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信息本身的障碍。听课时,老师突然说了一句我们听不懂的话,老师也不管仍继续讲,结果我们在那里揣摩那句不懂的话而对老师后边讲的内容忽视了。这就是信息本身的障碍。当然,有时候由于说话者说的速度慢而听的人速度快,从而使二者之间留下一个空当,给注意力分散提供了机会。
交际中听的重要目的是确认他人,积极地听可以表示出我们对对方的体贴、理解与尊重,除了这些外,积极的听还有一些具体的好处。
(1)减少误会。积极地听就不至于漏掉关键词,你反问或反驳对方时也就不会出现偷换论题的错误,如一旦听而下积极、漏掉了其中重要的信息,则可能双方争吵一番,不欢而散。
(2)增加知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通过听而获得知识是一个捷径。有研究证明,听中获得的知识占有我们总知识的一多半。而且,通过听而获得的知识由于有具体的场景、氛围,往往不容易搞忘记。
(3)增加了解、加深关系。我们积极地倾听别人,别人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更加地尊重你,重视你。这样就形成一种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双方关系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听不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那么为了有效地确认他人而展开的积极的倾听有些什么样的艺术技巧呢?
这也可分为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
(1)积极听的言语技巧a。要求补充说明。要求别人讲得更详细或作补充,这本身就意味着你对对方所讲的东西很感兴趣,也标明你正在积极地听,更表示你很尊重对方。这也同时刺激了对方的更大谈兴,你也就在其中收获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b。提问。只有听懂了认真听了才提得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本身也是表明你听的积极性。
c。变换答语。这指的是一些答语如“对”、“是”“明白了”等要交替使用。
d。使用描述性的回答。回答时,用“我理解你的看法”、“我同意”等而不要去使用评论式的回答或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不这样想”,“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等等。
e。避免默不作声。不说话或者表示对对方不同意,或者表示冷漠,总之,这都会使对方感到不快。你必须有语言参与来提示或暗示对方你正在认真地听。
f。复述对方的内容。能简明扼要地复述对方的观点,没有认真听是不行的。既然做到了,那意味着什么也就不点自明了。
g。阐述自己的理解。这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对方,同时也表明听的仔细。
(2)积极听的非言语技巧a。利用身体反应。这可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微微点头,靠近对方,身体前倾。这些身体反应暗含的都是肯定性鼓励性的情感,表示自己对对方的谈话兴味盎然。
b。利用恰当的姿势。这包括直接的面对面的姿势,灵活轻松的姿势,开放而非封闭的姿态。一般说翘二郎腿,抱着双臂,没精打采等表示的态度是不友好的。
c。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多一点笑脸,就多给别人一份鼓励和尊重。
d。保持眼光接触。服神是能体现一个人的态度的。目光呆滞,表明你对别人讲的不感兴趣;视线转移,则表明你心不焉。保持眼光的接触,既可对对方表示尊重,也可以随时从眼神中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2。同感理解确认他人的途径不仅有积极倾听,而且还有同感理解。什么是同感呢?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中国古语中说:“爱人如己”也指的是这个意思。
同感是共振,所以不是想同感就能同感的,要与别人形成同感理解,一个人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才行,概括起来,这些条件大约有如下儿点:
(1)对自己的敏感性。同感是与人共鸣,对自己无敏感性则不可能有与对方类似的经历、情感涌现出来。只有对自己敏感,才可能顺手拈来自己的经历、情感、观点与对方发生共振、共鸣,鼓励、支持对方。
(2)对对方提供的信息的敏感性。对对方提供的信息具有敏感性才能使自己在自己的情感、经历中驰骋,从而找出类似的经历、情感来。
(3)敏锐的反馈能力。在对方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线索,然后又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经验对此作出迅速及时的反馈,这是搭起二者同感桥梁的必经途径,而且你迅速地表示了你的理解可能会给对方以更大兴奋感和安慰,使对方对自己也产生更好的反馈,形成良性互动。
与别人发生同感要注意避免一种情况,那就是行为者在与别人同感理解时发出一种优越感或者施舍同情心。如有这种情绪介人,则你就自居于对方之上,不但不能很好地与对方共鸣,反而会使对方对你反感。
同感在交际中的作用是确认他人,同时,反过来也可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所谓“物同此理,人同此心”就是指的这点。我们与别人发生同感,就意味着在双方的情感、经历中找到了共同点,这共同点把你与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你既可以通过这个桥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了解对方,与他或她一起悲伤、欢喜,同时也可以通过它而反观自身,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与情感摆在自己的眼前重新咀嚼一番,对此再作理性的认识,你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的生活真理,或者在其中找到自己原来未曾发现的自己性格的隐蔽的一面。有了对自己的更深的理解,也就使你更好地去理解别人,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与别人发生更高层次的同感。
同感理解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如果他或她从未与别人发生过同感理解,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我们可以说,他不可能有真心的朋友,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有与他同欢喜同忧愁的知己。
“为一个人活着是卑鄙的”,人都是社会动物,只有在与别人发生同感理解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起自己生命的社会纽带,也只有这样,人才活得更丰富、更完整。
交际中的同感理解与积极倾听一样具有许多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以下谈论这些技巧时就尽量简明一点,属同感理解独自范畴的多讲一点,二者相同的,点到为止。
同感理解的技巧也分言语性的和非言语性的。
(1)同感理解的言语性技巧a。寻找共同的经历和看法。两人之间,寻找到共同的经历和看法是同感的基础,但如何把二者之间协调起来,这是一个临场性的反应问题,下面的两段谈话可作这方面的好例①“这枕头是你在黑泊特康湖遇上的那个小伙子给你的吧。见物思人,看到它你该会想起那小伙子吧。”斯图尔特轻轻地问道。
“是他送的。”凯瑟琳回答,脸都红了起来。
“噢”,斯图尔特说:“夏天真可爱,是吗?凯瑟琳”
“是的,今年的夏天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夏天。”
“我可以想象得到。”斯图尔特回答说。
②比:嗨,出了什么事,鲍:哦,没事。
比:谈谈吧,你是有心事的,把事情告诉我。
鲍:欣蒂有点要和我分手的意思,她今天晚上和别人出比:噢,我明白了。
鲍:是的,失去了她我可受下了。
比:前不久,我也遇到这样的事。
鲍:你也会有?
比:是的,发生这种事可真不好受。
鲍:我不相信,像你这么英俊的人,还会有人不要你?
比:这种事情都免不了一两回。
鲍:我想,你说得对。刚才我还觉得数我最倒霉。现在明白了,并不是只有我才有这种事,谢谢你。
b。建议补充说明。给对方提出一些要求对方更进一步说明的建议,可以给对方以激励,请看下面这则例子:
k:我的外语考得太糟糕了。
P:是吗?
K:仅仅考了30 分,真是差中之差,名落孙山外。
P:你觉得这是考题的原因吗?
K:不,这是我本身的原因,考前我用大部分精力去看数学,外语基本没看。
P:你的同学考得怎么样?
K:没看他们的成绩单,我一看我的成绩单就悲伤不已,迅速离开了。
P:现在感觉如何?是不是比先前好一点了。
上面这段对话中,P 的提问很有艺术性,没有一个句子是使用“你应该怎样。。”这样的语气,让对方能在这谈话中把自己的苦恼一股脑儿端出来,以此她的心情也就逐渐平静下来了。
C。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回答。描述性的语言是为对方考虑,评论性的语言则有教训别人的味道。如“我知道你今天情绪不太好”就是描述性的,而“你最好不要这么闷闷不乐”则是评论性的语言。
d。予以肯定性的反馈回答。积极的反馈反映同感程度深,能给对方以更大的喜悦或安慰。如:
K:我打赢了,赢了5 分。
P:我想你也会赢的,我和张兵在你比赛前就打过赌,我赌你一定赢。
K:你看这奖牌多漂亮。
P:漂亮的奖牌总是会和你有缘的,下次再多拿几个回来。
其他的语言性技巧还很多,可以参看前面的“积极倾听”部分中的技巧部分。
(2)同感理解的非言语性技巧。这一部分与“积极倾听”部分中的“非言语性技巧”差不多,这里就不再重复,请读者参看前面的内容。
以上分别介绍了确认他人的两个方面:积极倾听、同感理解。这两大内容虽然分开但其在交际中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也许积极倾听的过程也就同时是同感理解的过程,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交际的时候,文际行为者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交际中赢得更多的朋友,把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织碍越来越大,越伸越远。
八、融为一体“融为一体”,意味着“自我”与“他人”的界限的模糊与消失,二者合而为一。两个人的关系进入到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一般朋友的范畴,是力亲密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不仅存在于同性,也存在于异性,既存在于年轻人中,也存在于老年人中。在这种关系中,两个人互相理解,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协作性,双方都体验到一种结合,都觉得自己与对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个体,双方的每一言行都关系到对方。在其中的人,体验到的愉悦是局外人无法感受和想象的。
融为一体的冲动来自于人性深处的本能,这本能便是爱。每一个人都希望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当二者恰好契合时,合成一体的冲动便产生。诗人们写道:“爱,正是爱,使世界环绕它运行”,流行歌曲唱道:
被你爱是多么甜密,我需要一个人的胳臂保护,这就是你;我需要一个人以甜美的爱,理解我的欢与悲,这就是你;你对我这么好,胜过我对自己。。
我去每个地方,都不觉得陌生,因为那儿没有别人,而只有你,我真想用死来感谢你,宝贝──被你爱是多么甜蜜。
把二者合而为一的技巧有两种:一是改变称谓的言语技巧,把“我”变成“我们”,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亲密者还叮根据具体关系约定俗成地使用一些只适用于双方之间的具有独特含义的词和短语,典型的如情侣间的呢称,逗趣性的贬词。二是非言语技巧,比如不断缩小彼此间的距离,使用类似的说后方式,穿着类似的衣饰等。
但是,以依附为特征的融为一体又很容易迷失掉自我,这大约是有得有失的普遍原理所起的作用吧!这在恋爱婚姻中体现得较多一点,前苏联女诗人卡扎柯娃有一首《无题》诗写的正是恋爱中女人的失落和自我迷失,因爱而自我迷失。诗这样写道:
爱我吧,羞涩地,爱吧,胆怯地,仿佛我们的婚姻是由上帝和人撮合。
爱我吧,坚定地,像绿林强盗那样捉住我,俘虏我,将我绑架。
爱我吧,毫无畏惧地,粗暴地,凶狠地,冷淡地抓住我吧,像摇一支桨那样摇我。
毫不在乎地摘下我,像摘一柬丁香,发狂地跟随我,仿佛我是一声警报。
爱我吧,父亲般地,教养我,塑造我──像在一篇出色的特写中,规矩地爱我。
温柔地笑吧!
坚定地辩白吧!
对我生气,骄傲,疯狂。。
只要你爱我。
只要爱我!
诗中看似到处都有爱的疯狂,但这恰恰是一个反讽,爱的漩涡中女性迷失了主体性和与男人的平等性。有诗评家称其为一曲女权主义的圣歌,道理怕也就在这里吧!
正因为有迷失自我的可能性,所以,“融为一体”之后便是“超越一体”
了。
九、超越一体“融为一体”很美,但它毕竟有致命的缺陷,所以,“超越一体”便也就是必然的逻辑结果了。
自由、平等、独立,从来就是人类的最高价值,超越一体,也正是要在一体的基础上维持人的这种最高价值。我肯定他人,并不是要求我去完全接受对方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同样的,当我们超越与他人建立起来的结合体,我们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有自己的独自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平等,是保持亲密关系的关键,配偶的双方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任何一方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应因与另一个人结合一体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或者分裂了自我。一旦我们能够与另一个人结合,并且能超出这个结合,那么,我们将觉得“我”和“我们”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古人所说,“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朋友,当你与别人融为一体时,可千万别忘记了一点,成为你自己!
第七章 提高你的沟通能力——心灵
一、朋友是谈出来的卡罗·金有一首歌《你有个朋友》,歌词如下:
当你倒了霉,碰上了麻烦,你需要爱的关照,而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会如意地降临。
请闭上眼睛想我吧,我马上就会来到,我将照亮一切,甚至在最浓重的暗夜。
你只须叫出我的名字,无论在何方,你知道——我会飞奔着来看望你,无论冬天、春天、夏天、秋天,你只须唤我一声,我马上就来到——你有一个朋友。
拥有一个知心朋友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他(她)可以给你安慰,解除、分担你的优伤,与你共享欢乐!
是不是依靠金钱、权势、地位或阿诀奉承就能获得友情?不是的。只能以心换取心,以友情换取友情,以真诚换取真诚。
友情的传递,真诚的表达,都离不开交谈。朋友是谈出来的。
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变成朋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①陌生人;②熟人;③朋友。
在陌生人阶段:大家刚刚认识,只需就对方的基本情况(如名字、职业等)或社会热门话题等进行交谈。不能询问对方的隐私。即使你很想与对方结交,也不要表现得太亲热;否则对方会认为你侵犯了他的空间。
在熟人阶段:坐得略近一些,谈话比较深入,对个人私事略有涉及。老师、同学、同事等大都处于熟人阶段。
在朋友阶段:与对方的身体接触较多,谈话时握握手、拍拍对方的肩膀等,彼此能够吐露隐私。
一般来说,朋友大都是由熟人发展而来的。随着熟人之间交往频率的不断增加,交谈内容的不断深入,感情的不断加深,两个人最终成了要好的朋友。
例如在托尔斯泰所著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情节。
斯基华与家庭女教师之间的风流韵事被妻子陶而知道后,陶丽伤心之至,要与他分手,任斯基华怎样悔过,都不能使她改变。无奈,斯基华请来了远在彼得堡的妹妹安娜。陶丽认为,无论是谁,都不能说服她原谅丈夫。
请看安娜与陶丽的谈话:
“陶丽,我的好朋友,他已经告诉我了,可是我想从你嘴里听听,你把前后经过都讲给我听吧。”
陶丽用询问的目光对她望了望。
安娜脸上现出真挚的关切和友爱。
陶丽把前因后果讲了一遍,越讲越委屈,最后哭起来。安娜很同情嫂子,并分析了哥哥的所做所为,认为哥哥只不过是一次感情冲动。安娜说:“陶丽,听我说。当年斯基华爱上你的时候,我是看见的。我记得他当时跑到我那儿,流着眼泪谈到你,你在他心目中多么崇高啊!他同你生活得越长久。
就把你看得越崇高。”安娜劝陶丽与斯基华和好,并说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自己会原谅他,完全地原谅他。
“哦,这个当然。”陶丽很快地插嘴说,“要原谅就得完完全全地原谅。
哦,我带你到你房间里去,”她说着站起来,一路上楼住安娜。“我亲爱的朋友,你来了我真高兴!我现在舒服些了,舒服多了。”
经过两人推心置腹地交谈,陶丽的心情平静了下来,由认为“任何劝说都无济干事”到“感觉舒服多了”,陶丽开始称呼安娜为“亲爱的朋友”。
安娜帮助陶丽解除了心中的疙瘩,友谊在交谈中得到了发展。
二、程序朋友之间沟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发出与接收过程。具体可表示力以下三个阶段:
(1)发送信息的人将思想组织为语言。包括几个方面:想与某人接触的动机形成、交往媒介(书信、电话等)的确定、交往时间的选择等。
选择媒介应视对方的情况来定。对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用书信的方式可能会不理想;而自己不善辞令,对方又颇有文化修养,用书信的方式可能效果较好;若对方反应迟钝,则表情语、身体语就如对牛弹琴;而对一个敏感的人,一个微妙的眼神比任何语言部有成效。
选择适当的沟通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托尔斯泰笔下的列艾在向他心爱的女人吉梯求婚时就很注意时间的选择。列文到达吉梯家里时,晚会还没开始,客人们还没来,男女主人都还在自己的房间里,客厅里空荡荡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谁会妨碍他向她开口。
这正是列文选择的最佳时机。
不注意选择时间将会影响两人之间的沟通。对方的休息时间、工作时间都要尽量避开。
(2)信息通过媒介表达出来,接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