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躺在躺椅上洋洋得意的庞刚,孔若兰不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她真是弄不明白,自家的夫君不知是怎么想出来的馊主意,把江西那些见钱眼开的商人治的服服帖帖,她好笑道:“好了,你也别得意了,现在军队的数目增加了,要发的军饷也随之增加了,这点妾身没意见,可你怎么将那些官员的俸禄也调得如此之高,足足是大明官员的三十倍长此以往咱们的负担可不小啊!”

“这个是必须的。”庞刚坚决的说:“让官员们领着微博的俸禄,但却做着辛苦的工作这样怎么行?俗话说了,再苦也不能苦干……嗯,那个算了。”

看到自己差点把后世的顺口溜也说了出来,庞刚赶紧住了嘴,这才正色说道:“现在官员们的俸禄实在是太少了,一个堂堂的七品官若是靠俸禄过活,连肉也吃不起,这像话么?你总不能指望官员们个个都像海瑞般清廉吧?”

遍数历朝历代,估计就数大明的官员俸禄最低了,起因很简单,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先生认为,想要当官就一定要有素质,那些整天想着银子的人一定不是好官,因此他定下的大明官员的俸禄低得简直令人发指。

这些俸禄已经低到了全大明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敢理直气壮的对人说“老子要贪污!”的程度。估计这也是华夏上下数千年来对贪污最为迫切的一批官员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菊花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正七品的一个县太爷,月俸七石五斗米,折合银子约为十两,相当于一个掌柜的薪水,好吧,其实十两银子也够他一家四五口人的开销了。可糟糕的是大明朝发薪水那是有水份的,向来都是米三钞七,由於滥发纸钞,县太爷能拿到手里的不过是二石五斗的糙米外加不足一两的银子,要是不贪污,别说穿著绫罗绸缎、住著繁华地段的宽敞大屋,维持最基本的迎来送往的人情往来了,恐怕这位县太爷就连要给家里买几斤肉都要寻思寻思。

因此,当庞刚正式自立为王翻身当老板后,对于这种薪水相当的深恶痛绝的他立即下令,对手下的员工开始全面加薪。发的俸禄全都采用白花花的白银,一个七品官员每个月的俸禄是五十两银子,那可是相当于后世的一万五千多块钱,这样的俸禄已经足以让一个官员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而且庞刚还宣布,所有的官员致仕后每个月还有相当于致仕前七成的俸禄,一直领到你嗝屁为止。

果不其然,当庞刚宣布了这个俸禄标准后,不知有多少官员喜极而泣,在古代可没有退休金这么一说,一名官员致仕后,他的下半辈子朝廷可是不会负责的,因此许多官员致仕后的生活都会陷入困境,庞刚的这个措施一出,就立刻解决了许多官员后顾之忧,自然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但是实物有正必有反,官员们是放心了,可庞刚的钱财大管家孔若兰却不怎么高兴了,在孔若兰看来,这些官员吃的喝的可全都是自家的银子啊,给你们加薪水了不算,还要负责你们的养老送终,这跟咱家的亲爹都一个待遇了,这算怎么一回事啊?

“好了,好了。看看你,小嘴都能挂得住油瓶了。”庞刚笑着打趣,并刮了刮她挺翘的琼鼻。

孔若兰也只是趁机在丈夫面前撒撒娇而已,在庞刚的安慰下她的情绪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孔若兰拉着丈夫的手道:“对了王爷,现在灵儿和巧儿都有了身孕,你做夫君的有空也应该多关心一下她们才是,现在她们正是需要慰藉的时候。可别委屈了人家,可别传出去让外头的人说我这个大妇容不下人。”

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像是关心家中姐妹的样子,但庞刚却从中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酸味。

“好了,我知道了。”庞刚暗暗苦笑了一下,这媳妇多了也是麻烦,这不,灵儿和巧儿在前两个月又是一前一后的怀上了,虽然她们只是庞刚的妾侍,但庞刚这个有着后世思想的人对于这个名份其实并不太看重。因此也常常过去陪伴她们两个,这不,连孔若兰也小小的吃起了醋意。

就在庞刚哭笑不得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阵轻柔的脚步声,很快一个妙曼的身影没敲门就推门走了进来,庞刚不用看就知道来人是谁,现在整个王府出了自己那几位媳妇,还有谁敢不敲门就直接推进来的。

果然,魏蔓葶那清脆中带着稳重的声音在书房里响了起来,“王爷,北边刚刚传来消息,陕西的那些贼寇们已经整顿兵马。开始准备向京城进军了!”

“什么?”庞刚立刻站了起来,由于动作太大而将桌上的茶杯打翻到了地上,只是他的眼里显露出来的神情却比较复杂,那是如释重负中又带着一丝惊喜,他颤着声音问道:“贼寇们终于动手啦?”

“是的。王爷,贼寇动手了!”魏蔓葶的俏脸上也带着一丝微笑,那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欣慰笑容。

书房里静静的沉默了半响,随后庞刚的声音才在屋中响起:“既然如此,那咱们也开始行动吧……”

陕西庆阳城中的一个府邸里。李岩正和牛金星、宋献策二人漫步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小路旁开满了艳丽的菊花。

李岩走到一棵菊花前,伸手轻轻的摘了一朵洁白的菊花轻声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这首《饮酒》却是道尽了爱菊者的情怀,两位请看,这可是产自安徽毫县的亳菊,竟被此移植到了这里,看来此间原主人倒也是一位爱菊之人。”

宋献策笑道:“李公子,依贫道看,此间主人未必就是爱菊之人,但他一定颇有钱财权势却一定是真的,否则也养不起这么名贵的花,牛军师,你说呢?”

牛金星笑了,摇头晃脑的吟道:“李公子却是有些消极了,这首诗不好。牛某人更喜欢这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你们两位也说说,此菊是否正和我义军此时的举动啊?”

李岩沉默了半响才道:“看来牛军师对于咱们此次的行动很有信心啊。”

牛金星浓眉一扬,反问道:“怎么,李公子难道对咱们义军没有信心么?”

听了牛金星的话,李岩的眉头不可察觉的皱了皱,宋献策的脸上则是浮起了一丝异色,随即又恢复了平日那淡淡的微笑。

适才牛金星这话可是有些诛心,什么叫“对咱们义军没有信心?”这句话若是传到闯王李自成或是闯军众将的耳中,难保不会引起众人的不满,一个军中的将领却对己方的行动都没有信心,那是什么性质,往轻的说那是不堪重用,往重里说那是动摇军心,这个罪名绝对不轻。

李岩的手在身后握紧后又松开,这个动作反复做了几次后他才淡然道:“牛军师言重了,不过对于闯王此次进京的举动我确实是有些担心,可惜闯王却听不进在下的劝阻,李某又如之奈何?”

牛金星哈哈笑着也摘了一朵菊花,轻蔑的说道:“李公子,你这个人就是喜欢杞人忧天,眼下大明朝依然摇摇欲坠,咱们要做的只是在一旁轻轻的推一把,他就会如同这朵菊花一般……”

说完,牛金星轻轻的一吹,这朵美丽的菊花就纷纷洒洒的飘落在了地上……

PS:不好意思,这一章只有两千字,写到这里阿顶是没心情写了,今天阿顶回家就上个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却发现楼下的摩托车不见了,尼玛的,只是撒泡尿而已,有木有有木有啊!

第四百六十五章 又是庞刚

天色开始慢慢的变了颜色,西边也出现了一抹红霞,整个北京城沐浴在一片霞光里。

十多名脚夫抬着两顶墨绿色的轿子匆匆的来到了承天门西边的长安右门边停了下来,范复粹和杨嗣昌两人从轿子里走了出来。

二人二人面色沉重,相互对视了一眼后,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这才共同走进了皇城。在明代,内阁在午门内的东边,为着保密,非阁臣不得人内,但范复粹和杨嗣昌一人是首辅,一人是次辅自然没有这个顾虑,但相见皇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要递上牌子求见,然后等待答复才行。

俩人递上了牌子后,一起坐在了内阁里,虽然两人相对而坐,但却都没有说话的兴致,只是默默的坐在凳子上喝着侍从端上来的茶水。

大约过了一顿饭时候,从里边走出来一位太监,传二人速到平台见驾,两人慌忙起身,随着太监进宫。当他从皇极殿西边走过去,穿过右顺门,走到平台前边时,崇祯皇帝已经坐在盘龙宝座上等候。御座背后有太监执着伞、扇,御座两旁站立着许多太监。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细烟,满殿里飘着异香,殿外肃立着两行锦衣仪卫,手里的仪仗在夕阳的阳光下闪着金光。二人在丹埠上行了常朝礼,手捧象牙朝笏,低着头跪在用汉白玉铺的地上,等候问话。听见大监传旨叫他迸殿,两人又赶快起来,躬着腰从左边登上台阶,走进殿里,重新行礼,更不敢抬起头来。

杨嗣昌的心里十分的忐忑,此次,崇祯并未在暖香阁召见两人,而是在平台召见,显然崇祯是不想把即将要说的事情当成小事来看待了。果不其然,很快崇祯疲惫而又充满了压抑的声音在二人前面响了起来。

“杨嗣昌、范复粹,朕此次招你等前来,你们两位相想必已经知道所谓何事了吧?”

二人齐声道:“臣等已然知晓!”

“前年贼寇窃取陕西,而今更是领着数十万贼军犯我京畿重地,朕……朕真是愧对我大明历朝历代祖宗啊。”说到这里,崇祯的眼圈立刻就红了起来。

看到皇帝要掉眼泪,杨嗣昌二人吓得赶紧又跪了下来。叩头道:“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好了,起来吧。”崇祯轻轻的摇摇头:“国事糜烂至此,并非朕之罪,也并非全然是卿等之责,而是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曾几何时,鞑子犯我大明已成了常事,可现在就连一群被朕撵得走投无路的贼寇也敢犯我京畿重地,难道大明真的要亡在朕的手里吗?”

听着崇祯语句里前所未有的心灰意冷之情以及对大明的未来的迷茫之意。范复粹身为首辅,自然责无旁贷的担起了首要责任,哽咽着说道:“万岁爷。切莫如此悲伤,贼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咱们京城城高墙厚,加之尚有十数万京营据守,区区贼寇能奈我何。”

听着范复粹的话,杨嗣昌在一旁只是蓦然不语,现在就连京城里卖烧饼的小贩都知道,京营里的那些老爷兵恐怕连街上的泼皮无赖都打不过,要是他们靠得住母猪也会上树。现如今相信京营还有战斗力的恐怕也只有崇祯这个被蒙在鼓里的皇帝了。

但是范复粹姑且这么说,杨嗣昌也姑且在一旁当成笑话听听,但要当真的话那就真的是犯傻了。

听到范复粹这么说后,崇祯悬着的心也稍稍的轻松了些,但随即又问道:“范爱卿之言虽然有道理。但京营久未经历战阵,如今贼寇来势汹汹,朕还是不能放心啊。”说到这里,崇祯面向杨嗣昌道:“杨爱卿,你素来知兵事。你看能否从宣大,山西一代调遣兵马来京城勤王啊?”

杨嗣昌想了想,苦笑着摇摇头,“启禀陛下,如今鞑子频频在山海关、关宁、宣大一代出没,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宣大总兵杨国柱等人还在不停的喊着要兵要饷,如今要调遣他们来勤王,恐怕很难啊。”

说到这里,杨嗣昌摇了摇头,过了一会才说道:“若是要调集宣大、山西的兵马来援,除非又要筹集一大批的粮草和银两才行,可如今国库早已没有了银子,这……”

崇祯沉着脸道:“爱卿,若朕执意要调集那些兵马来驰援呢,需要多少银两?”

杨嗣昌想了想:“若真的要调集那些兵马来驰援,少于一百万两银子恐怕是调集不了。”

“一百万两银子!”崇祯面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怎么会需要如此多的银两?”

杨嗣昌苦笑道:“皇上,要调集九边的数万大军,需要准备的琐事何其之多,一百万两银子这还是老臣再三剪掉一些开支才得出来的数目。”

崇祯站了起来,不停的在龙椅旁踱步,最后停了下来望向了殿外的夕阳,嘴里轻声道:“一百万……一百万啊。”

崇祯将脚步停下来后他次啊轻叹了口气摇头道:“如今国库和朕的内库也没有银子,入职奈何啊!”

“要不,咱们在此发出诏令,号令天下尽起勤王兵马如何?”一旁的范复粹也提供了一个主意。

“恐怕不妥!”杨嗣昌皱眉道:“这些年皇上已经召集了两次天下兵马勤王了,不过那都是在鞑子犯关时才发的诏令,若是连区区几个贼寇也要召集天下兵马勤王的话那岂不是让天下人看朝廷的笑话?”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让朕如何怎么办?难道就光靠京营的兵马吗?”崇祯怒了,拍案而起的他怒视着面前两位内阁大臣。这些日子他的忍耐已经因为这个坏消息而消耗殆尽,如今一听自己的两位内阁大臣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积压的怒火不由得立即爆发出来。

“噗通!”杨嗣昌和范复粹又跪在了地上低头不语,看着两人的可怜样,崇祯怒喝道:“你们什么味内阁大臣,连一个章程都想不出来,朕要你们何用?若是再想不出来,你们就一直跪着吧!”

说完,崇祯气呼呼的坐在了龙椅上,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不正常的红晕,死死的盯着跪在地上的二人,站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则有些叹息的看着崇祯两鬓的斑白,现如今年仅三十的崇祯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小半,为了遮住白发,崇祯除了睡觉都是带着帽子的,这些只有从小伴随着崇祯长大的他和宫里的几位娘娘才知道面前这位大明的九五之尊心里有多苦。

跪了半晌,杨嗣昌低低叹了口气才道:“皇上,老臣此时倒是有个主意,只是尚需皇上答应才行。”说完,杨嗣昌又闭上了嘴。

崇祯急了,喝道:“杨嗣昌你什么时候变成新过门的小媳妇了,你倒是说啊!”

“那老臣就说了。”杨嗣昌抬起了头,轻咳了两声才道:“皇上,九边的兵马咱们不好动,可咱们在江南还有兵马不是,洪承畴此刻不是正兼着江南总督么,他去江南已经一年多了,兵马也应该练得差不多了吧。皇上可以立即降旨让洪承畴立即率兵北上,沿着漕运的运河一直乘船抵达京城,这样咱们的援兵不久有了么!”

“对啊!”

崇祯一拍大腿,惊喜的说道:“对啊,洪承畴在江南呆了一年多,还将朕的神机营给带走了,眼下已经有一年多了,想必也该给朕练出一支精兵来了吧,对,就将洪承畴调来!”

经过杨嗣昌的提醒,崇祯这才记了起来,他早就在一年多以前把自己的兵部尚书给派到了江南练兵去了,想必以江南的富庶肯定能练出一支精兵来。

看着情绪变得振奋了许多的崇祯,杨嗣昌咽了咽口水后才硬着头皮道:“皇上,老臣还有下文,请容禀。”

“嗯,你说!”

情绪变得亢奋的崇祯并没有注意到跪在地上,正面无表情的看着地面的范复粹,也没有注意到脸色变得有些古怪的杨嗣昌,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杨嗣昌迟疑了一下,心中暗暗叫苦,但面上还得装得很平静的说道:“但运河的通道可是要途径济南,那里可是庞刚的地盘,若是他在半道上这么一截断……”

呼吸仿佛停止了……大殿里死一般的寂静,直到这时,崇祯这才记起来,现在的山东早就不是大明的地盘了,那个叫庞刚的家伙早就窃据了那里,将那里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若是洪承畴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从江面上经过,而他则在稍微狭窄的地方把江面用几道粗大的铁索在江面上这么一栏,然后再在两岸装上几十门红夷大炮,这后果,崇祯一想头上的汗就流了下来。

崇祯将满嘴的牙齿咬得格格响,“庞刚,又是庞刚,难道他天生就是来和朕作对的吗?”

第四百六十六章 催促

要说崇祯对庞刚的怨念还真是挺深的,你小子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老子把你一路提拔到了冠军侯,你还不满足,居然还自立为王了,你也不看看,王爷是你这种人能当的吗?

咱们大明从来就没有过异姓王,开国大将徐达的功劳够大吧?也不过是个国公,沐英的功劳够大吧,也只能替乖乖的跑到云南吃竹筒饭,听那些苗女孩唱山歌,你不过是打了两天的鞑子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你像话吗!

虽然恨不得将庞刚砍成十八段,可崇祯毕竟要面对现实,近两年庞刚对大明朝廷还是很给面子,漕运什么的从来都是一路绿灯,从来没有刁难,甚至和朝廷形成了一种默契,庞刚治下的商贾到其余的省份去做生意时当地的官府也没怎么刁难。

但是对于这点崇祯从来不认为自己承了庞刚的人情,他总是认为庞刚之所以漕运畅通无阻那是因为庞刚不敢把朝廷逼急了,同时也是心怀顾虑,现在杨嗣昌提出了将江南兵马调往北京勤王的想法后,崇祯的反应虽然也很害怕庞刚截断漕运的通道,不让勤王大军过去,但崇祯随即又想,将京南的兵马拦截下来对他有什么好处,难道他就不怕自己缓过气来后会对他进行疯狂的报复吗?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就定了下来,他挥了挥手道:“这个不用担心,朕量他庞刚也不敢拦截北上勤王的江南兵马,若是他庞刚识相也就罢了,若是不识相朕就命令洪承畴立即光复山东!就这么办,杨爱卿,立刻拟旨,命洪承畴率部进京勤王!”

“是!”

看到老板既然已经下了决心,身为打工仔的杨嗣昌还有啥话好说呢,只好立即走上前来,一旁的小太监早就开始研磨,等到小太监研好了墨之后。杨嗣昌拿出了一张上好的宣纸上开始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南京守备府衙门大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十载于兹,万姓涂炭,京畿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逛来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授首于关中,或相继就抚于汉滨。革、左等观望徘徊于淮甸,老回回等铩羽局促于豫南,此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惟闯贼李自成,虽经屡败,凶焰未戢;孤军奔窜,仍思一逞。笼络有术,死党固结而不散;小惠惑人。愚民甘为之耳目。若不一鼓荡平,则国家腹心之祸,宁有底止!今闯贼李自成率流寇数十万由陕西窜入京畿。欲屠戮我大明百姓,着江南总督洪承畴立即率领江南各路兵马进京勤王,擒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