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路人甲的吃货人生-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仁嘉在闷热得令人喘不过气马车里,特别怀念宫里的夏天,不仅寝殿里放冰盆,小厨房里都摆上好几个,因为有灶火烤着,冰化的格外快,一盆化掉后重新换一盆就是了。
  她从前一直觉得理所当然,就像在现代夏天要开空调一样自然,小厨房里有炉火,夏天当然更要放冰。如今到了外面才知道,冰不但很贵,而且有钱都没处买,只能忍着热。
  路仁嘉感受到特权的诱人之处。她对呼风唤雨、掌握万千人的命运丝毫不感兴趣,但是一小盆冰如今对她来说,就是极大的诱惑。
  现在想来,宫里的冰,皇上和皇后当然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她自然也不会受限制,但是那些不得宠又位分低的妃嫔,应该是没有多少冰可以用的吧。
  路仁嘉第一次特别理解那些妃嫔为何要争宠。
  一路上,她都在怀念宫里的冰,顺便怀念一下皇后娘娘、没跟过来的青蓝紫,偶尔想到一下皇上。
  自己不在了,青蓝紫他们应该也蹭不到冰用了,不过京城未必有这么热。
  还有皇上和皇后娘娘,不知道他们现在都在吃什么呢。
  路仁嘉想到,即使自己不在了,他俩也会有饭吃,突然有点不开心。
  路上连着几个城市里都找不到冰,就这样走走停停的,在炎热的车厢和客栈里挨过了三伏天。立秋后,一早一晚总算有了凉意,夜里路仁嘉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白芨对路仁嘉说,“你瘦了。”
  路仁嘉这才发现,自己真的瘦了,脸上都没什么肉了,手腕细的看上去似乎一碰就会断一样。大概估计了一下,她得瘦了七八斤,她本来就不胖,这样一来脸颊都有点内凹了,看上去特别憔悴。
  也难怪,她苦夏,又嫌弃买来的东西不好吃,一路上吃得极少。
  瘦了不过是小事儿,路仁嘉现在最难过的是,身上有很多被蚊子叮咬的包,痒起来的时候红红的硬硬的,摸着都发烫。红橙白芨紧盯着她,不让她挠,都说“落下疤来怎么是好?”
  一遍遍的帮路仁嘉上药,可是根本不管用,该痒的时候还是痒。路仁嘉皮肤极白,衬得红色的包更显眼,看着都令人心疼。
  路仁嘉痒的心烦意乱,“落下疤就落疤嘛,那又怎么了?”
  白芨忙道,“那怎么行呢!娘娘这一身好皮肤,若是落下了疤,回头皇上看见了该不喜了。”
  路仁嘉瞪她一眼,“谁要他喜欢了!不喜欢最好。何况就因为身上有个疤就不喜欢了,这样的喜欢还不如没有!”
  声音又软和下来,“白芨你就让我挠挠嘛,就挠一下。”
  白芨用力按着路仁嘉的手,“不行。”
  路仁嘉气急败坏,“烦死啦,出来就是受罪,还是宫里好。”
  这话一出口,路仁嘉和白芨俱是一愣。路仁嘉惊讶自己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白芨则试探着问,“娘娘,不如咱们回宫吧?”
  其实跟着路仁嘉出宫,最忐忑的是他们这些奴才,娘娘会不会回宫?如果不回宫的话,他们后半辈子怎么办呢?如果回宫的话,什么时候会回宫?回宫后又会如何?
  最关键的是,要是她们在宫外没照顾好娘娘,出了什么差错,可是担待不起。
  在暑气全消的时候,路仁嘉一行人赶到了福建泉州,系统显示,闽菜第一人就在这里。到了当地略一打听,人们便都指路给他们。
  闽菜第一人叫钱良,路仁嘉听到名字的时候就笑了,倒是个好名字,钱粮,有钱有粮。钱良如今在聚贤楼,泉州最大的酒楼里掌勺,老板用重金聘请,而他也是一个金字招牌,多少人就是冲着钱良才会去聚贤楼。不过钱良亲自掌勺的时候不多,可谓是一菜难求。
  人人都知道,钱良的佛跳墙可谓是一绝。
  但也人人都知道,钱良只有在每月初一十五才会做菜,而且只随机在当日的食客中挑三桌,能吃到他做的菜。没到初一十五,聚贤楼一早就要排起长队。
  路仁嘉见到了一次,不由得唏嘘,清朝人竟然就这么懂得饥渴营销了。
  不过等路仁嘉见到钱良本人的时候,心中了悟,这未必是酒楼老板饥渴营销,更有可能是钱良吃不消做太多菜。
  他年纪已经太大了。

  ☆、第77章 佛跳墙

  佛跳墙如今还不叫佛跳墙;叫做福寿全;与之后名扬宇内、屡屡作为国宴的首席名菜相比;佛跳墙如今还算籍籍无名。
  最起码,路仁嘉在宫里从来没吃过;也没听说过这道菜。宫里也有闽地来的厨子;但是从不见他们做过佛跳墙,连提也不曾提过。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闽地来的厨子也不知道这道菜。
  看来这道菜目前还真没有被发扬光大。路仁嘉在现代也不曾吃过佛跳墙,两辈子都没吃到的美味就在眼前;路仁嘉心中极痒,每日望眼欲穿。
  佛跳墙只有钱良会做;可是由于聚贤楼的规矩;路仁嘉只好每月初一十五去碰运气,这么一等就是两个月。
  不过在这两个月之间,路仁嘉很没出息的趴在有幸吃到佛跳墙的食客桌子边儿上,眼巴巴的看看闻闻。
  真香!
  浓郁荤香飘散出来,荤而不腻,路仁嘉咽咽口水,不甘心的继续等,哀叹不知道哪日才能轮到她自己。
  两个月后,终于抽到了路仁嘉!
  一坛佛跳墙端上来的时候,路仁嘉简直要幸福的晕过去,细细的看了一下,里面有鸡、鸭、蹄尖、蹄筋、鸡肫、鸭肫、鱼唇、鱼翅、海参、鲍鱼、鸽蛋、香菇。
  路仁嘉大气都不敢出,小心翼翼的夹起一筷子鱼翅,入口胶质丰富、清爽软滑,再夹起一筷子鸡肉,入口肉质细嫩,滋味鲜美。
  路仁嘉已经做不到慢慢品尝了,风卷残云的将每样都尝了一遍,蹄尖和蹄筋都极劲道,但两者滋味又不同,鸡肫鸭肫脆嫩质韧、口感极佳,鱼唇糯软味美、滑润鲜香……
  最难得的,还不是各种食材自身的美味,而是十几种食材煨于一坛,互为渗透,味中有味,既有共同的荤味,又有各自的特点。
  十几种材料里,禽、畜、海鲜都有,囊括了山珍与海味,群英荟萃,相得益彰。十几种材料?路仁嘉愣了一下,发觉自己吃到的佛跳墙里的食材,比自己在现代听说过的要少很多。
  路仁嘉在现代虽说没有吃过佛跳墙,但是这道菜的大名还是听说过的,据说有几十种食材,路仁嘉细细回想,想起来大概还有羊肘、猪肚、火腿、干贝、鱼高肚、笋尖、花菇。再多的实在想不起来了。
  佛跳墙的做法似乎也极费功夫,坛子要用绍兴酒坛,调料怎么配路仁嘉就不知道了,不过想来也不简单。似乎还要用荷叶封口加盖。
  路仁嘉一愣,又仔细尝了两口,稳妥起见,还尝了两口汤,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好喝的很,但是没有一丝一毫的酒香。
  看来这个佛跳墙用的不是酒坛。
  路仁嘉心思一转,又仔细品了两口,也没有荷叶的清香。路仁嘉对自己的舌头很有信心,绝不会尝错,看来这佛跳墙用的不是酒坛,也没用荷叶封口。
  路仁嘉心情大好,对这次的比试多了几分把握。
  另一桌有幸吃到佛跳墙的食客,又点了一碟蓑衣萝卜、一碟芥辣油、一碟火腿拌豆芽心、一碟冬菇炒豆苗,还有几个芝麻烧饼。
  看起来也是个老饕了,路仁嘉觉得这样搭配,滋味一定大好,便也照着点了一样的。果然,几个小菜很是爽口,更衬佛跳墙的荤香,若是将佛跳墙夹出来,蘸上芥辣油再吃,也别有一番风味。虽说有些破坏了原有的香醇,但是不乏另一种美味,入口又呛又辣,紧接着是固有的鲜美,吃起来酣畅淋漓。
  不过路仁嘉还是喜欢不蘸芥辣油的。
  一顿美食享用完,路仁嘉找人传话给后厨里的钱良,要与他比试。
  传话的小二听到路仁嘉的话一愣,好半天后,才不可置信的问,“客官,您方才说什么?”
  路仁嘉只好再说了一遍,“你帮忙传话给钱良,我要同他比试。”
  小二神色复杂的看了路仁嘉一眼,转身去了。
  身边的许多客人便没有小二那般含蓄了,闻言哄堂大笑。
  有人出言道,“小姑娘不知天高地厚,别以为在家里做过两道点心就算厨子了。钱良的厨艺,就是宫里的御厨都比不上,你和他比试,真是个笑话,趁着小二传话还没回来,你赶紧撂下银子走人吧,省得一会儿丢人现眼。”
  不少人附和,纷纷说路仁嘉不知天高地厚,劝她早些回去。
  路仁嘉耳边聒噪,不胜其烦,“宫里的御厨都比不上钱良?难道你们吃过御厨做的东西?”
  周围声音顿时一静,路仁嘉心中笑道,我吃过!
  但紧接着又有人说话,“御厨的手艺我们自然没机会吃过,这么说来也确实不知道钱良和御厨的厨艺哪个更高超,但是我们知道,你的厨艺一定比不过钱良。”说罢洋洋自得的笑了起来。
  路仁嘉一眼瞪过去,“你没吃过御厨的菜,还知道不好评判钱良和御厨哪个厉害。你也没吃过我的菜,怎么就知道钱良和我哪个厉害?”
  真是逻辑死得早。
  好在这时候,小二回来了,“这位客人,钱爷爷请你到后厨去,他要见你。”
  路仁嘉忙跟着小二走了,总算不用听那些人的冷嘲热讽了。身后的客人们很是惊讶,钱良竟然就这么答应见那个小姑娘了?

  ☆、第78章 收徒?

  路仁嘉颠勺颠得很稳;动作幅度拿捏精准;节奏把握得也很好;甚至有一种赏心悦目的韵律感。
  当然不只是好看,这些都意味着做出来的菜会卖相和味道上更胜一筹。
  但是想要做到这样,需要很大的力量;很多的经验,还有对力量的精准控制。钱良不可置信;以路仁嘉的年纪和纤细的外表,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看到路仁嘉的大翻勺后;钱良彻底服气了,大翻勺是鲁菜的绝活,极难练成,看起来路仁嘉所言赢了鲁菜第一人;不是吹嘘。
  不过钱良也没有马上答应同路仁嘉比试,万一她就只精于鲁菜呢?他还是不信路仁嘉年纪轻轻,能够又博又精,想他一辈子都用来钻研厨艺,也不过是精与闽菜,其他菜系懂个皮毛罢了。
  钱良知道有些人天赋过人,天生就是祖师爷赏饭,但是他还是不信差距能如此之大。路仁嘉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的小妇人,难道真的能比别人少用几十年的时间,还达到别人望尘莫及的境界?
  钱良将路仁嘉做好装盘的蟹黄扒冬瓜端到眼前看,芡汁清亮剔透,造型颇有意趣,卖相极佳,而且能看出来火候正好,只剩下味道没有尝,但是钱良心中也清楚,路仁嘉这种厨艺的人绝不可能犯过咸或者过淡的错误。
  见路仁嘉又要做鲁菜,钱良道,“行了,我信你鲁菜赢了,再做一道其他菜系的吧。”
  路仁嘉便又做了一道西湖醋鱼。这菜只用眼睛看不出高低了,钱良又不擅长浙菜,看路仁嘉烹制的时间也看不出火候来,便尝了一口。肉质鲜嫩、酸甜可口,几乎没有什么可挑剔之处。
  见路仁嘉还要再做其他菜,钱良忙止住了她,“够了,我信你。我答应和你比试。”
  “你想比试什么?”钱良问道。
  路仁嘉这次没有客气,不再说抽签决定菜什么的,直接说道,“福寿全。”
  钱良一愣,紧接着大笑,“好,年轻人就该这样。”
  路仁嘉一头雾水,该哪样?他是觉得自己太狂?不知天高地厚?自己要不要解释一下,选择比试佛跳墙就是为了胜算大一些啊。
  “我收你做徒弟怎么样?”钱良道。
  路仁嘉吓了一跳,忙摇头,“不合适,不合适,我不是这里人士,不过游历经过这里,比试过后就要走的。”
  钱良劝道,“你一路游历至此,恐怕也花了几年时间了,你天分这么好,拜我为师后,或许不过两年我的技艺就能全部传授予你。待到学成之后,便随便你去哪里。”
  “实不相瞒,我已经有几个徒弟了,但是没有一人令我十分满意,我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若是无人能够传承我的衣钵,闭上眼后都不能安心的走。”钱良道。
  路仁嘉尴尬的很,已经采用苦情战术了么。
  钱良继续道,“我这一身本事,若是没人传承,以后再也无人能做出这样的菜来,岂不可惜?就这么失传了,我不甘心啊。每想到后世之人再也品尝不到如此的美味,我就心痛不已。”
  路仁嘉听了这话也有点难过。
  世界这么大,未来那么长,她以后却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佛跳墙。
  不能这样。
  钱良别的菜她没有吃过,暂时不管,佛跳墙她已经吃过了,绝对不能忍受这辈子再也吃不到!
  她一定要学会像钱良做的一样好吃的,甚至比钱良做的更好吃的佛跳墙。路仁嘉想,佛跳墙的传承,就交给自己了。
  路仁嘉想了想,“我要不要当你徒弟,这事儿咱俩另说,先比试吧。要是我直接就赢了你,说明我厨艺比你还好,根本就没必要当你的徒弟,是不是?那样的话,你这做闽菜的本事也不算失传,毕竟我都比你强了。”
  钱良答应了,比试福寿全,他不信路仁嘉能赢。毕竟福寿全是自己用几年时间,一点点的尝试,改进原料,改进配料,才做出现在这么好的味道来的。自己不告诉路仁嘉都有什么原料配料的话,她根本不可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路仁嘉确实在发愁,佛跳墙的主料都是看得见的,她吃过一次便知道吃了些什么,根据自己的记忆,还能再加上几味,做得更好吃。
  但是配料她完全不知道啊。
  上次吃佛跳墙的时候,她仔细品尝了,但是尝出来的只有红豆、白芝麻、白糖、粉芡、葱姜,当然还有盐。而且她不知道用量都是多少,又用了怎样的工序。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不断的尝试。
  好在路仁嘉有钱。
  原料像流水一般的买回来,又像流水一般的用掉。饶是钱良这样见过大场面的,看着都心疼不已。虽说想要出师,没有哪个厨子不浪费些东西的,可那都是有师父教着做,浪费的不过是因为学不到家而没做好的。
  路仁嘉这完全是闭着眼睛尝试,佛跳墙里都是金贵东西,鱼翅海参,哪个不是顶顶贵的?可人家一天做上六七罐儿,完全不心疼。佛跳墙费功夫,小火煨的时间长,但人家用的不止一个灶台,一罐儿封好了,灶火大小弄好了,再弄一罐儿放到另一个灶上。
  钱良见了,两罐儿之间有时候只是差一点点,这罐多放一点盐,那罐少放一点盐。就为了试出来究竟什么用量做出来的味道最好,用了不知多少原料。
  一开始做出来的分给她身边的丫鬟侍卫等人吃,过了几日后,身边人都吃腻了。她干脆直接分给店里的小二和杂差等人吃,甚至也分给了钱良的徒弟们。
  虽说路仁嘉如今做出来的味道还远不如钱良,但是佛跳墙里毕竟都是好东西,路仁嘉厨艺也不差,做出后的还是很好吃的。
  最关键的是,不要钱呐。
  不要钱的东西永远最好吃,何况的确很好吃。酒楼里干活的人一个个吃得眉开眼笑,很快就对路仁嘉亲热起来,包括钱良的几个徒弟。
  要不是钱良看得紧,那几个徒弟早就将佛跳墙的配料都告诉路仁嘉了。
  钱良第一次发现路仁嘉哄骗着他的小徒弟,想骗来配料究竟都有什么的时候,就将他几个徒弟叫在一起,教训了一顿。
  “你们傻啊!要是告诉了她,她不就直接能做出好吃的福寿全来了?这样以后她每天就不做了,你们不就没得吃了?”钱良慢悠悠地说。
  钱良的徒弟们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纷纷表示谁也不能告诉路仁嘉,又互相到谁告诉路仁嘉了谁就是叛徒。
  钱良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他们,这几个小子怎么都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自己提点。
  从那之后,路仁嘉就发现,自己每次略微试探一下钱良的佛跳墙里究竟有什么配料,他们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自己佛跳墙做好后分给他们吃,他们跑来的也比兔子还快。
  路仁嘉:摔!怎么都是这样的人!传说中的吃人的嘴软呢!
  打探不到,路仁嘉只好继续自己摸索。她如今已经摸索出来,配料里还有水发冬菇,白芝麻是小火焙过的,才有恰到好处的香味儿,另外葱姜不能直接放进去,要用葱姜水。
  路仁嘉这么一罐罐的用掉食材,钱良都看不下去了,“你这鱼翅,还每次都排翅,用点散翅不行吗?差不少钱呢。”
  路仁嘉道,“味道不一样。”
  不差那点钱!路仁嘉觉得自己特别霸气。
  钱良若有所思的,想着路仁嘉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成就,或许就因为精益求精,丝毫不敷衍?
  又一坛佛跳墙做好了,路仁嘉尝了一口,激动地对钱良说,“粉芡用的是干粉芡和粉芡水是不是?两样都要用!”
  路仁嘉又尝了一口,自言自语道,“一定是这样。就是这个味儿。我说之前我试过干粉芡,也试过粉芡水,怎么做出来后汤的口感都不对,原来两种都要用!”
  钱良一愣,然后笑了,路仁嘉比她想象的还要厉害,还要用心,还要肯下功夫专研厨艺。
  钱良本来绝对不想放过这个有天赋有肯用功的徒弟,但是钱良如今觉得,即使自己不做她的师父,不传授给她自己这几十年的厨艺,闽菜和自己的手艺也不会后继无人。
  她既然来到了闽地,提出了和自己比试,恐怕就会赢着走,就会将闽菜学得胜过自己。

  ☆、第79章  拜师

  路仁嘉觉得自己摸索出来的佛跳墙;味道还是不如钱良做出来的。但是她实在是不知道区别在哪里了。
  已经不能再有丝毫进益,路仁嘉无法,只得冒险与钱良比试。
  虽说她调配的味道还不如钱良,但是她知道再加几位食材进去会更好;还有酒坛与荷叶;都会将味道变得更好。
  路仁嘉偷着做了一坛改良版的佛跳墙;买了一坛黄酒,将酒液倒出来。红豆炒熟,芝麻焙好;各种调料都备好。
  鸡、鸭、蹄尖、蹄筋、鸡肫、鸭肫、鱼唇、鱼翅、海参、鲍鱼、鸽蛋、羊肘、猪肚、火腿、干贝、鱼高肚、笋尖、花菇;煎、炒、烹、炸;各自炮制出本身的特殊味道。一层一层地码在黄酒坛子里;倒入上汤和黄酒,汤、酒、菜互相交融。
  再把坛口用荷叶封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