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前世缘今生定-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柳妈早就把女儿装扮好了,只见她穿着一件半新的蓝底小白花棉袍,这是她姆妈化了好几天时间将她自己的棉袍改小而成的;脚上是一双蔟新的青布棉鞋;额前刘海齐眉,一头绵软的乌发在脑后编成一根细细的辫子,辫根上和辫梢上都扎着红头绳,鬓旁,还插了一朵粉色的小绢花。这小绢花还是她姆妈做新娘时戴过的,二十年来一直珍藏在房中的大木箱底下,竟然没有一丝褪色,仍然粉艳照人。

青柳今天的打扮完全是一个小新娘的样子。

看到菊花进门,姆妈赶紧从房里舀出一个小布包来塞进女儿怀里,包里是青柳的几件日常换洗衣服以及小毛夫妻送的鞋袜。

“阿大娘,这个就不用舀了吧?到了王家什么都有,还怕会缺了青柳穿的?”菊花对带小包有异议。

“不,还是带上吧。我们家的虽然穷,但从来没有亏待了女儿,衣服虽然破旧,但也是来自娘家人的一种挂念,阿柳万一在婆家想家了,就可舀出旧衣服来看看姆妈为她缝制的针线,也算是一种念想吧。”

听阿柳妈这么一,菊花就不再作声。

该的该关照的话,阿柳妈昨天晚上都事无巨细地一一和女儿过了,但今天,她牵着女儿的手又重新一样样关照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场院里,她终于忍不住蹲下身抱着女儿哭了起来,久久不愿放手……

章节目录 第二十五章痛别

青柳虽然先前过愿意去王家做养媳妇,但此时看到姆妈哭就也抱着姆妈哭成个小小的泪人儿,看得闻讯前来的村人们无不唏嘘不已。

阿根本来想送女儿到芦花浜的,但最后想想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女儿总是人家的人了,送那么远徒增伤心而已,还不如不送,所以最后,只把女儿送出屋门就回身进了房间再不出来。

阿五吃过早饭就躲到了灶间里,家中连遭变故,三阿哥死了,大阿哥走了,现在,唯一的妹妹也要永远离开家了,本来热热闹闹的一家六口,骤然间只剩下了冷冷清清的三口人,这么大的变故和强烈的反差,让阿五小小的心里实在承受不了,所以就干脆逃避躲着不见人。

看看日头已跳出地面,估摸着已是辰时三刻,看到青柳母女相拥在场院里仍然哭得肝肠寸断,菊花不禁有些焦急起来,芦花浜虽然不太远,但带着青柳约摸得走上半个时辰,如果去晚了,怕那王家娘子等得不耐烦,想到此,老婆子就上前劝道:“阿柳妈,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啊,让你这一通哭可别把时辰给误了。”

阿柳妈知道这是实话,因此强忍住离别之痛,把青柳的手从自己身上掰开,了句:“阿柳,我的囡,以后姆妈阿爸不在身边,你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记住了,你进了王家门就是王家人,有了什么委屈你都得忍着,可千万别使性子,啊?……”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不顾背后青柳的嘶声哭叫,捂住嘴转身颠着小脚进屋回身关上了门,倚在门上滑落在地上,捂着脸低低呜咽起来。

外面,菊花紧紧抓住青柳的一只小手,向屋里喊了声:“阿根阿大娘,我带青柳走了啊,你们就放心吧!”然后就扯着青柳上了路,也不管青柳向身后伸着小手高声哭喊着姆妈阿爸。

直到走出了杨柳村的地界,一直呜呜哭泣的青柳才停住了啼哭,她挣脱了婆婆牵着她的手,拭去了脸上的泪痕,然后转头看着身边的田野景色。

今天天气很好,蔚蓝色的天空飘着几片云絮,悠悠地飘向南方;一行不知名的鸟儿排着队在高空振翅飞翔,不时传来几声鸣叫;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抚熨着夜里微冻的土地。田野里农人种植的几丛蔬菜点缀在一片枯黄间,给这世界带来了些许生机。

“婆婆,这是什么啊?”青柳终究是个小孩子,刚才离别父母时的伤痛和哭泣经过沿路风景的陶怡早就抛到了脑后,指着路边的几朵小白花问道。

“哦?”菊花本来不想理这小妮子的,但看到她殷切纯净的目光,又不忍拒绝,就勉为其难地弯下了老腰凑近小花细细看了下,嘴里也不由轻轻“噫”了一声,她知道这是生长在当地的一种野草,土名叫**草,将草杆折断后会在折断面冒出白色的草汁来,类似奶汁,故而叫这名。这草其实青柳也认得,她在春天曾割过喂兔子,但她却没看到过这草会开花,所以才会有此问。

但是按理这草长在春天,秋天开花结籽,到了冬天应该早就冻死了啊?怎么竟然会在冬天开起花来呢?所以菊花也看不懂了,一时不由疑惑地“噫”了一声。

“这就是**草的花啊,阿柳不识得吗?”菊花低头回答青柳,又去牵住了她的小手。不知为什么,抓住了青柳的手,这菊花才会觉得安心。

“哦,**草的花是这样的啊?”青柳憬悟道。

“可不是么?阿柳,我们要快点走了,迟了,怕你未来的婆阿妈会不高兴哩。”菊花很庆幸这青柳没有裹脚,要不然,她肯定得在半道上背她走了。

“噢,知道了婆婆。”青柳乖巧地应道,同时脚下加快了步子。

“婆婆,你我未来的婆阿妈会不会很凶啊?”走了一会儿,青柳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抬头问菊花。

“呃,这个……”菊花一时答不上来。从她和柳衣衣的几次见面得出的结论来,这个漂亮小娘子肯定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青柳进了门以后不定会给她吃苦头,但在青柳面前,她又不能直;如果违心柳衣衣是个慈祥温和好相与的长辈,又不定会让年幼而缺少心计的青柳吃更大的亏,所以沉吟良久,也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最后只好岔开话题。

“阿柳,你要记住,到了王家,可不象在自己家里时那样随便,记得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不管有没有做错事,婆阿妈凶你时,千万别回嘴,你只要低头不吭声就好,知道吗?”

“知道了。”青柳认真地答道,“这个,昨晚姆妈也和我过的。”

“你看看,又乱话了吧?婆婆再一遍,在王家如果你婆阿妈凶你,千万别回嘴,一句也别,只要听着就好了,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记~住~了~吗?”一看青柳还是没领悟她的意思,菊花不由急了起来,又重新了一遍。

“噢,记住了。”青柳抬起头来向菊花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次,她是真的懂了。

前方,可以隐隐望见一片屋宇,芦花浜到了。

腊月二十二,是芦花浜的逢集日,加上快过年了,狭窄的街道上摩肩接踵人流拥挤,街边摆满了小摊头,那些小贩不住声地吆喝招睐着行人,人声嘈杂沸腾,置身在这闹市中,每一句话都得提高了嗓门嘶喊。

青柳紧紧地抓住婆婆的手,生怕把自己挤丢了,一边往前挤,一边好奇地看着身边的一切。长到七岁,她还从来没到过集镇,也没看到过这么多的人和这么多的摊贩上和摊贩上红红鸀鸀的漂亮东西,一双眼睛忙乱地东张西望着,显得不够用了。

忽然,一个小男孩迅速从她们身边的人缝里象一条鱼一样滑过,手里还高举着一只用青鸀的竹叶做成的小风车,青柳还没看清风车的样子,就听得后面一个尖细的声音叫道“阿哥,快给我!再不给我,我去告诉阿爸了!”回过头去,只见一个和青柳差不多年纪的小女孩边喊边追了过来。

青柳下意识地侧过身子,让女孩通过,那女孩经过她身边时朝她感激地笑了笑,然后就只顾追前面的阿哥去了。

青柳不由自主地站定身子,望着女孩的身影迅速消逝在人群里,呆呆出起神来。这一幕她是何其熟悉,以前在家里和哥哥们玩耍时,她也曾这样追着哥哥们跑,只是她比刚才的女孩似乎幸运一点,她的哥哥们不会让她辛苦地跑多久就会把她想要的东西给她。可是,这样的场景好象已经永远地离她而去了。这点,那女孩似乎就比她幸运多了。

“咦?阿柳怎么不走了?”菊花刚才只顾自己前行,一时没注意到青柳并没有跟上来,一经发现,不由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回身寻找,还好没找多远就看到青柳立在街中心发呆,忙过去一把拉住她的手,急急问道。

“哦?婆婆,你看这摊上的头花多漂亮啊!”青柳回过神来,指着街边小摊上的东西。

“喔,阿柳要是看着这头花漂亮,等会见了王家婆婆,就让她为你买一朵吧。现在,我们还是快走吧,那个王家婆婆等得要心焦了。”菊花没等话完,就牵着青柳的手继续前行。

不远处,就是柳衣衣和她约好见面的那家叫“清韵香”的茶馆。

章节目录 第二十六章茶馆

茶馆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晋时,当时只是一个茶摊,没有固定场所,仅为路人解渴而已。至唐时方形成固定的茶馆,并逐渐从盛产茶叶的南方流传至北方城市,除了予人解渴外还兼备了休息和进食的功能。

至宋时,中国茶馆进入了兴盛时期,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里就画了许多茶馆,而北宋文学家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毎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则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看得出来,此时的茶馆又增添了许多特殊功能,可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更成了人们的首选。

清未,中国经历了战争和贫困,茶馆一度衰微,但在江南一带,乡间的小茶馆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这种小茶馆只有一个门面和一只老虎灶,店堂里摆几张简陋的方桌,四边各横一只长板凳。小茶馆里只有一个跑堂和一个收账的两个人,跑堂的管泡茶和擦桌子并洗刷茶壶茶盅,收帐的管收钱和烧水。

茶大都是周边乡村里家境较好儿子们又比较孝顺的老头儿。

南方乡下,老太婆们一天忙到晚,忙完家务还要纺纱织布,要不就是帮着带孙子孙女,从没有个空闲的时候。但老头们就不同了,他们干不动农活了以后,每天除了抽旱烟扫扫地外就没事可干了,连抱个小孩子儿子媳妇都不称心,于是乐得轻松。夏天他们在坐在荫凉下乘凉聊天,冬天则在太阳底下打瞌充。日子过得悠闲而惬意。当然,儿子不孝的又另当别论。

人上了年纪后,睡眠很少,一到寅时(凌晨3时~五时)就睡不着觉了,但爬起来又没事干,满屋子转悠扰了家人的回笼觉也不是个事,因此喝茶就成了老年男人每日晨起的一种消遣。每天天还没亮他们就醒了,爬起来连眼屎都没擦就奔向附近的茶馆,进茶馆后找几个相熟的坐一块,掏出一个铜板往桌上一拍,立马会有跑堂一手提着大铜吊子另一手舀着一只放了一小撮茶叶的茶壶和一只小茶盅过来,放下茶壶茶盅,高高举起铜吊子,一股烫水立刻从铜吊子的长嘴里倾泻到茶壶里。茶叶是劣质红茶,(一个铜板的茶叶还想好到哪里去?)只要茶不走,跑堂的就会不停地为你续水,茶汤开始时呈黑色,味极苦,冲水的次数多了,慢慢变成了深红色、红色、淡红色,直至那茶水变成寡淡无味的清水为止。这一壶茶,要一直喝到日上三杆才恋恋不舍晃晃悠悠地回家。

这种茶馆的喝茶营业一般到中午为止,下午就关门歇业只等明日清早。

老头儿们去茶馆喝茶,也不光是为消磨大清早的时光,还有一个目的是去灵市面(听新闻)的,茶馆店一向是民间传播信息的重要场合之一,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在茶馆里面都能听到。一个小小的茶馆,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五光十色的社会百态来。这点从老舍的《茶馆》一书里可窥一斑。

上面的只是旧时民间最低档的茶馆,这种茶馆只要在人口稍多的自然村里就能找到,茶馆的门面也不需如何修缮,茶桌和凳子也不讲究,当然,茶资也是最便宜的。

再高档一点的是在集镇上,如同柳衣衣现在所处的“清韵香”茶楼。

这“清香韵”茶楼在芦花浜集上开了有一年多,门面装修得古色古香的,门楣上高挂着一只倾斜的大茶壶,茶壶后面悬着一幅红色锦旗,锦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黑色“茶”字,很是醒目,大老远就能看到。

一进门,就是一间大堂,堂上的桌椅全是红漆花梨木,很是气派。正对门的墙上挂着一副裱糊精致的对联,上联是“清韵香内一杯茶”,下联是“春在堂前笑语哗。”左侧是高高的收帐柜台,柜台后面的墙上有一排钉子,钉上挂着一块块削得光滑并上了清漆的竹牌,上面写着各种茶的茶资;右侧是雾气缭绕的灶间,不断有跑堂匆忙进出的身影。楼上是装潢更为考究的单间雅座。

茶楼里的跑堂小伙子全都穿着一色的茶色长袍,袍子的胸前背后均用紫色丝线绣着一个碗大的“茶”字。

这样的商业着装风格在芦花浜集镇上是头一次出现,因此茶楼新开张的头三天,茶楼里的茶几乎天天爆满,人们涌来不是为喝茶,只是过个眼瘾满足一下好奇心而已,这种闹猛劲把个茶楼老板的下巴都几乎笑脱。

在这里喝一壶茶,需要五个铜板,是乡下小茶馆的五倍。但就是这样贵的茶资,“清香韵”的生意还是很好,单间雅座是需要提前一天预订的。

柳衣衣是前一天就订好了茶楼的这间雅坐,此刻一个人坐在里面正静静地喝茶。

今天何三官继娘带来的那个张家小姑娘漂不漂亮聪不聪明,她并不太关心,现在她关心的,是昨天晚上和男人王木头的谈话,她的直觉告诉她,那番话里,似乎有让她不安的东西。

直到昨天晚上,她才对男人明天她要为宝宝领回一个养媳妇来。

听了她的话,王木头似乎吃了一惊,诧异地盯着她看了半天。对男人的这种探究性目光,她早已习惯了,因此她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一杯杯喝她的茶,没有在意对面的灼灼目光。

桌上的油灯忽地爆出一个灯花,将房间瞬间照得雪亮,也让柳衣衣的脸白得象涂了一层粉,但紧急着又暗淡下来,屋里重又隐入淡黄色的光晕里。

王木头在她脸上看了半天没看出什么端倪,一时间又糊涂起来,不知道女人怎么会突然想到要为呆傻儿子买一个童养媳。想想儿子傻成那样,能不能传宗接代都成问题,要个小媳妇来又有何用?

“几……几岁了?”王木头迟迟嗳嗳地问道。

“七岁。”柳衣衣简短地回答,仍然不慌不忙喝她的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迷上了喝茶这种休闲方式,而且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好处,一是能消磨时光,二是能迅速知道最新消息,三是还能陶怡性情。

就象现在这样,她知道男人心里肯定在揣测她买童养媳的真正用意,但她却依然能耐住性子喝她的茶。这副腔调简直可以用“酷”来形容(好吧,我承认,我又语言穿越了一次。)

“七岁?年纪和宝宝倒是相当的,但是,人家知道我们宝宝的情况吗?”王木头问出了最关健的问题。

“不知道。”柳衣衣仍然不温不火的回答。

“不知道?是你不知道还是那家人不知道?”王木头忽然异常清醒,问出来的问题也相当有水准。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七章见面

“都有。我不知道那家人家知不知道。”柳衣衣一口喝干了茶盅里的茶水,提起茶壶来又筛满了茶盅。

“这个……如果那家人知道了宝宝的情况后要反悔怎么办?”王木头看着女人垂着眼眸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茶,连正眼也不看他一下,心里突然有一种把桌上的茶壶茶盅全都捋到地上的冲动,但他最终还是压制住自己,冷冷地问道。

“不会……”柳衣衣依然简短地回答。

“你怎么知道不会?你就这么有把握吗?”王木头瞪着女人,眼睛几乎要弹出眼眶去。

“我给了那家人五块银元,要是反悔,他们还不出来。”柳衣衣仍然垂着眼皮,细长白嫩的手指转动着茶盅。

“啊,你疯了,用五块银元买一个小丫头?”王木头吃惊地叫道。

“是啊,那家人家很穷,所以……”柳衣衣端起茶盅一饮而尽,露出嫩如凝脂的脖子。

“……”王木头不再作声,这个解释并不能让他相信。

“对了,这几天我怎么总是看到一个男人在我们家周围转来转去?”王木头忽然转了话题。

“哦?男人?什么样的一个男人?”柳衣衣漫不经心地问道。

“嗯,那男人长得很是壮实,肤色黑黝黝的,着一件青色袍子,腰间系一根带子……”王木头突然住了口,因为他看到女人秀长的手指轻轻颤抖了一下,指间的茶盅差点脱手掉到桌上。

“何三官来这里干什么?不是关照他不要在王宅附近转悠吗?”柳衣衣心里暗自吃惊,王木头嘴里的那个人很象是何三官,但她不明白那冤家来这附近干什么?如果想要她,大可以象以前一样使人来把叫她了去,根本用不着在她家周围转悠啊。

“那个人,你认识?……”男人仍然木木地问,但眼里却闪过一丝尖利的亮光。这柳衣衣只顾着低头想心事,没有注意到男人眼里的异变。

“哦……不,不识得。”过了好一会儿,柳衣衣才惊觉到男人正等着她回答,因此赶忙答道。但是,瞬间的分神和慌乱还是出卖了她的心事,被王木头尽收眼底。

他能确定,刚才,他是清醒的,非常清醒。所以,他也能确定,她的心中,肯定有鬼……

现在,柳衣衣坐在茶馆雅间里,细细回想昨晚和男人的每一句谈话,心里忽然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她觉得男人后来的几句话似乎别有用意,可她当时怎么就没听出来呢?难道,他真的知道有何三官的存在?他是在试探她吗?还是他真的看到了何三官?难道她原先的判断是错的,这个比他儿子聪明不了多少的男人,也会无法容忍自己的女人红杏出墙吗?

一时之间,她思绪纷乱,喝到嘴里的茶也苦涩无比,没有了往常的甘甜和清香。

“王太太,你早来啦?”忽然,一个有点苍老的声音在雅间里响起,不由吓了她一跳,一抬头,看到一张熟悉的满是皱纹的脸,这才回过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