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 大揭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⒑樗虼吮惶斓凵钡簦缫丫懒耍茨芄晃扌陨常鲆桓龃笥砝矗庵止质拢谏窕爸醒昂跗涑#诟堑闹徊还遣荒芄凰党隼吹睦钒樟恕

这个故事很好玩,它恰恰是大禹的儿子起兵叛乱的补充文本。

故事中说,在史前时代,曾经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叛乱,这场叛乱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叛乱的地点偏偏是发生在鲧管理的地盘上,这个鲧很有点本事,他未经向上级请示批复,当机立断,立即将叛乱摆平镇压。然而大禹却不领鲧的人情,非但没有表扬鲧,反而借口鲧无组织无纪律,要将鲧捉去正法,鲧却也不傻,此人撒腿就逃,转入了地下,和大禹派来的军队打起了游击战。

这么看起来,鲧所镇压的叛乱军队首脑,正是大禹的儿子夏启。

大禹和自己的儿子夏启一里一外,相互勾结,打算彻底废除传统的禅让制度,建立他们自己的家天下。大禹在朝中策划接应,而夏启则公然组织军队,掀起叛乱,结果遭遇到鲧,导致了双方如此一番激烈的冲突。

几经折腾过后,大禹和儿子夏启终于成功推翻了禅让制度,建立了家天下,而后人再也闹不清楚鲧和禹谁是谁的亲爹,甚至连这场兵乱都不知道了,还以为大禹时代真的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呢。

11谁是祝融的亲爹

《山海经》中所涉及的诸神,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族谱关系复杂,而且这些古神血统鲜明,只是研究专家失职,始终没有将这些神祇的血统关系整理出来一个眉目,这就导致了众多的神子神孙湮没于漫长的历史尘埃之中。不要说外国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国人自己,都没听说过这些神子神孙的姓名。

比如说火神祝融,此神的家族血统关系就是一笔糊涂账,即使我们手中有了《山海经》,整理起火神家族的血统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

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里说的是,在大荒西边,有一个北狄之国。这个国家的来历,是黄帝生了始均,始均又生下了北狄,由北狄建立起来的国家。还有座芒山。有座桂山。有座榣山,山上有一个人,号称太子长琴。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祝融,祝融生了太子长琴,于是太子长琴住在榣山上,开始创作乐而风行世间。

这一段故事说的是两件事,前一件是北狄之国的来历,后一件是火神祝融家的族谱。

这段故事说得非常简单,说的是统治者们,也不是生而就坏的,他们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的,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但是拯救来拯救去,统治者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变化,不太喜欢公正严明地处理政务了,终于变得野蛮、残忍、霸道了起来。这个变化的过程,基本上来说是一个规律,只要统治者没有被关在笼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最终的结果,绝不会有例外。

所以呢,世人与其寄望于黄河水清,圣人出世,圣人和清官从天上掉下来替老百姓主持正义,莫不如依靠自己,依靠健全的法制,替自己厘定一个宽松而和谐的生存环境。再来看火神祝融的家谱,说的到底是什么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火神祝融实际上并非是一个神,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不过这个人喜欢发火,而且有资格、有权力发火而已。

那么,什么样子的人才有资格发火呢?

故事中说,你要想发脾气,那么你至少得是一位领导,如果你只不过是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那就没有发火的资格了。但即使是领导,发火也是有一个规律的,大凡一个人,不是一当上领导就发脾气的,从领导到发脾气,有一个严谨的过程。

过程一:一个人当上领导之后,首先是性格变得强硬、固执,不喜欢别人反对自己,只接受群众的拥护,只是拥护还不够,还要热烈拥护。总之,专权独断,固执己见,是领导性格变化的第一步。

过程二:等大家已经习惯了领导的固执,认为领导就应该固执,如果不像驴那样的固执,那还叫什么领导?到了这一步,领导又要挑战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了,只是固执已经没什么意思了,领导开始变得孩子般地任性。

比如大唐时代的武则天,寒冬腊月的,她却吵着闹着要赏花,你跟她说冬季里不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她就大吵大闹不依……总之,大凡领导固执腻歪了之后,总是要搞点跟规律顶牛的事,这个就叫任性。

过程三:既然是任性,跟规律顶牛,那难免会让群众为难,虽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这些英雄本事再大,也无法改变客观规律的。这时候领导就要发脾气了,不要问领导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领导做了什么……比如说大唐武则天一发火,就把牡丹花给流放到洛阳去了,连植物都要管一管,可见领导的火气有多么的大。

过程四:等到大家都习惯了领导跟规律顶牛的脾气,认识到了天威难测的时候,群众就会油然而生出伴君如伴虎的感慨,在领导面前害怕得大气也不敢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时候领导者就会特别地心花怒放,生杀予夺的味道,真是爽啊。

但绝大多数领导,都不是逮人就杀的杀人狂,领导们都喜欢下属在自己面前心怀恐惧,认为自己已经死定了。但偏偏在这个时候,领导却又突然变得和颜悦色、温柔体贴起来,你越是认为领导该批评你了,领导偏偏要表扬你,就是不让你摸清楚领导心里的想法,这样领导才能够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这么说起来,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火呢?

答案是在固执与任性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正常情形之下,人的自制力完全能够克制心里的无名之火,但一旦固执又任性,那就难免要大发雷霆了。

最后这个规律,不只是领导,对群众来说也是适用的。

12别让领导上火

我们说,神话这东西是跟逻辑扭着劲来的,比如说在上一节,《山海经》中说颛顼的儿子生了老童,老童又生了火神祝融,所以这个祝融应该是颛顼的孙子。但是在这一节里,《山海经》突然推翻了上一节的结论,又给颛顼弄出来俩孙子。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里说,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日月山,是天的枢纽。这座山的主峰叫吴姖天门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有一个神,外形像人而没有臂膀,两只脚反转着连在头上,名叫嘘。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重和黎,颛顼命令重托着天用力往上举,又命令黎撑着地使劲朝下按。于是黎来到地下并生了噎,他就在大地的最西端,主管着太阳、月亮和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

这个故事比之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以及刑天舞干戚等,知名度要差得多,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故事过于古怪,哪怕你看上百八十遍,也弄不清楚故事里到底是在说什么。一个没人能够听得懂的故事,能够流传的概率,当然不会太高。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在讲什么呢?

这样一堆关键词,能够让我们立即看出来,难怪这个故事晦涩难懂,原来,这里说的是统治者的御人之术。确切地说,这是当时的民众对于统治者的阴险奸诈所表达的不满情绪。

这里说,大凡是那些缺德到家的统治者,都有个喜欢折腾群众的毛病,比如说,白天的时候你到处找也找不到领导,等到下班的时候,领导却突然跑来了,热情洋溢地号召大家加班加点,多做点工作,实际上大家辛苦工作的时候,这位领导正趴被窝里睡觉,等到大家累得半死不活了,这家伙却来了精神。遇上这样子的领导,真是没咒可念啊。

给领导办事,无一例外都会忙得脚打后脑勺,看起来这句话,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而且古人还为此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个人脑袋壳后面长出两只脚,形象到了这种程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即使是你忙得脚打后脑勺了,你也不能抱怨,或者说,你千万不要让领导听见你的抱怨,领导只要结果,不要抱怨。

而且领导们固执又任性,他们会琢磨出来许多莫名其妙的工作强迫你加班,而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历来是由领导的亲信所包揽。对于那些能力特别强的群众来说,领导往往是把他们打发得远远的,远到天边。

故事说,如果你能力比较强的话,那最好自己走开,别让领导上火。

原本这段牢骚,就缺乏快速记忆的亮点,再加上隐晦的扭曲,这个故事想让后世人看懂,真的不是太容易。

13血腥大追杀

前面说祝融是颛顼的孙子,后来《山海经》中又不提这事了,接下来这本书再次搞怪,又说祝融是炎帝家的外孙子……总之,凡是跟逻辑扭着劲来的地方,多半都隐藏着历史上的神秘事件。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詨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山海经·海内经》

相比于颛顼家族的血统承传,炎帝家族显得更热闹一些。但是这里说的却是炎帝女儿一脉,被黄帝杀害的精卫没有再提起,但这就已经足够让人困惑的了。

炎帝的妻子,即赤水氏的女儿听詨生下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祝融降临到江水居住,便生了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祖父祝融的土地,从而又住在江水。共工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生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

这个看起来离奇古怪的炎帝家谱,分析起来却是一桩骇人听闻的灭门血案,只是因为这起案子遭到官方的隐匿,禁止传播,所以才会被人摆弄成这么一个怪样子。这个故事说的还是黄帝的死对头炎帝一家的遭遇。话说自打炎帝在与黄帝的竞选中失败以后,黄帝就不客气地对炎帝家族中的女性进行了报复,炎帝的女性亲属被捉入黄帝的后宫。

但是这一次,事情有了点麻烦。

后宫中出了乱子,被掳入宫中的炎帝女眷表面上已经顺从了黄帝,言听计从、逆来顺受、自荐枕席、辗转承欢,让黄帝着实地享受到了帝王的尊严。但是不承想,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象,忽然有一天,这些百依百顺的女孩子突然趁人不备,居然在宫中放起了火,那一把火烧得大家焦头烂额、哭爹喊娘。

总之很惨。

事后黄帝逃出火窟,抹着满脸的灰土,下令追杀那些个调皮淘气的女生,可是奇怪得很,追兵们上天入地,挖地三尺,硬是找不到那些纵火犯的影子。

那些女孩子逃到哪里去了呢?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人发现,在黄河中的一座沙洲上,处于孤岛的位置上,不知什么时候建起了几座平头的小木屋,屋子里住着几个年轻的女孩子,她们时常面对着汹涌的河水呜咽,谁也不知道她们是什么来历。

又过了好久,孤岛上的女孩子撑舟上岸,说破了自己的身世,人们才知道她们就是从黄帝宫中逃出来的炎帝的女眷。照这些女孩子的说法,那黄帝岂不是个大坏蛋了?这种流言飞语实在是太可怕了,如果领导都是坏蛋,那群众还会再听领导的话吗?所以呢,对这件事一定要重新展开调查,弄清楚事情真相……

调查的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人们愈发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了。

14千万不要惹领导

远古的时候,也是有“富二代”之说的,那时候的“富二代”,多不过是恃仗家族权势的权贵子弟罢了。中国人古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所以古时候的权贵子弟,始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陛峤诶ヂ刂簦勰寺局由街会恃隆G狰'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山海经·西山经》

这里说的是一座山,叫钟山——现在的钟山就是因此而命名的,正是因为书中提到了这么一座山,后世人所以才照着书本上的命名给自己家门前的小山包起了钟山的名字。在这座山上,有一个山神。山神的儿子叫做鼓,鼓的形貌是人的脸面龙的身子,他曾和钦窳衷诶ヂ厣侥厦嫔彼捞焐褫峤斓垡虼私挠肭狰'诛杀在钟山东面一个叫崾崖的地方。钦Щ恢淮箴剩庑蜗癯<牡裼ィ闯び泻谏陌呶坪桶咨哪源焐淖彀秃屠匣⒁谎淖ψ樱⒊龅纳羧缤筐烂校怀鱿志陀写蟮恼秸还囊不R鸟,外形像常见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黄色的斑纹而头却是白色的,发出的声音与鸿鹄的鸣叫很相似,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旱灾。

这一段历史很有趣,神们明显素质太差,终日里打打杀杀,不干正经事。但是这段历史中国人知道的却不是很多,原因是这段历史太别扭、太原始,缺乏亮点、缺乏逻辑,不好记。

那么,钟山山神的儿子鼓,为什么要和另一个怪神谋杀天神葆江呢?

这个故事看起来非常有趣,这里说的是管理钟山的领导人,他有一个坏脾气,走路做事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他心里装的只有他自己,只要他自己玩痛快了,就是天塌下来他也懒得管。

话说有一天,这位领导人带着随从到江边视察,看到了阻拦洪水的堤坝,领导顿时感觉到很好玩,就让管理堤坝的官员把堤坝掘开,想瞧瞧大水汹涌的样子。

可是不承想,管理堤坝的小官素质太差,不服从领导,领导大怒,当即将其撤职查办。最要命的是,这件事居然被人张扬开来,严重地破坏了领导的威信,领导很郁闷,只好收了手,不再提掘开堤坝的事情。

可是领导心里特别地不痛快,于是他就另琢磨了一个招儿——化为大鹗,也就是号召老百姓们积极行动起来,丢了板锹,拿起武器,出门去打仗,发动战争……

战争期间,领导人的声望不断高涨,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热爱,只不过,这么一番折腾下来,结果导致了千里赤地、颗粒无收这种情况,所以《山海经》写在这里,希望警示广大人民群众,可是领导不喜欢这种实话实说,所以折腾到最后,就以一个奇怪的神话体裁流传,双方达成了妥协。

15采石场上的谋杀

后羿射日,挑战权威,也是中国古代中有名的神话。可是奇怪的是,《山海经》一书中却没有这段记载,相反,这本书上记载的后羿,很是稀奇古怪,让人如堕五里雾中。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山海经·海外南经》

这段记载是来自于古壁画,壁画上画的是羿与凿齿在寿华的荒野厮杀,羿射死了凿齿。地点就在昆仑山的东面。在那次交战中羿手拿弓箭,凿齿手拿盾牌。另一种说法认为凿齿拿着戈。这段记载是很让人困惑的,凿齿是何许神也?后羿为什么要和他打架?战争的情况又是如何?诸多问题,殊不可解,所以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同样也不多,我们只能再从关键词开始,弄清楚事情的究竟。

这么一分析,我们就有点明白了。这奇怪的记载,实际是史前工地上役夫与工头的一场激烈冲突,只是因为这种消息是负面的,不和谐,如果传扬开来,许多人就会效法,所以官方严密地封锁了消息,而民间却将事情变形处理,继续传播开来。

这个故事说,在史前的一个采石场上,一个役夫正在吭哧憋肚地凿石头,这时候工头带着他的一个徒弟来了,徒弟发现役夫凿石头的时候,头低着屁股翘着,这种姿势非常的有意思,于是徒弟就抄起弓箭,瞄准了役夫的屁股,嗖地就是一箭……这下子役夫可不乐意了,就和工头吵闹了起来。

看这役夫如此闹腾,工头的徒弟很生气,就搭弓引箭,嗖嗖嗖一顿狂射,射得役夫哭喊连天,躲藏在石头后面喊救命,在这种地方哪有人会来救他?最终,凿石头的役夫惨死于箭下,而工头的徒弟则琢磨着,这件事得给别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要不我干脆就说这个役夫是一只怪兽好了,这只怪兽的名字就叫凿齿……嗯,就这么办……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后羿大战凿齿的这个故事。

16破坏环保疑案

九头蛇怪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知名度的怪兽,尽管这种怪兽从未曾有人见到过,但神话传说之中,这种怪兽却时常跳出来,吸引我们的眼球。而关于这种怪物的最早记载,是来自于《山海经》一书。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山海经·海外北经》

这里说的是天神共工的臣子叫相柳氏,有九个头,九个头分别在九座山上吃食物。相柳氏所触动之处,便掘成沼泽和溪流。大禹杀死了相柳氏,血流过的地方发出腥臭味,不能种植五谷。大禹挖填这地方,多次填满而多次塌陷下去,于是大禹便用挖掘出来的泥土为众帝修造了帝台。这帝台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蛇的身子面孔是青色。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的东面,台是四方形的,每个角上有一条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相似,头向着南方。

这段故事比较完整,有头有尾,而且叙述的情绪也比较强烈,看看我们的帝王大禹,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杀了九头怪,可是怪物的血污还在污染环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