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初当王爷-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夫人被朱元璋这么打趣一说,也忍不住笑了。“

    重八,你这话说的有道理。每当想起咱们金陵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小子却在军山逍遥快活,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混恨不得将那小子拉回来打一顿板子呢。”朱

    元璋哈哈大笑道:“要不怎么咱俩是夫妻呢?”

第一百五十三章 张公子的故事() 
拍卖会之后,各经销商在心里多少对于军山的供货能力有些担忧。毕竟他们砸进去的是真金白银,可不敢只跟军山要一个承诺。

    此次他们不仅仅要拿走军山生产的第一批货,还想看看军山的生产能力。

    未能按计划那些北方大部分市场的张秀林,见机暗中收买了几个北方的小商人,暗中造谣生事,说军山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能力生产那么多的香烟。

    此次军山通过拍卖得到的金银也不会用于生产,而是运送到金陵补贴战事上处于下风的朱元璋,到时候大家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些本来还以为自己会发大财的商旅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收了货也不肯离去,整日在军山下游荡,变着方法的想要上山去参观一番。甚

    至有些颇有权势的南方商旅也扬言放弃与军山的合作,要回本来属于他们的银两。对

    于此事,叶兑从安全考虑,建议朱振一口回绝,以免有心人知晓军山的防守布局,将来对军山不利,沈醉却从商业角度建议朱振,让这些商人上山看看,以稳住这些商人之心。朱

    振权衡利弊之后,也答应了商人们的请求。

    军山虽然兵士算不上多,但是却也不是什么势力可以偷袭的。况

    且自己毕竟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想让马儿跑,必须让马儿看见草。

    翌日,在望君楼等待的商旅便得到了通知。三日之后,准许一干分销商,上山考察,但是不允许懈怠武器和随从。

    对于军山颇为觊觎的张公子是不可能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的。

    因为,此时张公子正在清水湖畔很是悠闲的享受自己作为大都第一世家公子的悠闲人生。清

    水河畔处的一处空地,被临时装修搭出了一个竹楼。竹

    楼依清水河畔而建,是二层小楼,一楼是几根笔直的木桩,二楼则是雕刻颇为精致的雅间,上覆羊皮保暖,而羊皮之上又盖了江南名士最为吹捧的蒿草。而

    竹楼的飞檐之下,则悬挂了不少从名山古刹里搜寻来的铜铃,清风拂过,铜铃发出阵阵轻颤之声。似

    神山梵语,高僧吟诵,颇有隐士风范。

    张公子出身名门望族,不论走到哪里,生活都一如既往的潇洒。不会因为一时挫折,陷入愤怒之中,是他们世家大族子弟的共有的特点。

    张秀林远远的看了一眼,看到那些竹楼之上高雅而名贵的壮士,手心不自觉的握了握,自己苦苦追寻的不正是这般写意而潇洒的生活吗?

    这些日子自己在望君楼整日里在那些粗鄙的商旅只见游走,不停的鼓动唇舌,张秀林感觉自己似乎都要被同化成污秽之人了。张

    嘴便是哪里的小娘腰身盈盈而握,哪里的婆姨胸脯如峰。名

    贵的波斯地毯扑在二楼的飞檐下,做工精细的和田玉桌摆放在张公子身侧,上面摆满了时令现存的水果,张公子躺在一张紫檀木雕饰而成的躺椅之上,手提一壶美酒,仿佛神游物外。

    两个身材窈窕,模样清秀的小娘正在跟钓鱼的张公子念诵诗文。

    北方世家公子,虽然也懂些经义,却难以如同江南读书人一般,游雄山涉名泉,见不到什么烟雨迷蒙,更不晓得什么叫温婉如玉,自然难以写出那些听了让人心里仿佛有一湾清泉娟娟而流的诗文。不

    过这张公子却喜欢江南人的悠哉日子。每

    日里总是有那么多人生不称意,片头散发,衔觞赋诗,醉于扁舟之上,呕吐之间或许还能惊奇几只水鸟。

    想想便是何等的写意人生。

    张公子此时显然已经喝的有些醉了,眼角的神色迷离,嘴角还流淌着几滴佳酿。长

    袍随风飘荡,凸显出他北方汉子健硕的身材,惹得正在念诗的小娘脸颊绯红,连带着念诗的红舌都有些发涩。张

    公子收回神来,看了一眼那些目光颇有些涣散的小娘,见他们舌头打结,也不恼火,嘴角露出些许轻浮的笑意,看的那些小娘羞愧得连身子都似乎站不住了。张

    公子英俊的面孔之中,露出几分得意的神色,从袖口中掏出几张银票扔了过去,说了句散了吧,两个小娘立刻敛衽行礼,低头退下。张

    秀林闻着扑面而来的酒气,眉头微微一皱,却并未多言。他

    知晓自己家公子最讨厌别人对他的生活指手画脚。

    而且他们家公子做事情似乎从来没有败过。

    当初元廷宰相脱脱想要修黄河搞事情,不知道多少人跟着投了钱,认为脱脱天纵之才,定然能带领元廷走出困境,大家跟在屁股后面肯定能赚一笔大钱。

    连张家大部分也认为,此时元廷元气未伤,应该跟着脱脱做这件事情,从中谋取利益。而

    张公子在劝谏二三,见无人愿意听自己的意见之后,也未曾多言,只是卖光全身所有家当,将自己家的宅子全都典当给了色目人换了银子不说,甚至连醉红楼相好的体己钱也给骗了一干二净,一股脑全都买了粮食屯了起来。所

    有人都说张公子是傻了痴了,劝告张父送他去寻名医看看脑袋,张家族老心疼家中晚辈,甚至还亲自登门造访,却被张公子一通奚落嘲讽,张家族老甚至要将张公子除名。

    谁曾想到,黄河修道半路,形势急变,刘福通等人挑动百姓造反,元廷急速扩充军队,需要的粮食的大增,而南方的战事也瞬间爆增,天下形势岌岌。最

    后江南的粮食也运不到北方,元大都从皇室到宗族全都吃不上饭,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张家屯了大量粮食,大家谁人敢说张公子是废柴?张

    家之人,一个个美的云里雾里,都想着借此大赚一笔。

    每日登门的宗族族老差点儿踢破了门槛,张公子的父亲更是一天三顿小酒,感觉张家一族名震大都只是时间问题。

    其他家族,连带着元室宗族的膏粱子弟都暗暗挑起大拇指,说张家出了聪明的继承人,张家未来百年不倒之基业就此奠定。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张公子竟然觐见元帝,将手中的存粮一股脑全都献给了皇帝陛下。张

    父闻言,派出三匹快马去追,愣是没追上张公子。

    气的张父直接昏死过去,张家的族老更是拿着棍子上门,扬言要将张公子开出张氏宗族。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张公子前脚出了皇宫,后脚皇帝的敕书就到了。

    张家父子,忠心体国,上报君王,下爱庶民,当为商旅之典范,特赐盐铁经营之权于塞上,准张氏一族为元天兵供应粮草之宗族。所

    有人刹那间惊呆了下巴。

    这哪里是败家子,这真的是老天爷派给张家,让张家光耀门楣的。在

    这么大的诱惑面前,谁能控制住自己?谁能想到这个时候去贿赂皇帝呢?

    等到大家再想到去各皇帝送礼送粮食的时候,已经晚了。自古只有雪中送炭者能够得到厚报,锦上添花者谁人能够记住呢?这

    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起来,真的是愚蠢至极。

    从此张家的商队携带者盐巴和铁器行走在草原之上,将数不清楚的草原特产带回中原,金银赢取之胜,天下人皆慕。而

    张公子将赚取的金银,用商船沿着大运河南下,从江南收购粮食,再供应元廷之兵马,从中赚取微薄差价。

    看似微薄差价,可天下吃粮草的兵马何止十数万之数,张家籍此一跃成为大都最兴盛之家族。不

    仅仅是张家,便是江南的沈万三家族,也借此搭上了张公子的大船,一跃成为江南首富。

    隐居幕后的张家老家主再度出山,公开宣称张公子为张家下一代家主继承人,张家族人无人敢出言反对。张

    秀林心里知晓,自己家公子看似颓废荒唐度日,其实腹有韬略,对于如何对付朱振怕是心里早就有了打算。

    张公子端起酒壶,将壶中佳酿一饮而尽,不少酒水洒在衣襟之上,也全然不在意。

    张秀林蹲于身侧,伸手拉起鱼竿,却见鱼竿之中鱼饵早就被精明的鱼儿吃的一干二净。笑

    着摇摇头,轻声道:“公子,好雅兴。”

    张公子似乎才发现张秀林来了一般,懒洋洋道:“你这家伙,整日里在忙什么?整日里也不见你的身影。”

    张秀林微微一欠身,拱手行礼道:“公子日子逍遥,自然要有人为公子负重前行,这些日子在下忙着搜集军山和各地分销商的资料略有所得。今日恰巧公子悠闲,不如在也念给公子听。”张

    公子一脸嫌弃的看了张秀林一眼道:“滚滚滚,老子听那些小娘念诗,如置身花海,飞蝶轻舞。你他娘的一开口,全都是无聊的数字,跟丧事的招魂鼓差不多,烦不烦人。”张

    秀林一听,本身对于军山之事还有些担忧的他,反而彻底安静下来,笑着说道:“看来公子对于军山之事,已经有安排,在下奉命行事即可。”

第一百五十四章 水文大佬茹太素() 
军山。不

    管外界如何看待它,但是它主动敞开胸怀接纳外界的意图却明显到不能再明显了。朱

    振一手香烟将全大元的商人都吸引过来,就仿佛成了甩手掌柜的,每日里不是研究机器,就是跟夫人们游山玩水。

    这让负责军山经济的沈醉可着急不轻,只靠香烟挣银子,实在是太单一了,万一出点儿什么风险,不能让军山的百姓都喝西北风吧?沈

    醉毕竟年轻,在经济建设上缺乏经验,没办法只能有时间就去找叶兑和张大舍商量,希望能够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意见。军

    山这一下子卖了那么多香烟,赚了那么多银子,得让银子生钱啊,这生意人有货没钱的时候着急,有钱了,没新项目也是头疼的要命。偏

    偏叶兑老先生是古板的读书人,别的事情他都能跟你聊聊,唯独这商贾之事,老先生一听就皱眉。

    硬着头皮跟沈醉聊了几回,听沈醉叨叨什么买卖能挣多少银子,头疼的很,暗示了沈醉几次别来烦自己见没有效果。

    后来干脆听说沈醉来了,就避而不见。时间久了,哪怕沈醉再不懂事儿,也不好意思再登门造访。

    至于张大舍更不靠谱,每日里忙完手头的活,就往军营跑,倒是跟常茂等人打的火热。一

    杆大枪,愣是能跟常茂的禹王槊比划个二十来个回合,真问他财政上的问题,他还真说不出四五六来。

    就在沈醉头疼的紧的时候,有位叫茹太素的书生投奔张大舍而来。

    听张大舍自己提起,当年他发下宏愿,想要游历山河,将来做一番功业。所以就背着书箱,游历大元的大江南北。

    当年家里穷,媳妇宰了两头肥猪,给他凑的路费。这

    一路上,就没敢吃一两肉,平日里也住在破庙里,谁曾想就这样艰苦,走到泽州的时候,自己依然穷困潦倒到连饭都吃不上了。

    也是老天爷开眼,让张大舍遇到了一个靠为别人写信为生的书生。这

    书生相貌不凡,一看就是人中龙凤。不过让张大舍不喜欢的一点是,这书生给别人写信是靠字数收费的。人

    家一封信,几个字就能解决的问题,他非得洋洋洒洒写成成百上千字。

    比如,母病,速归。他

    非得写什么,儿离家日久,门前嫩柳已成荫,老母一人操持家业,甚是辛苦,幸得乡邻帮衬,农桑未误……洋洋洒洒写满篇幅,最后来个积劳成疾,思念吾儿,盼速归。不

    过这张大舍也不得不承认,幸亏这茹太素生意不错,又时常接济他,不然自己早就饿死了。

    张大舍随朱振入驻军山,坐了文官第二把交椅,心里寻思治理百姓的文官太少,行政效率着实低下,还天天跟朱振念叨自己的好朋友呢。

    谁曾想,这茹太素在泗州游学,不知道怎么就听说了军山。

    直接来投奔了。

    也是让沈醉念叨烦了,直接将茹太素推荐给了沈醉。沈

    醉跟茹太素聊了聊,愣是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是感觉他张嘴都是四书五经,很高大上的样子。

    肯定是自己学识不够,听不懂儒家大义,赶忙找来朱振跟叶兑老先生帮忙鉴定一下。

    张大舍的朋友,朱振自然不敢怠慢,亲自接见了一番,谁曾想,这朋友真如张大舍说的一般,跟自己坐而论道,扯了半天学问,朱振和叶兑老先生看的直摇头,这人说话没重点,算是个书呆子。连

    叶兑老先生都感觉他说的多是些穷词滥调,臭不可闻。更不要说朱振这般学渣,如何能听懂其中的意味。

    叶兑老先生算是提不起兴趣,回家教孩子读书去了。

    朱振也嫌弃他,又碍于张大舍的面子,让他给沈醉当个文书。

    谁曾想,这书生好面子,回去之后发愤图强,痛骂了张大舍不念旧情,又写了个万言书,让张大舍献给朱振。

    张大舍看了一个时辰,愣是没看明白,忽然感觉自己是不是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本想劝茹太素安心在沈醉身旁做个文书得了,见老友气的面庞发紫,话到了嘴边愣是没说出来,最后没办法厚着脸皮,求他又见了朱振,求朱振看完。朱

    振气的想踹张大舍两脚,你自己都不愿意看又臭又长的文书,我就愿意看了?低

    着头看了整整两个时辰,看的朱振头昏眼花,几次想要放弃,最后愣是硬着头皮看完,终于在文章的末尾看到了有用的内容。茹

    太素在文尾建议朱振合理开发军山的山体资源,莫要竭泽而渔。并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文

    章最后五百余字,说的有理有据,颇有见解,朱振拿给叶兑老先生看,叶兑老先生也颇为惊奇。

    说此人之才,不下于一流名士。朱

    振看着厚厚的文牒,郁闷的唉声叹气,心想自己一时疏忽差点儿把一位大贤赶跑了。可

    是又觉着,这茹太素也太不靠谱了,明明几百字能够讲清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整的那么复杂?这

    要是给朱元璋做事,还不得挨板子。朱

    振也不是小气的人,知晓了茹太素的才华,立刻拍板让他管理军山除香烟外的财务。

    这茹太素本事确实不小,没有沈醉这般资源,却也在军山做出一番不小的事业,论务实十个张大舍拍马也赶不上。难

    怪都是读书人,张大舍穷的吃不上饭,人家日子过得挺逍遥,隔三差五还能吃顿肉补补身子。沈

    醉和茹太素两个人搭档着实有些奇葩,为什么呢,因为沈醉看谁都是面带春风,在加上他年纪轻轻,确实平易近人了,却很难让人尊敬起来。而

    茹太素却截然相反,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但是因为这两年游览山河,吃了不少苦,本身就看起来有些沧桑,再加上留了长长的胡须,总是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

    本来沈醉认为茹太素看起来太过于威严,与那些百姓打交道不容易。谁

    曾想茹太素因为茹太素看起来老成威严,百姓们认为他比沈醉更可靠,而好惹事儿的年轻人,也畏惧他,茹太素说什么,百姓们都愿意听他的。

    进入军山没多久,就跟当地的百姓打成了一片。各种开发军山的事项,在极其短的时间,就走上进程,效率比沈醉建香烟工厂还要高许多。

    “你最近在忙什么?”沈醉布置好了今日上山的路线,就来看望茹太素,想要了解下他这边儿的成果。“

    我又组织乡亲们成立了几个集体工厂,”茹太素将手札扔给沈醉,这本身是要给朱振看的,知道沈醉跟朱振的关系,茹太素也没避讳,沈醉直接倒着看,约莫在倒数六百字左右开始进入正题,皱着眉头问道:“你能不能把文案写的简单点?前面一万多字都是废话,你累不累?”茹

    太素是真的喜欢上了军山的氛围,如今山河破碎,各地军阀割据一方,像是军山这般势力的军阀多如牛毛,但是大多数都各谋私利,真正像是军山这样为民谋利的真还是头一次见。茹

    太素感觉自己也老大不小了,不能在飘荡下去。先

    前见张大舍这种臭石头都跟着军山干,就知道军山之主人不错,后来自己亲自见了两次,这年轻人的县男虽然人慵懒了些,但是心地善良而且见识超群,只要自己细心辅佐定能成大事。所

    以被沈醉直接埋怨,也不生气,微笑道:“我们读书人跟你们这些生意人可不一样,你们只知道谋利,不懂道义。你以为我前面那一万多字,都是废话吗?你错了。这前面一万字讲究的是道,而后面的六百多字是器。器能解决问题不假,但是逃脱道的规模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你们只看重我对器的理解,而不去仔细揣摩我说的道,是舍本逐末。”沈

    醉扭头就走,他对做生意感兴趣,但是对于什么大道理那是一点儿想法都没有。走

    了不远,他们忽然见到一群衣衫华丽的官员,大摇大摆的走在山路上。

    有正在劳作的百姓挡着了他们的去路,立刻被负责保护他们的官兵驱赶开来。甚至有几个年迈的腿脚不好的老人,直接被推倒再路边儿。连

    带着茹太素跟乡亲们一起烧的瓷器都被摔碎了不少。

    茹太素眉头紧皱,从身边提起刚刚跟着乡亲们干活的锤子就要上去帮忙,却被沈醉死死的拉住了。“

    沈醉,你放开我,这军山是咱们一起建设的家园,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就能来造次的,你且让我除了这群混账。”茹太素气的脸颊通红道。

    “哎呦,茹太素,你冷静点儿,你没看见他们的腰牌吗?这是应天的使者,咱们得罪不起。”沈醉连忙劝说道。

    听闻是应天来的使者,茹太素倒是冷静了不说,不过依然剧烈的喘息着,皱着眉头问道:“应天,应天不是在全力应对张士诚的进攻吗?来咱们军山做什么?”

    “找茬啊!”

    “找茬?”

    “没办法啊,谁让应天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