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芷若之只想种种田-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便向周芷若这边上下打量起来——周芷若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和沐英的母亲一样,额间有颗红痣的缘故。大概这人是把自己当成沐英母娘家族中的什么人了。

    郭子兴却是怫然道:“赵兄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我随便找个孩子来骗大伙儿不成!沐二娘已经死在元兵刀下,这是你我都已经知道的了,你说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这姓赵的嘿嘿冷笑,却不言语,他身边的一个剽壮汉子把他一按,道:“均用贤弟,郭大哥不会拿守拙兄弟来开玩笑的,你也忒小气。”

    原来这人叫做赵均用,他听了沐守拙的名字,面色稍为转和,对着沐英看了几眼,道:“小弟也是对沐兄弟的后人被找到而感到高兴,故此过于激动了,还请郭大哥恕罪。”

    郭子兴摆了摆手:“赵老弟何必客气,你们在徐州,我在濠州,消息难通,也难免有些个误会。”

    这时郭子兴让女儿马秀英坐在自己身旁,他的另一边,是他的二房夫人张氏。这个张氏,是他的次妻,而他的正妻卫氏早亡,只留下了个长子郭天叙,而郭子兴即没有续弦,也没有将张氏扶正,只是因为没有正妻,这个次妻也等于是这个家中的“女主人了”。

    在来的路上,马秀英向周芷若说过,所以周芷若也知道,只是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郭二少爷的生母冯氏,觉得她也是个长相秀丽的女子。

    这时郭子兴已经向众人介绍了马秀英和周芷若,也同时向马秀英介绍了在座的众人——都是一些明教和白莲教中的人——不过这个时候,周芷若反倒像是沐英的陪衬,只说是马秀英的义妹,乃是救了沐英的一个农家女子。

    众人见周芷若神色安详,并没有什么异常,心中虽然也对周芷若额间这粒红痣感到奇怪和疑惑,但也终于是无人问及。

    反而对于在座的诸人,周芷若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虽然一看就知道各俱武功,但都不是高手,不过在座的有两个人,对周芷若来说,却是“故交”了——这两个人都是明教五散人之一,一个是彭莹玉,一个是布袋和尚说不得。

    彭莹玉年约三十多岁,比上一世周芷若见他时要年轻许多,但仍是高高瘦瘦,身穿一袭白色僧袍,坐在酒桌上,看着众人唇枪舌剑,却只是微笑不语。而说不得身材高大,身穿一身蓝灰色的僧衣,神情肃穆,并无表情,好像不仅话说不得,连表情也做不得了。

    另外还有两个人,周芷若虽然不认得,但是却听过大名,一个叫做刘福通,一个叫做徐寿辉。这两人是白莲教在河南与湖广两处行省的领袖人物,对于郭子兴所在的江浙中书行省的事,他们也不好插嘴。

    不过在座在诸人,除了彭莹玉,以及那个剽壮的汉子是他俗家的堂弟之外,其余的人都是白莲教的,所以他也同样不便插嘴。只是他的堂弟彭大,在徐州一带颇有声望,故此一说话,那赵均用便不敢不听。

    这白莲教,源自于佛教,由东晋高僧释慧远始创净土宗以及白莲社,自南宋起分出白莲宗来,后称白莲教。而明教,乃是唐武则天时传入的摩尼教转化而来,自宋代方腊以明教起事后,明教就与白莲教混杂在一起,其间虽有分裂与结合,但一直互有联络。

    但是在宋末,明教分裂,其中一支坚定的反宋力量远走北方,投靠了蒙古人。这一支明教力量主要就是由白莲教的人组成的,由此明教与白莲教交恶,也因此而远走西域昆仑山。

    直到投靠了元廷的明教(实际是白莲教)式微后,散落在江湖中的白莲教这才重振声势,继续反元事业。而明教在宋末远避西域,经过近百年,终于在昆仑山的光明顶站稳了脚跟,此时也欲借中原的饥荒连年实行反元大业,故此两家重新聚到了一起。

    本来白莲教在中原经营多年,声势要强于明教,但是十年前白莲教的主力周子旺部被元廷剿灭后,白莲教声势大损,这十年来也渐渐被明教吸收并纳了。

    周芷若知道彭莹玉的武功在明教中虽然属于二流,但在江湖上其实已经是一流的好手,在座诸人,无一是其对手,所以更是小心,不敢露出任何会武功的马脚来。

    不过看他们这群人在这里相聚,恐怕就是在商量起事造反的事,不过现在由他们各自的表现来看,只怕各有顾忌,不一定能顺利起事。

    只是那刘福通,在日后韩山童阵亡后,扶立他的儿子韩林儿,也算是个忠臣。只是才能毕竟不够,最后也累得韩林儿死在朱元璋的手中。想起前世韩林儿对自己的崇敬,也是颇多感慨——别人纵使不救,这韩林儿,倒是可以想个法子,让他安渡余生吧。

    至于那个徐寿辉,他识人不明,又志大才疏,死在陈友谅的手下,是他咎由自取,这样的人在乱世中,也只有这样的下场而已。

    不过好歹一顿酒宴下来,在座的人周芷若都认识了,除了彭氏兄弟和赵均用,这一桌还有一个叫孙德崖的,也是白莲教中之人。如今白莲教式微,虽然仍有不少徒众,但是在资金和声望上,已经被明教全面超越,如今与明教结盟,甚至渐渐被明教吞并,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另外两桌,分别由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作陪,看样子那两桌也是这一带的白莲教或明教中比较次要的人物了。

    酒过三巡,郭子兴带着众人去观赏已经在院中排好的花灯,马秀英却带着沐英和周芷若先去拜见了郭子兴的老母。

    只见郭子兴的母亲坐在后堂,身穿锦袍,手捧着一盏茶,椅旁靠着一根拐杖,身边站着两个妇人,一个年约二十六七,另一个却是与马秀英差不多年纪。

    马秀英上前行了礼,见过三人——原来那两个妇人,都是郭子兴的小妾,没有资格以主母的身份在前面招呼客人,便在这里侍奉郭母。

    郭子兴的母亲已经年过七旬,而且双目失明,但是周芷若一见便知她也是个会武的,不然不可能一举一动都如同双目所视一般。

    周芷若本来觉得能够离说不得与彭莹玉远一点是个好事,但是却没想到来到了一个武功更高的人的身边——看来郭家能够在濠州立足,并不仅仅因为有钱的关系。

    看着郭老夫人放下茶盅,把沐英拉到跟前,摸着他的头顶和五官的时候,周芷若不禁暗暗叫苦——这样的摸法,一看就知道是在用内力试探沐英的武功,如果对自己也来这一招,那自己岂不是避无可避?

    需知练武之人,体内若有异种真气侵入,除非是毫无内力的人,不然内体自然便会生出反应,除非是内力高出对方太多,才可以让对方的内力如泥牛入海,但是目前的周芷若明显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对方虽然年逾七旬,但是内力也有五十年以上,哪怕是最粗浅的内家功夫,周芷若也不敢托这个大的。

    郭母摸了摸沐英,笑道:“果然与守拙长得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好孩子,今后就在我家住着,看谁敢欺负你!”

    马秀英笑道:“老太太说笑了,人家周妹妹就在这边,说这话好像是咱妹妹亏待了英弟了。”

    郭母这时也笑道:“瞧我,年纪大了,说话就有点管不住了,想到就什么就乱说,你可别生气啊。”

    周芷若道:“老太太说哪里话,您疼爱英儿,我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生气。”

    郭母也笑了起来,正要说话,外面进来一个仆人,对郭母道:“禀老太太,老爷叫小姐到前院去一起赏灯。”

    郭母点了点头,对马秀英道:“你且带两个孩子去吧,也是难得的,已经几年都没有花灯了,都是这老天爷闹的!”

    郭子兴的两个小妾,一个姓王,一个姓方,长相倒也朴素,不是什么妖媚之人,看上去也颇知礼。马秀英使了个眼色给她们,她们两个也自然会意,就把话题接了过去,马秀英便趁机告退出来了。

    周芷若心想这两个妾室倒也挺知礼的,没什么吵闹嫉妒的,不像殷离的家庭那么复杂。

  

 第卅二章 太祖吟诗


    

    前一世的殷离,是周芷若内心中感到最对不起的人,相比起张无忌,其实她更对殷离有愧于心吧——毕竟张无忌有赵敏相伴,不像殷离,孤苦一人,不知所终。

    虽然这是殷离自己的选择,但是周芷若总觉得自己伤害了她。

    如果这一世有可能的话,就想法弥补一下殷离吧!

    周芷若不止一次这样想过,所以这时见到郭子兴的妾室,便又想起了时常挂在心头的这个奇怪女子。不过此时周芷若一边随着马秀英往外走,一边回头看看郭母,只见她仍然坐着没有动,与两个小妾说得也挺开心的样子,心中也略安了心——这也算是躲过了一劫吧。

    到了先前挂灯的庭院中,只见各处已经挂满了灯,而且也都点了起来——周芷若前世一直在江湖飘泊,倒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也算是开了眼界了。

    沐英跟着周芷若,也四处看着花灯,二人跟在马秀英的身后,马秀英也在为二人解说着各种不同的花灯,还有那灯谜。

    不过周芷若的见识比沐英的要广,很多灯也是见过的,只是没有遇见过这许多灯在一起罢了。而且那些灯谜,以她的阅历和知识,基本都是一听都懂的。

    比如什么“半部春秋”打个字啊,“黄昏”打个地名啊,倒是看在沐英这么高兴的份上,周芷若也就随他去了——不然周芷若一定央着马秀英带自己去休息了。

    这时一个黑黑瘦瘦的人来到了马秀英的面前,叫了她一声“秀英”,马秀也向他福了一福,口称“大哥”——原来他就是郭子兴的长子郭天叙。

    郭天叙见远处父亲正与另几个人一起在谈论着什么,似乎无暇顾及这边,便对马秀英道:“你昨天又去见他了?”

    马秀英看了一眼周芷若和沐英,对郭天叙道:“大哥说的什么话,我听不懂。”

    周芷若见了,微微一笑,拉着沐英走开了——知道这是马秀英碍着有自己在场,不好与郭天叙说话。

    沐英也很懂事,便跟着她走开——而且这里到处是他所没有见过的灯和花,他也乐得去四周看看。沐英虽然年少老成,但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他对马秀英与郭天叙谈话的内容,没有半点的兴趣。

    不过周芷若就不同了——这是一个新环境,所有的一切情报和信息,对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周芷若一边拉着沐英在旁边看着这些人为的景致,一边细心听着那边的对话——幸好他们两个在这边也没什么熟人,而那个赵均用,也正与郭子兴正在谈话,看他们的样子,所谈的可能与起义有关。

    周芷若对那些事并不想知道得太多——这种事还是少知道点的好,周芷若对于起义造反,以及驱除鞑虏之类的事,实在是不想再沾上了。只是对于这个郭家内部的事情,还是要关心一下的——毕竟要在这里生活上一段时日,不要莫明其妙把自己陷在里面了。

    却听那边传来二人的对话——“那个朱重八有什么好?你怎么看得上他?他不过是在咱家吃闲饭的,只是个下等宾客,而且相貌丑陋,你就是选择二弟,也比选择他好啊。”

    马秀英垂着眼睛,后退了一步,不动声色地避开了郭天叙伸过来的右手,道:“大哥说笑了吧,你我兄妹情份已定,二哥对我也无他意,大哥切莫再说这种话了。”

    周芷若听了这两句,心想原来郭家的两个儿子都看上了马秀英么,怪不得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娶妻,原来都在垂涎于她么。不过那个朱重八是什么人?但是马秀英并非美貌女子,武功也只是极为普通,人虽然聪明一点,但也只是一个贤内助吧了,为什么郭家的两个儿子会看上她呢?

    周芷若在这边想着,忽地面前走来一人,周芷若一愣——却原来正是一年多前曾见过的朱元璋。

    那边马秀英的话还在飘来:“……再说他已经不叫朱重八了,已经改名叫做朱元璋……”

    周芷若的唇角绽出一丝苦笑——原来朱重八就是朱元璋么,果然马秀英和他是天生的一对呀!看来这段时间马秀英没有来接自己,可能不但是郭家另有他事,她也正在处理与朱元璋以及郭家两个儿子的关系吧——而那朱元璋这时已经来到了周芷若的面前,对他拱了拱手:“小妹妹,还记得我么?”

    周芷若对他笑笑:“是和尚哥哥呀,你长出头发来了呢。”

    周芷若心中暗暗诧异——本来这朱元璋应该在张无忌带着杨不悔逃走后与他相遇,然后再投奔郭子兴,现在在这里看见他,只怕是当初自己随口的一句劝他还俗的话,让他提前投奔了郭子兴了。

    只是听郭天叙和马秀英的话,似乎马秀英已经与这朱元璋有了感情了——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了。如果是在郭子兴起事之后,朱元璋凭着他在军事和政事上的天份而受到器重也就罢了,但是现在听郭天叙的话,他不过只是一个最下等的宾客,居然也能掳获马秀英的芳心,那可真是功夫不一般了。

    这时朱元璋道:“当年小妹妹一饭之恩,在下铭记在心,今日得以在此相见,实在是上苍庇佑。”

    周芷若听了朱元璋这话,忽地心中一动,笑道:“和尚哥哥太客气了,我还想为什么马姐姐对我这么好,原来是和尚哥哥替我说了好话啊。”

    ——一饭之德,原来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我总是与这“饭”有着牵连么?

    周芷若心中微微苦笑,而朱元璋听了周芷若的话,也不禁微微一乐——虽然他与马秀英的情意,外人知之甚少,但是见周芷若一猜便中,他心中也是暗暗佩服。

    而马秀英之所以要亲去周远达家中,以及要与周芷若结为姐妹,一则是为了义父的大计,二则是为了自己多一个帮手,三则也是着实喜爱周芷若的可爱聪明。只是在此之前,若不是朱元璋向她说过当年周芷若赠饭之德,她也不会对周芷若这样上心的。

    这时朱元璋道:“我本名朱重八,自从结识了马小姐,她说这个名字不好听,替我改了个名,叫做朱元璋。嘿嘿,朱元……诛元,倒也颇有豪气。”

    周芷若听到朱元璋言谈中吐露出造反的意思来,也是暗暗心惊——倒不是怕他造反,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造反是应该的。只是他这样当着自己的面说出来,是因为太信任自己,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想到立国后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中的手段,周芷若实在是不想与朱元璋过多的亲近,只想与他保持一点交情往来便可。

    不过此时的周芷若却是多虑了,朱元璋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把周芷若当作一个六、七岁的少女罢了,根本没想到要把她怎么样,哪怕是引为心腹也好,还是别的什么。

    在这个郭府的上元节里,朱元璋见到各地的豪杰与头领都聚在一处,他心中也是痒痒的,故此也来到这里散散心,以期能见上一面马秀英。如今见到了马秀英,虽然不能与她交谈,但也心中宽慰,又见到周芷若,自然就把心中的开心和郁垒都抒发了出来。

    这时的朱元璋,不过是个刚刚二十出头的人,还没有达到以后喜怒不形于色的城府,即便是在郭府这样的环境下,也仍然没有显现出他一代枭雄的本色。不过,就算是如此,他也不是本地的这些人能够相比的。不管是郭子兴还是彭莹玉他们,或许在武功上是强过朱元璋,可是打江山争天下,凭的不仅仅是武功。

    虽然朱元璋对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可能不能共富贵只能同患难,但是对于百姓,他总算还是差强人意,对于贪官污吏也惩治很严厉。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朱元璋是这个时代最适合的人选,如果是张无忌的话,就算他当了皇帝,以他的仁厚性格,一旦手下人犯了刑律,他大概也不忍屠戳,那样就又会变得贪官污吏遍天下。

    所以与其百姓受苦,不如官员们苦点儿,那样周芷若也能安安分分做个老百姓。

    朱元璋在这边说着话,那边的郭天叙却已经看到了他,便向他这边走来。

    朱元璋也很识时务,对周芷若摆了摆手,就转身走开了。郭天叙却不让他就这样走开,在后面唤他:“重八兄,且慢走一步!”

    朱元璋皱了皱眉,略犹豫了一下,那边郭天叙却又连唤了了几声,他只好笑着转过身来,对郭天叙拱了拱手:“原来是大公子,在下如今已经改名叫做朱元璋了,刚才一时不察,还以为您在喊别人。”

    这时马秀英也在后面跟了过来,见朱元璋并未表现出什么不满来,也是松了口气,道:“大哥就是这样,叫惯了,就改不了口了,你也别在意。”

    朱元璋道:“那又有什么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就改过来了。”

    郭天叙却道:“不管时间再长,名字可以变,人却是变不了的。”

    众人听了,脸上都是一变,就是沐英这么小的孩子,也知道郭天叙是在说朱元璋再改名字也无法改变出身了。朱元璋却是神色不变,哈哈笑道:“不错不错,大少爷果然见识不凡,元璋日后自当多多讨教,还请大少爷多多指教。”

    周芷若听了心中微微一乐——从“大公子”到“大少爷”,虽然听上去称呼差不多,但是已经隐含讥讽之意。言外之意是,你这个纨绔子弟,能教我些什么呢?

    不过郭天叙却是没有听出什么来,只是笑道:“我也没什么可教你的,不过比你多读了几年书罢了。今日中秋佳节,我爹也摆下这赏菊会,这些灯上的诗句的字谜,都是大家凑趣所作的,不知朱兄的大作是哪一个,也好让在下开开眼界。”

    朱元璋出身贫寒,又没有念过书,后来出了家,也仅仅多认了几个佛经上的字罢了,哪里有本事附庸风雅在这灯上和菊花株上的彩带上题字。他这半年来虽然认识了马秀英,但郭天叙也不认为他有本事写出什么好诗好字来,所以便故意出言讥讽。

    果然朱元璋答道:“在下出身贫寒,不曾念过什么书,哪里敢来这里献丑。”

    郭天叙冷然一笑:“朱兄文采不佳,那定然武艺非凡,在下想要讨教两招,不知可否?”

    这下马秀英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哥,朱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