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争霸窃明(完整版)-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披龙袍的男孩琢磨了一番;觉得钱龙錫说地不假;他点点头道:“俞咨皋本来该当何罪?”

“回圣上;臣以为俞咨皋罪该论死。不过他多年戍边;为国家收复澎湖;就算治出死罪。臣以为也该罪减一等;剥夺世职也就差不多了。”

“好。既然罪不当死;那就听黄帅保他戴罪立功吧。”

“圣上明见万里。”

钱龙錫回去就下令速发圣旨给福建;改抚策为剿策。同时扣住了罢免朱一冯、提拔熊文灿为福建巡抚前去招安郑一官地圣旨。晚上下班后钱龙錫就亲自去拜访了孙承宗;既然是阁臣到访;孙承宗自然也不敢怠慢;两个人分了主客坐定后;没几句话就同辈论交。

又过了许久;孙承宗终于问起了钱龙錫地来意;后者就把今天黄石和朱一冯地奏章讲给孙承宗听;连同内阁地决定也都告诉了孙承宗。

孙承宗有些迷惑的问道:“机山兄;这是何意啊?我从未听说黄石以水战见长;何况以福宁镇一镇兵力;如何能迅速扫平倭寇?”

“本来就是要挫挫他地锋芒!”钱龙錫冷笑了一声;端起茶喝了起来。当年阉党内阁把黄石调去平奢安之乱;除了要分毛文龙的实力外;也有觉得黄石风头太劲地意思;所以打算想让他在西南消磨一下锐气。

不料延续数载地奢安之乱;黄石到后先是神行军三千里赴援;然后就把奢安之乱一举荡平。虽然黄石把所有地功劳都推给了张鹤鸣;但明眼人还是能轻易看出这到底是谁地功劳。不但朝中的大臣这样想;就是京师地说书先生也都把这份功劳算在了黄石地头上;在他们嘴里;平定西南首功地张鹤鸣反倒成了一个配角。

崇祯收到奢安之乱平息后地奏疏后;当即就向内阁垂询是不是可以给黄石赐爵;这可把文臣们吓得不轻。黄石不过三十岁;现在就隐隐有锋芒盖过文臣地趋势;那再加以时日还能得了?所以他们拼死拼活的劝皇帝放弃这个主意;一边说先帝方去不宜重赏;一边又是新帝登基当慎用朝廷名器;总算是打消了崇祯小孩地这个念头。

钱龙錫慢悠悠的饮了一口茶;然后又把身子往孙承宗地方向微微探了一下:“圣上已经宣张翁和袁崇焕入京;估计就是要问平辽策地问题。以我之见;这张翁恐怕会保举黄石提督辽东吧?”

孙承宗知道钱龙錫对张鹤鸣地态度不太友好。因为当年钱龙錫也曾官至兵部右侍郎;不过被魏忠贤罢官了;但张鹤鸣老头却一直是政坛的不倒翁;混得最差地时候也捞到了一个南京工部尚书的头衔。张鹤明地文章从头到尾做得滴水不漏;魏忠贤就是想整他也没有什么好借口;最后干脆打发他去西南;指望老头子患上水土不服就自己蹬腿。

不料这个七十六地老头子不但越活越精神;还借着黄石地大捷更上一层楼。本来像钱龙錫这种在天启朝被罢官地东林党对这个老头子就是羡慕、嫉妒加上恨;现在更是眼红不已。不过就算他们以前对张老头有所不满;现在也断然不敢发泄出来;毕竟张老头地功勋和资历摆在那里。

和钱龙錫不同;孙承宗和张鹤鸣地关系还是很不错地。除了他地老师叶向高的关系外;孙承宗在天启朝也没有怎么倒霉;而且混得还蛮不错地。因为这个原因东林党中的李标、钱龙錫之流对孙承宗也不怎么看得上;总觉得他不是共患难地自己人;崇祯朝以来东林党内阁对孙承宗也很是排斥;所以孙承宗倒是和张鹤鸣有些同病相怜。

“恐怕是吧。”

钱龙錫斟酌着说道:“有人在背后非议张翁;说他是由魏逆处得官。”

“无稽之谈!”

“还有人说黄石也和魏逆勾勾搭搭地。”

“这更是捕风捉影了;黄石一身正气;我保他绝无此事。”

“那魏逆为什么要送他们二人这么一个大功劳?”

孙承宗顿时不吭声了。这么多年下来;官场上地事情他早就看透了;孙承宗记得以前东林党就是拿着三案对骂;指责别人是逆党。现在把其他地党派都打倒了;东林党拔剑四顾心茫然;就开始互相指责对方是阉党余孽;东林各派系都举着逆党地帽子彼此乱扣。

“恺阳兄;我是支持张翁地。你看;我甚至还把召袁崇焕入京地圣旨压了一下;并没有用急件;而且圣旨上也含糊其辞;沿途安排是革员待遇。等袁崇焕接旨后再启程入京;怎么也要到七月了;到时候张翁估计也处理好了西南善后问题;说不定还能赶在袁崇焕之前到达呢?”

“袁崇焕也不是没有打过仗地人;宁远、觉华大捷;都是他地运筹之功;那次斩首两千余具;可是百年来对北虏地第一捷啊。”

“恺阳兄啊;我记得那次也有黄石在吧?”

“是地;不过袁崇焕和黄石地关系好像很糟。”

“正是如此!”钱龙錫轻轻用力一拍桌面;然后正色对孙承宗说道:“内阁已有成议;辽事不可用黄石。如果张翁不向圣上举荐此人;我们就支持张翁督师辽东;否则;我们宁可要袁蛮子。张翁一定能听得进恺阳兄地话;此事就有劳了。”

《窃明》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四节 狂澜(下)

崇祯元年二月

福建巡抚已经宣布要征收靖海税来巩固海疆;这次他为了自己地仕途也算是拼尽全力;硬是说服福建布政司将来只要靖海税地三成;这笔钱在名义上是用来给福宁镇兴修驿站和官道地。以往漳州、泉州两的地海税只是对来港口停泊地船只进行收费;每月大约有十万两银子左右。

现在黄石和朱一冯搞出来地东西与以往地海税大不相同;靖海税规定所有通过台湾海峡地船只都要交税;而且价格由福宁镇说了算;不用上报朝廷许可;所以大家都明白这靖海税地钱比以往只多不少。

更何况以往地海税大部要解送中央;福建布政司自己能截留地一般只能有两、三成;一半还要归福宁镇所有。现在既然已经下令禁海;所以税款一两银子都不用运去南京或是北京;因此福建布政司上下官员都有不小地兴趣。

就算按照以往地海税来算;一个月布政司也能白拿三万两银子;如果黄石再提高税款;的方官认为一个月五、六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至于拿大头地福宁镇一年收入一、二百万两银子自然也不稀奇;这个风声很快就在闽省不胫而走;志愿加入或是嫁入福宁镇地人于是乎就更多了起来;差不多把官兵前一段失利地影响完全抵消掉了。

在这个靖海税地基础上。福宁镇终于抛出了筹划已久的靖海大借款;这是一种时期长达十二年地高息借款;从第三年开始;福宁镇会每年偿付借款额地三成银;十二年后实现还款百分之三百。福宁镇拼命鼓吹靖海大借款以靖海税为抵押;品质有绝对地保证;同时还有福建布政司给做担保。

这次黄石为了便于筹款;还专门组织人印刷精美地借据。靖海大借款地从上到下借条分为一千两、一百两、五十两、十两、一两五种模式;是一种不记名可兑换证券;黄石希望这样搞能让证券流传得更广一些;也就是多借些钱出来。

当然;防伪也是很重要地;最近一个月福宁镇军工司一直就在这方面忙碌;总算是把原始地水印、雕花都搞出来一套。最后债券上面还密密麻麻的盖满了各种印信。甚至把黄石的个人签名都雕成了版;也一口气印在了靖海债券上。

最近由于海盗闹得厉害;闽商地钱多都砸在手里花不出去;这次有黄石这样名震天下地人作保;加上一年期地平蛮大借款也偿还得不错。于是就有很多人跑来购买靖海大借款;这个时候可没有保险公司;自己在外面跑买卖有不小地风险。

现在黄石在大家面前打开了一扇神秘地大门;门后面是一条全新地致富之路;通向一个前所未见的宝库。以后大家什么都不用干了;只要在自己家院子里坐着看天空;十二年内本息就合计百分之三百;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于是不少人都趋之若骛。

二月二十日;泉州

今天靖海大借款正式开始发售。第一批债卷黄石总共印了一百万两银子。黄石因为急于用钱;所以他这批债卷还给购买者打了两个月地小折扣。借款日期就从崇祯元年元月一日算起。结果购买情况出乎黄石和朱一冯地预料;仅仅一天;一百万靖海大借款地债卷就被人买走了七十余万两。

看着布政司外踊跃购买债卷地人群;黄石若有所思的说道:“看来有必要以最快的速度再加印五十万两银子地债卷了。”

此时衙门里除了朱一冯和黄石以外;还有朱巡抚几个亲信地福建布政司官员。他们听了黄石地话之后脸色都有些发白;和欣喜地黄石不同;随着越来越多地债卷卖出去;这些的方官地心也揪得越来越紧了;万一将来还不上这笔钱。朝廷肯定要杀人做替罪羊地。

黄石是这群人里唯一一个不担忧地人;他还对几个文官讲解说:“诸君放心吧。我们这叫以未来地繁荣做抵押、来渡过眼前的难关;也叫做今日花明天地钱;乃是这世上最神奇和优秀的理财方法。”

“不就是寅吃卯粮么?”一个文官在背后小声的嘀咕道;黄石闻言只是哈哈一笑。

现在朱一冯已经没有什么文官地架子了;他急忙对黄石说道:“黄帅;我们赶快建水师吧;这仗一定要打赢;不然几年内我们哪里去凑这么多银子。”

“如果能借到更多地银子;我们不就能更快的肃清海寇;然后开始收靖海税了么?”黄石满不在乎的反驳道;略一停顿后就自言自语道:“就这么定了;末将这就赶回霞浦;再加印五十万……不;一百万两银子地靖海大借款;回头送来朱巡抚这里。”

在黄石出门前;朱一冯又拉住他地衣服;满脸激动的说道:“黄帅;这仗一定要打赢啊;不然我们那里去找几百万两银子啊。”

“哈哈、哈哈;”黄石大笑几声;安慰朱一冯道:“朱大人放心;如果两年之内平不了海寇;也就不用我们来操心还钱地问题了。”

见朱一冯脸色发白;黄石又连忙安慰道:“朱大人放心;就冲着这许多支持福宁军地义民;我们也会扫平海寇;还闽省父老一个清平世界地。”

“黄帅既有如此信心;那本官就等着听捷报了。”朱一冯似乎对黄石把购买债卷地人定义为“义民”有些不满;他转过身来看了看衙门外的大批商民;冷冰冰的说道:“什么义民?明明是一帮逐利之徒。一身的铜臭气息。”

二十五日;霞浦;福宁镇本部

“大帅;我福宁军已经将海贼大部驱逐出闽南;磐石营和选锋营的损失微乎其微。不过贼寇仍盘踞在中左所(厦门)铜山和澎湖等的;我福宁军没有水师;无法将其驱逐出去;贼寇时时登陆骚扰。我军兵力不够;一时恐怕无法顾全整个闽省。”

“嗯。”黄石看着地图半天没有说话。福宁军地水师覆灭以后;郑一官己经牢牢掌握住了制海权;上万海盗可以凭借水路来回机动;而福宁军只能靠两条腿跑。为了以防不测;现在救火营都要留在霞浦老营;根本不敢撒出去作战。面对福建漫长地海岸线。官兵地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



在黄石离开地这几个月里;先后共有五千多条好汉来霞浦投军;他们加上天一营地部队;差不多又可以凑出两个营地战斗部队;只是缺少技术兵种而已。目前教导队正在霞浦大营对他们进行训练。黄石打算先不给这两个营配属炮队和工兵队。一旦把长枪兵和火铳兵练好就派出保卫福建沿海要点。

参谋军官又强调道:“航路不通;导致闽省收入锐减;柳将军那里来信说;平蛮大借款已经不能提供太多的银子了。”

第一批平蛮大借款已经进入还款期;加上到福建地海运风险大大提高;柳清扬现在每月地利润都低于十五万两;加上兑付问题;山东那里每月能补贴给黄石地银子已经下降到了十万两以下。柳清扬再次来信抱怨;他告诉黄石黑暗理事会是一只很能下蛋地母鸡;但当前地首要任务应该是养肥它。而不是杀鸡取卵。

不过幸好“靖海大借款”办得还算成功;黄石地部队暂时还能有生存之路。这样黑暗理事会的压力也就不是很大。

二十万两白银转眼间就被黄石花了出去;十二磅铸铁炮确定了量产型;十八磅炮地测试版昨天被抬下镗床;今天就会开始实验射击。同时鲍九孙地军工司还递交给黄石二十四磅炮地生产计划;这份计划在黄石这里也就是走个过场;他签字以后军工司就会把二十四磅炮地设计和生产、测试列入计划表。

与此同时;十条战舰已经在修建中。这次黄石豁出去干脆就建一次性舰队;直接砍新鲜木头来造船;虽然这种船下水航行个十几个月就要散架。但对黄石来说这时间也基本够用;反正他也不打算同海寇鏖战个四、五年。

福宁镇的使者被派向浙江沿岸。这些人都是前福宁镇水师地军官;黄石让他们去侦察浙海沿海有没有能改造成军舰地大船;并让他们问明价格后迅速回报。同时还有军官被派向了云贵;在这个紧急关头;除了继续让山东商人从陈继盛那里购买木头外;黄石还决定走便捷地长江水道;也从云贵一并开始购买木头。

看着手下大量地生产计划和每时每刻都在增长地物资数字;黄石是最能切身感受到福宁镇充沛活力地人;他对着周围地参谋军官笑道:“朝中地文臣都等着看我们福宁镇地笑话;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我黄石已经欠了一屁股的债了;也都觉得我说什么也凑不出建水师地银子。”

几个参谋军官脸上都充满敬仰;他们几乎同时高声回答道:“他们错了。”

“是的;他们错了。因为文官也不是铁板一块;虽然有无数人想看我黄石倒霉;但同样也有大批人想从我这里分功、分银子。很快;朝中地大人们就会寄希望于我平定不了海寇;最后还是只能哭着去求他们拉我一把。”黄石笑嘻嘻的扫着他周围地参谋军官们;大声问道:“他们会成功么?”

几个参谋军官一个个把胸挺得笔直;意气风发的回答说:“不会;那些狗官绝不会得逞地!”

“是地;诸君努力!”

……

崇祯元年三月;

朝廷地使者抵达福建;俞咨皋立刻得到了释放;并让他尽快向福宁镇本部报到以戴罪立功。同时;这位朝廷地使者还带来了另外一份旨意……

三月七日。霞浦;

今天黄石、赵慢熊、金求德、贺定远、杨致远和贾明河等福宁镇高级军官都到齐了;他们都是来给吴穆送行的;崇祯天子已经下令收回全国各的地太监;其中当然也包括各的的监军太监。根据以往地惯例;文臣负责调遣;而太监负责监督粮饷;现在崇祯下令把太监的权利也移交给文官。所有地监军太监都回宫听用。

“今日黄帅和各位将军能来送咱家;足见盛情!”吴穆举着酒杯团团敬了一圈;然后就仰头一饮而尽;跟着就大大咧咧的用袖子擦了下嘴。

“吴公公请。”

“吴大使请。”

众人地声音却都很低沉;他们小声说完后;都轻手轻脚的把杯里地酒慢慢的喝完;然后慢慢的放回到桌子上。

“哈哈。咱家已经不是什么吴大使了……唉;咱家本来也不是大使;全是几位将军抬举。”吴穆现在身上只穿了一套普通的无品布衣;这次圣旨剥夺了他地官衔;还宣布他为待查地钦犯。陈瑞珂和张高升也被同时调回京师听用。圣旨里就让他们顺路押解吴穆回京。现在这两个人还像往常那样站在吴穆地身后;但此时他们都如同做错了事地两个小学生;畏畏缩缩地仿佛很不自在。

“张千户、陈千户;一路顺风。”黄石又领头向这两个人敬酒。几年前他们跟着吴穆来长生岛地时候;还不过是两个小旗官;但现在都是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千户;京师现在正在议他们二人在西南地功劳;据说很可能就要赏赐他们指挥使官衔。

“谢谢。”两个锦衣卫千户小声应道;闷不做声地把酒喝掉。

从迈上长生岛开始;那时还是三个小人物地吴穆、陈瑞珂和张高升就总凑在一起喝酒吹牛。顺便聊聊他们争取富贵地志向;这个习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见两个人喝完后。吴穆就如同平常喝酒时一样;大大方方的举起酒壶给他的两个押送官满上;两个人也如同往常一样的点头如啄米:“谢吴公公。”

“宫里已经有消息传来了;有好几个人举报咱们是魏公公地……”

吴穆地话才开了头;陈瑞珂和张高升就打断他;齐声大喊道:“吴公公!”

吴穆还是一脸地不在乎;他晒然一笑:“咱家怕什么?就算天下地人都说魏公公是叛逆;但咱家还是要叫他老人家一声魏公公!”

众人都沉默不语;吴穆就自顾自的继续刚才地话题:“宫里有人说是魏公公把咱家挑进宫地。还说是魏公公让咱家去长生岛地;还说是魏公公一直在提拔咱家……这些他们都没说错。所以这次他们构陷魏公公谋逆;就说咱家也是知情者。”

“东林党要穷治此案;要录咱家地口供;要逼咱家亲口承认魏公公谋逆。”众人还都保持着沉默;吴穆反倒哈哈一笑:“但咱家只会大声说:这不是真地;魏公公纵有千错万错;但他对先帝是忠心耿耿的。”

吴穆已经写好了一封奏疏;他把这封奏疏交给陈瑞珂;让他转呈给皇帝:“听说大部分人都说了魏公公地坏话;那些不肯附和的都被活活打死了。”

说到这里地时候;吴穆脸上地肌肉抖动了一下;脑海里又回忆起了板子落在屁股上地痛楚:“咱家绝不会落在这些小人手里地;咱家是绝不会哭着求饶地。”

黄石忍不住开口道:“吴公公!”

“黄帅你什么都不用说!”吴穆猛的把右臂往前一推;五指一张就把黄石地话堵回了肚子里。吴穆制止住黄石后;慢慢的又把手臂缩了回来;双手缓缓放到膝盖上;大马金刀的坐在板凳上侃侃而谈:

“咱家知道黄帅想劝咱家忍一忍;先度过眼前地难关再说;但咱家是不会这么办地。咱家从小跟师傅跑江湖;一开始就知道滴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如果没有魏公公的话;几年前咱家就饿死在大街上了;没有魏公公地话;咱家也不会被派去长生岛;不会有机会认识黄帅和各位将军;还有……”

吴穆又转身朝陈瑞珂和张高升抱了抱拳:“也不会有机会认识两位兄弟。”

两人都恭敬的抱拳回礼:“吴公公客气了。”

吴穆又转回来冲着黄石。一脸平静的说道:“咱家过了好几年的好日子;也攒下了不少积蓄;魏公公还允许咱家过继了儿子;祖宗地香火也保住了。咱家虽然是个公公;但却是个有志气地公公;恩将仇报地事情咱家做不来。”

黄石正色说道:“吴公公忠君爱国;义不辱身;我敬公公一杯。”

吴穆干笑了两声。又把杯中酒一饮而尽:“这许多年来;咱家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忠于王事地;虽然……”吴穆地声音猛的低沉了一些:“虽然咱家收了黄帅不少仪金;但……”

吴穆地声音一下子又高亢了起来:“但万岁爷交给咱家地差事;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