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列强代理人-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面是誓要报仇的蒙古骑兵,一面是想着如何逃命的捻子,两军一遇,胜负可知!只一个冲锋,捻子就被清军砍杀了四五千人。

蒙古兵擅用砍刀,杀进捻子军中之后,只见刀光一闪,捻子的人头就落于地下。这些蒙古兵真如死神一般,在捻军阵营中疯狂的收割着生命。

袁甲三和苗沛霖本来抱着观望的心态,现在看到蒙古兵如此勇猛,也连忙摧动大军进攻。这样一来,捻子可是彻底的傻了眼,连阵脚都站不住,不少人已经是调头逃跑,幸亏张乐行挥刀将后退的士兵全部就地处死,才堪堪止住了溃败的脚步。

这时,忽然有探子来报:“盟主,不好了!侯仕维和韩老万带着大军撤了!”

“什么?!”张乐行闻言,不禁大惊失色。

捻军五旗,黄、白、红、蓝、黑。张乐行就是总黄旗旗主,总白旗旗主就是前天偷袭文祥的龚得树,总黑旗旗主就是已经阵亡的苏天福。剩下的两个就是总红旗旗主侯仕维和总蓝旗旗主韩老万。

捻军黑旗已经在黄河以北全军覆没,这次的十余万人马都是剩下的四旗士兵。其中黄旗人最多,张乐行带出来十万人马,但是经过半年多的厮杀,现在仅剩七万余人。总白旗的龚得树带出来三万,现在也只剩下两万。总红旗的侯仕维、总蓝旗的韩老万和龚得树实力相当,每旗也都是带出来三万人马,现在剩两万多。

侯仕维和韩老万看到局势不妙,心中盘算着,若是在这里和僧格林沁硬拼,一点胜算都没有,等到两三日后清军主力一来,大家玉石俱焚,都得死。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张乐行不备,先行撤退,等到张乐行明白过来的时候,自己也早就撤出了战场。

哪怕张乐行也学着他们调头逃跑,但是那僧格林沁必然会从后追击。僧格林沁从后面追上,先打的肯定也是殿后的张乐行!

侯仕维和韩老万两军虽然没有经过商议,但是却默契十足,分头逃窜。侯仕维往正东方,江苏宿迁方向逃窜;韩老万则往东北方,江苏徐州、山东枣庄方向逃窜。

看到侯仕维和韩老万一跑,龚得树也不肯吃亏,连忙率军往东南,江苏洪泽湖方向逃窜。

得知情况之后,张乐行手下将领不禁愤怒的大骂道:“盟主,龚得树也他妈跑了!这帮狗崽子,见到清妖跑的比谁都快,竟然把咱们卖了!”

又有人说道:“盟主,咱们不能再这么死撑着了,还是先退吧!”

张乐行眺望着前方战场,沉默半响,最终叹了口气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还要各自飞,更何况他们了!事已至此,逃跑无用。如今安庆丢了,英王也战死了!太平天国就剩下一个天京城了,运气好能支撑个三两年,运气不好可能下个月就会被攻破。

咱们捻军的兵力也损失过半,原本全盛时期,河南、淮北、山东、江苏都是咱们的地盘,现在可好,只剩下鲁南、苏北那一小片地方了。大势已去!

逃走的,能多活个三年两载。

本王纵横天下十余年,指挥百万捻军三入直隶,两进湖北,名震天下。今天要是因为多活那么两三年而逃跑,却是要堕了本王的威名!既然早晚都是个死,本王不如死的壮烈一点,也算没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说完这席话,张乐行又道:“宗禹!”

一个三十出头,英气勃发的将领站了出来,对着张乐行一抱拳道:“盟主!”

此人正是张乐行的侄儿,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张乐行的军队中也有许多族亲,但是只有一个张宗禹是有真本事的,张乐行早就隐隐露出将其培养为接班人的意思。

张乐行望着张宗禹,语气温和的道:“琢儿年幼不懂事,以后就全靠你照看了!”

张琢是张乐行的独子,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了,但是却不立事,张乐行一直放心不下,所以才在这个关键时刻将其托付给张宗禹。

张宗禹双目噙泪,低声嘶吼道:“二叔!我要和你在一起!”

张乐行微笑着说道“傻孩子,你刚三十几岁,以后的路长着呢,何必和本王一起赴死!”

“二叔!”张宗禹又想争执,但是却感觉到后脖颈突然遭受到猛烈冲击,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原来是张乐行手下亲兵趁张宗禹不备,而将其击昏。

张乐行叹了口气,道:“将他和啄儿带走!想走的也可以跟着他们走!”

众将哪里肯走,但是在张乐行的强制要求下,不少年纪小的,或者家中是单传的将领都被亲兵挟持着上了马。最终由张乐行的三千近卫护送着张宗禹、张琢和众年轻将领往东逃窜。

要按张乐行的想法,应该再从这七万大军中撤出五万,由两万人断后,给这五万弟兄争取时间撤退。但是兵败如山倒,一旦大规模撤退,必然会导致整个战线的溃败,那时候再想收拢兵力就不可能了。僧格林沁的骑兵只需在后面跟着追杀便可。

想清楚了撤退的后果,张乐行只能无奈的选择全军不退,一同死战。

此刻太阳已经偏西,夕阳的光辉照射在张乐行有些花白的鬓角之上,隐隐反射出了几丝金光。身后众将见到此情此景,也不禁感慨万千。

张乐行今年五十三岁,他本是安徽亳州人,原是当地的大地主。咸丰元年,长毛在广西金田造反,天下震动。咸丰二年,淮北地区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张乐行趁势而起,举旗反清。

因为为人仗义,又足智多谋,张乐行率领的捻军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迅速发展壮大。咸丰五年,张乐行和各地捻军,在安徽稚河集会盟,他被推举为捻军盟主,自号“大汉永王”。从那以后,张乐行就号令天下百万捻军,四处征战,成了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

咸丰七年,张乐行和太平天国两大悍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会盟,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沃王”,并就任太平天国九大主将之一的“征北主将”。

从那以后,张乐行接受洪秀全的命令,配合太平天国,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威名震动天下。张乐行为人忠厚老实,从来没有自立的意思,多次遭到洪秀全的猜忌都没有怨言,仍然勤勤恳恳的替洪天王卖命,深得人心。即便多疑如洪秀全,最近几年也将大事多次委于张乐行。

此刻,张乐行身后的这些将领也都是跟随张乐行多年的老将,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叱诧风云的人物。

但是,今天,张乐行和他手下的这些将领,都感觉大势已去,准备拼死一战,以全一世英名!

张乐行望着远处血肉横飞的战场说道:“本王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亲自动手杀妖,今天就破个例,和众位兄弟一起会会这大清第一名将僧格林沁,看看这个鞑子是不是真的三头六臂!”

众将闻言无不开怀大笑:“哈哈!好!我们一起会会僧贼!”

张乐行双腿一紧,夹住马腹,一边纵马冲下,一边高声喊道:“杀!”

第两百零六章 … 勇猛无双

张乐行虽然是地主家庭出身,但是他自幼不喜读书,专好习武。当然,能有今天的成就也全赖他的武夫习性。张乐行要是个读书人,也就没有杀官造反的胆子了。

张乐行武艺算不得高强,但是一般士卒却也远不及他,他率领大军发起冲锋,和僧格林沁、袁甲三、苗沛霖的大军混战在了一起。张乐行抱定必死之心,动起手来勇猛非常,杀进清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地。

“那边杀进来的可是张乐行?”僧格林沁远远望见一人杀入清军之中,异常勇猛,不禁问道。

从衣服上、旗帜上看,这人十有八九就是张乐行,但是僧格林沁却有些疑惑。因为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张乐行可不是什么猛将级别的人物,他向来是干的居中指挥的活计,怎么会突然自己上阵?

“此人正是张乐行!”有见过张乐行的将领在僧格林沁身后答道。

僧格林沁面露微笑道:“张乐行竟然亲自上阵了!看来现在就连捻军的盟主都认为反贼没有出路了,自己出来送死!”

众将闻言,无不露出笑颜。

僧格林沁从亲兵手中接过自己的战刀,高声道:“那好!本王就去试试他的成色!看看张乐行到底有几斤几两!”

众将齐曰:“那捻贼岂是王爷的对手,王爷此战必定旗开得胜!”

僧格林沁多少年都没有亲自厮杀过了,但是他当年的勇猛可是世所共知的。道光爷当年亲眼看见僧格林沁举起重五百斤的巨石,震撼不已,道光爷亲自给僧格林沁题字,赐给他“恨地无环”四个大字以作勉励。

恨地无环字面的意思是说,“憎恨大地没有一个铁环”,实际是指某人力量极大,甚至都恨大地没有铁环,假如有一个铁环连接着大地的话,这个勇士就能用铁环将大地整个的提起来!

僧格林沁身边都是蒙古的将领,他们都知道僧格林沁的本事,等闲高手三五个都斗不过僧王,所以也不担心僧王的安危。

僧格林沁提起战刀,纵马前冲,片刻之后就冲到了张乐行面前。

“张乐行,来试试本王的刀!”大喊一声,僧格林沁一刀劈向张乐行面门。

张乐行见到此刀疾若闪电,重如泰山,不禁大惊,连忙提起手中战刀横扫,准备拨开僧王大刀。

僧格林沁此刀铸成已经有三十多年,长两米有余,重达九十斤,比那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都要重上许多,张乐行岂能拨得动?

张乐行的刀砍到僧王的刀上,就如砍到了大山上一般,不能动摇其分毫。张乐行心中一惊,知道对方力大无穷,绝对不是自己可以抗衡的,所以连忙闪身向旁躲避。

张乐行只听耳边‘嗖’的一声,接着颧骨一阵刺痛,脸颊上感觉热乎乎得东西流了下来。张乐行被这一刀的威势给骇个半死,也顾不得其他,赶忙纵马向后逃窜。僧格林沁双腿一夹马腹,在后面紧追不舍。

张乐行毕竟是主将,虽然他在前方拼杀,但是身后仍然有不少将领、亲兵在隐隐的护卫着。这些人看到大帅遇险,僧王狂追,连忙上前帮忙,有的接住僧王继续厮杀,有的弯弓射箭骚扰僧格林沁。

僧王被这么一拦,果然脱不开身,张乐行得以退回到捻军之中。回到本阵,张乐行这才惊觉,原来右侧的脸颊被削去了一层皮,鲜血顺着脸流了下去。暗道一声好险,张乐行知道,刚才要是再慢一刹那,这刀可就砍到他天灵盖上了!

“是僧格林沁!”张乐行看清楚刚才和自己交手的敌将之后,不禁低声惊呼。

镇定下来之后,张乐行才有机会看到是何人如此厉害,一个照面就将自己击败。僧格林沁穿的是蒙古衣冠,带的是三眼花翎,当今天下蒙古人中能做到亲王爵位的,除了僧王还有何人?

“僧贼果然厉害!”张乐行暗道。

刚才为了掩护张乐行,捻军冲上去十数个骁将。僧格林沁身后的蒙古兵见到如此多的将领围攻僧王,也不上前帮忙,只在旁边用蒙古话喊着什么。捻子们虽然听不懂说的什么,但是估计也就是喊的“无敌”、“英武”之类的加油鼓劲话。

“这帮鞑子也太小瞧人了!”众捻子心中暗怒。

蒙古兵之所以不上前帮助僧格林沁,只是因为他们坚信即便是十几个人也休想奈何的了僧王罢了!想明白这点,捻军众将心中大怒,使出了浑身解数,准备给蒙古人一个厉害瞧瞧,免得让人瞧小了。

不过,事情的发展却和捻子们想的不同。僧格林沁提着九十斤重的战刀独战十余个本领高强的将领不但没有显出败像,反倒将敌人逼得左支右拙。僧格林沁力大无穷,随便一刀,捻军将领也不敢硬碰,只能躲避。

虽然如此,但是捻子毕竟人多,僧王刚想挥刀杀某人,背后必定会再有三五个人攻他,让其不得不放弃追击。杀了许久,僧王一个捻子都没杀死,面上有些挂不住了,下手也越来越狠。

僧格林沁因为多年没直接上阵厮杀,所以才和这些人打个平手,等他渐渐重新掌握了战斗节奏的时候,捻子立刻就感觉到了压力倍增。

“啊!”一个捻子躲避的慢了一分,瞬间就被僧格林沁一刀劈死。大刀从右肩砍入,直达左腰而出,将其直接砍断,尸首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小六子!”张乐行在后面看到这个情况,不禁悲呼。

这人是张乐行的亲兵,跟随张乐行达十年之久,对其忠心耿耿,张乐行一直将其当作子侄看待。

斗了足足四五十招,僧格林沁终于劈死一个,僧王胸中的憋闷之气终于得到释放,不禁越战越勇。众捻子抵挡的也更加吃力,又过了十几二十招,僧格林沁又劈死两人。捻军众将看到僧王如此勇猛,只觉的双手发凉,斗志顿消。

僧格林沁一人勇猛尚且不怕,即便他真的厉害到了天下无敌的程度,最多也就是以一敌百罢了,但是他还能扭转整个战局不成?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整个战局都在向有利于清军的方向发展,七万捻军黄旗,和三万清军骑兵杀了四五个时辰,竟然逐渐显出了溃败的趋势!

其实就是不败,他们也死路一条,只要过个二三十个时辰,等到清军步兵赶到,捻军就要全军覆没在此!

这时,只听一声炮响,宿州城门再度打开,苗家军回城整备了几个时辰之后,再度出城迎战!

宿州城这次冲出一万人马,由宿州守将带着直插捻军后部。

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万人马杀入,顿时冲乱了捻军阵型,捻子首尾不能相顾,伤亡更加惨重。

此刻太阳已经彻底落山,夜幕降临,清军点着火把继续厮杀。捻子军心已经失,如今月黑风高,不少胆子小的、贪生怕死的士兵都摸黑趁乱逃跑了。张乐行见状,叹了口气,也不再阻拦。

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张乐行虽然想求死,但是却不忍心强迫这些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老兵也一同赴死。看到逃兵没有受到惩处,逃跑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演变成了全军的大溃退。

“僧格林沁,本王早闻你的大名,今日一看,果然骁勇,本王就来会会你!”张乐行看到大势已去,暴喝一声,纵马前冲,准备和僧王死拼一把。

“来得好!”僧格林沁大叫一声,随手一刀砍死一个捻子,便向前去战张乐行。

僧格林沁往前冲去,那些围攻僧王的捻军将领想要出手阻拦,但是却被刚刚冲上来的蒙古兵截住厮杀。众蒙古兵知道僧王想要和张乐行单挑,所以帮其扫除障碍。

僧格林沁大刀横砍,准备一刀将张乐行斩成两半,张乐行不闪不避,竟然提起战刀,对准僧格林沁面门猛劈。僧格林沁见状大惊,看出这乃是一命换一命的打法!僧王胜券在握,岂能和一个必死之人拼命?所以连忙抽回大刀,挡住张乐行这一刀。

张乐行一招得势,得理不饶人,刀招绵绵不绝的向僧王攻去。张乐行抱着必死之心,刀刀拼命,竟然和僧格林沁连斗十余招不败!

但是僧王力大,张乐行连发十余招不但没伤到僧王,反倒被震的双臂发麻,虎口都被震裂了,鲜血顺着双手流下。

因为双手疼痛难忍,所以十余招过后,张乐行招式也渐渐慢了下来。在第二十七招上,僧格林沁瞧出破绽,蓄势已久的一刀,疾如闪电向张乐行砍去!

张乐行看出闪无可闪,避无可避,心中暗道一声:“完了!”然后就闭上双眼等死。

刹那间,张乐行只觉得背后遭受重击,一口鲜血从口中喷了出来,整个人也跌落马下!

原来是僧格林沁不想杀张乐行,看到他闭上双眼等死,僧王大刀一翻,用刀背击中了张乐行的背部,将其重伤。

“捆上!”僧格林沁一声大呼,顿时冲上来十几个清兵,将张乐行捆起,带到后军关押。

第两百零七章 … 继续追杀

张乐行被捕,捻军大溃败,数万大军冲杀一番,又斩杀了上万捻子然后才收兵进驻宿州城。

连日来厮杀不休,清军疲惫不堪,而且此刻又是深夜,僧王害怕中伏,所以才下令暂歇。进入宿州之后,大军休息,僧格林沁通知袁甲三、苗沛霖,说要三人一起审问张乐行。

苗沛霖曾经在张乐行麾下做事,受其厚恩,所以不好意思参与审问。袁甲三本来和张乐行商量好了要造反,一同攻击清军,但是最终却食言而肥,也没脸见张乐行,最终两人都派人通知僧王,称太过疲乏,暂且休息,一起事情全凭僧王做主。

僧格林沁也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也不强求,最终独自审问张乐行。

张乐行在大堂上将僧格林沁一顿臭骂,也将朝廷的昏庸政策批的一无是处,但是清军的书记官却在僧王授意之下,记载的下来的都是求饶之词。

因为文祥死在捻军手中,所以僧王也不想劝,也不能劝张乐行投降!最终僧格林沁还是下令,一刀了结了这位捻军盟主,将其首级和“供状”送入北京,为前线将士邀功请赏。

歇息了一天,第二天早晨,僧王和苗沛霖、袁甲三在一起商议军情。最终决定苗沛霖率军本部大军向东南方,洪泽湖方向追赶龚得树的捻军白旗;袁甲三率领本部大军向正东方,江苏宿迁方向追赶侯仕维的捻军红旗;僧格林沁则率军大军向东北方,江苏徐州、山东枣庄方向追赶韩老万的捻军蓝旗。

事不宜迟,分配完任务之后,三支大军再度出击。僧格林沁本来带着一万人马出击,一番大战过后,刨除阵亡和受伤的,仅剩六千可用之兵。僧王初战得胜,心中豪气顿生,对于逃跑的韩老万也不放在心里。两万捻子罢了,僧王有信心用六千蒙古铁骑歼灭韩老万的两万捻军!

上午八点多钟,僧格林沁率领骑兵再度出击,这一次,他誓要彻底歼灭捻军蓝旗!如今捻子的黄旗、黑旗都已经全军覆没,假如僧王再歼灭蓝旗,袁甲三再歼灭红旗,苗沛霖再歼灭白旗,则捻军全败,北方平靖!

这可是不世之功!

僧格林沁信心满满,但是苗沛霖和袁甲三却不肯为朝廷卖命!带一万人去上人家门口打人家两万?这不是找死吗?袁甲三和苗沛霖的部队可没有蒙古兵那般精锐,他们可不会冒风险替朝廷卖命。

僧王先出城之后,袁甲三也带兵出了城,只不过,他并非是按原定计划去宿迁攻击侯仕维,而是直接在宿州城外驻扎,等候步兵到来。

袁胖子为人谨慎,虽然他明面上和苗沛霖关系不错,但是他深信“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他不肯在宿州城内驻扎,免得遭到苗沛霖的毒手。苗沛霖也知道袁胖子是个小人,也不和他计较。

两人都是小人,办事倒也简单,各自防备着对方罢了,谁也别想占到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