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浮生小记-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在卢苘和孟白后面的两个女人,知道是他们带来贴身侍候的妾室,转身对成姑姑说:“先将她们送到客院,好好安置。”

    这时酒菜已经送了上来,卢八娘让人给这三人斟了酒,“你们喝一点吧。”

    孟白也急于转变话题,他到齐王府时让人通传问齐王有什么话要带给儿子,齐王就让他吃了个闭门羹,这种事他本不想说,但被问到了又不能不说,而且不管他怎么想轻描淡写,也不可能改变事情的性质。于是他赶紧笑道:“让人把我带来的新酒拿过来你们尝尝,这种米酒孕妇也可以喝一点的。”

    说着新酒已经送了进来,放在炭火上加热后斟上,卢八娘也接了一杯与大家煮酒谈天。

    就在这一会儿的时间里,司马十七郎已经重新爽朗地笑起来,“想来孟表兄一定又酿出别出心裁的好酒了,今天我就放开量多喝一点!”

    作为淮北军的领袖,司马十七郎一直在不断地磨练着自己的意志。他是淮北王府的家主,要为自己的妻儿负责;他是淮北军几万人的支柱,要为他们的生死存亡负责;他将来还是淮北一带的霸主,要为几州的兴衰负责,他身上的担子重着呢,他要关心着的人多着呢,他实在不可能为一些过去的事伤心。

    现在,父王对自己的不屑不应该让他难过,就是皇上对他的打压他也不会放在心上,他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统率淮北百姓,收复故国!
第七十四章 煮酒笑谈京中旧事排戏展现淮北新貌(二)
    从美酒到菜肴,从诗词到行军布阵,大家的话题又不知不觉地落到了京城中的形势上。

    京中的形势哪里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孟白先从他前来的原因说起,原来他这一次到淮北竟然还是奉皇上的旨意出来的,并且刚刚在前营还搞了个很正式的宣旨,皇上让他来抚慰准北王,并送给淮北王女乐十名。

    所谓的抚慰,当然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想到皇上还这样“关切”着他们,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相互看了一下对方的眼睛,皇上的本质就是不想淮北王的势力变大,他宁愿司马十七郎耽于女色,也不愿他收复淮北。

    “我也没有想到皇上能派我这么个差使,便欣然接受了。后来才知道,皇上原本想派的几个人都不愿意北渡淮河,最后只得选了我。这小子就是听到旨意后辞了官出来的。”孟白指了一下卢苘又说:“除了他,还有几个人跟着过来了。”

    一心想北伐又没有赶上去年司马十七郎出征的人肯定会有,也会有觉得淮北军发展得还不错的人,当然也有在京城不好混过来的,总之随同孟白前来的还有十几个人,只是够不上资格来见卢八娘,所以被司马十七郎留在了前营。

    过了几天,卢八娘才知道原来跟过来的人中还有董青河,也就是董氏的亲弟弟,他今年已经十八岁了,自从董氏死后,因为有司马十七郎的照看,他顺利长大,按部就班地读书成亲。想来,他与卢苘一样,愿意到姐夫手下谋个前程,当然司马十七郎虽然肯照顾他,但却不会认他当小舅子的。

    话又回到了正题,孟白慢慢述说着,“皇上是仁厚,对世家更加宽容,眼下陆家在朝中一支独秀,人称陆半朝。崔氏完全被比下去了,卢氏已经有人开始起复,还有几个世家,也出来一些人入朝。只是庶族倒是完全被压下去了,尹家最为明显,只剩三两个人留了下来,也都是不入流的小官。”

    所谓仁厚,其实就是实力不足,压制不住朝臣;对世家宽容,也是同样的道理,世家强而皇权弱,这也不只是新皇的问题了,本朝从南迁后就一直如此;而庶族势力减退,说明老皇上为加强皇权所做的努力完全失败了……看来朝廷正是向着孟白原来所说的历史方向发展着。

    卢苘补充道:“尹家三郎被上司挑了个错免了官,天天在外面鬼混,还收了个外室偷偷养下一个儿子,九姐知道后闹着要和离,原来大伯父不同意,后来三伯父天天吵,也只能不管了。现在尹家就是不肯写和离书,三伯父只好先将九姐接了回来,准备等出了孝之后再去理论。”

    “不过,就是等三伯父的孝期结束,就是把和离书签了,大伯母说九姐也很难再嫁合适的士族了。”女人在再嫁本没有什么,但是嫁过庶族的士族女,就像贬值了的货币一样,这其间的道理很难说清,但又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卢八娘听了这样的消息倒没有幸灾乐祸,因为从没有把卢九娘放在心上,所以既不会嘲笑她也不会同情她。其实那本是卢相为卢八娘安排的命运,她躲开了,卢九娘没有能力躲开,就只有承受。

    卢氏试验性与庶族联姻的第一桩亲事看来就要结束了,这也正是庶族的力量被打压的体现,与此相反的是士族更是达到权力的顶峰。孟白作为士族谱上排在第一位的孟氏后人,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才对。

    眼下皇上派了孟白出使淮北,也算得上孟白出仕后的第一件差使吧。司马十七郎的思路出卢八娘相差无几,他笑问:“孟表兄对朝政是不是开始有兴趣了?”

    孟白摇头笑道:“我最喜欢孟子的一句话——富贵于我如浮云!”

    一个浪漫的文科学生对于政治这种最阴暗最恐怖的活动确实一点也不想碰,他又提前知道未来的朝局会动荡不安,所以才坚持名哲保身。但是若说富贵于他如浮云多少还是有些言不由衷,孟白其实也是喜欢地位金钱的,只是不喜欢危险,所以才选了名士之路。

    卢八娘理解地一笑,但司马十七郎的笑中却带了更多的无奈,如果孟白能够在朝中有一定的发言权,于他是极有利的,只可惜,本应是他妻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只能是白白浪费了。他于无数次感慨后再一次在心里叹息了一声,接着听孟白讲京城中的奇闻八卦。

    总之,在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离开京城后,那里继续发生着各式各样的事件,现在这对夫妻听起来都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他们慢慢地已经与京城脱节了。

    皇上的旨意虽然能够到达淮北,大家表面也一样恭敬,但其实心里都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圣旨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即不能拿来换成吃穿用品,也不能用来抵抗胡人,甚至尊崇正统的汉人也不会因为一道写在黄缎子上的旨意而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想在淮北生存,要靠自己的实力。

    孟白的到来除了给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带来了不少的消息,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他们在淮北的生活一直太单调太紧张了,他就像调味剂一样改变了生活的味道。这时节,也正是农闲的时候,所以整个淮北军大营的气氛都欢乐起来。

    名满天下的大才子,高贵的孟氏传人,京城各种时尚的先锋,孟白正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司马十七郎帐下的几位世家子弟和名士对他也非常仰慕,他们在一起写诗作赋,引得淮南淮北的风流人物也纷纷来访。

    如今的司马十七郎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对于在淮北军大营里突然出现的这场文坛小盛会还是持非常支持的态度,他特别在一处风景优美的河湾处为他们临时围起了一个小小的游园,那里面有各种精美的馔食、香醇的美酒,华贵的器物,并把皇上赏下的女乐都送了进去,方便激发他们的雅兴。

    别看司马十七郎对于世家子弟和饱学之士特别尊重,又给予极优厚的条件,他们的日常供给甚至超过他自己,但是,卢八娘还是清楚他并不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比如后勤供应,比如属地的治理,比如练兵作战……

    想来他在思慕士族的荣光、放诞疏狂的洒脱、耀目的文采这些本时代最为璀璨的光芒的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些人只能做为精致的装饰,增加他的声望和名气,却不能给他带来实际的用处。

    这正与卢八娘的想法一致,她将孟白找来拜托他一件事,“你既然不急着回京城,就帮我写几个剧本,再排演出来。”

    “什么时候起你有了这样的雅兴?”

    卢八娘一笑,“我可不要什么才子佳人的故事,你帮我写淮北王接到先皇遗诏,变卖家产,招募兵马,北渡淮河,励精图治的一出戏;另一本写淮北王妃不惧艰难,带着幼小的世子陪同淮北王北上,在淮北军无粮的时候,毅然去楚州将首饰换了军粮。在回程中梦到先朝大长公主,指点她治理淮北之策,扶佐淮北王。”

    “噗!”孟白将口中的茶一下子喷了出来,咳嗽了几声才又说:“卢八娘,我真服了你!”

    “那好,就按我的剧情写吧,以后有时间的话再替我写一些类似的宣传剧,剧情我会告诉你。至于稿酬,决不会亏待你的。”

    “算了,你们现在穷成了这样,我就不要稿酬了。”

    “那你就先写吧,越快越好。”于是卢八娘更热情地支持着士人们的活动,看着她预定的戏剧写成并开始了彩排公演。待完全成功后,她会支持戏剧团到处巡演,做为她统一淮北意识形态的重大举措。

    淮北文化界的这些活动,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尚喆就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位。据说他听到孟右军在淮北军的消息后特别前来相见,顺便拜见淮北王。

    与想像中的铁血军人不同,尚喆是一位个子不高,白白胖胖非常和气的中年人,他礼貌周到地送了拜帖给内院淮北王妃行礼请安,还专门献给淮北王妃和世子各一份丰厚的礼品,珠宝锦缎、毛皮药材,其中一套用宝石做眼睛的黄金十二生肖尤其漂亮,旭儿见了就爱不释手,可见来之前是做了功课的。

    晚上卢八娘把礼单给司马十七郎看时笑着说:“难道尚喆以为我是冒顿单于的阏氏?”

    汉初时汉高祖被困在白登山,陈平派人给阏氏送了礼品请她说情,并告诉阏氏如果汉高祖败了,就会送美女给单于,那么阏氏就会被冷落,于是阏氏怕汉家送来美女便收下礼品力劝单于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

    “你正好做一次阏氏,收了礼告诉尚喆,他的异母妹我不要了。”司马十七郎笑着哄王妃,自从自己说近几年不会再纳侧妃了,她睡觉都安稳了不少。听孟白说过女人怀着孩子时心情好,肚子里的孩子才能长得好,就像旭儿一样,比别的孩子都要聪颖活泼。

    卢八娘果然被逗得笑了起来,“那么这些礼还是少了些,我怎么能将淮北王侧妃之位贱卖呢?”感觉到司马十七郎醒悟后对自己的好,卢八娘坦然享受,自己确实值得。

    玩笑归玩笑,卢八娘也是读过史书的,冒顿单于退兵哪里只是因为阏氏的劝说?当时刘邦手下有着几万精兵,樊哙带着几十万的大军正赶来支援,冒顿有所顾忌,更主要的是,即使冒顿打下了白登山,抓到了刘邦又有什么用呢?汉朝立刻就能新立一位皇帝,还不如双方和谈。

    最后的结果就是刘邦回了京城,将宗室女送给冒顿和亲。看到这里所有人都应该明白阏氏想达到的目标根本没有成功。所以卢八娘真正重视的一直是实力,归根结底,实力才是硬道理,一切弄巧在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就如尚喆,他的到来也是靠他自身实力的支持,尚家的嫡长子是软实力,手下有一定兵权是硬实力,所以淮北王夫妻二人虽然在背后说笑,但表面上却非常客气地招待他,但基于他是以与孟右军相会的原因来到淮北军大营,所以司马十七郎便也只与他谈些风花雪月的事。

    就尚喆的事情进一步分析下去,还是实力的问题。如果在司马十七郎刚刚渡过淮河到达淮北时,尚喆若是来见他,一定会得到司马十七郎更加的重视。但现在淮北王的实力已经大增了,反之尚喆的实力就不够看,于是司马十七郎稳坐微笑着等他的表演。

    卢八娘很欣赏司马十七郎的欲擒故纵,“你每天都只跟着孟表兄吟咏诗词,尚喆已经急了吧?”

    “他急他的,我又不急。”司马十七郎不以为然地说。
第七十五章 多方调兵北上抢粮三人联手南下开矿(一)
    实力决定结果,尚喆熬了些日子后终于熬不下去了,腆着脸在比他小十多岁的司马十七郎面前哭了一场,“继母不慈,离间父子之情,喆在尚家已经无立锥之地了。”

    按司马十七郎的思想,尚喆是尚家的嫡长子,有功无过,尚爽焉能无故废立?若是过去,他一定会热情地帮尚喆想办法,如何能自保还要忠孝两全,可现在司马十七郎明知尚喆说的是实话,但是故意摇摇头表示不信,“尚将军当年曾与我一同平叛,英明睿智,岂能糊涂至此?”

    尚喆总不能说自己父亲的坏话,于是只好又大哭起来,“若王爷不顾,喆死无葬身之地矣!”

    人是不断成长的,一件件事情发生过,特别是薛家坞堡的事件后,司马十七郎原本极光明磊落的性格也渐渐变了不少,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为了淮北军能够生存下去,他不得不使用更多的计谋心术。因此摇摇头说:“此乃君之家事,尚大公子还是不要在外人面前提及才对。”

    “尚家的事哪里只是家事?”尚喆抹了抹泪说:“淮北这边支持汉家衣冠的也不过数家而已,如果尚家先内斗一场,岂不是汉人痛而胡人快?那我宁愿从此在淮北王手中当一名马前卒,征战时死在胡人之手。”

    “当年诸葛丞相曾为境遇相同的刘琦公子出谋划策,让他带兵在外得以保全,尚大公子为何不师从呢?”司马十七郎轻松地拿了蜀汉时的典故来回答他。

    尚喆岂能不知刘琦故事?只是刘琦带兵在外也没得好结果,诺大的家业归了异母弟,不久便一病而死——而且谁知道他倒底是不是病死的呢?

    当然话不能这样说了,尚喆此番前来的目的是想谋得淮北王支持他,继承父亲的刺史之位,而淮北王表明根本没有支持自己的意思。尚喆苦笑了一下,他已经错过最佳的时机了,半年前淮北王刚刚渡河时,若是他能来结交,没准儿还能订下同盟,但现在淮北王明显不愿意帮忙。

    再想到继母谋划着将妹妹送进淮北王府,而淮北王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尚喆心中就更加七上八下,腿一软就跪了下来,“王爷,我好不容易借着来见孟右军的名义出来,求王爷救我!”

    尚家的事司马十七郎早打探清楚了:尚爽想废掉嫡长子确实不是空穴来风,而且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尚喆的异母弟弟尚颉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却聪颖异常,生得虎背熊腰,武艺高超,又兼他的亲舅舅蒋歆一心扶持,如果再加上淮北军的支持,尚喆确实前途不妙。

    况且尚颉年幼,尚喆年长,此消彼长,尚喆就快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只能求助于淮北王了。司马十七郎任由尚喆恳求了几回,觉得到了合适的时机,便让人拉起了他说:“你虽是尚家的嫡长子,你父亲哪里会不重视你?只是你一直没有承担起嫡长子应该负担的责任。”

    尚喆心里并不服气,他从小跟着父亲鞍前马后也立下不少的战功,又一直帮着父亲处理尚家事务,从未行差踏错,如何不应该接任尚家的家主呢?但他不敢直接反驳,便问:“请淮北王指教,我应该如何才能算是担起嫡长子之位的责任呢?”

    “尚家处于淮北战乱之地,并不同于普通世家,如果尚大公子以为自己做了普通嫡长子应该做的,就能得到嫡长子所能得的,那就是大错特错。”尚爽能在淮北这样的地方保住一方土地,怎么也算得上一代英豪,纵使年老糊涂,也不至于到了不分长幼秩序的地步。

    要知道随便废长立幼,乱了纲常,那可是乱家之祸啊!大约尚爽也觉出了大儿子若是在太平盛世守成当然足够了,但是在乱世可能会守不住尚家,于是心便偏向了能干的小儿子。

    可是舍掉长子,尚爽也下不了决心,于是他一面对继夫人想把女儿送到淮北王府听之任之,一面又放大儿子到淮北军大营,这才是尚爽最糊涂的地方,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司马十七郎正是要利用他的糊涂,把尚家拆得四分五裂,收到自己麾下。于是他继续指导尚喆,“尚大公子若是想令你父亲和尚家将领们信任你,愿意将尚家的未来交给你,那么我给你一个建议。”

    “每年秋收时节,胡人都要来抢粮抢人,淮北汉人深受其害,尤其是尚家这两年很多屯田所都颗粒无收,军心极为不稳。今年尚大公子不如主动请缨带一支人马,在秋收前越过尚家的边界提前到胡人的地盘先将他们的粮食抢收回来,尚家再不会有人想取代你的地位了。”

    “可是,”尚喆郁闷地看向司马十七郎,淮北王到淮北还不满一年,他根本没有见过胡人是如何凶悍,每年胡人来抢粮时,铁骑如风,汉人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更不必说主动迎上去了,“王爷,胡人确实厉害,我们只能依靠城池抵挡住他们的攻击,若无城墙的保护,怎么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正是汉人们的共识,从朝廷到民间,所有人都觉得汉人打不过胡人,自汉武帝出兵大败匈奴国家疲惫后,中原对于胡人就一直采取守势。而事实上,胡人的武力值确实也远远超过汉人,而汉人能依仗的只有高大的城池。

    对于尚喆的担忧,司马十七郎微微一笑,“今秋我会出兵收复失地,自有破敌之法,你只管带兵观阵,待我得胜后,你还可以跟在后面协助作战,我会分些战功给你。”

    尚喆似信非信,但确实没有别的办法,想到淮北王是当世之名将,他总要试一试,于是便与司马十七郎约定了时间,细细算起来,离秋天已经没有多久了,所以便告辞回去整军。

    尚喆来淮北军大营,蒋夫人岂能不知,自从她派人向淮北王提出把女儿送进淮北王府,淮北王并没有答应,当然也没有拒绝,于是这次她让自己的弟弟蒋歆前来促成亲事,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