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龙夺嫡之胤祹 1-150-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赶紧的从他身上下来,结果换来了他更大的抽气声。

    我抬头看他,那小脸扭曲的没了冷冰冰的模样,呲牙咧嘴的,我越发手足无措起来。想给他揉揉,又不知从何下手。

    只好蹲在他边上,咬着唇歉疚的看着他,想说点什么道歉的话,结果憋了半天出口的却是“四哥,那个,你你就这样跪了一晚?怎么不叫我下来•;•;•;•;•;•;”恨的我差点咬了舌头。

    胤禛抬头瞪了我一眼,心里嘀咕:叫你回去睡你不听,偏偏抓住我辫子就不撒手了,现如今倒反过来问我?他一边小心活动着,一边腹诽,当然我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不过方才那一眼不象是要怪我的样子,也有了暖色,不象昨儿那么没人气了。

    这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接下来几天,按着康熙旨意朝廷内外着衣素缟,哭灵三日,他自己也缀朝五天,亲奉梓棺到朝阳门外。这让胤禛的脸色好了不少。

    我是有空就跑胤禛那里,就怕他心里留下什么阴影。只是他对人越发冷了,对我到没怎么变,反倒越发容忍我的那些任性的捉弄。

    我觉得自己最近很累,装小孩装的我自己都觉得智商下降来了不少,那些幼稚的东西真是我这个三十多的大男人弄出来的?(亲妈:十二啊,不要鼓着张包子脸嚷嚷自己是大男人,妈觉得你早该接受了)

    只是看到胤禛在我的逗弄下眼里溢出的笑意,心里却满足的不得了。

    等到九月十九那天,康熙册皇后佟佳氏谥“孝懿皇后”,同时也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后。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过着,我除了请安、练字,基本是在慈宁宫与东三所只间活动。偶尔看见那“幼年组八爷党”,其他兄弟没怎么见着。

    又想起十三那张可爱的包子脸,估摸着早就把我忘在不知道那个旮旯里了,我到没生气,毕竟小孩子对一个才见了一面的哥哥能记挂多久。

    等到家宴的时候却没想到那孩子让我着实惊喜了一把,只瞅了我一会儿,竟然顺溜的喊了声“十二哥”,让我自我感觉充分膨胀,没看见当时胤禛有些僵硬的脸。当然这都是后话。

    时间依旧流淌着,胤禛那独有的冷面更加名副其实起来,眼神也日渐幽深起来,加之营养跟的上,弓马骑射的锻炼,又是草原上的血统,12岁的孩子已是有一米六了,已显现少年俊朗冷然的独特却尊贵的气质。

    这一年是胤禛蜕变的一年,这一年我5虚岁。

    十月初三,皇太后的生辰宫里大办了一下,让沉寂的紫禁城着实沸腾了一阵。

    十月底的时候我送了一对大阿福给胤禛当生辰礼物,看他翘起的嘴角就知道他很是喜欢的,心里很得意,这可是我让卢冰挑了几条街,最后跑琉璃厂才弄到和我心意的。唉,我屋里还有一大堆呢,没想出怎么处理就垫箱子底了。

    进了腊月,又开始忙活了。挂福字、腊八粥然后就到了我的生辰了。那天我又赚了个满盆。金银裸子、瓜子、如意等一堆。

    我闷在房里看宝贝,胤禛就来了。斜眼看我掉进钱坑里。我也不再意,咱不是看见古董兴奋吗?不行你穿现代去,看见飞机轮船你不惊奇?

    因着年后就要上学,康熙、太子和胤禛一人送了我一套文房。太子和胤禛的实用为主,康熙的则是名品啊。墨是徽州墨家承制的贡御墨 ,看那描金偷着墨香的一块在我眼里变成了孔方兄,笔也是上好的紫檀羊毫湖笔,外加一方端砚。收藏收藏,压箱底去。

    太子让人送礼物我还是有些吃惊的,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唔,好像还没正式见过啊。

    至于胤禛送的都是我用的趁手的湖笔,另外还有一块描金松烟墨和一方雕有貔貅的澄泥砚。

    话说当初我练字是自己选的是紫毫笔,因着我前世练了好些年便没用羊毫。后来胤禛教我汉字是看见了便让我改回了长峰羊毫。其实我也知道初学者还是用羊毫最佳,唉,奈何我我情况是万万不能让人知道的。

    我还从胤禛那里得了一方巴掌大的水晶鎏金镜,我也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我今世的长相:宽阔的额头,眉毛不浓,却很挺秀,唔综合了康熙的剑眉长扫和额娘的淡眉清罩;

    眼睛倒是随了康熙,爱新觉罗家典型的丹凤眼,可能年纪还小的缘故,微微有些圆,水润润的,倒和九哥的桃花眼有些像,想来将来张开就好了;

    挺翘的小鼻子,浅红色的肉肉的小嘴,鼓着的粉嫩的包子脸,唔,好可爱,怪道都爱捏我的脸。可我没想让它长在我身上,难道报复我捏十三的脸?

    看着镜子里那张正太脸,我郁闷了,老天!我原来那张帅气英俊的脸呢???还我!

    我呲牙咧嘴的怪模样换来胤禛伸出长手蹂躏我的脑袋,我不由在心底报句就粗口:靠!过几年老子还是一好汉!长的比你高,比你壮!

    接下来的除夕家宴、元旦等同往年也没什么例外,也出不了宫,也就那么过去了。

    只是我的好日子到头了,得去尚书房读书了。

 无逸斋尚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按说皇子同太子是分开读书的,可康熙时期并没有规范,只说紫禁城、畅春园和大行宫都有无逸斋,是太子读书的地方。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上书房坐落在今故宫内干清门的左侧,上书房之所以设在这里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 ”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所以我就把无逸斋当尚书房用了,

    可人们因着影视媒体的宣传等都习惯了康熙朝也是“上书房”三个字

    嗯,好吧,这也不用太上心,知道是哪里就好)

    既然亲们不在意,那改了啊,还有亲们,留爪啊~~~~~~~

    亲们,记得留爪啊~~~~~~~~~~~~~~

      无逸斋尚书房

    康熙二十九年上元节过了,我也6虚岁了,今天就该到尚书房去了。唔,起的太早,不适应啊,别了,我美好的养猪生涯。

    我顶着满天星辰往尚书房赶去,身后跟着哈哈珠子们和卢冰。抬头望天,唉,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披星戴月啊,我高考都没起这么早过。

    一行人匆匆向尚书房进发,路上我又想起了前几天同苏麻喇姑的一番对话。

    那天用过晚膳:“胤祹,再几天该到尚书房吧?”老人慈爱的看着我。“阿扎姑,胤祹长大了,过几天就到尚书房去,皇阿玛已经指了八个哈哈珠子给我了。”我装嫩的回道。

    说来我对苏麻喇姑的感情开始比较复杂,有感激,有敬重,但经过慢慢的几年相处,她待我真是十二分的好,教会了我太多,她在宫里的地位也让我们母子远离那些龌龊事儿。

    虽说额娘不象原来历史上五十七年才封嫔,但是论地位比起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影响力实在差太远。

    因着这方方面面,我们间的关系倒真的水□融起来,象祖孙俩了。

    “怎么,担心?”看我有些走神,她问道。

    “没有,阿扎姑,难道你对自己教出来的还不放心?”我故意昂头说道。

    “去了要对师傅恭敬,兄弟间要和睦相处。至于功课自己通了就是,也不要挣那风头•;•;•;•;•;•;”老人也不以为意,只是嘱咐我该注意的事,我一一记在心里,这可都是宫里生存的金玉良言啊。

    我沿着回廊慢慢走着,紫禁城的寒冷没穿透我的紫貂裘衣,我捧着苏麻拉姑塞给我的暖手炉,心里满满的。

    老远就见着那院门口站着个人,一身石青的锦缎暗花花常服,腰间束着黄带子,罩着一件狐裘,这身装扮与一张冷脸在灯影下分外相称。

    听到声响,他扭头望来,见着是我那冷硬的线条也柔和了几分,一时间心跳仿若漏了一拍,我压下心头异样快步走上前,抓着他的手,喊道:“四哥,呀,手这么凉,怎么自己在外边等?是胤祹的不是了,嘿嘿。”

    说着话,便不由分说的把暖炉塞到他手上,他点了我额头一下,也没矫情,接过暖炉顺手摸摸我暖乎乎的小手,没说什么转身进了门。

    “哎呀,四哥,疼”我捂着方才他敲的地方,夸张的小声说道,嘿嘿傻笑的跟上他。

    迎面就看到遒劲有力的“无逸斋”几个个鎏金的大字,在烛火的映照下分外肃穆,一溜房子我也没数数,跟着胤禛便进了左手边的一间大堂,里面灯火通明。

    一进门,暖气扑面而来,身后的哈哈珠子接过裘衣,胤禛领着我坐到一个位子上坐好,哈哈珠子摆上我需要的四书和文房。

    我来的太早,现在就我和胤禛俩,于是就趁机打量起四周。

    一进门的正对着的就是“尚书房”的匾额,下面是供着孔夫子的地方;左手正前面是一张大些的书案,想是师傅讲书的地方,下面一溜的矮几。雕花窗户竟是用琉璃做的,很有一番教室的味道。

    早在我开始学汉字的时候就知道上书房的一些事情和规矩了,不得不佩服康熙的高瞻远瞩啊。“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子孙的教育被他贯彻的很是不错。尤其他对皇子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太子。

    在胤礽幼时他亲自给他启蒙,等大了读书时又挑选汤斌做了太子师傅的首领,然后以汤斌为首的东宫辅导官很快组建完成,其中,关键人物是少詹事耿介,是由汤斌亲自推荐和选用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大臣尹泰,担任东宫詹事。汤斌康熙二十六年去世后则由熊赐履等接替。对这个嫡妻留下的孩子可谓是用尽了心思的培养。也许他的教育太成功,儿子们个个优秀,外加那位子实在吸引人,也就造成了以后的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的局面。

    另外众皇子、皇孙则任命了满人师傅顾八代,汉人师傅张英、徐乾学、徐元梦等一代名儒。

    康熙给子孙们订制的课程表相当紧凑,内容也与现代的文科、理科、体育等呼应。包括:满、蒙、汉(有时也学些藏文与维吾尔文)等语言文字;儒学,主要是“四书”与“五经”以及国史、圣训、策问、诗词歌赋、书画与“禁习时艺”等。

    每个皇子都配有汉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

    同时,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故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因此除汉师傅外,还从满、蒙大员中选出了师傅,名为“谙达”(满语,汉译为“宾友”、“伙伴”等;同时也是某种差使、教习的称号)。“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五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并“教演鸟枪”等事;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三人。他们轮流值班。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塞”(亦称“哈哈珠子”,满语,汉译为“男孩子们”),他们平日主要是服侍皇子与师傅茶食等事,类似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二人。

    另外宗室子弟和重臣的后代也在这里学习,不得不说康熙的这个决策的英明。教育从小抓起,接受忠君思想,等到他们长大成才的时候,也就变成了皇家的忠实铁杆拥护者和超级打工仔。唉,真是腹黑啊。一家子都是。(十二哈,你现在也姓爱新觉罗的说~~~~~)

    不提我自己在这里东想西想了一大堆,其实也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这时就有人陆续的进来了,看着一群黄带子、红带子纷纷见礼,胤禛也拉着我上前请安。

    太子不同我们一处,皇长子胤禔已经大婚,开牙建府领了差事就不再天天来这里了。

    剩下的有:皇三子胤祉:14岁皇四子胤禛:13岁皇五子胤祺:12岁皇七子胤佑:11岁皇八子胤禩:10岁还有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胤礻我都是8岁,皇十一子胤禌和我都是6岁。

    我最小,就是那个垫底的。所以我得给他们请安。我不情不愿的跟着胤禛走上前,看着他给胤祉见礼,然后就挺直了腰板等着别人给他请安,我就心理极度不平衡。

    “胤祹见过众位哥哥,请哥哥们大安。”再不情愿也得去给这帮小萝卜头请安,我操着我那那声奶气的童音向众人见礼。

    “是十二吧?嗯,以后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皇阿玛的培养啊。”领头最大的胤祉端着架子说道。我心下就是一阵腻歪,却也没有表现在脸上,只恭敬的应着,那位脸色反倒是有了笑模样。难道我的作为让他十分满意?

    我拿眼角的余光瞄着这位夺嫡中我实在有些瞧不起的皇三子胤祉,唉,这不挺标致的帅小伙嘛?怎么精干傻事呢?我摇摇头不再去想。

    胤祺和胤佑都是一副淡笑的模样,看着这俩的模样想来性子也是稳妥的,嗯以后倒是可以亲近一下。

    至于胤禩依旧是那副温润的模样,比上几年的模样多了分沉稳和少年的俊朗,少了些稚气。

    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胤礻我还是那般跳脱的性子,胤禟看着精明些,那双桃花眼衬在瓷白的精致小脸上分外灵动,等几年长开模样就真真成了妖孽了。

    虎头虎脑的胤胤礻我还朝我眨眨眼睛,瞅着我脑后直看,难不成他还记得初次见面的事儿?在找我的小辫儿?喵喵的你个胤胤礻我,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老虎不发威,你还真当我是病猫了不成?

    那个没长大的皇十一子胤禌现在倒是没有看出身体不好来,唇红齿白的,和胤禟一样的桃花眼,只是眼尾看着不那么挑,倒更像是杏眼了,黑葡萄似的满是天真,看来他母妃将他保护的很好啊。

    等众人请了安各自落座,便开始了这尚书房一天的生活。

 尚书房一天的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呜,好不容易写的,还木有保存,电脑黑屏了,于是我就悲剧了~~~~~~

      尚书房一天的生活

    我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无聊的翻看着《论语》,看着其他人诵读。康熙可真是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发挥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了。他自己读书那会儿,每句都是念一百二十遍,然后在背诵一百二十遍,如果当年我学英语有这干劲那雅思托福还不都是小菜一碟。

    我在桥上看风景,别人在桥下看我,兀自皱着眉头,托着腮出神的我没看见胤禛含笑的一瞥,八阿哥微微闪动的目光,和众人有些好奇的眼神……

    我在想好不容易出了应试教育的阴影,难道还要在忍受这么多年?撇撇嘴,想了一圈没什么招式,唉,生活就像□,我反抗不了,就得老老实实的受着啊……

    发呆最耗时啊,别人口干舌燥的时候,我一个闪神就结束了。卯时(5—7时)顾八代、张英等打头进来了。

    众人和师傅们相互作揖行礼,唉,看着那几位头发胡子花白的大清朝高级公务员,再瞅瞅外面依旧乌七抹黑的天色,我感叹着,看看人家古人这敬业精神,不能比啊。

    因着我和胤禌是新入学的所以也不用查功课,师傅仔细考察了现有的水平,让我写了写满蒙文字,那捻着胡子不住点头的模样想来是对我满意的。

    我满脸虔诚的望着顾师傅,心里却在腹诽,也不看看是谁教的,康熙可也是苏麻拉姑教的啊。

    这幅模样就落在了顾八代眼里,他瞅着眼前这个满脸恭谨的和他孙子一般大的小阿哥,唉,真单纯,也不知能保存到什么时候。如果胤祹知道有人说他单纯不知道会怎么想。

    看看转头走掉的顾师傅,想着那翘起的胡子,想着他该不会为难我的。

    说起这顾八代,还算是很得康熙的喜爱的,不然也不会让他做了皇子皇孙的总师傅。你听他的名字是不像满人的,我猜测着难道这位是康熙的忠实粉丝,汉学的拥护者?

    这顾师傅姓伊尔根觉罗(顾氏),字文起。吉林人。隶满洲镶黄旗。清顺治十六年(1659),由荫生升护军,历任户部笔帖式、轻车都尉、吏部文撰司郎中、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到现在已是从一品的礼部尚书并尚书房总师傅并南书房当值等差事,这么一大把年纪,工作繁重啊。

    满蒙语文占的时间较少,大都以汉学儒家经典为主,如“四书”、“五经”等,文化知识则以,史部、子部、集部的书为教材。另外还要教授作诗、作赋、书法等。

    张英等汉文师傅检查昨儿的功课,完了后约莫卯时正就开始教授今天的,当然就像我这种刚刚入学的新丁就以论语等启蒙了。

    我瞄瞄那张英,是个面貌清矍的人,嗯,满是书卷气,和一副为官多年的威严。

    张英是安徽桐城人,康熙初年的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官至宰相。说起张英大家不熟悉,可他儿子张廷玉想必是都知道的。这父子俩被称作是“大小张相”,在康雍乾三朝很是风光,不过人家是以清正廉洁出的名。

    我满脸无奈跟着师傅鹦鹉学舌,唉,向我一个大男人如今坐在这里学那小儿的启蒙课……我忍!

    辰初二刻的时候可以吃饭了,胤禛领着我去了书房下屋,卢冰、高无庸已经侯在那里。

    “十二,都还记得住?”胤禛坐下后就询问,几年下来就我们俩吃饭也不再奉行“食不言”的规矩了。

    “嗯,也不看看谁教出来的。”我不大不小的拍了某人一记马屁。

    胤禛含笑看着那个鼓着白皙粉嫩的小脸的小十二,不知不觉的就长这么大了,也在他心底刻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四哥?”看着一向严谨的人竟然在走神,我有些不安的喊道。

    胤禛抬头对着那有些不安的小人儿笑笑,“快吃饭吧”。

    看到熟悉的浅笑,我又把心放回原处,与食物奋战去了,没看见那个慢丝条理吃饭的人又走神了。

    饭毕一刻钟,众人回到尚书房,又开始温习今天的内容。

    巳时是习字的时间,因着还小,师傅们对我和胤禌的表现还是点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