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诰》还允许老百姓从官署小门冲进去,抓走为非作歹的胥吏,直接送到京城法办,沿途官员不许拦截。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还仅仅只是朱元璋治国的一个方面,说他治国,其实更像是在治官。
在朱元璋这里,处理贪钱官,除了以上的严刑峻法处理贪钱官;准许、甚至支持百姓控告、捉拿官吏外,对于那些罪状较轻的官员,也是有相关的处理办法。
比如说,在明代,地方官员三年一次进京朝觐述职,皇帝照例是要赐宴的。
朱元璋规定:凡政绩突出、为官清廉者,赐座,坐着吃;平常官员,有宴无座,站着吃;劣官庸官,无宴无座,排好队在门口守候,看着别人吃,等里面酒足饭饱退席后,方许离去。
这就完了?
没有!
官员做了好事的,在其家乡的施善亭表功;做了坏事的,在其家乡申明亭宣扬,引人唾骂。
而那些犯罪留职、免罪复职的官吏,就更狠了,直接在他们自家的大门上,张贴其以往所犯过失,以示警戒,若还还反省的,就依法论处。
地方官如此惩处,京师高官同样这样处理,处死之后遗尸街头只是寻常,最让朱元璋被那些害民贼仇视的,是他心里就没有什么“法不责众”的想法。
一人贪?
杀!
百人贪?
杀!
数万人贪?
既犯国法,为何不杀?!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十年的清明吏治
为了治理吏治,而杀数万人?
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历史上那些群主,有愿意为巫蛊之祸杀数万人,有愿意为造反杀数万人的,也有愿意为派系争斗,而杀数万人的皇帝,但就是没有愿意为了吏治,而杀数万人的!
不要说数万人,牵涉到数十名官吏,就“投鼠忌器”了,涉及到数百人,就只诛首恶了,涉及到数千人,简直动都不敢动,甚至不愿意动,以“水至清而无鱼”来安慰自己。
公元1774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甘肃冒赈案开始,甘肃全省上下所有官员集体以赈灾名义,年年瓜分灾款,无一人不贪,无一人举报,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上面的朝庭,对此事竟然一无所知!
最后,还是逼得逼得当地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反清起义,这才引发了这件大案的败露。
如此骇人听闻的案子,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最后“涉案”的大小官员,也就是113人,整个甘肃官场集体的行为,最后只处理了113人!
被处死的,也不过是47人。
而到了朱元璋这,就是“自今犯脏者无怠”,洪武八年时,他下令将犯脏罪的官吏,一律贬到凤阳老家干农活,仅洪武九年一年,在凤阳种地的官吏就接近一万人,大部分都是贪钱官。
这些,应该是情况比较轻的犯脏官,那些大官,比如说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一案,牵涉到了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高级官员,查清之后,被老朱全部在闹市处死,尸体遗露街头。
不止如此,连这六部侍郎以下官员,也统统处死,各布政使司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也都逮捕入狱,严加治罪;全国各地卷入这一特大贪、污案件的官吏、富豪,被抄家处死的不计其数。
这些数字,在纸面上听起来都让人心荡神摇,更何况是当时真正面对这个局面,朱元璋的压力该有多大?
但他就这么做了,你敢贪,我就敢杀!看看谁的胆子大!
林牧佩服朱元璋,特别佩服他这一点,眼里从来就没有说“为了大局稳定,容忍一二贪案,让水浑一点,反正短期也看不出什么坏处”,那是真把百姓利益,放到第一位的主。
有人可能会问,他这么杀,不会引得朝局动荡,天下大乱吗?
还真不会!
朱元璋时期,河清海晏、百姓乐业。
清人朱彝尊《明诗综》中收录了反映了朱元璋时社会民生的一首诗,“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与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使是《明史》的纂修者,清代官员张迁玉,也对朱元璋时期的吏治极为推崇,在清朝快把明朝黑成狗的时候,也没法不在《明史》中承认朱元璋吏治的成效,连清朝的皇帝,都没有对此进行抹黑,估计心里也是羡慕嫉妒恨,只能在老朱的相貌上黑黑他,看着满朝庭的“狗奴才”yy一番。
没办法,从朱元璋开始,60余年的吏治清明,放到整个世界史上,那也是独一份、傲古绝今的,在朱元璋治下,当官风险很大,但当老百姓,那确实是不错的一个职业。
这样清明的吏治、这样残毒的治吏手段,让整个明朝初期,都处于一种昂然向上的氛围之中,除了建文帝朱允那个志大才疏、害国害民的废物,其他明成祖、仁宗、宣宗俱都借鉴沿袭,对官场上持续净化,也成就了“永乐之治”、“仁宣之治”的盛世,所谓的“康乾盛世”这在这两个哥俩面前,简直就是个渣。
当然了,这样的治吏手段,当官吏肯定不喜欢,明朝的这两个盛世声名不显,也算是这些官员的功劳了。
而到了明中后期,皇帝昏庸一些,治吏的手段软弱一点,对官吏纵容一点,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明朝的衰落。
可以说,朱元璋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结果,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反、贪的结果,他告诉所有的后来人,严刑峻法,那是真的能让国家繁荣、安定的,即使杀了一万个贪钱官,也不用担心无才可用,因为后面还有数之不清的人,哪怕看到前辈惨状,也要削尖了脑袋去当官的……
……
林牧想着朱元璋的这些事情,一时悠然神往。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60年,吏治都保持清明的国家,其社会现状会是什么样子;他更无法想象,如果后来的皇帝没有那么废物,沿续朱元璋的治吏手段,那会创造出一个怎样的盛世……
虽然知道老朱的手段太过酷毒,应该柔顺一起,起码让那些想当好官的的人,告着俸禄能养活一家人,他手里的屠刀下,不乏冤魂号哭。
但,林牧就是佩服朱元璋,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做到这一点,朱元璋已经足称是千古一帝了。
想到这样一位治世明君,林牧再看身前被撕碎的旧版《倚天》小说,就再也没什么可惜之处了。
林牧决定,喝完这坛酒后,就去《天地》里的“明朝区”看一下,虽然还没出现“明朝初期朱元璋治下”的地图,但估计待到《倚天屠龙》剧情发展完后,原本的元朝末期地图,就就转到朱元璋治下了。
想想就悠然神往。
喝了口酒,林牧定了定神,又拿起旁边的最新版《倚天屠龙》。
这是金大侠前世修订而成的版本,修改内容涉及到无数方面,那些大大小小的bug,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完善,甚至细微到龙门镖局上武当时的一封书信上。
当然了,最让林牧关注的,还是《倚天》结尾的修改。
似乎也是被骂惨了,金大侠在新版《倚天》中,删掉了“朱元璋用药迷倒张无忌,使其心灰意懒离开”的剧情。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倚天》影视的结局
在新版《倚天》中,给了朱元璋、张无忌,一个更温和,也更符合两人性格的结局。
明教治下,为了反元大业,有许多小势力自己征战,不受明教管辖,朱元璋手下势力,就是这么一个存在。
他争权夺利,杀了韩林儿,这事被明教高层得知后,引起轩然大波。
杨逍、周颠都赞同收拾他,毕竟现在的张无忌统领明教教众、管理百万大军,朱元璋只是他手下一方势力而已,收拾起来很简单,加上张无忌待人仁厚,明教众人也都想奉他为帝。
但张无忌坚决不受,他当教主本来就不是本意,现在又哪里愿意称王当皇帝?
在得了小昭从波斯总教,送来的另六枚刻着“明教三大令、五小令”的圣火令,并把《乾坤大挪移神功》、《圣火令神功》传授波斯来使后,就当众以三大令中“不得不官做君”的大令明志,将明教确定成“不当官府,专在百姓间惩恶扬善”的势力,只不过张无忌离开后,杨逍声弱德薄,在朱元璋的征杀下,明教没落。
历史上的明教,与白莲教一般,并没有小说中这么高尚伟大,朱元璋灭了他们很正常,小说中借用这一点,也不算太大问题。
最让张无忌这个角色圆满的,是他知道朱元璋杀韩林儿后,不想因为杀一个朱元璋,就对朱元璋的势力同样清洗,引得明教教众自相残杀,杀了一个,就要杀上一群。
他生性仁厚,屈已待人,选择了另一条路。
范遥朗声道:“咱们今后要使明教光明干净,熊熊圣火长燃不灭。咱们手持屠龙宝刀,朱元璋这家伙倘若善待百姓,就随他去。否则咱们屠龙宝刀一挥,砍了他的脑袋!”
张无忌赞同:“正是如此!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
《倚天》的核心思想,也在这段话中,得到体现,“侠以武犯禁”,但官府昏暗者多,清明者少,正需要有一柄“倚天剑”时时警示,让其不敢肆意害民。
可以说,这也是金大侠的一贯思想,在他看来,“老百姓吃饱穿暖,就是第一要务,管他天下姓明姓清”。
林牧对这样的想法,并不反对,毕竟明末时期,同样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对老百姓而言,无论是晚明、还是晚清,都是残害自己的存在,东林党、阉党、鞑子,都不是什么好鸟。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知道明末乱世百姓生活的陈近南,在临死时,才会对韦小宝的那番话表示无奈苦笑吧。
……
这样的结局,或许才是最好,也是金大侠苦思之后的结局。
只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金大侠似乎特别想黑一番朱元璋,哪怕被骂了之后的最新修改版中,也是忍不住借周颠黑了老朱一下。
原文中:
周颠听了朱元璋杀韩林儿的事情后,首先大叫:“朱元璋这家伙真不是个东西!先前他还想争夺教主之位。要是他不断弄虚作假、冤枉好人,就算他将鞑子赶了出去,他自己做教主、做皇帝,比鞑子也好不了多少,还不如不赶鞑子,大家省点力气算了。教主,我说咱们总坛该当派人去查个清楚,革了他的封号,再断他一臂,为韩林儿兄弟报仇!”
这就是个笑话了,朱元璋因为想当皇帝,就比鞑子也好不了多少?
圣人就当不了皇帝,哪怕是如张无忌这样“仁者无敌”的主角,真要去当皇帝,估计也不是百姓幸事。
彭莹玉曾劝张无忌称帝,说明教虽然禁止教众为官,但他们都是心存百姓的仁人义士,即使当官,也不是欺压百姓,而是拯救百姓。
理想很丰满,但事实已经证明,多少一腔热血报国为民的官员,在官场浸不上两年,就变成了什么吊样,到时候自己的这帮兄弟犯了事,张无忌杀是不杀?
杀了,人心离散,张无忌也不再是那个张无忌。
不杀,那他与那些害民祸国的昏君有什么区别?
林牧佩服朱元璋,不止是因为他反贪,而是因为他通过反贪的手段,确实把国家治理成一个盛世,而且给后面的子孙开了一个好头,甚至走出了一条治理国家的、从来没有人敢走过的一条道路,这样的道路,对于后世来说,甚至可能比一个短暂的盛世,还要珍贵。
这样的功绩在前,“皇帝”这个主职业做到这种程度,朱元璋这人是阴险狭诈,还是忠厚仁义,在林牧看来,都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了。
……
不过,许多书友,也常常因为这些小说中的文字,而鄙骂金大侠颠倒黑白,“黑朱元璋”只是一个案例、其他“黑尹志平”、“忠义守襄阳的吕文德变成了废物将军”、“把大汉奸吴六奇说成反清义士”、“把康熙刻画得爱民如子”之类,总之就是黑化汉人英雄、美化满清鞑子之类的指责。
如果单只是小说中这样也就罢了,偏偏金大侠祖上,似乎还是《鹿鼎记》中明史案的告发人,似乎还是扛过旗的,他本人又依据一些野史之类,把自己的祖上刻画成一个被雍正残害的忠贞义士。
这些事情,繁复杂乱,到现在也没个定性,谁对谁错,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林牧对此不置可否,权当八卦看了。
只不过,自己现在算是个“朱元璋粉”,难免就把那些“黑朱元璋”的段落给修改一番,省得看着闹心了。
林牧眼里翻看着这个结局,嘴上喝着酒,很是轻松闲意。
这也是他一个武侠迷最喜欢的生活。
只不过,新版《倚天》中,所修改的,不止是朱元璋的结局,更大的,还是对于张无忌几位红颜知已的结局更改。
……
在老版《倚天》中,小昭去了波斯、阿蛛自我放逐,张无忌携赵敏、周芷若隐居。
在离开明教,想着朱元璋的事情,准备把明教教主之位传给杨逍时,他总是郁郁不乐,想着明教的事情。
这时候,赵敏就让他给她画眉,当作张无忌答应她的“第三件事情”,这也是影视中的结局,只不过影视中没有周芷若陪着。
第一千二百章 金庸百问
而在旧版《倚天》小说中,听到这话后,窗外的周芷若忍不住笑了,言明张无忌也曾答应过她做一件事情,问她什么事,她却又不说。
旧版《倚天》的结尾,是这样的:
周芷若微笑道:“这时候我还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赵家妹子拜堂成亲,只怕我便想到了。”
张无忌瞧了两女一眼,霎时之间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一枝笔掉在桌上。(全书完)
一个残缺的、但也顾全了周芷若这段感情的结局。
许多小说原著迷,都想知道周芷若的这个要求是什么,在新版《倚天》中,在这个旧结局之后,不止交待了周芷若的要求,更是给了一个让“小昭党”喜不自胜的消息。
周芷若让张无忌答应的事情,是:“一报还一报!那日在濠州,赵敏不让你跟我成亲。此后你到蒙古,尽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赵敏在一起,却不能拜堂成亲!”
这样的条件,很怪异,张无忌很疑惑,就问她有什么用意。
周芷若的回答,也很让人惘然:“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
给了周芷若一个这样的结局,似乎是完美的,但又不确定。
其他阿蛛、小昭也是这样。
对于阿蛛,张无忌想着她说不定哪天就会回到他身边,毕竟自己答应过娶她。
而那个无数人喜欢的小昭,张无忌在这个问题上,竟然在《倚天》整本书中第一次显示了主动心态。
先前,阿昭遣人送还中原明教其他六枚圣火令,让张无忌为中原明教立下大功。
而张无忌也把《乾坤大挪移》的羊皮卷送还波斯总教,同时连同《圣火令神功》的机要,传授了一些给来使作为回礼,同样让小昭为波斯总教,立下了大功。
这两件大功,足以让两人脱离明教,开始自己的生活。
因此,张无忌便想道:“谁没过错呢?我自己还不是曾经对不起人家?小昭待我真好,她已得回了乾坤大挪移心法,这个圣处、女教主不做也不打紧。蛛儿不练千蛛万毒手了,说不定有一天又来找回我这个大张无忌……”
这四个姑娘,个个对他曾铭心刻骨地相爱,他只记得别人的好处,别人的缺点过失他全都忘记了。
于是,每个人都是很好很好的……(全书完)
……
这,就是新版《倚天》的结局了,其实金大侠数次重修经典,中间改变的细节多不胜数,大致的情节就是如此,细节处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张无忌不懂为什么“过了十年八年,自己就只会想着周芷若”。
不止是他不明白,就连林牧,也不明白。
虽然记忆宫殿里有各个版本的《倚天》,也能旁敲侧击推敲出一些八卦,但对于这个结局,仍旧困扰着无数书迷,包括林牧。
为此,林牧遍搜资料,几乎把小说中、小说外的资料搜集了一圈,也没找到相关的答案。
甚至于,林牧翻看了数次“金庸百问”,这个称得上小说外最权威的资料。
在前世,金大侠曾经应弯岛清华大学之邀造访弯岛,引起众金迷的极大重视,在书友的组织下,征集了“金庸一百问”,当面向金大侠一一请教,这就是著名的“金庸百问”。
“金庸百问”涉及许多方面,有关心书中bug的、有关心金大侠私生活的,甚至有位自称“可以找出小说一千个错误”的狂人下来战帖,全都得到了金大侠正面热情的回应,甚至有“能找到500个错误,就重重有赏”的回应,作者与书友之间的互动,也算是达到小说界的一个顶峰。
在“金庸百问”里,各本小说里的问题,基本都有人问,甚至那个在网络极为热门的“小龙女十六年后,为什么还能一身白衣的问题,同样做出了解答……
“关于这个问题,苏基先生刚才提供了一种解释,他说在绝情谷底是没有灰尘的,所以小龙女本来穿的是白衣,十六年后,仍然就还是白衣。倘若小龙女的衣服破了,她拿些树皮、剥下纤维、补在破洞上面,再洗一洗,结果也还是白衣。不过,小龙女在谷底待了那么久,当杨过看见她时,她最好是全身衣服都有破洞,补也补不好了。但是,白衣还是白衣,不可能变成黑的、红的或黄的。”
可惜,那些金迷似乎是把《倚天》这个结局给忘了,都没有问出这个林牧疑惑的问题。
……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思来想去,林牧却是只有一个隐约的猜测了。
从结尾处张无忌体谅周芷若的心情描写来看,依照张无忌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