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蕴,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同时也让美国人最喜爱的篮球运动打上了中国印记。
每逢休斯敦火箭队主场比赛,全场上万人的呐喊声会让人热血沸腾。当地观众只要看到中国人,都会伸出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姚明”、“谢谢”等来表达他们对姚明的热爱。
而姚明前往NBA,也让美国的篮球赛有了更多的观众。
据说现在,姚明已被美国人视为最可亲的运动员之一,他的良好形象也影响了很多华人。他们教育孩子要“努力成为像姚明那样的人”。因为姚明,很多华裔孩子学中文有动力、有激情了,甚至一些美国人也因此开始学习中文。有姚明打球的赛季,姚明球迷俱乐部能帮火箭队多卖两万多张票,仅是休斯敦的华人贡献给火箭的财富就高达100多万美元。
二、高度决定影响力
什么是姚明的高度?其2米26的身高,是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身高再高,终有其极。姚明的高度,更体现在“姚品牌”的高度上。
出色、谦虚、幽默、真诚、健康,这些词汇人们并不陌生。但当这些词汇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也就获得了品牌效应。姚明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在个人与团队、公益与商业、有形与无形间,游刃有余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精彩的亮相。而出色、谦虚、幽默、真诚、健康的个人品格,也逐渐成为“姚品牌”的核心。
假如没有加盟NBA,姚明不会成为今日之姚明;假如不是来自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中国,姚明不会拥有今日在NBA之地位;假如姚明仅仅会打篮球,赛场之外的姚明也不会有今日影响深远的巨大号召力。
时势造英雄。机遇选择了姚明,NBA选择了姚明,姚明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中美文化间又多了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这是中国篮球的贡献,这是中国体育的贡献,这又何尝不是姚明带给中美两国、带给世界的贡献。
。。
姚明:王者归来(2)
从CBA来到NBA,积极适应、出色发挥,姚明成功融入;从NBA偶尔回到国内,没有盛气凌人、没有疏离隔阂,姚明依旧是中国篮球队普通一分子。这是姚明善于交流的艺术,也是其本色做人的艺术。伟大,有时就这样寓于平凡之中。
其实,无论姚明,还是“姚之队”,都非常清楚一个事实:没有中华文化这个深厚的根基,没有中西文化的交流,姚明的高度,“姚品牌”的高度,便无从谈起。所以,在雅典奥运会上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会被姚明视作莫大的光荣;所以,尽一切可能为国家效力,始终是姚###头最重的一块砝码。这是姚明的赤诚,更是姚明的智慧。所以才有了他真诚的一句话:“2008年,我想再做一次旗手。”
球场之外,姚明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种杂志封面上,他在电视上为VISA信用卡、苹果电脑及运动饮料代言。SARS期间他曾联手家乡电视台开办跨国间电视筹款节目,并为艾滋病防治及其他善事出力。他还在休斯敦开了一家中餐厅。
美联社记者特里曾就“姚明现象及其影响”这个话题做过特别报道:“姚明使更多的美国人关注中国。就像日本的游戏和漫画在美国有很大市场,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说点日语很酷一样,现在,姚明也让大家觉得说汉语很酷。”他说,有很多美国体育记者,包括那些TNT、ESPN的大牌,为了能够更好地采访姚明,也都在学汉语,“他们希望在采访姚明时第一句是用汉语说的,‘你好,姚!’”
三、未来
火箭老板亚历山大甚至说姚明的影响力会超过乔丹和老虎伍兹,“姚明将成为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明星。从世界的角度来说,姚明的影响会超过迈克尔。因为他的背后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有那么多的亚洲人。”或许这个说法有着美国式的幽默与夸张,但毫无疑问,姚明会成为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姚明在上海简易楼的房间中长大,如今成了NBA明星,仍保持着许多当年的品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说:这位身高7英尺6英寸的中国人,天赋过人且性格随和,有集体利益第一的态度和蓝领工人的斗争精神,还能身处众多目中无人、行为不端的超级明星中出污泥而不染。
对于2008年奥运会,姚明认为中国男篮要进入前八难度非常大,他说雅典奥运会杀入八强是全队努力的结果,不过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如果想走得更远,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赛场上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比如,我哪儿知道我一年里动了四次手术?”姚明已经参加过两次奥运会,在他的记忆中,“雅典奥运会打赢塞黑那一场,恐怕是这一辈子到现在为止最激动人心的一场”。那场比赛使中国男篮击败塞黑挺进八强,赛后,姚明紧紧地抱住主帅哈里斯放声大笑。
姚明评价现在的国家队时说过,他和队友打球的技术、风格不一样,队友们节奏也比较慢一些,而且在一些小球的处理上与世界强队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姚明仍表示:“我希望能在2008年代表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姚明说:“运动员参加一次奥运会不容易,能在家乡参加一次奥运会,那更不容易。我们在奥运会上的最好名次是第八名,希望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有所突破。”
不过与雅典奥运不同的是,2008年的姚明将会更成熟,他的身边还站着打过两届奥运会的王治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翔:不一样的2008(1)
刘翔,2004年110米栏奥运冠军,为中国赢得了男子田径第一块奥运金牌。
2004年雅典,他一飞冲天;2008年,在自家门口,这个“亚洲飞人”能否飞得更远?
在谈到刘翔时,一位资深媒体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第一,刘翔所从事的项目是中国人最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田径项目,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男子和女子跨栏上就都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换言之,刘翔的成绩不是“无本之木”;第二,孙海平教练创造性的执教思路是如何使刘翔达到了高水平?第三,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机会有多大?
一、明星冠军
中国田径历来缺少明星,更缺少世界级明星。刘翔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刘翔的鹤立鸡群、声誉日隆,反衬的恰恰是中国田径积贫积弱的苍白和中国体育整体发展的不均衡。中国体育界已经意识到,一个刘翔是远远不够的,长远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刘翔带动更多的田径选手乃至其他项目的选手进步。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一飞冲天,在110米跨栏获得世界冠军。从此,他成了中国体育界最耀眼的新星。
2006年12月12日晚,多哈亚运会田径比赛最后一天的争夺在哈里发国际体育场继续进行。我在这场运动会的现场再次见到刘翔。第一次见到刘翔是在2005年春天,人民大会堂,一次世界著名运动员的颁奖晚会上。
因为有刘翔,亚洲人民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比赛现场被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围得水泄不通。今晚第一项跑道上的比赛就是最为引人瞩目的男子110米栏决赛。最终,刘翔不负众望,以13秒15打破了4年前在釜山创造的亚运会纪录并获得冠军,队友史冬鹏以13秒28紧随其后,这个成绩也创造了他个人的最好成绩,第三名被日本选手获得。
哈里发体育场唯一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世界冠军中国飞人刘翔无疑是多哈亚运会田径赛场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为亚洲人在相对落后的田径项目上争得无限荣誉的刘翔也无愧于这样的关注。
预赛中,以13秒74的成绩轻松进入决赛的刘翔今晚最大的对手便是他的战友史冬鹏,史冬鹏的预赛成绩13秒71甚至比刘翔还要出色,而且他赛前还放话说不会让刘翔赢得太轻松。但毕竟实力还是硬道理,显然刘翔今晚的最大对手只有自己,人们所关心的是他将以怎样的成绩获得这枚意料之中的金牌。
决赛中,刘翔排在第三道,史冬鹏在第六道,韩国选手朴泰荣和日本选手内藤真一则分在第四、五道。一声枪响,刘翔和史冬鹏就冲在了最前面。前三个栏,刘翔就已经完全确立了领先地位。后程一向是刘翔的优势,他三步的栏间节奏保持得非常好,逐渐与其他6位选手拉开距离,只有史冬鹏紧追不舍。最终,刘翔以13秒15第一个撞线,史冬鹏排在第二位。
绕场庆祝结束后,刘翔被现场的记者团团围住。他始终拉着史冬鹏,两人在国旗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是记者显然对刘翔更感兴趣,史冬鹏很配合地提前离开了,而刘翔一直身披国旗。一个人的表演,又开始了。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刘翔既要保持在成绩稳定的基础上继续登攀,更要从容应对蜂拥而来的追捧当好明星。这是今日刘翔无法选择的生存现实。但美好的愿望代替不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任何一名优秀运动员,包括刘翔在内,肯定会有竞技生涯的波峰波谷,冀望永远停留在竞技高峰,不仅不现实,没准迟早还会摔跟头。刘翔最想要的,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
二、期待北京
无论参加什么级别的赛事,无论对手实力如何,刘翔总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一场一场去拼”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而不给自己定目标也成了刘翔与众不同的风格。“我出去比赛从来没有目标,因为没有意义。对手要一个一个往下拼,你的实力和状态到那个地步了,冠军自然是你的。”刘翔如是说。不过不定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信心,用刘翔自己的话说:参加比赛嘛,肯定有信心,没信心我就不去了!
现在的刘翔,已经不太愿意提起雅典奥运会那个经典时刻了“人不能总想着过去嘛,要好好准备以后的比赛。不过有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当时的场景,还是会很激动的。”
当今国际田坛,能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呼风唤雨的人物屈指可数,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和曾世界排名第一的阿诺德都是廉颇老矣,虽然经验丰富,不过两年后能否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状态还是个未知数。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对刘翔构成最大威胁的当数和他同样年轻气盛的杜库里。而刘翔也很期待与这位法国名将的交锋。
刘翔:不一样的2008(2)
“杜库里很强,而且他的状态保持得很好。不过奥运会谁拿冠军还得看训练情况,我不怕他。”刘翔肯定地说。
在国内,刘翔就鲜有对手了,除了河北选手史东鹏,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对于这个多次和自己并肩战斗过的队友兼对手,刘翔是这样评价的:“他是个很有实力的选手,应该算是亚洲的二号吧,不过和我还有一定差距,希望他2008年能进入八强吧!”
谈到对2008年的展望,刘翔满怀憧憬地说:“希望自己能有好的表现,毕竟是在家门口参加奥运会,压力还是有的。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在哪都是比赛,还是那句话——一场一场地拼吧!”刘翔说出了一个2008年的心愿:“希望到时候大家都来看我的比赛吧!”其实即使刘翔不说,奥运会110米栏比赛当天也不会有空闲座位的。
三、刘翔“星路”历程
一、2002年7月2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初出茅庐的刘翔在比赛中跑出了13秒12的佳绩,虽然他最终仅仅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二名,但这一成绩已经打破了沉睡24年的世界青年田径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亚洲纪录,从此以后,洛桑成为了刘翔的福地,在今后的比赛中数次见证了中国飞人所创造的辉煌。
二、在2002年举行的釜山亚运会中,刘翔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3秒27的成绩,一举夺得冠军,并打破了亚运会纪录。
三、2003年3月16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9届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刘翔在男子60米栏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不过7秒52的成绩打破了亚洲室内纪录,刘翔也成为了参加本次比赛唯一获得奖牌的亚洲选手,实现中国男选手在该项赛事18年来奖牌“零”的突破。
四、2004年3月6日,2004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刘翔分别以7秒46和7秒43两次打破男子60米栏的亚洲室内纪录并夺得亚军,再次书写了中国田径历史。
五、2004年5月8日,在大阪举行的田径大奖赛上。刘翔面对2003年巴黎世锦赛冠军——美国名将阿伦…约翰逊,结果他在比赛中跑出了13秒06的个人最好成绩,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并顺利取得冠军。
六、一次未破纪录的纪录——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决赛。第四道的起跑非常有力,从第一栏就一直领先,最后全力冲刺,第一个冲过终点,12秒91!这个成绩追平了1993年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也刷新了阿兰…约翰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纪录!刘翔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
七、2006年9月9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2006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总决赛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9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
八、2006年7月11日,洛桑超级大奖赛。刘翔被分在第二道,发令枪响后,刘翔起步顺利,在途中跑和冲刺更是发挥出色,最终以12秒88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一举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该项目世界纪录,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男子110米栏的第一人!
九、2006年12月多哈亚运会上,刘翔在没有对手制造动力的情况下依然跑出了13秒15的佳绩,轻松摘下冠军的同时也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亚运会纪录,中国飞人的极限到底能到何种地步,让我们在以后的比赛中尽情地期待。
十、北京2008年奥运会,田径赛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1)
张艺谋,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导演,曾导演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不是他,还能是谁?他烹制的饕餮盛宴,能否吸引50亿人的眼球?
电影被张艺谋视为生命,但为了奥运会,张艺谋甚至愿意放弃他钟爱的电影。面对记者他曾公开表示,希自己能够成为奥运会、闭幕式导演的首选,如果自己有幸获得这份殊荣的话,那他肯定要拿出“3年到4年的时间”来认真筹备,争取打造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这样一个精品。为此,他可能会“放弃几部电影甚至放弃一切”,但他在所不惜,因为在他看来,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为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即便个人作出一定牺牲,也是值得的。
最终,张艺谋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不是他,还能是谁?”对于总导演人选,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组成人员几乎众口一词。在他们看来,张艺谋是“给50亿人上中国菜”的最合适人选,而且上的是“外国人概念里的中国菜”。
2006年4月1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了由导演组、技术组、顾问组构成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名单,排在第一位的名字最引人注目,总导演——张艺谋。
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悬念的结果。事实上,自从他1999年受当时的奥申委之邀拍摄申奥宣传片开始,张艺谋执导了每一次奥运会相关的大型活动,可以构成一套“奥运系列片”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盏大红宫灯在台上慢慢升起,在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韵味的《茉莉花》乐曲中,一个小姑娘用稚嫩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出邀请:“Wele to Beijing!”张艺谋执导的“中国8分钟”获得众多好评。那么他将如何在这北京奥运开幕式盛典上演绎一个人文传统深厚的中国、演绎一个活力四射的北京?这个问题,没法不令世人关注。
张艺谋说,执导奥运会开、闭幕式压力很大。因为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盛大文化庆典,同时也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常重大。
事实上,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对办好奥运会开、闭幕式显得格外重要。张艺谋说:“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绝非依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因此,他将集中全体创作团队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有意思的是,虽然张艺谋的职务叫总导演,但是,这个“总”并不是“最后说了算”的意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统筹”,“我这次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风格、特点,以大局为重。”
为了确保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品,并能够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北京奥组委确定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强大创作团队。除邀请张艺谋出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和国家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总监陈维亚将担任副总导演。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以及曾经执导过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澳大利亚著名大型活动制作人里克·伯奇等将作为艺术顾问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出谋划策。 2007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刚刚结束了创意阶段,就要入场排练,我跟好几个创作人员联系,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避开一切关于2008年开幕式的话题——在2008年8月8日之前,要绝对保密。
开、闭幕式创意方案于2005年7月开始面向全球招标,收到了409件作品,奥组委从中选出13个方案,再选出5个方案,将其中主力重组为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北京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健康所在的团队进入了5强,路健康也成为开、闭幕式的制作总监。尽管北奥公司参与了国内近十几年很多重要的大型庆典的策划,但与奥运会是无法比拟的,因此,路健康也全力投入了创作中。
因为朋友介绍,我在2006年4月20日——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宣布还不到一周的时间专访了路健康,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我试图解读张艺谋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创作思想。
一、挖空心思就是要创新
“国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