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药女晶晶-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武官派又失势了?”
    “秦雄晃爷孙都已阵亡,陛下兴许会撤了秦国公府的勋位。”
    凤老老夫人失声问道:“那我们家的勋位呢?”
    邓镜长叹一声,悲伤道:“我在世时勋位不会撤,百年之后就不好说了。”
    凤老老夫人愁眉苦脸,哪有心情再提与李家联姻的事。
    秦国公府的米氏见不到两个嫡女,是以并不知道秦雄晃与秦朴康失踪的事。
    邓氏整日以泪洗面,几天头发就白了许多。
    秦婉静心里非常悲痛,却仍是强颜欢笑,劝道:“娘,爷爷与大哥只是失踪了,并非战败阵亡。您可别自己吓自己。”
    邓王妃亲自到府里来,跟邓氏商量是否援手遭到各方势力攻击的李家。
    邓氏在消息传来的第一天就跟贺慧淑见过面了,道:“我与弟妹的意思是过几天等科考结束就向朝廷上奏折保李家,而后劝李家回潭州去。”
    邓王妃点点头道:“你们既然决定如此,那我们融王府就与你们共进退。”
    邓氏起身鞠躬道:“多谢姐姐。”
    邓王妃问道:“那你弟妹还要与李家联姻吗?”
    邓氏低声道:“弟妹说跟李家一起返回潭州,而后等过几年,晶娘成年了,就让敏业与晶娘成亲。”
    邓王妃轻叹一声,幽幽道:“你弟妹是个好的。可是她这样做可就误了敏业的前程。”
    她原想着跟李家联姻,把女儿何敬芙嫁给李云青。现在是不可能了。
    邓氏缓缓道:“敏业已经回来了,这也是他自己的意思。”
    邓王妃惊诧道:“敏业游学终于回来了。”
    邓氏点点头道:“他回来的当晚就去了李家探望,现在就等着会试高中而后护着弟妹、李家回潭州。”
    邓王妃道:“这孩子我去年就只见过一面,真是个好的。”
    秦婉静进来了。
    邓氏瞧到秦婉静,就想到她要给秦雄晃守孝一年,国公府面临撤勋的危机,她的婚事不知拖到何时去,痛声哭了起来。
    邓王妃抹泪道:“妹妹,我那苦命的大外甥跟着妹夫去了,你莫伤心了,你还有我的二外甥与三外甥女。”
    “我的静娘这么好,可是……”邓氏哭的直抽。
    秦婉静跪下抱着邓氏的双腿,泣道:“娘,您莫哭,我会在府里一直陪着你。”
    清晨,天气微热,天降细雨,雨丝绵绵。
    会试考场大门外聚集了近万名来自定朝各城府待考的举人。
    李去病穿着灰色长衫,面色焦虑,身旁是狄玉杰、秦敏业、尚亮、邓十七郎,还有非要凑过来的梁旭升。
    “李去病,你是罪臣李炳之子,你不配参加科考!”
    “李去病,你已有开国侯爵位,贪心不足还要参加科考?”
    “李去病何在?吾等把他拦住,不许他参加科考!”
    人群里突然间传出几十人高声叫嚷,只是这些人的声音不足以盖住万人的议论声。
    梁旭升带着青涩的俊脸凑到李去病跟前,低声喝道:“小叔叔,你若是不参加科考,就中了他们的计!”
    秦敏业伸手截止要为李去病辩驳的邓十七郎,摇头道:“这些人不是举人,肯定是受人指使恐吓小叔叔,不要理会他们。”
    邓十七郎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举人?”
    秦敏业冷声道:“举人马上要参加会试,一考定终身,岂有心思闹这个。”
    狄玉杰点点头,道:“不错。前晚围在李府大门前的举人就都散去。三年一次会试,他们再迂腐激愤也不敢对会试掉以轻心。”
    尚亮在人群里瞧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这些人曾经暗算过他,如今又要用这么卑鄙的手段暗算李去病。
    他伸手一个个的指着他们,高声道:“侯爷,你瞧仔细了,欧阳、刘、胡族的七个举人指使族里的奴仆高嚷,意在打击你参加会试的信心。你要是考差了,正中了他们的毒计!”
    秦敏业在目光闪烁的李去病耳边喝道:“小叔叔,你越是胆怯,恶人就得意越要害你。”
    这是他游学悟出的道理之一。
    “我不会让他们阴谋得逞。我要为家人争光。我不但要考中,还要考得好名次!”李去病想到了家里的亲人,终于目光清明,抬起了头颅,随着人流走进考场。
    同一时刻宣政殿早朝,在青城的立王、群郡王父子写的奏折用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到了早朝文武百官面前。
    太监用阴阳怪气的声音念道:“李炳在任期间管理不善,导致百姓暴动将李云青看守的粮草库烧毁。臣弟请求率领大军回朝。”
    何冬面色阴沉,挥手道:“青城需大军留守,只许立王父子带兵三千返回。”
    科考结束后,各地讨伐李炳、李家的奏折如同雪片飞至宣政殿。
    何义扬、融王府、秦国公府、轩郡王府、尚郡公府、尚尚书府、梁郡公府、狄玉杰、长安书院牛副院长等联名上书保李家。
    只是这个时候,近千名军士的妇人、儿女从早到晚的在长安书院大门外呼天抢地,要求李家给她们牺牲的亲人一个说法。
    李家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
    贺氏怕祸及亲戚,派李立把丁氏母子接到了长安县公府,那里的下人曾是北地的细作个个会武,应变能力很强,比侍卫还厉害。
    李晶晶派望月、望莲把刘大医师及李世云全家送到了咸阳城避祸。
    贺氏让李老实向朝廷上了奏折免去长安书院监理的官职,李家搬出书院的府邸,回到了长安城的县公府。
    等待会试结果的举人焦躁不安,竟是集结了三百多人去礼部门前大闹,还有十几人跑到皇宫前击鼓把李家告了。
    就在这个时候,何立、何敬群、何敬胜率三千军队返回了长安城。
    早朝之上,何立出列高声道:“匈奴皇朝传来消息,李炳在追风草原大败,尸首已被匈奴皇帝悬挂于国都城墙之上!”
    紧跟着何敬群出列冷声道:“李炳所率三万大军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何敬胜跪地痛声道:“匈奴皇帝已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青城,三个月就要打到长安。”
    文武百官皆惊。
    李炳的消息终于等到了,正如他们所料全军覆没。
    只是李炳阵亡,匈奴皇帝带大军杀过来了,三个月就要打进长安,放眼满朝文武官员,何人能挡住凶悍的匈奴大军?
    “我朝如此劣势,你们可有良策?”何冬冷眼盯着何立父子三人,藏于袖子里的双手紧握成拳。
    何立高声道:“陛下,臣弟请您带兵出征,以振军心!”
    一直抱病在国公府养着的邓镜今个特意来了,在听到李炳死亡的消息之后,出列喝道:“不行。陛下不能离开长安。”
    何冬瞟了邓镜一眼,后者捕捉到他目光里的一丝蔑视失望,低头陷入沉思。
    早朝结束,李炳头颅悬挂匈奴皇朝国都墙头、匈奴皇帝带兵二十万攻打青城的事就在长安大街小巷传开。
    曲氏昏死过去,而李府则陷入更大了危机,在朝堂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弹劾,在民间被百姓骂得狗血喷头,便是全府的人陪葬也不足矣抵过。
    白天近千名战死将士的妇人及儿女围着李府哭骂。
    晚上一些百姓拿石头扔墙壁,用粪便、死猫狗的血在李府的墙壁上写字诅咒李家人。
    佛教的一些香客忌恨当年李炳封了潭州的湘江寺,天天在长安城里散布谣言,让百姓更加的痛恨李家人。
    “我的菜就是烂掉了,也不卖给李府!”
    “我家的肉就是给狗吃,也不卖给李府!”
    李府的下人连门都出不去,采买不了日常生活所需品。
    何义轩带着四个随从每天半夜做贼一样,从李府侧门赶着马车去皇宫,而后给李家运来吃食及物品。
    何冬下令秦跃率一千名御林军日夜轮流守护在李府外,禁止百姓靠近。
    蜀地狄族老族长派子弟千里迢迢送来奏折,全族力保李家人不被贬为庶人。
    湖南道都督郝业派了嫡长子及嫡曾孙郝超日夜兼程,将湖南道百名官员的联名奏折、潭州书院师生及潭州百姓的万名书送到了宣正殿早朝。
    何冬让太监将郝业给他写的奏折高声念出来。
    “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先生为国捐躯,长安容不得他的家人,湖南道父老乡家恭迎他的家人返乡。”
    “当年朕占领了长安,有人提议将开朝所有官员、名门望族斩杀,先生说是为臣者不易,拦住朕的屠刀,还让朕继续重任开朝的旧臣。”何冬说完这些话,拂袖退朝。
    李老实、李去病上了奏折辞去开国侯勋位。
    曲氏、贺氏上了奏折请辞县主。
    李晶晶上了奏折请辞县主、向朝廷退了封地浏阳县。
    一天黑夜,邓芸穿着男装由邓十七郎带着出了国公府,来到了县公府从侧门进入,见到了瘦了一圈却显得吾见犹怜的李晶晶。
    邓芸面带愧疚,哭道:“晶娘,对不起。我爷爷没有在朝堂上帮你家说话。”
    李晶晶轻声道:“没关系。”
    昨个田素素来看过李晶晶,婉转的说了类似同样的话。
    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李家面临这样大的危机,谁为李家说话谁就跟着被百官讨伐打压被百姓痛恨。
    之前为李家求情的几府已经被几十个文官弹名弹劾,如今大门紧闭,府里的人低调的不参加任何宴会。
    田国公府、邓国公府明哲保身也是人之常情。
    李晶晶没有丝毫的抱怨。
    邓芸瞧着窗外清瘦的人影,小声问道:“晶娘,十七哥托我问问你,要是他考中了进士,你愿意嫁给他吗?”
    李晶晶摇摇头,道:“我家等着我哥哥回来就回潭州。我就不耽误你十七哥的前程了。”
    她已经见识过了长安的繁华,除去几个闺蜜,没有可留恋。
    邓芸回去后次日就将李家要回到潭州的事禀告给邓镜。
    当晚邓镜连凤老老夫人都瞒着,秘密来到了李家,没有见到养病的曲氏,便跟李老实、贺氏诚恳的道:“你们何时离开长安,提前两日给我说一声,我亲自带军队护送你们回潭州。”
    李老实感激的道:“多谢您的好意。义扬会带御林军送我们回潭州。”
    邓镜不容置疑的道:“七皇子不能离开长安。我曾经去过潭州,是送你们回潭州的最好人选。你们就不要推辞。”
    贺氏点点头。
    王烟雨得知李家要回潭州,竟是豪气的把名下的一个长安商铺卖了,换成三万两银票,又写了封信,通过宫里的王淑妃交给秦跃,再转交给李晶晶。
    王烟雨在信里写道:小晶娘,你没有封地,日后没有银钱来源,这是我送给你的嫁妆银钱。你莫觉得我俗气。来生你若是个小郎,我若仍是小娘,我定当嫁给你。
    李晶晶未料到王烟雨能待她至此,且此事王淑妃若是不同意,也不会交给秦跃。
    她拿着六十张每张五百两面额的银票,觉得沉甸甸。
    过了几天,邓芸、田素素一起悄悄的来到李府,将武官派的二十几位小姐送的礼物银票送给李晶晶,还带了秦婉静的一封信及两千两银票。
    秦婉静信里的内容是,她寸步不离的陪着邓氏,生怕邓氏想不开自尽了,无法来李府看望李晶晶。
    李晶晶只跟她们相处了几个月,收到了这么多真挚的友谊,心里非常感动。
    一场秋雨一场寒,初秋的天气,长安连着落了三天的小雨。
    会试榜单迟迟未公布,使得近万名举人的心情如同这天气阴郁。
    夏王府的大厅,牛老王妃正在训斥长媳李王妃李娟叶。
    只因李娟叶不但没有听从牛老王妃的话上奏折为李家说话,还托宫里的太监将牛老王妃的奏折抽了出来,把此事一直瞒着,牛老王妃直到今日看到官报才知晓。
    李娟叶一本正经的道:“娘,您说的道理我懂。只是我为我们家的将来不能这么做。”
    “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忤逆我?”牛老王妃气得七窍生烟,拍桌而起,怒道:“先生是敬海的师父。先生去了,敬海必须保着先生的家人。”
    李娟叶倔强的道:“娘,我们家有很多种保护先生家人的方式,不在乎这一时。”
    牛老王妃怒道:“此时正是先生家人最需要人相助时!”
    李娟叶眼珠转了一转,道:“那我们可以跟先生家联姻,让二弟青郎抬了晶娘当侧妃。”
    她生有两儿一女。长女何秀,二子何武,三子何全。
    何武今年十三岁,何全今年十一岁,年龄都与李晶晶相仿,也都未定事。
    李家倒了。她自是不会让儿女娶李晶晶,就是当郡王侧妃也不行。可是又不能让外人说她,她就想到了二弟何敬青。
    牛老王妃像看怪物一样瞧着李娟叶,气道:“先生家家规女子不能与人共侍一夫。”
    李娟叶下巴微抬,道:“此一时彼一时。李家人已上了奏折自请免除勋位,晶娘马上就不是县主没有封地。”
    牛老王妃气得指尖颤抖。
    李娟叶自顾自的说道:“我们府是皇室的人,青郎是郡王的身份,能给家里没有官位的晶娘一个侧妃的名份已是相当不错了。”
    “敬海要是听到你的话,必休了你!”牛老王妃怒气冲天,站起来快步走至,啪的扇了李娟叶一记耳光。
    ------题外话------
    请亲们投下所有的票。谢!
    明天情节更精彩。

章节、22 李家入住庆王府 两少年惹大祸捅百人

李娟叶直接被打懵了。她与何敬海成亲十几年,顶多被牛老王妃罚跪抄经,从未挨过打。
    厅内外的下人全部跪下,噤若寒蝉。
    牛老王妃厉声骂道:“当年若不是陛下从中搓合,我岂会让敬海娶了你这个蠢妇。你滚!”
    “敬海回来定会谢谢我顾全大局。”李娟叶恼怒的说了一句,摸着立刻红肿起来的脸,站起来走出去,竟是立刻将王府的人召集起来,下令将牛老王妃囚禁在府里,等着李家离开潭州再放她出来。
    李娟叶是海王府的王妃,哪里指挥的了夏王府的老下人。
    牛老王妃派人直接把李娟叶赶了出去,穿了朝服就进了皇宫面见何冬,呈上奏折力保李家。
    她一个寡妇,当年为了让二儿子何敬青退掉秦兰的亲事,敢在早朝皇宫外击鼓。
    这回她又是以夏、海两王府的名义面圣力保李家。
    何冬亲自上前去虚扶起牛老王妃,目光带着敬意,道:“二弟妹,你此举甚好,我很欣慰。”
    站在旁边的老太监低声道:“王妃,前些天庆王也跟你说了同样的话。”
    牛老王妃目光愧疚,心里惊诧道:我竟是比痛失长子性子懦弱的四弟都来晚了。
    何冬问道:“二弟妹,我听说你早就上了奏折保先生的家人?”
    牛老王妃长叹一声,不想说家里的丑事。
    何冬目光复杂,道:“先生的家人将县公府退还给朝廷,准备去郊外的宅子住些天,而后离开长安。朕不想让他们回潭州。”
    牛老王妃点点头道:“陛下所言及是。先生助我们何家夺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又助朝廷夺回北地十几座城池。这次先生虽是败了,然以前的功劳足够抵了。我们何家不能眼睁睁瞧着先生的家人这样伤心欲绝的离开长安。”
    何冬赞同的点点头,缓缓道:“东宫一直空着,朕让扬郎带着先生的家人先住进去避避风头,可是先生的家人不愿进宫。”
    牛老王妃便道:“陛下,臣妾这就去把府里收拾一下,而后将先生的家人接到府里去,等着风头过去,再送他们回府。”
    何冬待牛老王妃离开后,批了几十本奏折,去了立政殿叫退宫人,跟慕容英说了此事,沉声道:“若是我二弟夏郎活着,二弟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用回回冲在前头。”
    “冬哥,你莫难过。”慕容英轻声道:“我又有了身孕。”
    何冬大喜,搂着慕容英亲了两下,又摇头道:“口风紧些,暂时莫对外声张。”
    慕容英点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
    牛老王妃出了皇宫便派了王府有官职的管事去了李县公府。
    管事回来后禀报道:“王妃,李府的人已被庆王妃亲自接到庆王府去了。”
    “四弟妹竟是出府了?”牛老王妃以为耳朵听错了。
    管事点点头,道:“是。庆王府两天前就派人知会了李府,今个庆王妃带着五十名王府侍卫去接的李家人。”
    良久,牛老王妃开口夸赞道:“庆王府的侍卫都是虎奔军出身,个个武功高强,连鬼神都惧怕他们,长安城无人敢挡。四弟、四弟妹这回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她心里又把李娟叶恨了一回,这就去写信给远在南地边防的长子何敬海海王,把这些天发生的信都说了。
    她写完之后,又担心何敬海得知李娟叶大逆不道囚禁她的事会气得立刻赶回长安,就把最后一页的内容改了。
    她派亲信把信送出去之后,就坐软轿去了庆王府。
    四大王府都在长安城内,离着皇宫约有十里路。
    庆王府前身是开朝的未代一位王爷的王府,面积比县公府大一些,内设三座五进的院子、九座三进的院子,另有三个花园、一个人工池。
    太皇太后、皇太后在世时,一年里头只有正月上半个月在皇宫住,其余的日子都住在庆王府。
    她们以前在山洞里住久了,习惯了种地养牲畜,将王府的三个花园有两个改成了菜地,一个改成了鸡圈。人工池改成了鱼塘。
    她们去世后,王府的布局仍是这样,只是鸡圈变成了马厩,方便何敬焱带将士回来放军马。
    如今王府吃的菜、鱼都是自供自给。
    长安富贵人家每每笑话庆王夫妻时,除去要说两个见不得光的儿女,还有这种吝啬粗俗的生活方式。
    以往庆王府正院富丽堂皇的大厅空荡荡,今日难得坐着十几个人。
    坐在正前方主位左首的是白胖胖似馒头一样的何庆。
    主位右首座椅坐着的身材娇小玲珑始终低头瞧着脚尖的是庆王妃孔叶。
    邓王妃母女、李家人、轩郡王妃母女、丁氏母子坐在了两侧。
    气氛非常压抑沉闷,便连李家孪生子、丁氏的两个儿子都乖乖的一声不吭坐着。
    邓王妃关切的问道:“五弟、五弟妹,府里何时给焱郎办丧事?”
    几乎不说话的孔叶摇头操着鲁地的口音,小声道:“俺儿子来信说了,他不会战死。”
    她的爷爷是开朝的秀才。她幼时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