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曾经见过如此让人震撼的乐曲?
这样的演奏已经盖过了刚才学生乐团演奏的协奏曲。
即便两者技术有着决定性的差距,但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乐曲题材啊!
什么时候练习曲可以和协奏曲比音响效果了?
这种情况简直匪夷所思!
在最后的最后,沈武寰的速度又颓然加快,这是最终的乐章,连续不断的八度和弦和双手大跳光是观看动作都觉得非人类。
轰鸣声一般的钟声将这种震撼再次拔高,已经到达了人力所不能及之所在!
和弦的级进在中段开始变成了双向大跳。
左手和右手分别跳向相反的方向,塑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音响效果。
同步的跳跃、同步的钟声,在同一时间落下帷幕。
当松开最后音符时,沈武寰将右手臂狠狠的甩向空中,就仿佛这琴键是由烧红的烙铁制作而成一般,展现出了极端震撼的魄力!
就这样,整首曲子在这样一低沉、一清脆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钟声之中落下帷幕。
观众却一个个呆若木鸡,完全没有搞清状况。
甚至连最让人激动人心鼓掌环节都似乎被遗忘了。
人们只是呆愣愣的坐在音乐厅套着红绸布椅套的椅子上。
而他们的视线则落全部集中在舞台中央的沈武寰身上。
他们对于这样的一首乐曲,弄不明白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是否还有人能将它复制出来?
是否在别人的手中能够有完全不一样的演绎方式?
是否。。。
无尽的是否,可在他们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
那就是否!
没有人可以像沈武寰一样弹奏钢琴。
这就是属于沈武寰的演奏方式!这就是属于沈武寰的古典音乐!
就这样,时间在沉静之中悄然度过。
五秒。
十秒。
十五秒。
当沈武寰终于从黑色的钢琴椅上站起,左手扶住钢琴向着观众们鞠躬时。
一部分人才反映了过来,稀稀落落的掌声缓缓响起。
并非是全场齐声鼓掌,但也并不是说明沈武寰演奏的不好。
实在是这个震撼实在太大,这也制造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沈武寰已经离场五分钟,台下的掌声仍然没有休止,弄的主持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让观众们退场了。
在场的观众们除却第一时间鼓掌的那些爱好者们,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若有所思起来。
演奏者们陷入了一个怪圈。
“自己哪怕再苦练,真的能够超过这个名叫沈武寰的小姑娘吗?”
“这还只是钢琴版的,小提琴版的沈武寰还没自己演奏过,如果演奏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呢?”
“这样的演奏简直非人类啊!”
而另外一些和沈武寰站在学术对立面的人们,立场开始动摇。
“这首曲子同样的是如此的让人不能理解,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演奏效果和音响效果在这个领域里仍然是无人能及的,看来得考虑好后续的安排了。”
安排什么?
当然是要站队啦,即便沈武寰不想搞这些党派斗争,但总会有一些自诩她支持者的人出现,她总不能让他们全部滚蛋吧!
就这样,在这样复杂的情绪之中,整首曲子落下了帷幕。
但这场由钟声带来的风暴,却远远没有停息。
第二百九十章 《钟声》产生的影响()
“让人震惊的曲目,《钟声》背后竟然隐藏着惊天秘密!”
“从没有想过练习曲可以这样震撼人心!”
“一对师生的完美演出——记首音结业典礼。”
“大珠小珠落玉盘,正是此曲最真实的写照!”
“让人哑口无言的演奏,沈教授的演奏技巧到底有多高超?”
“真实《钟声》大解秘,为大众揭露《钟声》的创作背景和音乐背后的深刻内涵!”
“。。。。。。”
在结业典礼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对这首《钟声》展开了议论,议论之声甚至大过了当初的《鬼火》。
归期原因是沈武寰刻意的将这首曲子的影响力淡化——毕竟这首曲子同样也并非是一首典型的乐曲,而更偏向于实验性音乐。
简单的讲就是并不动听,这不符合市场效应。
对于CN目前的市场来说,如果《鬼火》成为了流行的标杆,很容易造成演奏者纷纷登台演奏《鬼火》,台下却无人问津的窘迫情况。
这完全是开历史的倒车,可不是沈武寰想要看到的。
《鬼火》的技巧固然超凡,但音乐性的缺失却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钟声》不同,在整体难度上略微小于《鬼火》,其音乐的动听程度放在整个古典音乐史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这难道不是观众们迫切需要的古典音乐吗?
事实正是如此,不但观众们需要,连演奏者们也需要。
“沈教授,什么时候再出新书啊?教材您已经出的够多了,总该轮到您的专属曲集了吧?”
“是啊,到现在我找您的谱子还只能到微博上呢,电子设备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比不了纸质的书本啊!”
“跪求出曲集!”
“我不担心曲集,我更担心的是授权问题,沈教授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不少曲子了,可除了人家闺蜜李老师之外,可从来没见人登台演奏过,这可是大浪费啊。”
“确实,这些好曲子更应该让更多的人登台演奏,毕竟身为作曲家的沈教授已经和我们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无数音乐人在微博发声祈求沈武寰能够发售一本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曲集。
毕竟和艰深晦涩的十二平均律比较起来,未经市场认可的“浪漫主义音乐”反而更可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这一点从微博的关注度上就能够清晰的看出来。
《钟声》一次迅速攀升到千度排行榜的第一位,微博热搜第一名上面。
连带着沈武寰给文夕音乐平台录制的特别版下载量更是早早破亿。
如果说这还不能证明观众们到底有多爱这种新型古典音乐,那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了!
而针对书本的制作,江华晨也早早的就打电话到沈武寰处沟通,一方面是出版社的压力,另一方面则出自对于这首《钟声》的兴趣。
沈武寰很明确的表示:“现在应该不会出曲集,毕竟我现在出的曲子还构不成一套。”
江华晨当然听不懂这构不成一套是什么意思,但既然沈武寰拒绝了他,他也不会再去细问为什么。
他转移了话题问道:“这样啊。。。沈教授,我还有个私人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就是关于您那首真正的《钟声》到底是什么样的?”
没想到堂堂的江大总编也不能免俗,看来这首《钟声》的热度真的爆炸了,这让沈武寰有点哭笑不得。
但毕竟江华晨对于沈武寰来说也不是外人,作为自己学生的父亲,沈武寰决定小小的透露一些给他:“我就说一点吧,真正的《钟声》其实是两首曲子,一首是钢琴曲,一首是小提琴曲,这虽然是两首曲子,但其中的内核确只有一个。”
听了这话的江华晨才是真正的傻眼。
本来想着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问的,没想到不但什么问题都没得到解答,谜团反而更深了。
什么叫虽然是两首曲子,但其中的内核确只有一个?
根本是唬人的嘛!
嘿,其实这曲子本身就没什么秘密,内核也很简单,就是帕格尼尼其人。
但这个世界没有帕格尼尼,也同样没有李斯特,沈武寰怎么可能说的清楚呢?
还不如故布疑阵让人家自己去猜,反而能获得极大的收益。
怀揣着满肚子的疑惑,江华晨却不能开口问,最后只好跟沈武寰问了问琪琪的近况后便挂断了电话。
至于他要为此难受多久,恐怕只有神知道了!
当然,对真正的《钟声》感兴趣的可绝不止江华晨一人,沈武寰那些潜台词制造的巨大悬念仍然停留在所有人的心中。
真正的《钟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如此惊艳的一首曲子的原型又会如何精绝,怎么可能没有人在意呢?
可不幸的是沈武寰即便拿出了曲子,也不会向某些反派那样解释来龙去脉,这终将成为音乐史上永恒的谜题!
除此之外那些音乐人提到的授权问题也相当好解决。
那正是“青年音乐家互助会”的挂牌成立。
有了翡翠这个管理小能手,互助会成立的进度像开了挂一般快捷。
就连沈武寰自己都没想过竟然这么快就正式开始了。
两个音乐宅人加一个马大哈的组合坐在咖啡厅商量构成的景象还仿若昨日呢。
很快这则消息就通过一种特殊的消息渠道,向全CN的音乐人传达了出去。
拜这首《钟声》的影响力所赐,很快就有不少的音乐人上门要求入会,直让沈武寰放下了心中最后一丝担忧。
不得不说其中最具诱惑的就是“优先获得乐曲使用权”这一条了,对于这些音乐人来说简直如同福音啊!
但成也《钟声》,败也《钟声》。
因为其影响力之大已经有些超出控制了。
这则成立的消息,沈武寰并没有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公布于众,俨然有些做贼一般的感觉。
毕竟一旦地址被公布出来了,拥挤上门的人潮恐怕会让他们什么都做不成。
最后还是在宁小姑的帮助下,宣传工作才得以做到位,同时也没引起过于大的关注,不得不说翡翠的脑子还是好使。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步之遥(第五更求月票!!!)()
因为《钟声》受益的可不单单只有沈武寰自己。
辛向阳和学生乐团们在这次事件之中,并没有因为沈武寰的高超演奏成为了陪衬品,反而因为演奏小协《钟声》而声名大噪。
作为首演的缔造者,首音的学生乐团迎来了他们曾经无法想象的关注程度。
有来自民间的,也有来自业内的。
民间自然是以微博为首的各大社交平台。
上面到处都在传播着演奏会的视频影像,年纪轻轻的辛向阳和胡亚玲等人加上《钟声》这个强力BUFF加持,其他的学生们直接沦为了陪衬品!
而在整个乐团之中,又以辛向阳和胡亚玲两人最为醒目——并非是她们美貌惊人,而是因为她们俩站在最前面!
对,就是如此朴素的原因,让两人受到了关注。
再加上两人本来就天生丽质的样貌和长久以来学习音乐汇聚出来的气场,让不少人一见倾心。
在网上更是掀起了求爱热潮!
“小姐姐,求联系方式!”
“跪求小姐姐贴身指导小提琴,我练了三天,发现还没有我们村口弹棉花的弹的好听!”
“小姐姐,我爱你!”
“小姐姐。。。”
这些疯狂的网络求爱者们一哄而上,瞬间挤爆了两人的微博。
作为当事人的辛向阳和胡亚玲,更是干脆的不堪其扰的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
最后就连沈武寰都笑话他们:“从来只见过被骂的关闭评论的,没想到还有被求爱短信逼得关闭微博评论的,真长见识!”
相对于民间的自然就是业内的关注了。
今年毕业要离校的大四学生很快就全部找到合适的乐团,这样的成绩已经足以让学校高层惊叹。
更让人意外的是,已经有很多之前没有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的高端乐团也开始在和首音进行谈判了。
连带着让首音的整体社会地位也节节攀升。
李校长更是高兴的简直合不拢嘴!
虽然作为首都音乐学院,首音的地位更是在古典音乐界里无人能出其右,但羸弱的CN古典音乐造成整体的恶劣环境,早已经影响到了学校的地位。
在全国高校排名之中,首音甚至进不去前30。
经过此役之后,首音的排名在短时间内已经突破前20,李校长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作为一所专业性大学,在排名上面很容易落后于综合性大学,但如果专业性大学的地位提升非常明显,必然能够证明这所学校的综合水平。
李校长甚至已经开始着手计划将首音转变成一所综合性大学,招收非艺术类的学生。
毕竟有了沈武寰这块活招牌,难道还会愁没生源吗?
基数在那里摆着的!
当然想象总是美好的,具体的实行肯定还要李校长和学校各层领导开会讨论。
沈武寰的《钟声》无形之中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足以改变整个CN古典音乐的歌剧。
而身为整个事件的主角,她的地位在这次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腾飞了一次。
和之前《十二平均律》不同,这本曲集固然重要无比,如果是在一百年后,人们在谈到这本《十二平均律》的时候,肯定要尊称沈武寰一句“大师”。
但现如今,人们也许会尊敬沈武寰,但却极少有业内人士会将尚且年幼的沈武寰当做大师看待。
即便她已经有了如此成就。
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任何一个搞艺术的会认可同时代还活着的人是艺术家!”
其实这句话延伸到各行各业都行得通,搞相声的会互相揭短,哪怕人家再成功,别人也不会认可你,在背后说你坏话。
画画的哪怕开过无数画展,赚的盆满钵满,仍然有同行会对你的画评头论足,批的一无是处。
当作家的,哪怕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书籍远销海内外,仍然有人会拿你的生活作风开涮!
艺术家不死,怎么能是艺术家呢?
话糙理不糙。
但这一次沈武寰却隐隐有了超越“艺术家”的契机。
并非是单单因为这两首《钟声》这么简单。
从她提出“浪漫主义音乐”开始,她这短短一年时间里拿出来的曲目都将成为了她的利器。
人们分析她的音乐,再结合“浪漫主义音乐”的概念稍微解读一下,十有八九能够发现这里面隐含的深意。
这等同于开创了一个时代!
如果一个人开创了一个时代还不能被称为艺术家,那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为艺术家呢?
即便直到现在仍然有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越来越多的人认清楚了眼前的情况,开始闷不做声起来。
根本没有之前那种叫嚣的态势。
甚至很多保守派的学者还会偷偷去买沈武寰的CD或者谱子来研究。
没有办法,这就是历史的洪流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再加上“青年音乐家互助会”的成立也成为了沈武寰后背最重要的基石。
也许此时此刻一个没什么影响力的民间组织并不能给她带来什么好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这些青年音乐家成为了CN古典音乐界真正的中流砥柱时,一切都不一样了!
加入互助会不但能够得到曲目的授权,更重要的是,有身为协会会长的沈武寰坐镇,在练习之中要是遇到什么困难,经人家随手一指点,可比自己瞎寻摸好多了!
除此之外,沈武寰作为一位“高产”作曲家,手中曲目的逐渐释放,两者相叠加产生的影响力绝非等闲!
但话归正传,现在的沈武寰不是要成为“艺术家”,而是要超越艺术家!
当然她可不想那么早的英年早逝,她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CN古典行当振兴起来。
让CN音乐家越来越多的站在国际舞台之上!
这是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别人恐怕做不到,但沈武寰却有这样的能力。
身负上百位历史上知名作曲大师曲目的沈武寰,如果做不到,那还不如干脆马上投河自尽算了!
而如今她距离着这个目的只有一步之遥。
当一切处理好的时候,她想要去外面看看。
看看这个位于不同时空的蔚蓝星球到底有大!
第二百九十二章 跨洋电话(求月票!)()
《钟声》的影响时间足足延续了超过两个月,这样让难得清闲的沈武寰在暑假期间好好的休息了一阵子。
最近她实在太忙了!
当然即便是休息,她依然不会放下乐器练习和刚刚成立的互助会不管,只不过比起排曲子的时候实在轻松太多了。
这次结业典礼后,学生乐团也要进行一次相当规模的换血,学生乐团之中有不少大四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将正式进入到社会,享受社会教育带给他们的别样感觉。
而身为乐团最耀眼的两位——辛向阳和胡亚玲,本来在今年结束后也不用再来参加乐团了。
两人在圈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请她们加入乐团的人如过江之鲫,她们完全可以在大三结束后,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乐团正式开始职业道路,即便是学校也会非常乐意见到这种情况的,甚至给她们加学分也不是不可能。
但她们却都选择了继续跟在沈武寰身边。
这样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
当然如果是其他人在受到这么大关注下,仍然选择留校,最起码也会留下一个不知好歹的评价,但偏偏教导这个乐团的人可不是别人。
那可是沈武寰诶!
还有比这更好的老师?
不存在的!
甚至还有的乐团经理希望能通过辛向阳两人和沈武寰搭上线,要是能请沈教授出场合作一次,那简直不要太棒!
可惜的是,沈武寰可不想去跟不熟悉的人合作,她现在的小日子过的不要太潇洒。
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挚友,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事业也蒸蒸日上,最重要娇妻美眷环伺。。。
额,这个可能还差点火候。
总而言之,她的人生已经到了足够让世人艳羡的地步了!
不像那些正日以继夜的拿着沈武寰新曲子抓耳挠腮的音乐人们,他们才是真正的痛苦。
本来小提琴党和钢琴党还要正面对刚一下才好分出胜负,谁能想到,沈武寰直接开大招,一样给了一首。
在最开始拿到《钟声》的谱子时,人们的心态是这样的:
“特么的,这曲子怎么拉啊?这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