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经典: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芤钟簦埠苊疲皇艹瑁匀痪兔蝗死砹恕V鸾サ闹5┚鸵钟舳懒恕�
  郑旦抑郁而死,“美人计”的主角就只剩下西施一个人了。
  

才女昭君(1)
前一章我们说的是西施,这个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中的绝对女一号。就是说,无论从她的美丽还是从时间的早晚来说都是绝对第一位的。
  不过,这里我们要注意:西施真的有那么美吗?她真的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肯定不是那样的。要是仔细考究起来啊,西施还是有点缺点的——她最大的缺点就是脚有点大。因为她的脚有点大,所以她就要遮掩不是?于是,西施就总穿一个比一般人高一点的木屐,身上再带点铃铛挂饰,这样走起路来,不但看不出她的脚大,还因为走路时必须要左右摇摆,加之长裙飘飘,反而格外地突出了西施娉(pīng)婷的身材和翩翩的风姿,这样,人们就不会注意她脚有点大这个问题,您想啊,谁会没完没了的老是盯住人家的脚丫子去看呢?
  其实,西施的美,并不仅仅是她的相貌,而是她的心灵。她能够在国家民族需要她的时候,勇敢地冲上前去,挺身而出,为国家,她把自己付出了,但是换来的是国家的安全!所以我们说,西施姑娘的付出,值了!正是:英雄壮烈赢得的光环,也遮挡不住美女的娇艳。人世间没有你少了几许姿色,吴越的故事没有你就不再传奇。
  西施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下面要给大家讲到的,按时间来说应该是第二美女了。淡食你想,四大美女凭什么有第一、第二呀?所以我们要为我们下面讲的这位美女贴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第一才女。你说中国古代史上,这四大美女当中,最有才的应该是谁呢?王昭君。
  要说起这王昭君的故事啊,曾经有人赋诗一首:
  小小宫女本无辈,一点成名誉天下。
  西出阳关为远嫁,明眸一眨大雁落。
  天下谁人不思亲?关山阻隔在天涯。
  魂牵梦萦故乡路,汉匈和亲传佳话。
  汉匈恩怨
  这样看来,我们要讲到的王昭君的事迹,应该跟“汉匈和亲”有很大的关系。那我们的问题就出来了:我是学历史的人,当然知道“汉匈和亲”的故事,想当初汉高祖刘邦,是打不过人家匈奴才被迫“和亲”求和平的;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已经派卫青啊、霍去病啊、李广啊、李广利啊等等把匈奴人给打跑了啊,为什么还要有汉匈“和亲”呢?这话说来就长了,我们首先就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匈奴的历史了。
  1。 匈奴崛起
  “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匈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直译为汉语的话,就是“人”的意思,意译就是天之骄子的意思。
  匈奴这个民族,历史是非常悠久的,离我们今天也得是两千七八百年了。据现有史料记载及考古发掘证实,在公元前七八世纪的时候;匈奴民族就已经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带了。不过,那个时候它不叫匈奴,叫什么鬼方、混夷、獯鬻(xūn’yú)、荤粥、猃狁(xiǎn’yǔn)、胡,等等。直到什么时候才改了名呢?不是人家改了名了,是我们华夏民族在记述历史的时候,给人家改名了,就改成了匈奴。什么时候呢?那是《战国策》《山海经》盛行的时候。
  匈奴的首领自称为“单于”,单于的意思是“广大”,具体意思是我拥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天空,广阔的土壤。匈奴首领的妻子,叫“阏氏”(yān’zhi),读音和我们描眉画眼的那个词“胭脂”一样,一般有好几位。。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才女昭君(2)
前面我们说过,匈奴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了。但是在此之前,它的发展是很缓慢的,直到战国末期,趁着中原动荡、“战国七雄”互相征伐的公元前3世纪,匈奴人的首领头曼单于统治时期,匈奴人的军事实力才得到加强,匈奴铁骑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至“战国七雄”中的秦、赵、燕边境。这头曼单于有一个儿子叫做冒顿,他就生活在秦末汉初。要说这冒顿啊,那可真的是一位响当当的英雄。
  2.冒顿单于
  冒顿本来是头曼单于的大儿子——按照我们汉族人的习惯讲,也就是匈奴的太子。可是,到了公元前209年,年老昏愦的头曼单于又喜欢上了新娶的娇妻和他与新娶的娇妻的孩子,于是就千方百计的想废掉冒顿,重立宠妃之子为新太子。
  头曼又不想做得那么明显让自己的大儿子冒顿看出来,于是他想出一条自以为很“高明”的办法:就是先把冒顿送到西边的临族月氏那里去做人质,然后派兵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这个时候,冒顿一下子就显示出他的出色才能了,他从月氏人手中偷了匹好马,逃了回来。这个行动使昏庸的头曼看到了自己儿子身上的不凡,不知是出于良心,还是出于想利用冒顿才干的心理,于是,头曼单于改变了主意,她做出了第二个错误决定,让冒顿去统领万骑军马。
  与他优柔寡断的父亲相反,从逃回来的第一天开始,冒顿就显示了他的决断、深虑、坚忍与长谋。他制作了一种响箭,名叫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还号令他的部属,自己的响箭射到哪里,每一个部下必须跟着射到哪里,否则立斩无赦。
  开始是在打猎的时候,冒顿间或抽出一只响箭射向猎物,有的部下没反应过来而没跟着射,冒顿就下令将这些部下斩首。接下来有一天,冒顿突然抽出响箭射向自己的爱马,有些“聪明”的部下一犹豫,心想冒顿是无意的吧,而没跟着射,又被冒顿拖出去斩首。再后来的某一天,冒顿做出了更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竟然用响箭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些部下又犹豫了,而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冒顿的立即处决。从此,部下们心中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无论冒顿做出多么不合理、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应该随着响箭齐射。
  在一次出猎中,冒顿有意测试一下部属,用响箭向他父亲头曼单于的爱马射去,部下全部毫不犹豫地随之齐射,冒顿默然点头,知道时候到了。于是他带着部属随头曼出猎,并在出猎中用响箭射向头曼,顿时万箭齐发,头曼死于乱箭。射杀了头曼的部属再也没有回头之路,只有忠心跟着冒顿又杀死了他的后母、弟弟和不听从他的众臣。从此冒顿自立为匈奴的单于。
  冒顿单于登基的时候,正赶上东边的邻国东胡强盛的时期。当时,强盛的东胡首领一听说这个冒顿居然敢杀父自立,马上感觉到这是一个吞没匈奴部落的大好时机。当时的东胡首领肯定是这么想的:他冒顿居然敢杀父自立,这肯定会引起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不是?这肯定是我强大的东胡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大好时机不是?
  于是,东胡首领马上找了一个由头,派了一个使者来到冒顿单于所在的地方,告诉冒顿单于说,他们东胡首领听说冒顿单于这里有一匹上好的千里马,能不能送给东胡的首领? 。 想看书来

才女昭君(3)
这个时候,冒顿单于召集群臣,征求他们对于此事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群臣们一听,就炸了锅,纷纷谴责东胡首领的不义行为。而此时的冒顿单于却认为,不就是一匹马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千里马咱们匈奴这里不是要多少有多少?送就送了呗!于是,冒顿单于高高兴兴的把自己手里的那匹千里马通过人家的使者,送给了东胡首领。
  得寸进尺的东胡首领一看,这个冒顿单于还真是好欺负诶,于是马上又派使者来到冒顿单于所在的地方,告诉冒顿单于说,他们东胡首领听说冒顿单于身边有一位非常漂亮的阏氏,能不能送给东胡的首领?
  这个时候,冒顿单于又召集群臣,征求他们对于此事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群臣们一听,就更加的炸了锅,一致谴责东胡首领的行为非常过分、不义。而此时的冒顿单于却认为,不就是一个漂亮姑娘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漂亮姑娘咱们匈奴这里不是要多少有多少?送就送了呗!于是,冒顿单于高高兴兴的把自己的非常漂亮的阏氏通过人家的使者,送给了东胡的首领。
  这个时候的东胡首领就更加找不着北了,他马上又派使者来到冒顿单于所在的地方,告诉冒顿单于说,他们东胡首领看上了东胡与匈奴两个部落之间的,按照我们今天丈量土地的方法,大约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一块土地了,要求冒顿单于必须马上把这块土地送给东胡首领。
  这个时候,冒顿单于又把群臣召集到一起,征求他们对于此事的的意见和建议。结果,这一次,群臣们居然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和建议:不就是一块荒地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无人居住的荒地咱们匈奴这里不是要多少有多少?送就送了呗!您看,这种观点完全是冒顿单于的手下对于冒顿单于本身思维的简单复制:原来那么多次,您都是这么说、这么做的;这一次,您肯定还会这么说、这么做的。我们还能有什么另外的想法么?
  这一回,令所有大臣非常意外的是,冒顿单于闻听大臣如此思维,那是勃然大怒,马上说到:“土地,那可是国家的根本。没有了土地,我统治谁去啊?我什么都能送给他东胡,就是这土地,一寸也不能给任何人!”冒顿单于马上下令,先杀掉所有主张把土地送给东胡的大臣,然后派出自己手下所有的兵马,与东胡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的东胡,哪里知道冒顿单于居然会如此思维、如此行动啊,他们还等着来自冒顿单于的好消息呢!他们哪里会想到人家冒顿单于会如此迅速的派出全国所有兵马,与东胡决一死战啊?
  结果,自然是冒顿单于大破东胡——不但是大破东胡,而且还一举杀掉了东胡的首领。
  此后不久,冒顿单于乘胜追击,又一举并吞了周边的很多部落,还收复了在秦朝时期被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夺去的核桃地区,更有甚者,冒顿单于还把自己的统治区域向南推进到了今天的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地区。
  这时的汉军与项羽相持不下,中原地区被战争弄得疲惫不堪,无暇西顾,因此冒顿的势力得到了壮大,手下有能弯弓射箭的士卒达三十多万,设左右贤王二十四长,称雄于大漠南北。
  您看看,这才多长时间啊,人家冒顿单于就做出了如此大的成绩?您说,在这种情况下,在冒顿单于统治区域的南方,刚刚建国不久的西汉政权,能应付得了强大的冒顿单于的威胁么?如果不能应付强大的冒顿单于的威胁的话,西汉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呢? 。 想看书来

才女昭君(4)
3.“和亲”之源
  我们再说汉平定中原不久,为加强边防调韩王刘信去代郡的郡治马邑(今山西朔县)。而此时,匈奴大举进攻马邑,迫使毫无防备能力的韩王刘信投降了匈奴。匈奴人乘胜南下,引兵越过今山西代县北的句注山,直攻太原,兵锋一直到达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这就严重的威胁了西汉的统治。
  汉高祖没有办法,决定亲自带兵,###匈奴。
  公元前200年冬,天空下着大雪,天气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汉高祖进到晋阳之后,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非常瘦。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高祖还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自己非常信任的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这个时候,非常不冷静的汉高祖大怒,冲着刘敬吼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不成吗?”说着,就把刘敬关押了起来。
  再说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拚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连粮食都没有了,人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根本没法脱身。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时候,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一员猛将,叫陈平,这个人很聪明,说我听说,匈奴单于,他特别怕他老婆,怕他的阏氏,您攒点东西,什么黄金、白银、首饰搜罗点,我替您给他送去。没有办法的汉高祖只能采纳陈平的建议,他打发陈平带着众多的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
  阏氏一见这么多的礼物,心里挺高兴。当天晚上,阏氏就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地方,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来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冒顿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第二天清早,天正下着浓雾,汉高祖悄悄地撤离了白登。陈平还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两旁拉满了弓,保护汉高祖下山。
  汉高祖提心吊胆走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快马加鞭,一口气逃到广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刘敬放出来,说:“我没听你的话,弄得在白登山被匈奴围了起来,差点儿不能和你见面了。”
  汉高祖逃出了虎口,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叫汉高祖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冒名顶替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
  打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当然,在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前后长达60多年的汉匈和亲期间,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4.战争再起
  转眼就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经过了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综合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军事实力也日益增强:那个时候,京城里的钱是成千上万,串铜钱的绳子都锈烂了;国家粮仓里的粮食陈陈相因,就是老的粮食没有吃完,新的粮食又堆上去了,甚至于露天堆放。
  于是,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武帝先后多次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向北、向西出兵打败匈奴;公元前119年,终于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匈奴单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也不敢带领军队到大沙漠以南,汉朝边境也稳定了一段时间。
  再后来,随着李广、霍去病、卫青的先后死亡和匈奴的再度崛起,汉匈之间的战争再度爆发。公元前100年,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者苏武被无理扣押,到遥远的贝加尔湖(那个时候叫做北海)牧羊;公元前99年,飞将军李广的嫡孙李陵无可奈何之下被迫投降;此后不久,李陵的好朋友司马迁也因为替李陵辩护而受到牵连;公元前90年,汉武帝晚年最为器重的大将贰师将军李广利也归降了匈奴。直到汉武帝去世的时候,汉匈战争的问题也没有能够彻底解决。
  在简单了解了汉匈之间的战战和和之后,我们就该了解一下与王昭君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了——王昭君理论上的、有名无实的第一任丈夫汉元帝!就是汉元帝这个人,让我们的中国古代“第一才女”远嫁,成为汉匈“和亲”的使者。换句话说,毕竟,王昭君是他给嫁出去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皇室风云(1)
1.元帝出生
  汉武帝死了以后,他的年仅8岁的儿子继位了,这就是汉昭帝。汉昭帝当了12年的皇帝,20岁的时候死掉了。汉昭帝死的时候,居然还没孩子。国不可一日无主,可是这国家已经没有皇帝了,汉昭帝没儿子,怎么办呢?当时的权臣霍光(霍去病的弟弟),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后决定迎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突然之间就当上了皇帝。这一路上,封了八百多个大臣,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凡是自己认识的全封了,你们都跟着我到长安,咱们当官去。到了朝廷之上,一共当了27天皇帝,做了一千好几百件坏事。霍光一看:诸位大臣们,咱商量商量吧,这人能当皇上吗?大臣们都摇头。霍光说:那好了,我做主了,把他打发回去。于是这位昌邑王刘贺在做了27天的皇帝后,又被打发回了昌邑。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主,他昌邑王刘贺回去了,谁来当皇帝呀?群臣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一个人——他们突然想起,原来汉武帝还有嫡亲的重孙子。汉武帝和卫子夫生的儿子名字叫刘据——刘据被当时人称为卫太子,卫太子刘据与他的父亲汉武帝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被迫起兵自卫,结果兵败自杀。刘据的儿子也随之被杀。人们都认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据一家也就完了。但没有想到,这个刘据的儿子,他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刘询。在刘询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被关押在掖庭,掖庭是专门关押有罪的宫女和皇室成员的监狱,刘询是在当时的典狱官邴吉的全力保护下,才安然活了下来。五岁时,刘询被赦免,邴吉将刘询带出掖庭,从此流落到民间。虽然流落民间,但邴吉将刘询已被赦免的消息及时上报给了宫庭官署,刘询(当时叫刘病已)的名字从那时起被载入宗室族谱。已经19岁的刘询,被群臣找到了。大家一看,这人在民间长大,知道百姓疾苦,不会做那些坏事。干脆就由他当皇帝吧。所以刘询就回到了京城长安当皇上。这是天上掉的馅饼啊!昨天还是一个罪犯,到处流浪呢,今天就当皇上了。这位的命,真是让人想不到的好,令人羡慕啊。
  现在我们就要注意了,皇上有了,谁当皇后呢?这问题其实真是挺重要的。想当年,刘询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