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间集新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雨斋词话》说:“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言盛者自盛,
衰者自衰,亦即上章苦乐之意。颠倒言出,纯是风人章法,特改换面目,人
自不觉耳。”此论未免牵强。
其三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
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
金雀三句——追叙相见时闺妇的形象。金雀钗:首饰,即金爵钗,又叫
凤头钗。《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红粉面:面
涂脂粉。暂:短。
知我意三句——君知我意,我感君爱,两情相合,上天可鉴,所以说“此
情须问天”。怜:爱。须:要。应璩《与满公琰书》:“适有事务,须自经
营。”
香作穗三句——香烧结成灰烬,蜡烛流着泪,依旧像两人的心意。穗(suì
岁):原为禾麦之实,后将用丝线等结扎成而下垂的妆饰品也称为“穗子”。
这里是指香燃烧后下坠的残灰。韩偓诗:“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山枕腻三句——枕头上沾满油垢,锦缎被褥寒冷,醒来天已将晓。山枕:
见温词《菩萨蛮》“其十四”中“山枕”注。锦衾:锦缎缝制的被子。更漏:
见温词《更漏子》“其一”中“漏声”注。
【析】
这首词写少女对负心情人的怨恨。
上片回忆与情人初次幽会的场面。“金雀钗”二句,写她当时的打扮和
表情:以“金雀钗”表示她妆饰华美,以“红粉面”表示她美丽含羞。“花
里”是幽会的地点,环境与心情是统一的。所谓“暂时”,写出她陶醉于爱
情的感受,再长的时间在情人感觉上都是短暂的。“知我意”三句,直表衷
肠:你是知道我对你的一片深情的,我也被你给我的爱情而感动,当时,我
们相互作了山盟海誓,上天可以为我们作证。
下片写少女对负心人的怨恨:“香作穗”三句,用精妙的比喻,刻画了
少女发现情人是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后的内心活动:她与情郎分别很久了,
但情人连一点消息也没送来,其心可能如香穗一般成了死灰,根本没有爱的
火光了;而少女的忧伤怀念之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只有日日夜夜如红
烛流泪。“香穗”与“蜡泪”对举成文,可见负心之可恨,痴情之可怜。结
尾三句,是写她被辜负后的痛苦情状:她病倒了,躺在床上,华美的枕头已
污垢了,锦衾也不能给她带来温暖,痛苦折磨着她,不觉更深漏残,又是一
个不眠之夜呵!全词对被辜负者曲折痛苦的遭遇和爱悔交加的心理状态写得
细腻入微,委婉动人。
其四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郎熏绣衾。城上
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注】
眉浅句——写眉黛色已淡薄,如烟中之柳。
垂翠幕三句——垂下翠色帘幕,结下相爱之心,精心侍奉郎君,以香料
熏绣花被子。
城上三句——月夜触景生情,美人愁思至极。蝉鬓:见温词《菩萨蛮》
“其五”中注。绝:极。
宫树三句——院内树影昏暗,天空鹊桥横现,报更的人已传签报晓。鹊
桥:传说七夕那夜,牛郎织女相会,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风俗记》: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此处指天河。天河位置移动,表明夜间时
光不早,玉签:用来报时的器具。《陈书?世祖纪》:“每鸡人司漏传更签
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然有声。”报明:报天明。
【析】
这首词写思妇怀远人。
上片写相忆成梦:前三句写离多聚少,相忆深且久,并用“眉浅”如同
淡色青烟,来具体地描绘相忆之人的憔悴面容,形象清晰可睹。后三句以“垂
翠幕”转入梦境:在翠幕遮掩下,结下鸳鸯比翼的心愿,接着进入两情融融
的境界,“侍郎熏绣衾”。
下片写梦醒愁极。“城上月,白如雪”,是梦初醒时所见:这里只有如
雪的月亮,高挂城头,梦中人不知何处?“蝉鬓美人愁绝”,直写女主人公
的无限愁悲。结尾三句,把闺中人的愁容化入树暗、桥横、玉签报晓的景象
中,婉丽入微,汤显祖评曰:“口头语,平衍不俗,亦是填词当家。”
其五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京口
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注】
背江楼三句——背靠江楼,目眺海月,耳闻城头画角之声呜咽。海月:
海上明月。角声:画角的声音。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之一,用来司号令、
整军容。《弦管记》:“胡角有双角,即今画角。”据说角上绘有五彩,分
长鸣(双角)和中鸣之别,长鸣慢声激昂,中鸣尤其悲切。李贺《雁门太守
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堤柳动三句——堤上柳枝摇曳,岛上暮烟昏暗,远去的鸿雁分成两行。
征雁:远飞的雁群。
京口路三句——京口路途中,归舟停泊的渡口上,正是暮春时节,远行
的人是否将要启程了?京口:今江苏镇江。芳菲:泛指春天景色。
银烛尽三句——银烛燃尽,玉绳星已下落,忽听村落里,鸡鸣声声,天
色将晓。玉绳:星名。在北斗星的第五星北边,共两星。张衡《西京赋》:
“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
【析】
这首词的写法比较特别,则思妇和远人并写的。
上片写思妇远望,从夜到晓。前三句写思妇背靠江楼,目眺海月初生,
耳听城上角声呜咽;后三句中,堤柳拂动是近景,烟岛朦胧是中景,两行征
雁是远景,时间和景物分明,层次井然,这虽是写景,而思妇望归人的情意
已灌注其中。
下片是写远人欲归,是变换镜头的写法,从另一方面着手,来升华思妇
的感情。以“路”、“渡”显示远人欲归的心意,日夜兼程,“正是芳菲欲
度”,点明时已春暮,良辰难再。最后三句亦写从夜至晓,是远人所见所闻,
显示了旅途的广阔和清凄,更衬托了行人的“归心似箭”:村落鸡啼,而自
己还羁旅在外,怎不急切?
其六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
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
玉炉香三句——写画堂中静景。玉炉:形容香炉精美。偏:单单、偏偏,
副词。秋思:秋日的愁思。
眉翠薄三句——写闺妇的形象。眉间翠色已淡薄,鬓发已散乱,秋夜正
长,衾枕凄寒。衾枕:被子和枕头,这里指代床上用物。
梧桐树三句——梧桐叶落,三更雨打,全不理会闺妇的离别之情,正在
苦处。不道:不顾、不管。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但令意远扁舟近,
不道沧江百丈深。”
一叶叶三句——写思妇彻夜未眠,梧桐片片飘落,夜雨点点滴滴,她都
听得清清楚楚,直到天明。
【析】
这首词写秋思离情,长夜不眠。
上片写长夜秋思。前三句以香烟蜡泪,寂寞画堂的室内气氛,烘托出秋
思萦怀的愁苦心情,“秋思”是上片的关键,而着一“偏”字,极为精妙,
使无情的红蜡变得分外有情,红蜡也像不忍看这满怀愁思的画堂中人,陪着
女主人伤心滴泪了。后三句紧接秋思,转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展示她长夜不
寐的秋思苦况:“眉薄”、“鬓残”,是睡卧长时,辗转反侧的情状,“夜
长”是感觉的体验,上片的收束处,点出秋思是因为孤独,虽淡淡写出,但
情景凄冷,深沉哀怨都含蕴其中。
下片以浅明流利的笔触,用秋夜的典型环境,描摹离情的苦味。彻夜难
寐之状附着于夜雨梧桐之景。用“不道”画龙点睛,把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
充分表达女主人公的愁苦心情。梧桐雨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无所谓“道”
与“不道”,而主人公因为夜长难忍,借物言情,主观感到它们是故意扰乱
她的心绪,触动她的离愁别恨,极为自然地把夜间窗外之景与窗内之情融合
在一起。末尾三句继续写她的感觉:桐叶飘零,雨声晰沥,阵阵吹进胸扉,
滴滴落在心上,是心声,也是泪水;而一“空”字,尤现动中之静,烘托了
环境的寂寥。但一夜无眠却终未说破,显得含蓄、深沉而真挚。
归国遥
其一
香玉,翠凤宝钗垂■■。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注】
香玉泛指头上精美的首饰。
翠凤二句——具体写首饰。意思是翠凤饰成钗头的宝钗,下垂着穗子;
还有钿筐、金粟和交错的彩胜戴在头上。宝钗、钿筐、彩胜、金粟,都是首
饰的种类。金粟:桂花也称金粟,因花蕊如金粟点缀枝头,这里的金粟,是
指妆饰品的形象如金粟状。交胜:彩胜在头上交错戴着。■■:见温词《菩
萨蛮》“其十三”注。
越罗句——衣用越罗制成,其色如春水碧绿。越罗:古越国(苏杭一带)
之地所产罗绸,轻薄美观。
画堂二句——精美的厅堂还燃着残烛,烛光透过帘幕,夜深人静了。梦
醒后,更觉更漏声迫促。
谢娘二句——谢娘无限伤心,日光初照,屏风上山景时隐时现。谢娘:
见前温词《更漏子》“其一”中“谢家”注。心曲——内心的深处,后来常
指心中的委曲之事或难言之情。这里是伤心的意思。
【析】
这首词写美女的情态。
上片香玉、翠凤、宝钗、钿筐、金粟、越罗,均写服饰华丽,琳琅满目,
交相辉映,以烘托女子的艳美。
下片写烛残夜尽,美人梦余之后无可名状的心情和屏风上明灭断续的山
川。
这首词除了堆积词藻之外,情景都无特色,实属温词中的下品。
其二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注】
双脸二句——写头面形象。双脸:两鬓。篦(bì):梳头的工具,比梳
子齿密。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
形的首饰。《花间集》“战篦”连用二次,均见温词中,双音词。飐(zhǎn 展):
风吹飘动。金飐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全句的意思是:面容美丽,饰有
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
舞衣二句——写穿着。因风停息而浅蓝色的舞衣下垂,显得无力,敛:
收敛,引申为停歇。藕丝:颜色之一,见前温词《菩萨蛮》“其二”注。秋
色:浅蓝色。
绣帷——绣花帷幕。
露珠句——窗外树上有了露珠,簟席便益觉清凉。温庭筠诗《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粉心二句——写面饰。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
山,花靥(yè夜):妇女面上的妆饰物。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
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又唐段成式《西阳杂俎》:“今
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花间集》中,“翠靥”、
“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析】
这首也是写美女形象的。
上片小凤、战篦、舞衣、秋色,都是描写女子的妆束。
下片写她的室内陈设和面饰,突出其华艳。
此首与上首一样,正如李冰若先生所指出:“除堆积丽字外,情境俱属
下劣。”
酒泉子
其一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干,窥细浪,
雨萧萧。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注】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
中。
凭栏干三句——所见远景。凭:倚。萧萧: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二句——近来没有远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觉寂寞。疏索(shū疏):
稀疏冷落。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洞房:幽深的闺房。庚信《小
园赋》:“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地;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掩银屏三句——银色屏风遮掩,翠色竹帘下垂,苦度春夜。箔(bó伯):
竹帘子。《新唐书?卢怀慎传》:“门不施箔。”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
《西京杂记》曰:“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为水文及龙凤象。”又“昭阳殿织
珠为帘,风至则鸣,如金玉珠玑。”所以也称“珠帘”或“珠箔”。
【析】
这首词写女子春日怀远。
上片写她池上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
写景,前句明丽,后句暗淡,以喻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三句写女主人
公的行动,关键在一“闲”字,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纯属
百无聊赖。
下片写深闺怀远。“近来”二句是写她的境遇和感受,音信疏索是心情
寂寞的原因。洞房寂寞而修饰以“空”字,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与
前片的“闲”字相应。最后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
垂帘,苦度春宵。全词用她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空虚寂寞,无限
惆怅。
其二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蔼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注】
金鸭——香炉的形状,多用铜制成,内燃香料,用以熏香气。《邺中记》
“石季龙冬月为复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意思是香炉用金银雕刻而
成。最有名的香炉是铜制博山香炉。《西京杂记》:“丁谖作九层博山香炉,
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
故乡春三句——故乡已是春天,但云烟相隔;香灯熄灭,闺人乡情无限。
烟霭(aǐ矮):云烟,这里指室内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gāng
刚):焚兰香膏油的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灯错些。”膏,
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句——意思是带着隔夜的旧妆而凭倚高楼,心情惆怅。
草初齐三句——草刚刚铺遍郊野,花却零落了,燕子来往双飞。
【析】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怀乡的心曲。
上片写她在室内怀乡。头两句写晨光透过纱窗,照亮了室内的香炉和屏
风上的群山。“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意脉自局下句“故乡春”相连,
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烟
蔼”二句接“金鸭”而写,意思是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
隔雾蔼。这就造成了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
下片紧接上片而来,写她思乡的焦渴心情,质朴但露,“宿妆”二句写
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
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
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了。
其三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注】
楚女——泛指南国女子。
楼枕句——写楼阁坐落在小河春水之畔。枕:坐落。
斜簪——斜别着,插着。“簪”作动词用,如“簪花”,即“插花”。
云鬟——古时常用云形容妇女之发,鬟称“云鬟”,髻称“云髻”。刘
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妆。”
金缕凤——金线绣成的凤鸟图形。
八行书——指信札,古信笺每页八行。《寰宇记》:“益州旧贡薛涛十
色笺,短狭才容八行。”孟浩然《登万岁楼》诗:“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
家书寄八行。”
【析】
这首词是写男子怀念女子,在温词中是少有的。
上片写日夜怀念。“楚女不归”是长久思念之后的深情叹息。“楼枕”
四句是写男子所在的客观环境。“枕”字极为生动,既是春水傍楼的实写,
又是男主人公枕上长忆,梦随流水的虚拟。“月孤明”中的“孤”字,更是
传神之笔。明月自古至今,只是一轮,无所谓“孤”不“孤”,而况月为自
然界的无情之物,何生孤独之感?看似无理,实则绝妙;这些都是男子对水、
风、花、月等周遭环境的感受,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冷落。
过片两句,是男主人公仍然沉浸在对楚女的追忆之中,眼前幻化出她美
丽动人的形象。末三句写南飞的鸿雁,声声啼叫,打断了他的遐想;他自然
地联想到请南飞的鸿雁给楚女带去书信,以抒千里遥想之情。全首“纤词丽
语,转折自如,能品也”(汤显祖评语)。
其四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注】
罗带二句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惹:引,这里有带
来之意。红豆:又名相思子,生于岭南,果实为荚,种子大如豌豆,色鲜红,
有黑色斑点,可供妆饰和药用。《古今诗话》:“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
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
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泪痕新三句——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
“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
绿阴浓三句——写春景。绿阴浓郁,芳草幽邃,柳絮狂飞。歇(xiē些):
深邃,这里形容幽深的草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歇欻幽霭,云复霮
■。”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析】
这首词也是写别情,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末三句
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
写相思痛苦。
下片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
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
而人却天各一方。结尾三句是暮春的景象,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
言虽尽而意无穷。
定西番
其一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