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晚上放学后,你再好好的乐团成员们协商一下,让胡亚玲注意你的节奏,把你们应该有的默契表现出来。”
沈武寰在最后留下了一句话,算是作为总结。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间点里,沈武寰能给出的意见越来越少。
但辛向阳却发现,她每次提出的意见都能够对自己的演奏产生极大的影响,不由对沈武寰的艺术造诣更加钦佩。
可从时间上来看,钟声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山峰。
沈武寰看了看时间最后终于说到:“好了,接下来,我们只准备钟声的练习,让第二十四这一首留到下半年的开学好了。”
第二百六十章 两人的进步(求月票!)()
“为什么?”辛向阳对于《第二十四》可是非常期待的。
而现在沈武寰竟然让她将这首曲子的演出推迟,这实在不敢想象。
“和《第二十四》不同,这首《钟声》的难度在你的掌控力之上,如果想要完成它,我们必须抓紧一切时间来雕琢曲子。”沈武寰露出了无奈的神色继续道:“这里其实我也有很大的问题,不应该在面对这么难的曲子时,还同时为你准备另外三首曲子。”
沈武寰的一反常态并没有被辛向阳发现,因为这话的内容深深的刺痛了她。
事实上,在辛向阳看来,沈教授的安排非常科学,三首曲子虽然只拿出了两首,但这两首对于她的技术锻炼起到了无与伦比的效果。
如果没有这两首曲子存在的话,可能《钟声》完成的进度还要再落后很久,甚至到了结业典礼之上,才堪堪能够到达现在她能表现的程度。
也正因为如此,沈教授的话才显得如此刺耳。
明明这种安排已经非常合理了,为什么我自己却无法成功的将这首曲子完成呢?
沈教授明明已经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却还陷入了自责之中。。。
难道说这就是我的极限?
不,我绝对不止这点本事!
短暂的内心挣扎,再次见证了辛向阳的坚强。
她可不会被小小的困难击败,更别说这股挫败感反而刺激了她的求胜欲望!
“不,沈教授,我一定能够在结业典礼上完成这首曲子的,请让我表演《第二十四》吧!”短暂的沉默后,辛向阳坚定的说道。
沈武寰面露难色的劝道:“可是,现在《钟声》的完成度并不高,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第二十四》的舞台演绎。”
“我一定能行的!请您相信我!”
辛向阳抱着小提琴,双眼之中翻出的灼灼光芒耀眼无比。
这股斗志,是必不可少的。
沈武寰看着面前坚韧不拔的姑娘,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全力奋战吧!”
一切都在按照她的剧本进行演出。
演奏者也是人,是人就会遭受挫败感。
沈武寰之所以会这样对待辛向阳,也是为了帮她完成演奏者必须要面对的感觉——挫败感。
任何乐器的锻炼过程之中,每跨上一个台阶,难度就会上升,在面对现阶段颇为艰深的曲谱时,挫败感就会随之而来。
而这种挫败感会根据你技艺的上升,不断加重。
你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无比。
事实上,辛向阳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面对过无数次挫败感了,但从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挫败感。
《钟声》的难度犹如三级跳一般让人恐惧,如果不加上时间限制,好好享受一下练习的过程,也许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挫败感。
但沈教授却给这首曲子的完成加上了时间限制,这份挫败感就成几何倍上升,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沈武寰当然知道这一切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有多么艰难。
但压力产生动力,普通人甚至连承担这份压力的资格都没有,这同样也证明了沈武寰对辛向阳的信任!
果然她没有让沈武寰失望,成功的战胜了这股挫败感,并且兴起了挑战的决心。
这才是沈武寰关注的地方。
至于演出效果到底好不好,她才不会废那么多心思去想呢,重要的是自己的学生能不能在这次历练之中成长。
那才是一切的核心。
一切都按照原定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辛向阳通过长时间的重复运动,掌握到了更省力却能发出更好音色的运弓方法,这东西可不是靠言传身教就能学会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她渐渐的在重复《第二十四》全曲时,对于《钟声》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
辛向阳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升华着,而在背后默默的做出这一切的沈武寰则是最为开心的。
她还记得那天在欢乐谷被坏人抢劫时,辛向阳奋不顾身的冲上去的模样。
这件事情在沈武寰的心里是个刺,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弥补辛向阳,得为她准备一个更好的舞台才行。
沈武寰拜托到了黄教授,希望通过他的关系网络,向音乐界的知名人士们发出邀请。
这事情虽不至于让黄教授为难,但他老人家也猜不透沈武寰的真实想法,指着名单上的人名问道:“这些人全都发?”
沈武寰点点头确定道:“当然,这可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名单,再多可就坐不下了。”
面对沈武寰的回答,黄教授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略作思考后终于问道:“可是,这里面有不少跟你的学术理念是对立的,你不怕他们在现场乱说吗?”
“学术问题存在争论是再正常不过的,更何况这些人即便我们不邀请,万一诚心来砸场子,还是会来,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开门迎客。”沈武寰面对这个问题回答的云淡风轻,似乎根本不将他们放在眼里,而她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证实了这种可能性:“再说了,我有把握让他们即使来了,也没有办法开口说一个不字。”
此时的沈武寰简直如同傲立雪山之巅的白莲。
孤高且强大!
黄教授在她身上真正的感受到了大师的气魄,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也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
“有你这句话在,我很期待这帮人在听过你曲子后,脸上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黄教授无奈的摇头苦笑,却还是接过了名单。
在他的心中,猜测到一定是那一首惊艳CN的《彩云追月》产生的化学反应,让沈武寰一下子具备了这样不同凡响的格调。
但只有沈武寰自己知道,这完全是莫扎特的曲子和当时的心境对她造成的影响。
并非是《彩云追月》不优秀,而是境界不同。
“能够演奏莫扎特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
特别是当她和李芸熙一起演奏时,就仿佛穿过了时间之河,李芸熙变成了风华正茂的约瑟华·奥文隆汉玛,而沈武寰。。。
则成为了莫扎特!
一位真正的大师!
第二百六十一章 人头攒动(求月票!求各种票!)()
“老张,你听说了没,沈武寰那小丫头片子又搞出了一首新曲子,她怎么不知道收敛一点?”
“收敛?她怕是要做流派的开拓者,成就万事敬仰之尊呢!她怎么可能会收敛?”
“那我们就这样干看着她大张旗鼓的在首都开首演?奶奶的,真是从来没有见过首演基本上每次都免费的作曲家。。。”
“呵呵,这丫头就是会玩脑子,我们这些老学究哪有人家会动心思啊?那些追捧她的人也不想想,免费的东西是那么好拿的?”
“是这么个理,不过这一次演奏的人似乎是首都音乐学院的学生,我就纳闷了,有新曲子,她为什么不自己演奏?”
“这还用想,肯定是拉学生出来当挡箭牌,让小辈挡在前面,我们就不好当面指责演奏的不好,会被别人说为老不尊!”
“这个丫头,怎么这么多花花肠子?太让人生气了!那这样我们还要去看她的首演吗?”
“去!当然去,邀请都发来了,难道我们还避而不见不成?”
“好,走!”
“走!”
“走!”
一干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一起深入探究着沈武寰此次邀请他们的目的。
总之是极尽猜测之能,揣测沈武寰在背后到底搞什么鬼。
就连沈武寰将辛向阳推到台前也能被他们联想到如此龌龊的程度。
他们怎么不好好想想,沈武寰自己也就才刚刚二十岁,难道你们跟她对着干不是欺负小辈吗?
从这件事也侧面看出来,这帮钻研了一辈子古典音乐的老前辈们已经下意识的将沈武寰当成了自己的同辈。
确实,沈武寰无论是技艺还是曲子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他们可以质疑她在学术上的方向性错误,但永远无法埋没沈武寰本人的闪光点!
四月底的一个下午,首音的校园里人头攒动,路过的行人都时不时的往校园里看去,不知道这么多人聚在学校里是要干什么。
随手抓住一个学生模样的少年郎问后,对方爽朗的答复道:“沈教授今天又要开独奏会啦,现在这个活动已经演变成了常规,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人能不多吗?”
路人可不认识沈教授,但学生就随口说了一句后,路人便恍然大悟。
“就是那个弄出浪漫主义音乐的教授,这你总应该听过吧?”
这就是新闻联播带来的热度!
这一次的独奏会简直爆炸,以前就基本上被学生们撑满了的礼堂,这次更是被围的水泄不通。
学校领导层集体震惊。
这是得有多强的号召力才会有现在这么多人啊?
李校长看着已经坐满了的礼堂和门外围的水泄不通的人群,顿时头大如斗。
他此时对沈武寰真是又爱又恨。
沈武寰的存在帮首音吸引到了大量的关注度,但因为她做事从来不讲究常理,也很容易出岔子。
想这样的独奏会本来在学校内部实行是无需报备的,稍微有些知名度的教授都可以随便举办。
但沈武寰这一召开,可就不光学生们来听了。
社会各界人士,下到平民老百姓,上到高官富商。
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万一起了冲突,学校是要担责任的!
当然,作为首都的名牌大学,同时也是CN国内最为一流的古典音乐殿堂,首音也不是吃素的。
几位领导齐翻上阵,把能挤进去的全都挤了进去。
至于挤不进去的,李校长大手一挥招来人手全部进行登记,事后会将录制好的视频影像通过快递寄给这些人。
这个做法引起了一片好评,并最终解决了人满为患的问题。
室外的问题完美解决,李校长简直笑颜如花。
这事情肯定会马上在微博上传开,校方的机智处理会给学校在社会上的风评加分不少。
只是这么简单就能达成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效果,李校长怎么可能不开心呢?
唯独有一点他还在仔细思考,“要不要让沈教授下次的独奏会改为收费入场的?这样也方便管理。”
至于到底能不能行,那还需要学校自己和沈武寰协商了。
室内真的可以说是人声鼎沸,正如前面说的那样,三教九流混在在礼堂之中。
富商的身边可能坐着的是卖早点的大妈,而高官的身边可能坐着天天埋头在电脑前的程序员。
这样一幅奇观在平日了确实很难见到,但所有人却都在谈论一件事。
“这次的音乐能够让我们真正的见识到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质吗?”
奥利安娜靠在椅背上,浑身僵硬。
她时刻都在关注着沈武寰的动静,而独奏会更是她重点关注的地方。
只是今天她恐怕无法静下心来好好的欣赏音乐的美妙。
因为身旁的巨汉身上散发出来的压迫力,即便是她也有些招架不住。
身旁铁塔一般的巨汉坐在椅子上,哪怕压低了身体依然非常醒目。
礼堂为了能够放置更多的座位,宽度本身就有限,对方简直是硬挤着坐进了座位。
奥利安娜能够明显的听到这有些年头的座椅发出了凄厉的哀嚎。
她很快便发现了这名巨汉的言谈举止和这个场所格格不入。
他一坐下后,就从背包里拿出了一袋爆米花啃了起来,完全一副来看电影的模样。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压迫力实在太强,即便只是在吃着爆米花,却让周围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最倒霉的要数巨汉身后的那位观众,好不容易找到了座位,本以为可以细心欣赏乐曲,结果现在只能盯着人家后脑勺了。
偏偏还是一个这么恐怖的人,他根本不敢上前提醒。
真是苦逼至极。
这一次的独奏会,校方虽然是仓促上阵,但好在器材齐全,有两位摄影师进行跟拍。
并不完全是为了给那些离去的观众们寄送视频。
最重要的还是留存档案。
并且可以作为教学成果的依据。
面对这样犹如商演一般的排场,辛向阳要说不踌躇肯定是假的。
好在沈武寰一直陪在她身边,拍拍她的肩膀给她打气道:“向阳,别想太多,你迟早有一天会走上比这里更大的舞台的,相信自己,你非常棒!”
辛向阳看着沈武寰,坚定的点了点头,手紧紧的捏住了弓。
第二百六十二章 帕格尼尼《二十四随想曲NO。24》(上)()
对于帕格尼尼的盛赞,即便连续讲上三天三夜也不会重复。
他即拥有神性,又拥有魔性,可以说是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的超凡存在。
技巧上的创新并非是他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人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他对于音乐表现力方面的延伸。
这首《二十四随想曲NO。24》虽然并没有标题(网传一标题“醉琴”,未证实),但它豪迈奔放的表现手法,无疑正是浪漫主义的标志性作品。
全曲采用变奏曲式写作而成,共有十一个变奏。
在极短的时间里,极尽奢华的展现了音响效果上的变化。
站在舞台正中的辛向阳,今天换上了一件淡粉色的礼服,整个人显得颇为娇艳。
坐在她身后钢琴旁的沈武寰,能够清晰的看到她后颈上密布的细密汗珠。
想来她一定紧张到了极点。
在辛向阳转过头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沈武寰的笑脸。
坐在她身后的沈武寰就像是巨人坚实的臂膀,让她瞬间安定了下来。
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作为伴奏的沈武寰并不是这次演出的主角,她只需要用伴奏引导节奏既可。
辛向阳才是今天聚光灯下真正的明星!
首先到来的是主体段落。
整体的旋律是成反复的快速八分音符。
音色尖锐突出。
但却完全不会给人一种噪音的感觉。
在这里辛向阳在处理的时候用重音将主题结构的特点稍加强调,起到了舒缓这种突出而形成的尖锐现象。
而她此时的弓法演奏变的更加活跃、跳脱。
此时站在舞台上的辛向阳,如同手持西洋剑的女剑士。
快速的连弓、跳弓快若闪电,就如同剑术大师手中的钢剑一般让人望而生畏!
台下的观众们简直惊呆了!
他们何曾见过小提琴是这么拉奏的?
那些标榜古典音乐是艺术的人,在太前面永远给人一种成熟内敛的模样。
但辛向阳的表现是完全的锋芒毕露,杀气腾腾的主题和极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演奏,表现出来的是无边的霸气!
只要开场就能够震撼所有人的视听,这就是独属帕格尼尼的魅力!
接下来的进入了第一变奏之后,更加震撼的才到来。
本以为主题部分已经相当的快速了,但事实上从第一变奏的速度远在主题段落之上。
如同一道灼眼的光亮一般刺入观众们的视线之中!
这是对这一段落最佳的形容。
以极快速的飞顿弓表现出的强有力的印象效果,将简单无比的主题部分,走出了增加装饰音的和弦分解音。
这已经不能单纯的说是为之一振了!
快速的音型模进之中还要加上如此干脆利落的装饰音,这需要怎样的技术才能够达到?
这场独奏会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场个人秀,辛向阳的表现同时也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这之后是极其强烈的连顿弓奏出的短促有力的调音。
在第一变奏的最后一小节,以一个温润的音符为结尾,全曲进入第二变奏。
第二变奏的速度延续了第一变奏,只不过在第二变奏之中,辛向阳在分别不同的两根弦上奏出连音的奇特方式再次提醒观众。
之前的只是开胃小菜而已。
两个相邻的半音在两个弦上分别奏出,发出了极其奇特的音响。
这种感觉就像是滚滚转动的车轮。
而这特殊的车轮因为第二小节的重音表现,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倾斜”感,让人大开眼界!
“天呐!这个丫头的脑袋是怎么想的?她疯了吗?”
保守派的音乐学者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听觉和视觉。
这种匪夷所思的设计远远的脱离了曲式的定式,是一种完全展现个人魅力的新型音乐绝对没错!
但要让他们承认这点何其之难,这种无法理解的音乐,他们只能归结为沈武寰已经疯了!
相信帕格尼尼在写出这首曲子的时候一定也是疯的!
但这种疯狂的状态,却以极快的速度感染了所有观众,带动起了他们的情绪。
这特么哪是在听演奏会啊?这简直是在打仗啊!
辛向阳右手的弓和左手的手指都以极快的速度在运动,肉眼甚至很难分辨她在一秒之内到底做了多少事情!
技术的高超很多时候光凭肉眼就可以看到,更别说还是这样一首专属炫技的曲目!
炫技,没错,我在这里用了这样的词汇。
这首曲子正如字面上描述的那样,就是在炫技!
而观众们显然对这种表现手法相当买账。
激昂的旋律在高峰飘荡,好似天边的云朵,观众们还在云层之上暗自漂浮之时,曲子进入第三变奏,旋律却急转直下。
第三变奏突然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