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列强代理人-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亏阁下来的及时,否则再过几天,我就要和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一样,被送上断头台了!”李明峰暗含讽刺的说到。

额尔金和李明峰对视一眼,都露出了微笑,看来额尔金也清楚事情的具体经过。

会谈开始,大清一方由东阁大学士桂良与直隶总督恒福做代表,联军一方是额尔金和葛罗做代表,李明峰做翻译。

“贵国在去年的行动彻底的违背了和平友好的宗旨,也彻底的激怒了我们,今年我们来到东方,是要用武器来洗刷我们的耻辱。”额尔金激动的说到。这个疯狂崇拜帝国荣耀的老头,对于去年的战败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过去是非,今日不提,主战之事全由朝中某些人所为,本官一直是力主和议的。”桂良说到。

额尔金听了翻译,怒到:“我不明白你们国家内部的事情,也不想明白这些。我就知道我们帝国的军队遭受到了攻击,我们需要赔偿!”

桂良说到:“如今圣上明察秋毫,已经下旨,可以补偿联军的损失。”

“那已经签订的《天津条约》是否可以正常换约,开始施行了呢?”葛罗问到。

桂良此刻有些迟疑的回答到:“《天津条约》诸条皆可行,唯独进京换约和公使驻京两事,圣上不准。”

李明峰一边翻译,一边想到,这咸丰皇帝,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就让洋人在北京换约又能怎么地,就让洋人在北京设个大使馆,又能怎么地。

额尔金听了翻译,站了起来,十分生气的说到:“这是基本的国际交往准则!我们大英女王都在合约上签字了,你们的皇帝也要签字!我们也必须在北京换约!大使馆也必须设立,否则我们国民的利益就无法保护!”

桂良见到额尔金如此无礼,也冷声说到:“我们大清不想轻启战端,不是惧怕你们,而是为了黎民百姓着想。大清皇帝陛下何等尊贵,岂能在合约上签字!如果额尔金大人想要银子,想要通商口岸,甚至取消关税,我们都可以答应,唯独这两条不能答应!”

李明峰心中暗骂,这帮老顽固,可以出让主权,就不能接受和外国的平等外交。天朝上国思想真是害死人!

会谈刚刚开始,就有了十足的火药味。最后,桂良提出,可以将《天津条约》上的所有事情都答应,再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完全免除关税,允许鸦片以洋药的名义合法进口。但是唯独公使驻京和进京换约两条,桂良是死不松口。

最终,会谈不欢而散。回到直隶总督府后,李明峰要求单独去拜会额尔金。桂良对李明峰的办理洋务能力还是十分信任的,所以就准了此事。

结果,当天晚上李明峰也没有再回来,第二天,李明峰派人来传信,说他就暂住在英法联军之中了。桂良知道,李明峰这是不信任他,虽然生气,却也无奈。

桂良也给李明峰回信,他希望李明峰仍然顾念国家朝廷,一定要忠心办理洋务,将来立功,朝廷少不了封赏。

第二天,桂良和恒福又去求见额尔金和葛罗,哪知人家这次是彻底不见了。桂良无奈,当天就灰溜溜的跑回北京回复咸丰帝去了。

1860年9月2日,在天津经过休整,英法联军再度出兵,这次直指清军主力僧格林沁部驻扎的通州。

4日,咸丰帝见到主和派桂良和谈不成,又改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到通州议和。

两位老爷到了通州,派人给英法联军送信,要求联军派人赴通州议和。额尔金接到信,召集李明峰等翻译和英国随军使团成员讨论此事。

“我看给清国的压力已经足够了,如果他们答应我们的条件,战争就到此结束了。你们看,这次的会谈应该谁去参加?”额尔金问到。

“威妥玛大人已经返回了伦敦述职,普鲁斯大人在上海租界,这次就由我去吧。”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英国人,金发碧眼,英俊非常。

这人名叫巴夏礼,和李明峰多多少少有些交情。咸丰七年底,英法联军攻进了广州城,柏贵做了个傀儡总督,组织了一个广州治安委员会。治安委员会由英法两国共同控制,是广州城的实际管理机构,在这委员会中的英方代表就是巴夏礼。

要说这巴夏礼,号称中国通,十四岁就到中国来投奔他的姐姐,在华已经十九年了。他这一辈子,在中国的时间,比在英国还多,所以不通中国事物的额尔金十分重视这人。

“巴夏礼你去最好,另外,李,你去不去?”额尔金问到。

“我?”李明峰说到,“我还是不去了吧,我先休息几天吧,毕竟在监狱待了半年的时间,太疲乏了。”

李明峰是不想参加这次会谈,因为结果他已经猜到了。不说他穿越前就已经知道,这次战争英法联军肯定要攻入北京。单说这次朝廷派来谈判的人,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穆荫,这两人都是主战派,桂良尚且无法和洋人达成协议,更何况这两个向来就叫嚣着要修理洋人的老爷了。

常州事件给李明峰的教训很大,这次老李是学精明了,万一谈判不成,再被这两个死硬分子祭了旗,那就太不划算了。

额尔金看到李明峰不想去,也不逼他,直接命令巴夏礼领队,带着外交官,翻译和护卫的士兵共计一百多人前去通州谈判。

第八十五章 … 天子上谕

英法联军进逼通州,朝廷也迅速做好战争准备,僧格林沁率一万蒙古骑兵,两万步兵镇守通州。工部侍郎兼正红旗副都统文祥和蒙古都统瑞麟率两万满洲八旗兵占张家湾,胜保率领两万京营也驻扎在两地之间。一时间,通州附近,清军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因为有兵力优势,所以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和僧格林沁等人主战的思想又冒了出来。巴夏礼带队到了通州,僧格林沁暗中在堂下埋伏了五十侍卫,在外面暗藏了一千刀斧手,准备和谈不成就剁了这些洋鬼子。

这次多亏了李明峰多留了个心眼,否则又要吃一把亏。此时,巴夏礼还不知道这些。在他的观念里,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既是西方的外交准则,也是东方一向的行事方式。却哪知,今日僧王等人就准备破坏这个规矩了。

会谈开始,双方又在那两个老问题上纠缠不清了。

僧王刚刚因为大沽战败,被拔去了三眼花翎,扒去了黄马褂,此时正是盛怒时节,哪里肯和人静心谈判。谈了一阵,巴夏礼气焰甚高,僧王一怒,摔杯为号!

当即,埋伏下来的侍卫和刀斧手就冲杀而出。一顿刀砍斧剁,一百多洋人就剩下三十六个。洋人虽然火器犀利,但是在近距离和人数多于他们十倍的士兵遇上,也是死路一条。

剩下来的,都是僧王早就打了招呼的,准备留下些领头的,好威胁英法联军退兵。巴夏礼被这阵势吓蒙了,也不知谴责辱骂,僧王下令将这些洋人全部捆起,交由载垣和穆荫带回北京。

载垣和穆荫将这些事情回报给了咸丰帝,咸丰虽然此时仍然战和不定,但是如今这两位都将事情做绝,他也没有办法挽回了,只能开战了,谁让他自己派了两个主战的去参加和谈呢?

主和派都是恭亲王奕䜣一党,咸丰帝一直对奕䜣这个弟弟猜忌颇深,所以有意的疏远这些主和派,所以才做出了让主战派参加和谈这样荒谬的决定。

现在是骑虎难下,咸丰在肃顺,载垣,端华等人的强烈要求下,颁下圣旨,正式对英法宣战!

上谕写到:“朕抚驭寰海,一视同仁。外洋诸国,互市通商,原所不禁。英吉利,法兰西与中华和好有年,久无嫌隙。咸丰七年冬间,在广东遽起兵端,入我城池,袭虏我官吏。朕犹以为总督叶名琛刚愎自用,召衅有由,未即兴问罪之师也。八年间,夷酋额尔金等赴诉天津。当令总督谭廷襄前往查办。该夷乃乘我不备,攻踞炮台,直抵津门。联恐荼毒生灵,不与深较。爰命大学士桂良等往与面议,息事罢兵。因前请条约,多有要挟。复令桂良、花沙纳等驰往上海,商定税则,再将所立条约,讲求明允,以为信据。讵夷酋普鲁斯等桀骜不驯,复于九年驾驶兵船,直抵大沽,毁我防具。经统兵大臣僧格林沁痛加轰剿,始行击退。此由该夷自取,并非我中国失信,天下所共知也。本年夷酋额尔金、葛罗等,复来海口。我中国不为已甚,准令由北塘登岸,赴京换约。不意该夷等包藏祸心,夹带炮车并马步各队,抄我大沽炮台后路。我兵撤退后,复至天津。因思桂良系前年在津原议之人,又令驰往与之理谕,犹冀该夷等稍知礼义,但使所求尚可允许,亦必予以复容。岂意额尔金肆意要求,意欲婪索兵费,强增口岸。陈兵拥众,入我郊畿。凶狡情形,至于诸极。爰命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前往再三开导。并令将所请各条,妥为商办。逆夷犹敢逞凶,带领夷兵,逼近通州,称欲带兵入见。朕若再事含容,其何以对天下?现已严饬统兵大臣,带领各路马队诸军,与之决战。近畿各州县地方士民,或率领乡兵齐心助战,或整饬团练阻截路途。无论员弁兵民人等,如有能斩黑夷一级者,赏银五十两;斩白夷一级者,赏银一百两;擒斩夷酋一人者,赏银五百两;焚抢夷船一只者,五千两。所得资财,全行充赏。天津百姓素称义勇,务各敌忾同仇,明攻暗袭,以靖逆氛。朕非好武穷兵之主,凡此大不得已之苦衷,当为天下臣民所共谅。至该夷所掳闽广等处内地人民,皆朕赤子,如能自拔来归,或斩夷酋来献,朕亦必予以厚赏。该夷去国万里,原为流通货物,向来全由刁恶汉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决裂。并当谕令各海口一律闭关,绝其贸易。其余恭顺各国,各安生业,勿相惊扰。经此次剀切明谕,该夷倘能醒悟,悔罪输诚,所有从前通商各口,朕仍准其照常交易,以示宽大之仁。倘执迷不悟,灭理横行,我将士民团等,惟有尽力歼除,誓必全殄丑类,其毋后悔。将此通谕中外知之。钦此。”

这个上谕,就相当于战书了,接到圣旨,不仅直、鲁、陕、豫诸省部队北调,就是江南的湘军也都陆续拔营北进。只要过个十天半个月,恐怕京畿附近起码能聚集起百万大军!

得到消息,额尔金大怒!怒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清军宣战,而是因为大清竟然明目张胆的绑架公使!这在西方的战争与外交之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也是绝对不可能原谅的!

当即,额尔金与葛罗,分兵两路,一路取通州,一路取张家湾。

此刻,僧格林沁也在通州城前陈兵布阵,准备在野外与英军一决高下!虽然在塘沽一战中,僧王吃了个小亏,但是多年来百战不败的僧王却仍然对蒙古铁骑充满了信心。只要在野外平原旷野,僧格林沁坚信,蒙古铁骑,绝对是无敌的!

英军除去在舰队上和天津,塘沽留守的士兵之外,此刻约有七千士兵。僧王在通州城外,将一万骑兵摆成冲击阵型,整军等待英军来犯。另有两万步兵,僧王命手下六大猛将各自带领,布阵在两旁,准备在骑兵将敌人阵型冲乱了之后,再跟进屠杀手足无措的敌军。

一时间,通州城下,秋风肃杀,一场史上罕见的血战,即将爆发!

第八十六章 … 通州之战

9月18日,是个很特殊的日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键一战和七十年后的日本侵华都发生在这一天。也许,918注定了是中华民族的苦难日。

三万大军,横向列阵,拦在了由天津入北京的必经之路上。张家湾到通州,大约二十里,这二十里的路程由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防守。

僧王在距离通州八里的八里桥督军,负责调度京畿附近一切军队。

18日中午,英军抵达通州城,僧格林沁果断下令,趁敌人没有结成队形,火速出击!当即,三千蒙古骑兵受命出击。

额尔金向来傲慢,轻视敌军,这次见骑兵冲了过来,也没重视。英军虽然有七千之众,但是从天津出来之后,成线性进发,如今先头部队抵达城下,而最后面的联军部队,距离这里起码有五六里。

火器虽然犀利,但是目前的前装式火枪装药费时,必须三班轮着排射,才能保证强大火力。此刻抵达城下,形成排射阵型的英军不足千人,实际上每轮排射只有三百人射击。如此人数,火力优势就无法彻底发挥出来。

蒙古骑兵与英军距离大约五百步,仗着蒙古马快,火枪在射程内只够排射三次。

僧王令旗指处,蒙古骑兵悍勇向前,虽然三次排射让骑兵受到了巨大损失,但是杀到火枪兵面前的骑兵,都是收割生命的死神。

科尔沁骑兵冲入了英军最前沿的排射方阵中,一顿刀砍枪刺,英军顿时混乱不堪,大部分掉头而逃。但是,步兵在骑兵面前逃跑,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早就痛恨洋人入骨的士兵们,如今怎会手软,蒙古铁骑跟在逃跑的洋人后面一顿砍杀。

毕竟是百战老将,额尔金见此情景虽然暴怒,但却是很冷静的下令,前方英军不准后撤,拼死顶住,后方英军迅速结阵。

僧王见到敌阵已乱,命令剩余的七千蒙古骑兵分成左右两路,配合中路已经冲入敌阵的友军,夹击英军。其余步兵,迅速在后面跟上。

见到清军趁势发起全军攻击,刚刚将后军整顿完毕的额尔金下令使用康格列夫火箭!

康格列夫火箭是一种印度武器,此物并非如名字一般,是一种带火的弓箭。这个叫火箭的武器实际上是一种火炮!这种火炮发射出来的火箭杀伤力有限,但是却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一般这种武器都是装备在海军军舰上,用于轰击敌舰的桅杆等易燃物。随着火炮射程的大大提高,这种射程不远,精度又差的康格列夫火箭已经无法适应海战了,因为在火箭射程外,敌人就已经将你击沉了。

虽然海战不适应,陆战没杀伤力,精度几乎等于瞎蒙,但是英军却一直装备它。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它是焚烧民居的首选之物,白宫曾经就被这种东西攻击过。

额尔金本来打算用此物到北京杀人放火的,结果此刻见到敌人势猛,灵机一动,竟然让人将这火箭给推了上来。

此刻,英军前队死伤过半,蒙古人还在残杀英军士兵。额尔金为了防止伤害到自己一方,命令火箭只攻击即将冲过来的左右两军,单单放中军不攻。

只听轰隆隆巨响,几十支拖着长长火焰尾巴的巨型火箭冲进了骑兵队中。这些火箭,没有一支射中了骑兵和马匹,但是这熊熊的火焰却让马受了惊吓。

康格列夫火箭毫不停歇,疯狂的向骑兵队射击,蒙古马害怕火焰,不敢向前,最后,受了惊吓,反倒掉头往回跑。这一下可乱了套,后面有一万多步兵跟着杀来,不清楚前面情况的他们,只知奋勇上前。

被吓毛了的蒙古马带着骑士,疯狂的冲向了随后跟来的步兵队,一时间,被踩踏死的步兵无数。左右两路顿时大乱,战局突然扭转了过来!

这时,所有英军全部到位,额尔金下令冲锋。中军蒙古骑兵本有三千,三次排射,死伤数百,一番厮杀,又死伤数百,如今被七千武器占优的英军全线压上,局面立刻不妙。

僧格林沁看到这个局面,叹了口气,说到:“传我将令,不可恋战,全军撤退到此处,据垒防守!”

听了这个命令,旁边一个壮汉道了声:“喳!”

这个壮汉,身高起码有一米九,两米的样子,浑身肌肉虬起,壮硕无比。此人怀中抱着一杆大旗。这旗,高有四丈有余,黄底黑字,上书“僧王之旗”四个大字!这便是令旗。

这壮汉将这大旗摇了几下,往后方一指,前方将领就已经明白,僧王下令撤退了!

前方清军早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见到撤退的旗号,这才动向一致,纷纷向八里桥方向撤退。

额尔金趁势攻城,两个时辰之后,英军占据了通州,法军占据了张家湾。僧格林沁布下的防线第一层被打破了,如今挡在英法联军面前的,只有八里桥一处了。

八里桥周围有灌木丛林,英法联军无法绕路,必须要通过这个狭窄的石桥才能进攻北京。僧格林沁在这里构筑了土垒和战壕,希望以此作为最后的防线。

现在的八里桥,除了残余的约六千蒙古骑兵和一万多步兵,还有正红旗副都统文祥和蒙古都统瑞麟从张家湾撤出的一万人马。

在三十里外,副都统胜保也率军两万驻守齐化门(即朝阳门),僧王见到洋人势大,火速调集胜保来援。

僧格林沁再度战败,按律当罚,甚至当斩。但是僧王此刻已经顾不得别的了,他上书咸丰帝道:“奴才等现在督带官兵退八里桥以扼赴京道路。奴才等赶紧再振军心,倘该夷由通上犯,奴才等惟有与之以死相拼。”

第八十七章 … 血战八里桥

九月二十一日,经过了三天休整,英法联军再度出兵。

上午七点多,英法联军发动攻击。由于通州城到八里桥仅仅八里,有了上次的教训,所以英法联军在城下先列队完毕,然后再徐徐推进。

李明峰可不想上阵玩命,所以就留在通州,站在城墙上,用望远镜来观察前方作战的情况。京郊附近,都是平原,其实即使是用肉眼,区区四公里范围,也能够看的清。

清军使用的是弓箭和老式火枪,射程仅仅达到了英法联军的一半。不过,依靠着战壕和营垒,清军能有效的躲避敌人的枪弹,只要洋人不进入弓箭的射程之内,清军就埋伏不出。

最前线的战壕离通州城只有五里,英法联军半小时之后就进入到了洋枪射击范围。联军在后方摆放了四十门火炮,疯狂的向战壕和八里桥倾泻着炮弹。

额尔金见到联军人数太多,无法全部排成排射阵容发挥出火枪的最佳作战方式,浪费了兵力。于是命令兵分三路,东南西三个方向共同向北部的八里桥推进。

见到敌人分兵,僧王下令,瑞麟率兵堵截西路,胜保堵截东路,他本人负责镇守八里桥,直面南方来军。

瑞麟,胜保两人得了将令,各率本部人马分头行动。

洋人火炮皆为子母炮,一炮落下,万弹纷飞,杀伤力极大。由于两军距离实在太近,清军全部在洋人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许多火炮干脆直接落到八里桥附近,所以清军死伤十分惨重。

依仗着火炮的强大火力掩护,英法联军迅速推进,不一会,就已进入到了清军弓箭射程之内,清军士兵万矢齐发,洋人也出现了伤亡。

却说胜保所部,奉了僧王之命,堵截从东部攻击的洋人。这胜保,年近五旬,道光二十年中了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