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芸熙:“那你说说那天你把我的内裤藏到哪里去了?”
沈武寰:“就藏在你枕头底下啊,不信你自己看看去。”
李芸熙:“不可能,枕头我早上才晒过的,根本没有。”
沈武寰:“哦,我搞错了,是放在我枕头下面了,又没关系,就那么十几厘米的距离,你伸伸手就找到了嘛。”
李芸熙:“那也不行,那条内裤是纯丝的,我就那么一条,快还给我!”
沈武寰:“还给你就还给你,不过我看你最近几天长胖了,怕是穿不上,撕破了别怪我没提醒你!”
李芸熙:“你才长胖了!肚子上三层圈!”
沈武寰:“你四层圈!”
“你五层!”
“你。。。”
所有参战人员全体陷入一脸懵逼状态之中。。。
马上所有的人都寻思过来味道了,人家两人的微博隔空对话在前面四条里,完全没有针锋相对的意思,和着这俩人本身就是朋友啊!
愤怒!绝对的愤怒!一种被调戏之后的愤怒!
你们两人都特么好的睡一张床啊上啊?内裤也抢一条穿?
公然秀恩爱、撒狗粮很开心是吗?
我们这些人陪你们俩玩了这么多天是干什么呢?
你们直接讲清楚不行啊?
当我们这些人是吃饱了撑的才出来主持正义的吗?
卧槽,干死这对奸妇**!
转瞬间,所有的人全部把这俩人拉入黑名单,开始进入狂喷模式!
王文慧表示自己从未见过如此骂战,一波三折,简直堪称一出千万级制作的影视大作啊!
当然如果她要是知道这两个微博的所有发言均出自沈武寰这小婊砸的之手,肯定会气的吐血吧。。。
阿门!
第十三章 李芸熙的《冬风》(求收藏!求推荐票!)()
李海此时正站在天台上一刻不停的给沈武寰打着电话,而老董就在不远处,他则负责联系李芸熙。
两人的电话至少打了两个小时,一个关机一个无人接听。
要不是天台上面围着两人高的铁丝网,李海这个时候恨不得从楼上跳下去。
正焦头烂额的时候,张爱琴推开天台的门走了进来,脸上露出哭笑不得表情。
李海率先一步走上前去问道:“怎么了,网上出什么事了吗?”
张爱琴没好气的说:“出事了。。。出大事了!”
随后张爱琴讲述了一下此事微博骂战的全部细节,李海听过后恨的直跺脚,“卧槽,这俩小姑奶奶是嫌事情不够大吗?竟然还这样戏弄围观群众?”
张爱琴心态比较好:“那倒也不至于,主要是看这俩人怎么收尾。。。嗯,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联系到她们两人,老董,你那边联系到了吗?”
董佳文也听到了骂战细节,不过这会电话通了,他离得稍微远了点。
简单的沟通之后,董佳文挂了电话,走到两人身边说道:“李芸熙说她知道了,马上处理这件事情。”
李海跳脚道:“什么叫她知道了,她刚才干了什么她自己不知道?”
董佳文面色奇怪的说道:“她。。。她刚才为止都还在睡觉。。。”
“睡。。。睡觉?那她微博谁发的?”
“这。。。”
三人懵逼了片刻,转身去做其他事情去了。
另一边,李芸熙接到电话,最后留下一句,“嗯,这边我们来解决,董老师安排一下杂志那边的采访通稿,在恰当的时候放出来吧,好,再见。”
挂了电话的李芸熙脑门上青筋直跳。
“沈。武。寰!”
还在专注看戏的沈武寰根本没注意到身后已经起身并通了电话的李芸熙,这时候被拉开耳机之后的怒吼声吓了一跳,直接从椅子上摔在了地上。
一看是李芸熙,她赶紧最贼心虚的从地上站了起来,身体若有若无的挡住电脑屏幕。
“呃,你起来了,要不要吃冰淇淋,冰箱里还有一盒哈根达斯,藏在牛肉下面,那是专门给你留的。”
一看就是做错事了,鬼会信你,给我留的还要藏在牛肉下面,我找得到个屁!
李芸熙没有被收买,冷着脸:“让开,让我看屏幕!”
“呵呵,电脑都有辐射,你脸色不好的时候就别看了。。。”沈武寰额头不断流下的汗珠出卖了她。
“让。不。让?”
李芸熙这回是真生气了,双眼一瞪,那气势颇有些母老虎的感觉,沈武寰脖子一缩,轻声“哦”了一下,就磨磨唧唧的从电脑前移开了。
啧,我还以为你多有骨气呢,真是的。。。
李芸熙扶额坐下。
花了十分钟把所有事情搞清楚之后,她站起来满脸灿烂的微笑对着沈武寰说道:“小武寰,我们来做些羞羞的事情好不好啊?”
被她步步紧逼,沈武寰吓得连连后退,嘴上若有若无的支吾道:“不、不要。。。”
。。。。。。
王文慧还在关注骂战,愤怒的网友并不打算放过两位调戏了大众的年轻钢琴演奏家,从下午三点一直骂到了太阳下山,此时仍然还没有停歇的迹象。
用词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两方的粉丝也都放弃了,反正也拦不住,干脆就放着让他们骂好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骂多久。
“真是的,这俩人怎么回事,秀完恩爱就跑?这不是故意挑衅是什么?”
说到气愤处,王文慧狠狠拍了下桌子,一个“HP…1”的弹幕飞了上去。
嗯?我看错了?HP…1什么鬼?
王文慧可不记得微博还有弹幕功能,刷新。
呵,两人微博同时发布了一条视频留言。
点开一看,李芸熙优雅的站在镜头前开始讲起了故事的始末。
“首先给所有关心我和沈武寰同学的朋友们献上迟来的道歉,为这次我们两方的不严谨报以十万分的歉意,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针对这方面事情的经验尚显不足,没有作出正确的反应并引来了不必要的误会。”
李芸熙的礼节无可挑剔,说话的声音也温润软糯就像是一种特殊音色的音符,让人流连忘返。
王文慧也觉得她一看就有大家风范,这样的姑娘想不喜欢都难。
可下面一句再度颠覆了她的感觉。
“本次微博事件从头到尾,都是由沈武寰同学一人策划,她利用我睡觉的时候,偷偷登陆我的微博,擅自发送了一些不恰当的对话,我已经针对本次事件给予了她惩罚,诸位请看。”
啥?这就全推了啊,让沈武寰一个人来背锅,拜托,你们演的能再像一些吗,两个人发微博画风完全不一样好吗?说是一个人发的,鬼信。
这么吐槽着的王文慧马上顺着镜头看到了跪坐在床上的沈武寰。
此时的沈武寰脸上挂着楚楚可怜的表情,虽然跪在床上,但腰板停的很直,身体摇晃的厉害,确实看起来像是跪了一会的样子。
“我已经让她跪在这里两个小时了,和沈武寰同学生活的这半个月里,我发现她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行事作风欠缺稳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体量,武寰,跟人道歉。”
“哦。。。本次事件全部是由本人策划。。。我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对不起父母对于我的栽培,对不起李芸熙对我的信任,对不起诸位朋友对我的关心。。。”
王文慧看着正偷偷看自己手心里小抄的少女,她不由的哭笑不得起来。
“这倒霉孩子,道歉还带用小抄的?更别说这道歉内容也太模板化了吧?”
大多数围观群众看到这里多数都有这种想法,但更多的是对沈武寰单纯不做作的行为表示由衷的喜欢。
没人会对一个一看就是小孩子的小姑娘苛求太多,更别说是这么可爱的小孩子,最重要人家也没干什么道德败坏、作奸犯科的原则性错误。
如果两人所说是事实的话,这顶多算是调戏吃瓜群众,那算是什么大事?有必要追着人家小姑娘不放吗?
当然也有人并不会这么简单就放弃追问事情的真相,可惜人家这次发的是视频文件,即使中间有人询问,也没人会注意。
“这已经涉及到了误导言论走向了!是大事,不能轻易放过她们!”
“要彻查!”
可接下来的内容,让这些人一点想继续追问下去的心思都没有了。
“最近半个月,我得沈武寰同学指点,在《冬风》的演绎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希望诸位观众朋友们可以帮我点评一下。”
嚯,新闻啊,李芸熙的《冬风》?这是直接授权作品啊,第一手资料!
本来这些打抱不平之人最早就是被《冬风》吸引而来,这再次听到《冬风》而且是另外一位演奏家的演奏,顿时睁大了眼睛开始观看。
李芸熙的演奏水平是有的,虽迫于落后的练习方法,但天赋极高,在沈武寰细心针对指导下,这半个月,李芸熙已经把《冬风》的难点要点全部吃透,体力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可技巧上已经不需要沈武寰再说些什么。
整个演奏时长大约在四分十五秒左右,节奏稳健,音符干净清爽,用的虽是那架一般般的立式钢琴,但在狭小房间里的演奏效果却也不凡。
不同的演奏家演奏相同的曲目到底要比对什么呢?
这是一个外行欣赏古典音乐会遇到最迷茫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是音色,抛却琴质量造成的绝对音色差异,在相同音型之中音色处理上的透亮感或低沉感就是人们需要关注的地方,像李芸熙演奏的《冬风》在音色上要更加靓丽,没沈武寰的故作暗淡。
这源自于演奏家的心灵体验,李芸熙事业一帆风顺,自然没有体会过什么是绝望,演绎整体音色从乐谱立意上来说要稍逊一筹。
但观众们大多数是不会从乐谱立意上来欣赏演奏的,靓丽的音色代表着更好的受众面,音乐性也要更强,观众自然喜欢。
第二个是感情,并非是让演奏者的表情出现变化,而是指音乐的处理上,触键的长短上,音量的高低上带来的情感处理,举例来讲就是,下行音调常表叹息,参见柴六各种哭,大调(或者大三和弦)听起来就是比小调(或者小三和弦)高兴,这些都是乐谱上就有的东西,就看演奏者能不能表现出来。
沈武寰表面呆萌,内心感情积压深沉,所以她的《冬风》要更加浑厚沉湎,虽更符合肖邦作曲时的意境,但让人会感觉过度悲伤,并不适合悲伤的时候听,因为会让情感爆发出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坚信在绝望之中还有希望。
李芸熙情感细腻,表里如一,兼顾有对未来的憧憬和畏惧,所以感情处理上复杂多变,细腻柔弱,虽不太符合肖邦的意境,但更能增加代入感,无论是悲伤还是高兴的时候都可以细心品味,这股绝望并没有那么深沉,绝望后的希望也更加抢眼,适合一般人日常欣赏,陶冶情操。
从专业角度来讲,沈武寰更胜一筹,但从大众欣赏的角度来说,李芸熙却更能做到雅俗共赏。
总之这次的李芸熙的演奏堪称完美,李芸熙黑幕夺冠的消息在这次的钢琴演绎之中不攻自破!
第十四章 《致爱丽丝》又名《致李芸熙君》(求推荐票!求收藏!)()
李芸熙的《冬风》瞬间引爆了微博,吃瓜群众听到新鲜东西肯定开心无比,他们最是朴实,而且也确实骂累了。
可专业人群就不淡定了,要知道自己研究曲谱弹奏和作曲家直接指导弹奏,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他们自己也尝试过弹奏,可很多技术难关依然无法攻破,这时候有第二个能完美演绎《冬风》的人出现,让整个业界为之一振。
至少代表着这并非昙花一现,不可复制啊!
整个中国古典钢琴转瞬间焕发了蓬勃无比的青春活力!
视频还在继续,结束了演奏的李芸熙喘着粗气走到镜头前说道:“《冬风》这首曲子确实有它独特的美丽,和沈武寰的经历完美契合,演奏技法上的难关需要相应的技术到位,而作为练习曲的《冬风》对于手指耐力和灵活度的练习也远胜普通练习曲,希望能够得到推广,再者如果有爱好者希望学习《冬风》的演奏,请在微博下方留言,我会挑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做出解答。”
这话一说完,这些人还哪里管得了先前调戏他们那种小事啊,这可是钢琴演奏家的微博互动,还有机会得到指点,赶紧发微博啊!
至此,整个微博骂战告一段落,即使虽还有好事者觉得心中不爽,却也被淹没在钢琴爱好者求知的信息之中,连一点涟漪都没荡起。
“我在HZ徘徊已经半月有余,近日我将北上首都,潜心修行,期望能够给喜欢我的朋友带来更加优秀的演奏作品,最后。。。”
王文慧看着视频中的玉人,心中憧憬之心愈发膨胀,她把自己代入到李芸熙的角色中,徜徉在音符的海洋之中,手指连番飞舞,把音乐洒向人间。
还没等她高兴的跳一段自创的舞蹈,视频中又产生了新的变化。
本来坐在床上的沈武寰下了地,呵,这孩子,还没跪完呢,怎么这么没有道歉的意思呢?
李芸熙被沈武寰拉了一下,也愣住了,紧接着视频里传来了对话声。
沈:“你真要走?”
李:“是啊,都在你家呆了半个月了,你家人虽不说,但我也会不好意思的。”
沈:“能不能不走啊?”
李:“哎呀,又不是见不到了。。。要不,你跟我去首都?住我那,我家没人。”
沈武寰面上的表情一下子变的千姿百态,一会是欣喜,一会又挂着恐惧,没人猜得透她到底在想什么。
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她说道:“还是算了吧,我。。。我送你首曲子。”
随后,便一言不发的坐到了钢琴前。
李芸熙显然也没想过会突然有这么一出,赶紧对着视频说道:“啊,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沈武寰同学也将演奏一首曲目。。。曲目的名字。。。”
坐在钢琴前低着头的沈武寰说道:“《致爱丽丝》。”
李芸熙听了之后,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连视频对面的人都猜到这是什么意思。
这哪是《致爱丽丝》啊?这明明就是《至李芸熙君》啊!
显然沈武寰乍听到好友要离开的消息,控制不住情绪,想要演奏一首!
李芸熙控制了一下情绪,压抑不住颤抖的嗓音说道:“请欣赏沈武寰《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是著名的“交响乐之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于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可是于1867年后才被世人发现,收录在了补完作品之中。
因为是补完作品,针对这首曲子的故事目前为止有两个版本,沈武寰是主流版本的倡导者,因为第二个版本太过梦幻,一看就是编的。
相传在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随手写出一首小曲赠予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
后直到曲子被发现、出版的过程中,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
这首钢琴小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整首曲子采用回旋曲式写成,叠部作为整首曲子的中心,穿插在整首乐曲之中共计出现了三次,成为这首乐曲的基本主题。
它纯朴而亲切,概括地描绘出女主人公温柔、美丽的形象,又仿佛作者有数不尽的亲切话语要对其诉说。两手交替的分解和弦演奏,犹如两人在亲密地交谈。
插部一由脉脉的絮语变为愉悦的交谈,音乐流畅、欢快而华丽。
第一个句子中右手轻巧地弹奏出装饰音和附点十六分音符,使旋律活跃起来,仿佛是少女明朗而欢快的语调;左手平稳而流畅地演奏分解和弦,温柔而亲切,仿佛是另一位女主人翁不断地回应着她的絮语。
插部二音乐情绪发生巨大的变化,层层推进,不可抑制的热情像火焰般地燃烧起来。
第一个句子,在同一个低音上不断持续着,仿佛是另一位女主人翁的心跳,又像她炽热的感情,诚挚而坚定,明晰的高音声部与有力的左手持续音相结合,使人仿佛听到另一位女主人翁热烈的表白,看到她笨拙却坚定的眼神,感受到她的坚定不移。
随后是一个连接句,右手采用琶音连续上行,由慢渐快,低声部采用和弦推动音乐的发展,仿佛是少女欣然接受了她的表白。在最高音处,一连串的半音阶下行,充满华丽的色彩,表现出两人心心相印的幸福感受。
最后乐曲回到叠部,是第一部分最后一次再现。当音乐逐渐变得轻柔时,仿佛一对执手相望的恋人,在渐渐弥散的音乐中定格。
一曲完结,很多观众都掉下了眼泪,连带着视频里的李芸熙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哭成了一个泪人。
随后视频就这样无声结束。
所有的观众此时都被音乐感染,静坐在电脑边,或者端着手机,木然无语。
和前一首曲子不同,这是一首极为简单,甚至有些不起眼的作品。
但其真挚的感情,把沈武寰李芸熙之间的即将分离的背景,烘托到了制高点!
同样,这种思念、怀恋,无论是挚友还是恋人,都无比眷恋,谁没有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老友?谁没有曾经分隔两地的恋人?
这种思念,是毒药。
但沈武寰的演奏,把这种思念情愫隐藏在这首不起眼的曲目之中,让所有人见证了两人的感情,在表达了澎湃感情的同时,展现了她超绝的演绎能力。
琴声辩人,沈武寰的《致爱丽丝》被单独剪切下来,上传至各大网站。
标题大约是这样的。
“送给恋人最完美的情书《致李芸熙君》,你能为我弹奏一首钢琴曲吗?”
“见证跨国钢琴友谊的历史性作品,由最难到最易的,由最复杂到最细腻,沈武寰力作《致李芸熙君》。”
而名字也由《致爱丽丝》被误传为《致李芸熙君》,不得不说历史的相似性。
同样先前比赛中采访三甲的报道也被披露了出来,之前舆论一边倒的时候,出版社没有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