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秦相公赐教。”
秦桧笑道:“这就对了嘛,想必你也听说了,刺客是来自东京,受伪齐刘豫指派。”
“这不是新闻。”
“当然,但你可知,行刺高阳郡王与岳云的可能并非同一批刺客。”
襄阳很多消息被徐还和张宪有意封锁,岳翻不知详情,听闻此言,顿时眉头皱起。
秦桧道:“据闻行刺岳云的刺客是长安人氏,曾是西军老卒,半年之前从军中还家。西军素来军纪严明,他们这才离开几日啊,竟然转眼成了谋害忠良子弟的刺客,真是让人意外。”
长安人氏!西军老卒!
几个敏感的字眼一出现,岳翻心中顿时一紧。
“更奇怪的是,这些从未出过关陇的老卒,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襄阳城里,藏身苏记客栈与货栈,险些躲过搜捕。”
秦桧悠悠道:“苏记你可知否?眉山苏氏,前朝苏学士之后。”
岳翻再度眉头皱起,现在天下谁人不知眉山苏氏是徐还亲眷,秦桧此话是在暗示什么呢?
秦桧趁势续道:“刺客真是胆大包天,幸好高阳郡王平安无事,毫发无损,岳云运道稍微差了些不过幸得鄂国公在天之灵保佑,渡过一劫。”
岳翻的脸色几变,最终冷哼一声道:“秦相公,不必如此费心”
“是啊,只要走一遭襄阳,自然什么都清楚了,用不上老夫多费心。只是见岳将军连令兄葬礼都顾不上,匆忙前往,于心不忍,告知些许讯息,以免岳将军过于着急。”
“多谢,告辞!”
岳翻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走了。
秦桧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转身与张俊相视一笑,信与不信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怀疑的种子只要生了根,就会开始疯长
岳翻去了襄阳,未来着实让人期待。
至于眼下,秦桧不由自主想起了临出宫前蓝圭那几句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蓝圭无意间闲聊几句,秦桧猛然意识到一个自己忽略的问题。
赵构的身体和大宋的继承人。
经过几年的不能人道之后,赵构心中积攒了太多的欲望,而元懿太子死后,对亲生子嗣的渴望越发强烈。
现如今身体调理有所好转,便有些不节制,夜夜笙歌,召幸嫔妃,长此以往身体受得了吗?
奈何此事极为敏感,旁人根本劝说不得,大臣但凡上疏劝谏,得到的都是赵构的冷脸甚至质疑。
在皇嗣这件事上,赵构的心理太敏感了,岳飞是怎么死的?除了拥兵在外,功高震主之外,就是因为他在皇嗣储君问题上多嘴,前车之鉴犹在了。
至于宫中,连蓝圭这样的老人都不敢多嘴,更何况旁人?
吴皇后倒是有劝谏,但被赵构视为争风吃醋,有失中宫气度,甚至许久故意冷落吴皇后,好不尴尬。
也正是因此,宫中的局面才有些怪异。
吴皇后得不到宠幸,难免心理不平衡,守活寡也就罢了,更为担心的是其他嫔妃生下子嗣。
好在宫中嫔妃们的肚子暂时静悄悄,这才松了口气。作为中宫皇后,膝下还养着一位宗子赵伯玖,她便能安心好多。
但张贤妃膝下养着的赵伯琮似乎更得人心,先一步抱入宫中,被下意识视为储君人选,何况身后还有亲生的祖父庆国公支持。
那可不是一个闲散宗室,身后是整个太祖系皇族,在太宗一系尽数被掳去北国的情况下,他们是临安朝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将来若是中宫与宗室不睦,上面没个人压制,如何是好?除非
秦桧自然而然想到了一个人,时候差不多了,也该让她回来了
第六二三章太后南归()
徐还遭遇行刺,公主府上下自然也惊了一跳。
不过好在提前知悉消息,确认有惊无险,故而上下都颇为淡定。
真正让他们不淡定的是岳云遇刺,深悉内情的裴元衍最是心知肚明,不免一头雾水。
荣宝阁提供的消息,行刺只是针对徐还,并未提及其他人,怎么岳云
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个人都没打听到,着实有些意外。还有就是,岳云一个小孩子,行刺他有什么意义呢?
岳云有惊无险,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因此产生的后患却层出不穷。
当襄阳消息传回临安,裴元衍终于知道,行刺并非目的,只是手段,此举旨在是为了嫁祸高阳王府。
好在自家王爷气定神闲,稳住了张宪,这才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
不得不说,这一招着实阴狠。
裴元衍更暗暗有些后怕,倘若自己故意拖延,让岳飞送命之事被人知悉,那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也就在此时,裴元衍才隐隐有种感觉,也许自己想的太过简单,做了一件蠢事。
好在这件事只有自己和冯五知情,即便徐还那边有所猜疑,也毫无证据。
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初衷是一番好意,不管徐还领不领情,绝不至于戳穿自己,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这个秘密,将随着时间彻底掩埋
眼下当务之急是调查消息,尽快协助徐还厘清襄阳之事的真相,先不说还击了,更重要的是厘清身边的威胁。
刺客竟然是来自的长安的西军老卒,那可是高阳王府的基业之地,竟然也被渗透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事绝不可掉与轻心,必须尽快挖出蛀虫,以免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调查尚没有进展,裴元衍又收到了一个重要消息,宫中开始大兴土木,重修慈宁宫。
慈宁者,太后居也!
孟太后已经去世,而今大宋有太后之尊的乃是当今皇帝赵构生母——韦氏。
宋金和议的条约里,就有一条,奉送韦太后南归。这也是当初赵构力主和议的,让大臣们难以反驳的理由。
孝顺,从来就是最好的遮羞布。
如今和议达成,韦太后南归也就顺理成章,只是时间问题。
宫中修缮宫殿便是一个讯号,说明韦氏南归在即。与此同时,韦太后的弟弟,赵构的舅舅韦渊被册封为安乐郡王,奉旨北上迎回太后。
据宫中传言,是要在新年之前,接回太后,除夕皇室阖家团圆。
算算时间,不过两三个月了。
公主府对韦氏南归一直十分重视,盖因当年辽河驿站的那场冲突。
裴元衍并不十分清楚,但徐还再三交代,此事必须格外留意,故而他第一时间飞鸽传书,并告知柔福帝姬。
果不其然,柔福帝姬听闻消息,神色微变。如果当年没有撞破韦氏怀孕,也许不至于太担心,现如今身为太后,必然容不得被旁人知悉自己的丑事。
更为重要的是徐还,柔福帝姬也说不清楚丈夫到底在担心什么,只是一再叮嘱他,一旦韦氏南归,必须离开临安。
对徐还,柔福帝姬是无条件信任的,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只是一声叹息之后,便说道:“罢了,裴先生,金蝉该脱壳了。”
金蝉脱壳,此乃公主府准备数年,徐还格外重视的天字第一号重大行动。如今,终于要开始了。
裴元衍知道此事为时不远,却没想到开启的契机竟然是韦太后南归,看来这其中有些不可告人的皇家辛秘。
他无意打听,只要办好差事即可。
柔福帝姬道:“岳夫人与岳雷要扶灵北归,随行些许人还有,文郁和七七既已订亲,还是早日回故里完婚吧,让辛夫人和牛皋将军的亲眷随行北上。”
裴元衍当然明白真实目的,疑惑道:“殿下,如此会不会过于明显,引起怀疑?”
“现在不走,到时候人太多,更不好办。”
柔福帝姬道:“怀疑就怀疑吧,只要我和孩子们还在临安,只要他们和徐郎没有彻底撕破脸皮,便不会怎样。否则一旦凤驾南归,再想走就走不了。”
“是!”
柔福帝姬补充道:“对了,徐郎遇刺,我理应担心,加以关切,就让虞允文带些要紧人物,赶去襄阳随扈徐郎。”
“是!”
近日从临安北行的运河上有些忙碌,过往的船只很多,且船头旗帜表明这些人非富即贵,商船渔舟纷纷少不得避让。
先是鄂国公岳飞的灵船,随后是虞允文乘坐高阳王府的座船,携带福国长公主交代的物品,紧接着是安乐郡王韦渊。
韦家是外戚,但早期并不显贵。韦太后起初只是个小宫女,得幸生下赵构之后,韦家兄弟才有幸担任些许不入流的小官吏。
本来也就这样了,一个普通妃嫔的亲眷能有如此待遇算不错了。万万没想到,韦家竟然祖坟冒青烟,撞上了大运。
靖康之耻,他韦家的外甥赵构当上了皇帝,韦家作为皇帝舅家,迅速飞黄腾达,迅速封了爵位,担任官职。
当然了,只是太常寺等些许并不重要的职务。那个时候,韦渊格外想念姐姐韦氏,只要她回来了,还能亏待了自己?
只是被金人掳走,能不能回来,何时归来都是问题,韦渊也不敢奢望。
没想到幸福来的太突然,宋金议和,太后南归,更让他惊喜的是外甥赵构立即给了他郡王爵位,奉旨北上迎接。
郡王!
整个大宋都没几个,除了两个太祖系德高望重的长辈,以及领兵在外的驸马徐还外,就属自己的。
大宋外戚封王的不在少数,但一般都是皇后的生父方才有此殊荣,而且多是追封。自己能够以太后胞弟,皇帝舅父的身份生前封王,着实是难得的殊荣。
韦渊心里这个得意,自然是溢于言表,一心想要将迎接太后的差事的漂亮。无他,只要太后顺利南归,从此韦家的地位与荣宠将更上一层楼,至少数十载长盛不衰。
此时此刻,满心欢喜北上的韦渊绝对想不到,自己不过是天大阴谋的一个环节,更不知道等待他和韦家的会是什么
第六二四章釜底抽薪()
两起遇刺案震惊天下,襄阳风起云涌,临安风声鹤唳,东京自然也不平静。
金国人正在打点行装,按照和议条约,他们须得尽快退守到黄河以北,移交河南之地。
兵马押运着一车车的财宝,各种物资,往黄河渡口而去。这是临走之前最后的搜刮,当不再拥有,金人对这座昔日的锦绣古城再无半分善意。
当然了,为了避免贻人口实,他们只敢掠夺宝物,不敢伤人,而且主要是用的伪齐刘豫的名义。
真正到了临走之时,兀术反而有些不舍,也有些不甘。
可惜无可奈何,襄阳城里针对徐还的行刺失败了,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还是经不住有些失望。
如果徐还死了,他不介意立即翻脸撕毁刚刚签订的和议,至少可以故意拖延,延缓撤军。
可惜,愿望落空了。
徐还这个心腹大患,要是真能就此死了,自然是最好不过。然而终究是奢望,徐还不仅未死,还给了他出兵的口实。
据消息通报,襄阳大军已有北上迹象,牛皋也率部出潼关,摆明的架势,两军是要分进合击,剑指洛阳。
接下来肯定是东京汴梁,显然是要一举荡平中原的节奏,到了那时候,沿河北望,徐还会不会动心北上呢?
河东与河南都他在手中,出太行山口,渡过黄河,徐还完全有这个主动权,除非他被拖住后腿。
这个时候,竟然不得不指望南边的赵构,金国不禁要寄希望于宋国鹬蚌相争,以坐收渔人之利,想起来不禁觉得有些讽刺。
嗟乎,为之奈何?兀术不禁一声长叹。
希望争夺东京,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作为大宋旧都城,也是法理上独一无二的都城,东京的意义不言而喻。
赵构虽是皇帝,却只有临安行在,徐还若窃据都城东京,无疑会助长野心,到时候两人的争斗无疑会更加剧烈。
“四太子,赵构和秦桧恐非徐还对手。”
完颜希尹在这件事上态度一点都不乐观,奇怪的是兀术并不觉得是长他人志气,亦不觉是高估了徐还,心中隐隐也表示认同。
无数次的事实证明,低估徐还没有往往没有好下场,想来这次也不例外。
“以目前局势,徐还和赵构若是真内斗起来,获胜只是时间问题,若在此期间,大金能坐收渔利,成功恢复元气倒也罢了,万一不能”
想起金国皇室亦是四分五裂,明争暗斗的局面,完颜希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若徐还短时间内成功,于大金而言,实非好事,所以必须尽力拖延,争取时间。
若是宋国内部真能两败俱伤,我们再举兵南下,行未竞之事,最好不过。”
“没错!”
兀术叹道:“张俊接管的东京的兵马行动迟缓,恐怕要落在徐还之后了,如此当真让失望。”
完颜希尹附和道:“是啊,宋人实在可笑,反倒是迎接韦氏南归的韦渊一马当先,不分轻重至此,也的确让人无话可说。”
兀术问道:“韦氏南归宗贤并无不满吧?”
“盖天大王是明白人,甚是配合,欣然应允韦氏南归至于两个孩子,自有人妥帖照顾。”
完颜希尹道:“倒是韦氏虚伪的厉害,明明迫切想要南归,却装的依依不舍,舍不得孩子,舍不得盖天大王。”
兀术冷哼道:“不管她是不是舍不得,只要有那两个孩子在,就不怕她不听话。”
“是!”
完颜希尹道:“恰逢韦氏南归,臣有个想法。”
“希尹又有什么好主意,但说无妨。”明明完颜希尹曾算计过他,但大敌当前,兀术不得不放下成见,共商良策。
“既然我朝护送,宋使也专程北上迎接,不妨将死去的宋国皇族尸骨一并赏还,也算是我朝的些许诚意。”
其中以赵构发妻邢皇后为尊,另含几位宋国皇子、公主的尸骨,比如茂德帝姬柔福帝姬。”
提及茂德帝姬,完颜希尹脸上闪过眼中闪过一丝不自然,旋即便是满脸奸笑与得意神色。
“柔福帝姬”
兀术闻言,不由眉头一动。
“是啊,柔福帝姬初到北国,便水土不服,天会六年便死在会宁府,我朝上下,无人不知。北地宋国皇族亦无人不晓,只是碍于消息闭塞,两国交战,一直没能通报宋庭罢了。如今韦太后南归,自然再也瞒不住”
完颜希尹笑道:“至于宋国现如今的柔福帝姬,却不知是何许人也,想来多半是什么人冒充皇室吧!反正此事与我朝无关,任由宋人自己去调查好了。”
“哈哈,妙哉!”
兀术闻言大喜,笑道:“希尹不愧是我朝智囊,此计甚妙,若公主是冒充的,徐还那个驸马可就名不正言不顺。
宋人不是有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届时宋国朝野民间该如何看待徐还夫妇?文臣武将还能一如既往听命于他?他还能像今天这般游刃有余?”
“宋人将此计称之为——釜底抽薪!”
完颜希尹笑道:“这算是我大金送给赵构的一份大礼,想来他会欣然笑纳的。至于韦氏,我可听说,当年徐还夫妇南归,在辽阳驿站撞破过韦氏的大肚子。”
“还真是巧,韦氏身为太后之尊,肯定不想她在北国的丑事为人知晓,免不了会有杀人灭口的心思。”
兀术笑道:“让宗贤循循善诱,交代一番,让那韦氏乖乖配合,否则五国城浣衣院和暴病身亡由她自己选。”
完颜希尹道:“倒也不必,韦氏若不允,就让盖天大王把那两个孩子带到南边来,让天下人瞧瞧宋国官家的小兄弟即可。
以韦氏贪生怕死,贪慕富贵的性情,定会俯首帖耳,乖乖听话的。”
兀术点头到:“那就好,此事务必办好,给徐还沉重一击。”
“釜底抽薪之后,不妨再为赵构锦上添花。”
“哦?”
“既然公主是假的,那么此二人处心积虑冒充公主驸马意图何在呢?”
完颜希尹笑道:“倘若徐还与我大金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早有协议,四太子以为会怎样?”
第六二五章救命稻草()
金军要撤离,刘豫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襄阳的行刺失败了,派出的三十多名刺客全部杳无音信。
据说已经被全部擒获,首级全都挂在襄阳城头,以作震慑。
唉!
虽说行刺不易,但刘豫多少还是报了点希望,死马当活马医,尤其派出的刺客首领林子义,那可是手下一等一的好手,被寄予厚望。
可惜,在强大的高阳王府面前,终究还是不堪一击,功亏一篑。
更要命的是,自己指派刺客的事实被揭露,成为人人喊打的老鼠。行刺徐还与岳云这两桩罪名,成为讨伐他的最佳口实。
刘豫觉得自己很冤枉,行刺徐还确有此事,可杀岳云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虽说这几年被岳飞打的很惨,心中一直记恨,可不管怎么着,即便想报仇,也不会去找一个十几岁的小娃娃。
尤其是如今这生死存亡的时候,哪里有空节外生枝呢?
黑锅背的有些莫名其妙,至于行刺岳云的真实目的,他不得而知。但幕后之人,他隐约有所猜想,只需想想当初是谁怂恿自己去行刺徐还即可。
自己被人利用了!
刘豫不是不明白,能当上伪齐皇帝,成为一方诸侯,在乱世的夹缝中求生之人,岂会是草包?
只是迫于形势,佯作不知罢了,毕竟行刺是为数不多可以保命的手段,只是差了点运气,没有成功罢了!
失手了,自保不得,反而惹来了催命符。
徐还的两路大军已经向洛阳逼近,届时沿着黄河一马平川,不日即可抵达东京。
现如今城中早已人心惶惶,宋金和议,金军撤离,自己为数不多的齐国兵将也都惶惶不安,各怀鬼胎。
只要宋军兵临城下,缴械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无论来的是徐还,还是临安的兵马,都不会饶恕自己。
一个金国的傀儡,一个僭越叛国的伪帝,是不赦之罪。
可是刘豫并不甘心,荣华富贵,什么王朝基业他都可以不要,反正这些并不属于自己,不过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罢了!
如今馅饼成了催命符,扔掉都来不及,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