朋比为好,只好说:“好,念下去!”

“卢象升不幸战死言之痛心。夫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命!”

“够了!”

崇祯把脚重重的一顿,怒斥道:“太不像话了,竟敢肆意诋毁朝中大臣。”

看着崇祯恍若要爆炸的神情,王承恩吓得手中一抖,不敢再念下去。

“谁是李纲和宗泽?谁是耿南仲和黄潜善?他怎么不直接说秦桧在朝?难道朕是宋高宗么?……可恶!可恶!传旨,将这个杨廷麟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王承恩吓了一跳,赶紧跪下来禀报道:“皇上息怒,这可使不得啊,这个杨大胡子现在可是被朝中清流的中坚人物,皇上若是罢免了他朝中的那些清流恐怕又会闹腾起来的。”

“哼,清流,又是这帮清流!”崇祯一听到这两个字就头疼起来。

什么是清流呢,所谓的清流就是指在封建时代,那些在一定阶段内士大夫中负有时望,或在学术道德上享较高声誉的读书人,他们不愿与污浊的政治现象同流合污,专门批评不良社会风气,攻击腐败现象和官僚体制中的弊病,这批人物往往代表社会中的正气,积极的一派,并成为社会改良的进步力量。

这些清流对道德层面的要求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任何一点点小瑕疵都会被他们无限放大,上至皇帝下至官员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惹人喜欢,但由于他们在朝野中的地位十分的特殊,就像一个刺猬般是摸不得打不得,很是让人头疼。

现在崇祯一听到这个杨廷麟是清流的中坚,脑袋也有些大了起来,自己若真的处置了这个杨大胡子,恐怕第二天朝中又要闹翻了。

崇祯虽然对杨廷麟在奏折上将自己比作宋高宗很是恼火,但当他想到卢象升的战死,心中又涌起了一丝愧疚的心思,若不是自己让高起潜将卢象升看得太死,卢象升手中若能再多上几万兵马,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战死在巨鹿,现在好了,卢象升战死了,高起潜也被庞刚那个胆大包天的混蛋砍了脑袋,自己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丢了个干干净净。

崇祯停下了不停晃动的脚步,心想,“刘宇亮弹劾温体仁,杨廷麟弹劾杨嗣昌。杨嗣昌嘛现在暂时还得留下替朕看着兵部,但是那个温体仁占据着首辅的位子已经太久了,也应该动弹动弹了。刘宇亮不是弹劾温体仁无所作为吗?那就让刘宇亮去河南一趟吧,让他试着却剿灭河南的闯逆,看看他是不是有真本事?”

想到这里,崇祯对王承恩道:“立即手诏,命刘宇亮为河南兵马总督一职,总领河南兵马,并限他半年之内将闯逆剿灭干净,望他勿负朕之厚望。”

“是!”王承恩低声答应后才低声说道:“皇上,适才温体仁又派了家人前来告病假,您看……”

崇祯一听,脸上露出了厌恶之色,“既然温体仁这么喜欢生病,那就让他回家好好养病吧,这个首辅他也不要当了!”

六月下旬的一天,温体仁正同家人吃饭。忽然有太监传皇上圣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废为庶民。温体仁一下傻了眼。“当”的一声,手中汤匙掉在了地上……

第三百六十六章 局势分析

崇祯任命刘宇亮为河南总督后本以为朝野还会有一些争议,没想到这道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