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楚指挥的两个集团军,可是晋绥军的看家部队,没有了这两个集团军,晋绥军也就动了元气,想要恢复就难了。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三十四章装穷
第三十四章装穷
九月,太行山的也显得越来越凉,清晨的露珠在第一缕阳光下,散着淡淡的光晕。
柿子树上挂的果子,也从青涩,渐渐地根蒂处出现了一点暗黄色,满满的整个果子都变成了金黄色,山林在晨露包裹下,阳光透过薄雾,散着一层层霞光。
曾一阳早早的起来,准备迎接彭总一行的到来。
时间是磨灭一切伤痕的魔石,是个十年之后,苏联又一次和民国走到了一起。
97年8月日,苏联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在南京签订《苏互不侵犯条约》。内容是“双方斥责以战争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方法”,约定缔约双方“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国家集团对于彼此作任何侵略”。舆论方面,苏联的报纸,往日称蒋介石政府为南京政府,以后则改称为国政府,并时常报道一些民主活动和有进步意义的政策。
在此之间,蒋介石的民国政府,一直被苏联人成为南京政府,而不代表国,只能说是一个地方势力。
共同的利益,让两个并不协调的巨人占到了一起。
这背后的利益,日本人当然知道。关东军的不断扩张,让苏联人感觉到了东方的压力。
七七事变后,苏联在华大使鲍格莫洛夫与王宠惠、孙科等人商议,并获得了初步的协议。之后在莫斯科签订的苏新条约,更是将国放到了与苏联对等的地位。
这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希望,以为苏联盟成立。
随后,批5ooo万美元的低息军援,让蒋介石对失去了最大的军事外援德国后,出现的短暂惊慌,渐渐的有了底气。
在和苏联的谈判,国代表的意图很明确,就是缺乏军事重工业的国,需要苏联源源不断的从苏边境运送武器。
而相应的回报就是,国政府军队,在远东战场拖住更多的日军,让苏联有抽身事外的可能。
早在o年代,苏德进入蜜月期,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予余力的,当时德国希望用苏联的政治影响力,在欧洲能够抵御英法对德国的战斗压制。
事实上,这种政治策略并没有获得英法的认同。
希特勒上台后,他的反苏倾向显露无疑,通过国会纵火案等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嫁祸给当时还很弱小的德国gc党,让斯大林越来越担心欧洲战场爆一场两个传统6军强国之间的战争。
9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96年月,德日签署了《**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在战略上获得更有利的局势。
尤其英法的妥协下,普鲁士和奥地利统一,成立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军事强国。
德日两国如果同时进攻苏联,那么其结果很有可能在苏联在欧洲的国土成为德国的领地,连亚洲的国土都无法保存。
最后,要么苏联在亚苟延残喘,要么干脆亡国。
这种局势下,斯大林不得不用军援的方式,来支持国人民的抗战。这背后的意义显然要比援助的本身更加复杂。
成立两个多月的一战区和二战区都没有设立苏联军事协调小组的意思,但前期的一个调查小组已经进入了国。
带领这支苏联军事小组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出于国际事务上的考虑,这位才晋升上校不久的学院派军事专家,又一次获得晋升,军衔少将。
他的目的地将是国的华东战场,和重兵集结的华北。
和曾一阳一样,彭总对苏联军事专家的影像不是太好。因为共产国际在很多事件上的偏袒,让不少人蒙冤,更气人的是共产国际的霸王条约,更是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党内高级领导人,甚至是一国的党的领袖,都是敢怒不敢言。
彭总提出要和4o军商量苏联军事专家的接待问题,曾一阳并没有拒绝,虽然他知道来的这个人很牛,即便现在他还没有牛起来,但已经出现在了斯大林的眼,成为其很看重的年轻将领。
他的迹在于他是第一批苏联装甲兵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对于苏联的机械化军队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崔可夫,即便不知道二战历史的人,也会多少听说过这个名字。
事实上,曾一阳和崔可夫还有师兄弟的情谊。两人都曾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生,崔可夫比曾一阳大一届,两人也见过几次面。不过两人的学习方向显然有些不同,崔可夫是东方国际军事事务专业,而曾一阳是多兵种协同作战专业。
说不上熟悉,但也是见面能认出对方的那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派出的军事专家进入广州政府,为国民党北伐和建立黄埔军校出谋划策,当时才二十多岁的崔可夫在国就生活了两年。
足迹遍布国的西南,东南等六七个省份,是苏联的东方事务专家。
当然,崔可夫如果只是这么一些本事的话,根本就不会进入斯大林的视线。作为苏联五大元帅之一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加仑)的弟子,反而在国内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别人不知道,崔可夫可是清楚,加仑失踪了,这位红军时期的传奇将领,远东防御体系的创建者,失踪了。
这已经足够了,一个手握百万雄兵的苏联元帅怎么可能失踪?这背后即便不懂政治的人,也多少能够猜测一些其的内幕。
现在的远东方面军名义上的总指挥还是加仑元帅,但是实际上指挥官已经是斯大林的心腹爱将——朱可夫上将。
崔可夫能够被任命为军事调查团的团长,当然有些意外,离开白俄罗斯的时候,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将工作做好,不然回到苏联等待自己的将不再是鲜花和荣誉,而是黑漆漆的牢房和电椅。
他能够被斯大林看重,他的外交经历确实帮了他的大忙。
这次崔可夫从白俄罗斯赶到国,是来了解国的军事实力并准确的分析日军事力量的对比。最后,才出报告,建议苏联对国的军援,控制在一个能让苏联接受的范围之内。
从这一点来说,崔可夫所做的事更像是一个军事特工,不但要收集蒋介石的军事力量,也不会放过日军的军事力量。
种种迹象表明,崔可夫此行担当的是一个特工的任务。
不过对于苏联方面派出的人员,蒋介石倒是没有显示相应的热情,反而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夸奖了一番崔可夫。事实上,蒋介石很失望,相对于崔可夫来说,他更希望来的是加仑元帅,这个策划了整个北伐大小十余场战役的苏联元帅。
显然苏联不可能答应蒋介石的要求,让一个现役军队元帅,去国担任军事顾问,除非斯大林铁了心要惹毛日本人,不然他绝对不会下如此荒唐的命令。
蒋介石也知道这不可能,但他的意图并不是在这里,他是为了将苏联的地面装备,至少在商议的4个师的苏制武器弄到手。苏联人不太配合,并不想将这么多的武器卖给国。
种种迹象表明,苏联人并不看好国,以为蒋介石领导的**队很难抵御日军的进攻。事实上,斯大林也准备好了在蒋介石大败,并失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后,和日本人握手言和,出卖国利益的准备。
这种不明朗的表现,显然不能让蒋介石安心,所以他希望能够用更多的苏联军援来挑拨苏日之间的关系,如果日军面临的苏联军队和**队,那么蒋介石就不用担心日军会成为抗战的胜利者了。
曾一阳和彭总显然都感觉到了,这次苏联代表来的很突兀,其代表的意义有让他们有些忌惮,所以才很有默契的准备商量一下如何接待苏联军事代表。
在山里住了些日子,曾一阳就喜欢上了山里的生活。天刚刚放亮,早早的起床,在山腰上走走,一边是散步,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好办法。
咩咩——
得咯——,走。
一阵赶羊的响鞭,在耳后响起,曾一阳回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孤老头。
“韩老倌,这个时间上山放羊早了一点,带着露水的草,羊吃了会闹肚子的。”曾一阳笑着和对方打招呼。
韩老倌赶了一辈子的羊,也没有见到过有军队进驻板榆沟,4o军的指挥部设在了这个小山村的边上,一开始让很多村名都惊慌失措的,阎长官和蒋总司令又打起来了?
一打听,才明白原来是日本人打过来了。
山里的人民风朴实,很多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门口的山沟沟,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些部队是来干什么的。但是见到长官行礼,这还是都知道的。
韩老倌恭敬的走到曾一阳跟前,摘掉了一个破旧的毡帽,给曾一阳鞠躬道:“长官好兴致,这山里的羊要多动,小的正准备赶着他们去对面的山头放。没有一个多时辰,是赶不到的。”
“老人家,我不是告诉过你,以后别一口一个长官、长官的叫,我也不是长官,再说了,论年纪,你当我爷爷都够,你叫我一句曾同志,或者干脆就叫小曾,这样显得才亲切。”曾一阳制止道。
山里人什么都好,就是固执。曾一阳来了有大半个月了,所有人见到他都改不了口,一口一个‘长官’的叫着。
韩老倌是走出过大山,见过世面的人,年轻的时候还走过西口。年纪大了,才带着多年的继续,回到老家养老。养的这二十多只羊,就是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置办下来的,就是为了养老的。
可第一天进驻板榆沟,韩老倌就杀了一头羊,送到了4o军的驻地,说是要劳军。
4o军保卫处得干部,被老头固执的行为吓了一脑门子的汗,因为按照规定,群众送来的东西一律不准收,要收也行,按照市价给钱。
但韩老倌是送羊肉来的,而不是卖羊来的,说什么也不收钱,于是就僵持在了一起。
被正好路过的曾一阳现了,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于是他批了个条子,让警卫团的战士去仓库领了一卷土布,和半袋盐,说是礼尚往来,才勉强让韩老倌收下了。
临走的时候,韩老倌当然是千恩万谢,第二天,4o军在板榆沟就多了一个宣传员。
一来二去的,便算是认识了。
老人认准了曾一阳是大官,这和板榆沟的其他老百姓的看法有些出路,因为周炎三十来岁的年纪,魁梧的身材,显得彪悍而干练,都被当成大官了。反而曾一阳太年轻,看上去不太像,不过很多人还是认同了韩老倌的观点,曾一阳看上温尔雅,准时读书人,至少也是官。
国人对官员的畏惧,让曾一阳深深的感觉到了老百姓的苦。
韩老倌看日头越来越高,心也记挂着自己的那群羊,匆匆别过了曾一阳,往山对面缓缓走去。
曾一阳看着这幕山林风光,也有些着迷。舒展了一下手臂,转头会指挥部去。
他的指挥部临时放在村的一座破庙里,自从4o军指挥部赶来后,就将破庙修缮一新,房上铺着当草,院子里的杂草也收拾的干干净净。
还没到上午九点,曾一阳就听到有大队的马匹进入村子的声音。
曾一阳心说,彭总也真是个火爆脾气,这山路地图上看不过是几十里,真要走起来,一百里都不止。
估计也是彭总连夜赶过来,连忙带着4o军的主要干部迎了出去。
“老总,你可来的真快,昨天通的电报,今天就到。这夜里走山路可不安全啊”曾一阳一手接过彭总的缰绳,扶住马匹帮彭总下马。
骑了大半夜的马,是个人双腿都会麻。不过彭总显然不在意,靠在马边上吸着冷气道:“工作要紧。”
四个人,出席这次谈话的人要么是八路军在山西的党政一把手,要么就是4o军的党政一把手。
除此之外,所以人都没有资格参加。
这牵涉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共产国际,名义上是g的直接领导机构。而苏联派遣一个少将来山西调查Zg的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这已经够让他们担心的了。
在红军刚刚长征结束后,苏联方面有条件的支援了红军一个军的装备,这一个军的装备虽然壮大的红军的武装,但对已经展起来的西北苏区来说,根本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
锦上添花,仅此而已。
这次,苏联军事代表团过来,如何展现Zg现阶段的实力,确实是很多人的难题。
“彭总,苏联限制军援的规模上来说,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就是苏联希望国尽可能的拖住日军,但是只不过是拖住,而不是缺的抗战的胜利。”曾一阳心有所想的说道。
“确实,党内不少干部也对苏联的这种态度表示不满,不过决定权在人家手里,即便手握着黄金,苏联方面不想卖也不能强逼人家。”彭总一口气将一茶缸水喝完后,愤恨道。
地面部队,一谈到大口径火炮,苏联人就闭口不谈,没有大口径火炮,谈什么防御。还有就是飞机,相对于oo架战斗机群,但是轰炸机只允许卖给国6架。
则算什么道理。
彭总这段日子也接触了不少新的战术,加上飞机的战斗力确实惊人,他也多关注了一段时间。
之后就现不对了,战斗机是用来防御性的飞机,如果要配合地面部队进攻,没有轰炸机根本就是不行的。
彭总这段时间算是搞明白了一件事情,日之间的抗战,玩的就是矛与盾的游戏,鬼子的矛已经很锋利了,当然不需要去磨了,可国的盾牌还没有足够坚固。
于是,苏联人准备让国的盾更耐用一些,派人来加固一下。
然后,苏联人就像是一个没事人一样,站在一边,除了看热闹之外,或许还会叫上两声好来。
邻居太阴险,当主人当然也不能以诚待之。
曾一阳和彭总两人互相说着一些苏联装备的优缺点,好像完全忘记了要谈论的事情,反而在一边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刘伯承心有些担忧的看着眼前的这一老一少。
担心彭总和曾一阳最后做出不明智的事来,让苏联方面反感。
眼看着就要午,门外已经有4o军的人员过来说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就等长过去入席了。
这时候,曾一阳才对着彭总一笑,刚要说话,就听得彭总大笑道:“我们来猜猜,各自将想好的办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一起摊开,你看如何?”
曾一阳一听,连连赞同,这种情况有点像三国里的场景,《三国演义》诸葛亮和周瑜就玩了一把。
曾一阳兴致满满的从笔记本上撕了张纸,避开众人,写好后,立刻就折叠起来。
彭总将手放到了口袋,掏出来的时候多了一张折好的白纸,原来彭总早就准备好了。
装穷——
两张纸上都写了这两个字,两人相视后,抚掌大笑。
笑完,双双又点了根火柴将各自的纸都烧掉……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三十五章犯众怒的崔可夫
第三十五章犯众怒的崔可夫
苏联军事调差团的到来,对于民国各方势力来说,都不是好事。
先:对于西北来说,苏联已经不准备给予无条件军事援助,反而倾向于用贵金属让西北去购买苏联的武器。
姑且不说苏联的武器如何,主要是,对于国无法生产的大口径炮,连谈判的可能都没有,反而却有意出售4个师的苏制武器给蒋介石,这让Zg深感不安。
自从第一次国共分裂之后,让Zg难受的事情,必然是蒋介石政府特别愿意看到的。
但这次苏联军事调查团的到来,却让蒋介石大为恼火。
算什么东西,国人打日本人是抗战,难道用真金白银来购买老毛子的武器,还要让手下的部队排着队让老毛子检阅不成。
此时的蒋介石深深的还念起了加仑元帅,一个纯正的军人,一个更倾向于国际主义者的军人。加仑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能让日本整个关东军都坐立不安的苏军奇才。
在苏军的的威望,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连斯大林都对其有着深深的忌惮。
和蒋介石的用人原则不同,斯大林更喜欢才能平庸的奴才,这让他对于能力出众的人有着很深的芥蒂。而蒋介石喜欢用的人,却是有才能的奴才。
一样的奴才,却是不一样的结果。
在三十年代末期,斯大林大量屠杀有功之臣,几乎让整个苏联的国防体系几近崩溃。要不是苏联的工业底子不错,加上十月**后,电气化,军工业的大力展,苏联也不过是德国嘴边的一块肉。
要不是国根本就没有重工业基础。
如果蒋介石掌控的国,是一个堪比苏联的强大工业国,日本也就是蒋介石嘴边的一块肉。
可惜,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一代人,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才会逐渐走上世界舞台。在此之前,只能饱尝岁月的艰辛。
9月8日,苏联军事代表团抵达汉口,蒋介石亲自从南京赶到汉口迎接。
如此容重的场面,不易于是迎接苏联的一国元般的隆重。
崔可夫不过是刚刚被任命了白俄罗斯地区一个军的军长,在苏联8oo万体制军人下,崔可夫这样的人没有三千,一千还是有的,在苏联是一个小人物,一到国,就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让刚刚踏出机舱门的崔可夫有些怯场。
勉强笑了笑,比哭都难看。
蒋介石回头,微微侧头对身边的顾祝同询问道:“我这么看这个老毛子有点面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顾祝同可是对苏联的这个军事调查团仔细研究过,崔可夫他也认识,当年他在黄埔任教官的时候,崔可夫是当时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在广州也呆过一段时间。
于是,顾祝同微微一笑道:“委座,您不记得了,加仑元帅身边有一个军事参谋,对于步兵骑兵的作战很有心得,当年还受到过委座您的嘉奖,就是此人。”
“是他?”蒋介石皱眉道,不过时间上不允许他回忆当年的事情了,见崔可夫小心的从扶梯上走下来,周围央社的记者都像商量好的一样,团团将崔可夫围住。
啵——
镁光等在一阵突然一阵白光下,白烟弥漫,就像是一个个小鬼,举着要命的索命帆一样,让崔可夫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
好在身后的人员及时扶住了他,和崔可夫同来的八个苏联专家,也是心戚戚,脸色苍白。
他们在苏联也不是什么大人物,连他们的团长都是小人物,更不用说这些人了。苏联当局完全以充数的姿态,来轻视国,派出去的人员也不会是什么大人物。
反而见惯了给上司写报告,做汇报的小人物们,出席如此宏大的场面,各个都有些水土不服。
“蒋总司令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