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还是,这次突袭计划就算失败了也不过就是损失两百人和十架直升机,这损失对于第6集团军来说微不足道,甚至这些人实际上还是第4装甲集团军的。
但如果这次突袭成功的话,那利益可就大了……占领了沙洲不但可以像之前一样继续用炮火封锁中央渡口,还可以以斯大林格勒与伏尔加河东岸之间打下一枚钉子,沙洲上的炮火还可以用于封锁伏尔加河,德国空军也会因为沙洲的防空火力在自己人手上而更有效的封锁伏尔加河。
可以想像,斯大林格勒的后勤补给将遭到严重的打击,比起马马耶夫岗时的封锁都有过之无不及。
“我只有一个要求!”在与保卢斯的单独谈话中,秦川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尽管提,少校!”保卢斯回答:“我会尽力满足你的要求的!”
保卢斯对此很有信心,因为他相信如果能拿下斯大林格勒,就算是希特勒也会愿意用任何东西交换的。
“不要把这个计划向最高统帅部报告!”
秦川的话让保卢斯十分意外,原本他还以为秦川为提出要升职、勋章或是其它什么的奖励。
“为什么?”保卢斯问:“我想知道原因!”
“将军!”秦川说:“我想你是知道的,所有人包括将军您,在听到这个计划时都认为它十分荒唐。我们如果把计划上报而被最高统帅部否决的话,你认为会怎么呢?”
保卢斯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事情的确像秦川说的那样,有些东西上报比不上报的风险更大。
就比如这次突袭,相当一部份人都接受不了这种全新的冒险的战术,如果上报的话,最高统帅部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希特勒本人或许也接受不了,如果他否决的话……保卢斯又能怎么样呢?亲自去“狼人”说服希特勒?或是违抗命令?
反之,如果不上报的话,这些问题和风险就不存在了。
任务成功那就不用说,只需要告诉希特勒……这是一个灵机一动心血来潮的进攻,没想到会成功所以也就没上报就可以了。在任务成功的情况下,希特勒不可能会在意这一点小细节的。
任务失败了,那这就是一个心血来潮的小计划,不过损失了两百人,这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伤亡来说就是九牛一毛。
更何况,如果上报,就算元首同意了,还有可能会远程遥控指挥这次行动。而元首又对直升机的性能及这种全新的战术一无所知……
保卢斯认为秦川更担心的是最后一点,也就是秦川希望能有彻底的自由和全部的指挥权,而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掣肘。
一切似乎都很合理,于是保卢斯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
“我同意,少校!”保卢斯回答:“不过,这件事不许对任何人提起!”
“当然,将军!”秦川回答。
保卢斯这是在担心别人会给它扣上一个瞒报军情的帽子……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保卢斯很谨慎,参谋出身的他与敢打敢杀的隆美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保卢斯不知道的是,秦川会提这个请求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指挥权,他相信如果希特勒知道这个计划后,也不会傻到对此一无所知却横加干涉。如果他真这么做了,那就没有人能阻止第三帝国的覆灭了。
秦川提这个要求的原因,就是担心英国方面会把这个计划的内容泄露给苏联……
就像之前所说的,英国因为有“超级机密”,所以掌握了许多德国的军事机密。
英国之所以不告诉苏联,一方面是因为英方希望苏联与德国两败俱伤。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旦英方告知了苏联相关情报就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危险。比如苏联就会想,英国人是怎么知道这么秘密的情报的,同时德国人也会警觉……以苏联蹩脚的情报网络,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并做好准备的?
于是,“超级机密”很可能会就此天下皆知,它本身的价值也会成级数下降……英国为了保护“超级机密”,甚至明明获知德军潜艇会攻击某某邮轮却装作不知道,任德军将自己的装满货物和兵员的邮轮击沉遭受很大的损失。
因此,不到关键时刻英国是不会轻易同时也没必要把情报泄漏给苏联了,有共享的都是层级比较低情报。
但是,万一英国方面将德军偷袭沙洲的情报认为是“关键时刻”呢?
因为很明显,这会直接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负,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如果战败了也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秦川不愿意冒这个险,尤其执行这个任务的还是自己的一营。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请求吗?”保卢斯提醒着秦川:“比如假期、荣誉……”
“将军!”秦川回答:“如果这个任务失败了,那么这些都不可能会有。如果这个任务成功了,它们根本就不需要我请求!”
保卢斯意外的看了秦川一眼:“说得对,少校,你很聪明!这让我对这个计划多了一份信心!”
“恕我直言,将军!”秦川回答:“您对这个计划是否有信心并不重要,我的士兵对其是否有信心才是重要的!”
保卢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如果说连坐在办公室里的参谋和军官都觉得这个计划几乎相当于自杀,那么身为执行这个任务的一员……他们又该会是什么想法?!
第七百章 危险()
秦川的一营很快就被替换并运送到了顿河西岸一个叫维基诺的村庄里。
一营全体官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饱餐一顿后狠狠的睡了十小时,就连秦川也不例外……在斯大林格勒的那种战斗环境下,睡觉都只能蜷在角落里闭一下眼,然后就得睁开眼看看情况,因为你必须保证在身边的是自己人而不是敌人。
曾经就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队士兵在楼层角落里睡死了,不久后这幢楼遭到苏军进攻德军不得不暂时撤出。其结果就是……睡死过去的那队士兵醒来后发现身边的竟然全是敌人,他们用俄语互相大声联系并与楼外的德军作战。
幸运的是,由于这队士兵在储物间里躺在杂物中睡觉,苏联人居然也没发现他们,结果反而让德军打了个里应外合。
但这只能说是运气,之后没有人再敢尝试这么做。
因此,困极了的士兵们此时一躺下就“呼呼”大睡,秦川也是,其间还会不自觉的醒来几次……那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或者也可以说是在斯大林格勒作战中养成的习惯了,睡觉时总是要逼着自己睡过来,确定周围没危险或是想起来这是后方,才倒在床上接着睡。
十小时对所有人来说都像是一眨眼就到了,秦川睁开眼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晨。
或许是因为过于疲倦,眼睛还是刺痛,不过已经轻松了许多,就像放下了一块扛在肩上的石头。
炊事班的给秦川等人送来了一桶桶的小米粥,再给每个人分上一块烤面包和果酱……后方的伙食自然会丰盛一些,不过后来秦川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亚历山大特别交代的。
“那么……”库恩一边狼吞虎咽的喝着粥一边问着秦川:“少校,我们又会有什么特别任务呢?”
“你怎么知道我们有特别任务?”秦川反问。
“这并不难猜!”库恩回答:“苏联人进攻北部防线,斯大林格勒兵力紧缺,而我们却能在这里睡大觉喝着小米粥……”
士兵们听着,就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秦川。
“我会告诉你们的!”秦川说:“现在的任务就是吃完这些食物!”
吃完早餐,又休息了二十分钟,秦川甚至还在这时与战士们一起泡了杯茶,然后亚历山大和康拉德两人就出现在士兵们面前。
亚历山大是这个计划的临时参谋,或者也可以说是秦川与第6集团军之间的联系……亚历山大会利用他所有能调动的资源来协助秦川完成这个任务。
而康拉德就不用说了,他暂时负责这个计划的技术顾问。
秦川朝他们点了点头,然后就对库恩几个连长说道:“跟我来,我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看什么东西就不用说了,当然就是转场到维基诺的直升机。
但与秦川之前看到直升机时的惊羡有所不同的是,库恩等人看到直升机时脸上除了疑惑外没有其它表情。
不过这似乎不怪他们,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眼前这怪家伙是干什么的。
“让我猜猜!”弗格曼说:“这是架飞机!”
一连连长里夏德是个见多识广的老兵,他联想到了炮兵观察员用的“蜂鸟”,于是就说:“少校,它是用来给炮兵指示目标的吗?”
“不!”库恩说:“我认为他应该是给我们用的!我们要搭乘它去作战,是吗,少校?”
秦川点了点头,其实这并不难猜,秦川带他们来看这架飞机当然不是让他们参观,同时这机舱一看就知道可以装好多人。
顿了下,库恩就问了声:“说吧,少校,我们该怎么训练?”
“等等!”在一旁的康拉德忍不住问了声:“你们甚至都不知道这飞机的性能或者说它有多危险……而你们就打算开始训练了?”
“这有什么区别吗,上校?”库恩回答。
“是的!”弗格曼一边打量着眼前的直升机一边接着回答:“对我们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战场永远都存在危险,如果说危险程度,我不相信还有比斯大林格勒更危险的地方!”
“除非这架飞机飞不起来,上校!”里夏德赞同道:“否则我们就没有问题,更重要的还是……”
说着里夏德就看了秦川一眼,说道:“我们相信少校,他会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而且我相信其它士兵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亚历山大微微点了点头,康拉德翻了翻白眼,一件他们认为难缠的事情就这么轻易的化解了。
库恩几个军官说的没错,士兵们对这个所谓的“危险”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当危险到了一定程度后就都是死,而人就只能死一次,所以的确没多大区别,再危险也是一死,而士兵中许多人对此都看淡了。
由于时间紧迫,当天就展开训练。
当然,这时的训练并不是在直升机上训练……此时的直升机还没改装完同时也没飞到苏联。
一开始的训练是利用一幢三层楼房而且没有携带重物,这是为了让士兵们熟悉索降的道具同时避免受伤。
索降装备并不缺,甚至索降教官都有现成的……就像之前所说的,山地部队中有许多登山爱好者,而索降只不过是登山运动的技能之一,甚至相对来说还是较容易的技能。
另一方面,高加索山脉又暂时没有多少战斗需求,于是没说的,马上从山地师调一批装备和经验丰富的教官来训练。
主要装备是一种高强度、耐磨、拉力大的静力绳,扣在人身上的安全腰带,以及8字牛角环,耐磨手套等。
教官一边演示一边仔细的给士兵们讲解装备使用方法及要点,并一一检查士兵们的准备状况并指出错误之处,比如腰带应该系在小腹部位置,这样降落时重心就会落在最舒服最合适的“拎点”(拎起自己的最佳点)。
再比如左手控制刹车、松手速降、右手可以腾出做其它事等等。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没过多久士兵们就一个个在墙面上一跃一跃的往下降了。
当然,秦川知道这只是刚刚开始,他们远还没有达到能在紧张的战斗不依靠墙面迅速索降的程度。
第七百零一章 速度()
两天士兵们就熟悉了这种依靠墙面的索降,接着再改为背上装备负重索降,紧接着就转到了不依靠墙面的凌空索降。
凌空索降是在两幢几十米高的楼之间搭上一个架子模拟悬停的直升机机舱……为了能让士兵更有感觉,这个架子的大小和形状是按容克机舱一比一的比例做的,甚至在其中还有两排座椅及飞行员的驾驶舱。
然后在顶部挂上绳索,架子底部中间挖一个出舱口,做得几乎就与实物没有差别。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种模拟舱更安全……它不会在空中摇晃,同时周围也没有乱飞的弹片和子弹。
凌空索降的难度就在于速度。
原因就不用多说了,这样的索降作战最危险的时候就是直升机悬停在目标上空的那一段时间……正如之前所说的,此时任何一点来自地面的火力都会给直升机及成员构成重大威胁。
所以,这种索降是不可能一个索降完确定安全后再接着降另一个,它必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降下去,也就是同时有几个人吊在绳索上同时高速往地面滑落。
这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有些人速度快有些人速度慢,结果不可避免的会撞在一起。
再比如距离太近,降落到地面的人员还来不及解开锁另一个人就从天而降。
当然,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的,只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使每一个人都熟练到闭着眼睛都能掌握好自己的下降的速度,并且着陆后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着陆点为队友提供着陆空间。
另一面,亚历山大就带着一众教官计时……一营有七百余人,每二十人分成一个小组训练。
他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七百多人三十几个小组中挑选出速度最快成绩最稳定的十个组投入战斗。
“2分10秒!”亚历山大对秦川说:“这是最好的成绩!”
“不,还不够好!”秦川说:“应该尽量把时间控制在一分半内!”
原因很简单,哪怕只是多上一秒,都有可能给全体成员带来全军覆没的风险,因为被击落的直升机同样也会对已降落的成员构成威胁。
“可是这速度几乎已经无法提高了!”亚历山大说。
秦川明白亚历山大的意思,距离、速度以及人数决定了必须得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之前计算过的。
“如果距离和人数我们无法决定的话,那么就加快速度!”秦川说。
“我们不能加快速度,少校!”亚历山大说:“他们背着装备和补给,再加快速度的话着陆时会受伤的!”
想了想,秦川就说道:“我们可以加快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将其逐渐减为正常速度!”
亚历山大闻言不由愣愣的看着秦川。
这的确是可行的,而且显然也可以提高降落速度,问题就是对士兵们的协同更高也就是要做到这一点的难度更大,稍不慎几个士兵就会撞到一起。
“他们可以的!”秦川说。
秦川对自己的士兵有信心,或者也可以说值得……就算有士兵因此而受伤,但相比起死在战场上也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了。
后来的确有士兵因此而受伤,最严重的一例是三连的一名上士因为速度慢了些而被紧追而来的一名士兵撞到失去平衡,之后从十余米的高处跌落脊椎重重的撞在背包上……就此下半身就失去了知觉。
当他被医护兵抬走的时,士兵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他是跟我们一起在非洲打过仗的老兵!”库恩说:“我记得他,因为他原本是我的部下!”
顿了下,库恩又接着说道:“没想到这么多场战斗都走过来了,却在训练时倒下了!”
所以,命运这东西有时很奇怪,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给你来一下。
“抱歉,长官!”库恩随后又说道:“我并不是说训练不对……”
“我明白!”秦川打断了库恩的话:“你不必解释这么多,我知道这是正确的,而且我们还必须继续下去!”
至少有一点康拉德的估计是错的,那就是直升机的改装时间……康拉德原本估计只需要一周,但实际上足足过了两周直升机才在维基诺降落。
“抱歉,少校!”康拉德向秦川解释道:“原本我们以为你用它只是在高加索山脉运输,所以对它要求比较低,既然知道你是用它来作战,那么我们就对它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装!”
“是吗?”秦川问:“哪些改装?”
“我们在关键部位加厚的装甲!”康拉德说:“比如驾驶室,还有发动机,另外机舱底部也加了一层10MM的钢板!”
“非常好,上校!”秦川说。
10MM的钢板恰好能挡住苏军的步枪弹,这也就意味着苏军的冲锋枪、步枪、轻机枪等自下而上的对直升机就很难构成威胁了。
“应该的!”康拉德回答:“但是你们要注意,它的防御力也就仅此而已,如果苏联人使用12。7MM重机枪……”
“我知道,上校!”秦川回答。
此时的苏军,就算是步兵中都普遍装备一种DSHK12。7MM口径机枪,现代的影视作品也常看到它……前方装着一个挡板,装有轮式射架,德军通常将其称作是“俄罗斯收割机”,因为它用来对付德军的步兵冲锋十分有效,往往就像收割稻子似的将德军一排排打倒。而德军却往往因为其前方有块挡板而无可奈何。
这家伙在500米的距离上都可以轻松穿透15MM钢板,想防它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接着,秦川又扫了一眼另一侧目瞪口呆的看着一架架在空地上降落的直升机,说道:“好吧,让我们来认识下这款飞机,我们把它称作直升机,确切的说……是‘龙式’直升机!有什么问题吗?”
“长官!”一名士兵问:“我们就是要乘坐这家伙去跟苏联人作战吗?”
“毫无疑问!”秦川回答:“否则你以为我们这段时间都在干什么?”
第七百零二章 十月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一支人数为三百人的突击队终于成型。
之所以是三百人,是因为突击队需要一支一百人做为预备队。
另外还有四百人就作为后补部队……他们同样也能实施机降,随时都可以作为突击队的援兵增援突击队。
当然,这要在还有直升机幸存的情况下。
“我们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局依旧没有很大的进展!”亚历山大说:“所以将军希望我们能尽快实施‘十月计划’!”
这是亚历山大给计划取的名,原本康拉德还想把这计划叫做“沙洲计划”或是“龙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