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大势已去了。’

    而其中一些人也开始在考虑,如果真正的定了王氏的罪名,自己是不是该考虑如何与王氏撇开干系?

    那些受晋阳王氏举荐的其他官员,在互望之余,也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王氏的大势已去,会不会让朝廷在惩治之余也波及他们?

    颜昭甫的脸色铁青,自己从一开始就被蒙在了鼓里,孔志约私改科举士子考卷、冒名顶替及第者。游说自己与他一同前往狄仁杰府邸,希望为了国子监、弘文馆的声望,能够把士子命案的影响降低,甚至是草草结案。

    原本以为这些都是孔志约为了国子监、弘文馆而着想,现在看来,是自己被孔志约当成了逼迫狄仁杰今早结案的工具了。

    屏风后面的李治与武媚,看见索元礼走进来,也是互相望了彼此一眼,这不就是前些日子跟随千金公主而来,带了几个术士的胡人吗?千金公主家里的家将索元礼。

    武媚面带一些忧色,王氏的倒塌对于她自然是极佳的好事儿,但李弘选择朝堂之上定罪,天下士子会有多少人相信王氏是罪有应得?李弘是不是显得有些急功急利、显得有些迫切了?

    最起码四家六姓在下朝之后,为了各自的声誉,可绝对是会帮着王氏在天下士子跟前开脱罪责的。他们如此并不是为了王氏,或者是跟王氏多要好、多密切,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们显然是很明白的。

    如果晋阳王氏谋杀士子被天下士子认定,那么士子们肯定也会认为其他四姓六家也会存在相同的事情,这样一来,四姓六家也会跟着声望受损,所以他们显然不会在下朝之后选择旁观的。

    而如此一来,有了四姓六家在天下士子面前的斡旋跟开脱,李弘今日朝堂之上,如此声势浩大的会审,则就变得绵软无力,到时候不过是晋阳王氏换一个家主罢了。

    李治听着武媚小声的述说着心中的担忧,认同的点了点头,确实,想要一下子置晋阳王氏与死地是太难了,其他四姓加上功勋豪门等等,而且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有王氏举荐的,下朝之后,经过他们的明里、暗里的开脱,王氏换一个家主依然是百年世家,依然是在天下士子之间享有巨大声望的门阀。

    既然屏风后面的李治跟武媚能够想到这些弊端,前殿自然也有人能够想到这些,其中一人便是王源!

    原本阴沉凝重的脸色,在索元礼进来后变得有些惊慌失措,但过了一会儿,显然也想通了其中的一些利弊,就像他刚才所说,为了王氏的百年绵延,就算是搭上他这一条老命又何妨?

    如果能够以自己一人的性命换来王氏继续在天下士子间享有无上的威望,那么自己就算是锒铛入狱又何妨?虽不能在朝堂史官的陛下留有清廉之名,但最起码在王氏族谱上,自己的人格就将在王氏后人眼中变得更加伟大。

    “不会的,李弘不会让王氏得逞的,这不符合李弘的风格,他肯定还有后手,肯定有置王氏彻底于死地的手段的,只是我们还不知晓罢了。”武媚喃喃自语,虽然是如此说,但她实在想不出来,还能有什么手段能够在朝堂之上,在天下士子之间,给与王氏致命一击的手段。

    李治有些好奇,皇后竟然紧张了,虽然他知道皇后为何希望王氏一族没落,但还是不免有些好奇:“那皇后觉得李弘还能有什么手段?就算如今王源承认了,对于王氏一脉的百年基业,也不见得会是重创……。”

    “我们遗漏了什么?”武媚突然打断李治的话语,问道。

    “什么遗漏了什么?”李治更加迷茫了。

    “前殿之中,皇亲居于此地,豪门勋贵居于此,百官分列两侧,右下角那是五姓七家所在,鸿学大儒居于左下角,宣政殿内四个角都有人而立了,皇亲与豪门之间那么大的空当做什么用?鸿学大儒与五姓七家之间的空当又做何用?这些地方肯定有用!”武媚笑了,笑的很从容,她是越来越佩服小兔崽子了。

    还有能比借天下士子之口更有用的手段呢?王氏最怕的是天下士子知晓自己谋杀国子监、弘文馆的士子,那么李弘势必会借国子监、弘文馆士子之眼、之口来让王氏的恶行公布于天下的。

    武媚话音刚落,宣政殿就响起了花孟的声音:“禀殿下,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子,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自己的同窗乃是被晋阳王氏所谋害,如今聚集了很多人,想请求您允许他们在朝堂之上质问王氏……。”

    “胡闹,成何体统,决不允许,这里是朝堂,不是他们学子能来的地方,他们能去的地方只有国子监、弘文馆,何况如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李弘很生气,拍案而起大声训斥着花孟。

    但有人却已经站出来替学子说话了,清河崔氏率先站出来说道:“殿下,臣认为天下士子乃是我大唐国之栋梁,殿下应该以礼相待,更何况此案牵挂着天下千千万万士子的心,臣认为为了彰显朝堂对于学子的重视,理当允许他们前来听取。”

    “是,殿下,臣也认为该允许学子来听取,虽然此处乃我大唐宣政殿,但今日却是以此案为由上朝。”

    “殿下,臣附议,此案关乎国子监、弘文馆众学子同窗被谋害一事儿,殿下应该体谅学子为同窗的关心之情。”

    “殿下,臣等认为该允许学子们进入宣政殿一同会听此案,身为大唐学子,被人谋杀,其学子关心同窗之冤屈,实乃是我大唐幸事,更应该看到,学子们不畏强权,不惧恶人之勇气。”

    五姓七家能够屹立两百年而不衰退,李弘觉得自己真正的找到了原因,就冲他们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在知晓国子监、弘文馆学子联名请求后,立刻转变风向的手段,就足以让他们屹立不倒了。

    最先发声的便是四姓六家,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就衡量出了利弊,宁可跟皇室做对,也不敢跟天下文人士子做对的他们,瞬间便知晓了自己该站在哪边的立场上了。

    此刻如果他们要是还敢袒护王氏,那么他们相信,太子殿下借着国子监、弘文馆众多学子之口,只要把今日朝堂之事撒出去,那么五姓七家的声望就将会一落千丈了,而后便是科举制度真正的崛起之时了。

    所以如今为了保护好自己氏族的声望,牺牲掉已经一只脚踏出悬崖边上的王氏,自然是最为合理的选择了。

    武媚跟李治同时笑了起来,两人恍然大悟的神情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李弘当初说的一句话:“舆论导向,如果朝廷控制好舆论导向,五姓七家就是个屁!”

    武媚还因为李弘的不雅言词,拿着鸡毛掸子重温了一下她的打人神功。

    两人由当初的不明白舆论导向这个抽象的名词,到现在李弘亲自给他们做了一次示范,并让皇帝跟皇后两人一同见识到了舆论导向的威力有多大。

    而他们也明白了国子监、弘文馆的重要性,实实在在的是不亚于朝堂之上的五姓七家还是勋贵豪门,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没有天下文人之子之口要锋利,要让人倍感压力重重啊。

    “这是一把双刃剑。”武媚最后像是总结一样,对于今日国子监、弘文馆学子在宣政殿的威力,给了一句总结似的评语。

    王源一下子苍老了很多,花白的胡须跟头发变得枯萎了很多,原本明亮的眼神也变得黯然了下来,就连那原本很镇定的拐杖,在此刻握在手里也是不由自主的颤抖着,像是在表明他的内心有多么的激动跟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殿下竟然打算让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子来会听,如此一来,经过这些士子的众口铄金,王氏是很难再崛起了!

    (ps:嘎嘎,一百万字了,我都佩服我自己了!给自己赞一个!也谢谢各位喜欢唐谋的大大,谢谢支持,谢谢订阅!支持正版,支持主站纵横网!)

321 敲打

    “还我同窗性命!”

    “我们要公正、要法理!”

    “严查谋害同窗之凶手!”

    “请求太子殿下为国子监、弘文馆冤死学子作主!”

    “不畏权贵,誓将凶手绳之以法!”

    宣政殿门口一浪接一浪的学子高呼声,听的李弘是浑身舒泰,大呼过瘾。

    屏风后面的李治跟武媚面面相觑,借这些学子之口置晋阳王氏与死地的手段他们知道了,但这样子在宣政殿门口喊口号是几个意思?是不是以后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些学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巍然不惧了,什么变得这么大义凛然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得罪五姓七家的后果?

    一帝一后眼中意味分明,这不用说,肯定是有人教唆的!至于是谁,不用猜都知道!

    “陛下、皇后……。”一个宫女突然间出现了武媚跟李治身后,欲言又止道。

    武媚心里没来由的警铃大作!一旦宫女或者太监欲言又止、神色为难,那么就是只有一件事情发生了,那就是皇子或者宫女又捣乱了。

    李弘长大了,现在不会如此了,何况人在朝堂之上呢。那么难道是李令月?

    “说,何事儿。”武媚脑门子上条件反射的出现了黑线。

    “回陛下、皇后,公主跟殷王(李旦)都在学子之列……。”

    “胡闹!这肯定是李弘的主意,我敢肯定,这事儿绝对跑不了他!”武媚气的蹭的从椅子上起身,却被李治拉住了手。

    “让宫女去把他们抱回后宫就是了,你如今出去又有什么用?”李治笑着劝说道。

    “也是,赶快去把他俩抱回后宫去。等下朝了看我怎么收拾他!”武媚气呼呼的再次坐下,小兔崽子作死你这是!

    小胖子李旦跟李令月岁数相近,历史上李旦也是登基之后,对李令月特别宠爱,以至于导致后来的公主干政。

    如今小胖子跟李令月,也是高举拳头,跟着人家弘文馆、国子监的学生不明所以的大喊大叫着,神情不像是来讨伐王氏,倒像是参加有趣的集会。

    只是还没有过完兴奋的集会隐,就被宫女太监从身后偷偷拦腰抱走了。

    朝堂之上自然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场景,索元礼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从头到尾,甚至都不用狄仁杰提问,便把所有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王源在一旁听的浑身颤抖,而且索元礼所说之言,虽然都是事实,但显然索元礼也为了给自己开脱,除了把实施杀人一事儿揽到自己身上外,至于如何谋划、谁出的主意等等,都被安在了罪魁祸首的王源跟王义方、孔志约三人身上。

    不得不说索元礼识时务,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也要把曹王李明跟千金公主摘得干干净净,甚至说出了两人俱都不知情的口供。

    但对于私铸旧钱之事儿,就算是想要往自己身上揽,面对狄仁杰手里的证据,索元礼也是无能为力,何况学子之死,就是因为私铸旧钱而引起的。

    狄仁杰问、索元礼答,史官坐在一侧奋笔疾书,门口的弘文馆、国子监的学子侧耳倾听,待王源老眼一闭,回天乏力的突然间晕倒后,门口的学子终于爆发出了欢呼声。

    “臣等恭贺殿下,为国子监、弘文馆学子沉冤昭雪。”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看着一个御医救醒了昏迷的王源,立刻同声呼道。

    而刚刚清醒的王源,听到此话差点儿一下子又昏厥过去。

    孔志约跟王义方面如死灰,国子监、御史台显然都不会放过他们,特别是御史台,在王义方的欺上瞒下之下,李峤到现在才知道王义方对自己一直是阴奉阳违。

    鸿胪寺卿与礼部共掌国子监、弘文馆,在众臣恭贺李弘之后,两人走出来恭恭敬敬的做表面文章请罪。

    门口的学子并未散去,他们都在等着看,晋阳王氏的家主王源,会以什么行事从宣政殿被押解出来,而且已经有人开始议论纷纷:“百年世家不过如此,原本以为的正人君子,竟然私铸旧钱欺骗朝廷谋取暴利,真乃无耻之人。”

    “晋王王氏既然会如此,恐怕其他几个世家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对啊,说不准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掌控着中正制的门阀举荐资源,肯定是行不正之风了。”

    “嗯,有道理, 其实现在不过是只有王氏案发才是,以后还得远离这些世家豪门。”

    “没错,今日弘文馆大学士以王源之孙冒名顶替他人,就足以说明其他世界肯定也会如此做。”

    “不过让我高兴的是,此案经过太子殿下过问,恐怕如今的科举制度便会公正严明起来,不会再有不正之风充斥于科举上了。”

    随着这些学子的讨论声渐渐远去的,则是王源苍老的背影,以及孔志约、王义方几人神情如丧家之犬的背影,他们甚至连辩白都放弃了。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辩白,而是他们很清楚,在如此铁证之下,想要辩白不会有人听的,何况面对的还是手段凌厉又狠辣的太子殿下。

    李弘冷冷的望着王源的背影离去,心里已经开始惦记下一个目标,门阀举荐如果不彻底铲除,天下寒门士子的出路,就将会永远都有一道道的坎横在面前无法跨过,所以斗倒一个王氏绝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晋阳王氏被自己当成了第一个目标,除了他们暗中帮助李忠与自己做对外,让他心中对王氏多了几分警戒之心,势必要除掉王氏之外。

    还有就是晋阳的地理位置过于敏感了,毕竟,大唐可就是从那里起兵的,如果不能把晋阳控制在手,那么一旦给了王氏机会,说不准到时候倒霉的就是自己。

    朝堂之上众人都是若有所思,四姓六家开始思考着自己的处境,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则是需要他们仔细斟酌了。

    今日王氏被惩治,虽然是因国子监、弘文馆学子之死因而起,但也说明了,朝廷对于他们的深深忌惮,对于他们的抑制之心从未停过。

    这对其余几家敲响了警钟,也让他们开始不得不去选择以后该如何面对朝廷,是不是还要拿出高人一等的阶级身份,是否还要因为自持身份,甚至不愿意与皇家结亲!

    曹王李明对于李弘对他的不闻不问更是心中忐忑,到了现在,李弘依然没有给自己定论,而自己如今站立在朝堂中央,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无论是私铸旧钱还是新钱,在我大唐都是重罪!因怕事情败露而杀人灭口,自然是罪加一等!此等祸国殃民之贼首,当该交给大理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我大唐开国至今不过五十余年,先辈们用献血与生命、用他们的智慧与谋略才换取了如今我大唐的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任何人胆敢祸乱朝堂,触犯大唐律法者,都将会受到严惩,无论你是谁!就算是义阳公主、高安公主也一样,没收其全部旧钱,绝无兑换!所以,任何人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断送了你们父辈用献血跟生命为你奋斗而来的荣耀!”李弘神色肃穆,静立在朝堂之上,望着皇亲贵胄、达官显贵跟功勋豪门等,一字一句的说道。

    用义阳跟高安堵住了这些人的嘴,而后再敲打那些想从大唐身上谋取私利的豪门勋贵、门阀世家,以此让他们明白,大唐朝廷不是傻子,绝不会让你们白白那私铸的旧钱来兑换。

    “辽东、云中、安西、甚至还有西南的六诏,他们都是我们潜在的敌人,我们还没有强大到让他们真正的屈服,如今他们不过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强大才暂时屈服,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我们停滞不前,我们享受如今的盛世安稳,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把手里的战刀再次对准我们砍下来。到时候,你们有何面目面对先辈们打下的基业?我们拿什么来与他们对抗?世间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努力的向前,我们才能一直强大!文安天下、武定乾坤,无论是文人士子、还是府兵武将,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谁人如果敢造次文重武轻的观念,也同样将会受到严惩!”李弘的目光再次扫过世界门阀,因为他们的存在跟举荐,自然是造就了想入朝为官的文人士子重文轻武的缘故。

    如今自己点同文官、武将都乃是 股肱之臣,便是希望接下来,能够开始真正的把大唐的府兵制度平稳的过度到募兵制。

    毕竟如今的府兵制已经是强弩之末,能够提出的有效战斗力则是越来越低下,如果再不施以整改,不用吐蕃他们动手,大唐王朝自己就先会收缩地域,以图以紧缺的兵力固守关中了。

    李治、武媚从屏风两侧缓缓走到殿前,在礼官嘹亮的声音响起后,李弘与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以及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包括鸿学大儒和门阀世家,开始躬身向大唐的皇帝跟皇后行礼。

322 百官之首

    李治与武媚扫视朝堂,一龙一凤威严无上,大唐皇家的威仪与高贵,被两人体现的淋漓尽致。

    “草菅人命、私铸旧钱谋取暴利,实乃十恶不赦,晋阳王氏如此祸国殃民,完全是咎由自取。不过令朕欣慰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功勋豪门,都能够站在朝廷的利益处着想,特别是太子殿下,与大理寺卿狄仁杰联手查明此案、缉拿罪魁祸首之人,居功至伟。朕也在此告诫其他世家,如太子所言,不要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而赔上你的父辈们用献血与生命,奋斗而来的荣耀功绩。”李治沉声开口说道。

    众人听着李治的话语,心思却已经开始在琢磨,看来太子殿下被封尚书省尚书令一职是势在必行啊,虽然以前因避讳先帝曾担任过而不再设此职,但如今如果由太子殿下担任此要职,恐怕便不会有人说三道四、横加阻拦了吧?

    “曹王李明私铸旧钱,至今不知反省,削去你爵位,贬为庶民,千金公主任由家奴草菅人命,谋杀国子监、弘文馆学子,加上私铸旧钱之罪,也当削去其公主称号,贬为庶民。”李治看了一眼曹王李明,此刻正在瑟瑟发抖,神情恍惚,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意志。

    自从曹王李明与千金公主进献术士为他看病,被李弘拆穿那些骗人的把戏后,李治就开始看曹王李明跟千金公主不顺眼了,今日逮住李弘为他创造的这么好的机会要是还不利用,他这个皇帝真的就可以直接禅位于李弘了。

    李弘听到此处大出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