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轮回-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一慢条斯理地喝着豆腐汤,关啸这样的年轻人总是坐不住,一双小眼睛滴里咕噜地转来转 去,最终落在豆腐摊不远处的一个小摊上,顺着一个个器物看过去,关啸眼睛突然一亮!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八章 夜探古井(1)
自古就有句老话:“盛世买古董,乱世藏黄金”。2000年以后,倒卖老玩意的小摊从城镇到 农村已经成了中华大地上一道特有的风景,寿县自然也不例外,从宾馆出来后,一路上见到 了好几份,天黑下来后,又多了几份。只是以两位贼门高手的眼光,99999%所谓的古董都 被他们在第一眼后就过滤掉了。
  这一次,关啸看到的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之所以说奇怪,这个东西看上去很新,而且设计 很仔细,起码第一眼看过去,就像出自某个现代小手工作坊里的东西。但是,关啸隐约感觉 上面有一股很奇怪的力量,这股力量关啸有点熟悉,准确地说,关啸在蛇肚子里的时候,隐 约感觉到的就是这种气息。
  丁一把白玉翡翠汤喝完,顺着徒弟的目光看去,老爷子也发出了一声“咦”,随即,师徒施 施然从旁边的一个小摊捡起点什么一边看一边胡乱评价着,就像两个第一次出远门的土老帽 一样,胡乱扔了五元钱买了一个不知道在土里埋了一年还是两年的古董烟嘴,两个人来到了 看好的那个小摊上。
  对于贼门正宗而言,这种摆小摊的人都属于江湖下九流,在“九不偷八不盗”的范围内,所 以丁一师徒虽然看上了某个小东西,却也只能靠嘴皮子买下来。
  关啸先拿起了两个大眼铜钱,入手沉甸甸的,一看上面挂着的鲜艳铜绿,小贼心底感叹一声 :这年头的东西越做越不专业,铜锈竟然都是拿胶水粘上去的。问了问价格,又砍了两句, 把铜钱当啷扔了下去,丁一在一边还说呢:“当年,你爷爷闯关东回来,这样的铜钱可拿了 一大吊,别瞎花钱了,回老房子仔细翻翻,说不定还能找到几个呢。”
  摆摊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上身衬衣西服,下身是一条牛仔裤,脚上穿懒汉鞋,戴一副半 茶色眼镜,这小伙子刚才就已经注意到师徒两人的表现,知道是两个没钱的主,也就没多 搭理。
  关啸随手又摸起一块砚台,看了两下,又放下了,接着拿起一柄二尺多长的长剑,拔出来一 看上面满是锈迹,这个倒是自然锈——只要是铁埋在地下两月就能锈成这样,小男孩随手比 划了两下。丁一在一边躲出好远:“快放下,小小年纪不学好,你爷爷一直说,少不看水浒 ,老不看三国,伤着人看我不打你个小兔崽子。”
  关啸撅着嘴把“宝剑”还鞘又搁下了。
  第三次小男孩从摊子里抄起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东西,冲着丁一“惊喜”地喊:“小叔,你 看这个,和咱家灶台简直一模一样,这不会是金子做的吧?”
  “啥金子啊,金子还往这里摆,美得你。我看看。”丁一难得感兴趣一次,伸手把东西接过 去,物件一落入手,丁一和关啸两人目光不经意中对撞了一下,还真就是金子做得!
  当然不是纯金,而是赤金——一般人很难分清楚赤金和红铜,尤其是这种小摊主,摊子上的 东西多数都在乡间田头花三两块钱收上来的,真正有眼力的早就挣大钱成文物贩子了。
  这个物件的样子和民间的灶台确实有些相像,长大概七八厘米,高五厘米左右,宽三四厘米 ,最前面是一个灶门,上面还带有把手,虽然天黑了下来,丁一和关啸刚才都摸了一下,这 灶门上有八卦的阳雕,把手似乎能动,但是小手指一扣又拉不出来,里面很有可能有其他的 机关;灶门上方正中是一颗黄豆大小的蓝色珠子;正面和侧面浇铸着云纹,云纹上缀满了小 米粒大小的珠子;最后面是出烟口,大概2厘米左右高,从上往下数,一共九层;在烟口前 面是一个金丝托盘,托盘里摆放着数十颗绿豆大小的金丹(金子做的仙丹),托盘四周还有 三个小圈,里面放着三色物体,应该是丹材——很显然,从外观判断,这是一个炼丹炉!
  这个东西很稀奇!
  炼丹是道教独有的手段,而常见的炼丹炉样式很多,但是,师徒两人从来就没有见过像民间 灶台一样的炼丹炉,如果这个东西是假的,那倒是好解释,摆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黄金铸就的 炼丹炉,这个……用来造假也就太夸张了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八章 夜探古井(2)
看爷俩第一次对一个东西产生了兴趣,小贩眼睛从远方某个大屁股女孩身上拉了回来,在一 边偷偷看着爷俩脸上的表情,在心底想给这个小玩意估个能卖出去又能挣更多钱的价格。
  “叔,给我买回去玩好不?”
  “买这干什么?又不能吃又不能喝,就是个黄铜疙瘩,回去了让你大爷烧两个。”丁一一个 劲地摇头。
  这倒不怪师徒两人演戏,摆古玩摊的人,一旦遇到自己拿不准的东西,都会扔到摊位上去“ 试”,如果遇到真懂的人,一旦对这个东西产生了兴趣,那真对不起,不卖了!而且,古玩 界对这种“试”并不反感——这就是古玩,买到赝品打了眼别埋怨别人,买了好东西自己偷 着乐也不用去施善心,只要东西不交易什么变化都属于正常。
  “不嘛,小叔,我大爷那手艺你又不是不知道,就烧砖还行,小时候给我浇的铜手枪被所有 小朋友笑话,你给我买个,这次不用再给我买别的了。”关啸眨巴眨巴眼睛拉着丁一的衣角 晃了晃。
  “这几块钱啊?”丁一皱着眉头问小贩。
  “200。”小贩想了想,决定先试一下。
  “啥?这么个小玩意两百?200买黄铜可以买10斤了。”丁一就像收破烂的一样,把小铜 炉颠了颠:“孩儿,咱不买了,一会我带你去下馆子,好吃不贵木须肉。”
  “我不爱吃,叔,你说的,我考上县重点就给我买山地车的,你也没有给我买,我也不要了 ,这个东西你给我买了吧。”关啸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从丁一手里把灶台抠了出来,再也 不撒手。
  “哎……你这孩子,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丁一不停地摇头,最后咬了咬牙:“老板, 这东西,20你卖不卖?”
  “20?我都上不来,就算是个铜块这么大也值20啊,这工艺,还真没得说。”小摊主刚才已 经听到了山地车,最便宜的山地车也得150多。
  “那你说个最低价,能买,我们就拿走,不能买,那我们就走。”丁一又咬了咬牙。
  “150,最低最低了,不买就算了。”小摊主这一次一步不让了,这是这个行业的特色。
  丁一掏了半天,从内衣口袋掏出两张一百的,想了想又塞回去一张,从屁股兜里摸出三张十 块的,向关啸一伸手:“中午吃饭的时候,找的零钱呢?”
  关啸小声嘀咕着“抠门小叔”,从上衣拿出一张十块的和几张零钱,数出20后,递给了丁一 。
  这个过程小贩都看在眼里,他还犹豫了一下,毕竟那个“铜炉”他也从来没有见过,请两个 同行帮看了看,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收的时候就花了20,转眼挣了六倍,看两个人还挺不舍 得,算了,卖了吧——很多时候,这就是人的命。
  钱货两讫,丁一带着徒弟往回走,关啸五指习惯性地拨弄了几下,那个铜灶眨眼间就消失在 空气中——本来小摊主挺高兴把东西卖掉,看到这个动作,小摊主很快猜到自己遇到了什么 人,想想这两个人刚才的配合,摊主不难猜出那个东西可能存在的价值,摊主咧咧嘴差点哭 出来:老师说得真好,盲流都怕没文化啊!
  “师父,这个到底是什么?”回到旅馆,关啸马上把东西掏出来。
  丁一从口袋里利落地摸出放大镜,先用10倍的这头仔细看了一遍,接着用20倍的这头又看了 几个重点部位,把放大镜和丹灶(只能先这么称呼了)递给徒弟,关啸的动作和师父一样, 只是看得更仔细。
  “是什么时代的东西?”丁一没有回答,反问了一句。
  关啸知道师父这是在考自己,小心翼翼地又看了一遍:“看云纹,应该是汉代,嗯,而且是 东汉早期的物品。”
  丁一点点头:“不错,秦汉时期的物件,你可以出师了。能看出来这是干什么的吗?”
  关啸把小灶贴在鼻子底下使劲闻了闻,翻过来覆过去仔细又看了一次——考古就是如此,很 多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决定了一切:“看样子是个家居摆设,从灶门把手上来看,有些油 亮,这个有可能是前代人家用来盛放什么东西的。不过,最后,这个东西却是个殉葬物,能 闻出来很重的泥土味。”
  

第二十八章 夜探古井(3)
丁一把物件拿回去把玩了一会,点了点头:“差不多,我也就能想到这些。花了150,买了 个价值1000万的东西,就这一个东西已经值了车票。”
  “师父,这个到底是干什么用的?难道是用来炼丹的?你以前带我去看的炼丹炉可不是这样 的。”
  丁一想了想,把物件还给了关啸:“不清楚,修真走了这几百年,太多东西都失传了。对了 ,关啸,你今天眼睛很尖啊,是天眼通吗?”
  “不啊。”关啸连忙摇头,这和天眼有啥关系:“我就觉得这个东西上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 道……或者说感觉吧,就有点像我在那条蛇精肚子里感到的东西一样。”
  “哦?”丁一这一次好奇心更大了,把灶炉拿过来仔细看了半天,随手掏出贼门专用的指上 金刚石刀在最不起眼的部位剌了两下,丁一和关啸两个人惊讶地都瞪大了眼睛:黄金比较软 ,用小钢刀都能划出痕迹,这金刚石怎么可能刻不动呢?丁一食指、中指、拇指瞬间绷得笔 直,四十多年手指上的功力全都用上了,金刚石刀缓缓划过……结果,那个金灶还是没有一 丁点划痕。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你收起来吧,回北京我们去琉璃厂找人给掌掌眼。”丁一把灶 炉又扔给了关啸。
  此时,外面的天空已经繁星点点,正东方一丝弦月弯挂薄云中。
  丁一看了时间差不太多,和关啸一起换了专用的衣服,两个人在外面罩上了平时穿的外衣, 一路向淮南###井而去。
  来的路上,丁一就已经和徒弟说了。这次的异像是淮南王墓发出来的,但是,淮南王墓现在 被保护得非常好,异象出现后,这几天还来了几位学者,一到夜里淮南王墓地戒备森严。
  还好,淮南王本身就是道教名人,在敦煌地穴中,有关于淮南王墓地的详细说明,给丁一师 徒指出了一条1500年没有人走过的捷径!
  丁一虽然以前没有自己探过古墓,但是在西北的时候遇到过几位盗墓专家,还是比较有信 心的。
  师徒两人绕到淮南###井的后围墙,关啸四下看看无人,脚尖点地,手指在围墙上摸索了一 下 ,没有玻璃碴,马上手指一用力,整个身躯一跃而起上了围墙,然后轻轻下了围墙,用力吸 了吸鼻子,还好,这院子里竟然没有养狗。关啸学了两声油葫芦叫,丁一采用同样的办法上 了墙。两个人脱了外面的衣服,用塑料袋密封好,找了偏僻地方塞了进去。
  按照傍晚看的方位,师徒两人悄无声息地来到淮南###井上,关啸刚骑上石栏,丁一拦住了 他,示意自己先下去。
  现在已经入冬,这眼井里的水冰冷,丁一像一只大青蛙一样,贴着井壁滑了下去,水还挺深 ,丁一一个猛子扎进去,过了好一会才上来。丁一师徒的职业服装是高价从欧洲买的,防水 、防寒,但是手脚和脸却防不了,尤其是脸被冻的通红。
  “下来,找到洞口了。”丁一抬头冲着徒弟小声招呼,从丁一的角度,已经能看到老友所描 述的阵阵蓝光。
  关啸和师父一样轻轻落入水中,就在这时,在蓝光映射中,关啸刚才的位置后面似乎有个黑 影,就在关啸移动的瞬间,那个黑影轻轻移动了一下,跟着消失在井台上。
  

第二十九章 古墓惊魂(1)
对于现代人,很少有人能够直接理解“日月精华”,或者说,大部分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很“ 缥缈”的说法。
  事实并非如此。
  大量“科学”试验表明,经常在阳光下活动的孩子,智商比经常在室内的孩子高5~10公分 ;在阳光 下喂养的犬比同组在室内喂养的犬,个头、骨骼、毛量明显增加。大自然的“科学”规律还 表明,所有溶洞内生活的物种,不论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都会发生严重退化,智商、形体 与地表生活的近亲物种根本无法比较。
  现代人自认为很“聪明”地用“所谓的科学”来解释这一切。就像早期的人类认为太阳、月 亮围绕地球转,宇宙一切围绕太阳转一样,当时也都找出看上去和真理一样的解释。
  而其真正的解释,或许应该从下面两句话中找到: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
  ——《关啸探索笔记》
  从井口下去顶着突突涌上的泉水,关啸跟在师父后面憋着一口气潜行了五六米,看到了一面 砖砌的墙,看上去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摸了一把,关啸才发现,这砖竟然是金属质地,只 是不知道是什么金属,近两千年了,一点都没有锈。
  丁一伸手在墙上连拍了七下,关啸注意到,师父是按照八卦方位拍的,第一下拍的就是死门 ,最后留下了生门。铜墙随即缓缓打开,关啸跟着师父进去——非常奇怪的是,铜墙虽然打 开,外面的泉水竟然不向里涌。丁一看出了徒弟的疑惑,伸手指了指正前方的一颗蓝色珠子 ,这肯定就是避水珠了。关啸知道这是好东西,但是可惜了,不能带走。
  丁一伸手掏出打火机,啪啪打着了,还好,这说明有氧气,丁一接着从背后摸出一根蜡烛和 巴掌长的金属棍,先把蜡烛点燃,接着把金属棍拉成一米多长的细棍,前面有个倒钩,刚好 扎进蜡烛下面——现在贼门富得流油,丁一手里都是最好的东西,那金属棒是从宇宙飞船制 造基地弄出来的,而那蜡烛是西藏青庙活佛送的,是用最好的牦牛油炼制,一根蜡能烧两天 两夜,把一根蜡完全烧光,最多只流三四滴蜡油,而且没有任何味道。
  探古墓进地穴都有讲究,古墓内多有阴气,地穴内多有瘴气,这两种气体与空气相比,浊, 因此贴近地面,不论是阴气还是瘴气,都有毒,人一旦吸入,轻者昏迷,重者丧命。所以, 探墓者多数会开一个口子等几天,高明者会做人力鼓风器。
  由于时间紧迫,丁一现在是被逼无奈,只能用冒险的办法——用手握住金属棍向前探出,把 蜡烛保持在50厘米的高度,一路向前探行,一旦蜡烛熄灭,那就表明地面上的阴毒气过浓, 师徒二人都带了一套氧气设施,能用两个多小时,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的。
  从淮南###井到淮南王墓直线有1000多米,按照这个推算,地底坑道最少也有1000米,宽一 米左 右,高不足两米,关啸跟在师父后面,边走边观察。坑道两侧还是砖墙,用手一扣,无一例 外都是金属质地,仔细辨认似乎以铜为主——这绝对是大手笔,在汉代,所谓的金就是指铜 ,中国铜矿并不多,这个坑道两侧的铜墙在那个时期真的富可敌国。
  金属墙的风格很简朴,只是在头顶上缀满星斗,在烛光映射下,无数星斗不时反射出点点寒 光。
  “师父,淮南王墓还没有被盗吗?”关啸小声问。
  丁一冷笑了一声:“真正的大盗墓贼,不敢来,不知道底细的盗墓贼,往往在外围就已经被 困死屁了。”
  “啊?您是说这个墓地很危险?”关啸想起在湘西一路上的种种事件,心里七上八下。
  “当然。”丁一笑着回头看了看徒弟,灯光下,丁一的笑容显得有些诡异,关啸心底就更觉 得 不安了:“我们就是在外面看看,到底会出现什么异变,我可没有想进去送死——不要说我 们了,唐、元两代,茅山、点苍、华山等多个门派联手探墓,想看看淮南王到底炼出仙丹没 有,结果……嘿嘿,多少真人级的高手,死在墓穴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九章 古墓惊魂(2)
“有那么危险吗?”关啸小声嘀咕:“趁着乱世,直接从上面挖开就好了。”
  “挖?”丁一小烟袋在关啸头顶上晃悠了一下,小贼连忙缩了缩头:“汉武帝怎么样?一口 气把猖獗了千年的匈奴赶入大沙漠,算是千古第一帝了吧?二千一百多年前,为了挖开刘安 墓看 看淮南王到底是不是真死了,汉武帝请了当时两位大术士李少君、公孙卿,集合四大门派的 力量,从上面把淮安王墓挖开了,结果才发现,墓地下面竟然是一个方圆百米圆形铜墓,重 量不下万万斤,墓顶浇铸了大汉万里江山,站在地面就能看到黄河、长江波涛汹涌,四周按 天圆地方铸就漫天星斗即28星宿。武帝大怒,强令两位大术士打开铜墓,结果,那铜墓突然 喷出了百丈烈焰,数百位有德道士被这烈焰烧成了空气,可怜大术士李少君,八百年前曾经 助周公平定管叔、蔡叔和霍叔之乱的人物,被那大火。”
  这么强啊?小贼缩了缩脖子,心里咚咚咚开始打退堂鼓。
  师徒继续向前,大概又走出去三百多米,过了一个拱形门,眼前豁然开朗,前面竟然出现了 一个长宽有三十余米的厅堂,厅堂正中有支两人多高的灯台,从上往下一共分三层,每层各 有四盏灯,呈30°角自然分开,每盏灯外侧还各有一个叶状灯护,随着气流涌动,灯护自然 移动遮挡气流。每盏灯正下方,还各有一片铜叶做支撑。
  2000多年过去了,这12个灯盏依旧突突燃烧着,灯光透过24片大小不一的叶片,把近千平方 米的大厅照的灯火辉煌……
  在大厅两侧,每隔2米还有一盏挂灯,同样一盏都没有熄灭,大厅里就能听到灯油燃烧 NE366NE366作响。
  更让丁一师徒感到惊讶的是,在12连盏灯正前方,有一口直径一米左右的石磨,一头健壮的 水牛埋着头正在推磨,偶尔渴了,还低头去喝灯盏下的灯油。
  关啸看牛喝油伸手指着牛就要说话,丁一眼明手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