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昭烈帝-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量巨大的逃难人群,也就意味着规模巨大的恐慌,看着蜂拥而来的逃难百姓,听着他们天花乱坠的描述,城里的居民和贵族们也开始人心惶惶,高句丽人根本无法想象,汉人军队是怎么才能从天而降,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对国内城的统治者来说,城外的汉人军队是极大的威胁,而在城内,威胁同样不小。

    百姓们在逃难的时候都不是空着手,但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将值钱的东西带在身上,而放弃了沉重又缺乏价值的粮食,如今进城之后,他们衣食无着,居无定所,几天下来,国内城中就开始频频爆发抢劫和偷窃的案件。

    作为国内城目前实际上的统治者,拔奇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在熬了一个通宵之后,拔奇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踏上坚实高大的城墙,借着朝阳的光芒向北方眺望而去。

    就在城外五里,原本是宽阔平坦的土地,现在已经变成了汉军的营寨,高大的军帐鳞次栉比,将广阔的原野完全覆盖;黑红二色的汉军军旗随风招展,像是厚重的云彩一般连绵不绝,给人以极强的视觉震撼。

    “到底来了多少人啊,怎么会有如此庞大的军营。”拔奇倒吸一口凉气,喃喃自语地说道。

第98章 五部贵族() 
国内城,王宫。

    伯固静静地靠在床上,听着自己儿子忧心忡忡地讲述,他的脸上无比平静,没有一丝表情。

    “城内百姓总数已经接近二十万,如今街道之上满是污秽,城中臭气熏天,更不妙的是粮食短缺,那些从城外逃难进来的人们有很多都是孑然一身,衣食无着,儿臣担心再这样下去会有民变。”

    拔奇愁眉苦脸地说着,作为一名上位不足半年的王子,他的威望和人脉还是太弱,不足以压服住整个国内城。

    再加上缺粮、缺少兵器,既不能用温饱来安抚百姓,又没有强大的武力做依仗,拔奇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解决这焦头烂额的困境了。

    伯固听了半天,还是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情报,不禁心中生气,他强忍着不快,尽量用温和的语气问道:“汉人来了多少军队,是何人领军?”

    “尘烟遮天蔽日,旌旗连绵不绝,估计至少有五万人。”拔奇偷偷看了一眼父亲的脸色,有些迟疑地继续下去,“派出城外的哨兵说,汉人中军大旗上是个关字。”

    “关,就是辽东那名勇将,关羽。”伯固浑身一颤,表情变得凝重了许多。

    当日襄平城下,关羽面对来势汹汹的高句丽大军,非但没有丝毫恐惧,反而孤身搦战,连斩两名高句丽勇士,将三万大军的士气打落谷底,他的凛凛神威让伯固难以忘怀,时至今日,这位高句丽大王还经常被噩梦惊醒。

    在梦中,这名红脸大汉无数次出现在两军阵前,出现高句丽大军中,他手中挥舞着巨大的战刀,肆意纵横,如入无人之境,而他身后飘扬着的就是一杆“关”字大旗。

    这样的人,来一个就已经很让人头痛了,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五万大军,这怎么打?

    伯固脑中瞬间就闪过了无数想法,但片刻之后,他就皱起了眉头,疑惑地盯着拔奇。

    “你确认没有看错,汉人来了五万军队?”

    开什么玩笑,高句丽何德何能,居然能被汉人如此重视,出动五万大军前来征讨。

    汉军四百年来所向无敌,规模十分庞大,但是,除了汉武帝时期,卫青与霍去病指挥的,与匈奴的几场国运之战外,他们在国境之外,从来没有调动过如此规模的军队。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在恶劣的道路条件下,粮草供应是极其困难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汉军对自身战斗力的绝对信任。

    数百年来,天下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汉敌五胡”,也就是说,想要正面抗衡汉军精锐,匈奴人必须拥有五倍于汉军的数量,才能堪堪打个平手。

    到了后来,匈奴人痛定思痛,积极学习汉军的优势,通过整编军队,修缮武器等等手段,将这个数字变成了三。

    再到后来,一代草原霸主,东北亚第一个游牧人帝国的建立者……匈奴人,因为无力支撑这种战争模式,分裂成了南北两部。

    北匈奴选择向西迁徙,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再也不见踪影。

    南匈奴则是放弃独立的地位,依附于汉朝,成为了汉人的附庸。

    无敌的汉军,在对抗草原霸主匈奴人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张旗鼓,如今派出五万大军来攻打高句丽,太奢侈了吧?

    拔奇不知道自己父亲想了那么多,只是恭恭敬敬地低头答道:“儿臣亲自去城上观察了敌情,五万人只多不少。”

    疯了,汉人绝对是疯了。

    半年前在襄平,三万高句丽大军浩浩荡荡,结果连城墙都没摸到,就被几千名汉军给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还是靠王子前去求情,才把滞留在南岸的一万多人给带了回来。

    五万人,就为了打个高句丽,你们至于吗?

    面临大兵压境,伯固也是心乱如麻,但他毕竟掌管高句丽数十年,见识和手腕都不是拔奇可以相比的,片刻之后,他就做出了决定。

    “拔奇,你去带着本王的口谕,命令王宫的粮官开仓放粮,无比要把城里的民心稳定住。然后派人去把那几家的家主请来,本王要跟他们谈谈。”

    “那几家?”拔奇一愣。

    伯固闭上双眼向后靠了靠,略略加重几分语气,“对,那几家。”

    拔奇这才反应过来,父亲是要召见除了王族之外,实力最为雄厚的几家高句丽贵族。

    当年朱蒙王子逃出扶余,建立了高句丽,为了迅速扩大势力范围,他通过各种手段,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沃沮人、秽貊人、古朝鲜遗民,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虽然都被朱蒙王子聚集,成为了同一个国家的成员,但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的部族独立性,经过互相倾轧,弱肉强食,最后只留下了五个大部族。

    到了太祖王高宫时期,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建都国内城,那些忠于他的部属就都居住在国内城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支独立于五部之外的力量,高句丽王室借助这支力量,凌驾于五部贵族之上。

    为了集中权力,巩固王室统治,五部贵族也被半强制性地安置在国内城中,但高句丽以渔猎起家,各个部族在原有的土地上还有强大的力量存在,并且和国内城中的贵族始终保持着联系。

    由于忌惮五部贵族在外的力量,王室虽然占据了国内城的优势地位,但也不敢对五部贵族斩尽杀绝,只能尽量收权,形成了王室在内,五部在外的众星捧月态势。

    如今汉人大军兵临城下,伯固再也无法安心养病,他必须及时整合高句丽的力量,全力应对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否则早已消失为历史的尘埃,连后人都没有留下几个的卫氏朝鲜,就是高句丽未来的命运。

    一个时辰后,几辆华丽装饰的马车缓缓驶进高句丽王宫,又一个时辰后,这几辆马车又原路从王宫里缓缓驶出,即使是密切关注朝政的官员们也茫然相顾,根本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半天之后,那些五部贵族的府邸变得人声鼎沸,从高大的院墙中,一名名全副武装的士卒迈步走上街道,这些士卒脚步不停,犹如涓涓细流一般,向王宫附近的军营中流去。

    直到这时,一些嗅觉敏锐的人们才意识到,大王和贵族们之间或许达成了某种协议。

    拔奇身穿戎装,面无表情地站在高大的点将台上,看着一支支开进军营的贵族军队,他的心中却没有半点欢喜,只有无尽的愤怒和不甘。

    半天前,伯固在王宫接见五部贵族们的时候,拔奇也在场。

    “汉人大军压境,高句丽危在旦夕,诸位应该摒弃前嫌,齐心协力渡过这一难关。若能击退汉军,本王愿恢复祖制,让五部都能参与朝政,共商国是。”

    回想起自己父亲为了这个国家,破天荒地放低姿态,和颜悦色甚至是有些讨好地,和那些贵族们讨价还价,去谈条件,拔奇的心就一阵子地揪着疼。

    伯固已经当了二十年的高句丽大王,在此期间,他凭借手中强大的实力和无与伦比的威望,一直牢牢压制着五部贵族。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强敌兵临城下,而自己又没有能力与之抗衡,王族终于不得不向贵族们低下高贵的头颅,以一部分权柄为代价,换取他们的鼎力相助。

    与拔奇悲凉心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他身边的几位贵族领袖,这些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看着自己的部队。

    这几名贵族领袖原本也各不相让,明争暗斗了许多年,但是此刻,他们站成一个小圈子,隐隐将拔奇排斥在外。

    自从伯固患病之后,他就深居在王宫内,不让外界的人知道自己的健康情况,可是今天,这些贵族们久违地见到了伯固,也见到了他病重的模样,知道这位国君命不久矣,所以才愿意出兵,准备在不久的将来谋求更多的利益。

    “大王子愁眉不展,莫非是觉得我高句丽大军,还不足以和汉人抗衡?”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者终于“无意”地注意到了拔奇的表情,不动声色地凑了过来和他交谈起来。

    拔奇点了点头说道:“汉军骁勇善战,加之人数众多,恐怕我们的兵力还不够。”

    这位贵族老者不由得仰天哈哈大笑,“大王子放心,我们已经派遣得力的人手出城,去征召那些从属于各个部族的勇士,数日之内便可集齐十万大军,管教汉人有来无回!”

    这些人手中都有数量不小的私兵和家奴,并且财雄势大,自从伯固春季在辽东吃了败仗,折损了数量巨大的士卒和武备之后,这些贵族们就开始蠢蠢欲动,甚至半公开地抗拒王室收缴民间兵器的命令。

    如今面临强敌,又得到了伯固的退让和承诺,隐忍多年的五部贵族终于要将自己潜藏在领地中的实力都展现出来。

    就算击败了汉军,高句丽还是王室的高句丽吗?

    拔奇再不说话,默默地走到了一边,对于自己父亲的决定,他的心中满是疑惑,不知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第99章 绞杀战() 
“为什么援军还不来?”

    几天下来,国内城的军营里,贵族们的府邸内,甚至是高句丽的王宫中,响起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几天过去了,预想中的五部军队还是没有出现,这个不寻常的状况不仅让拔奇心急如焚,那些五部贵族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五部领地上的军队是这些部族的精锐,也是他们赖以保命的力量,正是由于各自部族的支持,生活在国内城中的贵族们才有底气,在王室的威压下仍然屹立不倒。

    万一失去了部族领地的支持,以国内城的力量对比,王室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吃掉这些贵族,而他们对此无能为力。

    他们已经派出了好几批使者出城,然而时至今日,援军还是杳无音讯。

    这是什么情况?

    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焦急,他们坐立不安,有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侍卫走进王宫,带回了一个消息,而这个消息,令所有人都如坠冰窟。

    “我们派遣在城外的巡逻部队回来了,还救回了几名身受重伤的使者,据他们说,城外的山林里有许多敌人的弓箭手,之前派出去的人手几乎全部丧生,根本没机会到达各自部族的领地。”

    这名侍卫跪在大堂中央战战兢兢地说话,根本不敢抬起头来直视那些贵人们死一般的表情。

    “什么?”拔奇霍然而立,右手紧紧握住了挂在腰间的剑柄。

    怪不得。

    怪不得汉人远道而来却一点都不着急,反而每天只是修整营盘,挖掘壕沟,摆出一副长久作战的姿态。

    原来他们早有预谋,要把国内城困死。

    “大王子,事不宜迟,我们应该加派人手出城,无论如何也要召集援军到来。”一名贵族老者思索片刻,斩钉截铁地沉声说道。

    见有人出头,其余人也连忙出声,纷纷点头附和。

    可是,谁知道这是不是汉人的阴谋呢?

    或许他们就是这样打算的,引诱高句丽人不断派遣少量精锐出城,在绞杀了这些精锐之后,再挥兵攻打国内城?

    拔奇在屋内反复踱步,转悠了好几圈之后,才回到铺着虎皮的坐榻前坐下,他目光灼灼地望着每一个贵族,希望从对方的神情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许久之后,拔奇终于开口了,而他的决定,让这些贵族们精神一振。

    “长白山是我们的家园,是高句丽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汉人在平原上作战很强,但是,想在山林中和我们比试,他们真是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你们回去,挑选一千名精锐的猎手出城,不但要召来援军,还要将汉人绞杀在山林之中,让汉人看看,谁,才是长白山真正的主人!”

    几名贵族齐声应诺,他们互相对视,眼神中充满了骄傲和兴奋。

    让汉人看看我们的厉害!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就在当晚,趁着夜色的掩护,千余名最精锐的高句丽猎手出动了。

    他们悄无声息地离开国内城,又悄无声息潜入附近的树林,作为从小就生活在山林中,天生的优秀猎手,对于如何隐蔽身形,如何对猎物发出致命一击,这些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猎杀还是被猎杀,猎人还是猎物,从这一个夜晚开始即将揭晓。

    接下来的几天里,国内城和五里外的汉军大营相安无事,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

    异样的沉默笼罩着国内城周边地区,就像是平静的水面一样,将一切杀机和暗流掩藏。

    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比拼耐心。

    拔奇在等,他见识过汉人军队的厉害,见识过勇猛如同神袛一般,足以碾压一切的汉人武将,在五部贵族的援军到来,自己手中兵力远远超过对手之前,他绝对不愿出城迎战。

    关羽也在等,他在等待国内城的极限,当初故意大张旗鼓,把城外的居民驱赶进城中,正是他的主张。

    对于国内城来说,流民带来的压力是极其巨大的,无论是粮食、住房、水源或是治安的需求,单凭一座城市根本无法满足,高句丽人终究会无法忍受而出战,到那时候,他将一举歼灭敌人。

    城外的山林看似一切如常,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但战争双方都很清楚,在这连绵的山林中,究竟爆发着怎样的战斗。

    优秀的猎手们对森林无比熟悉,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般,他们或是穿梭在高大的树木之间,或是静静地隐蔽在厚实的枝叶中,只要视线中出现敌人,并且露出破绽,他们就会发出及时并且致命的攻击。

    然后制造一具新鲜的尸体。

    一名高句丽猎手半躺在大树下,他的胸口上插着一支羽箭,鲜血不停从伤口中流出,无论怎样伸手去捂也捂不住。

    随着越来越多的鲜血渗出手指缝,在衣服上染出越来越大的红色花朵,他的目光也越来越涣散,呼吸变得沉重起来。

    潜藏在不远处的敌人非常有耐心,一直在静静等待,直到这名高句丽猎手因为失血过多,体温下降,身体开始不由自主的抽搐,才从隐蔽身形的草丛中走出。

    这名扶余猎手的脸上被涂成了花花绿绿的一片,身上也披着类似于蓑衣的伪装,若是观察不够仔细,根本无法分辨出他和草丛的区别。

    他来到这名垂死的敌人身前,顺手从腰间抽出一柄匕首,准确地切开了对手的咽喉,彻底结束了这条生命。

    做完这一切之后,扶余猎手移动脚步想要离开,就在此刻,一支利箭不知从何处飞来,斜斜贯穿了他的头颅,并将他钉在了树身上。

    在这里,没有迟疑,没有怜悯,只有战斗,无尽的战斗。

    残酷的战斗像是熔炉和铁砧,将战士们的心脏淬炼得无比坚硬,他们向同类痛下杀手,仿佛自己杀死的,只是一只普通的野兽。

    这样的场景无处不在,高句丽人和扶余人的鲜血浸透了几乎每一片土地,伤亡数量直线上升,令人触目惊心。

    直到此时,从返回国内城的战士口中,拔奇和五部贵族们才光然大悟,明白了谁才是自己在山林中面对的敌人。

    扶余人和汉人联合了!

    “这些不知死活的扶余人,杀不完的狗贼,屡屡坏我高句丽大事还不够,这次竟然还和汉人沆瀣一气!”拔奇表情狰狞,狠狠地一拳砸在面前的案桌上,将原本摆放整齐的竹简震落一地。

    “先前的一千名猎手已经折损过半,他们在山林里遇到的对手是自己的好几倍,根本无法正面对抗,我们需要派遣更多的人手进山。”一名年老贵族眼中露出凶光,咬牙切齿地提议起来。

    拔奇用力点了点头,一字一句地说道:“传令下去,把最好的猎手聚集起来,我们一定要铲除这些胆大包天的扶余人。”

    远处的汉军大营里,关羽和尉仇台等人也在听取扶余人的报告。

    “高句丽人出动了许多猎手,他们有些是专程来和我们拼命,而还有少数则是无心恋战,似乎是有更重要的任务。”这名扶余猎手头脑机敏,是被山林中的扶余人派回来专程报信的,他说着话,从怀中又掏出一封帛书,“这是从一具尸体上搜出来的,请将军和大王过目。”

    关羽伸手接过,展开之后粗略一扫,便知道高句丽人打的是什么算盘。

    “高句丽人是在召唤援军,他们担心兵力不足以和我军正面对抗,所以想要召集那些在外面生活的部族前来助阵。”

    尉仇台拿着关羽递过来的帛书看了又看,心中很不是滋味地陷入了沉思。

    才几天时间,就已经出现了如此惨重的伤亡,若是战争还是以这样的形势进行,扶余人的精锐恐怕就都要葬送在山林里了。

    又过片刻,关羽站起身来在帐篷中来回走了几圈,突地停下脚步,对这名回来报信的猎手说道:“你回去告诉其他人,让所有人都退一退,暂时避免和高句丽人发生正面冲突。”

    “若是放任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