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朝醉游记-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锡若作势把镯子一收。永福立刻扑了上去,双手巴住锡若的手笑道:“既是这样,那就请小叔叔割爱,把这镯子让给我吧。”
  锡若一翻白眼,反问道:“你一口气求了我两件大事,难道一点表示都没有?”
  永福愣了一下,突然又翻身拜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给锡若磕了三个响头之后,肃然叫道:“阿玛。”
  锡若惊得差点一屁股坐倒在地上,正想开口拒绝的时候,永福却抬起头来表情严肃地说道:“小叔叔待我,比人家待亲生儿子还好。我知道小叔叔不愿意让我前头两位阿玛身后无人祭奠孝敬,可永福这声‘阿玛’早已在心里放了许多年。小叔叔就让我在无人的时候叫几声吧。”
  锡若听得又是好笑又是感动,连忙伸手拽起了永福,又笑道:“你方才差点害得我跌了个大跟头。”见永福又要跪下去谢罪,连忙又拉住他说道:“你爱叫就叫吧,只是别让其他人听见了。尤其……尤其别让你小婶婶听见了。”
  永福愣了一下,见锡若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偏过头寻思了一会,方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锡若见他如此亲近自己,心里也着实喜欢,便揽着永福的肩膀说道:“你放心。你既然连‘阿玛’都叫出口了,我怎么着也要替我儿子娶上这房媳妇儿!”
  永福见锡若语气如此笃定,已是高兴得有些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恰好这时弘春跑进来找锡若,一见到永福这副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不禁诧异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中状元了还是捡着金元宝了?竟乐得跟个傻子似的。”
  永福立刻伸手拍了弘春的后背一记,大咧咧地说道:“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弘春仔细瞅了瞅永福的表情,脸上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气说道:“一定是我姑夫叔叔答应让你当侍卫了吧?还是姑夫叔叔说得对,宫里头有什么好的?你进去了,也不过做一个磕头虫,哪有宫外头来得自在!”
  永福这回倒是听住了,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半晌后方才叹了口气说道:“罢了。你阿玛是大将军王,你又怎么会明白我的难处?”
  弘春把脑袋伸到跟永福胸前,扭着脖子一脸取笑地说道:“不就是担心配不上我九伯家的璎珞妹妹么?”
  永福被弘春说得臊红了脸,便不肯再搭理他,转过头自顾自地跟锡若说话。弘春自小与永福玩笑打闹惯了,哪肯放过这个调侃他的大好机会?见状便又硬挤进永福和锡若中间,佯装发怒地说道:“你和小璎子好,有多少回是打着我的旗号递的话儿?这会儿有我姑夫叔叔给你撑腰了,就把我撇在一边儿了?”
  永福知道这个十四霸王的接班人不好惹,只得打躬作揖地给弘春陪不是。锡若却在一旁看得连连摇头,暗想道看来永福还未得自己真传。弘春已经不如他老子当年霸道了,可永福却还是降他不住。自己回头得多教永福两手儿,免得让他堕了纳兰家的名头……
  第二天回到乾清宫里,锡若果然向老康提了永福想进宫当侍卫的事儿。结果老康略一思忖就反应了过来,笑道:“这本来就是朕答应过的事,事情一忙就耽搁到了现在。永福……你这个侄子今年得有十八了吧?回头先领过来让朕见见。朕都有好些年没见过他了,只记得他长得很像你小时候的模样儿。不知道书念得怎么样?”
  锡若知道老康是要考考永福,连忙笑道:“不怕皇上见笑。永福的书,念得可比奴才当年强多了。”
  老康点点头说道:“这个朕相信。明珠的这几个儿子里,最不会念书的一个就是你了。”
  锡若听得哭笑不得,心道自己可真给这壳子原来的主人丢脸呀!明明这个纳兰家的老四,原本应该是个很有前途的文学青年,只可惜一时想不开跳了池塘。但愿他也和自己一样,并没有在池塘里淹死,而是穿越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这时老康居然又说道:“说来也奇怪。朕明明记得当年明珠还一脸喜色地跟朕说过,四郎聪慧好学,入上书房读书之后学问更是大有进益,他日有望赶上他大哥的文采,就是性格内向了些。怎么等到朕看见你的时候,你却是这样一副粗疏顽皮的性子呢?”
  锡若听得冷汗在后背上纵横流淌,连忙在心里翻出老婆那句“除非他们能找出那个更真的来”的话来安慰自己,定了定神之后方才笑道:“奴才小时候书念得确实不差,只是后来觉得世间学问不限于书本,那个那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锡若越说越觉得底气不足,声音也不觉小了下去。不想老康却咀嚼着他那句又是从当年爷爷的大字帖里看来的话,末了居然点了点头说道:“你能想到这层道理,倒也不容易。好在这些年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发奋读了些书,如今总算是不会动不动就给朕丢人了。”
  锡若听得一阵讪笑,心里却大呼“张廷玉是个好先生!”隔天他就领了永福到老康身前,老康看了两眼、又问了几句话之后,居然直接钦点了永福当三等侍卫,让当年从蓝翎侍卫熬起的锡若不禁一阵小嫉妒。
  不想出了乾清宫之后,永福却凑到锡若身前说道:“皇上可真给小叔叔面子。”
  锡若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便拍了拍永福的后背说道:“以后大半时候要靠你自己了。我虽然也在宫里当差,但是恐怕分不出多少心神来照看你。”
  永福笑嘻嘻地说道:“小叔叔放心。我一定不给你和纳兰家丢人。”
  锡若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又拉着永福叮嘱了半天,这才放他去领侍卫内大臣那儿报道去了。

  八字

  永福入宫了以后,锡若一开始还担心这个一直在纳兰家备受宠爱的小少爷会吃不了当侍卫的苦,没想到一个多月下来,永福的这个三等侍卫居然当得有声有色。老康有一次还当众夸奖永福“书念得好,弓马骑射也很不错”,再加上他和锡若的关系,因此也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天锡若刚从内阁的值房出来,就被九阿哥叫住了。锡若一看见这个财神九,立马想起了永福的婚事,正想着怎么跟九阿哥提起这茬儿的时候,不想胤禟却主动地问道:“你的那个侄子永福,娶妻了没有?”
  锡若心中微讶,便按下了方才准备提起的话题,看着财神九笑道:“怎么?九爷要替我这个侄子做媒?”胤禟瞟了他一眼,又哼了一声方才说道:“这小子隔三差五地总往我府上跑,我还想问你这个做叔叔的是怎么回事呢!”
  锡若心道,这财神爷果然厉害,立马儿就把一顶“勾引未婚少女”的大帽子给我扣回来了,只得放弃了原本准备敲胤禟一笔竹杆的打算,又摸出这几天一直揣在怀里的那只白玉镯子来。
  胤禟一瞥见那只镯子,眼中顿时闪过一抹“交易成功”的得意之色。锡若看得恨不能踢他一脚,却故意做出满脸的愁容说道:“九爷原本将这镯子托付给我,是让我给你物色一个好女婿。眼下我倒是替九爷看中了一个,就不知道九爷看不看得上了。”
  胤禟一挑眉毛问道:“是什么样的人?你不妨说来听听。”
  锡若摩挲着下巴说道:“这个人么,模样儿、性情都过得去,岁数跟九爷府上的三格格也差不多。他的亲生额娘是和硕亲王家的郡主,就是眼下自己的职衔还不高,才刚混了个三等侍卫。”
  胤禟听得眼珠子滴溜溜一转,紧盯着锡若手上的白玉镯子笑道:“既然还这么年轻,前程还有的是机会挣么。你要是真觉得他好,就替我把这镯子给出去吧。”
  锡若听得心里一松,随即又有些哭笑不得地暗想道,要是早几年知道自己要跟财神爷做亲家,也不用怕他怕成那样了。这人跟人之间的缘分,也真有些不可思议……
  胤禟见锡若举着镯子又陷入沉思,以为他还有什么犹豫之处,便不满地说道:“怎么?难得你觉得跟九爷我做亲家,还是件费思量的事?”
  锡若在心里苦笑了一下,暗道正是如此。眼下你虽然看着家财万贯,富得流油,人前人后这“九贝子”也是风光得很,却不知这些风光富贵日后都要离你远去,带累你的家人都要跟着遭殃,我又怎么能不多思量几下呢?唉!
  胤禟见状益发不满,作势就要上来抢锡若手里的镯子,嘴里嚷嚷道:“不乐意就把镯子还给我!九爷我还怕给不出去吗?哼!”
  锡若连忙一侧身让胤禟扑了个空,脸上却又恢复成了平日里那种不怎么正经的笑容,对着胤禟晃了晃那只白玉镯子,说道:“那我可就真给出去了。九爷赶紧回去置办嫁妆吧。我这头也会加紧办理的。”
  胤禟闻言倒是怔了一下,反问道:“这么着急?”
  锡若不由得苦笑道:“九爷不急,我这头儿可是天天被人吵着要娶媳妇儿呢!”
  胤禟闻言也不禁失笑,又连连点头地说道:“这几年,都快那小子把我们家的后门槛儿跟后院墙头磨平了!得得得,还是趁着他没干出什么丢脸的事儿来,赶紧把婚事办了吧。他们两个的八字我已经找人算过了,也合得上。”
  锡若故作惊讶地说道:“原来我侄子的好身手是这么练出来的。回头倒要向九爷请教请教门槛跟墙头的修法儿!”
  胤禟闻言忍不住抽出一把纸扇来,狠命地敲了锡若的脑门一记,又笑骂道:“教子无方,还敢在九爷面前耍贫嘴。回头我向皇上告个御状,看你还有没有心思犯贫!”
  锡若却用胳膊肘拐了胤禟一下,一脸皮笑地说道:“九爷,咱俩谁跟谁呀?都快成亲家了……”
  胤禟被锡若说得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又想起十阿哥一度对自己跟这人关系的误会,忙不迭地抽回纸扇,又走远了几步,方才回过头说道:“我女儿嫁过去,可是不能受一星半点儿委屈的。要不然九爷唯你是问!”说罢便不等锡若回答,就飞一样地跑开了。
  锡若看着胤禟的背影苦笑道:“又来一个‘唯你是问’的……”
  “还有谁要‘唯你是问’?”身后突兀地响起一个锡若如今越听越敏感的声音。锡若在心里叹了口气,连忙回过身朝来人打下千去,嘴里说道:“请四爷安。四爷吉祥。”
  雍亲王瞥着胤禟刚才离去的方向,低头朝锡若问道:“是我九弟?”
  锡若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莫非这爱新觉罗家的老四方才又躲在哪里偷听了?他这个癖好还真是……真是不怎么地道……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打死也不敢说,便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方才是在向九爷提亲。”
  雍亲王露出奇怪的表情问道:“我十六妹准许你纳妾了?”
  锡若差点没听得一头磕在了大柱子上,心里却乐道,原来自己刚才误会雍亲王了,看样子他没偷听,嘿嘿……连忙又摸了摸鼻子说道:“四爷误会了。我是替我侄子永福求九爷府上三格格的亲。方才九爷也答应了。”
  “哦?你要和我九弟结成亲家了?”雍亲王神色不变地反问了一句。
  锡若心知这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雍亲王迟早要知道自己跟财神九结亲的事,便一咬牙说道:“两个孩子是真的要好,所以我才厚着脸皮高攀了九爷。四爷要笑话我就笑吧。我……我做好心理准备了!”
  雍亲王淡淡地扫了锡若一眼,说道:“既是情投意合,又有什么好取笑的?再说你侄子也是康亲王杰书的外孙、和硕额附的儿子,也不算辱没老九的女儿了。”
  锡若听得心里一松,暗道这冷面王心情好的时候,说话还很挺中听的,脸上不觉带出了笑意来。雍亲王看着他,突然语带调侃地说道:“如今这纳兰府的家长竟变成你这么个不正经的家伙了。我看你还未必有你的侄子们老成吧?”
  锡若听得一扁嘴,颇有几分不服气地反驳道:“现在他们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都会找我来商量。我怎么不老成了?”
  雍亲王抬手指了指锡若手里的白玉镯子,不动声色地说道:“老成的人会举着这么个东西,在内阁的门口晃来晃去?”
  锡若闻言连忙把镯子揣回了怀里,心里却暗想道,为什么我出洋相的时候怎么总是被他抓包?难道果真是八字不合吗?不由得兴起了去给自己和雍亲王算一卦的想法。只可惜记载着皇子生辰八字的玉牒都是宗人府里的绝密文档,要拿出来算命那是绝无可能的了,也只能放在心里头瞎想想。
  雍亲王看了锡若两眼,突然又问道:“皇上下令十四弟指挥几路大军进兵入藏,你怎么看?”
  锡若微微一惊,他隐约记得历史上胤祯在雍正朝获罪,多少就与这次西征有关,连忙打叠起十二万分的小心说道:“入藏路途艰险,军需粮饷运送上去也很费劲,加上沿途有当地人抢掠马匹,此外还有瘴疠相阻(即高原反应,当时人称之为瘴疠),兵士病卒者也不少。再加上青海蒙古诸部领袖行动难免会有些参差,所以恐怕还需花费些时日,几路大军才能成功会合。
  雍亲王却听得冷哼了一声,说道:“年羹尧麾下的川兵二月就已经进入理塘、巴塘,六月即令他们就抚,还额外招抚了乍丫、昌都、察哇等处僧俗上层。调到云南的满兵也已经到达中甸,准备北上与川军会合。老十四亲自坐镇北路指挥调度,怎么反倒迟迟到不了?看来朝议上订立的北路军与南路军在七月底八月初入藏会师的日期,老十四是赶不上了。”
  锡若听得在心里皱了皱眉头,忍不住出言反驳道:“十四爷亲督的北路军肩负着护送灵童不被准部掠走的重责,所以只能持重炮缓行,每日驻营的时候,还要分军防卫以防敌人突然来袭。北路军全军于四月二十二日自西宁起行,五月二十七日就到了索洛木。十四爷自己在六月一日从索洛木动身,只用了二十五天就抵达了约定的会师地点,也不算慢了。只是平逆将军延信一直等候青海蒙古军队,所以才多花了时间,直到现在青海左翼军都还没赶到呢!”
  雍亲王看着锡若微微涨红的脸颊和隐含怒意的眼睛,竟头一次从他身上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过的压迫感,不觉有些讶异,便偏头避开了锡若的目光说道:“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还是等两路大军会合上了再论吧。”说罢举步便走。这时锡若却在他身后说道:“四爷可不要忘了自己说过的话。”
  “什么话?”雍亲王脚步一顿,皱着眉头回身问道。锡若紧盯着他那双仿佛深不见底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他老十四要能一心惦记着为国效力,我这个亲哥哥断不会让人扯他的后腿。”

  冤家路窄

  雍亲王听得脸色一变,竟“噔噔噔”地朝锡若直走过来,又一手揪起他的衣领怒喝道:“你的意思是我扯了老十四的后腿?!”
  锡若垂眼道:“奴才不敢。奴才只是提醒四爷,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过奴才也相信,四爷人品刚直,断不至沦为失信之人。”
  雍亲王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就在锡若以为他这回真要给上自己一个耳刮子的时候,内阁里及时地出来了一位老爷爷。锡若见雍亲王突然撒了手,连忙扭过头一看,发觉是王掞老师傅无意中救了自己一命,心里暗道侥幸。
  雍亲王目光阴沉地盯了锡若一眼,等王掞走过去之后,方才说道:“你是想逼得我在内阁诸大臣面前失态吗?”
  锡若被雍亲王的目光看得无意识地后退了一步,随即又立刻站住了,鼓足了勇气说道:“奴才没有这个心思!”
  雍亲王冷笑了一声说道:“为了老十四,你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锡若听得心一路沉到谷底,只得强打起精神说道:“四爷既然认为奴才有心加害您,那以后还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吧。也省得奴才一看见您就提心吊胆的。”
  雍亲王见锡若又犯起犟来,一时间倒也拿他没辙,便又冷哼了一声,黑着一张比“包黑炭”还黑的脸去了。锡若等他的背影一消失,却立刻抱紧脑袋坐在了内阁前面的台阶上,皱眉苦思道,“完了完了,这回是彻底把未来的雍正皇帝得罪光了。这样一来别说是帮胤祯了,说不定反倒还会连累他。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向小宝哥学习,老子不干了!”
  一想到这里,锡若立刻跳了起来,跃跃欲试地就想偷偷地溜出宫去找福琳商量跑路的事情,不想跟永福一道当值的小侍卫麟璧却急匆匆地走进内阁的院子里来,四处张望了一下之后看见锡若,连忙奔到他身前请了一个安,又语气急促地说道:“额附爷,纳兰侍卫不小心冲撞了雍亲王的三阿哥,正被他责罚呢。”
  锡若听得心里一寒,心道这可真是冤家路窄。自己正想着怎么避开雍亲王的煞气,永福就撞到了他儿子的手里。万一雍亲王借题发挥,那永福祸在不测!
  想到这里,锡若一刻也不敢耽搁地让麟璧给自己带路,不想等他匆匆赶到出事现场的时候,却见八阿哥胤禩正拉着弘时和颜悦色地在说些什么。永福则垂头站在一旁,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损伤。
  锡若这才松了一口气,便走过去给八阿哥请了一个安,又觑了觑弘时的脸色,见他虽然还有些愤愤之色,但是显然碍于胤禩也在这里,不敢明目张胆地发作永福。弘时似乎对他的这个八叔颇为在意,见锡若也已经赶到,便随口闲聊了几句就向二人告辞了。
  锡若这才转回身对胤禩说道:“多谢八爷了。”
  胤禩摆摆手,却看着一脸沮丧的永福说道:“你初到宫里当差,出些纰漏在所难免。只是以后要吃一堑长一智才好。在这宫里头走路,可是要走一步,看几步,分外留神的。”
  永福连忙躬身答了声是,见锡若朝自己使眼色,连忙也带着麟璧告退了。
  胤禩看了看永福,又看了看锡若,摇头道:“他还是没有你的胆量和机变。”
  锡若听见“胆量”二字,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心道胆量太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我刚才就因为胆量种下了祸根呢!胤禩却又觑着他问道:“你怎么了?像是有什么烦难之事?”
  锡若知道自己的心思历来要瞒过胤禩都很难,便只好把自己和雍亲王起的那场冲突说了一遍,不过倒是没有提“扯后腿”那段。他本能地觉得这个话题太敏感,牵扯的事情也太多,竟有些不敢在胤禩面前提起,只说是为着西北的军务起了口角。
  胤禩一边听着,那双原本温润的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