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大海这么一问,哥几个立马来了兴趣,眼巴巴的盯着杜爷爷,好像杜爷爷能变出鱼来似的,每年村里捞完鱼,家家户户都能分上不少呢,酸菜鱼、红烧鱼都好吃又下饭。

    “快了吧,估计就这几天的工夫”,杜爷爷喝了一口汤,慢里斯条的回答道。一听杜爷爷这么说,哥几个立马兴奋起来,都盼着那一天早点到呢。

    一家人正边吃边说话呢,院子里传来着急的呼叫声,“张同志在不。。。”,话音未落,五爷爷的大儿子冲了进来,拉起张泽远的胳膊就走,“张同志,赶紧的跟我走,俺娘她不知道咋回事正吃着饭呢突然就晕了过去”,说着拉着张泽远风风火火的小跑着出去了。

    杜爷爷、杜爹他们一听,五奶奶可是村里最和善明理的老太太,怎么突然晕了过去,哪里还顾得上吃饭呢,筷子一丢,也立马跟着过去了,杜奶奶、杜妈也都担心的很,塞了两筷子的饭也撂下筷子出去了,这下子就剩下几个孩子在家了。

    芽儿被一连串的反应给弄晕了,等杜妈他们出去了才反应过来,那位满头银发,但整天乐呵呵的老太太突然晕了过去。转念一想,五奶奶的病状很可能是她这个年纪最容易突发的病状中风,想到这里也是立马站了起来,中风可是急病,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可能落下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五奶奶年纪这么大了,恢复起来更难。而且清河湾赶牛车到县城至少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什么病到了县城也给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了。

    想到这里,立马跑到张泽远的屋子里,她可是记得张叔叔有一套针灸用的银针放在抽屉里呢。张叔叔可是有名的中西兼长,尤其是那一手的针灸绝活,当年他可是被人称为“张一针”呢。前几天张叔叔还拿着那套银针特意跟自己显摆他有先见之明,虽说没有能够保护好那些医书,但是这套祖传下来的银针他可是一直带在身上,没有被红卫兵们搜走呢。

    救人如救火,如果是中风的话,治疗的越早后遗症越小,恢复起来越快。拉开抽屉,果然,一套银针用细棉布细细的包着,放在抽屉里,芽儿拿起银针就往外跑。芽儿的动作把几个哥哥吓一跳,这小芽儿要干啥呢,也顾不得问,只是跟在芽儿后面往五奶奶家里跑。

    五爷爷家里离芽儿家挺远的,俩家正好住在村子的两头,等芽儿跑到五爷爷家,正好听见张泽远叫杜爹帮他回家拿银针。听到这里,芽儿也不由的庆幸自己拿来的及时,赶紧的把那套银针递了过去,手里还拿着一瓶白酒,没有酒精,只好用白酒消毒了。俩人都忙着看五奶奶了,谁也没有注意到杜爹听了张泽远的话,也没看见芽儿拿的是什么,立马往家里跑,想着早点拿银针过来给张泽远用,结果杜爹只能白白跑一趟了。

    张泽远一看芽儿递过来的东西,也顾不上说话,用白酒擦拭过银针之后,立马往五奶奶的百会、人中、关内几处大穴下针,然后依次又太冲,合谷处下针。等弄完这些后原来双手紧闭,四肢强痉的五奶奶好像稍微放松了一些。张泽远见状也稍稍松了一口气,这最关键的急救算是做到了,以后就要靠慢慢的调理和针灸了。

    趁张泽远松气的工夫,五爷爷也忍不住开口问道,“小张,我这老太婆是咋回事,咋说晕就晕了”,五奶奶的突然晕厥显然是吓得这位经历过风风雨雨、德高望重的老人不行,现在说话声音都还有些发颤。五爷爷的几个儿子,还有一些听说了这事来看望的人也是一脸的疑问,五奶奶身体平时挺好的啊,整天乐呵呵的,一点都不像快七十岁的人。

    “五奶奶这是风邪入体……中风,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周围的人被张泽远的话弄的脑袋发晕,只听明白了第一句,中风。

    张泽远说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些人可能听不懂,有些不好意思,“年纪大了的老人,平时要注意身体,一个不慎都可能引起中风,五奶奶这是由于风邪入体而引起的”。

    “那你五奶奶还能好不”,五爷爷显然也知道中风的厉害,得了中风的人那还不得在床上躺一辈子活受罪啊,想到这里五爷爷急得眼都发红了,老伴风风雨雨的陪了自己几十年,到老了还遭这罪。

    “五爷爷,放心吧,今天亏得芽儿送银针送的及时。这病治的越早,后遗症越小,恢复起来也快”,张泽远边回答五爷爷,边观察五奶奶的情况,并把银针都一一拔了出来,五奶奶面色也渐渐的正常了许多,就像睡着了一样。

    “五奶奶这病,要慢慢的治。每隔一天我来给五奶奶针灸,一会我再回去拿些草药过来,每天给熬上两碗,早晚吃下,每天坚持下去,慢慢的会好起来的,当然可也能有一些轻微的后遗症,而且五奶奶这病受不得气”,张泽远边给银针消毒,边解释五奶奶的病情。

    “哎,能治就行,肯定受不了气”,五爷爷一听能治,那叫一个高兴,要是只剩下自己一人,还真不知道咋办好呢,“对了,小张同志,这草药多少钱,一会我拿给你”。

    “五爷爷,不用钱。那些草药都是我从山里采回来的,要用几样的正好都有,哪里用钱。不过要是以后调整药方,需要其他药材的话就要大叔他们去县里抓药了”,张泽远连连推辞,自己看病可不是为了钱,只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职责而已,虽然现在自己只是个“反革命分子”。

    正说着五奶奶的病情,那边杜爹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兄弟,俺没有找到你那些针啊,你真的放到抽屉里啦,可抽屉里什么都没有,不会耽误五奶奶的病情吧”。

    张泽远和芽儿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忘记告诉杜爹芽儿把针拿过来了,害的杜爹白跑了一趟,“嘿嘿,爹爹啊,芽儿刚才拿过来了,不过忘记告诉爹爹了,爹就原谅芽儿一次好不好”,芽儿赶紧的跟杜爹撒娇,真是的,当时怎么忘记喊爹爹一声了。在旁边的杜妈更直接,直接一个大白眼甩给杜爹,看的杜爹以为媳妇冲他抛媚眼呢,要是杜妈知道了杜爹的想法,估计腰眼子上就是360度一拧了。

    周围的人这时候也明白过来,原来是弄了个大乌龙,又知道五奶奶的病能治,心情都不错,不由的笑了起来。杜爹就是有气也不能朝着芽儿发啊,况且他还真的没有生气,只要能治好人,别说白跑一趟了,就是白跑十趟也没问题。再说了,自家宝贝闺女拿过来不就相当于自己拿过来的么,小宝贝这么聪明竟然知道送东西过来,心里高兴的不行。

    众人也小声说笑着,等着五奶奶醒过来,不醒过来,心里总是不踏实。五爷爷的几个儿媳妇这时候才连忙把家里的凳子都搬了出来,坐炕上的,坐凳子的,站着的,蹲着的,满满一屋子,一院子的人,由此可见五奶奶是多受乡亲们尊重了。看的芽儿也是感动万分,这绝对是远亲不如近邻。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五奶奶才醒了过来。虽说是治疗的及时,五奶奶还是开口说不了话,手脚也沉的很,抬不起来,只能着急的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意思。见状,众人心里都很不好受。

    “五奶奶,不要着急,你这病要慢慢来,你越着急这病好的越慢,要放轻松啊”,张泽远见五奶奶的眼神,连忙安慰,这时候一定不能着急。听了张泽远的话,五奶奶也慢慢的发松下来,这时候了着急也没有用。

    “五爷爷,五奶奶这病着急不得。亏得今天治疗的及时,即使是这样,每天要不间断的针灸喝中药,最快两三个月,最慢半年一年的。至于能不能完全恢复,就看病人的意志和家人的照料了”,张泽远心里虽然有八成把握五奶奶能恢复,但是也不敢打包票,只能叮嘱五爷爷他们要注意。

    “哎,放心吧,肯定照顾好她。谢谢你了,小张。对了,还得谢谢咱们的小芽儿”,五爷爷干枯温暖的大手,摸着芽儿的小脑袋说道。众人也连连说是,夸芽儿聪明,上一世就不善于这种情况的芽儿,羞得小脸立马变成红苹果,红彤彤的让人想要咬上一口。

    杜爹、杜妈心里那叫一个美,看,咱闺女多聪明,杜爷爷、杜奶奶也是与有荣焉。不过,阴差阳错的,今天这件事,倒是使得乡亲们深刻体会到让跟着张泽远学习一点医学知识也错不了,“反革命分子”又有啥可怕的,人家还不是因为救人才挨批的。小张同志连中风这样的病都能治好,本事肯定大的很,连芽儿这么小的女娃子跟他呆了几天,就知道先拿银针救人了,要是自家娃子跟着学上两年,以后家里谁有个头疼发烧的就不用忍着了。再说了,就是学不会看病,学会采草药也行啊,听说那草药可是值钱的很,后面的山上听说草药多的是呢。

    既然五奶奶已经醒了,众人也都安慰了几句回家了。张泽远正要跟杜爹他们一起回家,五爷爷非要留几个人吃饭,张泽远和杜爹哪能答应,人家家还有病人,都忙的很呢。

    “五爷爷,我回去还要给五奶奶抓药呢,对了,家里要准备个熬药的小锅,最好是砂锅,等吃过午饭我把药拿过来,教给你们怎么熬。而且五奶奶最好多吃一些清淡又养身体的,多喝一些养胃活血的汤或粥,像鲫鱼汤、黄鳝粥什么的都行”,张泽远是边说边往外走,五爷爷实在是太热情。

    五奶奶的几个儿媳妇、孙媳妇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照顾好五奶奶。五爷爷也担心五奶奶的身体,见张泽远坚决推辞,也不在客套,想着等老伴好了,再好好的宴请张泽远。

    作者有话要说:求评,求花,求建议

    所有的俺都统统接受,改不改咱说了算,哈哈,兴奋ing!

50 治病(下)

    芽儿跟着杜爹他们一起回了家,家里几个皮小子正往嘴里扒拉冷饭呢。吃午饭的时候这几个皮小子见大家都出去了也跟着去了五爷爷家,当时连半饱都没有吃上,早饿的不行了。刚才见五奶奶醒过来了,几个人就打打闹闹的回了家。见桌子上的剩饭,也顾不得上热一热,直接就这么吃起凉饭来。杜奶奶也不管他们,这几个小子肠胃好的很,吃凉饭喝井水是常有的事。

    中午大家都没有吃好,看着时间也不早了,杜奶奶和杜妈都张罗着准备做晚饭。杜爷爷见几个吃的正欢的小子,忍不住开口,“今天你们张叔这么厉害,你们几个小子心里就没有点啥想法,不想跟你们张叔学学”。

    几个皮小子一听,今天张叔确实是很厉害,但是平时张叔摆弄那些草药,还有整天的写写画画的,看的他们头都大了,他们可不坐不住摆弄这些,“爷爷(外公),咱家有芽儿跟着张叔叔学习呢,俺们就不用了吧,俺们也不喜欢那些东西。再说了俺们还要上学呢,要是再跟着张叔叔学就没有时间帮家里干活了”,哥几个一脸谄媚的看着杜爷爷,他们可是知道,如果杜爷爷非要让他们学习的话,他们就必须跟着学。

    杜爷爷见几个臭小子实在是不想学,也知道他们都是坐不住的人,而且芽儿有灵性,听小张说以后肯定有出息,也就不勉强几个孙子外孙了。但是还是不忘跟他们紧一紧缰绳,“你们不跟着学,行,但是你们必须保证要好好上课,多认几个字,说不定将来还能吃上国家粮呢,要是让我知道你们谁不好好上课,我保准揍的他三天下不了炕”。

    一听杜爷爷这么说,哥几个连忙点头说一定好好认字念书,他们可是知道爷爷(外公)揍起人来真的是疼的很,说三天下不了炕,那就肯定是三天下不了炕。芽儿见几个哥哥那么怕杜爷爷,偷偷的抿着小嘴笑,既然他们不愿意学医,那就不学吧。让他们抓紧时间好好的念几年书,等晚两年学校估计能恢复开课,到时候去县里的中学正式的念上一两年,等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正好能参加高考。据说文革结束后那两年高考的试卷简单得很,这几年要紧紧的盯着他们多学一些,到时候小叔也可以参加高考呢。而且现在村民的想法都稍稍有些改变,都觉得孩子念几年书是好事,到时候清河湾说不定能出好些大学生呢。如果几个哥哥和小叔一起参加高考的话,自己家就有九个高考生了,要是同时都能考上大学的话,肯定也是一桩美谈。

    芽儿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以后爷爷的大棒,加上自己的小甜枣,一定要紧紧的盯住几个哥哥的学习进度,就是几个表哥有点麻烦,等开了春他们也得回家干活去了,没有他们几个帮忙干活,两个姑姑家里的日子肯定也不太好过,得好好的想想法子不能让他们几个把进度给落下。

    张泽远也在旁边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大家子人日子过的可真是温馨。想起毫不犹豫跟自己划清界线的老婆孩子,张泽远心里有点发堵。自己能理解他们的做法,也不怪他们跟自己划清界线,但是接受不了他们为了不受牵连,又回头揭发自己,给自己添加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名,简直是往自己伤口上撒盐,真真是伤透了心。一抬头,就见芽儿笑眯眯的,一脸的狡黠,不知道小丫头心里打什么小算盘呢,真是可爱的要命。也罢,能遇到杜家一家热心人,能过上平静的生活,收个可爱的小徒弟,也是自己的福气,往事如烟,随风而去吧。

    “芽儿,走,跟着张叔叔去给五奶奶开药方去”张泽远看了一会,拉着芽儿往自己住的房间走,边走边跟芽儿讲,“五奶奶这病是由风邪入体引起的,就用党参、当归、茯苓、川穹。。。,这几味药。《本草从新》记载:“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张泽远一说到自己的专业,就不由的滔滔不绝,“这几位草药咱们这里山上都能采到,而且质量都不错,要是去县城买的话,估计要花不少钱呢”。

    张泽远把用到的草药一一拿了出来,一份份称重、包好。最近采的草药张泽远没有让杜爹帮着拿到县城去卖,这些草药虽然是山上采来的,但是应该也属于集体财产,自己要是真的采来卖钱的话,村里人难免不会说闲话,而且影响也不好。但是用于治病救人的话,谁也说不出什么不好的话来。

    这边杜奶奶他们忙着做晚饭,张泽远就准备带着芽儿去送药,还要教给五奶奶家人怎么熬药呢,熬中药的时候,火候很重要,有时候火候会影响到药效的。带着芽儿去,也是能让芽儿多长长见识,治病救人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实践、摸索。

    俩人带着四五天的分量的草药准备出门的时候,被杜奶奶给叫住了。杜奶奶把手里的一个袋子和一个篮子递给张泽远,“泽远,这里面是几斤的大米和小米,还有十几个鸡蛋你帮着给五奶奶捎过去,也好给五奶奶熬粥喝”。

    芽儿也知道村里下半年的口粮还没有分下来,而且即使分下口粮来,像大米、小米这类的细粮,每家每年也只能分到一点点,平时这些细粮都是省着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吃的,估计家家都缺的很。到了冬天,鸡鸭什么的也都不怎么下蛋了,自家奶奶果然想的周到,送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张泽远接过袋子和篮子,心里也清楚的很,在这个年代粮食可是比钱重要的多。

    到了五爷爷家里,五爷爷的大儿媳妇正在一遍又一遍的刷洗一个小砂锅,估计是准备给五奶奶熬药用的。其实按照辈分,芽儿应该叫五爷爷太爷爷的,但是村里的人姓比较杂,而且村民们都已经习惯了,都不管辈分、大人小孩都叫他五爷爷。芽儿现在都不知道该叫五爷爷的儿子、儿媳妇他们什么了,辈分都有点乱套了。

    “五爷爷,我们来给五奶奶送药来啦”,芽儿对着听见大儿媳妇叫声赶紧出屋门的五爷爷甜甜的喊道,乐的五爷爷的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

    “哎,赶紧进屋来”,五爷爷很高兴,“刚才你们五奶奶能出声了,就是啊啊的说不清楚”。

    张泽远领着芽儿进了屋子,做到炕上,又给五奶奶把起脉来。芽儿也爬到炕上,肉呼呼的小手拉着五奶奶的另外一只手,“五奶奶,张叔叔可厉害了,你不要着急,芽儿还要吃你做的地瓜干呢。五奶奶晒的地瓜干比奶奶晒的好吃呢”。芽儿的话,听得躺在炕上的五奶奶扯出一个笑容,虽然因为生病,这笑容看起来比哭还难看,但五爷爷和芽儿见了心里都高兴的不行。

    “五爷爷,五奶奶这病没有继续严重,我刚才带来了四五天的药,这就去教婶子她们怎么熬”,张泽远把五奶奶的手放下,又对芽儿说道,“芽儿,你乖乖的在这陪着五奶奶他们说说话,叔叔先去教她们怎么熬药。一会你也学着把把脉,等回家后我可要检查的”。

    “知道啦,芽儿保证乖乖的在这里陪五爷爷他们说话,芽儿这么乖,这么聪明,你就放心吧”,芽儿故意冲张泽远皱了皱小鼻子,一副你怎么看不起人的样子,逗得五爷爷笑的差点岔了气,这小丫头怎么看怎么招人疼。

    芽儿叽叽喳喳的一会说几个哥哥带着她去挖泥鳅啦,黄鳝怎么比泥鳅好吃啦,一会又学着老裁缝和王奶奶的语气学他们说话啦,逗的五爷爷这个老顽童一直合不拢嘴,五奶奶虽不自然但温馨的笑容也一直挂在脸上。

    “五奶奶,芽儿现在跟着张叔叔学习呢,让芽儿也把把脉好不好。张叔叔可严厉了,要是芽儿学不好,要挨批评的”,芽儿拉着五奶奶那干燥温暖的手,询问到。见五奶奶眨眼示意,立马乐的露出了两个小酒窝,几个小米牙也呲了出来。

    “哎呦,我们的小芽儿也是小大夫啦,真了不起。赶紧给你五奶奶把一下脉,让五爷爷看看是咱们小芽儿厉害,还是你张叔叔厉害”,五爷爷自从知道了老伴的身体有恢复的希望,人也立马有精神起来,风风雨雨经历的多了,越来越看的开了,人只要能活着就好。

    芽儿见五爷爷也同意,伸出三根肉呼呼软绵绵的手指头就搭在五奶奶的手腕上,细细的感受起脉搏的跳动。感觉灵敏的好处这时就显了出来,芽儿能感到五奶奶的脉象缓而细,偶尔竟然还有阻塞之感,看来确实病的不轻,需要长时间的治疗。

    五爷爷见芽儿有模有样的把着脉,也不打搅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