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背后有个鬼-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所有人都疑惑着该怎么使用这腥味极浓的马肉时,一个配制好了调料的火锅就这样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将军,这是何物?”

    众将士问道。

    陆安康答道:“古董羹!”

    他并没有直称火锅。

    只因为火锅发展趋势目前还在进化当中。

    如三国时期。

    三国五熟釜,鸳鸯锅始祖

    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辣椒”在未进入中国时,怎么会有辣的调味出现呢?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

    只是这些兵士多数都是寻常人家的子弟,所以极少有见过这些东西的存在。

    即使有,但也没有见过像陆安康这样一股脑放了一堆调料进去的。

    一书生出身的参谋问道:“将军,用这些就能解决马肉的腥臭问题?”

    “以物遮物!”

    陆安康言道:“所谓的腥不过是味觉上的刺激感,倘若有一个更加强烈的刺激感挡住了这个腥气呢?尤其是这个刺激感吃起来还挺爽。”

    这时候,一锅的马肉熟了之后,那书生参谋第一个被邀请品尝。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发出的惊讶是:

    “好辣!好辣!好辣!”

    连续叫吼了三声。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失败的料理,忍不住皱起眉头时。

    书生忽然摇头,指着那火锅。

    他拿着筷子的手指着那火锅直发抖的说道:“这锅肉吃着真爽!”

    一个爽字瞬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不是已经失败的料理吗?

    怎么忽然间有这么高的而评价呢?

    那书生说道:

    “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最适合咱们这种苦寒之地的气候食用了。”

    一旁又一名将士赶紧也尝了一口:

    “有芥末酱?”

    说到芥末,很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日本料理,那可是无芥末不欢,所以同时地,很多人都以为芥末是源于日本,其实并不是这样,芥末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更早。芥末是用成熟的芥菜种子制成的,早在周朝时期中国人便开始食用芥末酱了,时间仅次于排第一的花椒,是制辣食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历史上关于芥末的菜式有宋朝的名吃“芥末墩“,到了现在依然流行,是北京有名的地道百姓菜,逢年过节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不仅有芥末酱,还有花椒,胡椒以及生姜等等去腥味的调料。”

    在这上面也帮了不少忙的花木兰顺便小声补充了一声:“里面还偷偷倒了一些酒呢。”

    酒去腥味也是效果十分明显的。

    可还有一个问题。。。。。。

    一将士无奈的向陆安康求问道:“先生,小的打小吃不了太辣的东西,这该怎么办?”

    “无妨!”

    陆安康笑道:

    “我已经准备好了好几种款式让兄弟们享用。”

    从超辣,到中辣,到微辣,以及鲜美四种口味。

    按照五万人的份量就这样布置了下去。

    “弟兄们,汤料不要着急倒了。一料三用,咱们要在这里呆上一个月呢?”

    花木兰冲着所有人交代道。

    有人便不解:“将军,咱们到底要在这里呆到什么时候?”

    陆安康回答:“呆到外面的人彻底忘了我们为之。”

    。。。。。。

    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

    五万个人凭空消失了一个月的时间。

    任谁都无法淡定的。

    就算是那个实力高强的女祭司茶迩也万万没有想到,那个陆安康的耐性竟然能够好到一个月都不露面。

    就如同完全是消失了一般。

    带着他的五万大军一同消失了。

    然而战事等不得她继续寻找下去。

    冒于的性格一贯雷厉风行。

    他没有再听从茶迩祭司的安排,率领五千骑兵朝着张有德大营冲了过去。

    冒于善战,是北方部落典型的汉子。

    他的强大,又岂是张有德那些完全没有斤两的人能够比拟的。

    甚至于陆安康,在放弃法术协助的情况,也不曾敢直言和冒于去硬碰硬。

    面对着冒于五千骑兵忽然来袭。

    张有德的十万大军瞬间被冲散了。

    他的大营也被连根拔起。

    冒于乘胜追击,一口气将张有德和他所剩余的五万残兵,轰到了北魏最近的一座城池那里。

    铁骑在城外叫嚣着。

    张有德再没有心情去吃喝玩乐的,他窝在屋子里面时刻准备带着他这些时日收刮来的财宝离开这里。

    然而,冒于走了。

    他虽然勇猛,却并非是失智。

    他虽然贪婪,却也懂得进退。

    他选择在这个时候,退走是因为他和茶迩祭司一样有着疑惑。

    疑惑那个叫陆安康的男人到底去了哪里?

    他是肉真的消失了。

    带着这种警惕他离开了。

    而留下的一片残局,交给张有德收拾。

    “怎么收拾?”

    “上报朝廷!”

    张有德立刻安排人写奏折:“镇北将军陆安康抗令出击,导致敌军来袭。。。。。损失惨重!”

第二十六章 陆安康已死() 
第二十六章

    陆安康已死

    ————————————————————

    。。。。。。

    把罪名放在一个已经消失的人身上。

    哪怕这个人压根没有消失,也一样可以放在他的身上。

    这种事情不仅仅会发生在汉族朝堂之上,即使是柔然的部落,任何一个。。。。。。只要是有人混迹的部落。

    似乎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替罪羊。

    背黑锅。

    这些词的发明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摆设。

    它的用途往往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张有德的上表快马加鞭的送到了朝廷。

    朝廷那边因为前方的大败,不得不改变策略。

    历史上真正的北魏对抗柔然的战争从这一刻开始了。

    北魏始光元年八月,柔然可汗大檀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六万骑攻入北魏云中,杀掠吏民,攻陷北魏故都盛乐,包围了云中城。

    那时候张有德就被困在云中城中,率领他的残部,龟缩在那里,作了一副迟早会被搞死的状态。

    在这样的局面下,朝廷已经开始认识到这样一个有名无能的人上表的东西是否属实。

    为此。。。。。。

    拓跋焘在这个时候登场了。

    拓跋焘当太子时,十二岁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

    对柔然的战术也颇为熟悉,于是他力排众议,亲自率两万骑兵急赴云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将赶来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所部,竟包围达五十余重。起初,北魏将士十分恐惧。但是这位不到十六周岁的少年皇帝拓跋焘却“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

    因此使得北魏的将士们“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先是柔然的两位大将大那、社仑所发动的进攻被北魏军击退。之后,柔然大将于陟斤被北魏军射杀,拓跋焘趁势率军大纵深地向前穿插,北魏奋力突击柔然军,柔然军顿时被搅得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次年十月,北魏大举征讨柔然,分兵五道并进,越大漠击之,柔然惊骇北逃。

    魏帝为彻底摆脱北面柔然与南朝刘宋两面夹击的威胁,并雪云中被围之耻,在大败赫连夏,克其都城统万后,决心集中力量打击柔然。神鹿加二年四月,与众大臣商议击柔然,公卿大臣及保太后担心宋军进攻,均竭力劝阻。太常卿崔浩认为:宋闻陛下克统万,内心深怀恐惧,必不敢动;柔然自恃遥远,谓我力不能制,防备松懈已久,故夏则散众放牧,秋则聚众南掠,今乘其放牧无备出击,可一举灭之。

    魏帝对其见解极为赞赏,遂决定留太尉长孙嵩、卫尉楼伏连镇守京都;命司徒长孙翰领兵由西道向大娥山,自率军由东道向黑山,越过大漠,合击柔然可汗庭。

    五月,魏帝领军至漠南,舍弃辎重,率轻骑兼马(每一骑兼有副马)奔袭,直逼栗水。柔然无备,临战震怖,民畜惊骇奔散;大檀忙焚穹庐,绝迹西遁。大檀弟匹黎先在东部闻魏军至,率兵欲救其兄,途中遭长孙翰骑兵截击而败,其渠帅数百人被杀。

    六月,魏帝领军沿栗水西进至菟园水,已经离开首都平城有三千七百里。魏军分兵搜讨,声势浩大,范围广阔,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东西宽五千里,南北纵深三千里,俘斩敌军甚众。原附属柔然的高车诸部乘机倒戈,抄掠柔然,归附北魏。柔然诸部前后降魏者计三十余万落,魏军缴获戎马百余万匹,魏帝沿弱水西行,至涿邪山。

    七月,魏帝引兵东还,至黑山,以所获班赐将士。大檀因遭惨败,愤悒病死。子吴提立,号敕连可汗。

    八月,魏帝又遣万骑袭已尼陂,东部高车降魏者数十万落。十月,魏帝还平城,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漠南,东至濡源,西达阴山,使之耕牧,收其贡赋。命长孙翰、尚书令刘絜、左仆射安原、侍中古弼共同镇抚。

    。。。。。。

    此一战的始末如此,不容改变。

    然而在这一战当中,隐藏的故事,便得从这位北魏太武帝登位后,亲征至云中城的时候开始说起。

    张有德不晓得这位十六岁的少年皇帝是怎样的脾气。

    他觉得天底下所有的皇帝都应该是那般享乐的存在。。。。。。。

    然而,一个少年天子能亲征至此,便代表着他与常人是不同的。

    云中城中,张有德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全部用在了摆宴会,来讨好拓跋焘的事情上面。

    但当他亲率全城百姓去迎接这位亲征天子的时候。

    一把冰冷的剑,毫不犹豫的将他的头颅从他的脖子上面抹了下来。

    那头颅被挑在剑尖上,那少年天子在马上,冷冷的说道:

    “张有德,阵前失守,违抗军令,鱼肉百姓,死有余辜。”

    他将他的尸体踢到了百姓堆中:

    “如此卑劣之人,当食其肉、啃其骨,刨其祖坟,以儆效尤!”

    那一字一句传遍了所有人的耳中。

    那些早就愤怒的百姓们爆发出了他们早就控制不住的厮杀之心。

    那没了头的尸首,被硬生生的扯成了碎片。

    就如同他硬生生从已经贫苦的百姓身上收刮民脂民膏一样。

    解决了张有德之后。

    拓跋焘立刻在云中城布局。

    不多时,安排了亲信将云中城布防控制好之后。

    亲率两万先征军中一万人,朝着。。。。。

    柔然大营,冲杀过去。

    他们没有准备休息一下。

    那自然连柔然大军都没有来及准备。

    一万大军,就这样忽然间出现了。

    当哨兵将消息传递给那边的时候。

    那边还在因为另外一件事情而惊喜。

    什么事情?

    一个哨兵在峡谷当中发现了陆安康的坟墓。。。。。。

    以及饿死的五万士兵。

    那群斥候还把陆安康的铠甲以及已经饿成干尸的陆安康的尸首带了回来。

    经过冒于确认:

    “就是陆安康没错!”

    少了这样的一个大敌,对于柔然来说,无意是大喜事。

    然而这喜事很快就变成了大悲之事。

    少了陆安康。

    另外一个恐怖的家伙到了。

    甚至于,连冒于都不晓得这世上还有这般家伙的存在。。。。。。

    。。。。。。

第二十七章 女战神() 
第二十七章

    女战神

    ————————————————————

    。。。。。。

    柔然营外忽然响起冲杀声时。

    拓跋焘的先锋军已经到了。

    这位少年天子亲率部队冲到了最前头。

    天子剑,瞬间斩杀了数名骑兵。

    冒于不晓得这人是谁?

    但他预感到了一件让人紧张的事情,那就是在。。。。。。。

    陆安康之后。。。。。。

    他好似又碰到了一个更加厉害的敌人。

    为什么?

    为什么上天要如此的眷顾汉人?

    刚刚倒下了一个陆安康,竟然又钻出来这样一个厉害的少年战神。

    只瞧见那少年郎,胯下血红马,手中黄金剑。

    一路斩杀到了中军大营当中。

    柔然的部队彻底的乱了。

    但冒于绝对不会放弃。

    他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野心。

    “众将士!随我杀敌。”

    他手持一把血口大刀在乱军当中抢来一匹战马,率领身边一众亲随朝着拓跋焘冲杀过去。

    战斗在这一刻,彻底的爆发了。

    原本已经被冲散的柔然部队因为冒于的勇猛,再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群足够和拓跋焘先锋军抗衡的力量。

    两股力量就那样胶着在一起。

    这场战斗注定不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了。

    天子黄金剑与血口大刀不断的碰撞。

    冒于跟拓跋焘都知道,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冒于冷声道:“来者何人?我不杀无名之辈!”

    冒于用熟练的汉语向拓跋焘喊道。

    拓跋焘冷笑一声:

    “吾乃北魏拓跋焘!”

    他没有将自己皇帝的身份公开,便是因为乱军中,一个皇帝的出现无疑是会成为众矢之的的。

    他没有那么缺杆子。

    拓跋焘手持天子黄金剑与冒于在乱军中交手几十回合不分胜负。

    双方的胶着,随着时间,渐渐开始到达顶峰。

    这个时候,倘若再多出来一把剑,这把剑的趋向,则决定了这场战斗的声音。

    而就在这时,这把剑出现了。

    但不是一把,而是两把。

    一阵急促的号角声响起。

    柔然大营后方,乌压压一片。

    五万大军如同从天而降一般的出现在了柔然大军跟拓跋焘的先锋军视线当中。

    柔然冒于心头一惊。

    北魏拓跋焘心头也是一惊。

    因为他们谁都不清楚这只军队到底是谁的?

    “那是什么?”

    冒于大声问道。

    离那只部队最近的就是冒于手下的柔然部队,他们很快就注意到那只特殊的存在:

    “好像又来了一队人马?”

    “是援军吗?”

    在重重疑惑当中。

    就连拓跋焘也皱起了眉头,望着那突然出现的神秘部队。

    这时,首先观察到来军情况的柔然大军士兵大喊道:

    “花?花家军?”

    “是花木兰?”

    冒于想起了一个人,一个一直陪在陆安康身边的双剑高手。

    与陆安康的数次交锋当中,这个手持双剑的将军,以极快迅猛的剑法先后斩杀了他的帐下十几名将军。

    冒于对他的印象深刻。

    “花木兰!你竟然还活着。”

    她身后的五万大军也还在。

    难道陆安康没死!

    冒于第一时间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他紧张的看着越来越靠近的花家军,直接冲进了冒于的柔然大军后方。

    这时,北魏天子拓跋焘那里也收到了信息。

    “禀报陛下!是我们北魏的旗号!”

    一将军上前报道。

    拓跋焘心中暗松一口气,随即问道:“哪只队伍?”

    那将军回答:“先镇北将军座下,平北将军花木兰的旗号。”

    之所以被称之为先镇北将军,自然是因为张有德的所为导致陆安康的镇北将军的职位早就已经被撤销了。

    所以只能在他的名号前面加上了一个“先”字。

    拓跋焘心中疑惑,急忙问道:“就是那个被张有德说抗旨不尊的陆安康和花木兰?”

    “正是!”那将领回答。

    此刻乱军之中,来不及去深究什么。

    拓跋焘挥出天子黄金剑,大声说道:“来得好!先杀了柔然大军再说!”

    风最终往北魏那边偏了过去。

    花木兰手持双剑,一路斩杀过来。

    谁也没有想到她的速度会那么快,就如同谁也没有想到她怎么会突然间出现一样。

    她的五万大军本该已经死了的。

    然而,却似又复活了一般。

    花木兰一路冲杀到了拓跋焘跟前,她不晓得拓跋焘是谁,只见他身穿北魏的铠甲,所以没有向他斩杀过去。

    “来者何人?”

    倒是那拓跋焘先开口问道:

    “镇北将军座下花木兰!”

    花木兰大声应道,手中双剑,再度将四周围上的柔然士兵杀了一圈之后,冲着拓跋焘吼道:“闪开!别挡着我杀人!”

    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从拓跋焘让出来的道路上,冲进了柔然的乱军之中。

    那拓跋焘惊奇的看着花木兰的身影:“好家伙,真乃战神也!”

    此人叫花木兰?

    这个名字,他必须要记下来。

    座下花木兰都如此,那陆安康本人岂不是更加神人。

    只见花木兰手持双剑,那双剑一长一短。

    是经由陈刃心新造。

    以花木兰家的祖传宝剑作为基础,改良成了名叫“闪飞雷”的双剑。

    雷剑为长,上刻有雷电条纹,不知用途。

    飞剑为短。上面画有一只全身布满飞鸟。

    与其相配的还有花木兰手腕上戴着的同样标志的手镯。

    花木兰双眼锁定了冒于的所在,手中短剑飞出。。。。。。

    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冒于飞刺了过去。

    那冒于的身手,与陆安康相比也差不了多远。

    自然感应到那飞剑的来势,手中血口大刀当即一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