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修真时代-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倒是个问题……”庞司令员想了想,用商量的口气对小华道:“要不,你就和你的小伙伴们说说,让他们一起来这里玩,嗯——就组织个军事夏令营好了,男孩子们肯定都喜欢打枪,他们绝对会参加的。”

    小华半天才点了点头,还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

    老狐狸终究没有斗过小狐狸,小华利用庞司令员急于把自己留在身边的心理,引导他主动提出邀请小伙伴们来部队打靶,没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自己的意图,而且还没有人数限制。大功告成!终于可以跟小伙伴们交代了。

    庞夫人和小华妈妈逛了一上午的街,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东西回来,然后庞夫人就拉着小华妈妈躲进大卧室不知鼓捣些什么,直到吃饭时才被保姆叫出来。出来时小华妈妈脸sè通红,神情扭捏,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庞夫人却是一副满意的表情。

    小华和妈妈在庞司令员家里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饭后,大家又坐在一起拉了一会儿呱,庞夫人就已经有些迷瞪了,说:“玉儿啊,你们在这里坐着,我去睡会儿,习惯了,每天到这个时候就打不起jīng神。”

    小华妈妈赶紧说:“妈,您就去睡吧,我们也该走了。”

    “也好,反正你们以后会经常来,也就不用在意这一会儿半会儿了。我叫保姆帮你拿上那点东西,你们就回去吧。”

    一说拿上东西,小华妈妈的脸又红了,不安地说:“妈,那些衣服那么贵重,我怎么能穿的出门啊,还是算了吧。”原来两人上午上街是去给小华妈妈买衣服去了,怪不得小华妈妈从卧室出来时一副扭扭捏捏的神情呢。

    庞夫人把脸一板,道:“玉儿啊,这我可要说说你了,你现在已经进了宾馆,以后还会当经理,来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怎么行?人靠衣服马靠鞍,人们往往都是从穿戴上来看一个人的身份,你虽然气质不差,但在这方面就不太注意,这样会让人看不起的,对你的工作也不利。”

    小华妈妈明明是被训,却感动的一塌糊涂:“妈,女儿以后一定注意,不会给您丢脸的。只是让爸妈破费了,心里过意不去。”

    “傻女儿,这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以后多带小华过来玩玩就行了。你还没看出来?你爸呀,他拿小华简直当成了命根子,离开一会儿就想得慌,恨不得让小华天天都陪着他,哼,老小孩一个。”

    “爸妈,你们放心,我和小华一定会经常来看你们的。”

    小华妈妈知道这些东西自己是不能推辞的,只好全部收下,两人这么快就成了亲亲的娘俩,临别时难舍难分。

    小华和爷爷告别时就没有那么煽情,两个人只是相视一笑,挥了挥手,就各走各的了。

    “这个小华,我怎么看他笑的那么jiān诈呢,是不是又被他占便宜了?”庞司令员想着小华临走时对他的一笑,越琢磨心里就越不是味,不由念叨出声来。

    “你跟小华斗心眼,什么时候也赢不了,那小家伙简直是个鬼jīng灵。”庞夫人在床上迷迷瞪瞪地说。

    小华回到九里洼,正好遇到学校公布分数,振华同学会的几个头头一见到小华就立刻聚集过来。

    “老大,你能不能跟司令爷爷商量商量,去十个人怎么样?”赵伟光的考试成绩在振华同学会中排名第十,距离前七名差了不少,懊丧的不得了,见了小华就想再争取一下。

    排名第八和第九的两个人都是外村的分会委员,他们也一起向小华哀求。

    小华心里已有定计,脸上却露出为难的表情,说道:“这个……咱们去部队打靶的事情司令爷爷倒是答应了,但是人数只限制在五人……”

    “啊?怎么成五人了?”张进就是第六名,原本稳去的事情突然改变,心中的落差太大,根本接受不了,当时便蹦起来了:“这时咱们一开始就定了的,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

    “唉,这事怪我没有把握就轻易答应你们了,可是没想到司令爷爷……我先向你们道歉。”

    “道歉有什么用!”张进和那位叫高磊的第七名对于眼前的现实感到非常的失望,就抱怨道:“老大,你就不会好好的求求司令爷爷,多两个名额对他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我求了呀,可是司令爷爷说了,除非……”

    “除非什么?”又突然见到了希望,张进紧紧追问。

    “除非……还是算了,他的条件太难了,我怕你们接受不了,就没答应。”

    “你怎么知道我们接受不了?”张进和那位第六名激动地嚷嚷着:“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就一定接受!快说,是什么条件?”

    “司令爷爷说,现在部队里的经费很紧张,我们去了又是吃住又是实弹shè击的,五个人以内还好挤一下,要是再多就不好办了。你们知道一颗子弹多少钱吗?两块钱,还是成本价,我们既然好不容易去一次,说什么也得打个百十枪吧,你们算算,这得多少钱?咱们去shè击是我找的司令爷爷,是私下的行为,部队并没有为我们无偿提供这些费用的义务,所以,如果想要多去人的话,司令爷爷就要求我们能自筹这笔钱出来,他在安排我们活动的时候也好说话。”小华说瞎话不带打草稿的,而且编出的瞎话滴水不漏,毫无破绽。

    张进等人对于小华的话深信不疑,听完后一个个是什么样的表情都有,希望,失望,欢喜,沮丧……

    “老大,你就说句实在的吧,到底需要多少钱?”张进忍不住问道——既然有希望就比没有的好。

    “那还用说,就是不算吃住也要二百多,唉,看来我是没戏了。”赵伟光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稍微一算就泄了气。

    那个胖胖的第七名高磊却是高兴的跳起来:“没关系,我找我妈要,五百块钱以内绝对没问题!”看来,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公子哥。

    小华看到他那得意洋洋的表情就不爽,迎头就是一盆冷水:“不,我们这次去打靶,都不许向家里要钱,而是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来筹集这笔钱,谁做不到谁就别去!”

    “为什么啊?”不过,这次问的人有好几个。喝!这有钱的还不少呢。

    “为什么?为锻炼你们的自立能力!为了让你们不当寄生虫!身为振华同学会的jīng英,今后我们都应该学会自强自立,这次行动就是我们自立的开始!”小华斩钉截铁地说。

    “那可不可以问一下……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钱?怎么来搞这些钱?”张进小心翼翼地问小华。

    “这个……”小华有点傻眼了,他也是刚刚想出的这个主意,具体的事情还没来得及策划呢,不过,这也难不住小华,只见他不加思索张口就来:“二百呢有点少,三百又太多,就二百五吧。至于怎么搞这些钱……”

    ps:大家帮忙把书顶起来,落到十名后了。



………【第一部 童年变奏曲 第三十章 第一桶金】………

    “二百五?”大家一听,全都大晕,惊呼道:“哇,老大,你真行!咱们一个个都成二百五了,以后振华同学会改名算了,就叫二百五同学会。”

    “咳咳!……不是,”小华有些尴尬地摆摆手,说道:“我没想那么多,顺口就出来了。那就三百,凑个整儿。”

    “三百呀!那么多,让我们怎么去搞啊?”大家苦着脸纷纷叫难:“我爸在工厂做工一个月都挣不了三百……”“我妈在家糊纸盒,一个月才赚三十……”“我听说咱们校长一个月工资才一百五呢……”

    小华被他们嚷嚷的脑袋都大了,赶紧大喝一声:“停!”看到大家都静下来了,才说:“你们说的都是正常的挣钱方法,那些方法不适合咱们,大家想一想别的办法,根据我们的特点,我们的优势,还有近来社会上有什么比较大的事情,其中有没有我们能利用的机会……好好动动脑筋,凡事不要光想到困难,而是多思考多分析,有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办法肯定是有的。”

    “肯定有办法?”大家茫然地相互询问着,然后渐渐地一起把眼光集中在了小华那老神在在的脸上,这时不知是谁起哄道:“老大一定早就有主意了,还来折腾我们,简直太不仗义了。大伙儿上啊,咱们把老大的花花肠子挤出来,看看有多少!”说罢,大家便一拥而上,将小华推到在地,一层一层地压在了他的身上。

    小华被压了个够呛,连连讨饶,大家这才放过他,小华喘息着坐起来。那么多人压上去,就算是小华有功夫也受不了,起来之后又休息了一会儿,面露幽怨地道:“我让你们动脑筋是为了锻炼你们的思维方式,以后不要事事都依靠我,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脑子是越动越聪明的吗?”

    “我们就是再锻炼也比不上你聪明,你是个怪物,变态,有你在我们才不费那个心哩。”大家无视小华的郁闷,嘻嘻哈哈没心没肺地笑闹着。

    小华无奈地揪着他的大耳朵,悻悻地道:“I服了you了,本来是想启发启发你们……唉,算了。我这里有一个大体的想法,大家再补充一下细节,分配一下任务,咱们争取用一个月的时间,挣足这笔钱……”

    ………………

    陆建芳是XX学院的学生,十几天前考完的最后几门课程终于下来分数了,虽说不是很好,但总算是门门及格,毕业论文也通过了,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她即将毕业了!

    三年了,终于熬出来了!陆建芳心里一阵轻松,在等待发毕业证的rì子里,她先是和班里的同学照毕业照,喝告别酒,留联系地址,然后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着衣锦还乡。

    这一收拾东西陆建芳才知道,这三年来自己竟然读了那么多书,一摞一摞的,堆的满床底都是,拾起几本看看,有课本,有辅导材料,有笔记作业练习,还有一些过时的杂志和课外书,很多都是以后再也用不到的。

    怎么办呢?陆建芳有些犯愁了。全带回去?不现实,数量太大不说,这里面还有那么多没用的废纸。可就这样扔了,又有些舍不得——好歹也是花钱买的。卖废纸吧,又不知道哪里有收的。再问问别人,大家全和她一样,都在为如何处理自己的旧书发愁。唉——

    就在陆建芳发愁处理旧书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敲她宿舍的门,打开门一看,见是两个十来岁的男孩子,就问:“你们找谁啊?”

    两个男孩子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在门口红着脸相互推搡了半天,最后,其中有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男孩吭吭哧哧地说道:“大……大姐,您这里有没有……没用的书?”

    陆建芳见他们问到书,眼睛不由一亮:“有啊,你们问这干什么?”

    “我们想……想收购您的书,行吗?”

    “行啊,”陆建芳热情地招呼他们进来:“快进来,我正愁没法处理这些书呢。多少钱一斤啊?”

    “两毛,您看行吗?”另外一个矮些的小男孩试探着问道。

    “两毛?少了点吧,能不能再加上些?”其实,陆建芳也不知道两毛一斤是贵是贱,只是出于女孩子的习惯来砍价。

    高个男孩见陆建芳嫌收购价格低,立刻着急地解释道:“大姐,您不知道,现在外面收废纸的全都是两毛一斤,不信您去打听打听,我们保证不骗您。而且,我们这还是上门收购,省得您受累,又方便。”

    陆建芳看到男孩急赤白咧的样子,乐了:“好了好了,就依你们的价格算吧,不过,你们还要帮着我把有用的书捆好。”

    两个男孩高兴地答应道:“没问题,谢谢大姐!”然后就在陆建芳的指挥下开始分拣书籍,很快就把所有的书都分拣好了,又分别打好捆,接着就是过秤。

    “哎——,慢着!”陆建芳一看他们拿出的称,立刻叫起来:“你们就拿这样的称出来收购东西呀,准不准啊?就是准也称不开呀。”

    原来,两个男孩拿的称是一把小小的弹簧秤,这种称一般都是些小厂生产的,粗制滥造,准确度往往非常差,怪不得陆建芳会大惊小怪。

    两个男孩面对陆建芳的质问有点不知所措,拿着弹簧秤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怎么才好。

    “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出来收废品,怎么连工具都这么不正规?”

    矮个男孩嗫嚅着说:“我们是九里洼小学的学生,出来收废品是为了勤工俭学,所以……”

    “哦,原来如此啊!”陆建芳恍然大悟,“你们不早说,算了,就用这个弹簧秤称吧。不过,弹簧秤这么小,你们怎么称啊?”

    高个男孩又从兜里掏出了一把尺子,对陆建芳说:“我们把相同的书捆成三十公分一摞,称出有多重,然后光用尺子量就可以了。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我们可以在称上给您加一些,您看行吗?”

    “嚯!你们够聪明的,居然能想出这种办法来,不简单。好吧,你们也不用再加称了,大体差不多就行,就算我支持支持你们勤工俭学了。”

    既然互相谅解,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过完称,算好钱,双方愉快的交付清楚,然后便分手了。

    陆建芳处理完了自己的累赘,惬意地松了口气,猛然间却想起其他同学相同的苦恼来,连忙出门要去通知自己的几个要好的朋友,可是,当他找到那几个朋友时,却得知他们也都遇到了和她一样的勤工俭学者,没用的书纸也已全部清理一空。陆建芳闻之,想到这些人时机抓得这样准,不由与好友叹道:“策划这次勤工俭学活动的一定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且不说陆建芳如何感叹,再看那两个收购废书的男孩。只见那两个男孩一边扛着书往回走一边悄声地议论,就听矮个男孩兴奋地对高个男孩说:“张进,你看,咱们老大的办法就连大学生都佩服呢,你说,他怎么有那么多鬼主意呀?”

    “什么叫鬼主意,赵伟光我告诉你,那叫智慧!咱们老大可不光是武的方面厉害,文的方面更是了得,文武全才!咱们跟着老大绝对没错,以后你就等着瞧吧,老大肯定会让我们都有出息的。”

    “是呀,就像这次考试,如果不是跟了老大,我肯定会留级的。”

    “光你会留级呀,多着哩!哼哼,你知道咱们学校往年的毕业率是多少吗?最多的百分之八十,少的只有一半,可是今年,百分百呀!这还不都是因为有了老大。我在家要想干点什么爸妈总是反对,可只要我提出是小华让的,他们就立马支持,他们也都看出来了,小华不是普通人,我们跟着小华他们放心着哩。”

    “哎,你说的还真有些道理,现在回想起来,我家里和你家差不多一样,老爸经常对我说,伟光啊,你要多跟小华学呀,在外面千万要听小华的,有小华领着你我们做家长的就省心啦。”

    “嘿嘿嘿……”

    “哈哈哈……”

    原来,这些去学生宿舍收购废旧书纸的男孩子都是振华同学会的jīng英们,小华的赚钱计划打的就是这些毕业生的主意。现在正是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家的当口,他们在学校学习了三四年,积累下来的书肯定不少,就要回家了,没有谁会把书全部都带回去,只要是以后用不着的书就会被处理掉,小华就是瞅准了这个机会,发动同学会的骨干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让大家都亲身体验一回赚钱的辛苦和乐趣,在培养了大家的自立能力的同时,又实现了他筹划已久的一个大举动。

    资金方面是由陈新出面向小华妈妈借的,其他的花销也非常小,由于小华选择的时机非常好,所以收购废品的行动进行的很顺利,同学们分成两人一组,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跑,经历都是大同小异,斤斤计较的也有,不过,还是大方豪爽的居多,甚至有家境好的毕业生直接就把书白送给他们了。当他们把附近的学校转过一遍的时候,收获之大简直让大家不敢相信。

    “大家累不累呀?”在小华家原来放废品的房间里,小华站在堆积如山的废旧书纸前向众同学大声问道。

    “不累!”看着眼前的成果,同学们就是再累心中也是美滋滋的。

    “那好!现在才刚刚过去十来天,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大家想不想将我们的事业再继续干下去?”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

    “既然大家的意见都很统一,那我们就继续干。不过,下一步要干的事情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难度大了,可能收获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丰厚,要想继续获得成功,就得好好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自己应变的能力,我现在再向大家问一句: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有!”喊声里充斥着十足的信心!

    虽然小华已经为大家打了预防针,大家答应的也很坚决,但接下来的任务还是差点让大家打了退堂鼓——去各家各户收废品。到学校里收废品就已经够难开口的了,现在还要挨家挨户去叫门收废品,甭说做,光想一想就能让大家抬不起头。然而小华说了,这就叫挑战自己,如果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以后怎么去面对更大的困难!

    最后,在大家临出发时,小华总算是交代了一句指点的话:“端正心态,我们现在做的是环保事业。”

    大家都听到了他的话,不过有人想通了,事情做得理直气壮,也有人没想通,只好硬着头皮上,渐渐地,也就放开了。收获方面果然和小华所说的差不离,二十天也没有前十天收购的多,而且所付出的气力要增加几倍,貌似很不划算。

    然而,小华却不这么认为:“这次行动的收获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看得见数得清的,”小华抖搂着手里的一大叠钞票说,这时他已经通过妈妈以前的关系将收购的废书纸卖给了造纸厂,还完妈妈的借款,还剩四千六百八十九元,十六个人,一个月的时间,收入这些确实不算少,小华在领到钱以后就在他原来的家里开起了总结会。“这些收获也不算少了,在外国,人们管自己创业得来的第一笔收入叫第一桶金,这些钱也算是我们的第一桶金。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问一下,这里有谁知道,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