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加油吧!吃货!-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阳听完结果之后差点没笑死。直说二宝兄有文化,这绝对是个好名字,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刻。
  木木不乐意了。“你笑啥笑!好歹我和二宝哥的姓氏放一起还是个名字。将来你和朱大哥养孩子,想这么取还不行呢!”于是换成二宝笑抽了。
  小阳顿足捶胸:“木木啊!当年你是多么的单纯善良,现在居然学成这样了!造孽啊造孽!”
  木木伸手摸了摸小阳的头:“乖哈,哥哥给你去做好吃的。别闹。”于是拉着二宝就出了屋。
  然后院儿里的人就能听到小阳的咆哮:“毛线啊!!!不要摸小爷的头!!!会不长个的知道不!!!坟蛋啊!!!!”
  屋里的大壮兄首先承受了媳妇儿的“魔音穿脑”,不过安慰是必须的。谁让木木今年突然间就蹿高了不少,都到二宝的耳朵了,可自家小羊羔依然维持在去年那个状态只高了那么一米米。就为了这个,已经咆哮过好几次了。“人都说男娃子到了二十还能再蹿一蹿呢。不急的。”
  不急个屁!六子这一年多都长了有二十多厘米,直逼自己的耳朵了。结果自己还是只有一米六五左右的模样。实在是太过分了。算计一下自己到这儿已经有两年多了,按照现代的岁数,已经有二十一了,就算是拿这里的年纪讲,也快十八了,明年就能去多租两亩地了,可长个个咋就那么困难呢?明明大家吃得都一样,难道真的是穿越大神鄙视自己是一个纯零,所以把个头都按到自家大壮身上了?
  好吧。小阳童鞋的想象力又丰富了。
  
  其实穿越大神并没有吞噬或者是转移掉小阳原来那一米七二的个头。但是当他长到那个高度的时候,已经是他穿越之后的第四个年头了。
  暑去寒来,日月穿梭。日子一日日过得再仔细再慢悠,实际上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也跟转瞬差不了些许。
  去年刚过完年,小阳就去租了两亩地,就在自己原来那块山坡地的左面。木木也一样添了地产,同样连着原来的那两亩。多了两亩地,就等于多了不少的口粮而且他们的沐阳饭馆已经成功地转型成了一天三餐全天开放的食铺了,所以这粮食蔬菜用得自然也就更多了一些。
  早上的馄饨、烧饼、各式粥品和清淡适口的小咸菜。午饭照旧是卖那大盒饭车里的定量餐食。独晚上的时候跟涮串一起加了可点炒菜的营生。但他们着店里却是不卖白酒的。所为的快餐,也就是让吃客吃饱之后尽快离开,再来上两盅可不就是耽搁时间了。何况喝酒的人多了,就难免有闹事的那一类,索性就干脆不供应任何酒类。若是想要饮料,他们这儿冬天有时常变换味道的茶汤。有时酸有时苦有时甜,来得次数多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些用普通的药材和果干泡出来的水喝完了的确舒服。夏天的时候小阳会熬制酸梅汤,稀释之后味道不是很浓,但每天都会有不少人专门为了喝这个而来。竟跟那铺子里卖的冰镇西瓜块差不多销量。有了这些好喝的汁水,加上沐阳饭馆从开张那天起就没卖过酒,所以除了偶尔有外来人要酒不得吵嚷几句之外,倒是对生意额没什么影响。
  自从王林来了之后,木木的生活基本就围着孩子转了。只是爱做面的习惯还是改不了,有时候带着孩子往返城里村儿里,一就爱三口倒是和乐融融。
  说起王林这个孩子是着实地懂事儿。大概是在家被那个婆娘给欺负得太狠了,被留下的第一天就跑去厨房给木木和二宝一人端了一盆洗脚水。还眼泪汪汪地说:“水试过了。不凉也不烫。”二宝回过神儿来,心揪得难受。木木则是想到了以前自己跟嫂子每日每夜的操劳,却还是得不到大哥一句好的日子。于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很不争气地他先掉了泪。导致王林本来就在忍着不敢哭,一听木木哭了,他也跟着嚎啕了起来。弄得二宝手足无措,赶紧喊对屋的小阳和朱海。
  一个懂事体贴的孩子自然是招人疼的。不但饭馆儿里的这几个大老爷们儿稀罕王林这娃子,就连香花嫂和牛妈也把小王林当成了亲骨肉看待。什么衣服鞋子被子之类的,全都是这对婆媳给包了。王林也是个懂颜色会看事儿的娃,叫人叫得也准。所以一口一个“二伯夫,二伯夫”地,把田同志也给收买了去。
  看看老王家那个整天跟着木木二爹长二爹短的小娃子,再看看自家除了喂猪干活就往老吴家跑的六子,小阳羡慕嫉妒恨了。直说有个听话的娃子真好,好透了!于是跟大壮兄念叨的结果就是被强硬地施行地“伪·造人”政策。结果?既然是伪的,哪里还有结果!
  
  经过两年的时间,村儿里的西红柿栽培已经小有规模了。于是村长的大孙子,也就是当年的牛世书小盆友,现在已经有十七高龄的牛世书童鞋踏上了去往省城的道路。干啥?自然是卖他们村人的特色蔬菜。南瓜,冬瓜和西红柿,当然夏天的香瓜和西瓜。还有小阳的熏鸡和风干肉之类的都在他经营的范围之内。读书他实在是不在行,其实村长牛三爷也没想过,自己的孙子考不上状元,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一年的时间,就弄了个小门脸儿,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村儿里的当年的娃子有不少都已经外出找了工作。吴峰就去田靖岩的那家药铺里当了学徒。小阳和木木的店也顾了一个同村的少年张实,也是之前跟着牛世书和吴峰后面跑的一个娃子,如今也已经十六了。包吃包住一个月五百文,待遇是跟钱权他们一样的,反正其实除了牛大户家之外,没有人知道老朱家多出那几个人是他们买来的官奴。
  店里的人手足够,小阳的懒散的性子就又一次涌了上来。每天除了跟六子出去名为打猪草,实为逛山景寻山货之外,就是查查自家究竟有多少头猪,今年又有几头老母猪揣了崽子。值得一提的是那写长毛兔果然是有了不小的收入。一开始那写兔子的毛皮没有人买,小阳也就作罢了。直到第二年冬天,小阳让嫂子给牛家那仨娃一人做一个一个兔皮的坎肩,兔皮的帽子。田靖岩才知道老朱家还有这等好货色。当即就把小阳手里的兔子皮都买了去,一共给了小阳五十两银子,当然这其中包含了一对种兔。
  对于田同志要跟牛二养兔子这件事小阳是一点意见都没有。兔子繁殖的确很快,但要做一件成人的兔皮大衣得几十只兔子。他一个人养?没地方,没精力。赚点儿零花钱就足够了。反正田靖岩有钱,田家还有专门买卖皮草的货行,自己养多少他收多少,他那便爱赚多少就赚多少去呗。跟自己也没关系。对了,如今这兔子木木家也养了一对,其实那就是给王林小盆友当宠物玩的。
  
  今年的天气很奇怪。刚进了五月天气就有些反常。早晚的冷是他们所习惯的,但晌午的闷热就有些特殊了。
  小阳躺在床上,开着一扇窗户,看着外面房檐上淌着的雨帘,心里叹了口气。“烦死了,下了三天了,我都四天没看到太阳了。再这么下去会得抑郁症的!”一年叨咕一边吃着花生。哦对了,这是去年刘长明从南边带回来的花生,被朱海给本地化栽培成功了。所以刨去今年下种的那些之外,剩下的都是小阳童鞋的零食。香酥花生米,那可是他的最爱。把花生米去了上面的红皮,然后小火下雨油锅,从凉油开始炒,一直炒到花生微微变色,为止。然后另起锅,把花椒、大料、桂皮、想也、小茴香和打量的干红辣椒放到油锅里煸炒出香味,然后再把炸过的花生米倒进去,翻炒几下之后撒上一点点白糖和少许盐面,翻炒均匀之后关火。凉了之后就是一道诱人至极的下酒好菜。
  一边揉着媳妇儿的腿,朱海一边坐狗腿状:“老天爷太不应该了,让我家小阳看不到太阳!”讨好是必须的,谁让昨天自己非要试验那本小黄书中,难度有些高的动作呢。媳妇儿不乐意也是应该的。腿抽筋后遗症也是很严重的。
  小阳拿起一颗花生米塞到朱海嘴里:“不用说这些没用的讨好了。我又没怪你。不就是腿抽筋儿么,你就当我缺钙好了。不过天老这么阴也不行啊。咱家吞的粮食太多,地窖里的倒罢了,下午和东屋的那些要是老这样,非发毛不可。”
  谈到正经事,朱海自然也会很正经:“这倒是真的。不行我就进城去买两车石灰吧。把那些粮食用油布蒙严实,外面再撒上石灰。浪费了点儿,但防蛀也防潮。”
  小阳点了头:“我估计也不能老这样。不然等晴了去买两车也行。以防万一。这会儿就连雨天了,就怕到了夏天更邪乎。唉,也不知道一直下庄稼能张啥样。真是郁闷。去年就没吞那么多辣椒,又做了不少辣菜让牛世书带省城去了。这么潮的天,我怕店里都不够卖的。”
  搂过小阳的肩膀,朱海也抹了两颗花生放到嘴里:“不然咱再让刘长明带点儿干辣椒回来吧。”
  小阳首肯:“也行。这两年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多,可好像种的人还是不够。不然这样,等明年的时候。我之前那两亩地都种上辣椒得了。现在有好几个酒楼都要货,就二哥那儿的一亩地根本就不够用。”
  “本来我是想拿那两亩地种你拿来那些玉米的。虽然去年的收成没有头一年好,可也比咱们这儿的多了三百多斤呢。万一像你担心的,一年不如一年的话,还是趁头几年多种点儿呗。不然这样。我再去跟村长说说,让他帮忙问谁家愿意帮忙咱们种辣椒。咱们给种子,种出来的东西全收不是也比去南边运来得便宜。也不用占自家的地。”
  小阳笑了:“你这个人呐,真是一点儿亏都不带吃的!行吧。反正种地做买卖这些事儿我也是都听你的。我的责任就是想想有啥好吃的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估计还有个四五章正文就能结束了吧。应该有几个番外。只是应该……





  128:祸乃天降
  
  第二日天空作美,真的晴了雨。只是连下了三天的雨,就算是细雨绵绵,土地也湿滑泥泞得很。好在他们这乡下人人人都有预备下油布制的双层靴子,虽然比不了现代的也雨靴,但小阳觉得效果差不多,而且更软和随身。
  让六子在家看着,把下屋摸着有些潮的粮食拿出来晾晾,又预备了椒盐口味的玉米过吧给六子当零食,小阳和朱海这才赶着虎子进了城。今日的分派工作是大壮兄去买石灰和油布。小阳童鞋去刘长明哪里订干辣椒。当然俩人最后还得回店里汇合,毕竟店里也囤积了不少粮食和干菜,他们得趁着晴天翻翻晒晒。当然他也希望这雨是不会再这么没完没了的下了。
  不提朱海同志去买东西,单说小阳跟刘长明订完辣椒之后溜溜达达地往回走。路过田家的药铺,就想起进去逛逛,顺便问问白明华那药膳坊的事情筹备得咋样了。虽说这个事儿他们这几个人已经讨论过好几次了,但施行起来有难度。主要是药膳坊的档次问题。让田家有兴趣的必然不是街边小店,而达官贵人的身子骨也是很金贵的。而且有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富贵病”,这昂贵的药膳就不能乱吃了。店里安排一个坐诊的大夫倒是无所谓,可食客进饭馆儿必定不是进药铺,多少回有所抵触。而那些普通有要用功效的菜肴又不可能卖上价格,也就没了效果没了奇特之处。反正就是想赚有钱人家的钱,势必得想一个更好的点子。不过据说田家老爷子是很看好的。而且现在田家上下的四位夫人都有时常服用特质的膳食,强身健胃养颜的效果还是有的。
  进到药铺,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正在柜台后面包药的吴峰。看到小阳,吴峰立刻露了一副笑脸:“小阳哥,你来啦!是找我师父吧?”
  吴峰的师父就是白明华,小阳点了点头:“他哪儿去了?今天不做坐堂?”
  吴峰回答:“被铺头叫去衙门了,说是有事儿,你要没事儿就在这儿等一会吧。麻三,你过来给杨老板倒杯茶!”
  在等待白明华的时候,小阳观察了一下来药铺买药的这些人。他们买的药多是一些祛风散湿的方子。虽然每一副都不贵,但他在这儿也就不到半个时辰,就来了十来个人。吴峰说了,打进了五月开始,这来买风湿药的人就比以往多了许多。就是这春寒刚过猛增湿气造成的。加上连续五天没见日光又下了三天的雨,有这些关节疼痛老毛病的人就更难挨了。
  小阳皱了下眉,心里嘀咕了起来。天潮种地是有些好处,可水过了就不行了。自家种的这些蔬果还可以。就是西瓜和香瓜水大了就不甜了。幸亏自己今天订了不少干辣椒,店里最近得做点儿辣的菜色,姜也要多收一些才行啊!
  
  白明华回来的时候面色颇为沉重,不过看到小阳,立刻就露出了笑脸。“小阳你在啊。”
  对方的表情没有逃过小阳的眼睛,他觉得今天白明华去衙门肯定不是去听什么好事儿。于是好奇问道:“县老爷是生病了?”
  白明华摇了摇头:“你跟我到里边吧。正好有事要告诉你。”
  弄得神神秘秘,小阳的兴趣就更大了。进了头道后院儿的客厅,小阳刚坐稳就赶紧询问:“咋了这是?还有事儿跟我有关?”
  白明华叹了口气:“这事儿你现在千万不可外传。南郡省现在灾洪肆虐,雨已经连着下了半月之久,而且没有停止的趋势。有不少灾民已经北上逃难。南郡省内有三个县城都出现了轻微疫情。高烧不退,身上起红疹子,虽然还没有因为疫病死人的情况传出来,但各省县也都不得不谨慎小心。今天王大人把海华县几家大药铺的掌柜的都叫了去。是要我们筹备防疫的药材。”
  小阳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南郡省跟咱们这儿不是还有两个省的距离嘛?就算有疫情也蔓延不过来吧?况且就算洪水再凶猛,这么长的距离也过不来不是嘛?”要知道洪水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牛庄就在河道边上,如果一旦他们这儿也洪灾泛滥,那就完了蛋了。
  白明华耸了肩膀:“首先要解决的不一定是洪水的问题。咱们顺天省的气候一直很平和,史载一百五十年之内没有过大的洪灾。不过小的洪水倒是发过三次。伤亡的数字不大,损失的财务倒也不多。只是因为咱们这儿的人天生习惯了干冷干热,一旦长时间潮湿就容易生病。这疫情却是不得不妨的。洪水冲过的地方难保不沾毒物,难民如今蜂拥外逃,有些在山野里行走的难民实在是不好阻拦。万一他们携带疫情就不好办了。”
  小阳粥了眉头:“我以前的家乡也时常听天灾和瘟疫的情况。一般疫情都是因为尸体被洪水浸沤腐烂,然后再无人掩埋焚烧之后,才会形成瘟疫。就连那些淹死的牲畜甚至老鼠也是疫情的根源之一。你说的洪水种带的毒物,那就是灾区的饮用水也可能会出现危险吧?那人畜患病的情况如果不严重,是不是可以医治?”
  白明华点头:“只要不是病入精髓,要医治也只是银两和时间的问题。其实咱们赫国水道丰多,几乎每年都有洪水,不过朝廷对水利十分重视,从来没有过大的伤亡。而且已经有十多年都没有过这么大的灾了。罢了,反正过一日算一日吧。我是要跟你商量一下发药的问题。”
  小阳不明白了:“发药?”
  白明华点头:“王大人的意思是难民一路北上最后肯定会有人到咱们顺天省,所以咱们这儿的人也要提前服下防疫的药。所以我们几家药铺的掌柜一致决定,每家都拿出一个药方,选一个最好的,再共同拿出药材在四个城门熬制,免费发放五日。到时候即便真有疫情流出,咱们这儿的人也会少些被传染的可能。”
  “你的意思是借我们店来熬药对吧?没问题!这等大事哪里还用商量,应当应分的!”
  
  小阳把南方出现水灾和疫情的事告诉了大壮、二宝和钱权张正。至于木木那最爱悲天悯人的性子就还是算了,反正现在这些事儿离他们还算很遥远。
  五个人这么一商量,一致觉得有得多去备一些应用之物。诸如布料,油布,灯油、火石这些东西是不能少的。两家和店里囤了不少粮食,所以这吃喝不用担心,唯独防潮一定得做好。趁着天晴,得在大地里多挖两条引水沟,这样就算日后雨量多了,也不至于把地给淹到。当然如果是天降暴雨几日不停的话,挖什么都是白扯的。现在就是防患于未然,做点儿能有些小用的事儿就不错了。
  第二天,小阳和赵亮就去购买生姜。虽然赵亮不知道为啥,不过小阳从来不干没意义的事儿他是了解的。小阳告诉他,自己要做姜糖片。这可是绝对的好吃的。不但可以帮助消化、强身健骨,还能有去风湿减骨痛的散寒功效。今年雨水多,潮气大,多买买点儿姜做姜制的菜肴,对身体有好处。
  当天下午小阳就切了二十快姜来制作姜糖片。鲜姜去皮切片,然后跟同等量的白糖跟矮桔子汁一起熬制,等糖液粘稠之后,将姜片取出,撒上以层白糖粉拌匀,摊开晒个一两天就可以食用了。糖遮住了姜的辛辣却没有抵消姜的功效,而且煮过又晾晒之后的姜糖片口感跟姜片大有不同,就连一向不爱吃姜牛乐小盆友都能吃上一两块。
  当然他们买回来的姜可不是为了做姜糖片卖的。而是用来做菜。自从知道南方有疫情和灾情之后,沐阳饭馆的汤水就剩了两种。嫩鸭姜汤、红糖姜枣茶。虽然小阳是绝对没想过要靠这些玩意儿赚钱,但很多人喝完第一碗之后觉得通体舒畅,自然就想再来第二碗。当然这第二碗就是要钱的了,虽然价格不贵,但也能把材料钱给赚回来,这倒是让小阳很是欣慰。没想到大家对喝汤还是挺有兴趣的。不如去跟白明华说说,那药膳坊还不如放低身价,就做点儿普通的菜色,所为薄利多销嘛,大家喜欢对更多人有益处不是更好。还不如就做这些汤汤水水的,平常那些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食材不单进价便宜,做起来也不麻烦啊。。
  
  灾情的消息不会因为官府不通告就彻底跟老百姓隔绝。而顺天省的天气也开始越来越不正常了起来。雨量总结起来其实并不算大,但稀稀拉拉却很缠人。有时候早上下雨,中午青天,到了掌灯之后就又滴上了雨点。最让人恼火的是七天里有五天都见不到太阳。这就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