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用坦克铺!”秦川回答。

    “可是坦克根本就开不上去,上尉!”曼施泰因强忍着自己的怒气,如果不是因为秦川之前的建议都很有用而且还立过功的话,只怕曼施泰因直接就结束这段对话了。

    秦川也不解释,他从斯莱因上校那拿过本子和笔,一边画一边向曼施泰因解释道:“将军,有些事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困难,只需要我们对它们做一些小改动,然后……”

    说着,秦川又添了几笔,就把笔记本递了上去。

    曼施泰因接过笔记本瞥了一眼,然后眼睛立时就亮了起来,他又仔细看了看草图,然后就点头说道:“好主意,上尉,这简直就是为我们现在的状况量身打造的。”

    顿了下,曼施泰因就带着歉意对秦川说道:“我应该对你说抱歉,上尉!我以为你是在为逃避战斗寻找借口!”

    “你不需要抱歉,将军!”秦川回答:“因为你猜得对,我的确是为了逃避战斗!”

    曼施泰因倒没想到秦川会这么回答,他看了秦川一眼,然后与秦川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他们都明白一点,如果能以更小的伤亡打赢这场仗,为什么又要像苏联人那样呢?

    斯莱因上校疑惑不解的问了声:“我能知道是什么吗?”

    “当然,上校!”曼施泰因把笔记本递了过去。

    斯莱因上校接过笔记本一看,草图上依稀画着一辆坦克……之所以说“依稀”,是因为那辆所谓的坦克只是一个歪歪扭扭的两个长方形,能认出坦克的唯一特征就是下方丑得令人发笑的负重轮。

    这辆坦克有些奇怪,上方顶着一个滚筒,然后串成一串的圆木就会从身后的汽车里源源不断的从滚筒上往坦克前方滚……

    “的确是个好主意!”斯莱因上校看着不由大叫起来:“这样一来,坦克走到哪里就会把圆木铺哪里,只要我们准备足够多的圆木串……它实际上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第五百八十五章 铺路坦克() 
    坦克铺路车其实也是美国佬发明的玩意,他们是在诺曼底登陆时用上的……诺曼底海滩十分松软无法承受坦克的重量,为了能让坦克顺利登陆为步兵提供火力和掩护,美国人就发明这种可以一边铺路一边前进的铺路坦克。

    它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在坦克顶部、前部加上一个类似传送带一样的东西,不断的从后方将用钢丝串在一起的铺路物传送到前方然后用履带压实,眨眼间就可以为坦克铺设出一条通道。

    区别只是……美国佬折腾出的这种铺路坦克比较高大上一些,他们用的铺路物资是钢板。

    显然,这会儿让德军去找钢板并将它们用铁丝串在一块难度太大了,一方面是没材料另一方面也没必要,德军构筑的防线距离苏军只有七百多米,其间的道路的确泥泞,但比起松软的沙滩却要好多了。

    事实上,这些道路并不是无法承受坦克压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泥泞容易打滑,坦克一旦陷某个坑里就会出现不受力而越陷越深的情况,这与沙滩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用原木铺设道路足够了。

    近现代中苏坦克后方普遍都有携带一根原木,为的就是在坦克陷入泥沼时自救用的。(注:这根原木被称为“自救木”)

    而原木和钢索这些材料在刻赤半岛又十分容易获得……刻赤港是克里木一个古老的港口城市,城外分布着一北一南分布着两家大型造船厂。(注:乌克兰是苏联重要的造船工业基地)

    之所以有一北一南的造船厂,是因为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横在海面上将其分为亚速海和黑海,这么设置是为了它们能分别为亚速海和黑海造船。

    在这些造船厂到处都是粗细均匀材质坚硬的原木,钢索当然也留下不少……这就是闪电战的效果,苏联撤退时根本就来不及搬走什么,甚至连造船机器都完好无损。

    接下来就是工兵们表现的时候了,他们先用机器先在那些碗口粗的圆木上从两头和中间打上一个小孔,接着再用铁索从小孔穿过接着又在原木上缠绕几圈使其更牢固。

    一根根串好之后,就堆积在卸掉后车厢的汽车上备用。

    相比起这些工作,铺路的改装就更简单了,就是在坦克顶部架上一个外置传送带,马达直接从边三轮那卸下一个,一个多小时就将三辆坦克改装完成。

    然而,试开时的结果却让人十分沮丧。

    原因是传送原木与坦克前进速度不协调……

    如果传送速度太慢,坦克就会在泥地里行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得不到原木铺路,这可能会导致铺路坦克陷进泥地里而前功尽弃。

    如果传送速度太快,就会导到原木在量堆积在坦克前反而成为障碍。

    “再试一次!”工兵营长埃德蒙少校下令:“坦克保持22公里的时速!”

    “是,少校!”士兵们应了声。

    这一回进展就十分顺利,原木串在坦克的带动下一排排的在前头铺好,然的履带再将它们在地面上辗实,造船厂里不由发出一片欢呼声。

    “将军!”埃德蒙少校向在旁边观看的曼施泰因报告道:“这个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但其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坦克与装载原木汽车的协调问题,我建议他们先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另外我认为有必要为坦克乘员及汽车间配上通讯设备!”

    曼族泰因点了点头,说道:“不管是什么,你认为需要的尽管去做,我需要的只是它在战场上能用!”

    “是,将军!”

    在造船厂忙着的时候,前线的德军士兵并没有闲着,他们不断的朝苏军防线打去一排炮弹,时不时的就对苏军防线发起一次试探性进攻。

    当然,这种进攻不再是为了突破敌人防线,而是为了骚扰和火力侦察。

    骚扰的目的是增加苏军的心理压力消耗他们的体力……这尤其是对新兵十分管用,新兵们总是在战斗初期十分亢奋,不顾一切的把全部精力投入战斗中,但这种全身紧崩的打鸡血状态显然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很快他们就会感到精疲力尽。

    苏军的队伍中大多是新兵,这战术用在此时就恰到好处,甚至苏军阵营里时不时的还有几个士兵受不了这种压力从战壕里跳出来朝德军战壕发起冲锋……这种冲锋纯粹是心理崩溃不想活了。

    火力侦察,则主要是从敌人的战壕中找出坦克的位置。

    苏军的坦克对德军还是具有相当的威摄力的,因为除了KV坦克之外,苏军还有性能相当优秀的T34。

    这如果在其它时候,德军装甲兵倒也不怕T34,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对付T34的方法……利用苏军通讯设备落后坦克间无法协同的弱点,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其中优先击毁苏军指挥坦克,当指挥坦克被击毁后苏军坦克就会乱成一团各自为战。(注:苏军指挥坦克有两根天线,一根用于发送一根用于接收。普通坦克只有一根接收天线,也就是只能被动接收命令。)

    但现在的情形却有些不同。

    德军将要打的是铺路战,也就是坦克一边前进一边铺路,这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前进轨迹很容易被敌人估计,于是敌人就可以用坦克或是炮火对其进行封锁。

    为了能尽量避免这一点带来的麻烦,德军就需要尽可能的将苏军坦克位置找出来,然后让空军将他们一辆接着一辆的炸毁。

    在这方面德军做得很成功,苏军五十辆坦克在德军这种攻势下几小时后就剩下十余辆,其中对德军有威胁的T34坦克只剩下一辆,其余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轻型坦克。

    另一方面,就是德军侦察机侦察到了苏军隐藏的炮兵阵地的位置。

    曼施泰因并没有马上对这个炮兵阵地实施打击,因为他认为如果现在实施轰炸的话,敌人很可能几小时后又会恢复并重组。

    但是,如果等到进攻时突然发起攻击……

第五百八十五章 铺路坦克() 
    坦克铺路车其实也是美国佬发明的玩意,他们是在诺曼底登陆时用上的……诺曼底海滩十分松软无法承受坦克的重量,为了能让坦克顺利登陆为步兵提供火力和掩护,美国人就发明这种可以一边铺路一边前进的铺路坦克。

    它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在坦克顶部、前部加上一个类似传送带一样的东西,不断的从后方将用钢丝串在一起的铺路物传送到前方然后用履带压实,眨眼间就可以为坦克铺设出一条通道。

    区别只是……美国佬折腾出的这种铺路坦克比较高大上一些,他们用的铺路物资是钢板。

    显然,这会儿让德军去找钢板并将它们用铁丝串在一块难度太大了,一方面是没材料另一方面也没必要,德军构筑的防线距离苏军只有七百多米,其间的道路的确泥泞,但比起松软的沙滩却要好多了。

    事实上,这些道路并不是无法承受坦克压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泥泞容易打滑,坦克一旦陷某个坑里就会出现不受力而越陷越深的情况,这与沙滩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用原木铺设道路足够了。

    近现代中苏坦克后方普遍都有携带一根原木,为的就是在坦克陷入泥沼时自救用的。(注:这根原木被称为“自救木”)

    而原木和钢索这些材料在刻赤半岛又十分容易获得……刻赤港是克里木一个古老的港口城市,城外分布着一北一南分布着两家大型造船厂。(注:乌克兰是苏联重要的造船工业基地)

    之所以有一北一南的造船厂,是因为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横在海面上将其分为亚速海和黑海,这么设置是为了它们能分别为亚速海和黑海造船。

    在这些造船厂到处都是粗细均匀材质坚硬的原木,钢索当然也留下不少……这就是闪电战的效果,苏联撤退时根本就来不及搬走什么,甚至连造船机器都完好无损。

    接下来就是工兵们表现的时候了,他们先用机器先在那些碗口粗的圆木上从两头和中间打上一个小孔,接着再用铁索从小孔穿过接着又在原木上缠绕几圈使其更牢固。

    一根根串好之后,就堆积在卸掉后车厢的汽车上备用。

    相比起这些工作,铺路的改装就更简单了,就是在坦克顶部架上一个外置传送带,马达直接从边三轮那卸下一个,一个多小时就将三辆坦克改装完成。

    然而,试开时的结果却让人十分沮丧。

    原因是传送原木与坦克前进速度不协调……

    如果传送速度太慢,坦克就会在泥地里行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得不到原木铺路,这可能会导致铺路坦克陷进泥地里而前功尽弃。

    如果传送速度太快,就会导到原木在量堆积在坦克前反而成为障碍。

    “再试一次!”工兵营长埃德蒙少校下令:“坦克保持22公里的时速!”

    “是,少校!”士兵们应了声。

    这一回进展就十分顺利,原木串在坦克的带动下一排排的在前头铺好,然的履带再将它们在地面上辗实,造船厂里不由发出一片欢呼声。

    “将军!”埃德蒙少校向在旁边观看的曼施泰因报告道:“这个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但其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坦克与装载原木汽车的协调问题,我建议他们先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另外我认为有必要为坦克乘员及汽车间配上通讯设备!”

    曼族泰因点了点头,说道:“不管是什么,你认为需要的尽管去做,我需要的只是它在战场上能用!”

    “是,将军!”

    在造船厂忙着的时候,前线的德军士兵并没有闲着,他们不断的朝苏军防线打去一排炮弹,时不时的就对苏军防线发起一次试探性进攻。

    当然,这种进攻不再是为了突破敌人防线,而是为了骚扰和火力侦察。

    骚扰的目的是增加苏军的心理压力消耗他们的体力……这尤其是对新兵十分管用,新兵们总是在战斗初期十分亢奋,不顾一切的把全部精力投入战斗中,但这种全身紧崩的打鸡血状态显然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很快他们就会感到精疲力尽。

    苏军的队伍中大多是新兵,这战术用在此时就恰到好处,甚至苏军阵营里时不时的还有几个士兵受不了这种压力从战壕里跳出来朝德军战壕发起冲锋……这种冲锋纯粹是心理崩溃不想活了。

    火力侦察,则主要是从敌人的战壕中找出坦克的位置。

    苏军的坦克对德军还是具有相当的威摄力的,因为除了KV坦克之外,苏军还有性能相当优秀的T34。

    这如果在其它时候,德军装甲兵倒也不怕T34,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对付T34的方法……利用苏军通讯设备落后坦克间无法协同的弱点,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其中优先击毁苏军指挥坦克,当指挥坦克被击毁后苏军坦克就会乱成一团各自为战。(注:苏军指挥坦克有两根天线,一根用于发送一根用于接收。普通坦克只有一根接收天线,也就是只能被动接收命令。)

    但现在的情形却有些不同。

    德军将要打的是铺路战,也就是坦克一边前进一边铺路,这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前进轨迹很容易被敌人估计,于是敌人就可以用坦克或是炮火对其进行封锁。

    为了能尽量避免这一点带来的麻烦,德军就需要尽可能的将苏军坦克位置找出来,然后让空军将他们一辆接着一辆的炸毁。

    在这方面德军做得很成功,苏军五十辆坦克在德军这种攻势下几小时后就剩下十余辆,其中对德军有威胁的T34坦克只剩下一辆,其余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轻型坦克。

    另一方面,就是德军侦察机侦察到了苏军隐藏的炮兵阵地的位置。

    曼施泰因并没有马上对这个炮兵阵地实施打击,因为他认为如果现在实施轰炸的话,敌人很可能几小时后又会恢复并重组。

    但是,如果等到进攻时突然发起攻击……

第五百八十六章 刻赤防线() 
    

    下午六点半,曼施泰因就决定发动进攻。

    其实曼施泰因不需要这么急……刻赤半岛位于北半球,五、六月时日照时间特别长,一般需要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左右才天黑。(注:刻赤半岛的纬度与北京相若,光照情况可参考北京五、六月天黑时间)

    也就是说,德军其实还有时间再做些准备。

    但曼施泰因显然已经失去耐心了,或者也可以说是曼施泰因有些信心不足。

    “我们不能保证一次攻击就能成功突破敌人防线!”曼施泰因说:“另外,我还需要留下点攻击刻赤城的时间,所以现在就是时候了!”

    秦川能理解曼施泰因这种心理,他肩上担负着的是整个11集团军的命运,所以必须小心再小心。

    更何况,工兵现在已经改装了六辆铺路坦克且串起的原木足够铺出五条通道了。

    “上尉!”曼施泰因问着秦川:“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反对我让第一步兵执行进攻的任务吧!”

    “当然不会,将军!”秦川回答。

    这不仅是因为秦川无法拒绝,更是因为秦川对这场战斗有信心……如果明知道自己能取得胜利,还可能轻松取松,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曼施泰因却不是这么想的,他想的是:万一铺路坦克不起作用,那么第一步兵团或许也能凭着其惊人的火力及战斗力打赢这场仗。2yt。org简单的说,就是给这场仗上一个双保险。

    曼施泰因没想到的是,这场战斗的轻松程度几乎可以说是超乎所有人的想法,以至于第11集团军尤其是其主力第22装甲师对此颇有微词……因为他们认为第一步兵团在整场战役中都没出什么力,但最后摘取胜利果实的却是第一步兵团。

    这些都是后话。

    第一步兵团的进攻计划是:一营第一批跟铺路坦克前进,前进至三百米左右配合坦克压制住苏军火力,接着二营紧跟上来朝苏军防线发起冲锋。三营则做为攻入刻赤城的增援部队。

    与第一步兵团同时发起进攻的还有第28猎兵师。

    当然,第28猎兵师不是进攻主力,他们只是在其它方向策应并拖住苏军。

    准备好了之后,曼施泰因就朝步话机下令:“开火!”

    “隆隆”就是一阵密集的炮声。

    轰炸目标分成两个部份,一部份轰炸苏军防线,不过大多是迫击炮。

    主力是针对之前侦察到的苏军炮兵阵地,而且这次轰炸还有空中侦察机引导,于是一通炮火过后基本是将苏军炮兵给打哑了。2yt

    十分钟的轰炸后,随着曼施泰因一声令下,部队就发起了进攻。

    一时枪声四起,炮声隆隆,第28猎兵师的德军士兵在没有坦克掩护的情况下从四面八方朝苏军防线逼去。

    当然,他们并不是冲锋,而是以散兵队形朝苏军跃进吸引苏军的注意力和火力。

    接着,在第一步兵团前的铺路坦克就开始前进了。

    那是由“三”号坦克改装成的,发动机“隆隆”作响缓缓向前,与此同时传送带上传上了一串串原木铺在坦克的履带前……这使坦克得以很顺利的在泥泞地中前进。

    “前进!”斯莱因上校下令:“跟上坦克!”

    第一步兵团的士兵们端着手里的mp43就一个个跟了上去。

    秦川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手里拿的还是狙击枪……对于普遍装备mp43的部队来说狙击手的任务就更重了,原因是远距离目标在mp43的射程之外,它们只能靠机枪和狙击手压制。

    不过这一仗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他们都是跟在坦克后前进。

    苏军方面完全没有料到德国人竟然会将坦克开上来,原因当然就是阵地前的泥泞。

    所以苏军防线里几乎所有装备都是针对步兵的,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对付坦克的话,那就是布置在防线里的坦克,但这些坦克要么就是被德军轰炸机炸毁了要么剩下的就是轻型坦克,根本无法威胁德军的“三”号坦克。

    苏军第46集团军司令叶菲莫维奇中将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指挥部:“科兹洛夫同志,德国人的坦克上来了,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德国人的坦克?”科兹洛夫不由疑惑的问了声:“他们的坦克怎么能开上来?”

    “他们铺路,用木头铺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