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气如此高昂,我敢断定,此战,冠军侯必胜啊。”东方朔小声的与身旁的董仲舒交谈。

    董老丞相,认同的点了点头。

    很快,震耳欲聋的“必胜”声,消失了,只因霍去病简简单单的挥了一下手,那万余精骑便在没有一人发出声音,只有钱小胖最后不小心又跟着喊了两句“必胜。”结果换来了无数人鄙夷的目光。

    点将台上,刘彻大手一扬,身后的小顺子公公急忙低头弯腰,捧着一面黑底红边金丝勾勒而成的霍字大旗来到了刘彻身旁,在旗上,还摆放着一颗虎符。

    刘彻从小顺子公公的手中拿起虎符郑重的交到了霍去病的手中。

    “去病啊,这调兵的虎符你且收好,此符不仅能调遣你麾下的万余士卒,边关的守军你亦有权利调遣,不要辜负朕的一番心意。”

    刘彻将能调动边关守军的虎符交给霍去病,用意很明显,就是担心霍去病万一遇险,他可以从边关调遣援军助战,虽然路程遥远,但刘彻相信,凭霍去病的本事,即便是被匈奴人团团包围,至少也能支撑到援军到达的那一刻。

    实际上,这不是一枚调兵的虎符,称为刘彻赐予霍去病的一道护身符也许更为贴切。

    霍去病盯着虎符,略加思索,便接了过来,但在他的心中早已打好了算盘,虽然他接过了虎符,可这枚虎符他永远也不会用,只会让它安安静静的躺在自己衣襟之内,待班师回朝的一刻,他在将虎符还给刘彻。

    这一次,他不会借助任何外力,就像上一次那样,只凭借自己,和他麾下的士卒而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将虎符交给了霍去病,刘彻又从小顺子公公的手中拿起那面霍字大旗,将大旗展开的刹那,霍去病自然而然的挺起了自己的腰板。

    刘彻语重心长的握着随风飘扬的大旗道:“去病,这面帅旗是朕命人连夜给你赶做的,望你不久之后,不仅能带着这面帅旗班师,也能带着朕想要的东西,一并归来。”

    “去病,绝不负陛下之托!”

    霍去病再一次弯腰低头谢恩,从刘彻的手中接过帅旗后,望着其上那个随风舞动的霍字,霍去病心情激动,当即便是一声大喝。

    “周兴!”

    “在!”

    执旗手周兴听到霍去病的呼唤,快步跑到了点将台上,单膝跪在了刘彻和霍去病的面前。

    霍去病扶起了周兴,随即将自己的帅旗郑重的放在了他的手中,“这面旗,依旧由你来持。”

    周兴猛然抬头,看着霍去病,看着他手中的这面威风凌凌的霍字大旗,周兴的眼眶不由红肿了起来,这是将军对他的信任。

    从霍去病的手中接过帅旗,可以看到,周兴接旗的手都在轻微的颤抖,两名士卒找来了一根高高的旗杆,很快,这杆霍字大旗便在点将台上挺立了起来。

    那个霍字,随着春风,轻轻的飘荡在点将台上方,所有精骑立身于自己的战马之上,神情肃穆的注视着那面随风飘荡的大旗。

    而这时,持此帅旗的周兴,更是眼角含泪,一声大吼。

    “旗立,人便在,人亡,旗亦不倒!”

    霍去病战袍一抖,直视点将台下的一万精骑,大手一扬。

    “出征!”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缓缓吹响。

    霍去病转过身最后向刘彻,卫子夫,还有卫青等人行了一礼后,带着身后的五将,还有周兴与那杆帅旗,一步步走下了点将台,翻身一跃骑上了追风。

    “出发!”

    “驾。”在低沉的号角声中,霍去病率领排列成了一条长龙般的大汉精骑,驶向了远方。

    这位少年将军,又一次踏上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征程。

    刘彻卫子夫还有卫青等人,就站在点将台上,遥望大军离去的身影。

    。。。。。。。

    刘彻盯着远方那名驾马挥鞭,愈行愈远的少年将军,在心中暗暗道:“去病,不要让朕失望啊。”

    卫子夫凤眼含泪,“去病,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卫青背着自己的双手,却是不由发出了一声长叹,抬头看着头顶的苍天,眨了眨那苦涩的眼球,在心中暗自呢喃。

    “以往都是我出征,你替我送行,这次反倒是变了过来,去病,没想到这送人的滋味儿,真是不好受啊,舅舅倒是能体会你以前的心情了,但你能完成自己的心愿,舅舅着实为你感到高兴和骄傲,不过。。。。。。”

    卫青小心撇了一眼左前方那道身穿黑色龙袍的身影,瞧着刘彻,卫青心头不由一颤,急忙低下了头。

    “不过我们的陛下,真是太让人寒心了,去病,尽快离开长安吧,这样你就会读到我给你的信了,要按照舅舅信上说的那样,小心行事。”

第六章霍去病的性格缺点

    自大军驶离长安城外,霍去病带着人一路行军,狂奔了两百六十余里,大军所过之处,沿途的百姓不由跳脚张望,更有许多人自发的为大军送来了很多给养。

    因为天色渐晚,再加上霍去病要和手下的五位大将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行军大事所以,这才停了下来,在一座名为临城的小城外,大军在此安营扎寨,进行修整。

    从长安到此次大军的出塞点陇西,两者之间大概相距了四百七十四公里,在古代也就是一千余里,霍去病麾下大军昼夜不停的话,在四天左右便能赶到陇西,目前霍去病的一万精骑,也就是一万霍军,在经历了两年的训练,行军速度达到了恐怖的两百八十余里,比霍去病期望的标准还要高出了大约二十里左右。

    目前,霍去病的计划是先率军赶到陇西,在由陇西出塞,从而进入河西地区,展开征战。

    不过在赶往陇西的这段时间里,霍去病不会让士卒跑的太狠,行军速度维持在一百八十余里到两百之间这个速度便可,这样的话,霍去病大概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赶到河西,可按照霍去病的战术思想,速战速决,闪电战,才是他该有的风格。

    但暂时不行,因为他需要养精蓄锐,必须要让自己麾下的士卒保持良好的状态和体力,来应对接下来的大战,在进入河西之后,霍去病不会在这么缓慢的行军,几乎每一天的行军速度都要达到最高。

    抛开让士卒养精蓄锐,还有一个原因迫使霍去病不能快速行军,因为一个人,不错,就是目前那个被周兴带在马背上跑了一天,结果还是累的不成样子的钱小胖。

    在赶到陇西之前的这段时间,霍去病要把钱小胖改造成一名真真正正的大汉军人,不仅是为了帮助钱小胖,也是为了能让他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存活下来。

    别看霍去病之前跟楚梦瑶说,只要他活着就一定会把钱小胖安然无恙的带回来,可事实上,这一战,哪怕是霍去病自己都清楚,前路等待着他的到底是怎样的敌人和凶险的大战,连他自己都不敢保证能活着班师回朝,活着回去见楚梦瑶黄小伟他们,又怎么可能保证钱小胖的安危呢?

    决战一旦打响,霍去病定然是分身乏力,指挥士卒作战都很吃力,就更不要说保护一个人了,所以钱小胖能否活下来,还是得看他自己。。。。。。

    但这里似乎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霍去病明知自己这一去凶险万分,却还是带上钱小胖了呢?

    这个答案,或许就该归功于李老四了。

    因为一开始霍去病想带钱小胖来大汉参军,可以说完全就是一时心血来潮,当时的他并没有顾虑到那么多,也没有去思考钱小胖真的死了该怎么办,可当霍去病突然想起万一钱小胖不幸战死,自己还活着,该怎么办?他又该如何面对楚梦瑶和老钱夫妇?

    所以出征的当天,在他第一眼看见李老四时,霍去病先是走到李老四身旁,小声的问了他一句,“我可以带他去大汉吗?”

    李老四先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随即丢下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他有八十二年阳寿。”

    听到这句话,霍去病彻底放下了心,看来钱小胖并不会战死在大汉,得到这个讯息,就足够了。

    说来,霍去病这个人也有一个很大的性格缺点,那就是他不珍惜生命,想想也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怎么可能是一位圣母呢?

    霍去病不珍惜生命的对象只是普通人,并不包含他的朋友在内,所以在想到要带钱小胖上战场时,霍去病的心中肯定隐隐约约的闪过了钱小胖万一战死怎么办,可他就是没有往深了想,甚至刻意没有去想,如果把他当时心中的想法用文字展现出来,大概就是如下这般。

    死就死,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能死在战场上,何尝不是一种荣幸。

    霍去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不珍惜生命,普通士卒死多少,即便他心里会难过但也不会太难过,因为在他看来,为了国家捐躯,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他也从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仔细想一想霍去病做过的那些事儿,还有行军打仗的特点,就能知道,他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摆放在第一位,只要能成功,只要能取得胜利,不管多么危险的事情,他都会做!

    马革裹尸,岂不快哉。

    摆在霍去病心中第一位的永远是他的祖国,他的大汉,为了大汉霍去病做什么都可以,试问,一个潜意识中都把为国捐躯当成了无上光荣的人,让他去珍惜普通士卒和钱小胖这么一个都算不上朋友的生命,未免有些不切实际吧。

    而真正让霍去病幡然醒悟,明白钱小胖不是他手下那些将士,他不能随便的将他带上战场,置入险地,还是因为霍去病想起了楚梦瑶。

    一句话,他不能让楚梦瑶的弟弟死在自己手中啊,如此也就有了后来,霍去病询问李老四钱小胖能否被他带到战场的事情,如果李老四摇头,霍去病是绝对不会带钱小胖来大汉,以后他也不会在管那个烦人的富二代,就让他自生自灭去好了。

    钱小胖得感谢李老四,当然主要也得感谢自己表姐楚梦瑶,要不然这个死胖子富二代估计得啃一辈子老,不懂事儿一辈子,老钱最后被他气得归天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

    霍去病立身于自己的帅帐之中,背着手紧盯着面前高高挂起的河西地形图,在地图上,霍去病仅仅能看到一些山脉河流的大致方位,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连匈奴部落的聚集地都没有明确的标示。

    说来,要是霍去病什么都知道,那汉武帝这次估计也就不会派他来出征了,因为他此行最大的任务不是与匈奴人交战,而是摸清河西的地势地形,还有在这里的匈奴人布防情况,简单来讲,霍去病是一位斥候。

    自冒顿单于时期,河西被夺走后,大汉的军队已然有几十年没有踏上过河西这片大地了,等待着霍去病的将是未知的凶险。

    而霍去病帅帐挂着的这幅羊皮地形图,并不是汉朝的产物,乃是前秦时期所绘制的河西地形图,在这几十年上百年间,河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大汉对这里却是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在河西,有浑邪,休屠,折兰,卢侯四王所率领的数万匈奴精骑,其余的,就连河西之地有多少匈奴人的附属国都不清楚。

    面对眼前的局面,霍去病也很发愁,所以他不再去思考接下里的行动,用一句话表面他现在的想法,大概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霍去病转过身,在他的帅帐中,五名身材修长,身着红色战甲的汉将一直安静的站在他身后。

    左手边,两名体型魁梧,满脸胡须,身材高大,头上还系有几缕匈奴人独特发髻的大将,在霍去病转过身的第一时间便十分恭敬的低头拱手,“将军。”

    仆多,高不识,霍去病从刘彻屠刀下解救出的两名匈奴将领,这二人都是聪明人,他们都清楚,若不是因为霍去病,自己恐怕早就被那无情的汉帝一刀杀掉了,所以论忠诚,这账内的五将中,当属他二人对霍去病最为忠心,乃至于到了愿意为霍去病死的地步。

    不仅是霍去病对他们而言有救命之恩,也是因为。。。。。。伯乐难寻啊,霍将军这么相信我们,不仅救了我们一命,还愿意带我们这些在汉人眼中是十分不耻的匈奴蛮子上战场,建功立业,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效忠霍去病。

    不光是仆多和高不识二人,包括那四千匈奴降兵也是如此,他们对霍去病非常感激,再来日到了战场上,他们杀起匈奴精锐一点都不比汉军将士来的慢,甚至下手还要更狠。

    匈奴人,跟我们不一样,不是整体的一个民族,他们虽然统称为匈奴人,但实际上还分为很多的部落,在面对大汉这个强敌时,他们会团结到一起,可在文帝景帝时期,匈奴人自身发生的内乱所死亡的人口,几乎和汉军杀得是同比,仅仅就是少了那么一点而已。

    而这四千匈奴降兵,也正是来自于不同的部落,所以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什么同胞,因为那些同胞有的搞不好还杀过自己的亲人。

    在仆多和高不识身旁,也就是站在最中间的那名二十七八岁,勇武的脸上蓄着一缕胡须的年轻将军,便是大名鼎鼎的赵破奴,如果说高不识和仆多是大军中对霍去病最忠贞不二的两名将军,那赵破奴便能排上第三位。

    他的命也是霍去病救的,而且这个人也是个十足的将才,但就是有一点不好,他比较现实,分得很清,也可以称之为理智。

    霍去病救了他,所以他一定会报答霍去病的救命以及知遇之恩,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无所谓,可一旦要是让他觉得,你的恩情,我已经还完了,那他便不会在那么死心塌地的为你效命,可以将死心塌地这四个字换为秉公办事。

    该做的我一定会做,不该做的,那就跟我没关系了。

    很现实也很理智,并不像高不识和仆多,早已打算用自己的一生来为霍去病效犬马之劳。

第七章舍服知成而止

    匈奴人于汉人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身体素质的差距,匈奴人,一群天天在草原上放牧食肉的家伙,因为过于良好的伙食导致他们一个个长的都五大三粗的,就拿高不识和仆多来说,俩人的身高都超过了一米九,大概维持在一米九三左右,很是高大威猛,身上的肌肉更是没得说,贴身的铠甲穿在他们身上都显得有些小了。

    赵破奴,即便是这位从小生长与匈奴的汉人,可他的身高也只有一米八三左右,身材相比于身旁的仆多和高不识也是显得瘦弱了许多,但有一人,正是站在赵破奴身旁的那位大将,他的身材与高大的匈奴人相比,竟完全不落与下风,身上的肌肉甚至比仆多,高不识二人还要发达。

    要不是知道他是正儿八经的汉人,恐怕在那缕大胡子,和凶神恶煞的面目衬托下,这位老兄是匈奴人的概率可能更大。。。。。。

    在赵破奴身旁,一员身形雄伟,面容粗狂,身披战甲,腰系两把长柄大刀,脸上蓄着一大把比匈奴人还有厚重的胡子的大汉,站在赵破奴身旁,冲刚刚转身的霍去病一个抱拳,粗声粗气道:“将军,末将已经安排好麾下了巡夜的士卒,将军稍后可去查探。”

    大汉说这话的语气可能恶劣了一点,但凭良心说,他没有丝毫要跟霍去病找事儿的想法,对于霍去病他也是很钦佩,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取得那么奇迹般的战果,饶是他这种五大三粗到了极点的人,也不得不对霍去病发出一声赞叹。

    而他之前说话的语气之所以那么恶劣,完全是因为他这个人。。。。。。本来就是这样。

    他从来不知道温声说话,小声说话是什么概念。。。。。。也正是因为这样,这家伙刚参军的时候没少被人欺负,只因为他跟人随便打个招呼,那发出的声音也跟要和人拼命差不多。。。。。。

    大汉的身高大约在一米九六左右,也就是说他的身高比蒙古人还要高大,至于身材,那也是相差无几,除了大汉那凶神恶煞的脸庞,和高大威武的身躯,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他腰间系着的那两把长柄大刀,这两把大刀中每一把的重量都达到了四十斤左右,俩把加在一起,那可就是八十斤。

    遥想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足有八十二斤,此人的双刀竟然也达到了八十斤,可想而知,光是论力气,这家伙就不弱于关二爷,而他的形象也很适合武将这个角色,恩,还是属于那种没脑子,就会乱打乱杀的,可要是这么以貌取人的话,那可真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这个人可是霍去病看中的啊。

    而且,他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

    振武校尉,双刀大将——张太戍

    对于张太戍说话的语气,霍去病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平淡道:“恩,有劳张校尉了,本将稍后会去查看的。”

    张太戍跟霍去病一个抱拳,“诺。”

    在张太戍身旁,也就是站立与最右手边,一名和赵破奴身材相仿,但跟张太戍,仆多,高不识,这些常年在边关饱受风吹雨打,脸色已然转为黑黄的人不同。

    他的面容虽也呈土黄色,但却颇为白净,称得上相貌堂堂,脸上有着两缕淡淡的胡须,身形显得比较瘦弱,最关键的是,此人身上有一种儒雅的气质。

    光是站在那里,便和身旁那四个五大三粗的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此之外,在他的身上还能感觉到沉稳二字,神色平淡的站在张太戍身旁,一句话也不多说。

    中郎将,李田,霍去病跟刘彻要的五名随军出征的低级将领中,算是级别最高的一人。

    李田参军三载,已然位居中郎将一职,在大汉的军制中算得上是中高级将领,因为他是长安京军中,北军的一员。

    在汉代,兵马分为三个部分,边防军,京军,还有郡军,边防军顾名思义,防御边关,郡军,同样是地方士兵。

    可在汉代,因为长安本身地处与西北地区,距离匈奴人盘踞的大漠戈壁草原,相距甚近,再加上匈奴人多为骁骑,行军速度甚快,万一他们突破边关,则长安危已,各地郡兵相离太远,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此,汉朝皇帝便设立了京军,专门负责拱卫大唐长安。

    在京军中又分为南军和北军,南军也就是羽林卫,自汉武帝时期,兵源数量已达一万五千人,专门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