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归一-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想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如果是疯子,师父不会没在病例上进行标注。

    他的症状和那个成年男子很类似,只是症状没有那么严重,对于他究竟得了什么病,师父没有写明,只是写下了用来平肺止咳草药的名称和用量。

    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师父当年是很疑惑的,因为他跟那个成年男子症状一样,而师父对那个成年男子的诊断是肺癌,但癌症是不传染的,也就是说师父后来很可能也知道自己对成年男子的诊断不一定是正确的。

    仔细看过这两条病例记载,吴中元越发疑惑,自病例里剥离出来的线索非常零碎,一是他当年是和那个棺材里的男人一起出现的。

    二是自己当时只有八个月大。

    第三条有用的线索是这个男人遇到师父之后又活了三天,可以说话,却跟师父没有交流。

    四是这个男人和他当时都得了同一种病。

    还有就是这个男人遇到师父时是穿着衣服的,因为关于他的病例上有一句‘衣襟凝有血迹两片,当为两次呕血所遗。’既然有衣襟,自然也就有衣服。

    既然这个男人当时穿着衣服,为什么死后下葬时却是光身下葬?难道是师父担心是传染病,把他的衣服给烧掉了?

    仔细想来,也不对,因为烧了和埋了也没啥区别,而且把人光着下葬对死者不敬。

    宿舍里很安静,吴中元努力的自脑海里规整诸多线索,但线索不但零碎,还很诡异,疑点重重,师父在病例上并没有提及这个男子长相有什么异常,这一点也不符合常理,因为如果师父知道这个人长了一个鸟嘴,就不可能把他当做普通人来诊治。

    而且师父虽然是道士,胆子却不大,如果这个人长了个鸟嘴,肯定会把他吓坏。

    可惜师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眼下有的只是病例而不是日记,线索残缺零碎,很难串连起来。

    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并不好,越是想不出所以然,吴中元越是疑惑,越疑惑就越急于探求真相,奈何线索不足,任凭他想破头,也想不出合理的答案。

    思考是很累人的,专注的思考更累人,很快吴中元就心神疲惫,昏昏沉沉的想要睡觉。

    睡觉总要脱衣服的,迷迷糊糊的坐起来解着衣扣,就在此时,灵光一闪,衣服,衣服,师父的病例上虽然没有写明他当时穿的什么衣服,却有一句‘襁褓有异香,当为安神檀香。’

    他不记得自己的襁褓是什么样子,也从未听师父说起过,但有一点他有印象,那就是他和师兄的蚊帐布上有几紫色的补丁,补丁有香气,可以驱蚊子。

    师兄的蚊帐在几年前被师兄拿到矿上了,估计早扔了,他要上学,总不能带有补丁的蚊帐,所以之前用的蚊帐还留在家里。

    蚊帐上的补丁就是他当年襁褓的一部分,这也是很重要的线索。

    想到此处,心中大喜,不过大喜很快就变成了懊恼,因为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家已经被拆了,这都过去七八天了,废墟可能已经被人拉走了。

    想到这里,哪里还睡得着,也等不到天亮,穿上鞋就往楼下跑。

    此时夜已经深了,他也不走门,直接自西面翻墙而出,施出轻功,往南狂奔。

    奔过几里,忽然想起一事,糟了,现在到处都是监控,跑这么快,万一被监控拍到,怕是很难解释。

    他现在身上有钱,却不舍得用,还是往路口爬车,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直到到得山下,看到那堆废墟方才放下心来。

    练功夫就得练气,练气的人晚上都能看清东西,也不用照明,直接自废墟里翻找,还好,蚊帐还在,那两块补丁也在,撕下来,凑鼻闻嗅,是檀香味,只是年头久了,香味不是那么浓烈了。

    回程时是坐客车回来的,带了三包杏子,上车之后先给了司机一包,当日晕在车上,是人家给送到医院的。

    到了县城,又给林清明打电话,想送杏子给他吃,不过林清明不在县里,陪老板去京城出差去了。

    放下电话,又去黄萍打工的工厂找黄萍,送了一包杏子给她。

    林清明不在,就多了一包,想了想,往医院去,找王院长,上次人家没收医药费,还派车送他回去,得谢谢人家。

    王院长没想到吴中元会主动找他,见到他很是意外,客气的送走了正在接待的客人,热情的把他迎了进来。

    有些时候,人看重的不过是一个态度,王院长什么礼物没见过,但是见吴中元送来杏子,还是非常高兴,这说明这个年轻人是个懂礼貌的人,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不等吴中元开口,王院长就主动说起血液一事,检验血液暂时还没有进展,为了避免影响吴中元的生活,王院长没有自国内进行更详细的检验,而是委托一个在国外的同学,将少许血液样本设法带到了国外,自外国检验,目前还没有回音。

    不过关于吴中元身上的纹身,倒是有了进展,吴中元身上的龙头纹身与近代常见的龙形差别很大,没有与之近似的,不过王院长认识的一位学者朋友倒是见过类似的龙形图案。

    王院长拿出手机,打开相册,递给吴中元,“你自己看一下,往后翻,有好几张。”

    吴中元接过手机,逐一细看,照片上是一件他叫不上名字的青铜器,上面铸着一条龙,这是一条完整的龙,细看龙头,果然与自己的纹身有些相似,但也不是完全一样。

    “这是一件商朝的祭祀铜樽。”王院长说道。

    吴中元将手机还给王院长,“有些像,但龙须和龙角不太一样,还有眼睛也不太像,这上面的龙,眼睛比我这个大。”

    “你说的对,”王院长点了点头,“我也仔细对比过,的确有差异,不过整体来看还是很相似的,为了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我也不便把知情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所以目前无法大范围求证,短时间内还不能确定这两个图案哪个年代更久远。”

    “谢谢你,王院长。”吴中元说道。

    王院长摆了摆手,“考完试了吧,考的怎么样?”

    “还可以。”吴中元说道。

    王院长知道吴中元的一些情况,主动说道,“如果没别的安排,不如来医院做几天短工吧,也提前接触一下社会。”

    “谢谢王院长。”吴中元起身道谢。

    王院长抬手示意他坐下,“你喜欢做什么工作?”

    “只要不去太平间守夜,别的都行。”吴中元说道。

    “哈哈哈,”王院长笑道,“医院的太平间全都是上锁的,根本不用守夜,这样吧,安排你来指挥停车吧。”

    吴中元能做的只能是再度道谢。

    王院长拿起桌上的电话,拨打内线号码,“有地方住吗?”

    “我还住在学校里。”吴中元说道。

    “学校离这儿太远了,搬过来吧,我给你安排个住处。”说到此处,那头儿电话接通了,王院长简短的与对方说了几句,挂上电话冲吴中元说道,“你去八楼找高科长,他会给你安排。”

    吴中元道谢起身,犹豫了一下,往外走去。

    “还有什么事儿吗?”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停步转身,“王院长,我这儿有点东西,您能找人帮我化验一下吗?”

    “什么?”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走回桌旁,拿出一片补丁,“这个。”

    王院长接过补丁仔细打量,“织物医院化验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哪儿来的?”

    “这是小时候包我的小被子上的东西。”吴中元说道。

    王院长一听,急忙站了起来,“走走走,我带你找地方化验去。”

    “没事儿,您忙您的,我不着急。”吴中元有些不好意思。

    “你不着急,我着急,这几天我就没睡好过。”王院长拉门出去。

    途经八楼,王院长亲自去和高科长交代了几句,然后带着吴中元下了楼,上了车,冲司机说道,“去植物研究所。”

    汽车开动之后,吴中元又说道,“王院长,我还有个问题请教您。”

    “你说。”王院长仍在端详那块补丁。

    “有一种病,发作起来会咳嗽吐血,呼吸急促,脸面浮肿,手足麻痹,这是什么病啊?”吴中元问道。

    “根据你的描述,这应该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急性疾病。”王院长随口回答。

    “疼起来会忍不住揪自己的头发。”吴中元又补充了一句。

    王院长眉头微皱,努力思虑,没有接话。

    眼见自己的补充没能给王院长提供进一步的判断依据,吴中元又说道,“这种病上午九十点钟和晚上九十点钟症状能有所减轻,下午三四点钟和凌晨三四点钟会加重。”

    “氧气获取不足,”王院长立刻有了准确判断,“这种疾病与一天之内气压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与海拔高低也有关系,咱们这儿的人直接出现在珠峰上,就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除了海拔的关系,有没有别的可能?”吴中元追问。

    王院长想了想,说道,“有,一个人如果突然自空气质量很好的地方出现在空气质量极差的地方,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第十一章 灭绝的植物() 
吴中元点了点头,王院长的判断和师父当年的诊断大同小异,只不过更加详细,但即便是这样,也很难理清头绪,因为线索还是不够。

    “你为什么问这些?”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看了王院长一眼,没有接话,倒不是他有心隐瞒,而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见吴中元迟疑,王院长又说道,“上次做检查,发现你肺脏有疾病愈后留下的显影。”

    吴中元还是没有接话,王院长这话他也不用接。

    由于有司机在,二人也不方便讨论太多,没过多久,汽车开到了一处大院里,这是一栋比较陈旧的大楼,门口挂着很多牌子,有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还有一些别的科研部门。

    大楼不止外面陈旧,里面的设施也很老旧,七层楼,竟然没有电梯,走廊里很阴暗,有些房间还是木门。

    见吴中元四顾皱眉,王院长随口说道,“搞科研的不太在乎办公环境,他们在乎的是科研设备,这里的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先进的。”

    一个城市,最受欢迎的两个人不是县里的一二把手,而是公安局长和医院院长,为什么受欢迎大家心知肚明,王院长一来,研究所的负责人立刻亲自接待,安排专人对送检样本进行检验,然后陪着王院长自办公室里喝茶等待。

    吴中元坐在角落里,摆弄着林清明送给自己的手机。

    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王院长开始看表,研究所的负责人识趣的拿起电话,打给检验人员,催促他们快一点。

    又等了很久,还不见检验报告送来,负责人亲自去催了。

    负责人的办公室和检验科室在同一层楼,但负责人去了十几分钟也没回来,最后王院长坐不住了,起身想去查看究竟,就在此时,负责人回来了,手里拿着几张检验报告。

    虽然还没看到报告,吴中元却知道检验结果肯定出人意料,因为那负责人一脸的疑惑。

    负责人坐下之后,将报告递给了王院长,“王院长,送检的样本儿哪里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王院长随口反问。

    “有问题,”负责人正色点头,“这块样本是由麻纤维抽纱织造的,通过对麻纤维的分析比对,我们发现样本所用的麻料材质不属于现代常见的五种棉麻植物。”

    王院长正在看检验报告,听到这里,抬头看向负责人。

    负责人又说道,“不过类似的材质我们之前遇到过,是考古研究所送来的检验样本,这是一种名为粟麻的植物,和亚麻出现在同一时期,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这种植物早在几千年前就消失了,现在可见的样本,都是考古发现的陪葬品残留物。”

    王院长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很平静的点了点头。

    王院长的平静令负责人有些意外,又说道,“这种织物不应该保存到现在,因为陪葬品一旦出土,很快就会氧化腐朽,不可能这么完整。”

    “有没有进行过……”

    王院长话没说完,负责人就打断了他的话头儿,“有,之所以耽误这么长时间,就是在做碳十四。”

    “结果呢?”王院长问道。

    负责人的表情十分怪异,欲言又止,踌躇良久,方才说了,“不超过二十年。”

    “确定?”王院长问道。

    “确定,”负责人点头,“在主材质之外,织物里还掺杂有少量的木本植物纤维,初步鉴定应该是白檀,两种材质的碳十四检验结果相差两百多年。”

    王院长不很明白,“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

    “两种植物生长时间的长短不同,测年针对的不是织物,而是材质本身。”负责人解释。

    “好,麻烦你了周所长。”王院长站了起来。

    “王院长,送检样本哪儿来的?”负责人跟在后面追问。

    “我也不太清楚,一个朋友委托我的。”王院长出门,并没有下楼,而是往检验室走去。

    取回那块补丁,三人下楼。

    “王院长,送检样本能不能留下一部分?”负责人商议,确切的说是讨要。

    “我回去征求一下朋友的意见。”王院长没答应。

    走到楼下,王院长又问道,“你确定这种麻类植物已经灭绝了?”

    “不止粟麻已经绝种,连织物本身所用的织造技法我之前也没见到过。”负责人说道。

    王院长道了谢,二人上车,回返。

    回返途中二人都没有说话,王院长一直在闭着眼,吴中元一直在皱着眉。

    回到医院,王院长将那份报告递给吴中元,“我有点事情要处理,小杨陪你去学校拿行李,我晚些时候再找你。”

    “好。”吴中元将那份报告又还给了王院长。

    王院长接过报告,冲吴中元笑了笑,开门下车。

    住校生也没多少东西,轿车一趟就拉了。

    也不知道是医院房间多,还是王院长亲自交代的缘故,负责后勤的高科长给他安排了一个员工宿舍,一室一厅,空调,冰箱,单独的厕所,还有做饭的厨具,什么都有。

    安顿下来之后,吴中元没去找王院长,如果王院长处理完自己的事情,会主动来找他的。

    也可能王院长根本没什么急事要处理,只是跟他一样,想单独静一静,整理一下复杂零碎的线索。

    忙了大半天,也有些累了,刚准备躺下休息,外面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发现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手里拎着一袋米和一桶油。

    不等他说话,来人就自报家门,‘小兄弟你好,我叫黄海林,是医院后勤科的,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尽管开口。’

    说完,放下东西,转头就走。

    吴中元一时之间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到回过神,拿着东西追下去,早不见人了。

    刚关上门,又敲门,一开门,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我叫蒋彦文,负责食堂,这是你的饭卡,已经充好钱了,这两条烟你留着抽。”

    “你这是干什么呀,再说我也不会抽烟哪。”吴中元急忙拒绝。

    一通推让,来人撇下东西,转身跑了。

    有了前车之鉴,再有人敲门,吴中元就不敢随便开了,这都是冲着王院长来的,他是王院长亲自安排的,又是王院长的司机亲自接来的,不知情的还以为二人什么关系呢。

    傍晚的时候又来俩拎着东西的妇女,敲门,吴中元没敢开,走的时候在嘀嘀咕咕,吴中元耳朵灵,听到二人在窃窃私语‘王院长好像不是这样的人哪。’‘错不了,肯定是,听说送到省里做亲子鉴定的样本都不敢留在那儿,检验报告也不给别人看,要不是他的,他能这么谨慎?’

    听二人乱嚼舌根,吴中元好生气愤,强忍着没追下去骂,怪不得这么多人来套近乎,原来是把他当成了王院长的私生子。

    思前想后,感觉不能留在这里,王院长为了替他保密,很多细节没让外人知道,他们胡乱猜测也在情理之中。

    但转念一想,走了也不成了,搞的心虚一样,身正不怕影子斜,还是得留在这里。

    晚上八点多,保安队长来了,送制服给吴中元,见吴中元不愿穿这身儿,也不勉强,给了他个‘调度’的臂章,带着他去熟悉工作环境。

    这处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设备先进齐全,来就医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开车来的,吴中元的工作就是指挥这些车辆,让它们停放在相应的车位上,还有就是确保急诊救护车的车位空闲以及驶入路线的畅通,工作时间是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至于工资,保安队长没说,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得后勤的高科长来定。

    在保安队长带着吴中元熟悉情况的时候,王院长自远处走了过来,保安队长过去跟王院长打个了招呼,识趣的走掉了。

    “怎么样?”王院长踱了过来。

    “挺好的,谢谢王院长。”吴中元真诚道谢。

    “出去走走吧。”王院长往医院门口走去。

    吴中元跟了上去。

    “中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知道王院长指的是自己的身世来历,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王院长又说道,“各种检验和化验的结果我都没瞒你,我相信你自己心里应该已经有了判断。”

    吴中元仍然没有开口。

    王院长走到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说说你的想法。”

    “您是怎么想的呢?”吴中元问道。

    王院长笑了笑,“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没告诉我?”

    “您指的是?”吴中元问道。

    王院长说道,“我下午跟几个搞科研的老同学通了电话,请教了他们一些物理学方面的问题,你的情况已经有了合理的解释,只不过这个合理的解释目前来看还有些地方不太合理。”

    见吴中元仍然没有开口的意思,王院长又继续说道,“你很可能走错路了,而且有人跟你一起走错了路。”

    在王院长说出物理学三个字的时候,吴中元就已经猜到他的判断是什么,“跟我一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