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列强代理人-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奕䜣此刻恨不得将李明峰生吞活剥,但是现在却不得不装出笑脸来推举醇郡王议政。

慈禧看到奕䜣都表态了,于是就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恩,这样的话,大家的意见倒是都统一了。等到皇帝登基大典举行完毕,咱们就施行两宫垂帘、两王议政的法子。日常事物由两位王爷处理决断,然后再拟成折子递到哀家姐妹这里批准,最后再颁行天下。众位大人对此可有异议?”

“母后皇太后圣明!圣母皇太后圣明!圣上圣明!”群臣一齐跪下,高唱完颂词之后,再度山呼万岁,然后才爬了起来。

大清朝未来十年的治国方略就这么定了下来。

“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圣上,现在六部空额极多,而且军机处也仅剩文祥大人一人。还请太后和圣上下旨,重组军机处,以安天下臣民之心。”武英殿大学士贾桢说道。

奕䜣闻言,暂时压下心头的怨气,出声说道:“总理衙门也刚刚组建,也需抓紧补充人手!”

“军机处和六部衙门、总理衙门都是大清的中枢,确实不可久缺人手。但是现在事情繁杂,哀家看,还是等皇帝登基之后再说!”慈禧太后皱着眉头说道。

六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任命,肯定是各方势力的角力点,如果放在朝堂上来谈,恐怕立刻就要争论起来。所以,颇具政治才能的慈禧擅自做主,将此事先压了下来,等到各方在私底下达成协议之后再到朝堂之上公布,这样就显得和气多了。

“遵旨!”贾桢和奕䜣也明白慈禧的用意,所以也就退了下来,暂且不提这事。

“众臣还有何事启奏,全报上来吧!今日一并处理了!”慈安说道。

“臣有本启奏!”一人出班说道。

李明峰一瞧,这人五十岁左右,胡子花白,满脸和气,戴着蓝顶子,正是礼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宝洌А

宝洌Ы啾镜莞颂啵缓蠡夯核档溃骸跋殓髡飧瞿旰攀撬嗨场⒍嘶确丛羲ǎ衷谠儆靡丫缓鲜币耍沤ㄒ槌米判禄驶刮吹腔ソ舾荒旰牛 

“恩,此事前几日已经交代翰林院办理了,也不知办的如何了?”慈安太后一边说,一边将目光移到翰林院掌院学士李鸿藻身上。

听到母后皇太后提到他,李鸿藻连忙出班道:“臣和诸位翰林连同礼部的几位大人商谈多日,拟定了几个年号,臣等不敢擅自做主,还请皇太后定夺!”

说完,李鸿藻就从袖子中抽出一分奏折递了上去。

“微臣和诸位翰林拟定的年号是隆德,礼部几位大人拟定的是兴德,还有几位大人提出用康庆二字。具体用什么,还是要请皇太后和两位王爷钦定。”李鸿藻倒是见机的快,恭王和醇王刚刚获得议政王的身份,他就开始溜须拍马了。

“隆德、兴德、康庆,这三个年号倒也中正,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看看倒底哪个合适?”慈安太后接过奏折,大略看了一眼道。

具体用什么年号,对于慈禧、奕䜣、僧格林沁等人来说,并非要紧的事情,所以他们都不吭声,只是听着那些老学究们在辩驳。

倭仁、祁隽藻、翁心存、周祖培、李鸿藻等等进士出身的大人们,都在引经据典,为自己所拟定的年号找历史依据。

一会这个翰林老爷说,某某年号是引自《尚书》,马上又有某部侍郎反驳,说自己取的年号是集合了四书五经的精华所创造。就这样,数十个学问深厚的大人们就在大殿上争吵起来。

李明峰站在那里,听到众臣熙熙攘攘的争论了半响,心中渐渐有些不耐。

“娘的!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不是同治吗?这帮老家伙之乎者也的就会卖弄那点子墨水,听得人脑袋都大了!”李明峰心中暗骂。

又站了半响,老李发觉这场辩论很可能要再持续一两个时辰,终于忍受不住,站了出去,朗声说道:“臣李明峰自拟了一个年号,准备献与圣上!”

众臣听到李明峰的话,不禁一愣,片刻之后,不少人都在低声轻笑。

此刻,众臣心中都在想:“李明峰,一介武夫罢了,他能提出年号?真是笑话!”

年号这东西,虽然关系不大,但是却紧要非常。

刚才在朝堂上争论年号的,都是当世大儒,学问深厚无比。即便是那些亲王、尚书、侍郎,假如出身不正,没中过进士,没点过翰林,也不敢出声。

他们生怕露了怯,让人笑话。

众臣此刻心中都在嘀咕:“这李明峰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竟然敢在这几位老儒面前卖弄!”

“李卿家也会拟年号?”慈安太后表情怪异的问道。慈安对李明峰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她也十分怀疑老李是否有这份学问。

“臣多多少少也读过几本书,字也认得不少!”李明峰厚着脸皮道。

听了李明峰的话,不少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李大人,起年号,看似简单,实则深奥,不是认得几个字就能起的!”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贾桢轻轻的摇着头,微笑着说道。

在他看来,李明峰此举纯粹是自取其辱,看来这个新任的直隶总督,还是太过鲁莽,果然是军汉出身。

“李大人一片忠心,众位大人何不听听他的意见?”慈禧太后说道。

慈禧太后知道,李明峰是不会蠢到自取其辱的。他既然敢出来提自己的看法,肯定是有几分把握。慈禧暗想,没准这个李明峰早就在私底下让他的幕僚给做足了功课,现在正好到朝堂之上卖弄。

慈安太后听了慈禧的话,不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赶忙说道:“妹妹所言极是!李卿家,你继续说吧!”

慈安暗想:“李明峰对我有救命之恩,众臣可以瞧不起他,但是我却不能这样。妹妹都能在关键时刻表明态度,支持李明峰说话。那我又岂能落后?”

李明峰看到两宫太后都出言支持他,此刻也来了劲头,连忙说道:“臣刚才也是灵机一动,暗想既然两宫太后要垂帘听政,咱们不如将年号定为‘同治’。同治之意就是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当然,其中也有两宫皇太后和圣上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

“嗤!”一人轻蔑的笑了出来。

李明峰转头一瞧,原来是工部尚书倭仁。这倭仁六十左右的年纪,胡子花白,此刻正是满脸的鄙夷。

“这也太过直白了!李大人还是回去请个翰林做老师,苦读二十年诗书,然后再上朝议年号吧!”倭仁道。

倭仁此言虽然尖刻,但是祁隽藻、李鸿藻等“清流派”却颇为赞同,在他们看来,李明峰的年号,太没“技术含量”了,简直是在羞辱这些饱学的进士、翰林。

慈禧太后说道:“倭中堂怎么这么刻薄,要哀家说,这年号确实不错!不但是哀家姐妹和皇帝同治天下,而且还可以解释为帝后和两位议政王同治天下。这年号含义颇深,虽然并未引经据典,但是却也算得上符合时局了。”

慈禧又增加了一条解释,群臣之中不少人都暗暗点头,也觉得这个年号确实不错。

“不引经据典怎么能行了?这年号历来都是饱学鸿儒所献,咱们总不能用一个白丁的献的年号吧!”倭仁焦急的说道。

倭仁话音刚落,祁隽藻、周祖培、翁心存等人也纷纷出言附和。

李明峰听到这几个老家伙不评价他的年号优劣,而是攻击他的“没学问”,不禁大怒:“白丁又如何?难道白丁献的年号就不能用吗?本官是没中过举,但那是因为本官不屑于参加科举!进士?翰林?给老子做老子都不做!”

李明峰声调极高,将心中的愤怒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样,也将那几个老学究气的胡子直翘,嘴角直抖。

工部尚书倭仁气的用手指着李明峰,颤抖的道:“你!你!好张狂!”

没等李明峰反击,有一人就站了出来道:“倭中堂息怒,李大人所言虽然有几分张狂,但是却也有些道理。咱们大清律例哪条规定了不许没中过举的官员提出年号了?”

李明峰转头一瞧,发觉此人二十三四岁的模样,身着三品武官的官服,看样子应该是满蒙亲贵,否则在这个年纪,汉人是断然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的。

“荣禄!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出声呵斥的正是恭王党的重要成员——副都统胜保。

荣禄?李明峰听到这个名字心头一跳。这荣禄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是慈禧的重要心腹,参与了镇压百日维新和义和团运动。现在的荣禄还没成气候,老李还不把他放在心上。

但是,他为何要替自己说话呢?李明峰心中暗想,看来回去还是要问问杜翰和焦佑瀛。

荣禄和胜保、文祥、桂良同为瓜尔佳氏,虽然关系比较远,但是怎么说也算远亲。今天桂良请了病假,文祥被圈禁府中,朝堂上只有胜保一个瓜尔佳氏的长辈。所以,当他看到荣禄胆敢顶撞倭仁,胜保就赶忙出声呵斥,免得让荣禄得罪上一个不好惹的大人物。

胜保刚刚喝止了荣禄,但却又有其他大臣出班力挺李明峰。

“倭中堂单以出身就否决了李大人的提议,下官也不敢认同!”

李明峰掉头一瞧,发觉是一个二品的外官出言支持他。

随着这人的表态,又有不少大臣都纷纷出班谴责倭仁的做法。片刻之后,倭仁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数十个官员都在谴责他,给这老家伙气的脸色发白。

李明峰看了一会,终于明白了个大概。原来这些力挺他的都是捐官!

清朝自从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开始,大开捐官之门,到了今日,朝堂之上捐纳的官吏已经和正途科举出身的官员数量相差无几。

虽然人数上已经和正途官员相同了,但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向来瞧不起捐官,处处为难他们,甚至在排班上朝的时候也只许他们站在最后。

这些捐官早期还都是那种纯粹的有钱没学问的人,所以这口气也忍了。

但是自从咸丰朝以后,长毛造反,不少地方大豪都组建团练,抗击长毛。这些地方大豪为了合法带兵,也都捐了官职。

所以,现在朝堂上的捐官,实际上已经有不少都是颇具实力的大员,这些人早就不想继续忍受正途出身的清流官员的欺压。

虽然有心反抗,但是他们却都不敢和这些位居一品大位的中堂们发生直接冲突。

今天李明峰和倭仁的冲突,正好给了这些捐官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反击清流,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抗争。反正到时候这些中堂,只会记恨“非正途出身”的代表人物李明峰,他们自己呢,只需在后面摇旗呐喊就好了。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群臣纷纷出言赞扬李明峰起的年号通俗易通,符合时政,实为一等一的好年号。

随着捐官的反击,那些没读过多少书。对清流早就讨厌至极的王爷、贝勒、武将也加入到了讨伐清流派的阵营中。一时之间,支持“同治”这个年号的大臣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好!好!好!现在不学无术的白丁竟然敢指责起饱学鸿儒来了!好!”倭仁被气的浑身发抖,不知所言。

贾桢看到清流众人都有恼羞成怒的趋势,赶忙出言道:“众位大人,不必在此事上过于争持,老朽觉得同治二字并无不可!”

贾桢一边说,一边偷偷的给几个清流大佬使眼色,示意他们暂且忍耐。

贾桢也是正途出身,众清流派人士看到他出面调节,虽然有些不忿,但是却不好驳他面子,只能是忍怒退下。虽然怒气暂时压住,但是倭仁等人却都对李明峰怒目而视,看来这梁子是结下了。

李明峰看着愤愤不平的众清流,心中暗道:“这是何苦?老子就是提出个意见罢了,哪知却得罪了这么多人?这把可不划算了,为了出风头,竟然惹怒了好几个尚书、侍郎。”

第一百五十一章 … 登基大典

议完年号,众臣又议八大臣的善后之事。

肃顺、端华、载垣、匡源、穆荫五人被扣上了谋逆的帽子,一切功名全被剥夺。匡源、穆荫、肃顺三家还被发往了宁古塔。

端华和载垣是铁帽子王,他们虽然谋逆,但是祸不及子孙,他们的嫡长子继承了铁帽子亲王的王位。

杜翰和焦佑瀛,早期虽然有大不敬之举,但是最后关头能够辨清是非,诛杀肃顺,所以仅是剥夺了官爵,贬为平民。

驸马景寿,虽然有救驾之行,但是也因为他的鲁莽,而导致两宫太后和小皇帝被迫化妆潜逃。这么一来,景寿功不抵过,被免去御前大臣之职。

刑部尚书赵光、兵部尚书周祖培等人又联名上奏,免去了各级“肃党”官员七十余名。

勒布脱等八旗军兵,最后关头倒戈反肃,立有大功,也都各有封赏。功劳最大的勒布脱直接被提升为正红旗副都统,加兵部侍郎衔。

“绵森!你们刑部颁发公文下去,大索天下,千万不要让载垣再度为虐!”慈禧太后说道。

载垣毕竟是亲王,在朝内有不少故旧。这一次勒布脱等人没能将他斩杀,日后其一旦卷土从来,危害不小,所以慈禧才下令大肆搜捕。

肃顺一党之事处理完毕之后,两宫太后宣布退朝,此时已经日上三竿了。

在之后的几日,李明峰又入宫数次,参与了新皇登极等一些事物的讨论。

等到正月初一,李明峰才焚香沐浴,参加登极大典。

当天凌晨,钦天监等各处官员先祭拜天地、太庙、社稷。五鼓之时,步军统领衙门的军队在九门戒严。礼部、内务府、翰林院官员入太和殿摆设一切应用物事,乐部的上百乐官在太和殿东南角落准备奏乐。

天刚刚亮,小皇帝就在众臣的簇拥之下先到中和殿升座,满朝文武上千人在中和殿叩首行礼。

这次是新皇登极,京外大员能来的都来了,即便脱不开身的也派了心腹来京朝觐。再加上蒙、藏贵族,所以此刻跪在中和殿内外的足足又一千余人。

三呼万岁之后,礼部侍郎宝洌С霭嗌献啵胄禄省巴蔚邸痹卮镜教偷畹羌

众臣又护着小皇帝转往太和殿,此刻乐官开始奏乐,午门也在同时大鸣钟鼓。

小皇帝到太和殿就坐之后,御阶之下三鸣鞭,群臣三跪九叩。再然后就是群臣进献表章,恭贺天子登极。

最后,大学士祁隽藻捧出诏书交给礼部侍郎宝洌В︿'再交给礼部的专职官员,这官员捧着装有诏书的托盘,在御前侍卫的护送之下,往午门之外走去。

文武百官也跟随诏书出宫,最终到天安门外,礼部官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诏书,群臣跪听。

李明峰此刻也跪在天安门外,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着诏书的内容。新皇登极诏书不同以往,基本都是封赏群臣,尤其是拥立有功的大臣。

同治皇帝的诏书当然不可能是他亲自起草的,这个诏书是在前几天,由两宫皇太后会合两位议政王一同拟定的,当然,这个过程李明峰也参与了,只不过碍于地位所限,他也只是知道个七七八八,具体如何还是不知。

新皇诏书第一条,宣布从即日起使用新年号,今年就是同治元年。

第二条,大赦天下。除了犯下造反、谋逆等几项大罪的犯人之外,其余的普通犯人一律释放。

第三条,同治皇帝给两宫太后上了徽号,母后皇太后被尊为慈安太后,圣母皇太后被尊为慈禧太后。

第四条,拥立有功的醇郡王奕澴升为醇亲王,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升为科尔沁亲王。

第五条,任命恭亲王奕䜣为领班军机大臣,负责组建新一届的军机处。

第六条,宣布由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澴任议政王,总揽朝政。特赐两位议政王上朝不跪。

最后,则是封赏拥立的大臣,李明峰听了半天,终于听到了他的名字,这次他被加上太子太保衔。

太子太保是小三公,为从一品,虽然无实权,但是却地位崇高。听完这个封赏,李明峰就感觉和他一起跪在这里的大臣,瞧向他的目光都充满了炽热。

太子太保,直隶总督!

这对一个尚未年满三十岁的汉族官员来说,绝对算得上恩宠至极了。有清以来,能够在这个年纪坐到这个级别的位置,只有和⒏?蛋驳攘攘仁税樟恕

即便是和⒏?蛋玻捕际钦套怕说纳矸菡庖挥攀疲羰侨盟呛屠蠲鞣逡谎幼畹撞阕銎穑峙乱惨参幢啬苡终獾瘸删汀

宣读完诏书,众臣叩拜完毕,返回太和殿。

回殿之后,小皇帝又接了“皇帝之宝”大印,然后又是一系列繁琐的礼节。直到午时,大典才算举行完毕,文武百官谢恩告退,小皇帝进宫去拜谢两宫太后。

文武百官上千人密密麻麻的往宫外散去,很明显的分成了无数派系,李明峰则是很可怜的,老哥一个在孤单单的独行。虽然他现在已经颇有权势,但是在朝中,他还是一个盟友都没有。

正当李明峰心中感慨的时候,突然发觉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眼帘。

“宋大人!”李明峰上前几步,连忙出声招呼。

这人一听有人叫他,回头一瞧,顿时一惊,连忙行礼:“卑职宋庆见过李大人!”

原来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当初在热河第一次上朝的时候和李明峰结识的“在京总兵”宋庆,当初两人聊的还算投机。后来,李明峰准备在“肃党政变”中捞一笔,所以就离开了护送梓宫的队伍,也就和宋庆分开了。

等到政变过后,宋庆随着梓宫返回京后,李明峰已经升为直隶总督了。宋庆这人面皮薄,生怕别人在背后说他攀附权贵,而且也担心李明峰升了官之后,就不认识人了,所以也就没好意思去主动去寻李明峰,但是他却没想到,李明峰竟然能主动招呼他。

第一百五十二章 … 列强有多强

“宋大哥,咱们都是行伍出身,不用在乎这些繁琐的礼节!”李明峰对宋庆说道。

“李大人真是豪爽!”宋庆高兴的说道。

随即,宋庆又将身旁的几人介绍给了李明峰。这几个人都是山东、河南的团练头领,当初和宋庆关系不错,这次进京参加新皇的登基大典,几人又聚到了一起。

一个四十左右岁的白面无须男子说道:“卑职早就听说过李大人的威名,前几天,李大人在朝堂之上,狠狠的挫了挫那些腐儒的傲气,真是给我等解了口气啊!”

李明峰摇了摇头,苦笑道:“那几位大人位高权重,我得罪了他们,将来日子也不好过。”

“怕什么?”白脸男子道:“还有我们兄弟呢!这些腐儒,每天就会在朝廷上争论那些没用的东西,朝廷少了这些腐儒没什么,但是却少不了我们!”

“老郭!”宋庆连忙压低声音喝斥。

这郭姓男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